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于丹论语心得》后感(定稿)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心灵产生强烈共鸣。让我明白了“有善有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真谛,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理解了《论语》,让我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为人之道,懂得“己所不欲语,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淡然的心态,一种敬业的责任感。
(一)天地人之道。《论语》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无比的强大。孔子在教学期间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态度都非常的平和,但是他的内心却十分的庄严。孔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仰的人,正是这种信仰给他一种强大的力量。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兵力,也不是钱粮而是百姓对国家的信仰。做为一个职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职工对企业的信仰,只有对企业有了信仰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感到乐趣,才能对工作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代社会人们无比的追求奢侈的生活、各种攀比、工作及其不负责,其根源就在于自己没有信仰没有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有所信仰。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想做的工作,难道别人就想做了吗?这不但是我们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道德的体现,我们多做一点那么别人就可能轻松一点。工作中我们认真及时的去做、不要拖拖拉,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当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仅仅是换得领导与同事 的一句称赞,更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而是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负责,做一个合格的职工只求问心无愧,不求别墅豪车只是追求自己的信仰。或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吧!
(二)心灵之道。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我们不称心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那?孔子的弟子 子夏曾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他的成败荣辱。自信心决定人生!面对逆境我们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俗话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只有内心强大才可以战胜一切!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民工的无理取闹,技术的难度,同事的相处,领导给的压力,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需要我们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毛泽东曾说过“自信人生而百年” 对我们来说自信心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工程的质量,说小了可能会浪费我们公司的材料与资金还有窝工,说大了就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剧院,里面是无数人在坐的观众席,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健康!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错误与不足。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一位心理素质及其强大的政治家,无论面对多大的失败多大困难都面无惧色。官渡之战时,明日就要杀马充饥了,而他却在自己士兵面前表现的好像自己军营之中还有粮草数百万一样,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士兵各个都无比消沉,战斗意识完全消失,但是曹操却能坦然如故,依然把孙刘看
得不屑一击,让自己的士兵仍然看到胜利的曙光。并不是曹操傲视群雄,而是他把自己的激情与斗志传递给自己的士兵,假如粮草不足时他面带畏惧与担心或者撤军怎么会有官渡之战的胜利,假如赤壁失败后的曹操万念俱灰,那么他和他的士兵能否回到北方。可见曹操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强大,可见曹操的自信心是多么的鉴定!由此可见自信心与心理素质关系到我们的成败荣辱!
(三)处世之道。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人际关系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以前我总以为处理人际关系要以德报怨,这是就是为什么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但是论语却告诉我们以德报怨其实不是最佳的处事准则,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种感情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论语》让我明白,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才是我们应该所推崇的境界。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尤其是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很难掌握好分寸,有时看起来一个办公室的人表面挺和睦的其实都各心怀鬼胎。为什么那?因为我们都没把握好分寸,凡事都有一个度,太过献媚太过疏远都不行。平时做事得学会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当年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
(四)君子之道。在读《论语》心得前我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什么才算是小人。读了《论语》心得后让我明白什么才
算的上是君子。怎么才能以君子的标准去做事。我所理解的君子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一个懂得说话做事的人,一个不忧不惧的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要做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还要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还要能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想做一个君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君子与小人常常在一念之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也就是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吧,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君子而不是效仿他人。
(五)交友之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直接反映他的为人。要想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价值的取向,我认为当今观察一个人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查看一个人的通讯录,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讯录里的人可以直接反映本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就是孔子教我们的交友之道,但是现实社会中很难做到。对于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见闻广博的朋友很难找到,以前总是寻求这种朋友,但是《论语》告诉我:这种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以的去寻找未必能找到这样的朋友,或许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朋友。有时在工作中很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谄媚奴颜之人,看似他们与人很亲近实则口是心非,心怀鬼胎。他们是所有的“善意”只不过是为了自
己将来有所取而已。对于这种人让人十分的痛恨。与其跟他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我认为不论是对谁,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一颗正直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即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这样的心态去交友岂不更好。但是即便是这样还不够,因为我们的正直,真诚可能会往往得罪好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分寸与技巧。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未见颜色而言谓之。以前总以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口苦药利于病”是人们所追求的,但是通过《论语》我明白了:忠言一定要说的,但是我们不可那么直接,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学会用一种合适,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法去给他们忠言。伟大的哲学家王守仁创立的心学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看似简单的四字却很难做到。也有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六)理想之道。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或大或小!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副臭皮囊,形如走尸一般!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所发展的方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想达到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理想,《论语》过多的强调了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我认为一个人有小的理想也是可敬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管仲,乐毅之才的。俗话说:古今用人之道,舍短取长,则天下无不用之才,责短舍长,则天下无可取之人。我的理想不过是有一天能做
到项目经理而已,虽没有那么远大却也足够点缀我的人生。理想并不决定人生的长度,而是觉得人生的宽度。只有理想没有付诸行动,就像一个没有线的风筝,就像航行在大海里迷失方向的小船。所谓的理想只能的幻想了。古今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实际行动对理想是多么的重要。这就告诫我;在工作中做好每一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职责。每一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都不可马虎,每一次测量 放线都不可有不应有的误差。
(七)人生之道。何为人生之道?《论语》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准则,按就是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就是帮我们定位人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以及我们的目标。我虽不敢有异议,却也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一个人也并非要完全按照孔子给我所定的目标去做,十五不一定志学,或许我们还是一个愤青、一个只知打架斗殴的小青年。“小时佳佳大时为了”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人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经历中成长的。《论语》强调的是做事要认真,要做就要成功就要完美,不要犯错。可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如此,曹操曾说过“医者,之所以医术高明,在于医治的人多了,医治的人越多医术就越高明,换句话说就是医死的人越多医术就越高;将者,之所以为将,在于败仗吃的多,败仗吃多了就经历的多,经验就多,才能让自己在败仗中成长,才能晓得什么是破敌之策。”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们不是天生就什么都知道,我们是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的,所以我认为人可以犯错,也不必太过于自责。犯错
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成功。我们不应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循规蹈矩,一层不变,腐儒之所以为腐儒是因为他们为自己定的规矩太多了,凡事都要依规行事。只一味的追求完美追求成功最后也只能是失败。赵括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懂得的少,论兵法论计谋他知道的少吗?不少!只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不了解战场的讯息万变,通俗的说就是他没有经历过败仗,所以才导致自己的失败才会导致数十万赵国将士被白起坑杀。可见小时的失败会换取大事的成功。工作中我们越是认真就越犯错多就越被领导批评,犯错多被领导批评的多也未必就是坏事,因为我们犯错多,所以我们会懂得更多我们会在以后犯错更改少,因为犯错多,我们才能知道那条道路通向成功更便捷。人生之道——要有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诸行动,不怕失败,不怕犯错,敢于担当,永不放弃!这就是我的人生之道!
《论语》不仅仅传承华夏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立身之根本。读《于丹论语心得》让迷失的自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航线,让整日不知所措的我找到了人生的准则,让我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心态,一种处事遇事的淡然,一种对工作的精神,对生活的激情。更让我找到了点缀人生的奥秘。
第二篇:读于丹《论语》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
年初,耿总在给全体员工开年终大会时,除了介绍我们辽化公司的飞速发展前景,同时也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就是于丹写的《论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品味之后,发觉从中受益非浅,我想,要是大家都认真的学习,我们的整体素质会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对自己职责负责的态度,对家人、社会、朋友、人生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他非常震撼人的心灵,每看一次都像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和对论语的诠释。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的处世方法,做人的规则,这些道理看起来很简单、朴素,但却透着一切方圆。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以这个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对工作少一些指责、抱怨,多一些乐观、豁达,多思、多想、多看、多听,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这样什么杨样的工作都不会难到你的。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明白,人生毕竟得有很多的朋友,对照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所交的朋友,不能不说是一次精神上得洗牌,交好的朋友,对自己的一生,对事业的发展,对为人处事都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好朋友,可以说是良师,是益友,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的都是这些道理。但对那些不太好的朋友,所谓的哥们,我想对自己不管在那方面都是不少的损失,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看看“共产党员”杂志里那些腐败的官员们,就会明白的,他们都是被一些好朋友、哥们送进监狱和断头台的,悔之晚矣,所以,一定要清醒的看清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阻碍自己发展的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克服一个困难和向前走一步的意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可当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转变成一种信念在心中燃烧时,这种信念便是一股充沛的驱动力。总之,我一定要认真仔细的读、品,从中吸取对自己更有益的知识,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快乐成为阳光的能源,去辐射、温暖他人。由于自己的知识浅薄,理解不够深入,只能浅薄的认识一些问题,但我坚信,人心向善,创建和谐社会,我们的将来一定会更加幸福。最后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做为结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第三篇:读于丹论语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
翻读《于丹〈论语〉心得》,感佳句颇丰,甚者有二,特记之于下,以供自飨:
一、天地人之道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所以,依孔子看来,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时常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同时是这个老师不自信的表现。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那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二、君子之道
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何为“仁者不忧”?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何为“知者不惑”?
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何为“勇者不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第四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让我在安静中从新审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师的我能够潜下心来品出自己工作的无尽源泉。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第五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近日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感触颇深…… 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之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让我们每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论语心得》中共讲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
天地人之道是《论语心得》中的第一道,读这一道时,我的感触也是最大的。
我们现在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隆、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人的力量如此强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达到完美结合的程度,结成一个整体,所以,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的内心的时候,他的强大,无坚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就是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仅此简单而已。读到这里,我想,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只要你的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就小了,原来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又谈何容易呢?有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老是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伤害。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了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感。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要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叫“仁义”。
读完这一道,联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万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蛮横、无理、霸道,这跟书中相差了多远啊!我仔细的考虑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宽容、关心爱护他人等。这样,自己的人生不是才会更完美吗?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以个民族的精神。
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灵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临邑县运输公司 徐平
201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