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成长感悟
人生从这里起步
——关于大学与人生道路的思考
大学是什么?从幼时起,我们就在谈论着大学。还记得在小学时我们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许诺,将来要上清华北大。初中时听到别人形容大学生活是如何美妙,到高中,大学完全成了我们奋斗的动力。而今,终于来到了大学。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内,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大学的意义,我们在这里将做些什么,将收获些什么,将走向什么样的路。
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意味着我们开始真正自己成长,开始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学期就快过去了。对于大学的课程,我有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大学的图书馆,有各种丰富的资源,你可以随时查找,借阅;在大学的社团,有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将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在大学里,有很多选择,从各种选修课到将来的专业。在大学里,我们开始规划人生。
步入大学,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出自己的未来。大学中,几乎无人束缚我们的心灵与行为。在大原则的坚守下,我们可以一切随心而为。于是,就有了青年成才,亦有了无颜见江东父老。成为哪种人,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都是怀抱着梦想走进校园的,但最后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地明白我不会成为放弃梦想之人。在大学四年中,我一定要时刻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去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唯有如此,或许我才能够让自己的大学四年成为自己的追梦之旅而不是对青春的浪费。在大学四年里,我一定要把握住身边的机会,积极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中,多与各色的人接触。在大学毕业后,我们必将与社会直接接触,没有经验,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沼,让自己满身疲惫,丧失激情。在大学四年里,我一定要广交朋友,此时的好朋友,或许就是将来的合伙人,或许就是和我们一同去实现梦想的伙伴。人类是群居动物,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日。合作,越来越重要。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合作更是越发重要,必不可少。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是我们为将来的路线做规划的四年,是我们为将来积蓄的四年。这四年中,越多的收获,意味着将来愈高的成就。这四年中,越多的奋斗,意味着将来梦想的早就。
大学,人生的新起点,梦想的新起点!
第二篇:大学成长感悟
大学成长经历
大学四年大家感悟最多的应该是时光的飞速和对往事的怀念,早已过了懵懂的年龄,我们也越来越能感触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珍贵。回望前夕,陪伴着我们的有贫穷岁月的自卑也有得到国家和他人相助时的感激。
四年前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既有一份荣誉感和付出得到回报的喜悦,也有大学学费好贵的担忧和不知大学四年下来能不能收获到一份令家人令自己满意的答卷的疑惑。这个时候才知道,考上大学了一切也就迷茫了。带着这份迷茫还是跟家人一起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学费,很好奇的踏入了大学的校园。最令人欣慰的是大学虽然不像高中那样有家长和老师督促着成长,但是大学有热心的学长学姐和负责的老师和辅导员。如果说大学真的给我留下了什么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学长学姐的感激以及对老师和国家的一份愧疚。
如果问我到目前为止,最让我迷茫的时期是什么时期,我想我也不得不说是大学时期,这个本应该有一身勇气和闯劲的宝贵岁月,我并没有牢牢的抓住。当然这也不是一份忏悔书,我也并不能总是深深的指责自己的内心指责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想更多的应该反思自己给自己以后的人生更多的警醒,以前的自己总喜欢回顾以往岁月的美好,殊不知自己慢慢地掉进了自己的柔情陷阱,而忽视了现实的美好和珍贵。总是恐惧自己以前的睡眠少,大学好像要把自己的懒觉给补回来,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极端的不负责任。当然大学的成长经历还是积极的比较多,作为一个靠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来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从大一开始就想着做各种兼职,发过传单,当过话务员,做过端菜工,做过家教,看过各种人的脸色。当然最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是学校的勤工助学,参加了学院和学校组织的义工小队,去给小学生辅导作业,在学院的辅导员办公室值班,去食堂做义工,很怀念在保卫处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工作的两年,认识了一群热情和充满活力的伙伴们。
大一大二的时候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加了院学生会和院科协,也组织带领了一群小干事办一些有意义有朝气的活动。当然老部长们的热情帮助也让我们很感激,与部长们结下了深深的情谊,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帮助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学校的严格的制度也让我们慢慢习得如何约束自己,紧紧地跟着学校的步伐走。
大三大四的我们慢慢的懂得了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也越来越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做好自己,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帮主需要帮主的人,就像国家和学校无私的帮主我们一样。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我们会觉得感恩的重要性和乐于助人的公益性,只有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着乐于助人的思想,我想我们的生活也一定很快乐,让乐于助人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又何尝不是我们对国家对学校的回报呢。当然国家和学校都希望我们成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希望我们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成为清正廉明的政治家,成为精明能干的企业家,称为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应的和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能人。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或者取得很突出的成就,大多数人还是要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的报恩与对这个国家和学校的感激还是更多的体现在生活的平凡小事之中。踏入了社会,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应该要做的就是要有助人为乐的心肠,更要做到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与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能谈得上进一步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踏入了工作岗位我们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称为一名制造行业的工作者就要想着创新想着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想着尽忠职守,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就要想着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想着为民发声。
每年的助学金的发放都会让我反思很多,想着自己目前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国家和学校的这份支持,想着未来我能做些什么才能不愧对国家和学校的这份帮助,我想我在思想上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是我还缺乏很多回报的本领,这将是我更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成长报告(大学感悟)
成长报告
来到大学已经过了三个多月,逐渐感觉到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不过我必须承认,大学绝对不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什么高三这年你好好努力,到大学就解脱了。来到大学才发觉,以前看的电视剧里的大学生活和现实差距真的有点大,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缠身,每天觉得很忙,却不知道到底干了什么。当然了,大学的生活确实比一成不变的高中生活是有差别的,有很多社团活动,有很多名人讲座,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大学的管理比高中松了很多,但是我们的选择多了,对自己的挑战也更大了。
从南方的小城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帝都,离开父母的怀抱,我必须学会独立。不过很幸运,我遇到了我可爱热情的室友们,大家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来到了这个充满爱的班集体,与同学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虽然远离家乡,还是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到大学,自己更加自立了,不仅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会约束自己,还要积极参与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一天过得很混乱,感觉工作没有做好,学习也没有学到些什么,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是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才会被牵着鼻子走。渐渐地,我的生活进入正轨,我会去分析每天时间怎么花的,要事为先,不要成为紧急的努力,学会了自律,不为自己的拖延懒惰找借口。
有时候我们抱怨高中的生活都是被父母、学校编排好的,来到大学我们完全拥有了成为自己的自由。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预备,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弄清楚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这跟别人认为我是谁,他们要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丝毫没有关系。有人说高中是人生的转折点,事实上,大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很多人在大学荒废了,最终在进入社会时发现自己缺乏的很多能力,是大学里能够获得却没有去学习的。曾经看到一句很经典的一句话: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你把所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之后,你所得到的。是啊,在大学更是如此,你要学会的是如何去学习,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如何为自己做决定。
一直很喜欢新东方的俞敏洪,尤其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要先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你给自己定了目标,你还要知道怎么样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会遵循这样的准则继续走下去。
人生漫漫,我要活在当下,也要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为此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第四篇: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2017.11.28
樊笑 临床医学院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不同人生阶段领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同一方面是已有认知的深刻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就是形成新的认知,或者叫感悟。对我这个刚刚进入大学的人来说,如今尚且处在对新生活的适应之中。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日后步入社会的踏板。从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产生的人生感悟对于我日后大学生活乃至再往后步入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想从学会选择、形成动力、超越自我这个三个关键词出发,来梳理一下我初入大学三个月的人生感悟。
首先是学会选择。学会选择就意味着要学会说“不”,学会有所舍弃。大学与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自由度更大。我来自一所十分强调自主选择和多元发展的中学,在中学时我觉得大学的模式也无外乎如此。但真正步入了大学,我才发现这两者为学生提供的自由度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刚开学的一两个月,自己面临着选课、社团、学工上的很多选择,在做选择时就意味着要有所舍弃,不能面面俱到。但在选择放弃时,还是会觉得不舍和惋惜,因此我尽可能多的兼顾了很多事,对各种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基本来者不拒,都是一口答应下来。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我就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A事情的忙总会被我当成B事情没做好的理由,而A事情没做好又会赖B事情耽误了太多精力。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在与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庄明科老师交流时,忽然醒悟其实成就感并不源自于做事情的多,而是取决于做的效果。用庄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说你做五件事,五件事你都做不好的话,其实你心里感觉是不好的。但你只做了三件事,但三件事都做得很好,那你自己的感觉也会很好。”从这个角度思考,说“不”以及有所舍弃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选择的事。做选择时在自己的整个精力范围之内还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不能满打满算地超越自己的精力范围,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此外,人也是需要平衡的,不能单一。只做一样事情并不意味着比做两件事情能做的更好,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平衡,平衡是很关键的。最后,在这两三个月的切身体会中,我领悟到从学会选择,有所取舍衍生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那些可以兼顾课业成绩、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的优秀学长往往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做事的认真和投入程度。虽然看起来这些生活方法和做事习惯显得很普通,很平常,远不及有关梦想、人生价值的思考来得高大上,但我觉得在任何仰望星空过后都是要回归于脚踏实地的,而在现阶段重视起对这种做事态度的培养,其实是有助于整个人生中脚踏实地前行的,因此它也是让人终身受益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形成动力,具体来说是在大学阶段形成新的动力。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问题:每天早上是什么让你起床,爬出温暖的被窝?很多人说是闹钟,但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动力。这个动力可能源于梦想,或者是追求。对于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咸鱼来说,闹钟能吵醒他的身体,却唤不醒他的内心。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总觉得自己跟原来相比堕落了,晚上没课时总会犹豫要不要去上自习;夜里总会在刷剧与上床早睡之间纠结;早上起床的动力仅仅是执着的不想刚上大学就翘课……回顾高三一年乃至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动力似乎全部来自考上北大这个俗套的目标。如今目标达成了,支撑自己继续努力的动力却失去了;心态浮躁了,曾经一坐三个钟头钻研问题的踏实不见了。
曾经以到北大读书为目标,但现在目标达成了,又怎么样了呢?难道在北大读书的八年就是我人生的巅峰了吗?扪心自问,我显然不想这样。在大学,尤其是北大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环境中,我首次领悟到了主动性的重要。曾有人跟我说过:“在大学,你每分钟的用心程度,都直接关联着你的收获。”北大的资源如此丰富,但它绝对不会像以往的好资源一样被送到我们嘴边,被“填”到我们肚子里。相反,它需要我们主动地提出需求。这又让我联想到计算概论课上的一句话:当你不在系统中主动发起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反馈。具体到我自己身上而言,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那么将来做大夫面对患者时,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有人文关怀和文化的积淀。在北大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利用好了的话,不都是积累的过程吗?
众所周知,学医很苦很累,甚至现在刚刚大一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就开始刷夜了,我自己有时也不例外。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之所以熬夜,可能仅仅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你只看到了自己深夜不睡的奋斗,觉得熬夜就是努力,就了不起,以此来掩盖自己白天堕落时的丑陋样子。我很喜欢北岛在他的作品《波兰来客》中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无论如何,我不想几十年后的自己也只能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第三个关键词是超越自我。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与我关系最近的除了家长、同学,便是老师了。而这许许多多的老师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还因为他对人生有了些许感悟。
这位老师便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他出身河北农村,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虽然很刻苦,但是依然只能考上个三本大学,十八岁只身赴外地求学。尽管在同乡眼中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但他却蔑视自己的处境,大学四年付出了比别人多许多的努力,考到了中科院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误差分析。博士毕业之后来到我的高中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十年间,从第一次课小心翼翼,为了防止气氛尴尬特意背段子,到现在讲课已经落落大方,游刃有余。小有名气的他然而他还在改革,还在创新,不仅是高中的课程,还主管着学校竞赛和大学先修课程的事务,企求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良好的教育。
今年十月份校庆时我回去看这位老师,其间又聊到了他之前的经历。他在人生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取得了成绩却把它们看得很轻,甚至不屑,在为了创造更多价值的路上不断奋斗。我认为我们的人生起码就应如此。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你的人生理想只是考上北大,或者成为一名医生、一位科学家抑或是挣一个亿,那么完成之后呢?你的动力来自何处?因此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可以引导你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断超越自我便是如此。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便是如此,层层递进,引导人们超越自我。道家从有到无的主张同样如此,从有功、有名到无功、无名,从有为、有待到无为、无待……古代先贤们就意识到超越自我的价值,这是精华而非糟粕,我们应当继承并且发扬。
既然人生价值是可以超越的,那么就是有大小之分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论在这里依然适用。儒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境界依旧略有局限。我的想法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更为相似。在此,我借他的划分之名来阐述我的感悟。人生分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最低的一等,是像动物那样无意识的顺应着本性、习俗做事,没有有意识的主观思考。功利境界上一等,是有意识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这并不一定与公德、集体利益相悖,但有时候的确与集体利益相悖。道德境界再上一等,这个境界的人是为了集体,乃至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在奋斗,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天地境界最高,他们心中挂念的是天地万物,摒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站在对万物的博爱的视角看待一切。前所述及的这位老师大约处于二三境界之间或偏左或偏右,因此我觉得自己虽然要以此为标杆,向他看齐,但切不能满足于此,向上还有更高的境界等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还要继续超越。
然而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考虑自我利益的保有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自然选择中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想超越自我,进阶到更高的境界,就需要跳出我们人的身份,看到别人,看到世间万物,放下一些自己的患得患失,而去追求人类、万物的利益最大化,就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上升几个层次——不仅是满足自我,而是舍小家而为大家。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作为一名北大医学生在入学时进行的庄严宣誓。然而能真正做到它,又谈何容易?我觉得,一个医生人生价值在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十分神圣的事业。对我自己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拘泥于小我盯着蝇头小利锱铢必较而不去不断超越自我,体验更多的生活经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呢?
第五篇:感悟成长
感悟成长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如淅淅沥沥的春雨,如夏日浓阴里沙沙而过的风,如秋风漫卷中萧萧舞动的黄叶,成长的诗集总在时光中页页翻动
伴着风,伴着雨,我走过了十七岁的沟沟壑壑,在我人生漫漫旅途中,留下了歪歪斜斜的足迹。偶然拾起往昔曾疏落地只言片语,才发现那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文字诉说,它们或明或暗的星光闪烁在我记忆我天空中。当油菜花烂漫在心灵的布景时,蝴蝶便成了布景中的点缀,是那么生动美丽。
风筝与飞鸟比翼的童年,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游曳在孩童的小河里,稚嫩的脸上永远洋溢着不尽我光彩,而生活编制的七彩纽带是幼小年龄段的孩子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美。童年是一幅永久不失淡雅我风景画,挂在我记忆的长河中。
不知是怀着怎样的情愫,有一天,心里突然有一个陌名的声音在喊:我要长大了,我要长大了。生活便犹如跃进了一个陌生的房间,让人一时无法敌从。忘不了一个个绿肥红瘦的日子中那傻傻的接收老师的批评,憨憨地面对众多的掌声;忘不了中考失利后躲在小屋中的哭泣;忘不了为自己点燃的十六岁的蜡烛在这成长的每一步上,我真实的做着属于自己的每一份任务,我用自己真实而又写意的画笔认真涂抹我生命我布景。在这成长的每一步上,都有我苦心经营的痕迹哭过、笑过、无数次的跌倒,可正是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和不肯走下坡路的精神撑着我,又一次次爬起,怀着一颗既喜悦又忐忑我心情走入高中,开始了我高中的生涯。或许,这是一段郁郁葱葱我成长之路;或许,这是成长布景中的又一种新的色彩。
回头看看自己一路走过的征程,我不觉发现:成长真的是一个既艰辛充满喜悦的过程,唯有用心经营才会留下坚实的脚印当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会感到自己朝气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当看到黄叶飘零时,想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才是成长啊!
风追问着情愫这成长的路还有多少未知我幕体验成长的每一步跨过时间的横途去品味那一番新月疏星
多么激昂的韵律。我们能不好好珍惜自己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吗?让我们牢牢把握手中青春的彩线,将它放的有价值、有色彩、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