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1: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读后感》。

第一篇:《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我们应该拜读的经典,细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它影响着数以万计的古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

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看看如今,不少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落马。其实他们不是因为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脸面。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其余次之。

其次,做人要讲诚意。“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己矣。”又曰“君子之要,诚意为主。”做人要诚意,可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

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內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第二篇:《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人亦如水一般,欲物则容纳,包容一切,善上若水。

所谓“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持一种宁静以致远的心态看待世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达到社会的至善。要如何完成呢?则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想混的几个层次。而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

德便是王者的德性,就是美德、俊德,而“克明德”则指能够彰明美德,也就是能够发扬好的德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用;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由小至大,格物而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每一步都息息相关,循序渐进的进入,层层递进,则达到一种社会的至善。而“明德”是指人天生的美德,即天性、良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不可得而闻也。” 这正好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的观点一致。

《大学》在于告诫世人要“止于至善”、“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要怀一颗仁爱慈善之心,看待万物,善待人物事物,如水一般与世无争,包容万物。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胸,则到达无欲无求,善上若水的境界。

大学就是要博学,其次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新民则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燥;镇静不燥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则是大学的精髓所在。古有贤能之人,有这样一种善上的心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接济天下”若及戴冠之时,还是一穷二白,就独善其身,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就好比当今社会上一些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人们一样,虽然穷困,也不失尊严,不失嗟来之食,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去自食其力,不愿接受别人的救助,不成为别人的负担。若是富足,则接济天下,如杜甫一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聚欢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有阳光也好,有阴霾也罢,有花朵也好,有新草发芽也好,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昨天是银行卡,明天是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把握当下,善以待人待物,善上若水。就是《大学》教给我的。

第三篇:优选大学读后感

优选大学读后感

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可是,现在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题就深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称赞;“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的论述,反映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所以命名为《大学》者,正如郑玄所说,“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下面就介绍我读《大学》的感想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的。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该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大学短短的两千来字,就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第四篇:《大学》读后感

人生的顺序

----读《大学》有感

13秋英语1班汪海媚

《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是四书五经当中最短的一篇,仅有1700字左右,大学虽然短,但却讲出了一个人由凡转圣的途径,若人能够依照大学的教诲,进修德行、钻研学问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生受益无穷。退可善其身,进可报天下。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所谓大人之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心怀天下,而不是整天鸡毛蒜皮,蝇营狗苟。“其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放在一起时,就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顺序性了。修身的目的是齐家,齐家是为了治国,治国是为了平天下,而这种目的性就如同一个人的行为纲领和做人的步骤,被列入“八目”之四也是很有道理的。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读《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14年10月3日

第五篇:《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民革除旧习、自我更新之后,便达到了德行最完美的境界,也就是《大学》三纲中的“止于至善”,这一句很容易理解,其实“明明德”就是讲自身,“亲民”就是讲他人,而“止于至善”指的就是自己同他人,当“内明”之学达成以后,接着便说如果你真明白了“明明德”,要想自利利人,自利利他,亲自涉世来“亲民”济世,把“内明”之学付之“外用”,求的天下太平。理解完三纲后,照历来学者的规律,应当去啃八目,但是南怀瑾先生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大学七证。所谓七证,就是由《大学》原文:“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提取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其中有着另一个层面的看点。

“知”便是入德之门,是明道悟道的最基本的作用,“知”,由知觉到知识,知己到知心,乃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都是假借这个“知”字而来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知”是天生就有的,是人的灵性,包括佛家的哲学传入中国后,往往把“知”和“觉”字放在一起解释,也未尝不可,《大学》中的习惯,其实是将“知”和“止”连在一起做“知止”讲的,“止”就是停止,它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含义:1。“内明”之学的“止”也就是宋儒理学家们借用庄子所说的“内圣”之学的“止”;2。“外用”之学的“止”,庄子所说的“外王”,怎样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恰如其分的“止”,将“知”“止”合起来理解正是想证明先“知”道了才能够“止”,这是理性的智知,人的心绪纷乱复杂,谁能把此心绪清清静静、平平安安地时常摆在一个清明、清净、安详的境界中呢?人们不知道自己怎样来“知止”,英雄可以征服天下,却不能征服自己,明代大儒王阳明也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圣人之道,首先要征服自己,降伏自己的心思而返归平静,初步能做到如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才能渐渐达到“知止”而进入“明德”的境地。

“知止”之后便是“定”,其内涵在于外用“止”之后,在社会中,要给自己定位,确定一生要干什么,做事时,要知道自己怎么做,“止”于这一理念,才能荣辱不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结合这一段来说“止”的方法,就如同之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此心犹如奔竞的流水,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渐渐变成止水澄波,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就是达到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了。由定转静,是另一个层面的探讨,诸葛亮有一句千古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就在“淡泊”和“宁静”两词上,尤其在注重“内明”之学,作心理修养方面,更容易体会到静态,它和“止”“定”的境界,是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而已。

第五个方面,是“静而后能安”,这个很好理解,有“静”才能生“安”,心乱则身不能安,社会乱则国不能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接下来是通属于思想的“虑”字,《大学》用“虑”字代表“精思”,而精思到了最后也就成了“虑而得”,就如子思《中庸》所说:“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境界,因为经过“知、止、定、静、安”的治心修养后,思虑的慧力开发了,就可得入“明明德”而见道德真正成果。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样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大学》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篇幅最短的一书,仅约略读上一读,已经给我如此大的震撼,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的文化生命才刚刚开始,我这些年来的成长只是身体的成长,心灵还牌萌芽的程度。读《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今以后,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大学》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篇幅最短的一书,仅约略读上一读,已经给我如此大的震撼,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的文化生命才刚刚开始,我这些年来的成长只是身体的成长,心灵还牌萌芽的程度。读《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今以后,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下载《大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读后感

    《大学》——中华民族的精华 教育学院 小教3班 陈水灵 110181335 我本人特别不喜欢看书,但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我看了这本书《大学》。看过《大学》之后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得有......

    大学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读书不是很多,重点是读了学校倡导我们读的《大学》。由于《大学》是文言文,刚开始读感觉还是有点难度,不过还是磕磕碰碰地借助工具书看了一遍原文。《大学》的原文......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

    《大学》读后感范文合集

    《大学》读后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15篇 大学读后感1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八位思想家精彩绝伦的辨析论述,他们都对政治哲学影响巨大,而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又具体作用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说,这本书在试......

    《大学》读后感大全

    《大学》读后感《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

    《大学》读后感

    观《大学》有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本内容来自言小范文网 原文地址:)真的难以置信,我已经毕业了半年!大学的一幕幕,犹如至交,即使不回忆,也能信口道来。尤其是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为圆你们的大学梦而夙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