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数学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总结
小学生数学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总结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这一课题启动以来已有两年,经过前期对课堂的观察与讨论确立了“倾听习惯培养”和“预习能力培养”两个子课题,按低高年段分别进行实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经常反思,不断尝试,努力探索,获得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积累了很多“绝招”。现在我把这两年来课题组所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取得的点滴成果梳理一番,在此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前期准备,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本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第一节是本学期上午,数学课题组于陈城中心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活动。黄秀丽老师做课,主题是倾听习惯的培养,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黄老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动静结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其次,老师在学生过程中,采用“以评促听”的手段,运用丰富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倾听。
第二节是本学期,由宅山中心小学黄丽瑄执教《看课外书时间》,主题是探讨预习提纲如何设置?如何反馈预习资源?。
第三节是本学期,由清源镇中心校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主题是预习资源的利用与预习方法的渗透指导。
第四节是本学期,由实验小学教师执教《倍的认识》,主题是“听说结合,以说促听”。张老师精心设计各种层次要求不同的操作活动,先摆,再想,再说,让学生言之有物,通过富有挑战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达到“以说促听”的目的。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预习妙 用
预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失为一种“笨鸟先飞”的方法。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因为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搞清楚,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驱使而格外留心,一旦明白,印象便更深;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知识可祢补,使自己听课时精力会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预习能开拓思路、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因为做过预习,就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做笔记,这样就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比把时间都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
这样的作业,我喜欢
在本学期里,老师常常在黑板上写几个问题,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我认为老师给我们布置这样的作业非常棒,我喜欢!因为我惊奇地发现只要我弄懂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上课老师和同学说的我都能理解,特别是,当同学有疑难问题时我几乎都能帮他们解决,为此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别说多得意!我深知这都是预习的功劳,因此我深深喜欢上老师布置的这种作业。
预习好处多多:老师上课省心省力省口舌,学生易学易记易掌握。
预习就 像 是 一 张 嘴
预习就像是一张嘴,先用舌头舔舔味道是怎样的(看看预习的内容是什么),其次慢慢地适应这个味道(慢慢地看懂,读懂内容),然后再慢慢的咀嚼(把知识记起来),最后一齐吞下去(把内容完完全全记在脑子里)。
说到好的学习方法,就不得不提到一种非常好,同时也非常容易的学习方法——预习。
中国有一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水到渠成,马到成功。这里的“准备”就是“预习”。
预习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帮我们提高记忆力;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所以说,做好预习,是非常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预习作业也可以作为考试前的一大复习材料。因为预习作业中包含了这个学期的全部知识点,再熟读背诵,灵活运用。这省去了在课本上一字一字寻找重点时的费时费力,有时这样的费时费力还会漏掉重点。最后,再复习一下练习册等一些练习材料就复习得非常全面。
预习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同学们的平台。老师可以从作业中知道你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可以从作业的语句中了解你的作文水平;还可以从作业中发现许多奇特的想法,从而可以知道哪个同学有创造性思维,总是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更可以从作业中明白哪个同学理解能力较差,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格外注意。
有的预习作业,会需要查阅以前的课本。就这样,从前哪些已渐渐模糊的旧知识点,又从新存入了脑子的“文档”之中,使得同学们将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
4、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本学期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如: 实验小学一年(2)班,黄林晨同学被评为县级倾听之星,推荐理由: 这是个乐于倾听的小女孩.每节课她都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讲.不管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同学的回答她都认真倾听.最可贵的是她总是第一个听出同学回答中的错误,并及时进行订正.我认为她是当之无愧的倾听之星。
陈城中心小学三年级陈一凡同学被评为县级倾听之星,推荐理由:一改以往喜欢插嘴的坏习惯,耐心的等老师把问题说完整后,再举手发言;也能专注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之后再进行补充。倾听习惯有很大的进步,其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铜陵中心小学六年(2)班黄聪鑫同学被评为县级预习小能手,推荐理由:深知预习的重要性,能自觉、主动预习新课,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预习效果好。课前通过预习,就能很好地掌握新课的重难点(除个别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外),在课堂上还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帮助老师引导其他同学学习新课。善于总结预习方法并向同学推广自己的预习方法,带动全班同学更有针对性更积极地做好课前预习。
5、汇编两本。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的随堂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非实
验的老师较少有布置学生预习的现象,即便布置了,在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和利用学生的预习资源,学生没能体会到预习的好处。而实验班的课堂,且不论“预习”的成效,但“预习”已成为习惯,先学后教已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设计预习提纲——交流预习信息——利用预习资源——整理预习作业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正如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我确定了“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从2007年3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两年结题。
二、课题的实施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课题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
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五、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及预计的突破点
(一)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预计的突破点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
六、具体培养计划
(一)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二)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七步进行: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批注。
4、学会思考,勤于质疑。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⑥预习时,要求细读课例,思考预习题,了解课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反应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更加系统、有机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提出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博采众长。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所以有人说:“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如上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定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6、择优而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如预习了“2、3、5的倍数特征”时,可以把自己得到的或与同学交流的找2、3、5的倍数特征的相关方法,摘抄下来加以背诵积累,又如预习了“通分”时,可以把通分的相关概念、方法,摘抄下来加以背诵理解等。
7、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一个课题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脑。”所以,预习抓好了,自读方法也就掌握了。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三)注意事项。
1、注意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校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本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本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07年5月——2009年2月
2、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07年5月—8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5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08年6月—8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研究结题。
(3)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将课题研究在我校进行推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a、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b、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第三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次将谈到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最后介绍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1. 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 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计划《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例如,有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1)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
(2)因为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3)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成就动机;
(4)如果教师的行为一直持续,将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其行为方式;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就与行为将越来越接近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
二、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学生为什么能记住一些事情,却忘记了另外一些?为什么学生能记住许多年前幼儿园的琐事,却记不住刚刚讲完的课程?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有时则是因为学生缺乏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一)联想式记忆
在联想式学习中,学生必须能够把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联想式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程度。
联想式学习包括下述过程。
1.想象
许多记忆技术有赖于形成一定的心理想象。心理想象在帮助记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想象记忆的东西比不用想象记忆的东西更容易提取。想象的方法是: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有意识的想象,试图在某些抽象概念或抽象数字与某些图片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当需要回忆这些概念或数字时,脑海中首先能够浮现出这些图片,由这些图片唤起概念或数字。例如:记忆“8802616”可以首先由谐音“爸爸领儿溜一溜”变成一幅“爸爸领着儿子上街”的图片。然后,当需要提取这一串数字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这幅图片,再到数字。
2.关键词记忆
关键词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技术,它一开始主要是为记忆外文单字用的,后来被运用到许多其他领域。之所以称作关键词记忆,是因为这个词能够把需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心理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关键词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在一个句子中或在一段需要记忆的文字中找出容易引起想象的词语,通过这个词语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和相应的心理图片建立联系,然后通过对心理图片的回忆唤起所要记忆的东西。最常使用关键词记忆的领域包括:记忆外语单词、记忆名字、阅读理解,以及记忆科学事实等。
(二)系列记忆
系列记忆是以某种独特顺序记忆所需记忆的内容。例如,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也可按照材料的难度顺序来记忆。系列记忆的关键点是: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记忆,中间的内容不大容易记。原因是前面的内容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后面的内容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的内容既受前摄抑制也受倒摄抑制的影响。那么,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组织成为有一定意义,比较容易记忆的部分,例如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照词意来分类。
(三)位置记忆
位置记忆其实也是一种联想记忆。与上述联想记忆不同的是,位置记忆是在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熟悉的位置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要记忆单词“耳朵”,就设想这个词就在耳朵上;要记忆“苹果”,就把它放在嘴上…… 最后,当学生记了一大堆词之后,就可以通过位置把这些词一一提取出来。
三、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他们清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当前情形与将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多大差距?如何减少这个差距?” 实际上,学习解决问题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相伴随。此外,提取有关信息也非常重要。所谓提取,就是使问题清晰化,去掉多余的信息,以使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然后是展示问题,以便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障碍
有时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摆脱已有知识和假设的束缚。有一个很有名的解决问题的例子:“在天花板上挂着两条绳子,这两条绳子之间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条绳子,就无法够着另外一条。房间里还有剪刀、铅笔和一些口香糖。你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把这两条绳子连在一起。”对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原因是他们没有想到剪刀除了剪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用处。其实应当把剪刀拴在一条绳子上,使这条绳子具有一定的重量,然后可以抛向另一条。如果把“剪刀”换成“秋千板”或其他与重量有关的词,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简单得多。这种对常用物体的不同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被称作“功用固着性”。功用固着性是影响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常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很难摆脱对事物的已有知识和使用习惯。
(三)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要求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但不大要求创造性。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创造力的。因此,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必要。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非常不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得到一个特定的解决,为此需要停顿,对问题进行反复掂量,对待同一问题思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思考。基于这一原则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叫做“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宗旨是避免过早地确定一种解决方案,因为过早确定一种解决方案有可能失掉产生更好方案的机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当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另外,如果学生相信他们的想法将会被接受,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想法产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当教学生去发现不同寻常的念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通过计划、预测可能性、类比事实等过程,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解决方案。
为完成上述内容,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及时反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的机会,效果将会更好。
小学生学习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集中表现在考试成绩不好,远低于班级平均线。其相关表现为学习不专心,无兴趣,厌学等。学习成绩不良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这里简单归纳几种,并介绍相应对策。
一、认知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认知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但认知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当认知因素与某些其他因素,诸如非智力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结合在一起时,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认知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的作用有多大呢?
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其一是认知过程;其二是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从认知过程来看,应该说整个认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作用。这些环节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这些环节的综合表现即为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所以我们也把这部分因素称作智力因素。从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缺乏动力;对学校功能的认识有误而怠慢学习或表现出对学习无兴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认识有误(过高或过低)而缺乏努力或丧失自信等。
具体来讲,感知觉过程或能力影响学习成绩。因为人们的感知觉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存在于观察力、敏感性、准确性等方面。我们在教学中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学生做题时总是慌慌张张,比其他人更容易出错;有的则表现为洞察细节的能力比较差。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的情况与感知觉能力有关。当然,我们也发现另外一些学生,他们观察力强,做题速度快而且准确,表现得既细心又敏捷,这当然也与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分不开。注意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明显,也更普遍。许多小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都源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完成作业仍然不专心。有时,小学生做题出错也与注意力有关。有些小学生课堂纪律差和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听讲有关。与学习成绩有关的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有些与注意的能力有关,另外一些则与学生的兴趣有关。记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小学生在记忆技巧方面比较差,死记硬背的比较多,意义记忆比较少,遇到大篇幅的内容就感到困难。另外,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本身也有区别。至于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归纳、演绎、判断、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学习成绩差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关。思维能力会影响到某些方面的成绩,比如创造力。认知过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如图4-2所示。
图4-2认知过程如何影响学习成绩
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影响学习成绩的具体表现是,有的小学生并不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而学校环境刚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同伴聚集的场所。有的小学生则特别愿意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开始时,他们也努力地正面表现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表现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可,他们就会反过来表现,以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努力学习也是为表现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立刻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有一些小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平时不努力学习,总以为到时一定能赶上去,结果造成一次次掉队,最后无法赶上了。还有的小学生由于一两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就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最后获得习得无助感。总之,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认知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指导
对于认知过程来讲,因为有大量书籍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另外,我们在建构主义的讨论部分也介绍了一些针对认知过程的策略,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教师的任务是:首先能够意识到感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其次,多给学生提供训练这些能力的机会;再次,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其实,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讲,导致学习成绩差的认知方面的更主要原因来自于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而非认知过程。对于那些因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缺乏动力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使其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质。比如:从生存的需要、人生的价值等方面,从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由于对学校功能的认识有误而怠慢学习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当分析这些小学生对学校功能的具体理解是什么,然后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几乎所有小学生在表面上都知道上学校的目的是读书,但有些小学生似乎还有另外的更重要目的(例如自我表现)。一旦他们发现正面的自我表现失败了,就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这些小学生,教师应当帮助他们树立长远目标,了解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今后自立自强做准备,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虚荣心。对于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当分析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并且从小学生一开始失去学习兴趣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小学生的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因为成绩不如别人,那么,教师应当在提高其学习成绩上下功夫。利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强化原理,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对其进行及时强化。如果学生的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因为社会上的其他诱惑,教师则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快斩断这些诱惑源。延迟的处理会使儿童从不良行为中获得许多满足,因而,其作用远远不如及时处理有效。教师最感棘手的学生是那些缺乏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问题往往主要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有关,我们将在以下部分讨论。
二、某些非智力方面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诸如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品质等。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如图4-3所示:
图4-3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如图4-3 所示,在对学习成绩发生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中,缺乏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开端环节。
首先,缺乏毅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学习顺利时,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若遇学习不顺利,则会干脆放弃学习。所以,缺乏毅力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
其次,缺乏毅力还会通过知行脱节和低自尊等环节间接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毅力的学生有时会知行脱节。一方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够坚持学习,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知行脱节和低自尊往往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低自尊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每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从而导致知行脱节;另一方面,知行脱节所产生的结果会使行为与认知偏离更远,从而更觉得自己不行,导致自尊更低。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努力也没用,因此,学习成绩比较差,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差。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次将谈到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最后介绍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 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 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1)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
(2)因为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3)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成就动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如果教师的行为一直持续,将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其行为方式;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就与行为将越来越接近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
二、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学生为什么能记住一些事情,却忘记了另外一些?为什么学生能记住许多年前幼儿园的琐事,却记不住刚刚讲完的课程?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有时则是因为学生缺乏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联想式记忆
在联想式学习中,学生必须能够把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联想式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程度。
联想式学习包括下述过程。
1.想象
许多记忆技术有赖于形成一定的心理想象。心理想象在帮助记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想象记忆的东西比不用想象记忆的东西更容易提取。
想象的方法是: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有意识的想象,试图在某些抽象概念或抽象数字与某些图片之间建立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的联系。当需要回忆这些概念或数字时,脑海中首先能够浮现出这些图片,由这些图片唤起概念或数字。例如:记忆“8802616”可以首先由谐音“爸爸领儿溜一溜”变成一幅“爸爸领着儿子上街”的图片。然后,当需要提取这一串数字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这幅图片,再到数字。
2.关键词记忆
关键词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技术,它一开始主要是为记忆外文单字用的,后来被运用到许多其他领域。之所以称作关键词记忆,是因为这个词能够把需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心理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关键词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在一个句子中或在一段需要记忆的文字中找出容易引起想象的词语,通过这个词语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和相应的心理图片建立联系,然后通过对心理图片的回忆唤起所要记忆的东西。最常使用关键词记忆的领域包括:记忆外语单词、记忆名字、阅读理解,以及记忆科学事实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系列记忆
系列记忆是以某种独特顺序记忆所需记忆的内容。例如,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也可按照材料的难度顺序来记忆。系列记忆的关键点是: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记忆,中间的内容不大容易记。原因是前面的内容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后面的内容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的内容既受前摄抑制也受倒摄抑制的影响。那么,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组织成为有一定意义,比较容易记忆的部分,例如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照词意来分类。
(三)位置记忆
位置记忆其实也是一种联想记忆。与上述联想记忆不同的是,位置记忆是在要记忆的东西与某个熟悉的位置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要记忆单词“耳朵”,就设想这个词就在耳朵上;要记忆“苹果”,就把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放在嘴上…… 最后,当学生记了一大堆词之后,就可以通过位置把这些词一一提取出来。
三、指导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他们清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当前情形与将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多大差距?如何减少这个差距?” 实际上,学习解决问题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相伴随。此外,提取有关信息也非常重要。所谓提取,就是使问题清晰化,去掉多余的信息,以使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然后是展示问题,以便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障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有时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摆脱已有知识和假设的束缚。有一个很有名的解决问题的例子:“在天花板上挂着两条绳子,这两条绳子之间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条绳子,就无法够着另外一条。房间里还有剪刀、铅笔和一些口香糖。你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把这两条绳子连在一起。”对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原因是他们没有想到剪刀除了剪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用处。其实应当把剪刀拴在一条绳子上,使这条绳子具有一定的重量,然后可以抛向另一条。如果把“剪刀”换成“秋千板”或其他与重量有关的词,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简单得多。这种对常用物体的不同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被称作“功用固着性”。功用固着性是影响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常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很难摆脱对事物的已有知识和使用习惯。
(三)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要求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但不大要求创造性。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创造力的。因此,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必要。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非常不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得到一个特定的解决,为此需要停顿,对问题进行反复掂量,对待同一问题思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思考。基于这一原则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叫做“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宗旨是避免过早地确定一种解决方案,因为过早确定一种解决方案有可能失掉产生更好方案的机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当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另外,如果学生相信他们的想法将会被接受,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想法产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当教学生去发现不同寻常的念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通过计划、预测可能性、类比事实等过程,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解决方案。
为完成上述内容,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及时反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的机会,效果将会更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总结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本课程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 1 .依赖心理。2 .急躁心理 . 3 .定势心理 . 4 .偏重结论 .
(二)《初中生课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2 .明确数学学习要求.
(三)《初中生课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 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 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
(四)《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1 .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2 .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 3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加强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结合教学实际,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会读数学书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数学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先看目录和内容提要,了解知识的大致内容,然后再开始从头学习各个组成部分,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自己把书本读“厚”,读完后要求自己把书本读“薄”。厚使他对书本的各个部分有了详细的了解,薄使他对书本的整体和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本从预习到复习至少要仔仔细细地看3-4遍,基础差的更要多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他本人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读时要边看边想边算,可先试着算,算不出来,再看解答。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2)概念要精读: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阅读概念时一定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弄明白。精读的精字,可以从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阅读的时候要精细,要非常认真仔细;二是总结的时候要精炼,不能啰嗦,力求把内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
断向自己发问,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3)要点应巧读:所谓巧读,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划”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用三言两语“批”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用问号“问”出来。第二,跳过障碍,先看下去。对一时看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跳过去,或许读过后来的叙述,前面不懂的也就懂了。第三,不同的书比较着看。某一处不太明白,不妨看看别的参考书是怎么说的。各种书的叙述语言有深有浅,叙述角度有正有反,有时这么对比着一看,往往也就明白了七八分。
二.学会听课
初中生尤其是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
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工作:(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学会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学生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也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五.学会复习巩固,提高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在进行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平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和做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