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0: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

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336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 案 人:汤燕雯

主 题 词:水利,污染,资源,管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我国淡水总量虽然在全世界占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位居第88位。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意见提出,我国将从国家层面上对用水总量“红线”采取分阶量控制的办法,到2015年,年用水总量将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则锁定为6700亿立方米。

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城市缺水趋势将异常严峻,如何激励增加水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可以选择的各种办法中,“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最有效的办法。

再生水是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达标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许多优点。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众多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工业用水、冲洗、喷洒和浇灌用水等。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城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要”,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可以大大缓解市政供水和用水的矛盾,既能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能减轻水环境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我国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国策。

我国再生水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在经历了“六五”期间的起步阶段、“七五”到“九五”期间的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引导阶段后,从2001年起步入发展阶段。虽然历经10年多,但发展不快,总体推进缓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第一、我国虽然水资源不足,但长期以来各级领导以及公众都缺乏这方面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水资源管理极其粗放,对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到污水再生利用对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加上对污水再生利用缺少科学认识,存在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不合理的水价体系和收费制度,对节约用水和分类用水缺乏导向性。例如水资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自来水的阶梯式水价推出缓慢;工业或特种行业的大量用水缺乏价格限制杠杆;再生水至今没有价格也没有收费机制,没有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等。因此,我国目前的水消费价格体系,既无法激励用户,尤其是一些用水大户使用再生水,也使得污水再生利用产业缺乏基本收益,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新的发展。

第三、对再生水利用缺乏总体规划,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要大面积推广使用再生水,除了污水再生回收设施外,铺设再生水管道也是重要的关键,这就既牵涉到城市的建设规划,也需要较大规模的基础性资金,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作为公共设施给予投入,单靠产业自身投入既做不到,也会使再生水的成本价过高,难以让用户接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应“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建议: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我国水资源环境的严重性,确立废水也是可利用资源的观念,借鉴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的做法,把再生水利用作为国家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中。各地城市要把城市再生水作为非传统的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并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其利用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环境指标列入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中,也同时列入环保城市和文明城市等各种评比中。

2、科学制订企业使用自来水、再生水、河网水和地下水的价格标准,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分类用水的价格体系。

(1)加快推动阶梯式水价改革,特别是工业及特种行业超量用水必须通过价格杠杆进行限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2)尽快建立再生水价格体系,做到既要考虑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也应有利于调动再生水企业的积极性;

(3)对使用河网水和地下水的企业必须强制收取水资源费,并通过价格杠杆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未取得取水权的非法取用河网和地下水的企业要加大治理力度。

3、推动水资源费向水资源税改革。目前我国水价中主要包含的是供水服务价格和污水处理费,进入政府财政的所谓水资源费,仅占很小的比例,不能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在制订资源税改革方案时,应将水资源全面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通过税收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循环利用。

4、将再生水生产企业纳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2003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2009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均将废水的综合利用纳入再生资源利用的范畴,要求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但在实际制定的鼓励再生资源回收的政策文件中,如于2007年起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2010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再生水均未作为再生资源列入其中。建议对上述相关文件进行修改,明确再生水生产企业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享受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优惠政策,或在综合各地城市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制订和出台对生产再生水企业和使用再生水企业实施补贴的各项激励性政策措施。

5、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奖励基金,大力支持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废水回用技术、海水淡化或地下苦咸水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鼓励再生水技术的自主创新。

6、加强再生水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污水再生回用设施和铺设再生水管道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像自来水一样建设管网,直接将再生水送到用户。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部分,政府对管网铺设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项节水基金、发行债券或借助民资和外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凡新建的小区、学校、企业、大院等都应该同时铺设再生水管道。

7、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手段引导企业、街道各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特别是再生水水质达标的区域,对市政建设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环境用水等大量用水部门,都应采取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使用再生水。

8、科学认识污水再生利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和公众健康风险,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环境与经济评价技术体系,通过科学的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价,确保再生水安全合理地利用。

对照上述措施,建议对200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相关部分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水资源浪费与循环利用调查问卷1

生物需要水、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能算少,但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的年取水量已经占到了世界全部取水量的12%,是用水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非常地突出。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为了解居民的生活用水状况我们特进行此项调查,烦请您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概况

1、您是几口之家?

2、您每个月的水费大概在什么范围?

A、20元以下B、20元到30元之间C、30元到40元之间

D、40元以上

3.(1)您用水是否存在季节差异?______

(2)哪个季节用水量较大?______

4、您在用水过程中哪方面用水比例较大?(请在以下内容中

选择,若选择其它,请您注明是什么。)

饮食用水、洗衣服、冲厕、家务(包括有家庭卫生、洗碗、洗菜淘米等)、个人卫生、其它

您的选择是:______。

5.你是否了解周围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A.有很多B.基本没有C.不清楚

6.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有意识的节约水资源?

A.当然B.应该有注意一点点C.没考虑过

7.你对污水处理有什么了解吗?

A.十分了解B.一点点C.不了解

8.您觉得自己循环用水(如:洗完菜的水浇花、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的时候多吗?

A、经常这样做B、有时这样做C、基本不做

第二部分:详细情况

1、洗菜洗碗时您喜欢?

A、开着水洗B、把水接到盆子里再洗

2、洗手时您喜欢?

A、把水开小些B、把水开大些C、把水开合适就行

3、您通常是怎样处理生活废水的?(如洗完衣服的水、洗过菜的水等。)

A、直接倒掉B、再利用

5、如果看到有人忘记关水龙头了,你会

A、马上去把水龙头关掉B、有时会上前把水龙头关掉C、不去管他

6、您家里使用的是?

A、节水型抽水马桶B、普通型抽水马桶

7、您家一个月用水大约几吨?

A、0--5吨B、6--10吨C、11--15吨D、16--20吨E、20吨以上

8、您洗澡喜欢?

A、盆浴B、淋浴

9、您对下面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请在您同意的观点后打√(可以多选)

A、用多少水是我自己的事,反正用多少水交多少水费。()

B、我不知道水费多少元一吨,反正应该很便宜。()

C、我觉得居民节水意义不大,主要是要节约工厂和公共场所用水。()

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不会影响生活的质量。()

10、非常感谢您,关于节约用水您一定有许多好点子想要分享吧,那么请写下您的金玉良言吧:非常感谢您,关于节约用水您一定有许多好点子想要分享吧,那么请写下您的金玉良言吧:

第三篇:水资源论文关于水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利用的论文

小论文

关于水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利用的论文

摘要:人类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需水量不断增加,而且使得现今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与不合理的运用使得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或现行的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人类对水资源需求以及自然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开发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新概念,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排水规划理念。

关键词:城市、合肥、水资源开发、水循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现阶段世界的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当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世界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的重中之重,而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包括水利设施、水源地保护和与自然资源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区域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自然条件下的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世界环境。

一个学期的《水资源学教程》学习,对水资源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着三大水问题,第一个是干旱缺水,干旱缺水是当今和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水问题之一。一方面自然原因的限制,使得某些地区严重缺水;另一方面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第二个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与干旱缺水看似在对立面上实则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地区干旱必有一个地区洪涝,这是地球整体水量平衡的体现。第三个是水环境的恶化,水环境恶化使得现阶段世界的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水质型缺水”更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现以合肥市作为本文论题“城市水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利用”的分析具体事例。

1、合肥市自然水资源简介:

合肥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合肥市1956-2000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7.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5.16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水量4.73亿立方米,合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9立方米。

2、合肥市水资源现状:

合肥市境内大部分水体水质一般,但饮用水源水质尚好。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年滁河干渠、丰乐河水质较好,为II-III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南淝河、派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十五里河、板桥河等河流水质较差,全年综合评价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合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9立方米。但在实际用水情况中合肥人均用水量达426.5立方米,每人次用水量出现了近37立方米的差距,合肥人口近760万,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水源缺口。

3、合肥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而且使得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合肥市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最初的,不利于水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的基本要求是:如何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保证排水快速安全;这种传统的运用水资源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合肥市近七百万的人口,每人次有将近37立方米的用水缺口,但是在这用水缺口下却有着一个十分宝贵的水资源没有得到人们的注视。这个水资源就是工业、生活废水。合肥周围的水流域构成了合肥的城市流域,我们要在这个城市流域内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水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是指除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安全外,是将城市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本区域或本流域的水环境平衡,满足区域内人口的用水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水的循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而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水的循环运动。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

出来。对城市产生影响的主要体现在水质的变化,水体经过人类用水循环的干扰后,在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了极大的增加。污染源包括未处理的污水、化学排放物以及农田中冲刷的和渗入地下的农用化学品。污染的水进入大自然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干扰作用,自然水循环的自净能力跟不上人类污染水资源的速度,这样对水的循环开发利用产生许多不便。

目前,我国总体上来看,社会水循环仍是一种粗放式、单向流的循环机制。即从流域上游或地下水含水层取水,经过用户一次利用之后,大部分排放至下游水体中。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水只是一次性得到利用,并没有形成负反馈机制。在合肥也是如此,没有形成一个负反馈机制,水大多是一次性使用随后排放。合肥市传统的城市给水排水规划观念已不能满足社会水循环的要求,必须从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新思考城市给排水专业的规划理念。就传统的城市给水规划而言,给水规划是以满足城市用水量要求,保证供水水质为最终目的,常把重点放在寻找水源上。但由于区域水资源受到污染,或暂时受到污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标准要求(合肥现阶段的用水状况就是如此,从大别山区引入水源进入水库,用干净水源与未达到使用标准的城市供水水源进行混合,从而使达到城市用水标准),依赖内陆腹地河流上游地区水源的可用性。但这种用水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排水模式方面,城市排水则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城市污水、保护城市公共环境和本区域流域水质为目的,普遍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污水与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配套措施。将雨水和可再次利用的污水排放,使得城市出现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量大问题。污水、雨水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合肥降水时间集中,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的降水集中,但是合肥位于江淮带,年年受长江中下游伏旱的影响,易出现季节性干旱状况,更好的运用水资源,调节用水时空矛盾,“深挖塘,广积粮”,加深城市蓄水池的修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不仅可以调节小气候,还可以调节用水的时空不均衡状况。

合理的运用水循环,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和谐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水资源的利用由过去的“取水—输水—用户—排放”的单向开放型流动,转变为“节制性取水—输水—节约地用水—再生水循环”的反馈式循环流程,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从合肥市的水资源发展现状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下手,进行措施化分析:

1)从开源与节流并重,向以节流为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转变;

2)从重污水达标排放,向污水资源化利用转变;

3)从只注重终端处理,向既注重终端处理更注重始端管理转变;

4)从单纯的雨水防洪排涝,向水资源利用角度强化雨水的管理和利用转变;

5)与国外及我国平均数相比,合肥市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仍偏小,灌溉水利用效率与国

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巨大,农业节水总体水平一般,节水潜力巨大。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世界水资源状况十分不乐观的现在,水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代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013年11月29日

第四篇: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

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8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城市,水资源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城市中有约2/3缺水,约1/4严重缺水。我国目前的年用水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过承载能力。如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6%,海河流域已超过了10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从理论上说,污水的处理量,就相当于再生水的生产量。这么大的再生水量,城市利用的却很少。据辽宁省环保厅介绍,目前辽宁省污水处理后作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只占污水处理量的十分之一,或更少。

据相关专家粗略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城市污水排放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利用。二者合计起来,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回用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中,同时置换出等量的自来水,相应可增加城市一半的供水量,等于为城市开辟了第二个水源。

当前,水资源再生利用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各项标准衔接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实施的6个相关水质标准,相互间也缺乏有机衔接。

2.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目前,国家已明确了相关部门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职能,但相关部门之间,仍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缺乏有机衔接与配合。

3.没有将再生水资源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对再生水资源仍未能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没能在供求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桥梁,导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销路不畅,甚至只好直排河道,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4.缺少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包括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运行监管、水资源再生利用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5.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主要是初期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许多地方没能给予水资源再生利用以足够的重视和经济支持。二是缺少配套设施。目前,我国仍有一大批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未能同步建设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排放标准偏低,没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在一些领域还不能直接利用,需要提标改造,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进行再处理。三是管网建设没跟上。再生水经过再处理之后,还需通过输水管网向客户输水,而输水管网必须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但由于目前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和住宅小区还较少,加之担心投资风险,导致相关单位积极性并不高。

6.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规模等问题所限,导致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成本偏高,再生水水价超过了任何水源;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因素所致,我国自来水价格偏低。这两个方面,导致再生水作为自来水在某些用途上的替代品时,价格高于自来水等其他水源,缺乏价格优势,丧失了竞争力。

7.公众意识欠缺。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缺水地区甚至严重缺水地区,公众甚至于部分领导同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意识仍很欠缺,对再生利用的水资源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

为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建设“第二水源”,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立法进程。要加强法律法规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约束力度,规范指导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在城市规划的初始就规划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行业,应强制使用再生水,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车辆冲洗用水等;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惩罚措施等。

2.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统一管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上下游之间要实现管理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要将再生水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

3.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尽快健全完善包括水资源再生利用标准、运行监管和工程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建设。

4.加大水资源再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要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如水资源再生利用管网等。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与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新区开发必须实施分质供水,老区改造也要按规划实施分质供水。

5.确定合理的水价促进水资源再生利用。要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价格,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价格,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有较大的差价,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培育市场,增强使用再生水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如对再生水生产实行单一电价、免收公共事业附加费;企事业单位利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在进行景观规划、房地产批复时,优先考虑利用再生水的企业单位等。6.要不断探索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途径。如建立再生水厂与用水大户企业之间的供需循环链条,既要保证再生水厂的稳定运行,也要确保用水大户对再生水的需求。可实行“一对一”服务,即分散建立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实行一个再生水厂为一家用水企业服务,使用水企业的污水实现就地回收处理利用,既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避免多区域回收污染类别复杂的问题。

7.大力开展水环境和节水重要性的宣传,普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具体知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认识,解除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心理障碍。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关于加快利用物联网推进桥东区信息化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快利用物联网

推进桥东区信息化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杜志辉

一、案据

桥东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已经日益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能力的有力载体和重要内容。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核心地段的桥东区,一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为全面加强和推进桥东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物联网智能桥东建设(包括物联网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智能残疾人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民政及教育物联网建设工程)和社区网格“三员一队”服务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创新和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载体和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生,打造服务型、智能型“幸福桥东”,努力构建社会管理创新城市,2011年10月,桥东区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

在桥东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方面,人口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面。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桥东区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的研发应用,构建了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了人口信息实际应用,推进了“智慧桥东”建设,为全面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提升全员人口信息服务管理水平,创建“幸福桥东”奠定了基础。这是运用物联网进行信息化建设、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典型应用。以人口信息物联网系统平台为基础的桥东区人口信息化建设多次受到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石家庄入选,位列5个省会城市之一,以城市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智慧桥东”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

二、方案

1、物联网对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已在连续三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可见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程度。在今年各地方的两会上,物联网、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依然是代表们提案的热点。

2013年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起草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并以国发[2013]7号文件印发,7号文件明确了我国物联网发展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提出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河北省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研究,将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河北省实施意见。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发〔2013〕8号),物联网应用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规划。

物联网的基础与重点是信息的采集、感知与信息的处理决策和应用服务,可以利用现有各类网,通过自组网能力,无缝连接融合形成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物品之间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再通过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管理和控制。

从政府的角度看,物联网绝非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它更像一个基于感知技术,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的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

物联网对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环节的最佳实现手段。它可以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在物联网统一的公共平台构架上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助力建设智慧城市。

(一)物联网通过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建设,提高各领域管理对象的自动监控、识别能力,同时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架构体系,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路、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物联网可以真正实现“感知城市”。

(二)在统一的公共平台构架之上开展物联网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对于改变政府各部门分散开发、孤立发展的局面、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得到更真实、准确、全面、即时的社会信息,由政府建立大型的专门数据库,在行政决策、政府指令传递、调控管理中发挥作用,使行政组织的管理功能具备了现代化、高效化的基本要求。物联网下的行政组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互动。物联网使网络实名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信息标识),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三)物联网应用能够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依托物联网,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政府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其次,可以搭建社情民意沟通信息化渠道。社情民意是社会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的集中反映,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社情民意沟通信息化渠道,关注社情民意、实时采集分析、快速处理反馈,打造便民的、交互式的社情民意收集、沟通渠道。

(四)利用物联网提升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管理有序与和谐。

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对社会治安、公共预警、食品监管、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等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是将本地区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和基础数据有效整合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使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感知、捕捉外部反馈信息,以全面掌握信息的流转、处理、协调和共享,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物联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在物联网各层面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在物联网感知层面上,信息资源采集手段大多还是停留在手工录入或电子扫描方法,不利于及时更新系统,维护效果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利用物联网感知信息的手段还比较少。第二,在物联网网络层面上,物联网互联互通少,“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从政府部门来看,随着近些年来政务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加深,虽然原本孤立的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但从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来看,跨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相互封闭,“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跨部门和跨地区之间业务协同。第三,在物联网应用层面上,电子政务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政府内部的办公效率上,而对外公共服务如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社会管理平台等仍旧薄弱。

(二)在物联网技术层面上,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未能有效共享。“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对政府管理模式和传统业务流程中的网络、信息、软件、应用等方方面面作一个整体的、系列化的规划设计。

3、依托物联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建议

随着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和我国“服务型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物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构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1、在物联网感知层上,要运用统一标识体系,搭建以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在过去的几年数字城市建设中,已建设了一些针对特定应用的物联网子系统,今后应当将它们扩展、提升、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建成覆盖多领域应用的统一管理、控制、运营的一体化物联网,最终达到“感知城市”的目标。

2、在物联网网络层上,搞好物联网顶层设计,运用统一标准化体系,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互联互通。从整个技术架构上来做出调整,解决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对于城市信息化建设来说,确立一个恰当的、可能的、可行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而顶层设计则是总体规划的一种实现手段。

3、在物联网应用层上,重点开发满足政府公共服务和非涉密纵向业务共享与协同。要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政府部门原有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强化信息更新机制,营造内容相对开放、数据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建成自上而下统一的网络平台。完善公安、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税务、工商、社保、民政、统计等数据量大、社会服务面广的应用支撑节点,整合其他部门网络资源依托应用支持平台开展业务应用,构建低碳高效的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支撑体系。着重发展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二)政府要协调物联网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关系

在物联网建设中,技术与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关系问题成为核心问题。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完善。例如智能交通、物流、智能电网,其物联网应用的繁荣,除了取决于物联网技术,还取决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产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如果原先存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制度壁垒不被消除,这些被物联网数字化的“物”将依然是死物。从闭环应用到开环,从单个节点变成平台运用,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另外,加快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财政、税收、人才、资金方面的政策,为物联网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下载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