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公司集体事迹材料
石油管理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女子大罐预制队组建于1996年,是专门承担大型储罐、钢结构预制的专业队伍。现有队员28人,平均年龄24岁。建队10年来,我们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巾帼建功”活动中“纤手铸大罐,巾帼展风采”。先后转战大庆、新疆、陕西、辽宁、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施工,切割各类储罐壁板17万延长米,预制配件(中国文
秘114)4万余件,重量4万多吨。曾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三八红旗集体”、“先进女职工集体”,黑龙江省“巾帼建功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称号(个人事迹)。下面,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们的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自强奋进,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我们公司是从事大型储罐、球罐安装和化工装置的专业化施工企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施工条件艰苦。女职工大多数被安排在后线工作,女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需要全员贡献的要求很难一致,有人形象地编成了“姑娘勤,媳妇懒,有了孩子半脱产”的顺口溜。
1996年冬,公司在深化改革中优化班组,将勤杂服务人员组成了女子大罐预制队,给我们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平台。清一色的“娘子军”高兴之余,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大部分队员不懂专业技术,怕干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我们首先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确立女职工当自强的理念。组织上积极为我们创造学习条件,举办电焊、切割培训班。姐妹们深知机不可失,捧起书本,操起割枪焊把,与男职工较着劲儿地学,初步掌握了大罐壁板的预制技术。在观念上我们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致感到,过去是企业的包袱,是改革给了我们成为企业财富的机遇,个个憋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1997年初,在大庆南三油库大罐预制中,工程师、老师傅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我们凭着女性特有的细劲、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创出27人56天完成2台五万立方米储罐壁板预制的好成绩。领导夸奖、同志们称赞,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信心。
切割预制工作涉及金属材料、铆工下料、机械操作、测量控制等多学科、多工种的专业技术知识,哪个环节生疏,都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任务。尤其是十万立方米大罐罐板,都是从国外进口,技术不过硬,很难把握。为此,第一任队长卢丽芹专门召开学习动员会,向全队发出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倡议。姐妹们积极响应,买来相关的书籍,组成了读书学习小组。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向实践学习,立足岗位,拜师学艺,还聘请技术过硬的铆工技师、火焊“大拿”传授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向铁人王进喜学习,发扬“认识一个字,等于翻过一座山”的苦学精神,提高“一专多能”技术水平。队长卢丽芹,只有初中文化,会下料不会计算,会操作说不出道理,图纸也看不明白。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她主动参加电大函授教育,学习了几何学、材料学,制图工艺和机械控制等专业知识,第一个读完了大学全部课程。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尽管队长换了5任,队员调动近100人次,设备也由手工操作到半自动操作、再到如今的数控操作,但队里自强奋进、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没有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理想没有变,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目前,已有17人掌握了两种以上焊接、切割技术,成为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有5人已取得了大专以上毕业证书,有4人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
二、“三老四严”,努力打造诚信型团队
在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鼓舞下,老一辈石油工人一举拿下了大庆油田。作为大庆新一代的油田人,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义不容辞。敢打硬拼、打造诚信,有热情和激情、技术和本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和团队精神,“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创一方信誉,占一块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住各种考验。
抢工期、保投产,经受住了施工能力的考验。2002年5月,我们参加了大庆南一油库第4号十万立方米储罐施工预制任务。储罐结构是双盘外浮顶式,罐板由日本引进,厚度12至33毫米不等,要精确预制这样一座罐底直径80米,罐体高度21米,重2038吨的储罐,难度可想而知。在板材引进过程中,材料入场一拖再拖,有限的工期一缩再缩。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科学组织,倒班作业,人歇机不停,白天头顶烈日,夜晚加班加点,每天预制量都超额完成。仅用58天就完成了107张大罐壁板、96张抗风圈的预制任务,为大罐主体施工赢得12天时间,也为按期投产赢得了诚信和美誉。该项工程2003年获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龙江杯奖”,2004年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抓质量、树信誉,经受住了施工标准的检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高质量才有高信誉。我们预制的十万立方米储罐板材,都有明确的国际标准,预制误差在正负一毫米,稍有闪失,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切割时壁板多出一个毫米,那就麻烦了,得用砂轮机一点点打磨掉,费时费力,耽误工期;若是壁板少出一个毫米,那就惨了,丢人掉价不说,按照标准规定:罐板报废!一张罐板报废,再引进都来不及,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按期投产。我们心疼钱,知道用美元换来钢板的珍贵,更珍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誉
。姐妹们发扬“自觉从严,好字当头”和“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严细认真精神,经常是跪在地上一点儿一点儿把壁板边的泥土抠干净,再不行就用袖口和擦汗的毛巾擦净。切割机的保养、校验更不敢马虎。切割前围板尺寸,划线下料也要再三核对。经过我们预制的17万延长米各类储罐壁板,做到没有半点差错。业主、监理、外国专家、有关领导对我们严谨的作风无不称赞,夸我们是新一代“最讲认真的人”。
保安全、创品牌,经受住了施工环境的挑战。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能否保证生产安全,既是责任,更是考验。2004年6月份,华东润滑油工程扩建施工时,正值梅雨季节,几乎天天下雨,干干停停,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天晴时,酷暑难熬,刚刚涂抹上的防晒霜,不一会就和着汗水流了下来,中暑和皮肤灼伤谁都顾不上。工期紧,天不作美,有劲儿使不上,大家心急如焚。姐妹们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找来帆布自制防雨棚,严格按照qhse标准组织施工。抢晴天,战雨天,比正常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预制任务,为主体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当25台立式油罐在华东大地拔地而起,20多公里工艺管线纵横交错,投产一次成功时,业主说我们的工程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周边城市的太仓、昆山等地的业主,也前来参观考察,称赞我们不愧是“大庆的铁军、铁人的后代”。
十年来,我们女子大罐预制队创出了预制罐板无差错,预制质量一次合格率100%、优良率98%、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用诚信保证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和信誉,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名片,也让大庆旗帜更红,品牌更响。
三、胸怀大局,努力打造奉献型团队
越是在艰苦的时候,越需要发扬“四自”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如果把油田地面建设队伍称为“油田野战军”,那么,我们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女子尖刀班”。远离家乡驻地,常年跟男职工一样奋战在施工前线,辛苦和不便可想而知。但我们深知,国家能源的安全,大庆油田的二次创业,人生的追求,都离不开奉献。
奉献,意味着需要割舍儿女情长。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在我们队里的姐妹们,因为常在外部施工,建队以来先后已有20多人推迟婚期,有的甚至因对象不理解而告吹。家人和朋友不理解,也让我们哭过鼻子,但风雨过后,我们无怨无悔。1997年7月,我们参加新疆库尔勒3台五万立方米储罐施工时,两名大龄女工主动推迟婚期,带着大庆家乡父老的期望,来到了“死亡之海”。我们没有被弥漫的黄沙、炎热的天气吓倒,而是每天坚持在50多度的高温下,工作10多个小时。三个月的时间下来,个个晒得黑不溜秋,但姐妹们内心理想的美、道德的美、文化的美、为企业奉献青春的美,得到了大家一致赞美。特别是在工程提前完工,质量达到优良,得到业主高度评价时,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奉献,意味着需要割舍神圣的母爱。由于常年野外施工,无法照顾家,组织上就会为孩子小的队员调整岗位。但也有调整不及时或队员不愿离开的。这样,只要我们一上工地,就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少则一周,多则一年半载,母子(女)才能团聚一次,分别难离难舍。女工冬艳梅,孩子不到两岁,她和丈夫都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华东润滑油施工打响后,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托付好友将孩子送到河北农村老家。送别时,孩子在母亲怀里哭个不停,怎么哄都难以安定下来,她紧紧地搂着儿子,给不懂事的孩子喂了奶,孩子不哭了,她的泪水却夺眶而出。
奉献,意味着需要割舍床前孝心。我们队里的姐妹们,已有15人为人之母,23人为人之妻,既要操持家务,也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被我们平时称为“大姐大”的刘惠,姥姥从小把她拉扯大,她对姥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姥姥病魔缠身,最需要她照顾护理的时候,她却来到了华东润滑油施工前线,家中不断地打来电话催她说:“姥姥病危,让她马上回去”。可是,作为副队长,她懂得家事与企业事的关系,更知道姐妹们谁都有实际困难。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将思念的痛苦硬压在了心底,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姐妹们再三追问,才知道她姥姥一周前就病逝了,临终前,嘴里还念叨着她的乳名。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工作的动力,在她的带领下,创出日切割10厘米厚罐板50张,累计600延长米的新记录。
十年来,队里送走了一个个老队员,迎来了一批批新姐妹,在获取和奉献的天平上,大家始终倾斜后者。
成绩和荣誉已成为过去,奋斗和进取未有穷期。现在,我的姐妹们正奋战在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十万立方米储罐预制工地上。我们决心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去,把姐妹单位的先进经验学回去,向着“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强势巾帼团队目标前进,用我们火热的青春为大庆红旗增光添彩。
第二篇: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刘松,现年46岁,1984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油田开发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中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作。24年来,他长期奋战在研究一线,先后从事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分析、技术政策研究、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油气田调整研究和油气田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油藏室主任、开发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总开发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年的管理经验使刘松成为推动渤海实现新产量目标的干将。
一、运筹帷幄:为新目标制订规划
2004年2月,一个令渤海石油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从总公司领导干部会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到2010年,渤海油田要实现油当量2500万~3000万方”。
消息传出,渤海石油人在兴奋之余不免有些担心。在为这个宏伟目标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大家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这意味着要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到3000万立方米的跨越,如果把老油田的递减率计算在内,就相当于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再建两到三个当时的渤海油田。而此前,渤海油田用了整整40年才实现“1000万方”的目标。
不到6年的时间,要完成过去40年工作量的总和。这一奋斗目标考验着渤海油田的每一个人,更考验着刚刚上任负责油田规划和开发的刘松。
当时的渤海油田问题很多。在资源方面,相对于其他油田,渤海油田普遍存在着储量品质低、优质油田较少的问题;在装备方面,钻井船、物探船、三用工作船严重不足;在队伍方面,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管理薄弱、资源匮乏、时间紧张、老油田减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为了实现新目标,天津分公司成立了规划小组,由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开发部作为牵头部门,刘松正是开发部的负责人。
在2001年以前,天津分公司还只有勘探开发部,没有独立的开发部。“在渤海研究院担任开发总师时,刘松就认为渤海即将迎来开发建设的大时代,他有意识地培养开发队伍,为两年后开发部的筹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实现新目标的牵头部门自然落在了开发部。”“在2004年规划2010年的事情,这要看得远才行。”天津分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耿婕说。刘松是制订新目标规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同事们看来,刘松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厚实的技术背景且思维缜密,更能超出通常意义上技术专家的专和精,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和全面。“通过预想步骤达成愿景需要有很好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并且对渤海油田的现状要非常熟悉。”天津分公司开发部经理高东升说。
在刘松领导的开发部的牵头下,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几路人员共同参与,将新目标规划分为勘探在评价部分、开发在建设部分、在生产部分和蓬莱19-3四个部分。随着锦州25-1南油气田、秦皇岛33-1油田、曹妃甸11-3/5油田、金县1-1油田、渤中19-4油田、渤中29-
4、渤中28-2南等油气田相继发现,天津分公司初步制订了更新目标的产量规划。“这个规划不仅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渤海油田全体员工看到了行动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宏伟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的。”
二、优化管理:加快油田开发速度
渤海油田要在2010年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完成前40年工作量的总和,其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仅仅是勘探工作就至少要发现5亿立方米的储量,并且要在2008年全部完成评价和odp编制。
令人欣喜的是,从2004年到2007年,渤海油田在勘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发现商业性油气田23个,其中的14个为大中型油气田,获得三级地质储量近1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但是,要想将这些油田在2010年全部投产就必须在2007年底之前完成评价和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时间异常紧迫。
过去,在前期的项目研究阶段,从打评价井到制订开发方案通常需要两年时间。为了加快进度,刘松按照天津分公司提出的“构建集约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的模式,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淡化界面、加强介入。在资料录取、油田评价、可行性研究分析、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等重要环节上,开发人员提前介入、平行开展、交叉进行,实现储量申报与开发方案的同步进行;勘探人员向后延伸,协助完成评价。这样就打破了以前“等储量报告批下来再做开发方案”的束缚,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评价井没打完,开发方案就要跟进,各个界面结合得更加紧密,时间大大压缩,有些油田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就完成开发方案。”田立新说。
在odp的实施过程中,刘松要求项目组和钻完井工作人员加强配合,碰到问题立即沟通,迅速做出反应。“不像以前,经常是碰到问题再送回去研究,现场工作人员就在那儿干等着。”
通过提前介入,各路人员同时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由于前期介入,开发方案做得更加精
细和准确,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实现了勘探评价与odp研究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下,渤中28-2南油田创造了渤海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评价、当年完成储量上报,这在过去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渤海地区在生产油田周边的中小型含油气构造较多的现状,刘松提出了“深化油藏研究、简化工程设施、优化生产模式、加速滚动开发”的大思路,对中小型油田采取“短、平、快”的建设方式和区域开发的新模式,由开发部牵头,研究院承担油藏研究、储量评价和方案设计,总地质师和总开发师共同负责,天津分公司组织专家组审查并直接上报有限公司,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从2004年到2008年,渤海地区共完成28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特别是在2007年,一举完成了13个odp项目。从2002年到2007年,渤海油田共完成建设油田18个,平台28座,开发井600余口,产能规模达800万立方米,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技术:实现油田稳产、增产
作为油田生产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在生产油田的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是实现“3000万方”的关键。
渤海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盘子扔到地上,摔碎了还被踩上一脚”。“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把这些‘碎片’中的储量‘吃干榨净’,把‘天生’不好的油藏开采好,把‘天生’好的油藏开采得更好。”刘松幽默地说。
为了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高产,刘松组织建立了适合渤海油田的随钻管理系统,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随钻的开发井都是高效井,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益。“对odp要进行重新研究、对不确定底层要有预案研究、随钻过程中各个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这套体系的建立对渤海复杂油气田规避风险、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东升说。
为了提高在生产油田的产量、减缓油田递减,刘松组织油藏人员精细研究地质油藏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优化部署调整井井位,最大限度地把地下储量变成地上产量。“他发现综合调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像绥中36-1等油田的产量在此前已经开始递减,进行综合调整后,不仅保证稳产,产量还有所增加。”田立新说。2003年以来,在刘松的带领下,渤海油田共进行井位调整364井次,调整幅度达65%,减少了132口低效井。
通过油田的综合调整,歧口17-
3、渤中28-
1、埕北等油田焕发了青春活力,老油田成功复活,有的油田保持了稳产3年的记录。目前,海上最大的综合研究项目绥中36-1一期综合调整方案将新增调整井36口,预计累计产油量将增加953万立方米。2008年9月,调整井旅大4-2-a2井日产超过500立方米(配产只有50立方米),再次创造了渤海在生产油田增产提效的奇迹。“此外,他倡导实施的滚动评价开发策略也十分有效,仅旅大10-
1、旅大4-2和旅大5-2三个油田的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就高达4055万立方米,年产油能力增加100万立方米。”高东升说。“扎实的技术功底、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翔实了解和广阔的视野使刘松在考虑问题时常常能够一矢中的,提出的方案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田立新说。自2002年以来,通过各种优化调整并结合先进的钻完井技术,渤海油田日产量提高8212立方米,增加年产油量200多万立方米,仅渤中25-1南油田就增加可采储量1000多万立方米。
近年来,在渤海石油人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分公司逐渐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少井高产为主的开发方案,以优快钻完井、钻井压裂适度防砂为主的钻完井工艺,以随钻研究优化为主的方案实施和以油水井酸化增产增注为主的采油工艺等四大技术体系。正是这些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使渤海湾成为近年来储量和产量增长最快的中国海域。2004年,渤海油田实现产量1000万立方米,两年后,渤海油田实现产量1507万立方米,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0万立方米到1500万立方米的跨越。近两年,渤海油田的产量还在持续增长,距离新目标越来越近。现在,刘松又带领着渤海开发团队着手制订渤海油田2015至2020年的规划,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第三篇:石油公司开发工程师个人事迹
刘松,现年46岁,1984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油田开发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中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作。24年来,他长期奋战在研究一线,先后从事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分析、技术政策研究、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油气田调整研究和油气田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油藏室主任、开发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现任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开发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年的管理经验使刘松成为推动渤海实现新产量目标的干将。
一、运筹帷幄:为新目标制订规划
XX年2月,一个令渤海石油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从总公司领导干部会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到2011年,渤海油田要实现油当量2500万~3000万方”。
消息传出,渤海石油人在兴奋之余不免有些担心。在为这个宏伟目标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大家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这意味着要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到3000万立方米的跨越,如果把老油田的递减率计算在内,就相当于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再建两到三个当时的渤海油田。而此前,渤海油田用了整整40年才实现“1000万方”的目标。
不到6年的时间,要完成过去40年工作量的总和。这一奋斗目标考验着渤海油田的每一个人,更考验着刚刚上任负责油田规划和开发的刘松。
当时的渤海油田问题很多。在资源方面,相对于其他油田,渤海油田普遍存在着储量品质低、优质油田较少的问题;在装备方面,钻井船、物探船、三用工作船严重不足;在队伍方面,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管理薄弱、资源匮乏、时间紧张、老油田减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为了实现新目标,天津分公司成立了规划小组,由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开发部作为牵头部门,刘松正是开发部的负责人。
在XX年以前,天津分公司还只有勘探开发部,没有独立的开发部。“在渤海研究院担任开发总师时,刘松就认为渤海即将迎来开发建设的大时代,他有意识地培养开发队伍,为两年后开发部的筹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实现新目标的牵头部门自然落在了开发部。”“在XX年规划2011年的事情,这要看得远才行。”天津分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耿婕说。刘松是制订新目标规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同事们看来,刘松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厚实的技术背景且思维缜密,更能超出通常意义上技术专家的专和精,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和全面。“通过预想步骤达成愿景需要有很好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并且对渤海油田的现状要非常熟悉。”天津分公司开发部经理高东升说。
在刘松领导的开发部的牵头下,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几路人员共同参与,将新目标规划分为勘探在评价部分、开发在建设部分、在生产部分和蓬莱19-3四个部分。随着锦州25-1南油气田、秦皇岛33-1油田、曹妃甸11-3/5油田、金县1-1油田、渤中19-4油田、渤中29-
4、渤中28-2南等油气田相继发现,天津分公司初步制订了更新目标的产量规划。“这个规划不仅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渤海油田全体员工看到了行动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宏伟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的。”
二、优化管理:加快油田开发速度
渤海油田要在2011年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完成前40年工作量的总和,其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仅仅是勘探工作就至少要发现5亿立方米的储量,并且要在2011年全部完成评价和odp编制。
令人欣喜的是,从XX年到XX年,渤海油田在勘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发现商业性油气田23个,其中的14个为大中型油气田,获得三级地质储量近1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但是,要想将这些油田在2011年全部投产就必须在XX年底之前完成评价和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时间异常紧迫。
过去,在前期的项目研究阶段,从打评价井到制订开发方案通常需要两年时间。为了加快进度,刘松按照天津分公司提出的“构建集约管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的模式,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淡化界面、加强介入。在资料录取、油田评价、可行性研究分析、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等重要环节上,开发人员提前介入、平行开展、交叉进行,实现储量申报与开发方案的同步进行;勘探人员向后延伸,协助完成评价。这样就打破了以前“等储量报告批下来再做开发方案”的束缚,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评价井没打完,开发方案就要跟进,各个界面结合得更加紧密,时间大大压缩,有些油田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就完成开发方案。”田立新说。
在odp的实施过程中,刘松要求项目组和钻完井工作人员加强配合,碰到问题立即沟通,迅速做出反应。“不像以前,经常是碰到问题再送回去研究,现场工作人员就在那儿干等着。”
通过提前介入,各路人员同时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由于前期介入,开发方案做得更加精细和准确,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实现了勘探评价与odp研究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下,渤中28-2南油田创造了渤海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评价、当年完成储量上报,这在过去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渤海地区在生产油田周边的中小型含油气构造较多的现状,刘松提出了“深化油藏研究、简化工程设施、优化生产模式、加速滚动开发”的大思路,对中小型油田采取“短、平、快”的建设方式和区域开发的新模式,由开发部牵头,研究院承担油藏研究、储量评价和方案设计,总地质师和总开发师共同负责,天津分公司组织专家组审查并直接上报有限公司,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从XX年到2011年,渤海地区共完成28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特别是在XX年,一举完成了13个odp项目。从XX年到XX年,渤海油田共完成建设油田18个,平台28座,开发井600余口,产能规模达800万立方米,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技术:实现油田稳产、增产
作为油田生产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在生产油田的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是实现“3000万方”的关键。
渤海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盘子扔到地上,摔碎了还被踩上一脚”。“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把这些‘碎片’中的储量‘吃干榨净’,把‘天生’不好的油藏开采好,把‘天生’好的油藏开采得更好。”刘松幽默地说。
为了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高产,刘松组织建立了适合渤海油田的随钻管理系统,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随钻的开发井都是高效井,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效益。“对odp要进行重新研究、对不确定底层要有预案研究、随钻过程中各个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这套体系的建立对渤海复杂油气田规避风险、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东升说。
为了提高在生产油田的产量、减缓油田递减,刘松组织油藏人员精细研究地质油藏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优化部署调整井井位,最大限度地把地下储量变成地上产量。“他发现综合调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像绥中36-1等油田的产量在此前已经开始递减,进行综合调整后,不仅保证稳产,产量还有所增加。”田立新说。XX年以来,在刘松的带领下,渤海油田共进行井位调整364井次,调整幅度达65%,减少了132口低效井。
第四篇:集体事迹
一、领导高度重视,掌舵普查进程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领导高度重视。镇长亲自部署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都亲自过问,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户口整顿、入户摸底、入户调查填写表册阶段。
二、制定工作计划,完善管理制度
为使普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普查各项工作协调运转,我镇认真按照市人普办的安排,坚持每个阶段工作做到周密细致,使每个普查人员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整个普查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每个阶段工作都要求各村支书签名上报。
三、落实三项机制,确保普查工作到位
为保证镇人口普工作圆满完成,我镇建立健全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责任机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做到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责任人。二是督查机制,分管领导亲自监督检查,严抓质量,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强抓落实。三是奖罚机制,公开、透明,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普查人员的积极性。
四、全体人员各显其能、全力投入
普查工作的难点在村组,“找人难、入户难、组织协调难”等多种难题突出。为了攻克难关,我镇干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
1工作方法。
一是选聘了一批认知能力强、思维灵活的村小组组长普查员,抽调了各相关单位责任心强、态度积极的业务人员;
二是实行集中办公,促进了普查员之间、普查员与指导员的交流和联系,定期召开小结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三是合理搭配各个普查小区的普查员,实行指导员与普查员、普查员与普查员之间的帮扶模式。
五、普查员乐于奉献,展示普查好形象
自开展入户核实户口、人员居住、人户分离等工作以来,该乡全体普查员非常热心,在入户过程中充分发挥地熟人灵和业务精通的特点,认真完成入户普查。有的同志置放假在家的孩子于不顾,坚持晚上入户,有的同志在抽空照顾好老人后,利用晚上、双休日入户。为了坚持做好户口摸底登记工作,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实际行动展示出普查人员的良好形象。正是因为大家的这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该乡的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优秀护理集体事迹
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关怀下,外二科成长为一个团结、和谐、互帮互助、充满朝气、爱动脑筋、专业素质良好、吃苦耐劳的护理集体。这个集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细心再细心的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这是一个新的团结的集体,外二科以前是单纯的骨科。去年3月份响应医院的号召,脑外科并入骨科,成为拥有两个专业的科室。脑外的并入意味着危重患者增多,护理任务艰巨,但是在并科时,12名护理人员均没有提出换科,留下来一起奋斗。脑外科支援了4名护士,组成了现在的护理集体。一部分骨科护士没有接触过脑外,一部分脑外护士没有接触过骨科,怎么办呢?全体护士结成对子,夜班,白班配对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气氛融洽。经过一个半月的适应期,都可以独立上班。每一个护士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这是一个富有爱心的集体。有一名脑外术后的三无人员黎平,神志清醒,丧失了行走和语言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在科室住了1年多了,护士们怕他寂寞每天都要进去问候他,帮他倒开水,倒小便,拿水果给他吃,晚上给他盖被子。护工阿姨每天帮他洗澡,经常帮他理发,剃胡须,用轮椅推出去晒太阳。
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外二科是医院的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到现在已经实施3年了。3年中,学习优质护理理论知识,改进排班模式,提高专科护理内涵,生活护理到位。积极进行基础护理的改进。引进新材料: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人工鼻,一次性硅胶胃管,一次性精密引流袋。通过新型材料改进基础护理的方法和频次。改进胃管的固定方法,把胶布剪成心形固定胃管,美观实用。应用新型敷料积极进行院外带入压疮的治疗。
这是一个学习的集体。科内有新的病种和新开展的手术,整理相关护理资料,全科进行学习,用到实处。平时定时组织小讲课,护理查房,业务学习。通过护理查房,典型个案病例讨论等形式,逐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在区里组织的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和理论考核中,2名护士取得良好的成绩。护理部每月组织的三基考试中,均有考满分的。逐步外派护士进修专科护理。
就是这样的一个集体,在去年的市年终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个护士经过积极的准备,迎检当日每个护士状态良好,表现优异,热情,积极回答问题,逐条配合专家的检查,得到了市专家的肯定。
2014年 4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