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中共彬县县委 彬县人民政府(2011年11月)
彬县是“公刘故里、能源重镇、果品之乡、旅游胜地”。地处咸阳市西北部,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邻长武和甘肃灵台,北接甘肃正宁。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辖13镇、3个社区247个行政村,县域版图形似一个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3500年前,周祖公刘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谱写了《诗经〃豳风》这一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全县2处国家级、5处省级、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500件(套)馆藏文物,记录着灿烂悠久的古豳文明。境内盛产苹果、梨、柿子、枣、核桃等名优果品,是“全国苹果20强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4亿吨,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的主产地,也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等国家、省、市荣誉称号30多项,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排名中从2005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9位,成功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从2008 年起,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蝉联三连冠。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8.04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8亿元,同比增长3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78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8.3%。1-10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和100.2%。
近年来,在省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扬笃厚勤劳、崇礼尚德、创新进取、和谐包容、奋发图强的“公刘精神”,按照“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镇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使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民主彬县。始终把政务环境作为代表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规范行政行为、推动政务公开,创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抓理论宣传。紧紧围绕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首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累计制作宣传专栏330个、学习园地210个,建立学习活动室120个,举办“党建讲坛”24期,坚定了全县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干部培训。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参训干部8600人次,选派17名年轻干部赴天津、江苏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组织652名干部分批次赴日本东京、浙江、宁夏等26个地区考察学习。建立了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每季度巡回各镇、社区流动授课,培训干部4000余人次,为农村干部编印《基层干部培训讲义选编》5000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是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了八项学习制度,县委中心组坚持每年集体学习30次以上,每个党员坚持每年记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营造了“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创先争优。按照“分级定标、分类推进、强化引导、逐年提升”的思路,着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上定责任、在“争优”上明措施、在“进位”上用力量,全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41个、党员干部联系点271个、创建活动示范点32个,培养树立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标兵。五是抓民主决策。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在重点项目建设、城区集中供暖定价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均采取召开座谈会、公众列席旁听、听证会、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构建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六是抓党务政务公开。制定了《政府政务公开若干规定》等七项制度,建立了彬县公众信息网、彬县党务公开网等公开媒介,投资700多万元配置了LED显示屏等新型公开载体,党务公开被列为全省试点县,在全省进行经 验推广。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和回复处理机制,坚持实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制度,开通了便民热线(34922562)。三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233批1171人(次),接听热线电话2620人次,受理案件办结率98.5%,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达95.2%,政府信息办获全国表彰,我县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七是抓依法行政。制定了《彬县关于改善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规定》等制度,完善依法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增强了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同时,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三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9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6%,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创造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构建法治彬县。按照“优化法治环境、培育法治文化、强化法律服务、狠抓权益维护”的思路,切实加快法治彬县建设进程。一是切实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先后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活动460场次,举办法制讲座380场次、普法文艺演出158场次、法律知识竞赛22次,印发宣传资料106万份,编发法律知识读本22万多册,利用彬县普法网编发普法工作简讯 200余则,制作宣传版面1167块,印制宣传围裙3.5万条、手提袋3万个、纸杯5.1万个,发放各类意见征询表5.2万份,收集 意见建议1324条,在全县形成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县法制教育普及率达96.2%,荣获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二是切实强化法律援助和服务。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健全了法律援助机构。各村(居委会)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和服务体系。三年来,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9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80人(次)、法律咨询610人(次),调解纠纷148起,免收代理费8.4万元,营造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三是切实强化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制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三方协调机制和工资保证金制度,设立了劳动保障咨询热线和网上投诉平台,及时依法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年来,共巡查用人单位381次,下达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84份,全部整改到位;督促指导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308份,签订率98.5%,受理维权追薪投诉案件32起,时效结案率100%,全县无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发生。同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力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切实强化弱势群体权益维护。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宣传活动,严格查处非法使用童工、虐待或不赡养老人的违法事件。在东莞成立了全省首家流 动妇女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募集资金100万元设立了全省首家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已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79名,建成“妇女之家”251个、“留守妇女儿童之家”125个,招募“爱心妈妈”360名和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对一帮扶;争取省市残联康复项目,为51名孤残儿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和康复器材,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66例;实施了“百户贫困母亲救助”、“农村母亲健康”和“留守儿童体检”等工程,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8万元,扶助留守妇女268名,为全县6.1万名育龄妇女和1200名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五是切实强化基层党群组织建设。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党群组织建设。投资295万元,建成247个行政村党组织活动室,建立了3个流动党员管理支部,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线,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扩展了基层党、群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党、群组织的凝聚力。六是切实强化社区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选民参选率达91.6%,对城区各居民小区全部依法实施了物业管理,社区民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三、创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构建诚信彬县。按照“教惩并举、共建诚信”的思路,动员全社会参与诚信彬县建设。一是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坚持把维护“诚信政府” 形象作为各级政府机关的自觉行动,成立了诚信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将诚信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各级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各级党政机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带头遵守法规、履行契约、兑现承诺。2009年以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履约率100%,群众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达93.6%。二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坚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8万份,举办专题讲座52期。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和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各类企业和城乡居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加快“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建设。按照“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目前,已建成彬县城关鑫盛烟酒商行、彬县城关民生批发部、彬县兴泰购物超市三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为构建诚信彬县树立了典范。四是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市场检查和3.15打假执法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市场78个、经营户3968户,下发违章警示通知书130份、责令整改通知书65份,没收过期、失效食品340公斤、不合格饮品103公斤,受理申诉287件,结案率达96%,没有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 严查处审批执法部门和公务人员违纪行为,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构建人文彬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按照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的思路,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一是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辉煌六十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感恩孝亲〃和谐彬县、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干部群众普遍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促发展的良好道德习惯。同时,切实加强形势政策、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总结提炼出“笃实诚信、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彬县精神,制定了《彬县市民文明公约》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文明守则并进行广泛宣传,有力提升了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平。始终紧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放松,扎实推进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县境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二是全面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国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三年来,教育经费支出达到10.6亿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提高到1389元,全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三是全面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增加文化资金投入,大 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2009年相比增长25.4%。县电视台等3家国营文化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了免费开放,《今日彬县》报和《豳风》杂志顺利出版发行,《咱村的苹果红了》电视剧在我县成功拍摄,已公开上映。开展了广场文化年活动,每周为市民演出三场文艺晚会,实施文化下乡工程,每年为农村群众免费送100场戏曲、4300多场电影、10000册图书,举办了彬县大佛旅游节、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陕西电视台一套走进彬县红歌唱响十强县和陕西作家彬县读书笔会等百余场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各界赞不绝口;实施了数字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全县24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四是全面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资920万元完成了彬州剧院改造,投资4000万元的文化图书大楼正在紧张筹建,建成镇(社区)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128个,农家书屋6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3个,投资84万元为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活动器材;投资68万元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彬县支中心,覆盖面扩大到全县所有镇(社区);县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投资1亿元占地200亩的彬县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城乡健身广场 83个、农村体育健身广场53个。建立并实施了群众文体辅导员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被评为全市群 众体育工作三等奖。始终把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事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暂行办法》等制度,公布了《彬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彬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完成了民间刺绣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下发了《关于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意见》,完成了大佛寺石窟“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达到97%以上,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五是全面加快科普工作进程。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按照“建机制、强基础、创特色、增效果”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科普工作进程。先后开展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6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制作各类宣传版面165面,建成科技示范基地39个,科技示范户386户,全县干部群众的科学素养明显提高,荣获 “全国科技进步县”和“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六是全面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始终把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彬县慈善协会和彬县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开展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大型慈善捐助活动12次,参与人数达 45.6万人(次),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70.78万元、衣物1200件,向我县7.23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捐款20.26万元;通过慈善援助和政府救助帮助 1000多名贫困大学生、4000多户困难群众、1103名困难职工渡过难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7445人,累计开展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8次,营造了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被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按照“群众评、群众学”的原则,认真开展“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佳公婆”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各类道德模范31名,受到省市表彰6名,广泛深入地开展向见义勇为模范申亮、孝老爱亲模范胡继敏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五、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健康彬县。按照“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深入实施文化环境净化工程。一是严格治理网络环境。成立了彬县网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聘请21名退役军人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网吧义务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网吧进行检查,加强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实行上网实名登记,对违规经营现象严管重罚,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不断加强对电信企业和网络服务企业的管理,深入开展打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网络内容,杜绝了不良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二是严格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制定并印发了《全县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突出整治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全县中小学校周边全部做到了无台球室、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健康向上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初步形成。三 是严格治理文化市场环境。成立了彬县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和“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了文化市场监督举报热线(34922923),坚持每日一小查,每月一大查。三年来,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31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12张、书刊156本,处罚违规单位12家,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环境。四是严格管理荧屏声频。成立了由县电视台台长为组长的节目审查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节目审查和播出制度,杜绝了低级媚俗之风侵蚀荧屏声频现象的发生。同时,制定了广告刊播审查制度和广告审查细则,实行责任追究,保证了县电视台发布广告的合法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五是力推精品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文化产品生产推介工作的方案》,鼓励扶持优秀少儿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建成了彬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把城关镇二郎山烈士陵园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力做好少儿频率频道建设工作,保证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时间不受侵占,县电视台每天播出动画片等少儿节目不少于1小时,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县文明委、关工委等部门以“感恩珍惜”教育、法制教育和创评“新三好学生”活动为载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三年来,累计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300多场次,上法制课1300节,表彰“新三好”学生3902人,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构建幸福彬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指数逐年攀升。一是狠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24538元,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426吨标煤,SO2和COD减排14000吨和700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51元,第三产业增长率高出GDP增长率1.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6%,发展活力日益凸显。二是狠抓公共设施与公共交通建设。按照“大气现代、精致人文、生态特色”的思路,强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完成了泾河城区防洪一期工程,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拉大了城市框架,城防大堤成为泾河流域设计档次最高、建筑风格最美、建设里程最长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彬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投资7300万元在咸阳市首家实行城区集中供暖,供暖面积277万平方米;投资 6300万元完成了城区集中供气一期工程,用户达3000户。投资3.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投资2.53亿元建成了公刘街东段、豳风街、创业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硬化背街小巷146条,完成了姜嫄街、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中山街改造工程和泾河新区一期路网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城区主干道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9%。大力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区主要 道路、各类公共设施和新建住宅均建成了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县公共汽车达到128辆,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9辆。加快公交站点布局调整和建设,公交站点布局日趋合理,群众对交通便捷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公共场所秩序整治。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街道、县级部门分包区域责任制,通过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六小”行业综合执法专项行动、城区专业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有力打击了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营造了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不断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累计出动警力4560人(次),查扣违法违规车辆1760辆,行政拘留95人,实施交通违法计分2598人次。建成大型停车场4处,对运煤和工程车辆停放实行统一管理。在城区主要街道划定了15处500多个临时停车位,营造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2009年、2010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4.7人/万车、2.4人/万车,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城区主干道交通阻塞率连年控制在2%以内,为人民群众营造了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被评为全省平安畅通县。四是狠抓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累计投资1764万元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9所,投资1176万元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47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不断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显著提高。制定了全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职业健康体检、严格建立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五是狠抓群众生活质量与人口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全力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32岁,恩格尔系数2009年为36.2%,2010年为35.7%。2009年和2010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分别为98.9%和98.5%,均实现了年度控制目标。六是狠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并印发了《彬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彬县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制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 4837.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614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9人,营造了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零就业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连续三年低于年度控制目标。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从2008年开始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彬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目前,已建成廉租房294套,在建362套。投资900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主体已封顶,将解决48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计划投资3.86亿元建设的350套二期经济适用房、612套公租房、820套限价房三项保障性住房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七、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平安彬县。始终 把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深入推进平安彬县建设。一是筑牢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的要求,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安装电子警察7组,设置交通红绿灯10处,配备流动警务车2辆;建成了城市报警与电子监控系统,在全县11家加油站、15家网吧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建成社区警务室32个,配备辅警32名;按照国家标准配齐了城区公共场所消防设施,完好率达100%,有效提升了社会面、重点单位和社区“四防”水平,有力维护了公共场所安全。二是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先后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36次,取缔违法经营户22家,查处违法行为30起,罚款13.8万元,杜绝了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制定了《彬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食物安全事件发生。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许可制度,先后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4次,查处违法案件55起,罚款3.5万元,有效规范了药店经营行为;广泛开展用药知识宣传,群众自觉抵制假劣药品的意识显著增强;建立健全了药品安全协查制度,配备协管信息员52名,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热线(34928506),使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筑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编制了《彬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4个专项预案,形成了 减灾、防灾和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完成了59个部门预案修编工作;成立了彬县应急救援大队,组建了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设置了8个城市避难场所;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4次,累计参与人员3.9万人次。成功处置了“4.14”暴雪和“7.23”特大暴雨灾害等重大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人民群众对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满意度达到85%,被评为全省、全市应急管理先进单位,四是筑牢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举办安全知训培训399期,参与培训人员达5万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宣传手册3万册,组织安全生产专题文艺演出5场,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加强“三项建设”,成立了彬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委员会,各企业普遍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先后开展专项执法、治理、教育行动98次,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591次,投入安全整改资金2367.6万元,消除安全隐患963项,全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五是筑牢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将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三年来,累计受理治安案件2084起,处理违法人员616人,受理各类刑事案件742起,处理刑事犯罪分子457人,有力打击了“两抢一盗”、黑恶势力、拐卖妇女儿童、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基层综治工作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也迈上了新 台阶,259个治安联防队遍布城区各商场、居委会和村委会,成功处置了水帘煤矿与下沟村群众纠纷等事件,咸阳市“假释一体化”启动仪式在我县义门镇顺利举行,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提升了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十名。六是筑牢社会稳定维护体系。坚持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纳入维护社会稳定体系,深入开展了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无“三股势力”、“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四类”案件和事件发生,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彬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工程。一是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日元贷款植树造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造林37.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79%。投资6500万元,在县城实施了十大重点区域绿化和13个单位拆墙透绿工作,建成了开元广场、豳风苑、政法广场等公园绿地。投资180多万元,在城区摆放鲜花168万盆,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绿化目标,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2.05平方米,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二是实施水源保护工程。累计投资5713万元,建立了南河、太峪河、李家川和侍郎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同时,投资120万元,更新了水质测试设备,全面加强水源保护监测工作,县境内泾河、红岩河等主要河流水 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是实施“三废”治理工程。投资784万元建成咸阳市首家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资8300万元建成6家煤炭企业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在重点企业安装了COD自动在线监测仪并与省市联网,投资140万元建成县医院医源性废弃物集中处理站、消毒供应室和废水处理设施,依法取缔了48家非法储煤场和白灰销售点,拆除了秦能电力有限公司1、2号燃煤机组和133座城区燃煤锅炉,完成了330千伏变电站、彬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除尘系统改造,有力消除了“三废”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目前,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7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在310天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四是实施噪声防控工程。全面开展噪声整治活动,不断加大噪声污染监管控制力度,治理超标噪声源。每年坚持对各建筑企业、文化娱乐场所和营业性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超标噪声扰民行为,县城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60分贝。五是实施国土保护工程。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强化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资源。三年来,共查处各类国土资源案件32起,回收土地17.8亩,罚款170多万元,有力维护了土地利用秩序,保护了耕地、林地资源。2011年我县耕地保有量达到49.98万亩,基本农田数量达到 45.12万亩,均高于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不高于上级下达指标,单位建设用地GDP增幅高于城市GDP增幅2.6个百分点。六是实施农村环保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县财政奖补1000万元,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5122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7%,为今年4月份在我县召开的陕西省农村改厕技术培训会提供了现场观摩点。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新能源。全县安装太阳能13400多个,建成秸秆气化站一座、沼气池7600口,推广沼肥利用技术8万亩,“三沼”综合利用率达75%,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在全省首家实施农村城市化管理,使农村垃圾处理实现了“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今年9月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九、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构建文明彬县。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体系,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各镇(社区)及县级各部门(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创建工作汇报,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制定印发了《彬县创建省级 文明县城工作规划》和《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行责任追究,保证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县财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提高,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各企业每年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每年县财政专项列支创建活动经费300万元,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作为创建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按照多角度、深层次、广覆盖的思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大造声势,营造氛围。抓会议动员宣传。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动员大会13次,每次都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各镇(社区)、各部门(单位)也逐级逐层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加强宣传,营造了创建氛围,激发了干群热情。抓媒体舆论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报道了我县道德模范胡继敏的事迹,先后在人民网等中央媒体报道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6次、在《陕西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12次、在《咸阳日报》等市级媒体报道32次。县电视台、彬县公众信息网、彬县党务公开网、《今日彬县》报均开设了创建专题栏目,先后播发创建新闻169条、电视标语及公益广告16条,编发《工作简报》42期。同时,制作宣传版面380个,悬挂宣传横(竖)幅150条,印制宣传彩页9万余份,通过电话彩铃、手机短信宣传创建工作,向全县人民 印发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公开信和倡议书,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营造了全民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抓专题活动宣传。组织举办了创建知识培训、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观摩等活动6场(次),开展创建调查问卷与知识竞赛、“彬县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主题教育和“我为创建做贡献、创建有你更精彩”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征文、演讲、歌咏、摄影比赛等一系列专题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丰富创建载体、推动工作开展。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讲文明、树新风”专题活动,先后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15期,知识竞赛3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及低碳环保理念,全县上下文明新风日益浓厚。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38个、县级文明单位50个,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家庭181 户、县级文明家庭19330户,文明家庭比例为20.45%,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按照“以城带镇、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引导85个文明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涌现出水口镇下长禄村“孝老爱亲”的卢效平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按照《陕西省文明县城测评体系》,制定了严格的创建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了创 建工作有章可循。组建了督查考核机构、制定了督查考核方案,定期不定期的对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深入创建一线检查指导,包抓县级领导经常深入实地,督查进展情况,现场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创建办、考核办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坚持五天一检查、十天一通报、一月一考核,紧盯问题,狠抓整改,先后下发督办单231份,电视曝光不文明行为186起。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建工作并通报创建情况,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6条。开通了创建工作监督热线(34926335),答复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83件,确保了创建任务按期完成。
创建历程充满艰辛,创建成果鼓舞人心!如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已成为彬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大气现代、绿色生态、精致人文、文明和谐已成为彬县形象的生动写照。我们决心以这次验收为契机,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让文明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让文明之花开遍古豳大地!
第二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政府督查室2011年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以来,我室始终紧扣“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长武”这个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争取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XX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综合组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室年初的安排,现将上半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的宣传活动,为创建大造声势,做到人人知晓,全员参与,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三)在我室内部组织了多项学习活动。以“三为”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动员全室干部强化学习意识,提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在“千百千”及“我做一周村官”活动中,扎实开展包村工作,全力帮助包扶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拓展致富门路。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志愿者献血活动,(五)配合县创建办对各部门单位、各镇发展服务中心
第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
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要明确责任人,拿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我们将继续按照《创建综合组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详细规划、分步实施,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强化督查工作。对照《XX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任务分解表》,对各单位阶段性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实行全方位、不间断跟踪巡回督查,及时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督查督办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齐抓共建,协同作战,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创建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任务艰巨。我们在创建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严密组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齐抓共建,使创建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
中共XX县委XX县政府督查室2010年8月18日
第三篇: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现在,我向各位专家作创建省级文明学校的工作汇报。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2000年9月,由鲁加升等15位海内外热心教育的中青年企业家、学者联合发起创办了厦门南洋专修学院。
2007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厦门南洋专修学院更名为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民办职业院校。
学校位于厦门市翔安文教区,规划占地面积586.79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竣工使用面积14.25万平方米。2010年7月,岛内金尚、仙岳、吕岭三个校区全部搬入翔安校区。从此,学校实现了从分散办学到集中统一管理、从租房办学到建有自主产权新校园办学的历史性转变。
学校以理工、商贸类专业为主,现有8个二级学院50个专业,其中有首批闽台合作专业5个。在校学生4044人,教职工390人。
十年来,学校奉鹰为校园精神具象,秉承鹰之精神,以“勤奋、求实,拚搏、向上”为校训,以“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为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向社会输送
了一万多名合格人才。学校先后获得 “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和2009、2010“厦门市平安校园”、“2010年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
我校董事长、校长鲁加升倾心兴教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赞扬,先后获得了“厦门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2010年10月,鲁加升校长又荣获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前几天又传来喜讯,我校党委又被评为厦门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这是我市民办高校唯一一所学校党委被评为先进的党组织。
第二部分 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五个到位
我校高度重视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文明学校的创建,努力确保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发动到位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全校教职员工大会,进行思想动员,要求人人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去年9月17日,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讨校庆与文明创建的契合点,要求全校师生在文明创建中搞校庆,在校庆中创建文明,做好文明庆典活动。11月15日、24日两次召开创建文明学校专题会,讨论文明创建自查总结,明确迎检任务。12月1日,学校召开了迎检动员大会,部署了工作,表彰了
一批文明宿舍和宿管人员。2011年4月份以来,多次在校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上通报和安排创建任务。5月12日,又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的创建再动员大会,洪敬副书记和鲁加升董事长分别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大家全力以赴,做好充分的迎检准备。5月15日创建文明领导小组召开迎评动员会,为迎评做具体安排。各二级学院、各处室在全校动员之后,又分别召开动员会。
二是领导到位
我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体制下,2009年5月成立了以鲁加升董事长、校长为组长,洪敬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和其他校领导及中层负责人组成的创建文明学校领导小组。2010年,我们又及时补充了执行校长贺健强为副组长。
三是人员到位
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同时在办公室下设校园文化、教学实践、文明处室、校园治安、文明班级与宿舍、绿化美化等六个专项创建组,明确了各组组长及责任人。配备了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努力做到“人人都是创建的主体,处处都有创建的阵地”。
四是措施保障到位
对于创建文明学校,学院领导认识到:经费保障是基础。因此,我们高度重视,设立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经费,2009年以来,学校基本建设投入1.5亿元,其中用于文化体育设施、生活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和奖励支出达1300多万元以上。文明学校创建经费呈逐年递增势头,其中2009年支出85万余元,2010年支出206万元。
五是氛围烘托到位
利用会议、校报、校园网、黑板报、广播站、宣传专栏、宣传标语等多种载体进行氛围烘托,又创新了成果图片展览等载体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注意评比表彰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着力党建,抓基层、打基础、强根本
(一)注重基层党建工作
党委重视党建的覆盖面,从党委成立一开始,就着力抓紧组建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目前,已有4个总支部(下设11个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形成了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组织结构体系。同时,还与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双责任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各基层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党建工作更加扎实。
(二)坚持标准,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党委党校自2009年以来,累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期1087人次;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2期82人次。
两年来,我们共发展了29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每年平均100多名。这在民办高校,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注重一个“严”字。制定了《发展党员七项工作制度》,从民主推荐、政治审查、培训考试、预审考察、发展公示、讨论票决、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发展工作予以明确规定,在
各个环节把好入口关,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二是突出一个“高”字。提出了以“专业带头人优先,青年骨干教师优先,先进工作者优先,优秀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优先”的四优先原则,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感动厦门十大人物”身残志坚的林婕同学,福建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沈苑同志,“厦门市旅游形象大使”的吴捷同学等,都是经过学校培养发展的党员优秀代表。
三是把握一个“广”字。即:发展范围的广泛性;宣传教育的广泛性;征求意见的广泛性等。
四是坚持一个“恒”字。“恒”即持之以恒,表现在:党委领导坚持向党员报告发展工作,坚持给预备党员上党课,坚持每学期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坚持党校每学期办一期培训班,这样就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三)三条措施探索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
一是改进学习方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意将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等。比如,不仅仅组织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讨论,也注意利用校园网和QQ,组织大家学习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材料;不仅仅请厦门大学和厦门市有关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也组织4批次党务干部和党员代表,到闽西职业学院、漳州职业学院、永安水利电力学院、龙岩电大和永安八一村等单位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到龙岩、古田、长汀和瑞金革命老区实地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大家深受教育。
组织骨干到古田会址、到兄弟院校学习,等等。这样做,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党员普遍反映学习方式好。
二是分层次组织学习。学校党委和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探索组织政治学习的途径。学校党委主要负责组织骨干学习,而后再通过各党总支、党支部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要求各党总支、党支部要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要求党员要自觉看新闻,学习要注意做好学习笔记等。
三是拓宽学习内容。不仅组织大家学习时事政治、也组织大家学习业务知识;不仅进行一般的学习活动,也结合教职员工的民生热点进行讨论;不仅组织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也组织学习当地的历史英雄人物和名人等等。
三、努力加强思想教育,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一)思政教育课时有保证
学校建立了思政研究中心二级机构。思政研究中心现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助教1人。所有教师均为中共党员,都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岗前培训及课程培训,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学校每年都安排他们开展社会实践和考察学习,还从制度和经费上支持他们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
思政研究中心承担全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政治经济学》《形势与政策》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
科研任务。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72学时4学分;《政治经济学》72学时6学分;《形势与政策》10学时1学分。学校领导坚持听课制度,每学期听课2次以上;经常现场考察思政课教学情况,听取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按规定拨付专项经费。思政课教师工资的计算方法,与其他教师一致,其实际工资收入略高于其他教师水平。
(二)努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按照要求配备辅导员。现有专职辅导员41 人,师生比1:100,是国家规定的2倍。学校实行辅导员兼班主任、兼学生生活指导员管理模式,要求他们要有爱心、信心、恒心和责任心,下班级、进宿舍,走近学生,并与学生同学习、同生活、同劳动、同娱乐。必须记录工作日志,促使工作精细化、深度化。两年来组织10余次辅导员专题培训和交流研讨会;多次组织辅导员到兄弟院校学习,强化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职业责任感。同时学校定期发给辅导员电话卡,要求他们每学期必须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三)心理预警及时 1.按规定设置心理咨询中心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设有办公室、咨询室,购买测试软件、分析仪器等专用设备,配备了2名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开设心理咨询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实行心理咨询中心、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知识宣传员和学生心理协会等四级心理工作机构,由心理咨询老师、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分层共同负责,努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建档立案,重点咨询
学校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购买软件进行测试、咨询,排查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填写“问题学生情况登记表”建立档案。学校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身体和心理困惑等特殊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利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困惑,使他们能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四)学风学纪端正
1.制订守则,严肃纪律。学工处多次修订学生守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制订了监考工作守则、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制订考勤制度,提高学生出勤率。每年都开展多次树立优良学风和诚信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严守信用,勤奋学习,诚实应考,遵守纪律,较好地减少或杜绝作弊现象。
2.实习实训,培养能力。学校坚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编写《顶岗实习手册》,校内建有三个实验实训基地。还与台湾亲民技术学院、建国学院等签订“校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友达光电、福建微软技术中心等建立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课程、场地和技术支持。
3.勤工助学,资助贫困。学校完善了以“奖、助、贷、补、减
(免)、缓”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体系,制订实施了《勤工助学手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条例》等制度。做好每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推评工作。两年共评选国家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142人,助学513人,落实资金 170万余元。学校勤工助学中心与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每年为1500余名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确保每位贫困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4.创先争优,实践文明。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活动方式多样。2009年和2010年共评比表彰三好学生 383名;优秀学生干部 373名;学习积极分子 372名;文明大学生363名;优秀宿舍长206名;先进班级 34个;文明处室7个,落实奖励经费25万多元。评选表彰了6 个先进党支部、27 名优秀共产党员、1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广大学生遵纪守法,仪容仪表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交往文明。
四、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一)文化场所物尽其用
1.固定场所,定时开放。学校建有8000平方米的师生活动中心,购置了齐全的文体设施,制订了管理办法,中心每天定时向师生开放。学校建设了标准田径运动场、球类场和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图书馆、阅览室,藏书30余万册。各种场馆管理规范,定时开放,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场所。
2.校内媒体,数量充足。学校建有广播站,每月出版一期校报,每年出版2期学报,每日更新校园网页的新闻,建有阅报栏10个,墙报专栏15个。各管理部门分别制订了校园网管理办法、校刊管理办法、阅报栏管理办法、广播站管理办法。阅报栏分布于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数量充足,使用正常。每间学生宿舍发一份校报,布有宽带网络,保证学生及时获取信息。
(二)文体活动有声有色
1.内容丰富,主题鲜明。2010年4月,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学生体育达标率90%以上,通过了省教育厅对我校的体育教学检查评估,受到通报表扬;12月举行了全校26个班级参加的大型广播体操比赛,评选了13个优胜班级;举办了多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摇滚音乐节,校园美食节、宿舍文化艺术节、动漫节、演讲比赛、专题音乐会、科技大赛和“心相聚、爱无限”快乐心灵晚会等。
2.培育精神,提升形象。“天天向上”的南洋精神就是“鹰”的拚搏精神。每年在开学典礼上,学校就要开展以南洋办学理念和南洋精神为题的文体活动,举办迎新教育周,集中向新生解读、宣传南洋校训和南洋精神,向新生教唱《爱拚才会赢》、《国际歌》,培养新生鹰的精神。南洋特色文化氛围因为鹰的存在而更具特色,南洋品牌形象因特色的文化进一步提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内涵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3.人文教育,雅俗共赏。学校开设了艺术、科技、礼仪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和经典诵读;开展高雅、乡土艺术进校园活动。2011年3月,我校邀请艺术专业院校来校演出经典话剧《茶花女》,4月28日,又邀请TH群星来校
举办劲歌演唱会,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社团组织类型多样
学校现有社团组织形式多样,有文学社、书画社、动漫社、篮球社、信息社、志愿者协会等数十个。学校投入足够经费,鼓励社团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3月开展“文明礼貌月”教育,开展持续半年的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三爱”主题教育,组织学生“三下乡”和开展“职业技能节”等主题实践,开展“青年成才先锋”、“光荣啊!我是共青团员”等系列主题教育。
(四)新闻宣传重点突出
我校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主要由党政办负责,有专人从事采写、摄影、摄像工作,注意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报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党政办制订并实施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党政办副主任和宣传科长负责对外宣传,把握对外舆论导向,应对新闻突发事件。
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带来了校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腾讯网、《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都市报》和《海峡导报》等对我校均有报道。2009年5月,福建日报以《两岸交流步伐加快》为题,报道了我校闽台合作特色项目、专业和两岸学生交流的情况;2009年11月,厦门各家媒体纷纷以《也门40名外交官考察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为题,报道了也门外交官来我校访问的情况;2010年8月,人民网、腾讯网和福建各家媒体转载我校校园网新闻,以《南洋职业学院最美礼仪惊艳上海世博》,报道了我校志愿者出色的表现;2011年1月,福建省和厦门各家媒体都以《厦
门南洋职业学院16名学生赴台访台归来》为题,报道了我校赴台交流学生在台的学习和生活。
五、加大校园建设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一)校园绿化美化
1.校园绿化,赢得好评。做到四季常青、花香怡人。经市绿化委考评授予“2010绿色校园”称号。
2.景观独特,布局科学。注重教学区、宿舍区、活动区科学分布。人文雕塑、人工湖泊、绿山名树、校园小径、山中石案、廊下沙发等配置协调,格调高雅,具有文化品位。师生可在山中石案旁小读,可在廊下沙发上小憩,可在湖旁散步,可在雕塑前伫立。以祖国山河命名的校内道路,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学生、教师文明规范等,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文明创建特色,形成我校特色的文明品牌。
(二)基本建设较完善
学校已投入4.5亿元,完成了三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其中,图书馆1.8万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0.8万平方米、第一食堂0.8万平方米、运动场1.5万平方米、球类场1.7万平方米,学生公寓7.1万平方米。除实验实训基地正在添置设备建设外,校内水通、灯亮、路平,各种教学、生活、安全设施完善。新校园由瑞士著名的雷蒙设计院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科学发展思想。
(三)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1.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校的口号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
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设立了专用电话和校长信箱、邮箱。鲁加升校长率先垂范,手机号码对所有学生、家长公开,昼夜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来自各方的信息。校长的民主作风带动了学校的办事作风,所有校领导、学工、后勤、保卫和学工干部及辅导员的电话均对外开放,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信息反馈快捷,处理问题及时高效,受到学生、家长、教职工的拥护。
2.校务公开,实行人性化管理。民办高校的校务决策权应该属于投资人,但南洋校务却实行民主管理,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建校之初,即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务公开制度,开辟了校园网上和校内校务公开专栏。干部任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均按基层推荐、民主评议、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程序开展工作。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度。2010年4月,学校召开了二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校长工作报告和有关制度。对基建、采购、后勤、招生等重要环节严格管理;学校的各项收费执行公示制度,使用财政税务部门提供的票据;关心教职工的健康,每年组织一次免费体检;建设“教职工之家”;经常开展健身文体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比赛;每年都组织“重阳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和“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注意组织女教职工专项体检,优先照顾孕期、哺乳期女职工,让她们享受法定的产假和薪资。学校较好地满足了教职工的各种需求,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加了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六、努力创建平安校园,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一)维护稳定工作落实
学校建立了“维稳领导小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建立健全了安全检查、校园巡逻、保密和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
(二)教育演练成效明显
学校发给学生《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科普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每年“5〃10”和“11〃9”举行两次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学生防灾抗灾能力;经常利用校园媒体、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法制和讲座;学校连续三年被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综治办联合授予“平安校园”称号;2010年4月学校接受厦门市综合安全考评,获得925分的好成绩。
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一)建立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发[2006]16号)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闽政办[2008]59号)的要求,我校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加强了以双师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了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加大了校内培养、校外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保证每个专业有1-2名高职称、“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利用闽台“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平台,引进台湾高校优秀师资。
截止到2011年4月,我校教师总数252人。其中,专任教师202
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折算50人,折合在校生总数4044人,生师比17.5: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1.8%;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1.3%;双师素质教师73人,约占专任教师37.7%。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
(二)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文明建设的种子一旦在师生中播种,就必然会盛开文明之花,结出文明之果。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文明创建中脱颖而出。有被省红十字会授予“爱心大使”称号的张良建同学,身残志坚、感动厦门十大人物之一的林婕同学,获得“亚洲小姐”冠军的王磊同学,被厦门市旅游局聘为厦门旅游形象大使的吴捷同学,获全省大学生电子商务软件设计竞赛冠军的钟小坚同学,获“万利达”杯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业技能邀请赛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一等奖的余凯、卢孔锦、赵建志同学,获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组第一名的刘强、田翠同学,获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导游项目一等奖的秦雪丽同学;还有获得学校创业基金支持并创业成功的郑智勇。今年4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两个二等奖。数家企业慕名预约我校学生。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理念办学,职业规划早开始,入学想着就业时,学校成立了由鲁加升董事长、校长为组长的就业领导小组,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制定实施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
规定》,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同时每年举办3次大型校内招聘会和30余次专场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就好业,就业率均达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很高。
八、积极服务海西建设,努力打造南洋品牌
(一)志愿服务,创立品牌
学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制订了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制度,规范志愿者服务的行为和方式,形成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达95%以上;组织学生参加厦门9.8”贸洽会志愿者服务;参加省、市举办的其他重大活动和赛事的志愿者工作;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义务献血、一对一帮扶助教、“三下乡”、为灾区捐款等活动。
2010年5月我校红十字博爱超市揭牌成立,12月获厦门市“红十字博爱超市优秀奖”;还荣获厦门市“高校无偿献血先进组织”、“高校无偿献血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8月,选派8名学生参加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其中,邵楠楠同学获评“世博最美小姐”荣誉,受到福建馆领导的赞扬,也为南洋赢得荣誉。通过各种志愿者活动,提升了广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
(二)共享共建,奉献资源
学校积极参加厦门市和翔安区的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城市文明建设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每年派出数百名师生参加厦门市“马
拉松”长跑、翔安区“万人健步行”等大型体育、文艺活动,“协办厦门(翔安)国际百公里竞走挑战赛”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作用;参加厦门市“文明城市”、“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参加翔安区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支持社区教育工作。2010年3月以来先后与洪前、后亭小学,共建“手拉手”和弘扬雷锋精神活动;与翔安区联合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月,共建平安城活动;与厦门市敬老院联合举办关爱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为主题的活动;我校还先后与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厦门警备区部队和海警部队等单位,开展共建共育活动。三年来,我校组织翔安区86名村居干部函授成人教育,七月份大专毕业;为厦门贸发局的家政工程培训了9批次1000余名家政服务人员;为部队官兵培训计算机专业技能,数百人取得等级证书。
九、特色理念付诸行动,创建文明凸显亮点
理念创建交错叠加。以鹰明志的南洋精神,“勤奋,求实,拚搏,向上”的校训,“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质量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的办学口号,“天天向上”的南洋精神,这些在10年办学实践中沉淀、凝聚下来的南洋理念,自觉渗透到师生创建文明的过程和细节中:2010年10月,为了迎接校庆而快速建设,被外界点评为“南洋速度”;2011年以来,迎评关键时刻全体师生积极配合,加班加点,全力拼博,为争得荣誉,不辞辛劳与奉献。这些是鹰的拚搏向上的精神写照。南洋理念渗透在创建的过程和细节中。
第三部分 创建工作的努力方向
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校经过十年的努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还处于艰苦创业的起步阶段;创建文明学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想水平、与广大师生的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一定会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关怀、帮助下,努力推进文明学校创建的新思路、新举措,提升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新篇章。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四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药监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安排部署,去年以来,我局多措并举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一是全面认识,组建机构。县委、县政府动员会后,我局立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全面传达了动员会精神,组织学习了我县《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实施方案》和《邵东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对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和谐邵东的重要性。同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1名同志为创建工作专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是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我局根据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要求,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将任务落实到股室,明确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十二五”规划》,大力开展“3·15”、“食品安全周”、“全国饮食用药安全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等大型宣传咨询活动4次,共出版简报9期,发布手机短信5万余条,在邵东电视台、邵东报发布药品打假信息1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张贴广告或横幅180余条。广泛宣传安全饮食合理用药科普知识和创文知识,积极引 1
导干部职工及监管对象自觉参与到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来。
四是认真自查,积极开展机关创文、创卫活动。一是对照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标准,认真开展了自查活动,重点整治了机关办公区环境卫生,制作了创文宣传橱窗、悬挂了横幅、张贴了标语。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了“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春节前家属互动活动、志愿者活动、服务标兵评先等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单位包路段文明创建任务,执勤人员能够认真督导路段内店铺“门前三包”责任的落实,与市民宣讲文明礼仪知识。二是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学习,学制度、学业务、学文明礼仪知识等。
五是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在巩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严把餐饮服务准入关,认真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大中型以及新开办的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药品药械安全监管责任制,在抓好药品药械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日常监管基础上,突出做好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和廉桥中药材市场整治工作。全面推行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完善餐饮、药品企业诚信体制建设,努力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是加强督查,狠抓落实。为确保按时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局确立了由局长负总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检查的督查机制,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采取每月定期督查各股室队创建工作进程,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总之,我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离创文办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阶段,我们会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完成创文任务:一是加强对干部职工创建工作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检查监督,经常组织全局职工开展大扫除,对机关卫生进行认真彻底清理;三是教育干部职工爱护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引导餐饮、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创文工作;五是倡导各餐饮单位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绿色环保、节俭用餐、文明用餐。
第五篇:学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工作汇报
xx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xx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和办学主体。学校创建于1989年,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2月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xx人,在籍学生xx人,其中在校生xx人,教学班xx个。学校环境优美,布局科学,设施齐全,是全省一流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近年来,我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校训,拥有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重点中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一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创建文明校园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我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学校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校园环境优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下面,就争创省级文明校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1、重视组织建设,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组织保障。学 校领导一贯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和计划。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排查安全、校风、学风、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拿出整改方案,提出解决办法。校党委高度重视创建文明校园活动,成立了“xx市职业中专创建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齐永军任组长,副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相关处室、年级、系责任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创建工作形成处室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2、抓制度建设,为文明校园创建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是制订了“xx市职业中专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方案”,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明确提出了创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实了稳定政治工作机制,强化各项治安防范措施。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分别完善了教学教研制度、考勤制度、师德师能工作方案、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等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三是把文明创建工作细化,责任到人,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处室、年级、系层层签定责任书,对确定的指标任务和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加强检查考核,每学期召开至少2次以上专题研究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会议,并进行总结表彰,对工作突出的处室、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文明创建工作落实不好的根据情况处罚,做到奖罚分明。贯彻 “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由于建立了较强的制约机制,全校都能自觉地承担起文明校园的建设责任。
3、抓队伍建设,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供人力支撑加强学习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对创建活动的统一认识。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服务师生的意识;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深入到教师中间,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到活动中间,倾听师生意见,并深入到实地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学校都及时通过书面的形式上报有关部门。
二、加强内涵发展,增加创建工作内动力。
1、促进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学校制定出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每学期记政治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写学习心得体会、论文不少于2篇。通过学习,达到:讲政治,维护大局;讲正气,维护团结;讲学习,转变观念;讲作风,求真务实;讲纪律,爱岗敬业;讲工作,优质高效;讲业务,精益求精;讲师德,为人师表;讲安全,确保平安;讲质量,精心教学。自觉地做到把智慧奉献给学校,把知识奉献给学生,把真诚奉献给同志。
2、严抓师德师能建设,促进教师良好形象。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深化“新规范、新师德、新形象”主题教育,做到: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乱办班,严禁乱订资料、严禁考试舞弊,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不按教育规律办事,随意停课放假。学校制定考评办法,细化检查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建立专项建档,彻底杜绝有损师德形象不良现象的发生。学校紧紧围绕“师德高,师能强”的教职工队伍建设目标,从制度执行,政策鼓励,氛围营造多方位入手,努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如以“为人、为师、为学” 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载体,向广大教职员工提出了树立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的要求。
为加强学校党的领导,促进学校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4月2日,党委书记齐永军同志做了题为“让十九大精神在xx落地生根”的报告;6月15日,王华杰副校长做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报告;10月25 日,赵苑华副校长做了“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教育思想的党课”。3月15日,纪委书记乔东方做了题为“xx市职业中专进一步加强教职工作风建设”的大讲堂活动。同时,学校注重学习的有效性,举办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论坛,进行了“落实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就中职生就业状况思考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大讨论。
3、抓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在教职工中开展 “师德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等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中开展 “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进步生”、“特长生”等评选活动,通过“学生的楷模”、“校园小明星”、“教师好帮手”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开展最美班级的评选竞赛活动,让全体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开展文化活动,陶冶师生情操。学校制定出以“崇尚快乐”为主题,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快乐人生”为内容,以“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挖掘快乐内涵,拓宽快乐外延,体验快乐情趣,塑造快乐自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5、开展家风家训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根据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工作要求,学校成立了调研小组,对家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一是以开展家风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倡导家庭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报纸、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的典型事迹,将真、善、美的传统美德传播到教职工的每一个家庭,使每一位教职工学有榜样、比有标杆。二是以宣传培育家庭成员素质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家长文明家风意识,组建家长委员会机构,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6、严抓四项治理,养成良好习惯。开学以来,学校大力开展校园带手机、进校园带食品、进校园不穿校服和顶撞教师四项不文明行为治理活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严肃活泼、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7、大力提倡开展各类文明活动,丰富学校活动内容。学校制定出国旗下演讲、宣誓、励志故事班会等活动方案,鼓励师生积极发表宣传学校的稿件;同时认真组织好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系列竞赛,组织《歌唱祖国》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选择快乐》心理讲座、“校园歌手大奖赛”红歌大赛等活动。通过举行“老师和学生谈话技巧”等讲座,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摄影、插花、电脑小报制作、时势政治测验等活动,营造了健康、快乐、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书画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品位。一年来,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处室、文明餐桌、做文明人”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争创文明集体,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总之,文明校园建设是利于学生利于广大教职工的大事,学校始终把争创省级文明校园工作当作大事抓紧抓实抓好,从不懈怠。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无一违法犯罪记录,守法率达100%,学校未发生过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案件,未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过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力争办成让社会满意的学校,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成为更高层次的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