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学生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课前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查阅毛泽东、毛岸英其人其事;以读为主,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二)合作探究:品读交流,分享体会;视频欣赏,深化情感,说写结合;补充资料,加深理解,训练思辩。
(三)深情小结:学生回顾一节课所学内容,做个小结。【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情境再现,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那就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师:在192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也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不幸在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泽东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27课,请读课题。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目标出示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生读:
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师: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画记毛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内容以及毛主席所做出的电文批示,据此概括课文内容。生先交流画记的内容,师相机出示灯片: 电文一: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电文二:……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电文三: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胡须马革裹尸还。师:对于毛主席的批示,老师有点疑惑,希望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多媒体出示:
这里的忠骨是指,毛主席的选择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
子的遗体安葬在 朝鲜。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几封电文和毛主席的批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灯片,生补充句子,再齐读。
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毛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彭德怀总司令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金日成首相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最后毛主席决定将岸英葬于朝鲜。
四、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等下,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各自的体会,说说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生交流分享:这句/段话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法,我从中感受到了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常人的情怀/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伟人的胸怀。
生:请大家看到144面第三自然段这个句子: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这句话运用了动
消息后,心情很悲痛,尤其是“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这几个词语。
师:非常好,谁再来说说?
生:请大家看到145面第6自然段这个句子:“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个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内心的挣扎、矛盾,最后他还是以大局为重,既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情感,又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胸襟。师:体会真深呀!我们继续交流。
生:请大家看到146面第7自然段这个句子: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句子运用了神情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都不敢相信儿子竟真的没了,可以看出他有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呀。
师引读部分关键句子,让生伴音乐齐读以下句子:
1.师引读:看来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一颗善感的心。现在就让我们把读文的体会带入句中,伴着音乐深情地读一读。
生接读: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师引读:回忆以前也曾几次与儿子分离,但儿子每次都能平安归来,谁知这一别却是天人永隔,怎不叫父亲毛泽东肝肠寸断,他情不自禁地小声叫着儿子的名字。生接读:“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3.师引读:岸英奔赴朝鲜时,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怎不叫父亲毛泽东痛彻心肺呀,主席想:
生接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引读:但他又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师引读:然而,这毕竟是骨肉连心呀,所以当— 生接读: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5.师引读: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也浸湿了电文稿上那含泪的批示:
生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师引读: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他也只是一个疼爱孩子的老父亲啊,他也有着普通父亲的感情,瞧—— 生接读: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这枕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碎的父亲,这枕巾蕴藏了一位老人内心多少的痛楚呀。
师: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拿起笔,一会儿又放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躺在床上睡也睡不着,流着眼泪,回忆儿子。
生: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情不自禁小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声音凄楚。……
五、视频欣赏,深化情感。
师:观看视频,说说主席是怎样度过那个难眠之夜的? 生:毛主席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眼中含泪。
生:毛主席辗转反侧,一夜都睡不着,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日子。
生:毛主席手拿着与儿子的合影,久久的凝视着照片。生:毛主席掩面痛哭,嘴里喊着儿子的名字。生:毛主席背着手在房间踱来踱去,泪流满面。
师:面对如此悲痛的毛泽东,让我们饱含热泪地对他说: 生读:主席,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保重呀!
师:面对如此痛不欲生的主席,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他说:
六、补充资料
加深理解:
(一)师引读:二十多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生齐读: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二)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痛失了6位亲人,他们分别是: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师:阅读了这两个资料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第一则资料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爱子情深,他也有常人的情感。
生:从第二则资料中,我感受到了领袖毛主席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失去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自己的妻子、孩子,他有着伟人的博大胸怀。
七、深情小结
出示灯片,师引读,生伴音乐轻声齐读: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师: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齐读这批示:
师:这批示里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批示里有常人的情怀,更有一代伟人的恢宏与豪迈!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八、课后小练笔
题目:《那个漫漫长夜》或《那个难眠之夜》
内容:抓住视频中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个难眠之夜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
九、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课后请大家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篇课文。
十、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爱子情感
伟人博大胸怀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2011-12-21 20:29:19| 分类: 教学研究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年12月21日市市导讲课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
3、围绕主席“常人情怀,伟人胸怀”想象晚上写批示时神态、动作、心理的内容,并写一小段话。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长征》中,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的胸怀,令我们敬佩不已。但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的情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学会预习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下面老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一)这篇课文是由三封电报,一份批示组成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用括号画出三封电报的内容 2.用直线画出主席情感变化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交流汇报
1、谁来读读第一第一封电报?出示第一封电报。指名朗读。谁写给谁?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殉职”指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
你从这封里电报中知道了什么? 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1)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你能把体会读出来吗?
引读: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痛,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2)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此刻主席想到了什么?
你们了解岸英吗?补充资料: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是主席唯一健康的孩子,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
(3)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生)“岸英!岸英!”
主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吗?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不相信这是真的。主席非常想念岸英。)这是一种锥心的痛。痛汇成了一句话――生齐读体会。
2、学习二三封电报的相关内容
(1)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各是什么?学生朗读
……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2)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
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3、学习回电报相关内容
(1)当听到这两封电报的时候,主席的表现是怎样的?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2)主席是怎样想的呢? 生读第七自然段.生不能相见,死了就见最后一面吧,这是人之常情啊!主席也是人,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凡人情怀啊!
板书:凡人情怀
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读: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读出了什么?(他已决定把岸英葬在朝鲜)作者把主席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在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五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身.出示资料,生读.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感到无比痛心呢?一次次,他都挺过去了.年近花甲的他又一次失去了他最亲爱的儿子,面对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他悲伤着,所以当秘书 将电报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指名读第作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3)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经过痛苦的抉择,在作为父亲与主席两种身份之间,主席写下了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说说诗的意思?忠骨指谁?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板书:伟人胸怀 老师搜集了一份资料,指名读.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此时你的心中一定充满着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在这句诗中.生齐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巩固延伸
1、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啊!作者是怎样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的呢?
2、让我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但我们却可以透过文字回到这个夜晚去体会主席当时的痛苦心情,请你运用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一想这一夜主席是怎样度过的,写出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
3、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情怀
伟人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今天市里来我们学校视导,我被抽到讲课.虽然已经准备好了教案,可心中还是有些慌张.因为教案我还背不很熟,再加上一直以为不可能抽到我.所以当主任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我急忙让学生把课文读了几遍,并把一些要点问题作了简单的提示.李老师他们帮我准备好了课件,我在快速的熟悉教案.上课的铃声响了,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当我开始上课的时候,心已经很平静了.我按照事前准备的教案,有条不紊地上着课,虽然时不时需要看一下教案,以免忘记下面的内容.但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的.四十分钟的课终于结束了,我急切地问听课的老师课上得怎么样,他们都说很成功,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起来回答问题,姿势都比较端正.尤其是学习习惯得到了听课领导的赞扬,他们回答问题完整,能带着问题深入地自学课文
2、尊重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时,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后,能积极地举手发言,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了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以恰当的引导与点拨,没有生硬的讲解与灌输.3、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安葬问题的痛苦抉择.在教学中,我抓住几处重点句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主席当时的痛苦心情.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结果时代背景,进上步体会艰难的抉择.在学生感悟到后,再引读提升.尤其是结尾的小练笔,更是深入文字背后,体会到了那个夜晚主席辗转难眠的痛苦.整个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了.更让我难忘的是,听课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几条宝贵的意见.这让我难以忘怀:
1齐读多了,个人读少了.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毛主席的痛苦心情时,在学生谈了自己的 体会后,我创设情境引读,当时是让全班同学齐读的.如果指名让学生自己读,效果会更好,因为齐读气势出来了,悲痛感却消失了.2体会感情后的提升读少了些.一篇课文应抓住几个重点语段反复品读,有几处句子,我让学生谈了体会后,都没有很好的还让学生带着理解来读,有点事倍功半了.3写法的渗透有些生硬.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作者怎么能写出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的?学生说出了作者运用了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等,让文章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果我在学习重点语段时先渗透一点,就不至于结尾进显得这样生搬硬套了.4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主席说些什么?这一个问题设计得不是很好.本来学生已经体会到了主席的悲痛,结果学生在说时,只想到了伟大这一点,凡人情怀反而疏忽了,有点本末倒置了.细细琢磨,评课老师的话,句句在理,使我如醍醐灌顶.两次视导,我都有幸被抽到讲课,真得非常兴奋.通过两次讲课,通过他们的点评,让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这给我的语文教学必定带来许多的启示,让我不断地向着成功迈进.
第二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3.聚焦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词语。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文中会认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学习会写的生字,挑同学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①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②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三、体会悲痛,感受毛主席凡人的情感。
研读第一部分,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再读一读。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肝肠寸断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心如刀绞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肝胆欲裂
4.补充毛岸英的相关内容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特殊(zhú)奔赴 倦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签字 拟定 参谋
C.锻炼(niàn)损害 锻练 马革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三、根据课文,排列顺序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毛主席站立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
六、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悲痛万分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肝肠寸断
第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③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①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词典。
②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③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④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①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课件:
有一个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还有人说他比耶稣、老子等大英雄都不知伟大多少倍!
有一个人,用西方评论家的话说:他把贫弱的中国引领到了现代世界的入口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这个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就是——
板书:毛泽东
师:听了刚才的叙述,看着这幅令人兴奋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师:对,毛主席很伟大,是一代伟人。但他也是有着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有父母、妻子、儿女的普通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平凡人——毛泽东。
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资料:《抗美援朝》
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如我们熟悉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其中也有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也是最有才华的儿子——毛岸英。但就是这样一位英俊的、有才华的儿子却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那是一天早上——
3、课件出示:电报原文
4、师:当毛主席得知爱子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出示毛岸英凄惨的童年生活
5.师:想起儿子凄惨的童年,想起儿子临走未送上一程,毛主席更是伤痛欲绝,正在这时又来了两份电报:
出示来电内容
师:看着两份不同请求的来电,毛主席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请自读第6自然段。
生交流
出示毛主席和儿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6.师:你是怎么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
出图朝鲜人民给主席儿子建的墓碑 7.体会“泪水打湿了枕巾”凡人一面。出示主席去世时遗物中存留儿子遗物资料及图片
三、作业:
14个字对常人来讲没什么,可对主席来讲无比沉重。当他签下14个字的那个晚上,主席是痛苦的,是最难熬的,因为“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同学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想到那个晚上毛主席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请写一写那一夜毛主席是怎样度过的。
哀痛的一夜„„
板书: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想见遗体
泪水打湿枕巾 收存儿子遗物
凡人情怀
毛泽东
痛失爱子
葬在异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第五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执教人:陈艳玲
【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阅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再组织学生交流: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感受到什么?结合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深深的父爱和宽广的胸怀。【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3、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⑶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学生朗读,评议。
②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⑷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⑸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②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将本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
3、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板书设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子之痛(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常人之父
超人抉择
(安葬在朝鲜)
伟人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