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6: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

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于胜德

(2011年10月18日)

一.会议目的

今天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意见。

今年9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对口援疆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个协议的签定,对我区以维药为重点的民族药事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从其合作定位看:双方确定把“全面推动民族药材质量与标准化制订与完善、民族药质量与标准提高、民族药审评体系建设、民族药临床基地建设和民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认证、民族药品种保护,不断提升民族药的核心竞争力”等事关民族药发展基础的这些重大问题,作为合作的着眼点,以此来解决民族药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并确定“坚持以对口援疆工作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引导”,着力从政策、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从协议确定的国家局的工作内容看,国家局承诺:

1.国家局将遴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应自治区人民政府邀请,参与新疆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为促进新疆民族药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2.在涉及维药标准体系建设、维药新药审评体系建设、维药新药研发等基础研究的立项和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并选派专业人员参与有关科研项目。

3.鼓励和引导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的医疗机构维药制剂申报维药新药;允许已有国家药品标准但耒上市的维药等民族药品种,在保证安全、有效和质量 可控前提下通过仿制等方式进行申请;支持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民族药审评审批能力建设。

4.加强维药评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标准研究制订等队伍建设。合作内容的四条,不仅明确了国家局从人才、资金方面对维药研发、标准制定、审评体系等建设的支持政策,还明确了鼓励维药新药申报审批的政策。而这些政策,是新疆民族药发展独有的。

第三,协议还规定了到“十二五”期末的工作目标:

基本解决新疆民族药常用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问题,完成新疆民族药常用药材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完成维药新药治疗白癜风等30个病种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制定;培养5—10名国家级维药新药审评人员,建立2—3家维药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体现维药理论特色的维药新药审评体系。

协议还对自治区人民政府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作了明确。主要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组建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民族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民族药发展专家顾问团。加强对民族药研发工作的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药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等。

可以说,这个框架协议第一次把我区以维药为重点的民族药发展问题提到了国家层面。协议的目标如期完成,基本上解决了制约我区民族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对我区以维药为重点的民族药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我区民族药发展现状

在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和蒙古族为主的民族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确切的疗效。尤其是维吾尔医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研发、应用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疆各族人民防病治病、医疗保健和促进民族的繁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区维医药学古籍文献收载成方制剂2000多个,民族医药习用药材700余种,其中常用的500余种。《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收载维药经典成方制剂87个、药材115种,其中有国家保密配方复方驱虫斑鸠菊丸等,部分成方制剂如治疗白癜风的复方卡力孜然酊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通滞苏润江胶囊开发上市以来,年销售已达到3000多万元,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民族药临床的有效性和独特性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深受新疆少数民族特别 2 是维吾尔族群众的喜爱。目前,全区有药品生产企业68家,有药品批准文号799个(占全国的0.43%),生产国家基本药物品种110种;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其中民族药生产企业12家,有维药批准文号55个(45个品种),新疆维药有中药保护品种9个,2010年,民族药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37.3%。有民族医医疗机构制剂室22家,其中,维吾尔医医疗机构制剂室19家(可配制维药制剂1244个)、蒙医医疗机构制剂室2家(可配制蒙药制剂280个),哈医医疗机构制剂室1家(可配制哈药制剂12个)。通过开展维医制剂质量标准整顿、规范和提高工作,目前,长期使用的处方约500个(公开处方250个、医疗机构协定方约240个)。有19家药物研究登记备案机构,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3家、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室1家(自治区维吾尔

医研究所)、自治区维吾尔药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药物研究所),基本具备了维药物研发的资格和条件。全区从事药物(包括维药)研发与教学的科技人员达到千余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高级职称的科研骨干人才200多人;拥有药学博士授予点3个、硕士授子点4个,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2000年以来我区药品生产企业共取得药品批准文号85个,其中新药18个(含改剂型5个),占21.2%;仿制药67个(含增加规格3个),占78.8%,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前新疆的民族医药做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藏、蒙、苗等少数民族药产业相比也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民族药的生产、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批准文号少。2000年后才起步,时间

短,缺乏一批有市场优势和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在全国缺少营销网络。二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比较薄弱,标准水平不高;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民族药审评审批体系。因没有支撑维药新药临床研究评价体系的关键性技术指导原则,使维药新药不能按照国家新药注册的要求开展临床研究。三是新药研发能力不强、水平不高。2005年至2009年共受理注册申请62件,退审36件,退审率为58.1%。新药为42.3%(受理26件,退审11件),仿制药为69.4%(受理36件,退审25件)。其中政策性问题19件,真实性问题11件,技术性问题6件。四是《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收载的87个成方制剂,由于部颁标准出台比较仓促,标准水平普遍较低,部分制剂处方中的药材没有质量标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难以得到验证;目前的87个成方制剂中有43种没有 3 开发上市,维医药的特色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也制约了维药产业的发展。五是科研成果的承接能力弱,有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很有发展潜力,但由于受我区企业实力不足的影响,成果外流了。这既有企业的因素,也有产业政策不配套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太强调指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民族药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全面贯彻和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启动,新疆步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四十次常委会议《纪要》和《自治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民族医药产业作为新的支柱型产业。自治区财政从2009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中药民族药新药的开发。特别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通过战略层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着力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与完善、民族药质量标准提高、民族药审评专家队伍建设、民族药审评体系建设、民族药临床基地建设和民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认证等,不断提升民族药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新疆民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省部战略合作这个平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特长,深入挖掘民族医药潜在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科研项目的支持,力争通过项目实施、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我区药品研发能力和医药产业的生产及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民族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我区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贯彻有关优惠政策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框架协议》为“十二五”时期新疆民族药的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三条政策的运用落实,主要是靠企业与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落到实处。国家局在新疆民族药新药研发、审评、审批方面给予的三条优惠政策:一是在坚持“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给予新疆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注册、审评、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按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受理、审评、审批;二是鼓励和引导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的医疗机构维 4 药制剂申报维药新药;三是允许已有国家药品标准但未上市的维药品种,在保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前提下通过仿制等方式进行申请。对这三条我们认真进行了学习领会,同时,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区的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上述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初步意见。今天,请大家认真研究、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使贯彻意见和措施更加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意见一旦定下来了,我们就要对外正式发布,同时,我们大家要坚决执行。

第一,鼓励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在我区投资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维医药古籍文献等基础研究,从中遴选一批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新疆民族药复方制剂,积极争取《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给予的免临床申报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与我区民族医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并遴选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的医疗机柯维药制剂开发、申报维药新药。

第二,对《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未上市品种处

方中药材没有质量标准的,鼓励区内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维药药材标准研究,该企业可优先仿制相关的品种。

第三,对《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未上市,且符

合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条件的品种的仿制,我们的意见是:

鼓励我区境内的药品生产企业按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申请仿制,同品种向国家局申报3个,可直接申请生产批件,由国家局决定是否进行临床试验研究。考虑到《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的成方制剂主要来源于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和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提供推荐的处方,而且这3家医院目前都有参股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对这些企业申请仿制合作医院提供的处方的品种,我们会优先考虑。具体做法:(一)按分批审核、报送的方式进行。2012年6月30日前对已受理的申报资料进行第一次审核,从中筛选符合技术要求,且规范、完整、真实的申报资料上报国家局进行审评、审批,如报国家局的申请数量已达到3家的,不再受理该品种的申请;如报国家局的申请数量不足3家的,2012年12月31日前对第一次没有上报的申报资料连同新受理的申报资料进行第二次审核,以此类推,每半年审核一次。对《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未上市品种处方中药材没有质量标准但又属于国家或自治区专 5 项资金安排完成的品种,按上述做法办理。(二)对企业拟仿制情况信息进行网上公示。为引导企业理性地执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风险,我局将对拟仿制品种信息进行公示,以保证有关信息公开、透明。要求企业对拟仿制的品种在我局申请备案,经汇总后,在我局网站上将拟仿制品种企业数予以公示,但不公布企业名称。同时,对报送的数量一并予以公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以下这些考虑:一是由于该政策是国家局为妥善解决维药品种历史遗留问题而给予的特殊政策,并不完全符合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所以不可能没有数量和时限的限制,至于允许我区申报几个品种,我们还要向国家局积极争取。我们也不希望过多过滥的仿制,否则极易造成低水平重复,也不利于该品种的市场培育和开发;二是由于制药产业已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竞争是难免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三是由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受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管理要求所限,现在看来,有些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此,我区药品生产企业要理性地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科学合理地选定一些安全性、有效性明确的品种进行研发申报。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一拥而上,盲目开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企业因盲目投入或申报资料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损失,由企业自己承担。为避免申报资料雷同或真实性存在问题,药品研发机构不得承担同品种

多家企业的委托研究任务。

除了上述三条,国家局还明确,将在民族药材种植基地的CAP认证上给予新疆支持,今年已认证了3家企业的红花基地。这方面,希望能引起企业的重视,现代化的维药发展,没有原料基地做支撑,是没有希望的。

同志们,上述优惠政策是国家局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政策方面实施援疆的重要举措,对解决新疆民族药特别是维药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保障各族群众用药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用足、用

好,但也不能出现企业间相互盲目竞争。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公正公平,为此,要求参与此项工作的有关业务处室必须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和认证、审评、审批工作纪律;严格履行对企业申报资料的保密义务,违反规定者,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局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重点环节要派行风监督员全程跟踪。对企业行贿我们的工作人员或申报资料弄虚作假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已获批的品种予以撤销,同时,该企业所有的 6 申请予以退审。

第二篇:在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要)

市农委副主任 黄深政(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一、十年改革,开创了依法治农的新局面

从1999年试点起算,迄今为止,我市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已走过整整十年。回顾过去,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改革举旗推进、成效可圈可点、经验弥足珍贵。

第一,改革举旗推进。十年改革,主要收获了“四个一”。一是“白手起家”,构建了一个体系。按行政区域算,39个涉农区县,除江北正抓紧推进之外,其他区县均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占97%,西部领先,全国靠前。二是“摸着石头过河”,建立了一批制度。仅市一级,总结提炼形成的就近20个,而且很多是开历史先河,其中一些制度还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农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意见》,出炉了一个制度的“集成体”,实

现了新的创新。三是“敢闯敢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区县推进改革,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招。这些“招数”,既推动了阶段工作,也积累了前进经验。四是“边干边学”,锻造了一支队伍。最明显的是,我们这个系统,学法的多了起来。“半路出家”的同志,现在也成了法律专家。同时,经过十年“打磨”,执法队员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各种检验和考验。

第二,成效可圈可点。过去十年,至少带来了“四个积极变化”。一是法制意识。一个显著标志是,现在农民群众买了假劣农业投入品,一定会找人“算帐”,而且知道该找谁。所以,我认为,十年改革的最大成效,就在于依法治农的意识显著增强,农民群众维权的“声音”比过去响亮得多。事实上,我们每年开展的专项整治,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把农业法制这张“名片”发给了社会、送给了老百姓。二是职能归顺。过去搞执法,有的单位既是推广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利益关系渗杂其间。现在,5支执法机构都是“净身立户”,座得端,则行得正。实现决策和执行、检验检测和执法监管“两个相对分开”,是十年改革的一大亮点。三是市场秩序。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农资市场尽管品种多了、价格高了,但假的少了、风险低了。实事求是地讲,让违法者缩手、老百姓放心,是十年改革的基本成效。四是工作影响。从市里看,连续6年在全国农业政法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部、司领导频频来渝,全国的

执法培训也放在重庆,足见重庆执法工作有一定影响。从区县看,各地执法工作也进入了本部门的“总盘子”,一些地方的执法工作,过去是“副业”,现在成了重要主体。

第三,经验弥足珍贵。十年成效,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系统抓综合执法“一盘棋”,委班子旗臶鲜明地重视改革、支持发展,相关单位顾全大局,系统上下同频共震。同时,市级相关部门也给予悉心指点和宝贵支持。二是坚持服务发展。我们不是就改革抓改革,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改革,围绕生产发展推动改革,围绕农民需求完善改革,使改革融入大局之中、全局之下。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综合执法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大旗,既尊重规律、又尊重实际,既强调规范、又注重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四是坚持求真务实。现在“回过头”来看,凡是那些一步一个脚印搞改革的地方,执法工作就抓得好、有起色;相反,那些应付了事、敷衍塞责、“按兵不动”的地方,就逊色得多。

二、审时度势,紧紧把握加快发展新机遇

现阶段,至少有三大机遇有利于综合执法改革发展: 第一,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现在的大环境,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上级有要求。无论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还是市委、市政府和农业部,对综合执法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大势所趋,不作为不行。

二是农村有需求。改革30多年来,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加快,产品交换日益频繁,新型经济组织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农民群众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这些新的变化,对农业综合执法来讲,既是挑战,又是需求,更是机遇。

第二,农业系统内部认识深化的机遇。对综合执法,目前认识的确还有不尽一致的地方,彻底完成改革还面临阻力。但要看到,这种阻力在逐步减弱。去年我们贯彻农业部2号文件起草的“意见”,出台之前,曾多次召开包括区县在内的多个层面的座谈会,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大家对综合执法的认识是一致的,对改革是拥护、支持的,所以这个“意见”能够顺利出台。当然,农业系统是个老系统,有很多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来消化。但要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认识统一这个基础,重庆的农业综合执法一定会更有成效地推进。

第三,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机遇。目前,以大部委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区县机构改革正紧锣密鼓推进。不少区县成立了新的农委。机构改革,意味着内设机构职能职责要重新配臵。对综合执法来讲,这是一次重大机遇。这期间,我们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搞好汇报。法规科和执法大队要向局领导汇报,局里也要向区县领导作好汇报,把改革的要求和趋向汇报清楚,让领导深入了解,获取支持。二是加强横向联系。各主管部门要搞好与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最根本的得靠当地党委、政府,靠大

家努力。

三、重任在肩,共同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的重点是建体系、拉队伍、强基础,那么,接下来的重心则要摆在讲规范、促发展、求完善上。下一步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我认为,要在高举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这面大旗的前提下,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一个统揽。今年7月,市农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在广泛征求市级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下发的,对改革目标、原则、范围及内容、模式、运行机制、机构及人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个“意见”并不单是部门之见,而是政府文件,应成为下一步推动综合执法的总纲。各区县主管部门特别是广大农业执法人员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把“意见”读懂、研究透,并按照“意见”指引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突出四项重点。一是规范化建设。讲规范,重在四条。第一,体系建设要规范。机构要依法设立,人员要择优录用,职能要科学界定,各方面的关系要理清。第二,执法行为要规范。最核心的是主体、程序和内容要合法,文书档案要规范,纪律要严明。第三,执法监督要规范。主要是建立健全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行为。第四,能力建设要规范。前几年探索总结的“五有”,写进了“意见”,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推进。二是机制创新。现在综合执法的关键,不在机构,也不在人员身份,而在机制体制。大家要积极探索,认真调研总结,集思广益,争取出新的创新成果。三是素质提升。纵向比,我们执法人员的素质确实在整体提高;但横向比,特别是与事业发展需要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年年搞的案卷评查,按照部里定的标准来选,评不出几个优秀案卷。这是大家办案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直观反映。我们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不仅法律素养要高,而且综合素质要更高,包括文字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大家所办的案子,要实现办“铁案”、“零败诉”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能力建设。下一步就是按照“五有”的标准来推,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要上去,能力水平等软件建设也要抓好。

第三,把握四大关键。一是强化领导。农业部门履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三个体系”运行协调很重要。一个是有技术含量的推广体系,一个是有公信力的检验检测体系,另外一个就是有水平有权威的执法体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就是要把这“三个体系”统筹起来,发挥好作用。二是勤于调研。我们的执法人员既要干,更要学习思考。要善于从执法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和应对措施。近几年,一些地方抓农资纠纷调解,就是一个创造,也是深入调研、思考的一大成果,这是对执法为民的补充。三是加强协同。一方面,内部要形成合力。法制部门和执法机构、执法机构与检验检测机构之间,要“抱团”作为,职能履行要清楚,配合要紧

密协同,以利提高执法效率。比如,例行检测报告,其结论虽然不能直接作为执法依据,但信息完全可以共享,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沟通,密切协作。四是注重宣传。要认真策划组织,借“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之机,大力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执法知识,同时,抓好社会监督,舆论导向,力求形成打击违法、保护“三农”的强大声势和震慑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我们更要把《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重庆农业法制网》等媒体和途径,合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好作用,努力为重庆农业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三篇:在全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才各个角度、各个层面都作了发言,特别是X同志代表质量强市领导小组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2020年质量工作亮点,对今年质量强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到了X个方面,我完全同意。X家企业受到表彰,X家获得首届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受到表彰并作了发言,其他同志也作了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高质量发展这个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市委、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质量强市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重要讲话精神。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充分表明我们大家共同推动X经济社会迈向“质量时代”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把提质量创品牌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市质量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质量保障。在这里,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在座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质量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精益求精、以自身卓越推动“质量强市”的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全市质量工作再强调两点意见。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这些重大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到具体工作部署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要体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我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来讲: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生物科技企业X户、新能源企业X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X%;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低端产业企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X%;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规上企业多为资源型企业,采煤企业、铝及铝后加工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X%;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工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全市X家企业、X万户个体工商户仅有X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当多的企业还在走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粗放发展老路,还没有真正实现标准化、集约化,还没有把质量和效益真正放在第一位。根据这些方面的情况,从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支撑我市增长的传统动能正在减弱,而新动能、新增长点还没有形成规模,实现全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高质量要体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不平衡、不充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质量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供需失衡,出现了出境旅游热和抢购马桶盖、婴儿奶粉、汉方药、大米等海外“扫货”的尴尬消费。之前,央视《焦点访谈》以“有机蔬菜有玄机”为题,对北京部分超市打着“有机蔬菜”标识未必真有机,进行了公开曝光。经检测,贴着“有机蔬菜”标签的蔬菜均有农药残留,按蔬菜有机码查询追溯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蔬菜还未成熟上市,且耕地里还堆放有大量化肥,超市里销售的有机蔬菜是普通蔬菜经过加工包装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背后,暴露出企业的无良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缺失。从我市情况看,已建立了玉米、肉牛、红干椒等九大特色产业X项标准,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达到X个,建成运行了肉牛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系统,但产业标准有没有真正得到执行,“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没有真正全程按标准生产管控,可追溯系统能否经得起追溯,需要各地、各部门深刻反思,做好工作。

高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端供给。我市主导产业大多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多四少”问题。推动九大全产业链发展,必须把行业标准、质量安全、环保要求贯穿于整个产业、每一个流程,确保整个产业质量可控,安全可追溯。要瞄准产业前沿创品牌、提质量,努力把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世界标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争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第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建设质量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对X来讲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提升质量水平,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着力打好“五张牌”:

一要打好“理念牌”。大国与强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质量。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把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落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全市要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转型升级的大局中精心谋划、强力推动,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精心打造“X品牌”,以标准引领支撑经济转型,构建质量强市长效机制,抓好《X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落实,推动质量强市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二要打好“供给牌”。加强品牌培养、培育和保护,实施X精品培育工程,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上加大力度,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X品牌”,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和“金字招牌”。具有驰名商标的企业,要树立打品牌、弘扬地区文化的责任意识,使X地区品牌创建与文化有机结合,代市扬名,走向世界。

三要打好“机制牌”。要完善责任机制,着力构建质量多元共建共治格局。各级党委、政府是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着力构建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的质量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强化工作督查奖惩,促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三方责任的落实。要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企业首负责任制,形成逐级倒逼、明细明确的质量安全责任链条,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和法定义务。要着力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推行“黑名单”制度,有效提升全社会质量治理水平。

四要打好“体系牌”。要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要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广泛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确保企业随时随地获得即用即有、可靠便捷的质量技术服务。

五要打好“保障牌”。要切实管住质量安全,落实“抓行业必须抓质量、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压紧压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推动部门监管有机衔接、无缝对接。要建立完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监管体系,落实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准确掌握从车间到用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倒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要坚持全域抓、全员管,推进质量领域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严厉惩治制售假冒伪劣等质量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畅通质量举报投诉渠道,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群众关心质量的环境和氛围。

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奋力开创X质量工作新局面,把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向“质量时代”,为打造X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余欣荣副部长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余欣荣副部长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发布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年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部署。在8号文件发布一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大家来,畅谈种业发展形势,交流经验,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务院《意见》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种业是农业的先导产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去年国务院出台的8号文件是一个历史性文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是一个历史性会议,在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8号文件顺应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三化”同步的历史新阶段,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异常气候和病虫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任务艰巨。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求种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培育高产稳产、高抗广适、适合机械化的突破性大品种,迫切需要保障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迫切需要以现代技术武装种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只有种业强,才能农业强。

第二,8号文件顺应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部署。农业的根

本出路在科技。种业作为农业科技应用最集中的产业,是农业科技的核心领域和战略高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科教兴农,良种先行。明确指出要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第三,8号文件顺应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意见》在总结国内外种业发展规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了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首次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首次明确了种业科研分工;强调公益性科研单位重点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要求与商业化育种分离,与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这体现了深化种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完全符合现代种业发展的方向。

第四,8号文件顺应了种业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业正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国际竞争,打一场有准备的“硬仗”。要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现代种业集团,切实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建设现代种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不仅对发展我国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世界种业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初步形成一年来,有关部委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细化、实化配套政策措施,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业界积极响应,23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落实意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成效显著。第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和多数地方财政设立了种业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免征所得税等政策。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在自主创新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支持企业生物育种能力建设和产业化。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的信贷支持。农业部颁布了新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准入门槛;编制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种业管理力度显著加强。第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各地积极推动科企合作,促进商业化育种资源向企业转移,探索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辽宁、安徽等地出台了配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采取停薪留职、保留身份、技术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农业部通过创新项目管理、品种管理、品种权转让等机制,促进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第三,企业信心显著增强。在《意见》引导和政策扶持下,种子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加大,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基地建设明显加强。中国种子集团、大北农集团、隆平高科、德农种业、荃银种业等龙头企业每年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开展商业化育种和生物技术研发,着力优化企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前不久,我到北京一家种子企业调研,看到企业的干劲很足,对未来的发展站位高、想得远,在育种研发、生物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令人振奋,看到了中国种业的希望。

第四,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农业部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退出了一批不适宜种植的品种,清理了一批不合格企业,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种业做大做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五,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国内各主流媒体对种业高度关注,主动宣传报道,各界对推进种业发展形成广泛共识,社会反响强烈,为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种子企业发展提供了大舞台。

总体看,推进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初步形成,种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但还要看到,发展现代种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要进一步深化对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认识,相关政策要配套到位;创新资源要继续向企业转移,切实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种子基地要加快建设,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种子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加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科学务实高效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有30多项,有些已经明确,但大多数还在研究制定中,许多地方的实施意见还有待细化实化,要抓紧推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争取尽快出

台。要加大对科研单位基础研究、企业商业化育种、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体系的投入,推动制种保险、种子储备等政策落实。第二,扎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8号文件讲得很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点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逐步转向企业。这个改革方向不能动摇,首先要统一认识,坚定推进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分离”,以此推动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研究、企业加强商业化研发“两加强”。通过项目引导、品种管理、成果评价和转化等方面创新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研发“两合作”,鼓励商业化科研资源和人才向企业流动,强化产学研结合。

第三,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是种业的主体,只有做强企业才能做强种业。政府搭平台,干事靠企业。要通过实施种业发展基金、生物育种、行业科技等项目,推进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尽快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行为,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加快企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优秀企业家的培养。企业要有志气、有信心,要有争当世界种业前十强、甚至前五强的勇气和魄力。

第四,加快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特别是抓紧研究制定甘肃杂交玉米制种、四川杂交水稻制种、海南南繁育制种三大种子基地建设规划。会同发展改革委尽快启动相关项目基地建设,加快提升种子生产设施化水平,逐步实现种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

第五,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要加强品种管理,健全部省两级审定协调机制,统筹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加大品种退出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专项行动,加强部门协调,前移监管关口、下沉管理重心、实行打扶结合等工作机制,加大种子打假力度,确保生产用种质量。加强种子信息调度和市场监测,搞好供种余缺调剂,保证生产供种安全。

同志们,建设现代种业强国,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种业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科学组织谋划,务实高效推进,致力新发展,谋求新突破,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转自:中国种业信息网)

第五篇: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实施敦煌综合规划

坚决打赢敦煌生态环境保护这场硬仗

在加快推进敦煌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11年8月6日)

同志们: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保证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水量,遏制重要水域的水生态恶化趋势。我这次来敦煌,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行调研,对全面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作出安排部署。

敦煌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就敦煌生态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敦煌生态保护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进行”;“一定要把敦煌保护好,管理好,把敦煌生态环境搞好”。为加快推进敦煌生态保护工作,2008

现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党河作为敦煌市的重要水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4.63亿立方米,目前流域总供水量已达4.5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100%,其中农业用水比重约90%,一些灌区农作物毛灌溉定额高达每亩1116立方米。由于经济社会用水增长过快,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敦煌绿洲地下水位累计下降10.77米,月牙泉水域面积由1960年的22亩减少到目前的8亩,最大水深由8米降至目前的0.5~1米。必须通过实施敦煌规划,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敦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实施规划是改善敦煌生态环境的根本大计。位于敦煌市最西端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土地沙化、阻隔库姆塔格沙漠东侵、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流域内人口增长和水资源过度利用,保护区生态受到极大影响,区内草地、湖泊、湿地大幅萎缩,其中胡杨林面积由48万亩减少到8万亩,一些水生植物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减少。敦煌绿洲天然屏障功能削弱,直接影响敦煌及其周边县市、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必须通过实施敦煌规划,加强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恢复西湖自然保护区等绿洲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

第三,实施规划是保护敦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

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规划布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总体要求。

第一,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指导思想。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从根本上改善敦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促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采取水量分配、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促进恢复月牙泉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推进敦煌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敦煌生态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反映,只有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保障敦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综合治理思想和系统治理战略。敦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矛盾复杂,必须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彻底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局面。规划的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切实贯穿到规划实施全过程。

第二,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敦煌生态环境保

节水、调整结构、综合治理等三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15年,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到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5立方米,平水年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7500万立方米以内,月牙泉水深维持在1米以上,党河水库下泄生态水量4150万立方米,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7800万立方米,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得到缓解。到2020年,农业用水比重进一步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5立方米,党河灌区平水年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6800万立方米以内,敦煌盆地地下水开采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月牙泉水深提高到2米以上,党河水库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1.2亿立方米,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不低于7800万立方米,敦煌盆地土地沙化、绿洲边缘天然(草地)生态恶化初步得到遏制,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基本维持稳定。这些目标任务体现了当前与长远、定性与定量、治标与治本、需要与可能的内在统一,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实现。

第四,准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总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西拒风沙、北通疏勒”的总体思路。南护水源就是加强南部山区水土保持,保障敦煌区域生命水源的持续稳定;中建绿洲就是要强化节水,规范用水秩序,稳定中部人工绿洲规模;西拒风沙就是要保护西湖自然保护区,阻止库姆塔格沙漠对敦煌绿洲的侵扰;北通疏勒就是要

要在此基础上,抓紧细化完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区域的耗水指标、关键站点流量要求及生态用水量,将地下水开采指标分解到每一眼机井,将水权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从根本上理顺流域用水关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水权转让制度建设,搭建水权交易平台,鼓励水权合理有序流转,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要借鉴黑河、石羊河等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加大党河干流和疏勒河干流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等节水措施,大力推广滴灌、管灌、渗灌、微喷灌等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控制灌溉用水规模,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到2015年,党河灌区要全面实现节水灌溉,其中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5万亩,比重达到62%。

第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把节水作为解决敦煌水问题的战略性和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全面加大农业、工业、生活各领域节水力度,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从制度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要按照“以水定结构、以水定

治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保障水质达标。

第六,切实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和调度。要按照规划的要求,抓紧成立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委员会,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党河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要依据批准的水权分配方案,结合来水情况、工程进度和用水实际,科学界定流域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和调度目标,制定实施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水量调度预案,严格落实水量调度责任和交接制度,强化重要断面水量水质监测考核,确保下泄水量和生态用水需求。

四、切实组织好敦煌规划的实施

敦煌规划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凝聚了敦煌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甘肃省、酒泉市和敦煌市要切实组织好规划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规划实施,共同把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明确甘肃省人民政府对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规划实施的落实工作,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指导监督和资金支持。要充分发挥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好流域统一管理、调度和监督职能,确保节水、生态用水和生态保

1划或投资渠道解决的,要统筹安排、优先实施。列入规划的重点治理工程所需投资以中央投入为主,国家有关部门将在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中予以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甘肃省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四,健全政策法规。要抓紧颁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为规范流域开发利用活动和实施水量统一调度提供法律依据。要稳步推进水价改革,抓紧出台《敦煌地区水价改革方案》,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全面征收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费,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要注重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综合配套政策,扶持和帮助农牧民发展高效节水农牧业,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

第五,强化监测评估。敦煌地区水资源条件复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为保证规划实施效果,必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建立规划评估动态调整机制。要深入开展流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对流域水循环和生态演化规律的认识,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进一步加密流域水文和生态监测站点,充分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密切监测疏勒河、党河和苏干湖主要监控断面水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动态监控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优

下载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加快推进以维药为重点的新疆民族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