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5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实施敦煌综合规划

坚决打赢敦煌生态环境保护这场硬仗

在加快推进敦煌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11年8月6日)

同志们: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保证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水量,遏制重要水域的水生态恶化趋势。我这次来敦煌,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行调研,对全面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作出安排部署。

敦煌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就敦煌生态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敦煌生态保护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进行”;“一定要把敦煌保护好,管理好,把敦煌生态环境搞好”。为加快推进敦煌生态保护工作,2008

现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党河作为敦煌市的重要水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4.63亿立方米,目前流域总供水量已达4.5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100%,其中农业用水比重约90%,一些灌区农作物毛灌溉定额高达每亩1116立方米。由于经济社会用水增长过快,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敦煌绿洲地下水位累计下降10.77米,月牙泉水域面积由1960年的22亩减少到目前的8亩,最大水深由8米降至目前的0.5~1米。必须通过实施敦煌规划,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敦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实施规划是改善敦煌生态环境的根本大计。位于敦煌市最西端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土地沙化、阻隔库姆塔格沙漠东侵、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流域内人口增长和水资源过度利用,保护区生态受到极大影响,区内草地、湖泊、湿地大幅萎缩,其中胡杨林面积由48万亩减少到8万亩,一些水生植物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减少。敦煌绿洲天然屏障功能削弱,直接影响敦煌及其周边县市、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必须通过实施敦煌规划,加强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恢复西湖自然保护区等绿洲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

第三,实施规划是保护敦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

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规划布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总体要求。

第一,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指导思想。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从根本上改善敦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促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采取水量分配、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促进恢复月牙泉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推进敦煌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敦煌生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反映,只有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保障敦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综合治理思想和系统治理战略。敦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矛盾复杂,必须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彻底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局面。规划的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切实贯穿到规划实施全过程。

第二,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敦煌生态环境保

节水、调整结构、综合治理等三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15年,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到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5立方米,平水年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7500万立方米以内,月牙泉水深维持在1米以上,党河水库下泄生态水量4150万立方米,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7800万立方米,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得到缓解。到2020年,农业用水比重进一步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5立方米,党河灌区平水年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6800万立方米以内,敦煌盆地地下水开采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月牙泉水深提高到2米以上,党河水库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1.2亿立方米,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7800万立方米,敦煌盆地土地沙化、绿洲边缘天然(草地)生态恶化初步得到遏制,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基本维持稳定。这些目标任务体现了当前与长远、定性与定量、治标与治本、需要与可能的内在统一,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实现。

第四,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总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西拒风沙、北通疏勒”的总体思路。南护水源就是加强南部山区水土保持,保障敦煌区域生命水源的持续稳定;中建绿洲就是要强化节水,规范用水秩序,稳定中部人工绿洲规模;西拒风沙就是要保护西湖自然保护区,阻止库姆塔格沙漠对敦煌绿洲的侵扰;北通疏勒就是要

要在此基础上,抓紧细化完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区域的耗水指标、关键站点流量要求及生态用水量,将地下水开采指标分解到每一眼机井,将水权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从根本上理顺流域用水关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水权转让制度建设,搭建水权交易平台,鼓励水权合理有序流转,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要借鉴黑河、石羊河等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加大党河干流和疏勒河干流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等节水措施,大力推广滴灌、管灌、渗灌、微喷灌等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控制灌溉用水规模,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到2015年,党河灌区要全面实现节水灌溉,其中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5万亩,比重达到62%。

第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把节水作为解决敦煌水问题的战略性和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全面加大农业、工业、生活各领域节水力度,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从制度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要按照“以水定结构、以水定

治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保障水质达标。

第六,切实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和调度。要按照规划的要求,抓紧成立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委员会,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党河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要依据批准的水权分配方案,结合来水情况、工程进度和用水实际,科学界定流域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和调度目标,制定实施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度水量调度预案,严格落实水量调度责任和交接制度,强化重要断面水量水质监测考核,确保下泄水量和生态用水需求。

四、切实组织好敦煌规划的实施

敦煌规划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凝聚了敦煌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甘肃省、酒泉市和敦煌市要切实组织好规划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规划实施,共同把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明确甘肃省人民政府对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规划实施的落实工作,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指导监督和资金支持。要充分发挥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好流域统一管理、调度和监督职能,确保节水、生态用水和生态保

1划或投资渠道解决的,要统筹安排、优先实施。列入规划的重点治理工程所需投资以中央投入为主,国家有关部门将在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中予以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甘肃省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四,健全政策法规。要抓紧颁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为规范流域开发利用活动和实施水量统一调度提供法律依据。要稳步推进水价改革,抓紧出台《敦煌地区水价改革方案》,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全面征收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费,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要注重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综合配套政策,扶持和帮助农牧民发展高效节水农牧业,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

第五,强化监测评估。敦煌地区水资源条件复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为保证规划实施效果,必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建立规划评估动态调整机制。要深入开展流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对流域水循环和生态演化规律的认识,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进一步加密流域水文和生态监测站点,充分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密切监测疏勒河、党河和苏干湖主要监控断面水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动态监控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优

第二篇: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2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敦煌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矫 勇(2009年6月23日)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不仅对甘肃、对酒泉、敦煌水利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的一个规划。我们这次来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进行调研,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规划》涉及地区水利的实际情况,研究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规划》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能够尽快上报国务院审批。这几天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时间不长,但感触很深。一是切实感受到敦煌是沙漠戈壁上的一颗明珠。敦煌经济发展水平在甘肃省是比较高的,也不落后于我国中部地区。敦煌的大街小巷里人流熙熙攘攘,人民群众面貌一新,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切实感受到绿洲核心区生态环境优美怡人。我们所到的阿克塞县就像一座花园;瓜州的县城干净整洁;在莫高窟、月牙泉,更感受到了河西走廊文化沉淀和积累的厚重。三是更深刻感受到了敦煌地区的生态危机。从飞机上俯视地面,除了看到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党河灌区三块绿洲外,大部分都是沙漠,切实感受到了这里生态环境的脆弱。大量数据显示,沙漠不仅影响了敦煌,也影响了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党河灌区,影响到疏勒河整个流域。

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对此连续四次作了重要批示。2006年的一次批示非常具体,要求对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总理的“十六字”批示为敦煌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水利部和甘肃省共同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已列入国务院2009年的审批计划,我们要力争年底前由国务院批复,为全面推进敦煌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坚实的规划基础。

《规划》编制持续近两年,水利部多次提出修改意见,陈雷部长还专程到敦煌进行调研,对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思想和意见,应该说《规划》是相对成熟的。结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就《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谈些体会。

一、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自然绿洲的保护

要充分认识敦煌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当前发展,而且关系到长远生存。讲到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时,一般都是说先生存后发展,但是在敦煌地区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发展,更要看到长远的生存。如果不科学发展,现在的发展和繁荣,再过20年、50年、100年,可能连生存的条件都没有了。在飞机上看,不同地区地表颜色是不一样的,核心区是翠绿色的,外围是黄绿色的,再往外是一片黄色,这是人工绿洲的基本特征。如果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处理不好,外围的黄绿色区域会向核心区挤压,将来核心区的绿洲会逐渐被挤压得不复存在。历史上,当地绿洲的存在依赖于疏勒河和党河的滋养,是一种原始生态、自然绿洲。现在担忧这个绿洲,是因为我们在过去自然生态绿洲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人工绿洲,而在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往往很容易取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绿洲,当原有的自然生态绿洲被完全取代以后,人工绿洲也就逐渐不复存在了。这两天考察的几座水库,不论是党河水库,还是疏勒河上的水库,碧波荡漾,周围的灌区郁郁葱葱。正是因为我们修建了这些水库,并且有了灌区建设,经济发展能力就更强了,因此也就有了当地人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欲望。这里日光条件好、库水清澈、灌区丰美,而且土地资源丰富,灌区内既有规划内的移民,也有规划外的移民,开荒要水、发展致富的动力很大。但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土地和绿洲给我们带来的回报,而不顾及未来,会危及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原有的自然生态就会消亡。

在干旱地区、内陆河地区,保证一个人工绿洲能够长久存在和繁荣发展,就一定要保护好它原有的自然生态。只有实现了这种“双赢”,生态绿洲才能可持续发展。过去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国和罗布泊,现在都不复存在了,这都是因为人类的剧烈活动而造成的。在过度剧烈的人类活动中,大家只看见了眼前的繁荣,却没看到未来可能会消亡的危险。这种危险,温家宝总理看到了,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敦煌生态保护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控制人工绿洲规模,打造精品绿洲,实现自然生态恢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追求过大规模的人工绿洲,其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带来自然生态绿洲的消亡。

如何建设人工绿洲?说到底就是一个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就是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如何配置和平衡的问题。疏勒河流域有10亿m3的水,我们灌区引用9亿m3,仅剩下1亿m3下泄。1973年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湖泊沼泽面积有188 km2,到2007年只有110 km2,水面明显萎缩,存在消亡的危险,这就是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人口和绿洲规模,一定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节水,增加生态用水量,保护好西湖湿地,确保人工生态和自然绿洲的可持续。当然,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社会肯定要发展,但发展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而不能只是建立在不断扩大水和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上,要统筹考虑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我们不仅要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看到我们子孙后代面临的危险。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感受到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更应为子孙后代的生存考虑,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二、《规划》编制工作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我理解的科学规划,一是要找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症结;二是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目标,也就是规划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制订科学的发展指标;三是要有科学的手段和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敦煌地区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就是要合理配置生活用水、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用水。目前,我们忽视了生态用水的重要性,把关注点放在了增加眼前的收入、放在财政收入和GDP上了,经济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用水,对敦煌地区的地下水和自然绿洲造成较大破坏。因此,当前要统筹协调好敦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恢复和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一是西湖湿地生态逐步恢复,阻止土姆塔格沙漠不再东进。对于西湖湿地,不仅要防止萎缩,而且还要逐步恢复西湖湿地面积,如果湿地范围不能恢复,也就难以阻挡土姆塔格沙漠的东移势头。二是党河流域地下水位要回升,维护好党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党河流域地下水不恢复,月牙泉就得不到有效保护。三是要保护好玉门关、阳关这些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这是生态保护的标志之一。这些敦煌生态保护的目标都要在规划中明确下来,然后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设计单位提出要通过全面节水、适度调水、结构调整来实现总体规划目标,我同意这个策略。只有坚持全面节水,结合区域特点特别是生态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并采取适度调水等综合措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恢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使敦煌的灿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恢复和保护好敦煌地区乃至整个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其核心区是敦煌地区,但影响区是整个疏勒河流域,要从流域整体上统筹协调好敦煌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西湖湿地是敦煌地区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是保护敦煌地区生态的关键,恢复和保护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月牙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月牙泉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只要采取大规模的节水措施,适度调水,月牙泉地下水位是可以回升的,但这仍减轻不了西湖湿地萎缩带来沙漠东进毁灭敦煌的危险,还必须依靠整个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恢复和保护好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好敦煌和整个疏勒河流域的生态。

《规划》总投资48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我们要看到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保护好这个绿洲。要严格控制耕地范围、压缩农业用水量,节省出生态用水,通过科学调度,将宝贵的水资源输送到西湖,让地下水位逐步提升,逐步恢复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把敦煌和疏勒河流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的典范。

三、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必须采用综合治理

敦煌地区生态保护必须采取系统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管理,充分考虑市场和农民承受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

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敦煌的生态保护需要通过全面节水、适度调水、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加以落实。首先要做好全面节水。党河流域生活和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比例为1∶9,疏勒河流域也接近这个比例。可见,这个地区的节水大头在农业节水上。做好农业节水工作,不仅要进行渠系改造,减少土渠渗漏,还要搞好田间工程,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发展要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而不能走大规模、粗放式的道路,通过高效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节水与增收两兼顾。农业节水最为关键的是要控制耕地面积,压缩灌溉面积,只有控制好灌溉面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节水。

第二要做好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节水的关键措施之一。这几天我们看到,棉花亩年均灌溉用水量700m3,葡萄滴灌只需要300~400m3,种植葡萄比种植棉花能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种植效益高。因此,对这一严重缺水的地区,压缩棉花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葡萄等耗水少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应该是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种合理选择。结构调整既涉及节水,又涉及农民增收,减少老百姓收入的结构调整是行不通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种植结构的调整,只有走高效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子,如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这样才能使老百姓在节水的同时增收,实现“双赢”目标。在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旅游业,这是保证生态恢复的一个关键措施。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仅靠老百姓自发进行的从常规农业到高效农业转变的农业结构调整,依靠市场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不能满足生态保护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地把节省出来的水资源回归生态。

第三要做好适度调水。目前,敦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高达12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还需要增加,除优先节水外,还需科学合理地调水,但在这个地区调水需要非常慎重。这次《规划》把“引哈济党”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水手段和措施,由于调水方案是从一个脆弱河流向另一个脆弱河流调水,是以牺牲一部分生态来挽救另外一个生态,因此调水规模一定要适度。目前《规划》拟定的调水规模是1亿 m3,约占大、小苏干湖水量的7%,从研究情况看,总体上还能承受,不会对大、小苏干湖的生态造成较大影响。但这个调水规模应该是上限,绝不能超过这个规模。虽然需要牺牲大、小苏干湖的一些生态,好在其生态系统相对封闭,北边是阿尔金山,南边是赛石腾山,南北中间是一片戈壁,局部的生态牺牲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引哈济党”工程初步拟定了三条调水线路,一条线路已经基本被否定了,另外两条线路,一是穿过阿克塞县进入党河水库,另一条是从上游穿过分水岭进入党河。这两条调水线路还需要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进一步比较。考虑到哈尔腾河在少数民族阿克塞县境内,如果两条线路分不出优劣,可以选择穿过阿克塞县的这条线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也符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

此外,现在就要研究“引哈济党”工程的运行管理问题。从保护敦煌地区生态的角度看,“引哈济党”是生态调水工程,但调来的水进入党河水库后,就分不清楚是哈尔腾河的水,还是党河的水了。我们需要统筹考虑当地水和外调水,综合解决当地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要像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一样,外调水要由工业和城市买单。“引哈济党”工程年运行管理费需要3000万元左右,要切实落实好经费来源,这是工程良性运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二是要加强管理工作。保护敦煌生态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项管理工作不能待《规划》批复后再开展,比如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移民的“三禁”工作从现在就要开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非常重要,也必须从现在就要开始实施,要让老百姓逐渐适应紧缩的用水政策。酒泉市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首先是“总量控制”。疏勒河昌马水库,这是水量分配的水龙头。如果下泄的总水量是9亿 m3,全部分配到各个灌区,生态就保不住了。但是如果用6亿m3的水分配给灌区和用水户协会,其余3亿 m3的水向下游分泄,那么分配到每个灌区和用水户的总量就会减少,促进节水,疏勒河的生态下泄水量就会增加,促进下游生态修复。要研究疏勒河流域主要骨干水库的联合调度,实施生态用水的集中下泄,减少沿程输水损失,最大可能让水达到西湖。压缩灌区用水总量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可通过压缩灌溉面积、压井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其次是“定额管理”。在这个地区,定额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只讲总量控制不讲定额管理是做不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让老百姓清楚什么是定额管理,如何通过定额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涉及到先进灌溉技术的运用,需要资金投入,这在《规划》中已有安排。另外,在管理上一定要有法制概念。要在《规划》中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格监督,责任追究”的管理要求确定下来,确保地方政府不因人施政、因人废政,持续推进《规划》的实施。

三是要考虑市场和农民的承受能力。首先要对农民实行真正的帮扶。以前农民种田,现在让农民搞大棚滴灌等设施农业,农民要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灌溉、耕作技术的要求,政府必须抓好培训工作。既要让农民认识到这种转变的重大意义,又要给农民实惠,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既要把技术教给农民,又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保护好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在转变农民种植方式、耕作方式时,要请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帮扶,进行技术支持,这些政策性建议应在《规划》中体现。其次是市场问题。前两年,石羊河流域调整种植结构,搞高效节水农业时,曾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敦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之后,高效农产品的销路也会成为问题,因此要在《规划》中提出政策性建议,比如实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对接帮扶,可以让市场规模大的一些城市承接这里的农产品销售。《规划》中可以把农产品销路问题提出来,以后再细化。

四、敦煌生态保护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敦煌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敦煌地区生态保护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尽快完善《规划》,抓紧报批,一旦国务院批复了《规划》,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无论在节水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要真正下大力气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在《规划》正式批复前,我们不能等,无论是酒泉市,还是各县(市、区),都应从自身做起,把生态保护这件事当作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利用现有的渠道,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保护绿洲,保护生存环境。比如,疏勒河流域的三库联合调度,集中向下游生态输水,提高河道输水能力等工作,现在就可以研究、实施,需要水利部支持的,可以通过现有的能够支持的渠道优先支持。

关于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温家宝总理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酒泉、敦煌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多年的期盼。我们要加快完善《规划》,真正做到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强;要下定决心推进这项工作,尽快恢复敦煌地区的生态,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第三篇:在旅游景区加强保护与科学利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副省长朱虹在全省旅游景区加强保护与科

学利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Ο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今天这个会议十分重要,是吴新雄省长亲自提议召开的。上午,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午,我们又听取了部分旅游景区和市、县旅游局负责同志的发言,刚才,晓峰局长就全省旅游景区加强保护与科学利用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博,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使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去年11月,全省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这表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818亿元,约相当于全省GDP的9.2%,为拉动消费、完善服务设施、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旅游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承载着旅游业大部分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在全省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旅游资源丰富,几乎市市都有名山大川,县县都有旅游景点。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它们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搞好旅游的基础。否则,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万代。

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法制观念不强,保护意识弱。有些景区的负责同志缺乏法制观念和保护意识,不能正确处理景区建设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保护跟不上、环境遭破坏,甚至造成旅游资源损毁。比如,李白诗中描述的庐山香炉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多么豪迈的气魄,现在已感受不到。二是追求短期利益,开发水平低。当前,有些景区的管理者和投资主体过于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品档次低、品位差。特别是城市周边的一些旅游景区,大肆兴建地产项目,挤占湖泊水面、山坡林地,严重破坏了旅游景区的环境和景观。有的景区甚至将经营权低价转让贱卖,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比如,西海有1600多个岛屿,植被覆盖非常好,这样的资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但在早期开发中,一亩地仅以一元钱的价格转让,还搞了些低层次的人妖岛等,不但经济效益低,还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是体制机制不顺,管理效率差。很多旅游景区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对外营销无人问津,客源市场无法拓展,内部恶性竞争加剧,景点“小、弱、散、乱”,难以形成主题鲜明及拳头性的旅游产品,严重降低了景区的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下面,我就旅游景区加强保护和科学利用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旅游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旅游资源是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要进一步提高保护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旅游资源保护和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各旅游景区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利用活动,具备条件就合理开发利用,不具备条件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待以后有条件时再行开发,部分具备条件就适度开发,为以后开发留足空间。特别是在在核心景区内,要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即便是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也要严格按照程序上报审批。如果资源环境破坏了,景区就不复存在,发展旅游产业就无从谈起。比如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16000多篇诗词歌赋,还有680多栋别墅,包含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每一栋别墅都有故事,如果破坏了,就不可能再生。

第二,加强科学规划,确保旅游资源开发的规范有序。景区规划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纲领,是景区发展的百年大计。科学的规划有利于合理布局建设项目,有序开发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促进景区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旅游景区要把科学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为主的景区规划体系,用科学的规划

规范景区开发、引领景区发展。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没有规划的景区,一律不能开发;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景区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必须履行相关程序。

第三,提升开发水平,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旅游景区要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引进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主体,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精心策划旅游产品,努力提升综合开发水平,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核心竞争力。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绝对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搞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甚至破坏景区环境、损毁旅游资源,那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各地要根据相关法规和当地情况,出台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纳外资、民资,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景区(点),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四,理顺体制机制,形成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强大合力。健全的景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是景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必要保障。要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的体制机制,明晰旅游资源产权,确定景区经营主体,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营销,以大旅游的理念开拓大市场、发展大产业。同时,要逐步探索剥离景区的社会管理职能,让景区管理机构集中精力开发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做大旅游品牌。对“一

山四治,一湖三管”等政出多头、体制不顺的问题,各旅游景区要抓紧研究论证,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第五,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长效机制。各旅游景区是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第一责任主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景区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履行监管责任,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破坏或是无序开发旅游资源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要拓宽监管渠道,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支持媒体跟踪报道。要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深入景区,深入群众,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整改仍不到位的,要对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对肆意破坏景区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行为,要立即制止,严厉打击。比如,庐山西海对景区内的非法采石、采砂、违法修路建房、围湖筑坝,开山采矿、盗伐林木等行为,及时进行严厉打击,有效保护了旅游资源和景区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大自然与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希望大家树立“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人员,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提升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水平。

第四篇:在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要)

市农委副主任 黄深政(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一、十年改革,开创了依法治农的新局面

从1999年试点起算,迄今为止,我市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已走过整整十年。回顾过去,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改革举旗推进、成效可圈可点、经验弥足珍贵。

第一,改革举旗推进。十年改革,主要收获了“四个一”。一是“白手起家”,构建了一个体系。按行政区域算,39个涉农区县,除江北正抓紧推进之外,其他区县均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占97%,西部领先,全国靠前。二是“摸着石头过河”,建立了一批制度。仅市一级,总结提炼形成的就近20个,而且很多是开历史先河,其中一些制度还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农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意见》,出炉了一个制度的“集成体”,实

现了新的创新。三是“敢闯敢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区县推进改革,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招。这些“招数”,既推动了阶段工作,也积累了前进经验。四是“边干边学”,锻造了一支队伍。最明显的是,我们这个系统,学法的多了起来。“半路出家”的同志,现在也成了法律专家。同时,经过十年“打磨”,执法队员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各种检验和考验。

第二,成效可圈可点。过去十年,至少带来了“四个积极变化”。一是法制意识。一个显著标志是,现在农民群众买了假劣农业投入品,一定会找人“算帐”,而且知道该找谁。所以,我认为,十年改革的最大成效,就在于依法治农的意识显著增强,农民群众维权的“声音”比过去响亮得多。事实上,我们每年开展的专项整治,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把农业法制这张“名片”发给了社会、送给了老百姓。二是职能归顺。过去搞执法,有的单位既是推广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利益关系渗杂其间。现在,5支执法机构都是“净身立户”,座得端,则行得正。实现决策和执行、检验检测和执法监管“两个相对分开”,是十年改革的一大亮点。三是市场秩序。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农资市场尽管品种多了、价格高了,但假的少了、风险低了。实事求是地讲,让违法者缩手、老百姓放心,是十年改革的基本成效。四是工作影响。从市里看,连续6年在全国农业政法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部、司领导频频来渝,全国的

执法培训也放在重庆,足见重庆执法工作有一定影响。从区县看,各地执法工作也进入了本部门的“总盘子”,一些地方的执法工作,过去是“副业”,现在成了重要主体。

第三,经验弥足珍贵。十年成效,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系统抓综合执法“一盘棋”,委班子旗臶鲜明地重视改革、支持发展,相关单位顾全大局,系统上下同频共震。同时,市级相关部门也给予悉心指点和宝贵支持。二是坚持服务发展。我们不是就改革抓改革,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改革,围绕生产发展推动改革,围绕农民需求完善改革,使改革融入大局之中、全局之下。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综合执法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大旗,既尊重规律、又尊重实际,既强调规范、又注重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四是坚持求真务实。现在“回过头”来看,凡是那些一步一个脚印搞改革的地方,执法工作就抓得好、有起色;相反,那些应付了事、敷衍塞责、“按兵不动”的地方,就逊色得多。

二、审时度势,紧紧把握加快发展新机遇

现阶段,至少有三大机遇有利于综合执法改革发展: 第一,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现在的大环境,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上级有要求。无论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还是市委、市政府和农业部,对综合执法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大势所趋,不作为不行。

二是农村有需求。改革30多年来,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加快,产品交换日益频繁,新型经济组织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农民群众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这些新的变化,对农业综合执法来讲,既是挑战,又是需求,更是机遇。

第二,农业系统内部认识深化的机遇。对综合执法,目前认识的确还有不尽一致的地方,彻底完成改革还面临阻力。但要看到,这种阻力在逐步减弱。去年我们贯彻农业部2号文件起草的“意见”,出台之前,曾多次召开包括区县在内的多个层面的座谈会,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大家对综合执法的认识是一致的,对改革是拥护、支持的,所以这个“意见”能够顺利出台。当然,农业系统是个老系统,有很多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来消化。但要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认识统一这个基础,重庆的农业综合执法一定会更有成效地推进。

第三,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机遇。目前,以大部委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区县机构改革正紧锣密鼓推进。不少区县成立了新的农委。机构改革,意味着内设机构职能职责要重新配臵。对综合执法来讲,这是一次重大机遇。这期间,我们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搞好汇报。法规科和执法大队要向局领导汇报,局里也要向区县领导作好汇报,把改革的要求和趋向汇报清楚,让领导深入了解,获取支持。二是加强横向联系。各主管部门要搞好与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最根本的得靠当地党委、政府,靠大

家努力。

三、重任在肩,共同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的重点是建体系、拉队伍、强基础,那么,接下来的重心则要摆在讲规范、促发展、求完善上。下一步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我认为,要在高举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这面大旗的前提下,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一个统揽。今年7月,市农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在广泛征求市级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下发的,对改革目标、原则、范围及内容、模式、运行机制、机构及人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个“意见”并不单是部门之见,而是政府文件,应成为下一步推动综合执法的总纲。各区县主管部门特别是广大农业执法人员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把“意见”读懂、研究透,并按照“意见”指引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突出四项重点。一是规范化建设。讲规范,重在四条。第一,体系建设要规范。机构要依法设立,人员要择优录用,职能要科学界定,各方面的关系要理清。第二,执法行为要规范。最核心的是主体、程序和内容要合法,文书档案要规范,纪律要严明。第三,执法监督要规范。主要是建立健全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行为。第四,能力建设要规范。前几年探索总结的“五有”,写进了“意见”,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推进。二是机制创新。现在综合执法的关键,不在机构,也不在人员身份,而在机制体制。大家要积极探索,认真调研总结,集思广益,争取出新的创新成果。三是素质提升。纵向比,我们执法人员的素质确实在整体提高;但横向比,特别是与事业发展需要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年年搞的案卷评查,按照部里定的标准来选,评不出几个优秀案卷。这是大家办案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直观反映。我们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不仅法律素养要高,而且综合素质要更高,包括文字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大家所办的案子,要实现办“铁案”、“零败诉”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能力建设。下一步就是按照“五有”的标准来推,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要上去,能力水平等软件建设也要抓好。

第三,把握四大关键。一是强化领导。农业部门履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三个体系”运行协调很重要。一个是有技术含量的推广体系,一个是有公信力的检验检测体系,另外一个就是有水平有权威的执法体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就是要把这“三个体系”统筹起来,发挥好作用。二是勤于调研。我们的执法人员既要干,更要学习思考。要善于从执法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和应对措施。近几年,一些地方抓农资纠纷调解,就是一个创造,也是深入调研、思考的一大成果,这是对执法为民的补充。三是加强协同。一方面,内部要形成合力。法制部门和执法机构、执法机构与检验检测机构之间,要“抱团”作为,职能履行要清楚,配合要紧

密协同,以利提高执法效率。比如,例行检测报告,其结论虽然不能直接作为执法依据,但信息完全可以共享,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沟通,密切协作。四是注重宣传。要认真策划组织,借“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之机,大力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执法知识,同时,抓好社会监督,舆论导向,力求形成打击违法、保护“三农”的强大声势和震慑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我们更要把《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重庆农业法制网》等媒体和途径,合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好作用,努力为重庆农业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五篇:在调研检查生态保护与建设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在调研检查生态保护与建设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这次调研检查活动,目的是深入贯彻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及时了解掌握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动态,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

通过查看全市夏季生态保护与建设“四大生态工程”建设现场,听取了各县(市、区)情况汇报和座谈讨论,给我的感觉,夏季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重视力度很大、氛围很好、效果不错。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非常高。

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动员大会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都成立了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了办公机构,抽调了精干力量,召开会议彻底贯彻落实市里精神,提到党委、政府非常重要一个层面来实施,抓生态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过去停留在表面上,今年通过重点工程来实施,效果特别突出。大安市把生态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拿出****万用于植树种草,今后每年还要拿出****万元用于生态建设。

二是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变了过去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整合部门力量,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自上而下建立了党政同抓、共担主体责任,部门下达任务指标、落实资金项目、组织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乡、村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实行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责任制,签定了责任状,实施了跟踪督查问责,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去年我们就实行了年末考核验收综合打分排序制,对各地促动很大,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今年仍要完善综合考核方案继续实行。

三是重点工程全面推进。

河湖连通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于5月11日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资金可予近期下达,目前正在筹备施工前期工作。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夏季修复保护湿地**万亩,占全年任务的***%。草原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落实现有草原恢复治理任务**万亩,已完成*万亩;落实盐碱地治理**万亩,占任务的**%,已完成*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夏季完成造林**万亩,占全年任务的**%,其中:绿化村屯***个、绿化公路***公里、清收还林**万亩;城市、县城新增绿地**万平方米。可以说,具有**特色的水、湿、草、林“四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局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新路子。

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各地坚持宜林宜湿宜草布局,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草原、湿地景观建设,着力改善优化人居环境。*市倾力打造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洮南市提高完善锦湖公园和四海湖湿地公园建设。镇赉县在晋升国家级园林城市后仍继续完善城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围封嫩江芦苇湿地**万亩,投资****万元在县城西出口建设城市草原景区。洮北区与蒙草集团合作计划投资*亿元改良青山草场*万亩,打造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草原生态人文景观。通榆县正在筹建**平方公里城北湿地公园。全市村屯绿化美化以省政府开展的“绿美示范村屯”行动为重点,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设了一大批像大安市月亮泡先进村那样的绿美示范村屯,进一步提高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是产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立足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加生态建设经济含量,调动农民积极性,各地在生态建设中十分注重产业开发,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化。全市着力发展有机稻米、有机鱼类、河蟹、燕麦等生态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通榆县引进吉运集团,投入资金**亿元流转土地**万亩,种植苜蓿草*万亩、燕麦草*万亩。镇赉县投入***万元种植湿地芡实*万亩。大安市抓住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有力契机,充分利用职工田还林的政策,引进域外公司,着力打造沙棘产业链条,用资源换项目,通过项目换经济效益,计划在三个国有林场栽植沙棘示范林*万亩,今年已栽植****亩。全市夏季营造果树、樟子松嫁接红松等经济树种*万亩,占夏季造林面积的**%,经济树种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突破历史。

尽管夏季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已取得良好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有的工程进展很快、遍地开花,有的地方行动迟缓、工程进展缓慢。二是各地对市里下达的草原治理、清收还林等任务指标心存疑虑,强调面积不清、土地掌握在农户手中等各种困难不愿接受,畏难情绪普遍存在。三是有些地方对生态建设没有像扶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那样高度重视,组织发动不深入,工作仍不细致,措施不到位。四是生态资源底数不清、归属不明、执法不力、生态建设资金短缺等重点难点问题没有破解。

关于下步工作,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坚定规划目标不动摇。市委、市政府在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后,制定下发了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蓝图已绘就,目标不容置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林地清收还林是省政府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任务目标已下达,各县(市、区)与省林业厅多次核对,任务目标没有改变,不完成任务我们无法向省政府交代。对于清收还林难度大的地方,必须下决心、下大力气采取置换造林、租地造林等措施,全面完成林地清收还林任务。**以草原湿地著称,草原面积曾达到****万亩,土地部门二类调查显示,目前全市草原面积仅有***万亩,草原沙化、碱化、退化严重,荒漠化状况亟需治理,市里规划到****万亩的目标,通过采取封育、改良等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草原恢复治理水平。可以明确说明的是,对于国家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占用草原的,只要纳入国家耕地名录,市政府将等量削减当地草原建设任务,没有纳入国家耕地名录的,必须按规划恢复草原。

第二,摸清生态资源底数。摸清生态资源底数是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前提,底数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各县(市、区)要抓紧开展生态资源全面普查活动,依据国土资源调查和部门掌握的资源数据,结合卫星图片判读,现地逐一对照调查,查清草地、林地、水域用地、湿地等用地现状、权属和用途,GPS定位,全面建起生态资源电子档案。结合资源普查,依据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生态保护与建设系统规划和总体规划,用规划指导工作。年底前,市里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第三,强力依法清查资源。过去**生态之所以遭到破坏,一条重要的原因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年内,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公检法司、相关部门,依据《草原法》、《森林法》、《水法》、《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各类生态建设用地性质和用途,结合全省开展的基本草原划定、林地清收还林和湿地名录编制等工作,全面开展生态资源清查专项行动,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要限期整改、恢复原状,对拒不恢复原有土地用途原貌的要收回土地承包权,情节严重的要公开曝光,依法惩处,提高生态保护的震慑力,全面强化土地用途管制。要像通榆依法高压清收还林和实施向海生态移民、洮南清查草原实施畜牧产业开发、镇赉禁止东江湿地取土实施退耕还湿那样,加大生态执法力度,保护发展好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第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势施策,多措并举,综合整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要各地、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项目支撑推动生态工程建设。二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像大安那样财政投入搞生态建设,像通榆那样引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吉林向海社会公益型保护地项目。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引入域内外企业开发生态产业,像通榆引进吉运集团、大生集团、巨宝农牧业开发公司那样开发燕麦草、苜蓿产业,生态建设项目、目标大气一些。四要强化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措施,比如草原禁牧、封山育林、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工资田”和对外发包土地退出还林、禁止林木商业性采伐等,实施起来都能起到修复生态、保护成果的事半功倍作用。五要创新机制,像洮南那样采取政府购买农民土地的方式治理北部半山区,在胡力吐乡育林村组织农民退耕****亩,栽植经济树种,增强造林活力;六要开发林草生态产业,提高经济收益,激发和吸引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积极性。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生态保护与建设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和决心问题。

第五,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当前,据统计全市湿地修复保护任务已完成,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已结束,剩余*万亩任务可采取雨季封山造林完成。草原生态恢复治理已进入关键时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依据土壤类型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积极探索草场改良和盐碱化土地治理模式,抓住有利时节,多方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草原围封、土地整理、打井播种等攻坚战,力争集中连片、规模整治,力求治理一片成功一片。河湖连通工程要尽快助推项目可研报告批复,及时解决工程占地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尽快组织土方、水泥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蓄水连通效益。要像扶贫攻坚那样,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必保全面完成“四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为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配齐配强办公机构。为了高位推动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给予了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各地都要像市里这样抓紧落实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成立专门独立机构,配强配齐精干人员,县、乡两级政府都要有专人负责,要把职能发挥到生态建设上,专门谋划研究重点工作措施。市、县两级水利、畜牧、林业、芦苇等生态建设部门也要配备办公机构和精干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协调顺畅、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市里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年末综合考核一项重要内容。

第七,严格督促检查考核。一要建立督查问责制度。市督查指挥中心要会同市生态办、相关部门对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情况要进行适时督查调度,及时通报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推进不力的要严肃追责。二要建立情况调度制度。市生态办要对各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情况实行一个月一调度,调度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并通报全市。三要建立综合考核制度。近期市里将下发生态保护与建设考核方案,各地要参照制定本地的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年末检查验收综合考核,全市通报。四要建立表彰奖惩制度。年底,市委、市政府都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绩效考核、评先选优时“一票否决”。7月,市委、市政府要组织开展“四项重点工作”半年大联检,重点检查草原生态恢复治理、河湖连通工作情况,总结典型经验,查找问题不足,补齐短板,推动工作。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下载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