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19-05-14 21: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篇: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文章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常见的手段及其效应,提出对不当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盈余管理效应;盈余管理规范

一、盈余管理效应分析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实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有的母子公司通过托管经营手段,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经营,收取固定回报,这样上市公司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反而因此获得一些利润;或者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将稳定、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由上市公司托管,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等等。

利用巨额亏损进行盈余管理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则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主要动机是为了应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在我国,公司上市相当不易,若被终止上市,对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遭受损失。因而,通过实施盈余管理以尽可能避免亏损或连续3年亏损,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现实选择。一些巨额亏损公司的真实亏损可能远低于其报告亏损。上市公司会尽力避免连续几年亏损,往往在首次报告亏损的年度将亏损做大,以便“轻装上阵”,有利于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而在权责发生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摊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谨慎性原则的结果,是现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后,公司为避免第3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时,就会广泛采用“巨亏”的办法,以使公司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以后期间却出现反弹。

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会计是目前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应对应收账款,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8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上述资产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方法是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费用或损失,当已计提准备的资产价值回升时,相应地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冲减当期的费用或损 失。而对资产实际价值的判断有很大的弹性,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判断,对无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判断,对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和市价的判断等。这就为企业管理者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

1、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即将后期的利润提前确认,使企业当期利润得以提高,企业将容易筹集到资金。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2、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也有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达到。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使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企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若能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4、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从有效契约论 的角度说,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订约成本的,而且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重新谈判成本。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力,对于维护有效合同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

5、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有者、供应商、债权人存在信息不对称,即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真正内部信息,盈余管理也可以看作是管理者内部信息传递给其他利益相关人的一种工具。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人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资金的供给少受干扰,使经营更加平稳,而且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盈余管理也给管理者一个缓冲空间,以保护自身和企业的利益,并且维护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因而,盈余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6、盈余管理对国家税收也会产生的影响如果企业采用利润前推管理,即将后期的利润往前推,如改加速折旧为直 线折旧,减少坏账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便会使企业当期的利润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上缴所得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1、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过度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而管理当局通过这种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产生“不利选择”行为,影响个体间财富分配、累计风险水平、消费和生产、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从而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盈余管理使投资者无法区分普通股之问的差异,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2、降低盈余信息的质量。现代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要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盈余管理违背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当的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无用信息,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过度盈余管理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信息最基本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即真实性原则,而会计的基本职责则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和监督所发生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 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应为诚信原则。但是这种过度的盈余管理,人为包装和整理,使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违背这一原则。

4、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盈余管理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如收益年平稳化给人以收益稳定增长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公司度过暂时的经营困难,吸引投资者。但对本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他们对公司的不信任,市场价值下降,不仅使公司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对公司今后发展极为不利。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盈余管理运用不当,或者没有把握一个“度”,不仅不会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且会使企业的经营困境进一步加剧,从而对管理者本人和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因为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者减少企业实际的盈余数量,但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与分布。因此,管理者在实施盈余管理时,如果不追求长期目标,只顾短期利益,不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将导致企业收益下滑,损害投资者利益,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市场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规范与引导。

二、盈余管理的规范与治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完善报酬契约,为了防止代理人以损害公司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这种利益不一致的办法一般是通过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的方法。以激励经理人致力于提高企业真实绩效。这一做法现在已被我国的一些企业所采用。第二,由于我国经理人市场的缺乏,企业经理的任命和考核由政府负责,经理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脱钩,导致其盈余管理行为往往会以企业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危害极大。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第三,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赋予独立董事一些特殊权利,负责对一些重大事项发表意见。独立董事除了要向股东大会负责外,同时还对证券监督机构负责。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第四,建立管理参与制。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现有会计准则允许过多的选择,有关规定不甚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这就给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对防止管理当局操纵盈余具有重要意义。准则的制定者应更清楚地设计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 方法的运用条件,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同时,要花大力气做好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宣传指导工作,既要重视技术指导,又要重视会计准则经济功能、经济影响与经济实质方面的指导,完善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协调机制,以增强会计准则执行的经济价值及其硬约束力。

加强外部监督

在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的安排,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树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正确理念。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建立注册会计师赔偿机制。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应由目前的行政处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

改革现行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规定

改革现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现行管理者单一业绩考核制度以及公司上市、配股、停牌等单一指标约束,借鉴会计重要性原则,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克服原有单一指标的不足,以便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和评估。

加强对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地方官员的教育

提高其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不当盈余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从思想上减少盈余操纵的驱动意识。盈余管理的实施不能作为企业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正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后予以合理使用,否则不仅不能带来正面效应,反而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市场形象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郑朝晖.资产减值会计与利润操纵[J].商业会计,XX(11).2、刘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XX(23).3、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XX.4、朱文.盈余管理利弊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6).5、许波.企业盈余管理: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分析[J].财会月刊,XX(4B).6、梅小锋.如何客观认识盈余管理[J].审计月刊,XX(2).

第二篇:试析盈余管理审计的有关问题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广泛研究的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予以关注,说明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也需要对盈余管理加以关注。本文拟从审计的角度对盈余管理作以下探讨。

一、盈余管理审计的特征

1.盈余管理审计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组成部分

盈余管理审计的目的仍然是判断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合法、公允、一贯,只是更关注被审计单位对盈余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对会计报表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盈余管理审计仍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一部分。

2.盈余管理审计不同于利润操纵审计和舞弊审计

(1)审计目的不同:盈余管理审计的目的是关注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以及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影响;而利润操纵审计和舞弊审计的目的是以专门的程序与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的不合法的利润操纵或舞弊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影响。

(2)审计内容不同:盈余管理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会计报表项目;其他两种则会涉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管理行为。

(3)审计方法不同:盈余管理审计基本采用同会计报表审计相类似的方法;而舞弊审计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红旗”标志法、制造错误法等,一般还会用到一些侦察技巧。

(4)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舞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相关经验;盈余管理审计则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会计审计知识,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即可。

二、盈余管理审计常用的程序与方法

(一)计划阶段

1.通过了解极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关注企业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动机

(1)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整体上属于“夕阳产业”,国家就有可能制定政策限制该行业的发展,那么被审计单位就会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管理当局就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如果被审计单位处于长期亏损阶段或最近两年连续亏损,被审计单位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这种状况。

(3)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变动的可能性。如果管理人员品行存在问题,能力不是很强,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大;如果管理人员可能在近期变动,则其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4)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的目的。关注此次审计是例行的会计报表审计、股票上市审计,还是专项审计,如为了取得银行贷款而进行的审计,则企业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2.了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

通过询问、审查会计报表等方法,了解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情况。一方面,看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另一方面,关注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同上期一致,如有变更,则看其原因是否充分,是否必须变更,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及这种变更是否已充分披露。[!--empirenews.page--] 3.关注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带来的审计风险

如果通过上述了解,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很大,则应将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同时,正确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与自身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以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

4.进行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

通过实地观察、询问相关人员、进行“穿行测试”等手段,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重点关注财务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听从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的要求,以及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如何,是否具有进行高水平盈余管理的能力。对相关事项予以关注,以初步评价控制风险,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

5.进行分析性复核

在计划阶段,使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和确认意外的变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漏报风险的领域。如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了盈余管理,则可能导致前后期数据、指标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另外,如当期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其所显示的会计信息没有明显差别,则有可能是因为管理当局进行了盈余管理。

6.制定详细有效的审计计划

通过以上的程序,找出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项目,并予以特别关注,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如制定详细的会计政策

调查表;制定有效的审计策略;对重点事项指派有经验的、高水平的审计人员等。

(二)实施阶段

1.关注重点会计报表项目

(1)应收账款。如果企业在期末确认大量的销售收入以此来粉饰经营成果,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因此,如果企业本期应收账款增加幅度很大,则注册会计师应给予特别关注。首先,应了解是不是企业的信用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其次,应了解是不是销售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对此应重点关注销售收入增加的原因。另外,还应通过函证等方式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2)存货。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能使企业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所以对存货项目应给予重点关注。首先,应关注存货的初始计价。如购入存货时是否将相关费用做了正确的处理,产品的成本构成是否正确、真实,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等。其次,应关注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计价方法在本期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都应关注。

(3)八项减值准备。由于会计制度对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的规定不够详细以及规定的计提方法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有一定的操纵空间。对此,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执业经验判断其是否有异常,并要求企业对计提方法。依据等给予充分的披露。

(4)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常规审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项目,在盈余管理审计中也应该重点关注。主要应审查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正常性,即看销售收入是否具有合法的凭证,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以及销售收入数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变动,是否存在异常的情况等。[!--empirenews.page--](5)销售成本。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会影响到销售成本的正确核算,因此,对销售成本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主要看其结转数额是否正确,是否能与销售收入配比,分析比较前后期是否有异常变动等。

(6)各项费用。企业可能通过对费用提前预提或不正常分摊来操纵当期盈余。这是企业滥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表现。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于能够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应注意运用截止测试的审计程序,根据配比原则来确定某项费用应当归属的期间。对于单独的费用项目,看其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内在涵义,重点考察异常变动的原因。通过追查相关凭证、证据确定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看这种原因是不是真的必须导致这种变更。如果是必须的,看其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如果不是必须的,则应认为这是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应特别关注,看这种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否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2.关注重点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大额、异常事项。企业管理当局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进行大额、异常的交易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会计记录中大额、异常的交易,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确认的交易。看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如是否为了体现当期的盈利能力而签订销售合同确认销售收入,看下期是否有大额的收入冲回或者被审计单位是否在销售合同中作出了一些不正常的让步。如果存在这些情况且盈余管理的痕迹明显,则注册会计师应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或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中加以说明。

(2)关联交易。企业可能会利用非公平交易基础上的关联交易来达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为此,注册会计师应给予重点关注。看是否存在大额的关联交易,其交易是否显失公平,是否为了转移利润、粉饰会计报表。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应编制合并报表的母公司,那么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其合并范围,是不是将亏损的子公司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以及是否已对相关事项进行了正确的抵销处理等。

(3)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频繁发生及其会计处理规定上的漏洞使得其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债务重组的目的。方式及其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于重大的债务重组事项应提请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披露。

(4)或有事项。企业往往以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等为理由对自身不利的或有事项不予披露,以此消除或有事项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与企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联系获取相关信息,或是查阅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计记录发现这种信息的痕迹。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刻意隐瞒,则需通过企业相关的债务人、债权人以及税务机关获得相关信息。

(5)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属偶然事件,如果其金额较大也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会议记录来发现被审计单位报告期内是否存在非货币性交易。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换入资产是否正确计价,收到补价时是否正确地确认了收益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恰当等。[!--empirenews.page--] 3.关注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差异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一般是盈余数量增加而盈余质量不变。报表使用者应关注企业的盈余质量,而企业的盈余质量可通过企业的现金流量体现。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现经流量与利润的差异。如果企业的利润很大而现金流量很少,则说明企业的盈余质量不高,注册会计师应提醒报表使用者对此加以注意。

(2)报告阶段

1.进行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应重视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在盈余管理审计中,更应该重视,并将责任细分到个人以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执行三级复核。

2.充分关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因此,大部分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很可能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则至少应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在说明段中将盈余管理加以客观的描述,以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足够重视。如果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种盈余管理从实质上并不符合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或者与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的精神相背离,而且盈余管理的结果会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则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篇:盈余分配制度

福农村顺平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

盈余分配制度

盈余分配是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专业合作社在沟通农户与市场的联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合作社的盈余直接影响到合作社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合作社组织的稳定性。因此,年终按要求规范盈余分配尤为重要。

一、盈余分配的要求及顺序

合作社经营所产生的剩余,称之为盈余。可分配盈余是在弥补亏损,可供当年分配的那部分盈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弥补亏损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按成员与本社的入股(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作为合作社运营使用的流动资金。

合作社在进行盈余分配前,首先应编制盈余分配方案,方案应详细规定各分配项目及其分配比例。盈余分配方案必须经合作社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必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其次,应做好分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理有关财产,结清有关账目,以保证分配及时兑现,确保分配工作的顺利完成。

合作社的可供分配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上年亏损。主要是弥补上年亏损额。(2)提取应付盈余返还。应付盈余返还是指合作社可分配盈余中应返还给成员的金额。可分配盈余是指合作社在弥补亏损后的当年盈余。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应付盈余返还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金额,返还给成员的盈余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具体返还办法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

(4)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作为合作社运营使用的流动资金。

二、实施方案

1、关于入股:①股份为1万元/股,农户以所占用土地入股,价格为4.2万元/亩计算所占股比,公司见收益后,农户土地价格按照当地镇政府当年土地征收最高价重新计算;②福农村村委按1万元/股入股,上不封顶;③村组外有意向入股人员最低入股金额限定10万元占股10股,且所入股份不得超过土地关组所有股东所占股份之和,不论公司是否见收益,不得退股。

2、以福农村村民委员会、顺平渔业公司所获得的项目资金,资金全部投入公司运转操作,福农村委占股份55%,土地关组占股45%;若项目资金需还付利息,则利息由福农村委承担,土地关组承担福农村全村在档贫困户按300元/户〃年的资金帮扶的责任,以项目款到账日期为准开始计算;若不需还付利息,则土地关组对福农村全村贫困户的资金帮扶责任自动取消。

3、公司至成立之日起3年内,公司以300元/亩〃年的价格付给所占用土地的农户作为生活补助款,3年后自动取消补助款的发放,农户以所占股比多少,按公司效益进行分配。

4、全村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279户,一户一产业入股贫困户279户,各户入股1000元,所占股比0.1股,入股后,在公司未倒闭(申请破产时)之前,不能转让(可以按法定的继承关系进行继承);在前三年公司未盈利之前,可享受300元/户·年的生产发展金,三年后按入股所占股比进行分红;

第四篇: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近20年来,盈余管理研究是会计学科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倍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我国自2007年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来,盈余管理研究有着新的研究动向和内容。本文首先厘定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及特征,其实分析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原因,最后阐述了新的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是近年来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2006年财政部颁发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理念。该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和影响,这必然为公司盈余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重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的认识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而根据盈余信息做出更加理性的经济决策。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及特征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已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研究,但是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定义达成统一认识。鉴于本文是在研究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本文将盈余管理的定义限定于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本文定义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手段影响公司盈余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广泛的参与者,并且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如政府、股东、员工、管理者、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而其中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操纵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他们既是会计准则的遵守者,也是会计准则的利用者,因此管理当局应该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承担主要责任。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盈余。企业的盈余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利润;从广义上理解是与会计利润有关的各项指标。总之,盈余的本质是企业的会计数据。

3、盈余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管理当局的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的行为必然具有一定目的性。加之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企业管理当局掌握了外界利益相关者不能获知的诸多信息,这就为管理当局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误导以该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为基础做出经济决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或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盈余管理的手段是会计或者非会计方法。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是一些会计手段,如计提坏账准备、债务重组、关联交易。当然也包括非会计手段,如规划交易。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1、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是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诱因。完善的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公司的外部治理,公司内部治理主要是股权结构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制衡;公司外部治理主要包括经理人市场、媒体治理及中介机构治理。在我国公司内部治理中大多数公司都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严重等诸多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管理当局操纵公司盈余、披露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会计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2、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是盈余管理的外部诱因。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证券市场监管法案与条例对公司的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配股、发行债券、退市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有不少是以公司的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比如配股时,公司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等,这些会计指标的存在促使部分指标不达标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来迎合证券市场的监管。

3、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为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旧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主要是以规则为导向,而新的会计准则是以原则为导向,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公司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处理、会计估计方面的灵活性,公司管理当局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出更加灵活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而这些正好为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三、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会计准则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承担着抑制公司盈余管理的重任,但是由于会计准则自身也具有固有的缺陷,因此会计准则不能完完全全的将公司的盈余管理抑制住,从而就出现了会计准则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是矛盾的共同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会计准则的最基本职能就是用以指导、规范公司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会计披露,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实践和新的经济行为出现使得会计准则总是滞后实务处理,基于上述原因会计准则不可能消除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大量出现必然带来诸多的会计问题和经济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资本配置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蒙受投资损失等,这将促使准则的制定者根据公司经济行为的需要进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进而让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和盈余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1、会计确认方面。现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进行计量,不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因此就不在确认损益或商誉,合并对价与被合并方账面价值的差额调账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以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通过控股合并扭亏为盈的可能性。

2、会计计量方面。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

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才能处理,这在一定程度极大的压缩了公司盈余管理调节盈余的空间。在存货的后续计量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存货的成本反映得更客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利用存货成本计量方法影响不同时期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不同时期损益的情况。

3、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在《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再是以股权比例是否能到一定比例为标准,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也明显的增多,不仅仅限于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分配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尤其是合并现金流量表的采用弥补了实务中的空白。这样的规定减少了部分公司采用分离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避免了合并公司通过减少经营业绩差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使其不在合并范围内,提高经营业绩好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使其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营业利润的情况。

(二)新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操纵空间

1、会计确认方面。新的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新准则将公司内部的研发费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确认,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资本化,其他的进行费用化,这就给管理当局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时点不好划分,企业的部分研发活动很难有明确的界限,这就为人为操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是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目的,企业的研发情况很少进行较为详尽的披露,加之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支出是相对模糊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判断无形资产处理的合理性。

2、会计计量方面。虽然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损失以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但是它们的折旧或摊销年限、折旧或摊销方法、预计净残值等方面还是可以进行合理变更的。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公司盈余管理的需要适当的变更折旧或摊销年限、折旧或摊销方法、预计净残值等进而调节公司的盈余。

参考文献

[1]颜梦宏,傅蕴英.基于收益平滑动机的盈利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2]宋昌英.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公司治理,2010.[3]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10.[4]马广烁.浅析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1.[5]刘昱良.试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经济论坛.2012.

第五篇: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峡江县砚溪烟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一、为了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体现合作社的本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峡江县砚溪烟业专业合作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参加盈余分配的人员为持有本社《社员证》的社员。

三、合作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工作以前,要做好财产清查,准确核算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盈余;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合作社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不低于10%的比例提取。用于发展生产,可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

2、提取风险基金。按照章程或成员大会决议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以丰补欠。

3、向社员分配盈余。合作社的盈余经过上述分配后的余额,按照交易量(额)向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低于60%;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五、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金额在每年年终结算后,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发放。

下载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盈余分配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1、年终由财务部根据当年收支余额,结转本年盈余。首先弥补上年亏损,再按15%提取盈余公积金(作为......

    社员盈余分配制度

    成都市丰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社员盈余分配制度 一、分配对象。参加盈余分配的人员为持有本社《社员证》的社员。 二、分配核算。合作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工作以前,财务人......

    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卓尼县卓玛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一、为了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体现合作社的本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参加盈余分配的人员为......

    盈余管理现状

    一、我国盈余管理现状 在我国,会计还十分年轻,缺乏一些具体交易的会计处理准则,证券市场的监管功能还不完善,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和发达市场国家在动机上有一些区别。......

    如何解决企业管理制度执行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管理制度执行难的问题 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力,但也是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大难题。制度为什么执行难?又该如何解决?从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冶重工)的制度建设......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本站推荐]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研究方法的描述多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盈余......

    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 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第一条 车辆管理 1、公司公务车证照的保管、车辆的年审及车辆保险,养路费的购买事务统一由综合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一、企业管理制度我们知道,法律、法规、规章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制度。而一个组织内部的规定、纪律、流程等是这个组织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要求企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