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叶可行性分析报告 (7000字)
2012年湘西州吉首市
3000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可
行
性
分
析
报
告
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 2012年6月2日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单位概况
第二节 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项目选址
第一节 项目背景
第二节 项目选址
第三节 市场分析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划与布局
第三节 环境影响及处理措施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第五节 投资概算
第四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 投资效益预测
第二节 社会效益
第五章 结论
附 图:总体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单位概况
1.1.1 项目实施单位:吉首市隘口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现有成员120个,有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种植面积2000亩,带动面积10000余亩,辐射周边5个乡镇;设市场营销部、生产加工技术服务部、综合部和财务部,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技术员14人,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建立了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房,购臵了茶叶加工设备,注册了商标,申办了红茶和绿茶生产许可证,同时合作社在搞好传统绿茶生产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红茶,合作社产品苗疆红茶2011在湖南省旅游博览会上获得铜奖。合作社在乾州古城开设了直销窗口,在北京,广州开设总代理店,并搭建信息平台,创建自己的网站,形成了自己营销网络体系,已与国内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和超市对接。2010年销售20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78.96万元,实现利润53.99万元,给成员二次返利27.53万元。1.1.2 建设期机构设臵及职责
专业合作社机构健全,有财务部、收购部、加工部、营销部、服务部和产品研发中心,注册有“苗疆”牌茶叶商标。运营期机构设臵及人员配备齐全。根据项目需要,计划设立以下四个部门:
技术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合作社综合办公室,共有定员12人。机构设臵如下图:
技术生产部 销售部 财务部 综合办公室
第二节 项目概况
该项目由市茶叶产业开发办公室主管,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办实施。项目总投660.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9.8万元、购买设备62.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100.2万元、流动资金67.93万元。基地改扩建规模2000亩、新建1000亩,主要利用吉首独特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现有成规模的茶叶产业,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按高标准化生产要求,生产有机茶。对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带动周边5万余亩的茶叶种植,实现增质增效。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项目选址
第一节 项目背景
2.1.1 良好的政策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经 济政策的逐步实施,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吉首市,有资源、环境优势、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多项优惠政策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条件。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综合开发的政策,有利推动山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建设示范茶叶基地项目具有良好的政策背景。2.1.2 具有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
吉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属武陵山区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海拔在 800 米以武陵山区。项目实施地位于吉首市城区北的马颈坳镇,距市区仅 12 公里,s229线和枝铁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 14℃,无霜期 250 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500 至 1700 毫米,境内土地肥沃,周边10公里内无工矿企业,无任何污染源,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优良,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2.1.3 良好的市场前景
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苗疆”绿茶、红茶两个系列,口感好、品质优、知名度高,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合作社产品苗疆红茶2011在湖南省旅游博览会上获得铜奖。合作社在乾州古城开设了直销窗口,在北京,广州开设总代理店,并搭建信息平台,创建自己的网站,形成了自己营销网络体系,已与国内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和超市对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茶饮料的追求日趋迫切,对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二节 项目选址
2.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2012年湘西州吉首市3000 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建设地点选择
茶叶示范基地选址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几比村二个村,529 个农户,1847个农民。
●选址原则
基地选址本着适宜茶叶生产的气候、环境、土质 等条件,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加工、无环境污染的原则进行。
●土地类型
系划归农民承包经营的集体土地和荒山。●来源方式 合同种植方式,采取项目实施单位—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安排种植面积,专业合作社收购鲜叶的方式,并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基地建设面积
项目基地面积3000 亩,其中:隘口村2500 亩,几比村 500 亩.●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气候温和,森林覆盖面高,周边 10 公里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年平均气温 14℃,无霜期 250 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500 至 1700 毫米,自然条件良好。第三节 市场分析 2.3.1 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建设地的主要经济状况,除粮食作物外,主要经济收入是茶叶,2008 年农民年人平收入 2100 元。
2.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政策:从党中央到地方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农业开发项目从资金、政策各方面得到很多优惠,农民积极性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资源:项目建设地属我市茶叶主产区,土地多、面积广,土质肥沃、自然条件优良,有丰富的资源可利用。
●市场:吉首市隘口“苗疆”红、绿两个系列,茶叶内质优,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可观。
●科技:茶叶从种植、采收到加工,综合技术性强,项目实施单位除了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外,主要依托市茶叶产业办,农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常年跟踪指导服务,做好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摘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将分期分片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
详细说明产品技术路线(农艺措施)、产品工艺并提供流程图。
技术流程:
●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建设,排水沟渠建设,达到茶农方便运输,此项工程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已在逐步改造,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2.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障碍因素:一是资金短缺,二是技术缺乏,三是茶农科学技术素质不高。
●解决方案:通过专业合作社自筹和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扶持等方法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加强与技术部门的技术协作,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点;通过科技培训茶农,提高茶农科技意识和水平,解决茶农科技素质低的问题。2.3.4 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出口大国,同时国内茶饮料消费市场广阔。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同时发生巨大变化,追求健康、安全食品和饮料,茶叶饮料 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饮茶的人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真正的质优产品在市场上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生产出优质产品就有市场竞争力,要生产出优质产品,首先要抓好茶叶的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产出优质原料。该项目就是围绕好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使产品具有强的市场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从组建以来,其茶叶产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在客户中已建立了较好的信誉,仅今年上半年生产的近8000公斤茶叶,以质优而被上海、北京、新疆、湖南等地的客商采购一空,远远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该项目建成,会使项目产品逐步建成产品优势+品牌 优势+营销策略+市场开拓的市场优势。
●项目产品市场竞争优质分析
通过进一步培育具有特色的隘口“黄金茶”优良品种,生产优质鲜叶,加工优质干茶,提升茶叶产品的内在品质,从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项目实施单位在茶叶界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充分发挥产品自身的优势,努力拓宽市场,建立营销网络,以绿色、健康、安全为突破口,稳定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强化销售,提高项目效益。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加强营销管理,健全营销管理制度,抓好市场调查,培训营销队伍。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订营销策略和计划,以诚信为本,确定目标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拥有项目产品的客户群,使项目产品产生好的效益。2.3.5 市场风险分析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我国是产茶大国,很多茶叶生产厂家注重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的技术研发,注重品牌建设,这直接关系到市场竞争,在一 定时期内对项目产品占有更大的市场会有一些影响。加入 wto 后,我国将逐步放开国外农副产品进入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他们必然带来相应的技术密集、水平先进的农副产品,世界上还有产茶大国,也不排除外国茶叶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他们资金雄厚,重视技术研发和运用,产品创新能力强,都可能率先进 入并抢占市场,这对项目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会有影响。2.3.6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
1、把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在建茶园基地时,做到高起点,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采摘,充分发挥项目产品自身的优势,使产品具有强的市场竞争力。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精心加工,降低成本,使产品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绿色、健康、安全产品。
3、以诚信为本、强化销售、拓展销售渠道,把信誉建立在广大客户群体之中。
4、加强项目产品的品牌建设,制订计划目标,发挥品牌效益。2.3.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进行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
2、农业部农财发[2007]75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印发2007年财 41000 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亩优质茶叶示范基地新 第一章 总 论 政项目指南的通知》。
3、项目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优势,确定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示范茶叶基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经济实体,起到农村经济发展的 带动和拉动作用。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3.1.1 产品方案 主导产品:黄金茶鲜叶。
项目建成后,年产优质茶鲜叶25.5万公斤,单价38元/公斤,产值969万元;年大宗茶鲜叶37.5万公斤,单价8.5元/公斤,产值318.75万元。项目直接带动合作社社员农户120户从事黄金茶种植生产,辐射带动370户农户种植10000亩。3.1.2 建设规模
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几比村等二个村建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 3000 亩。
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划与布局 3.2.1 建设规划
项目建设期 1 年,即:2012 年 6月至 2013 年6 月。
1、做好选地、定园、落实各农户种植面积。
2、自项目立项下达资金计划的当月全面启动。
3、项目实施当年种植面积 3000 亩,抓好园区配套建设,如道路、排水沟渠等。
4、从项目启动开始,逐步制定种植、管理、病虫防治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抓好茶农的技术培训。
实施进度计划表 3.2.2 建设布局
在隘口村、几比村等二个村建基地 3000 亩,其中隘口村 2500 亩、几比村500 亩。
第三节 环境影响及处理措施 3.3.1 环境影响
该项目建设区位于吉首市城区北 12 公里处,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森林覆盖面达 70%以上,周边 10公里内无工矿企业,无任何污染源,茶树种植无任何废水、垃圾,对基地不会造成任何环境影响。在种植过程中的少量植物残体可作为厩肥处理或进入农家沼气池,既可作为肥料又可为农家日常生活利用,不会造成任何污染。3.3.2 环境保持治理措施
●污水治理 本项目不产生污水
●废渣处理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直接还田。●噪声治理 没有噪声污染.●废气治理 不产生废气。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660.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9.8万元、购买设备62.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100.2万元、流动资金67.93万元。资金来源:市发改局退耕还林攻退项目200万元,整合国土、水利等农口部门项目资金及农民自筹资金460.73万元。
第五节 投资概算(见表)
3.5.1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估算。
设施投资明细表
3.5.2 设备购臵及安装总投资估算。(见表)
设备投资明细表
3.5.3 工程建设其它费估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经估算为18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4万元,科技投资8万元,勘察设计费6万元。购良种茶叶苗200万株,投资70万元。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5%概算,需要12.2万元。3.5.4 流动资金
参照类似项目及项目单位以往流动资产占用情况,结合项目特点,估算正常生产年份需流动资金67.93万元。
第四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 投资效益预测 4.1.1 营业收入
参照市场现行价格并结合本产品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产品销售价格。项目达产年,3000亩茶园,年产优质茶鲜叶25.5万公斤,单价38元/公斤,年销售收入969万元;大宗鲜叶37.5万公斤,单价8.5元/公斤,年销售收入318.75万元。项目达产年总销售收入1287.75万元。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农业初级产品免征农林特产税,茶叶种植属初级农产品生产,所以本项目产品免征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4.1.2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项目总成本 项目达产年总成本费用400.97万元,达产年项目总成本估算如下:
●直接生产成本
项目生产期年直接生产成本包括:
肥料: 120万元 农药费:30万元 运输费:9万元 水电费:18万元
●工资与福利
本项目定员20人,主要为管理、技术、营销人员。人员工资为28000元/年,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同时按国家现行社保政策统筹规定,各项社保(含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按工资总额的30%计提。加季节工临时请工,年工资及福利费160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费
年折旧费:10万元,●摊销费。项目列入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投资30.2万元,按5年摊销,年摊销费为6.04万元。
●维修费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所需费用,为5万元;
●其它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等,合计为42.93万元。4.1.3 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总成本费用中扣除折旧、摊销和利息支出的费用,本项目年均经营成本450万元。
4.1.4 利润分析
在经营期间,实现盈余总额436.78万元,所得税按现行税收政策免征。
第二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地由于国土资源丰富,气候、环境等条件优良,加上茶叶品种改良,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达到产量 55 吨(干品),可实现销售收入 350 万元,年均产品生产成本 243 万元,可实现利 润 107 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基地农户每年可增加收入 300 万元,人平增收 1800 多元,辐射周边农户可增收 100 万元。同时可安臵 150 人就业,年人平工资收入可达 4500 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鹤峰是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面达 75%以上,由于有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条件,茶叶生长良好,是湖北省产茶大县,适宜 茶叶种植的面积广,发展潜力大,建设标准示范茶园基地不仅可以 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是能通过发展茶叶改变生态环境,保土保肥,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显著。4.2.2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项目建设地 600 户农民,1600 多农民直接受益,年人平增收 1800 元,辐射周边 300 多农户通过茶叶发展,每年增加收入 100 万元。同时可安臵 250 人就业,年人平工资收入可达 4500 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地方就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积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五章 结论
我们对本项目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分析,了解和论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合理真实的依据,为投资部门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建议和参考。我们认为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适合茶叶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优势,有较强的技术保障,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调整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项目实施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起积极作用。吉首市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之一,是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开发经济增长极核心之地,通过项目实施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优势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组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要求,项目 建设条件成熟,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二篇:茶叶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茶叶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茶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二、茶叶项目概况
1.茶叶项目建设地点 2.茶叶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 3.茶叶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茶叶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茶叶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四、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茶叶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一、茶叶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过去10年我国精制茶行业经历了高速成长。2014年我国精制茶行业规模为1669亿元,2005-2014年复合增速为35.81%,产量为244万吨,2005-2014年复合增速18.62%.2015年1-9月,精制茶加工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393.686亿元,同比增长12.10%我国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额达到12.73亿美元,增长了2.1%,2015年1-10月,我国茶叶出口总额为10.9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茶叶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三、茶叶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规范、采摘规则、加工条件、产品卫生、包装储运、标识管理等诸多方面,通常应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当前茶叶质量标准状况,我国应着重加强:(1)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比与采标研究,参照发达国家现行标准,研究修订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出口茶标准,适当增加一些检测项目有限量指标,打造出口基地及品牌,确保茶叶出口持续增长。(2)对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系统梳理,克服相互间的矛盾、不协调和重复等问题,保障逐级趋于严格。(3)主动跟踪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切实维护我国正当权益。
我国茶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达到1亿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无法快速向外扩张,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三、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热点转换。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颠覆,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三)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但是,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五)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行业一年内的前景:当下的茶叶市场属于春秋战国或者说是自由竞争时代,看看各个茶叶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就知道了,各种国内品牌充斥着各个大小超市货架上,茶叶店形式有茶叶会所、茶叶旗舰店、茶叶形象店、茶叶标准店、茶叶店中店、商场茶叶专柜,茶叶品牌级别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省级茶叶品牌、市级茶叶品牌、各个大小商号、茶叶夫妻店,茶叶销售渠道有全国各个大小茶叶批发市场,各个品牌茶叶实体店、各个商号的茶叶店,网上茶叶商城,电话直销,会议直销,电视直销。总体前景是:前途一片光明,但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茶叶行业5年内的前景:未来5年内将是茶叶品牌攻城拔寨的黄金5年,那些拥有好记忆好口碑好品牌的、拥有优秀运营团队的、拥有优秀营销策划团队的、执行力够强够狠的、融资能力强的、复制能力强的、创新能力强的、拥有超级店长梯队的、拥有超级营业员梯队的、拥有更多热卖单品爆款的、拥有更专业管理工具的、又有最新会员系统的、等等,将逐渐拥有大部分茶叶市场,其他无品牌、小品牌将慢慢没落、直至退出市场。
茶叶行业10年内的前景:现在预测为是尚早。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行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正在走规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茶农、茶商及茶企的积极性,茶叶行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面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前瞻产业研究院茶叶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在我国茶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叶行业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茶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茶叶出口仍多为原料性产品,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总体来说,茶叶行业需求还是很不错的,市场前景非常良好。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叶大国,19世纪中
国茶叶居于世界垄断地位,然而,WTO以后,中国茶叶的贸易地位发生
戏剧性的变化: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第一,出口和创汇却分别排第三、第四,已跌至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之后,中国茶叶出口受阻,出口价格显
著下降,已低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风靡全
球的茶业品牌。作为世界红茶之王的立顿年产值超过28亿英镑,是我国
茶叶出口产值的总和,而茶产业又是国内南方山区农民增收以及脱贫致
富的支柱产业。因此,对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全世界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产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进
口茶叶。展望新世纪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将是21世纪人们最关心的主题之
一。据此,专家们预测;茶叶作为清新、健康、自然的饮品,在21世纪
将会有很大发展,21世纪将是茶的世纪。加入WTO之后,中国成为全
球贸易一体化成员之一,世贸组织的100多个国家都将给中国最惠国待
遇。这为中国茶叶发挥“茶区广、茶类多、市场大、历史久”的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中,中国茶叶除了红
茶不具有竞争力,其余的茶类品种都是优势品种,有的是我国独有的,甚至是某些地域独有的。我国绿茶出口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5%以上,这说明中国茶叶潜藏着无限商机。中国茶叶将会在全球茶叶消费增长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事实不容乐观,对中国茶饮市场虎视眈眈的外国企业带着
雄厚资本和成熟的市场竞争经验与还处在转轨阶段的中国茶叶企业竞
争,我国茶叶企业的优势不再明显,弱势更为突出。
让我们且来正视国内的茶叶市场,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前中国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都是由政
府安排,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工车间。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茶产业特
性,“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生产经营体系还将相当长时期存在,小生
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内销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市场主
体多而杂,规模小,产品同质,自产自销,完全无差别,需求无弹性,价格无法控制,小规模生产、小农家庭化经营方式、传统的茶叶加工方
式与茶业产业化以及传统而原始的交易、管理方式阻碍了我国茶业企业 的发展,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二、我国茶产业组织结构松散、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组织运行效率低
下;我国目前存在企业规模效率低下,技术水平落后,资金有限的
状况,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外销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即便进入了国际市场的企业,也大多为新手上路。
一般企业从事出口比较困难,厂家较少,产品有一定差别,需求
弹性较大;价格受一定程度的控制(特别是收购价),行业进出
较难;价格盈利水平较高,10家企业占50-60%的市场。由于我国
茶农水平与经营方式以传统为主,在短期内进入国际市场存在一
定困难,另外,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我国多数企业相对来说还是新
手,不熟悉国际惯例,尤其不熟悉各国的营销环境.构成国际茶叶市场
营销的环境因素有经济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也有政治和法律方面 的.这些环境因素比国内茶叶市场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其不确定性和
不可控制性更强,它们往往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四、茶叶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
目前据大致统计,全国茶园110万公顷,单产仅750公斤/公顷,为世
界平均数的61%,说明增产潜力巨大;就全球、全国而言,供过于
求将长期存在。企业只能紧中求活,各显神通,搞好市场细分,突
出特色经营,创造自己的小气候。供需规律:当出口占总销量的1/3
时,茶叶市场正常;当出口小于总销量的1/3时,国内茶叶积压严
重。从各茶叶主产省的生产情况来看,通过20年来的调整,发生了
较好的变化,将进一步向优质、名牌、高效、无公害的方向发展。
五、茶叶加工出品监督不严,品质无法保证,非专家的消费者为之失去信任。
我国外销茶中,红茶的品质属性差,不具有竞争优势;绿茶品质属 性较好,但卫生及包装等质量较差;而内销茶则存在整体质量低,特别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危害较重,茶叶中有害物质残存严重现象,生产环节才是决定营销成败的根本,好的产品其实孕育在生产过程
中。而部分茶商忽略了商业信誉,忽略了产品保质,只追求营利,造成市面上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辨识和信任。
六、茶文化的宣传重形式不重内容,重文化不重品质,华而不实,成
为了市场营销的包袱,英国本身不产茶,更谈不上茶文化,却成
就了世界最大的茶企业——立顿。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茶文化比中
国更深厚,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厚重的文化包袱,在商业竞争中更
容易轻装上阵,脱颖而出。
七、茶叶在我中国是一种高税赋的农副产品,与其他产茶国相比,我
国茶叶税赋也是最重的,比印度、斯里兰卡高几十倍。由于税赋
重,使我国茶叶价格抬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降低。
八、外部贸易环境带来的影响,欧盟、日本等主要外销市场纷纷提高
检测标准,设置技术壁垒,阻碍了我国茶叶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
大。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农药MRL标准设置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曾
多次扩大茶叶农残检验范围,由7种扩大到210种,2007年又再
次提高标准。
九、汇率波动、银行加息、生产成本提高削弱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 的竞争力。
十、最近一段时间,国外一些媒体对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诸多
负面报道,对我国农产品安全恶意攻击,引起国外消费者对我农
产品的抵触情绪。我国茶叶出口也因此受到牵连,急需我国茶业
界全力应对,在各茶叶主销市场进行正面宣传,树立我国茶叶优
质、安全的良好形象。
再观望国际市场状况:
一、世界茶叶商品供大于销
目前世界上各产茶国茶园总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茶叶
250万吨左右,进出口总量在110万吨左右。
世界茶叶产量增加较快,特别是印度、中国、肯尼亚、土耳其、印
度尼西亚等国家,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其增长速度30年间高于茶
叶贸易增长速度65个百分点,导致世界茶叶商品供大于销。茶叶价
格逐年下降。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产品为红碎茶,其年贸易量占世
界茶叶总贸易量的95%以上,其它茶类,如绿茶、乌龙茶、工夫红
茶、名茶等只占5%左右。从2000/2001开始,全球制茶业开始
进入一个长期的产大于销的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红茶和绿
茶产量在过去20年上升了60%,从1981年的185万吨上升到2000年 的300万吨,并将继续增长。斯里兰卡、印度增长了50%,中国增
长一倍,肯尼亚增长三倍,而市场则已近饱和。
二、目前,中国茶叶在国际面临的境况
最近,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霍建国认为,中国作为第一大
产茶国和第三大出口国,是全球茶叶市场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茶叶生产和出口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茶叶标
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二是产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三是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影响和宣传力度不够;四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市场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中国茶叶出口,但是由于茶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有着客观需求,随着国外商人的茶叶库存量逐步减少,今年下半年出口形势还会进一步好转,估计全年茶叶出口会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目前全球茶叶贸易的四分之三是红茶。而我国茶叶出口则以绿茶为主,2008年出口了22.3万吨,是世界第一大绿茶出口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红茶产量急剧下降,绿茶需求相应上升。另外,绿茶被认为是绿色饮品,绿茶保健**波及全球,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给中国扩大茶叶出口带来新的机遇。1990年美国消费的绿茶只有两千万美元,2008年达到15亿美元。
三、中华茶出嫁缺乏国际茶叶媒体组织,茶文化的国际宣传不足,品质
缺乏标准,监督和保证,损害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近几年,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低价竞销导教茶叶质量下
降,特别是茶叶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较突出,损害了中国茶叶在国际
市场的形象。中国的红茶品质在国际上难以占领高端的层次,而绿茶消
费的文化背景缺乏,高端绿茶在国外很难销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副所长江用文指出,像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都设有“茶叶
理事会”,这种半官方的茶叶管理机构每年都会到国外进行宣传。而中
国则缺少这种组织。
四、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缺乏一流的生产,深加工技
术和设备,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技术
含量与附加值均很低,导致企业在出口中受制于进口商,无法满足国际
市场要求。
在日本的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约三分之一;欧美国家尽管不
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装备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工
厂。这些国家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近2 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比 例已由占茶叶总消费量的2%上升到6 0% ~9 0%。我国茶叶科技创
新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拉大。例如生物技术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已明显落后于日本与肯尼亚;在茶叶产品的多元化方面,落后于斯
里兰卡;在茶叶的功能性研究上,落后于美国和日本。这就要求出口企
业在经营中更多地和科研机构相结合,尽快改变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
品附加值。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是对茶叶行业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区域市场、市场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指通过茶叶行业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茶叶行业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茶叶行业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或采用怎样的投资策略进入茶叶市场。
茶叶市场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茶叶行业市场供给分析及市场供给预测。包括现在茶叶行业市场供给量估计量和预测未来茶叶行业市场的供给能力。
2)茶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茶叶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包括现在茶叶行业市场需求量估计和预测茶叶行业未来市场容量及产品竞争能力。通常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预测法。
3)茶叶行业市场需求层次和各类地区市场需求量分析。即根据各市场特点、人口分布、经济收入、消费习惯、行政区划、畅销牌号、生产性消费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及用户的需要量以及运输和销售费用。
4)茶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主要竞争主体分析,各竞争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行业采取的主要竞争手段等;
5)估计茶叶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及可销售时间。即预测市场需要的时间,使生产及分配等活动与市场需要量作最适当的配合。通过市场分析可确定产品的未来需求量、品种及持续时间;产品销路及竞争能力;产品规格品种变化及更新;产品需求量的地区分布等。
第三篇:茶叶生产开发可行性报告
**乡**茶开发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开发**茶
2、项目地点:**乡
3、建设规模:大田新栽100亩,苗木扦插20亩。
4、建设期限:2005年11月——2006年12月
5、投资估算总额:133.8万
6、资金构成:自筹、向上争取扶助
7、效益情况:第一年出售苗
子款获利10万元,第二年采摘**茶获利5万元,第三年15万元。
二、项目概况
**乡位于赣西北部九岭山脉中段,海拔390米,距靖安县城56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川溪交流,有充沛的水力资源和四季如画的**、开源两座水库。一年四季披戴着白色云雾,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2度。年降雨量1514毫升,无霜期260天左右,土壤肥沃,地下爽水,保温透气,无污染源,是发展生态绿色经济的宝地。我乡属省市贫困乡,又是移民大乡。全乡共有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其中男劳力2215人,女劳力1897人,移民3696人,有耕地面积12370亩,其中水田11583亩,旱地面积787亩。林业用地面积16.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8万亩。水域面积11742亩,其中水库面积8762亩,河流面积2980亩。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9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524万元,农业产值1071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0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6元。全乡基础设施齐全,通讯畅通,交通方便,万黄线横穿而过。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兴建大水电站15座,总装机量9190千瓦。发电量2559万度,农业水利设施逐年完善,田是工程等待实施。农业生产,五谷丰登。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85亩,实现粮食总产4778吨,油料总产95吨,茶叶22吨,水产品200吨,水果14吨,蔬菜802吨。年未生猪存栏4342头,沼气池579只。三、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食品需求日益增长。茶厂历年生产的**茶供不应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销售市场越来越大,**茶更是走俏,价格上涨,市场前景无限美好,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能错过。
我乡有占地面积1800平立米茶厂。加工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7名,其中大专本科生2名,已开垦培养出生态高产密植茶园1000余亩,名贵**茶50亩。生产名优“翡翠茶”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名茶银牌奖,赞称为庐山云雾茶,而且还有具备等待开发的空闲地5000余亩,卧藏在**水库四周,是发展**茶的天然场所,生产有机茶的宝地。四、规划设计
1、建设标准:按照水土保持进行规划和**茶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以靖安石境茶厂为中心,辐射周边行政村。
五、主要建设内容
1、平整土地;
2、种苗来源:采用无性扦插繁殖种苗;
3、耕用措施和施肥管理:在**茶移栽前进行茶园深开沟,并结合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茶树在幼年生长时期,每年要进行三次耕作除草施肥。第一次在春茶前(3月中下旬)进行浅耕雍蔸,并结合亩施菜饼肥75公斤;第二次在春茶后浅耕,结合亩施茶叶专用有机肥15公斤;第三次在夏秋季(7、8月份)深耕,并结合施用有机肥500公斤。同时每年还应根据茶树长势在2至3月份进行修剪成水平状。
4、狠抓管理,防治病虫害:一是人工灭虫,二是使用灭虫灯,三是使用有机农药灭虫防治。严禁施用毒性强、残留性大的药品。
5、茶树防冻:
其主要措施是亩用稻草200至250公斤进行遮盖,以防止冻害的发生。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100亩**茶开发、20亩苗圃开发费用133.8万元。
①开垦费1000元/亩12万元②肥料费800元/亩9.6万元③种苗费8000元/亩96万元④移栽费100元/亩1.2万元⑤管护费(3年)15万元2、资金筹措:开发**茶总投资133.8万元,请求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解决100万元,乡财政同意挤出资金33.8万元用于开发配套。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类别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产量(kg)1500300010000产值(万元)4590300税金(万元)3620利润(万元)15301202、社会效益开发**茶园对农村闲散劳力有很大的吸收作用,由于山区水稻是种一季,茶园开发的资金收入和劳动力的利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资金投入来看第四篇:可行性分析报告
[分享]工厂可行性报告范文
第1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1)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2)水源及取水条件。
(3)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1)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2)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3)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2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5)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3)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4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并分别编制: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5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编制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储存方式;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编制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生产性建构筑物以车间、工段为单元,分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工程三类、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非生产性建筑物以功能划分单元,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零星的建筑物及临时性建筑可合并各项估算造价;厂外工程以工程名称为单元,立项估算。生活区土建工程需要单独估算。
§5.5 其他工程
项目的组成除以上所述的工艺、总图运输、土建工程外,尚有水、电、汽、气等的供给和输送工程、机电修理、化验等辅助生产工程以及生活福利设施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对这些工程分别处理,有的需要作技术性的论证或说明,有的只需作工程量与费用的估算。其他工程包括下列内容:
§5.5.1 给排水工程
需说明全厂用水、排水量。根据用水水质要求,进行水质分析,提出净化设施方案,污水排放标准,净水、污水划分系统也要加以说明。
§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分别提出供电、供热、电讯、采暖通风与制冷、自控仪表、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型分析及估算费用,在动力及公用工程方案比较中,应重视节能措施的应用。
§5.5.3 地震设防
对除土建工程以外的易造成震后次生灾害而需要设防的其他工程,如对重要管线、易燃易爆气、液体储罐、高塔、供电、供水中枢、重要工艺设备等的地震设防方案原则及要求进行说明和分析。
§5.5.4 生活福利设施
根据当地生活福利设施标准及项目总定员,确定项目必须建设的生活福利设施规模、建设标准,说明采用的计算依据,并估算生活福利设施的费用。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
(2)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3)气象情况;
§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
(2)
§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
(2)
§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
(2)
§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
(2)
§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6.1.8 交通运输情况;
§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 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6.4.2 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6.4.3 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6.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中层经营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
§7.1.2 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编制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
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
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
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8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 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编制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 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 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
(3)负荷试运转;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编制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 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 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和项目评审技术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 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 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外围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发布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 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储备资金。
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生产资金。
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成品资金。
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 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 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9.2.2 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编制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 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10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 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 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0.5.1 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10.5.2 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3 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4 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0.5.5 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0.5.6 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0.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11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1.1.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11.1.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1.1.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1.1.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1.1.5 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1.1.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12章 财务报表
本章所利各表与软件《可研专家》生成各表对应。其中盈亏平衡分析体现在诸多表中没有单列。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删。未添页码请使用者自己填写。在每个表的后面可以按使用者的需要加以强调说明。当然本段文字在最后时刻是要删除掉的,在本文挡中的许多的类似文字都是要在最后删除的。因为这些都是提示性文字。本章是编者增加的-----编者。
(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出资计划表----------------------------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7生产办公设备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一)----------------------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二)----------------------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三)----------------------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19流动资金估算表----------------------------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22各产品成本费用价格构成与调整统计分析表-----------------------
(3)敏感分析报表
1一般敏感分析汇总表-----------------------2特殊敏感分析
(一)-----------------------3特殊敏感分析
(二)-----------------------4特殊敏感分析
(三)-----------------------5特殊敏感分析
(四)-----------------------6特殊敏感分析
(五)-----------------------7特殊敏感分析
(六)--------在以上各个分析方案和目标方案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中,除一般的自有资金、投资者和全投资分析外,还都同时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偿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
第五篇: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涵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涵
一、可行性报告的概念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对经济投资或拟建工程等项目的有关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论证,以确定其是否合理、可行的一种书面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就是通过周密调查,对经济决策项目和拟建项目合理性、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评价,最后进行严格选择,提出最佳方案。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从个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可行性报告成为了金融应用写作中的新兴文体。如今,这一文体已经逐渐成熟,并被推广到了社会的其它领域,成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群众团体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书。
二、可行性报告的特点
(一)严格论证性
可行性报告是在一个项目实施之前对其进行的论证和把关,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因此必须严格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要从经济、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还要从法律、政策、环境以及社会影响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论证必须充分透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二)缜密的科学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仅要对谋一项目进行定性的分析,还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在论证的过场中,更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字、资料、技术性指标、图表,通过介绍、分析、比较等方法增强其科学性,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三)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对于一个项目的论证分析,必须将这一项目置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进行围观的分析,又要进行宏观上的分析。有些项目从局部上看是有利的,但从全局着眼,则并非如此。有些项目经济效益好二社会效益差,也有一些项目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要结合实际,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取出最佳方案。
此外,可行性报告还具有超前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三、可行性报告的作用
可行性报告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有利于保证立项的可行性、先进性,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的依据。
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投资后的效益如何,都将受到社会、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项目投资从选址到资金、从设备到技术、从环保到利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才能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二)科学管理的依据
项目的开发建设往往耗资巨大,如果设计方案错误,必将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任何项目的开发建设都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论证工作,这样才能为项目设计及编制设计计划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加强科学管理。
(三)提高效益的手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用实事和数据说话的,每项内容都要经过深入的分析论证和反复的比较,使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而决策的科学化正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价值所在。它不仅追求项目本身的收益,还关注社会效益。
(四)项目报批的程序
国家计划发展部门规定,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批拨建设用地,并符合当地的市政规划。法规以及环保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新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才能“立项”、注册、开工。而立项报批时,必须提交项目协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
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合营各方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企业总投资、注册资本股本额(自有资金额、合营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股本交纳期限);合营期限、合营方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比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名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结论、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