第一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课的学习心得体会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教育,虽然在另一个校区,来来回回不是很方便,但学到了很多,很满足了。特别是音乐学院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实在是享受。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新)10级7班孙雷
学号:201005150172
第二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学生学号:141301333 学生姓名:董盼 指导老师:范杨 班级:14市场营销3班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曲。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如:贝多芬的名曲《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作《小夜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闻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这里简单提一下我对音乐的看法,可能我的理解比较肤浅。对于音乐所表现的世界,可以有诗意,画境,和内心的独白。例如肖邦的《肖邦生F大调夜曲》和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伏尔塔瓦湖》就分别表现了这一点。我最喜欢的还是能够表现对苦难人生的抗争,奏响时代的强音的贝多芬的《命运》了。因为他很振奋人心,听过之后感到激情澎湃,人生苦短,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至于音乐还能表现什么,可能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音乐可以表达一切。音乐是独特的,任何语言或画面都不能将它完整的描述。音乐是直接的,多数时候欣赏经典的音乐只需放开心灵去直接感受,而不需要思考什么。音乐是抽象的,但我们欣赏的时候不必刻意追究它的什么细节,只需本能的去感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进音乐的门问自己就行了。有的时候自己真的体会到了,并不带有喜爱音乐以外的想法,问心无愧。也许就是音乐想要表达的世界,即使和作曲者的想法不一样。自己真的热爱那才是最关键的。我觉得跟着大流走,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认为是什么这种想法并不可取。虽然大流很多都是对的,但热爱音乐并不需要大流的认同,因为音乐是人的杰作,也属于较为抽象的艺术,在理解和看法上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音乐没有这一特点那也就没有这样的魅力了。
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我对这句话比他的《命运》要熟悉。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命运》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一点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总体上,第一章节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而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我似乎放弃了与死神的对抗,无奈的接受了事实。人,最终还是对抗不了命运的安排。我甘心放弃挣扎,对命运的捉弄无可奈何。但是,它仍然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却是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转调的非常频繁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到了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振奋人心的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到了这里命运已被我战胜了!这时候命运的威吓声,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于是,辉煌、明亮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音乐的末梢,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好象自己真的刚参加完这场斗争一样。
这首交响曲让我体会到,面对困难,应该决不屈服,勇敢的挑战不幸的命运,最终战胜命运,取得成功。
第三篇: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谈起古往今来的音乐,绕不开欧洲。而说起欧洲的音乐,似乎又离不开宗教。在我看来,宗教诞生于信仰而坚定了信仰,那些音乐家们在音乐中所倾注的热情与信仰,得要人们细细品味,才能能够在音乐中寻找共鸣,得以情感的宣泄。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从欧洲四大艺术风格的角度,简要的谈谈我对几类音乐的理解。
一、巴洛克风格的音乐——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
巴洛克音乐应该算是胎教音乐光盘里收录的最多的了。这充分的说明巴洛克音乐的一大特点,使人平静,不会产生多少类似于忧愁,哀伤或者愤慨的情绪。正如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人物同样是路德教徒的巴赫所认为的,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也许就是怀着一颗对上帝虔诚赞颂的心以及对自然的享受与热爱,才创作出如此多可以净涤心灵的美妙音乐。
巴洛克时期弦乐器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弦乐的音色成为了这些乐曲表现力的主导。例如亨德尔,大概是音乐他的音乐较于巴赫节奏要明快,小提琴用的多,感觉比起巴赫给人的感觉要更加活泼和热情,线条短一些。巴赫的音乐更加柔和,沉稳,恢弘,当时就被《马太受难曲》刚开头的大提琴给惊艳到了。
总结起来,巴洛克音乐以对造物主与自然的赞颂,加之弦乐的大量运用,给人以自由,和谐,恢弘,平静的感觉。非常适合在休息的时候倾听。
二、罗马式音乐——纯净而清丽的圣咏
罗马式音乐的特征非常明显,没有和声,没有伴奏,只是齐唱。天主教风格格外浓厚。纯净是罗马式音乐的关键词,演唱者们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产生庄严的和声感,又音乐曲调的简单平稳营造出了淳朴而圣洁的感觉。
听了格列高利圣咏的系列组曲,感觉对于我与这种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能在这种音乐中体会的可能并不够丰富,的确能够领会纯粹人声的美感,但那种教徒们在音乐中所体会的朴实而清丽的宗教情感,想来是很难感受了。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音乐不再如此高高在上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不同于建筑与绘画,具有统一的“文艺复兴”标识,而且音乐文艺复兴的时期实际上也是晚于建筑与绘画的。相较于罗马式音乐与巴洛克音乐而言,文艺复兴时期是世俗音乐得以发展的时期,原先只出自于贵族小教堂,教会大教堂的音乐家大家庭在文艺复兴时期容纳了新的成员:吟游艺人。歌剧在此时期也得到飞速的发展。
因为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体裁众多,风格各异,就不一一列举。总结说来,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有了一个新的理念:音乐必须是和谐悦耳,满足听觉需要的,也应该是表现情感的。
四、哥特风格音乐——天使与恶魔的共舞。
哥特风格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的一种艺术风格,但是由于其具有的强烈的风格与魅力,使之现今与文艺复兴风格并称成为了欧洲艺术风格之一。
而有趣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风格实际上又和现代的哥特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原本只代表了“接近上帝”般宏伟辉煌的哥特风格的逐渐转变,是因为受文学和绘画作品的深刻影响而变成了现今恐怖与黑暗的代名词。
哥特风格在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哥特金属。哥特金属在分类中属于广义的摇滚乐,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类,她的魅力主要在于将各种极端的融合,反而造就成了刺激的听觉体验。宗教与复古是哥特金属的主要特点。
一首Theatre of Tragedy的《and when he falleth》大致可以说明哥特金属给我的全部感受。首先里面的女声,就类似于歌剧中的天籁女声,单独拎出来就是纯净而圣洁的宗教颂歌,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而到男声出来,似乎是突然出现在爱丝梅拉达背后的卡西莫多,嘶哑而低沉如同野兽一样的音色瞬间把人从满是阳光的草地带入漆黑的炼狱,人们将这种唱法称之为“死嗓”。于是,天籁与哀嚎交织,加之恰到好处的鼓点以及大量失真音色的电吉他,低沉而有力的贝司极度富有爆发力的配乐演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让美的声音更难忘,低沉的声音更深邃,情感的宣泄更加的彻底。正如这首歌体现的那种虔诚教徒与恶魔对话的矛盾的情绪,这就说到哥特金属乐曲歌词中常体现的主题:宗教和神、地狱与天堂、爱、惊慌、绝望、丧亲、空虚和死亡。大部分的歌词内容早在20世纪前就定位了。另外,交响因素在哥特金属中也非常常见。
哥特金属连同剧院金属等其他金属乐流派,大都给人很有力,情感宣泄的十分彻底甚至说很酷的感觉。
通过这学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意识到了学会欣赏不同类型音乐的乐趣,也让我对音乐更加的热爱了。
21211129
交通学院
辛冲
第四篇: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在选择通识课的那一刻起,我心中就选定了音乐鉴赏课。因为我爱唱
歌,爱音乐。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音乐就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情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等。学会鉴赏音乐是懂得欣赏美的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学习音乐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我都觉得受益匪浅。
我很喜欢老师您的授课方式,很喜欢听老师唱歌,特别喜欢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唱歌。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例如:中国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中外的声乐作品;歌剧;舞剧;欧美音乐等等。同时也知道了一些伟大的音乐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当老师您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个作品之后,再让我们去欣赏,感觉真的很不一样。现在的我不像以前那样很盲目地去听歌,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
在老师您的推荐下,我们欣赏了很多著名的曲目。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曲家何占豪、陈刚以国人传统的审美思维,以具有中华神韵的旋律品格,以越剧为主的戏曲音调为创作素材,同时借鉴了戏曲音乐中胡琴类民族乐器的丰富表现手法,用奏鸣曲式写成了这首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在创作构思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将其情感和意境载入奏鸣曲式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中。听《梁祝》的时候,我感觉心随弦在拨动,深深地体味着主人公的情感,也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视剧,因此,听《梁祝》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特别地有感觉。我很欣赏《梁祝》的再现部——“化蝶”,弦乐荡起柔情的涟漪,秀丽的笛声再次响起,竖琴也溅起了浪花。在空灵幽深的仙境中,加弱音器的小提琴轻吟出爱情主题——变化再现的主部主题,衷情地咏诉着人们的良好愿望和祈求:“生前不能共罗帐,死后天上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随着独奏小提琴的长音在高音区鸣出的最后咏叹,带着梦的憧憬、爱的深沉,杂和着揪心的无奈和恸后的欷歔,乐曲收束在弦乐空泛清冷的音响中。听着再现部的这一部分,化蝶的场景就会呈现在我面前,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之一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地思索。懂得音乐鉴赏,对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修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班级:B1106 姓名:王洋洋 学号:1415110608
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一直偏爱流行音乐的我看到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时候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当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有点受不了了,感觉都是些我得父母听得歌曲和音乐,后来慢慢的听了几节课发现其实这些歌和当下流行的音乐有着某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音乐人的灵魂,包括现在的很多歌曲都有一千那些音乐的影子,我发现我喜欢上了音乐鉴赏这门课。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世界也会愈加澄明。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 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 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 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至于音乐还能表现什么,可能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音乐可以表达一切。音乐是独特的,任何语言或画面都不能将它完整的描述。音乐是直接的,多数时候欣赏经典的音乐只需放开心灵去直接感受,而不需要思考什么。音乐是抽象的,但我们欣赏的时候不必刻意追究它的什么细节,只需本能的去感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进音乐的门问自己就行了。有的时候自己真的体会到了,并不带有喜爱音乐以外的想法,问心无愧。也许就是音乐想要表达的世界,即使和作曲者的想法不一样。自己真的热爱那才是最关键的。我觉得跟着大流走,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认为是什么这种想法并不可取。虽然大流很多都是对的,但热爱音乐并不需要大流的认同,因为音乐是人的杰作,也属于较为抽象的艺术,在理解和看法上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音乐没有这一特点那也就没有这样的魅力了。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我对这句话比他的《命运》要熟悉。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命运》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
虽然每次上课我不是一直在认真的听,但是,当讲到我感兴趣的地方我就会很认真的投入,我一直记得老师给我们做题,让我们识别各个音乐片段是属于哪种类别的音乐,我很认真的听,我全身心的投入聆听各种优美的旋律,好像我置身其中一样的,闭着眼睛好像看到了大海高山田园等等景物,我完全能辨别出所听的是哪类的音乐。还有老师给我们给了打了那个牛奶糖的比喻。其实当初老师给我们看那么多音乐大师的画像我认识的并不多,而且诧异怎么会有爱因斯坦,我也不了解莫扎特是个什么人物,直到后面老师给我们介绍莫扎特他的一生以及他的一些作品,令我感到身心感到震撼的是他写得音乐让后人来抄都要他一生的时间才能完成,还有他临死的时候还在为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前来拜访的陌生人请他写一首《安魂曲》。老师也给我们看了那段电影,他死的时候连棺材都没得给。老师除了给我们介绍西方的很多音乐大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一些音乐大师。还介绍了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 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不仅如此,而且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美的事物总让人回味,音乐欣赏课便如此!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