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勇 在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赵 勇
(2006年7月21日)
同志们:
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历史悠久的赵国古都、风光灵秀的太行山麓,召开这次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观摩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地观摩学习,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工作落实,全面深化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继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克明书记、允石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并对开好会议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经过邯郸、邢台两市的精心组织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展示成果的会议。与会代表兵分四路、深入基层,参观考察了邯郸、邢台两市46个创建工作先进村。所到之处,一幢幢美观整齐的住宅、一条条宽畅整洁的村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绿树、一张张幸福快乐的笑脸,向我们展示着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累累硕果,展示着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也展示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成效,体现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强大生命力。所到之处,广大群众异口同声,赞不绝口,称赞文明生态村创建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一个个示范村,都是矗立在老百姓心中的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一座座丰碑。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交流经验的会议。昨天看了40多个村,今天又有6位同志介绍了经验。他们的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创建模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巨变,变得让老百姓心花怒放。大家在感受变化的同时,通过观摩、讨论和经验介绍,交流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如何全面深化创建工作心里更有底了。尤其是邯郸、邢台两市建设“村民中心”的做法,使大家眼睛一亮、为之一振,都觉得取到了“真经”,不虚此行。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坚定信心的会议。大家在讨论中谈到,来开会之前有很多活思想,对于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创建工作还要不要单独存在,如何进一步深化等等,心存疑虑。看了之后,大家觉得,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老百姓衷心拥护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大家表示,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地把创建工作抓下去。
我来河北工作时间不长,前一段,就创建工作做了近一个月的调研,感受很深。这两天,和同志们共同学习观摩、共同交流 讨论,又受到很多新的启发。一会儿,志方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围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深化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我省农村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创建工作是在克明书记首倡并亲自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的。三年来,创建工作作为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河北的生动实践,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探索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掀起了我省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1.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革。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强烈地冲击着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如一些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所讲的,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变成了现实,老百姓眼界开阔了,心气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由屈从现状、小富即安变成了向往文明、奋发图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日益成为广大农民的追求和实践的主流。
2.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我省广大农村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广大农村更加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更加重视改善生产和投资环境。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到处可见,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工业小区方兴未艾,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3.引发了生活方式的变革。文明生态村创建,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道路硬化了,村庄绿化了,庭院净化了,心灵美化了。尤其是沼气的大力推广,控制了家庭的污染源,抓住了生态农业的动力源,改掉了千百年来臭气熏天的厕所,改掉了千百年来粪堆、煤堆、柴禾堆,改掉了千百年来烟熏火燎的厨房。
4.引发了管理方式的变革。文明生态村创建,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民主管理、依法管理、自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广大农村更加注重民主管理,村里的大事,都交给村民大会讨论;更加注重依法管理,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更加注重自主管理,在落实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各种协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场革命性的变革中,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我省加快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乃至对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各级党政为主导。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全局性工作,经常研究、统筹谋划,并成立专门机构,具体领导创建工作。党政“一把手”对创建工作亲自动员、亲自部署,县、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创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村务”;各级文明委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通过制定规划、宣传发动、组织观摩、选树典型、督促指导等多种形式,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创建工作;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之中,形成了抓创建工作的巨大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省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二,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始终把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贯穿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群众自愿参与、自己动手、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群众组织到创建工作中来。坚持把创建成果交给群众评价,创建的方案交给农民讨论,把村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创建工作的重要标准,真正使创建工作成为农民群众“满意工程”。
第三,坚持以发展经济为基础。把发展经济作为创建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围绕发展搞创建,搞好创建促发展。通过修建道路、美化村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为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搞旅游创造了条件,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创建活动,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结合创建活动,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后劲。
第四,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始终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开展道路硬化,把路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大力开展街 院净化,改水改厕、建设养殖小区等方式,有效地治理了“五乱”现象;大力开展绿化村庄,鼓励广大农民在村庄周围、村道两侧、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村庄,优化了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住宅美化,治理“空心村”,人居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第五,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支撑。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工作内核,不断赋予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着力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境界,有效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邯郸、邢台两市的观摩中,村村都有文化室、村村都有文化墙、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生活,对农民素质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荣辱,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崇尚文明、追求进步,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六,坚持以分类指导为原则。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创建目标上区分层次,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经济条件、班子状况、工作基础,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在创建工作中体现差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引导他们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迈进;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引导他们集中力量搞好“三化”建设;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引导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不花钱少花钱的事情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坚持在创建上突出特色,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不搞形式主义。
第七,坚持以动态管理为手段。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不设定具体的标准,使创建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标准、不断确立新的目标,永葆生机、永葆活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创建工作,不搞达标升级活动,只评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不搞文明生态村的命名。坚持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的管理办法,保证创建成果的巩固、完善和发展。
第八,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县乡党委、政府靠前指挥,深入创建工作第一线,提供具体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健全农村两委班子,以创建工作为重点,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不断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注意选拔党员群众拥护、“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成为创建工作的“好当家”。坚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用自身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服和支持。
三年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可贵探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总结经验,常抓不懈,把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大格局不断引向深入。
二、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把创建文明生 态村的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
我省既是一个沿海省份,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省的发展更是一个宝贵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它将是一个强势推进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将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支农强农政策措施,公共财政将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将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将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将向农村辐射,中央强有力的支持将开启广大农村奋力跃起的历史帷幕。这将为我们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活力,在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道路上大大地向前迈进。
第二,它将是一个凸显后发优势的机遇。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我省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还比较薄弱。但我们也要看到,只要我们谋划得当、政策可行,差距就可以成为潜力,就可以成为后发优势,就可以在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中占得先机、实现跨越。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科学规划,科学建设,一步领先,迎头赶上,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它将是一个扩大内需的机遇。通过农村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会扩大内需。建设新农村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随 着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实施,国家在财政投入、发展农村产业化、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流通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将大大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水泥、沥青、有色金属、钢铁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都将激增,为全省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必将对全省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发展。
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我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确立了更高的目标,指出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道路;拓展了更宽广的领域,切实把农村发展引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使农村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意愿;做出了更强有力的部署,使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制高点上,拓展思路,放宽眼界,锐意创新,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必须按照中央“20个字”总要求和省委“16个字”的要求,努力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
1.着眼新背景。就是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上展开的。在新的背景下,谋划、部署和推进农村工作,再不能仅就农村抓农村,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就农民抓农村没有前途,就城市抓城市没有前途,必须把农村和城市捆在一起才能有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的思路,大力推进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的实施。就我省来说,着眼新背景,就是要一方面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2.树立新理念。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各个环节、全部过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始终把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挂在心上,放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目标不搞达标,有要求不搞强求,有规律不搞千篇一律。
3.发展新经济。就是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一是要谋划区域经济新布局。明确区域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形成区域规模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二是要调整农业生产新结构。要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要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产品。要优化就业结构,积极拓展农民就业领域。三是要壮大特色产业。要以创建工作为依托,全面实现“一村一品”,紧密结合特色经济,引导农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林果、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扩展产业规模。要支持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特色产业提升层次,延长链条,增强辐射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好生态牌、环境牌,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新农民。就是要造就一支有开阔的视野、有文明的素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化农民队伍。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民,增强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要结合劳务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展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培训,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要结合推进农村城镇化、开展自主创业培训。要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力争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致富“明白人”,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各级财政要把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支付力度,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5.倡导新风尚。就是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努力构建和谐农村。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新风尚。要用先进文化塑造人、引导人、熏陶人、培育人,培育农民群众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探索弘扬先进文化的新载体,每个县都要有一台文化大戏,每个村都要建设一个文化长廊,宣扬文明理念,倡树文明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形化、具体化。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尊老爱幼、互助友爱、少生快富、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等新风。
6.建设新环境。就是要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革新生活方式。要集中精力做好五件事情。一是要全面推进沼气化进程,大力推进“一气四改”(改圈、改厨、改厕、改院),推动建池工作广泛普及,既努力使沼气成为稳定可靠的能源,又从源头上解决农村脏乱差,上促养殖业、下带生态农业,在净化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进一步推进道路硬化。要硬化好村内主街道,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入户的小街小巷硬化起来,努力做到街街巷巷无土路,彻底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三是抓好农户庭院净化。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四是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推动生态建设,进一步创造“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五是加强新民居建设。要下大决心,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建设新民居不要搞攀比,不要大拆大建,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行改造。
7.拓展新服务。就是针对农民强烈的服务需求,不断探索服务农民群众的新服务模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邯郸、邢台两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村民自主、自愿、公益的原则,把原来利用率不高的“村衙门”建设成“村民中心”,受到 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值得各地借鉴。希望有条件的村,积极稳步地建设“村民中心”。要突出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村民中心、服务村民”。要摸清农民需求,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开展服务的第一信号,切实为他们提供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信息、培训、信访等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整合服务资源,利用现有设施,不大兴土木,不加重群众负担。要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运用行政、市场、社会等手段,为农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8.建立新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推动创建工作长远发展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完善高效的领导协调机制。要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纳入政策和规划。要建立激励动员机制,通过评选、表彰、宣传等方式,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创建工作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撑。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组织经常性的检查、考核、监督,督促各村始终维护创建成果,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调整创建标准,使文明生态村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通过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方式,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创建。
三、狠抓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落实,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去年底,省委六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决议》,提出“推动工作落实,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很强 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抓落实,既是一种品格、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深化和拓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就要惟实是从,以实为先,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抓出新的成效。
当前,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落实,要注意研究和把握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软硬兼施”,就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要“官民并举”,就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的关系。政府要做好规划,制定好政策措施,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投入;要引导群众发挥好主体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踊跃地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三是要“长短兼顾”,就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短期安排的关系。既要有长远规划,科学制定创建工作的美好蓝图,又要有短期安排,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四是要“点面结合”,就是要把握好示范带动和全面推进的关系。注意研究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选树好典型,搞好示范带动,又要成线连片、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创建工作。五是要“城乡互动”,就是要把握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共同发展,通过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促进农村发展,通过创建工作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
按照这一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落实。
第一,抓好责任落实。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涉及全社会方方面 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都有责任。要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县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谋划,深入研究,加强督导。各级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进一步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特别是农业、科技、财政、建设、交通、水利等与创建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要经常深入下去,开展对口服务,进行具体指导。要进一步落实社会帮建责任。各地要在继续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结对帮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广泛发动职工、青年、妇女和各方面志愿者到农村去,到创建工作的第一线去,开展帮建活动。同时,要把更多的民营企业引导到帮建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关注、各方面参与的生动局面。
第二,抓好规划落实。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使创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健全完善规划。以县(市、区)为主体,整合城建、土地和综合经济部门制定好创建工作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等。规划要分别提出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已经制定规划的,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没有制定的规划的,要抓紧时间制定。要以县为单元细化规划。县级政府要做好县与乡、乡与村 的规划相互衔接工作,使每个行政村都制定好“三个规划”,“三年、五年、十年”三个步骤和目标都要在规划中体现出来。村庄建设规划,要反映地域特点,体现文化内涵,表现田园风格,避免盲目攀比和单调呆板。各地要结合各地实际,分别编制不同风格的农村民居图集,提供广大农民参考和选择。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的编制,要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一经确定,就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三,抓好资金落实。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资金投入是关键。要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政府财政补一点、捆绑使用倾斜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积极筹措创建资金。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每年投入数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通过“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落实到位;在保证支农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前提下,把农业、交通、科教、文化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捆绑起来,优先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省里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转移支付力度,给予创建工作积极支持,各地也要落实好配套资金。要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吸引海内外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广大民营企业和本地在外创业的“大户”向家乡投资,为建设农村、建设家乡做贡献。对捐资帮建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典型宣传、予以冠名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各地区要通过市场,盘活村内闲臵 的资产和土地,对村内闲臵的“四荒地”、房屋、废弃校舍、农用机械等进行招投标或延长承包期限,不断拓展增加集体收入的渠道,为创建工作积累资金。集体收入较差的村,可以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引导直接受益的农民出资或出义务工。
第四,抓好政策落实。执行好、落实好政策,是引导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农政策。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落实好中央三个“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要落实目标考核政策。各级党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作为创建“五好”农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考核,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落实转移支付政策。进一步树立公共财政的观念,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落实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政策。要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出集中财力支持创建的具体办法。要落实建设用地管理政策。以治理“空心村”为重点,加强住宅用地管理,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规定进行宅基地审批。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项目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臵宅基地和村外“四荒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要落实表彰奖励政策。坚持每年评选一 批创建工作先进村和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把创建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评选内容,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成效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
第五,抓好组织落实。创建文明生态村,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关键。要把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村党支部、村委会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全省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巩固扩大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成果,对党员定岗定责,进一步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好,推进创建工作上水平、出特色。要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真正把热心集体事业、富有进取精神、带领群众致富、熟悉创建工作的优秀党员选进支部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要把培训农村支部书记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培训机构要制定培训计划,编写专门教材,分期分批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专题培训,增强村支部书记的创建工作本领,真正成为带头人、领头雁。
同志们,今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干事、创业、为民,全面推进创造文明生态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它重要,是因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性任务,我们建设文明生态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关系,怎样把创建文明生态村自觉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同时,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起步较早,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虽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解决。会前,市委常委召开了会议,专门听取创建办工作的汇报,决定召开这次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创建任务,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文明生态村创建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刚才,对106个文明生态村进行了命名表彰,6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受到命名表彰的文明生态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给予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市委常委研究的意见,我就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作为“富民强市”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从农村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强化措施,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帮扶的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创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强,成效十分明显。据初步统计,去年,106个文明生态村总投入860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是26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200多盏,开挖整修下水道512公里,新建体育广场102个,新建卫生厕所600个,新建沼气池293个,拆除旧房4260间,取直道路320多条,节约土地1000多亩,约有10万农民直接受益,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一是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村道通畅、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已成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标志。二是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生态旅游得到较快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格局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三是农民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逐渐成为自觉行动。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威信;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五是创出了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有20多个县市400多人次来我市学习参观考察,创建工作已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步一步抓好落实。我市这两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完全符合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完全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顺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益民之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广大农民改变落后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能够有效地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抓下去。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抓好“三农”工作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提高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参与面越来越广,创建难度越来越大,创建工作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此,各级必须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总结工作,找准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完成今年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
(一)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脏乱差,是制约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创建文明生态村,必须从解决这个问题入手,下大气力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搞好村庄规划设计,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文明生态村“连线成片”工作,逐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好“五四三二一”工程,重点抓好以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工程,以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圈为主要内容的“四改”工程,以通电、通自来水、通讯主要内容的“三通”工程,以卫生室和图书阅览室为主要内容的“二室”建设和建设文化体育场所,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促进形成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人居环境。当前,要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发动群众尽快掀起村街道路硬化、造林绿化和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高潮。同时,要搞好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要把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贯穿到创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开发相结合,走多元化增收的新路子。要按照“三化一转移”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比较优势和当地资源条件,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的现代农业之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村。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培植骨干龙头企业,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大力发展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要形式的庭院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三)要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切实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农民群众既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受益者,又是创建主体。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创建活动很难推进,创建成果也难以巩固。一些地方的创建工作只所以进展缓慢,与农民群众的发动程度不够直接相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农民群众创建主体地位不动摇,通过舆论宣传、典型示范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教育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的意识,牢固树立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创建为人人,人人为创建”的观念,把群众蕴藏的智慧开发出来,力量凝聚起来,参与创建的热情调动起来,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踊跃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投资投劳。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言传身教,在创建活动中与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要注意把创建工作中的各项重大事项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交给群众讨论,使讨论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发动群众的过程,变成群众自觉参与、自觉行动的过程。
(四)要把加大投入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措施,切实抓好人力物力保障。创建文明生态村,资金投入是保障。要继续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以村民自己投劳、出资为主。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捐资投劳,又要注意维护农村稳定,不增加农民负担。要坚决禁止强迫群众出钱出物的现象,也要反对打着“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号,不发动群众而无所作为。“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今年,市里决定,按照每个验收合格村6万元的标准,市财政两年拿出624万元以“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各区(市)、乡镇财政也要进一步加大创建投入力度。各类涉农建设资金要重点向文明生态村倾斜,特别要注意抓好农村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水利、林业、交通、环保、农业开发等支农资金和专项经费的捆绑使用,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要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帮包责任制,按照“定单位、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的要求,帮助创建村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落实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和服务。要运用公益或市场手段,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社会投入力度,形成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局面。
(五)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创建重点,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抓好乡镇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以重大节庆文化为龙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破旧俗、树新风”活动,抓好农村道德评议,开展“文明生态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政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注意加强经常性的指导,多深入下去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文明生态村创建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和创建办要充分发挥好“监督、指导、协调、参谋、服务”的作用;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创建工作;镇、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培训、组织、引导、发动群众的工作。各级新闻媒体要继续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千差万别,各创建村的基础条件也大不相同。各级在创建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创建标准上,要区分层次,体现差别,不搞一刀切。要坚持基本标准,注意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创建要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工作方法上,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从当地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出发,不搞行政命令,不搞“形象工程”,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实施步骤上,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建设进度,既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贪大求洋,又要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在建设模式上,要体现特色,善于结合各创建村的情况,与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村、特色户紧密结合,努力构筑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格局。
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文明生态村建设创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各级要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通过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文明生态村的管护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巩固创建成果,确保创建实效。要加强对正在创建村的管理,通过专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义务管理、责任管理等不同做法,实现常年管理不间断、专人管护不放松、监督检查不走样,使文明生态村创建走上科学规范管理轨道,达到建管并举的良好效果。要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对已建成的文明生态村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复查,两年一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撤销其荣誉称号。要有意识地在已建成的文明生态村中,进一步优中选优,集中推出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带动创建工作全面提升质量和档次。
同志们,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现场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孙田庄村召开的现场会,是一次关系全镇农村长远发展,关系4.6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镇文明生态村建设进程的重要会议,目的就是要动员全镇上下,特别是76个行政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积极投身到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来,加速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努力实现“走在[范文搜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全县最前列”的目标。
把大家召集到孙田庄来,就是要让大家亲自看一看孙田庄村是怎样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该村在党支部书记孟凡勤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上下一心,不辞辛苦,共建自己美好家园,到现在,该村完成了街道硬化、净化、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村内一坑一沟的治理、沼气池建设等九大工程,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心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源于该村两委带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全村广大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村两委用实际行动取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他们那种心系群众、以诚待民、以信取民、以德感民的作风,勤恳敬业、公而忘私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行为是孙田庄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慧硕果实的前提和保障。孙田庄村连续8年被县评为红旗党支部;先后被省主评为基层创安先进单位、宣传文化示范村;2001年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今年又被确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省级文明生态示范村和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我们刘田庄在各项工作中值得学习的一面旗帜。今天,请大家来向他们学习,主要是学习他们敬业精神和做法,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应该怎样抓、怎样干、怎样才能干好。各村要结合实际安排好计划,制定好措施,搞好动员,抓好落实,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为把我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开展好,下面我想讲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全镇文明生态村创建进度
自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进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在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全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以点带面,分类实施。
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在成立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文明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了全镇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且首先确定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十一个村作为文明生态示范村。如:孙田庄村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赵官庄村定为县级普及村;上荆子、刘田庄、枣林、前双庙、康时庄、杨园子、前茶芽山、六百户、后上庄九个村为镇级文明生态试点村,做到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镇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我镇根据各村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设施等基础条件,把76个行政村分成不同类型,以“五化”、“三化”、“两化”为目标,以净化为突破口,对不同类型的行政村在创建标准,创建模式等方面划定不同期限,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同时展开、梯次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目的就是使各村的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分期分批达标。
2、“三图一案”进展较快,“五化”、“三化”、“两化”工程进度不一。到6月底,我镇76个行政村,除了两三个村完成“三图一案”工作外,其余的村都已制定了规划方案,绘制了村庄现状图和规划图,一部分村虽已绘制了创建效果图,但完全符合要求的图只占少数。
在净化、绿化、硬化等方面,我镇各村的进度差距较大,在净化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沼气池建设,两年以来,随着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开展,我镇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已建成沼气池452个。在绿化方面,广大群众只注重到植树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却忽略了生态布局。在硬化方面,村村通工程为我们各村街道硬化带来了大好机遇,到现在,我镇共开通线路8条,计24.658公里,其中路基主体工程完成24.658公里,基层工程完成11.068公里,面层铺油9.25公里,铺水泥0.3公里,通村数达21个村,有10个村正在运作中,通路里程可达40公里。
3、抓住机遇,用足关系
镇党委、政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紧密地与“驻、访、帮、解”、村村通工程、小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和上级包村单位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创建文明生态要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为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驻、访、帮、解”活动中,通过多方联系,我们取得了上级市、县两级部分的大务支持,共协调资金133.55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镇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村两委干部认识不到位。有些村干部对文明生态村认识片面,认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庞大,而本村的物力、
第四篇:在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动员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指示和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整治环境、关爱健康、提高素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刚才,**、**乡、**村、陈**庄村等单位,分别介绍了在示范村建设中有关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搞好学习和借鉴。会上印发了《指导意见》,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市农村开展“整治环境、关爱健康、提高素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于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农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经济在大项目的领跑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这些方面的需求,积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要求迫切的问题,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健全农村民主政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
二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按照省、**委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提出到2014年率先在石家庄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可以说,我们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涵盖了城镇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覆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开展的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优化融为一体,共同协调发展,其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场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在今年防治非典期间,我们以改变农村容貌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以及农村一些旧有的、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变。但也有一些代代沿袭下来的生活陋习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要改变农村根深蒂固的生活陋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我们同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陋习进行的一场斗争。通过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的风气,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同时,通过普及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五个一”,整治环境卫生,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落后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和有效途径,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四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示范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示范村建设,通过打造农村工作的亮点,培育看得见、摸得着、过得硬、高品位、综合性的典型,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活跃农村工作全局,提升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示范村建设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生态家园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内涵深刻,外延广泛,因此可以说,创建文明生态村是示范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在示范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乡镇、责任部门、帮扶单位和各示范村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特别是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干部对示范村建设,特别是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家园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乏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神;有的乡镇和村等、靠、要思想严重,讲困难多、摆问题多,一味地依赖成员单位和帮扶单位的支持,没有真正树立依靠自身克服困难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有的工作队没有真正按要求驻村开展工作,工作效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帮扶单位没有按照市委要求,对示范村给予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上问题的存在,致使有的示范村建设成效不够明显,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家园建设起色不大,对周边村没有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等等。各乡镇、各示范村、各成员单位和帮扶单位一定要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这次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利用今冬明春的有力时机,集中精力,突击抓好示范村建设,迅速提升整体水平,切实发挥好对周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深入扎实地抓好
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各项工作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涉及范围广,任务重。从目前我市农村的实际来看,要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落后心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意识,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按照省、市委要求,我们创建的文明生态村最终要达到:农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安定;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些目标任务,不能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齐抓,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普及落实“五个一”。改变粪土乱堆、柴草乱放、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到今年年底,20个示范村要率先达到卫生清洁“五个一”标准,到2008年6月底,全市各村都要实现“五个一”,让广大农民群众每天都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要在落实“五个一”的基础上,改水改厕改圈,推广沼气,建设卫生厕所,为村民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硬化道路和街道;广泛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搞好村庄绿化,逐步实现“村在林中”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站、图书室、卫生所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卫生、健身、娱乐场所。三是抓好综合示范典型。为有效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开展,石家庄市选择了50个村作为试点村,其中包括我市何家庄、陆桥、陈家庄、北青同等4个村。经研究,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前一阶段确定的20个示范村作为我市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试点村。20个示范村要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卫生整治、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都要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和典型示范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样板。
第三,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们要善于把优势发挥出来,把特色做得更亮。比如在确定支柱产业上,或选择以本地资源为主的产业项目,或选择本地传统技艺特色的产业项目,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村村雷同格局,向专业化发展;在村庄布局和建设上,应力求别具一格,既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要有崭新的时代特征;在文化建设上,要结合本地实际,既可以把历史文化做为重点,深入挖掘,也可以把现代文化作为重点,发扬光大,形成特色文化。总之,要根据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准,一村一策,一事一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创建独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
第四,要广辟渠道,聚集资金。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思路,采用“政府补贴拿一点、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动员社会力量筹一点、市场运作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块安排预算资金,把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更多更好地为农村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从市财政划拨专款作为配套资金扶持20个示范村搞好创建工作。同时,从上级争取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对生态家园建设先进典型的奖励。二要充分发挥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创建活动所需资金要坚持“一事一议”,由村民民主讨论决定,可以采取集体积累出资、村民共同担负、出义务工或集体积累出资、不足部分村民担负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特别要把卫生清洁“五个一”所需资金解决好。三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农村社会事业。四要实行市场运作,降低成本。对造林绿化、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要大力推行市场运作方式,实行竞标、拍卖、承包、有偿服务、返租倒包等,增加收入,扩大积累,降低费用,节约资金。
第五,要配套建设,全面发展。要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安排好村域布局、人口流向、居住转移、交通运输、集市贸易、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按照需求进行配套建设。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迫切需要的关节点上,尽可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深入研究思考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探索创建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比如,在政治方面,就要考虑如何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更好体现村民的民主权利;在经济方面,就要考虑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等,让农民群众尽快地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在文化方面,就要考虑如何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通过综合谋划和配套建设,促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富裕新乐、平安新乐、文明新乐”的总体目标。
三、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地、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超前谋划,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张鹏同志任常务副组长,俊生、孟硕、晋峰、俊立同志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文明办主任孙志辉、市爱卫办主任默增京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街道办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实行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落实责任目标。各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搞好协调、检查和督导。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的原则,服从大局,凝聚力量,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搞好共建。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奖励;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要进行严肃批评。
二要广泛宣传和发动。要充分利用市报、电视台、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搞好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干部群众做到“四个清楚”,即清楚开展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清楚创建内容和建设途径、方法,清楚自己在创建活动中的义务和责任,清楚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政策。要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开展这项活动的主体,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美好家园的最大受益者,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要注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动群众,坚决把这项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好事实事办好办实。
三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要认真研究和制定支持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对我市确定的20个示范村,市直部门都要予以政策倾斜,集中扶持,特别是责任部门和帮扶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在创建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尽快成为全市的样板和示范典型。要具体帮助指导各村制定创建规划,定出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哪些需要政府扶持,哪些是村集体应该办的,哪些是群众一家一户要办的。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扶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进程。
四要尽职尽责搞好服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创建活动搞好服务。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认真查找创建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改水改厕、造林绿化、政策法规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都要达到基层满意,群众满意。要调整、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促进示范村建设提高整体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抓示范村建设的思路不会变,力度不会减。要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对20个示范村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及时帮助他们查找问题,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工作的措施;对工作长期无起色、年终达不到验收标准的,要取消其示范村资格。各乡镇、街道办要参照全市的做法,筛选确定乡级示范村,通过层层抓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关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汇报
X县有16个乡镇,848个村,按照总村数10%的创建要求,2004年——2005年首批创建任务是80个村,其中市级示范村4个。在创建过程中中,我们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按照“速度求快、质量求高、机制求活、工作求实”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心,全力攻坚,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到年底全县能够完成56个村的创建任务,占首批创建任务的70%。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有关情况:
一、主要措施有四个:
1、速度求快,提高创建效率。我们针对村多村小、创建任务繁重这一实际,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全市观摩拉练会议以后,县委、政府组织各乡镇、首批确定的示范村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唐山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思路,统一思想,并且把秋收后的几个月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期、黄金期、攻坚期,提出了“大干100天,打一场创建文明生态村全民攻坚战”的号召。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开辟电视专栏、刷写宣传标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发动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同时,在全县筛选出宋道口、南街等15个先进村作为创建样板,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为创建工作提供经验。为加快创建进度,县创建办对今年创建村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县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带领创建办人员放弃“十一”长假休息时间,坚持到全县创建村指导工作;各乡镇干部靠前指挥,吃住在一线,从而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加快了全县创建工作的进度。秋收大忙期间,各创建村群众仍然投入义务工8000多个,共出动机械设备100多台(套),动土80多万方,硬化路面6000多米,修砌花池300多个。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经从硬化、亮化,转入到净化、绿化、美化、优化的发展阶段。
2、标准求高,保证创建质量。为确保文明生态村创建高质量、出精品,我们坚持谋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质量严要求。首先,在总体谋划上确定了“五统一”,即创建资金统一协调、捆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式上墙;各村路灯统一标准制作;行道花草统一种植;文体设施统一购买。在分步推进、稳步实施中突出了“三定”:一是定原则,做到标准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责任明确。二是定规划。村村制定平面规划图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按方案推进,按规划施工,避免盲目性和劳民伤财。三是定标准。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将文明生态村标准分解为“样板村、规范村、普及村”三种类型,使创建活动乡乡有特色,村村有重点,形成了“层层推进,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还从衡水、德州等地聘请了专业公司对各村统一设计规划、统一施工,确保了示范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3、机制求活,破解创建瓶颈。资金是制约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瓶颈。我们通过财政拨、部门帮、集体筹、社会捐等多种手段,广开渠道,建立起多渠道融资、全方位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一是财政拨。县财政拨出100多万元专项资金,乡镇财政拨出200多万元启动资金,集中投向首批创建村,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部门帮。组织50多个有实力的县直部门,分别与首批文明生态示范村结对帮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行帮建,支持款物共计200多万元。三是集体筹。村集体通过集体积累、土地承包、拍卖荒地、跑要资金等途径,尽最大可能挖潜力、聚财源,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四是社会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干部群众及企业大户、在外人员积极参与家乡的创建活动,累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王千寺镇孙村一在外工作人员慷慨解囊,为家乡捐款50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筹集建设资金1300多万元,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4、工作求实,卡死创建责任。为务求创建实效,我们在县乡村三级实施“一把手”工程,卡死责任,明责加压,充分调动县级干部、乡镇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农村干部四个层面抓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了县级干部包乡包村责任制,四套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分包一个村,每周必须有一天时间工作在村,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抓好协调、督促、指导;乡(镇)党政一把手对创建工作负总责,对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亲力亲为,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开展工作,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帮扶单位把协助创建工作作为本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所帮扶村需要,全力支持。县委把帮扶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发挥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一线生力军作用,把创建活动的成效作为衡量战斗力强弱的主要标准,工作不力的坚决予以调整。要求农村干部带头捐款捐物、带头投工投劳、带头化解矛盾,组织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生态村创建。最近,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逐村开展“创建督导行”,进行现场指导,并下发县委办公室通报,对好的肯定,差的批评;快的表扬,慢的督促,促进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我们前期重点抓了村庄道路硬化、村庄周围绿化和街院净化这“三化”。几个月来,首批典型村共新建水泥、沥青路83公里,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各村共植树9万株,加上原有的树木,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各村组织群众从清运积存垃圾、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集中建养殖小区等基础性工作入手,较好地治理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五乱”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在创建活动中各村按照规划设计图、规划效果图和规划说明书的要求,重新规划了生活区、工业区和养殖区,较好地解决了规模养殖、发展村办企业乱占耕地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二是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在创建活动中,各村普遍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新建起了功能齐全的“一部两室三栏”。同时进一步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农民自制组织,广泛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由于创建活动干的是群众多年所盼的实事、好事,拉近了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距离。在创建活动中,党员干部处处带头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发挥了党员的旗帜导向作用,使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增强了农村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搞好科学规划。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五个有利于”出发(即有利于加快创建步伐,不断扩大文明生态村的覆盖面;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节约和整合资金,集中有限财力把文明生态村建好;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现象;有利于加强农民教育,优化农村社会风气。)围绕“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提出了“3345”工作思路。即在创建活动中,总体规划上实施三步走战略,体现特色上搞好“三个突出”,阶段运行上注重“四个结合”,具体操作上抓好“五个统一”。具体来说:三步走就是“试点—扩面—普及”。“三个突出”就是突出环境建设、突出设施建设、突出发展生态经济。“四个结合”就是创建文明生态村与“村村通”工程相结合、与实施“百村万户宣传文化示范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党支部“创优”活动相结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五个统一”就是各单位的帮扶资金统一协调、捆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式上墙,各村路灯统一标准制作,行道花草统一种植,文体设施统一购买。
二是要做好组织保障。为了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抽调了10名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同志组成了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办公室,每天召开一次协调会,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统筹创建工作的开展。县乡两级班子领导成员每人都承包一个创建村,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指导创建试验示范。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去年创建一开始,县财政就拿出20万元,下拨给试点村作为启动资金,到目前县财政累计拿出100万元用于奖补,全县各级财政和各帮扶单位共筹集资金800万元,用于生态文明村镇建设。
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创建文明生态村,农民群众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各村积极探索筹资的路子,南街村通过拍卖四荒地筹集资金5万多元,孙村发动群众捐款,共筹集资金50多万元,获得了开展活动的资金保障。活动中,各村群众自发拆除规划内的猪圈,刨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自家树木,义务出工出力,表现出了建设家园极大热情。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有些乡镇对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乡镇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有的有畏难情绪,程度不同的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发动不充分,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硬件建设抓拓展,软件建设抓提升,长效管理抓延伸,文明创建争一流”的思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干60天,进一步把创建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高质量地完成2004年创建任务,为完成2005年创建任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