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新增知识点:宪法修正新亮点
宪法修正新亮点
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2018年宪法修正案修改亮点
1.《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定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调整充实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明确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明确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4.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5.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使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更加完整。
6.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泛凝聚正能量。
7.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明确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9.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0.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为设立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依据。
三、行政诉讼不予受理的范围
1.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2.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3.行政指导行为;
4.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6.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7.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8.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9.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10.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宪法考点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制度。
《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给予答复。
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我国的基层政权在城市中指的是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权利机关的统一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构,也属于基层政权);在农村指的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职权的统一体。
第三篇:2013宪法重要知识点记忆口诀(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宪法的特征:内力定修成(内容上最根本最重要;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严格)
2、1988年宪法修正案:私营土地
(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使用权可转让)
3、1993年宪法修正案:当初是县城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县级人大任期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99年宪法修正案:只等反私成功(建设法治国家;邓小平理论;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立法特点:广平县志
(公民权利自由的广泛性;权义的平等性;权义的现实性;权义的一致性)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批评正宗人才特精(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取得赔偿权;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特定主体的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总结:国民政府党,新本驾驶证。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本质特征;
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7、修改宪法:代表23,常委过半
全国人大代表:2/3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体人员过半数
8、立法,议案的提出:二团委30人跳央高(秧歌)
向人大—————两央、两高、两独立团、两委、30代表联名(主席团,其中一个代表团)
向人大委员会——两央、两高(委员长会议、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的10人以上)
9、法律解释:2个政委跳央高(秧歌)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主体----两央、两高、专门委员会、省级人大常委会
10、地方各级提名候选人:123
乡:10人,县:10人,市:20人,省:30人提名
11、罢免:(时间)
(主席叫三团围中央跑10分钟才罢休)
中央:全国人大主席团、三个以上代表团、1/10代表
(10分钟到县里喂猪)
县级以上:主席团、常委会、1/10代表联名。
(主席团到乡、镇5分钟)
乡、镇:主席团或1/5代表联名
12、质询:区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委员会
地方人大,地方人大委员会
记忆:一团或30人、10人、10人、5人、3人
14、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大:决定用钱,省部级建制,特区设立和制度、战争与和平
第四篇:计划生育竞赛新增知识点
今年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结合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世界人口日主题“青少年怀孕”,我国以“我青春,我健康”为主题举办宣传活动。
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将从目前的59亿大幅增加至82亿,而同期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将一直维持在13亿左右。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6亿。
为纪念中国计生协成立33周年和全国第15个会员活动日,日前,山东省计生协下发通知,定于5月份在全省开展“计生助福--进村入户宣传月”活动。
济南积极办好计生惠民“十大实事”
奖励优抚发放——— 直通车。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保优生。
企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 分批发。低保育龄妇女查体——— 全免费。病残儿鉴定——— 心贴心。独生子女死亡、残疾家庭——— 重扶助。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五纳入”。“圆梦助学项目”——— 献爱心。
“春风送暖”行动——— 暖人心计生福利保险——— 送安康。
征收社会抚养费“四缓收”(春秋农忙时缓收、逢年过节时缓收、家有病人时缓收、家庭特别困难时缓收),技术服务“四不做”(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不做、当事人思想不通的不做、当事人及家属不签字的不做、不符合手术常规的不做)。
近年来,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把创建计划生育幸福家庭作为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符合实际的幸福家庭创建工程,加快推进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农村开展“致富发展”项目工程。二是在城区开展“幸福泉”爱心工程。
1、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2013年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
2、据预测,我国人口将在本世纪30年代达到峰值(15)亿左右。
3、今后20至30年,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力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
4、面对持续加大的人口压力,我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将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52万人的目标,为实现到2020年总人口不过亿、逐步实现零增长并回落的目标奠定基础。
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多少人?答:4亿多人。
6、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的时间推迟了4年。
7、人口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
第五篇:2014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
从最新发布的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来看,今年的政治大纲变动较大,马原、毛中特、史纲等部分都有新增考点。其中,马原部分有5个新增知识点。在此,文都名师就针对其中第二个新增考点做出详细解读,帮助考生更好的结合新大纲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进行有效地复习。本文主要详解的是马原部分第一章新增的第三个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在这里,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一定的客观对象规定着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他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而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解释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恩格斯提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为了深入理解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如何实现的,需要了解认识的结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表现为这两种活动在要素和运作方式上的相似性、一致性,两者的基本要素都是主体、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中介——工具、手段等,都是主体运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表现为主体和客体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相互作用。实践活动是以主体实际改变客体、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认识活动是以主体观念的改变、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认识中介是以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为要素,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发展程度的标志,它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主要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知识)性认识工作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