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林冬艳)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北仑区实验小学
林冬艳
一、教材解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情感主调是“悲痛”。但细细读来,又不仅仅是悲痛,还有对爱子的思念,送爱子去战场的后悔,作抉择时的矛盾和无奈等。作者通过对主席细微的神情,简单的动作,真实的心理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席丧失爱子后种种复杂的心情,一.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2、感受主席失去爱子后种种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神情,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并学习运用这样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神情、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人物情感的。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主席,揭示课题。
1.出示:
有一个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还有人说他比耶稣、老子等大英雄都不知伟大多少倍!
有一个人,用西方评论家的话说:他把贫弱的中国引领到了现代世界的入口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
这个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师生合作朗读)
2.这个人就是—(生:毛主席)(出示图片)本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走进毛主席”这个主题展开的,今天我们先提前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课文。(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朗读的内容也是对毛主席的简介,通过朗读对课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是清代龚自珍的诗句,后面还有半句—— 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2.马革裹尸的典故最早出自东汉马援,后来清代的诗人龚自珍又将意思推进了一步,有了这句诗?在这篇课文中,这句话还是主席在电文稿上的批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主席写下了这样的批文呢?默读课文,想一想。3.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把握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大意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我在设计时,先让孩子聚焦主席的批文,再通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主席写下这样的批文?”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让孩子去初读课文,了解主席写下批示的前因后果,同时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也水到渠成了。
(三)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1.了解文章的背景:抗美援朝
出示资料。在这次战争中,约有12万战士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有我们熟悉的黄继光,邱少云等。其中也有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出示图片)2.了解毛岸英。
(1)从文中找找有关信息。
(2)出示毛岸英的生平简介。默读。读了这则资料,你想说什么?
3.主席原有三个儿子,次子岸青在流落街头时曾被警察打中头部,一直在治疗。三子岸龙在一次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音信。岸英是主席唯一一个健康能干的儿子,他是多么希望儿子经过朝鲜战场的锻炼能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呀!可是等来的却是爱子殉职的噩耗。面对这样 的打击主席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主席当时的心情。
3.自由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出主席内心复杂的心情。教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悲痛”是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但是主席在痛失爱子后的心情不仅仅是悲痛,更有“自责”“后悔”“思念”“无奈”“矛盾”等,此环节,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品读重点词句,以及课外资料恰到好处的补充,引导学生体会主席种种复杂心情,从而丰盈人物的形象。
(四)细读文本,感悟写法。
1.刚才同学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种种复杂的心情,很了不起!这篇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主席这样的心情的呢?
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1)齐读。这句话中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了主席悲痛的心情? 板书:神态
动作
环境
(2)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原封不动的饭菜,虽没泪流满面,但痛苦已经将主席的心深深地吞噬。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出示: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了吗?这次怎么会……(齐读)
(3)引:回想往事,儿子曾和妻子一起入狱,但却奇迹般地回来了。儿子也曾流落街头,但——自己曾送儿子去苏联留学,他也————后来又送他去农村锻炼,但也————,父子团聚时那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主席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当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语言等展开想象说话。)
(4)可是这一切的美好都成了回忆,这一次的离别竟成了永别,这让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如何去接受? 引读: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
【设计意图】阅读习得,除了理解课文主要写什么,更应关注怎么写这些内容,即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主席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以及周边环境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重点语段的研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现人物情感的一般方法,并利用文章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说话,把学到的写法初步运用进去。
2.文中像这样细致的描写还有很多,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并想一想作者是抓住怎样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或一段心理来表现主席内心的情感的。
预设一:“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引读两种不同的心理。
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所以他这样想(生读)— 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因此他这样想(生读)—(2)引导学生关注过渡句: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3)渗透写法:两段截然不同的心理独白,一句简简单单的过渡句,生动地写出了主席写决定前激烈的思想斗争。同学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矛盾心理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
【设计意图】矛盾的心理孩子们在写文章时也经常会写到,但是往往语句比较啰嗦表达不清。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写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课文中的主席的这段心理描写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我在设计时,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写法的指导,解决了学生在写文章时一个难点。
预设二:“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紧缩的眉头,喃喃)
预设三: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仰起头
无限的眷恋)预设四: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踌躇
黯然的目光
指指
示意)
(五)写法迁移,想象写话。
1.悲痛,尽管矛盾,主席还是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齐读)
2.忠骨在文中是指?是啊,连绵的青山到处都可以埋葬儿子的遗骨,又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3.简简单单的14个字,却是主席字字带泪的决定啊!看— 出示: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纸巾。
同学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想象主席是怎样度过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的煎熬的,请想象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写几句话。
出示: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纸巾,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主席无眠!4.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用”,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平台,让课文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在课文留白处设计一个写话练习,让练笔成为学生情意表达的途径,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学生在练笔的同时又反哺了文本的深度解读。
5.小结: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致地描写,使我们走进了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的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在学习这单元的其他课文时,我们也要关注这样的描写,相信大家一定会对毛主席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鲁北第二小学
樱桃
学生课前准备:
搜索收集各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拟、勋、殉、赴、嘛、踌、躇、黯”等8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踌躇、黯然”等词语,并了解其含义。
(2)使学生能了解有一定内涵的句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4)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2)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多媒体教学,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
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3、情感与价值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怀。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教学环境和资源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PPT,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观看视频,激情导入
1、观看毛岸英赴朝鲜前的片段。揭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词析句,感悟伟人胸怀
1、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后,有关将他遗体运回国之事,毛泽东主席最后做了什么决定?
2、出示电报:从这份电报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3、学生默读课文,把表达主席内心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4、其实,这早已不是毛泽东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牺牲,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6位亲人。
5、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三)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出示:毛泽东简介,了解主席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怀。
(四)随文练笔,升华感悟
《我们眼中的毛泽东》
板书设计:
27* 青 山 处 处 埋 忠 骨
常人情怀
伟人胸怀
第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心胸和无私襟怀。
4、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其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等。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学生阅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殉职:因公务而牺牲。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齐朗读课文。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体会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见到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的最后一面,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这一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泽东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建议在其中设立一个“普通的伟人”的版块。
六、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无比悲痛 葬于朝鲜 常人的情感 伟人的胸怀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56年前,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生字词 学生认读 2,纠正难读的词语:
勋鉴、殉职。
3,、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课件介绍抗美援朝资料,以及毛岸英资料 5,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品味语言,感受主席的痛苦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2、集体交流,深入感悟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课件出示句子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指导朗读。
⑵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⑶“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⑷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
(5)“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语言运用
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
五、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六、课外延伸,小练笔:
1.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2.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七,板书设计: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几度悲痛
彭总司令:请求回国安葬
青山处处埋忠骨
艰难选择
常人的情怀
伟人的胸怀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忍痛批示—— 何须马革裹尸还
曹庄镇 金沂蒙小学
孙维维
2013-11-18
第五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热水瓶给了他温
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长征》我们认识了诗人毛泽东,领略了他伟人的胸襟和情怀,通过《开国大典》我们认识了亿万群众敬仰的领袖毛泽东,今天我们再来读两篇文章,再次走近毛泽东,感受他普通人的情怀。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孩子们,结合着你手中的预习单,快速的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三篇文章分别讲了毛泽东的哪些事呢?ppt 2.说说看两篇文章分别讲了毛泽东的哪些事呢?(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你来说,(让学生简练的说),师评价:1.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语言简练说得好(多找几生说)《毛主席在花山》讲了几件事呢?生说.《热水瓶给了他温暖》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电报是用最简练的语言传递最重要的信息,这就是电报的特点,文中有一篇电报,它传递的是主席失去爱子的噩耗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你从这封电报里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评价时要关注细节描写)1.让我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主席痛失爱子后的语句?圈出印象深刻的词语,写写你的感受(学生自读自画写感受)师:说说看,哪一段话触动了你的心灵?(生说句子)
A预设一:“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痛失爱子,主席哪里还吃得下饭啊!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手中的资料,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补充资料)
你来谈,多指几生谈(毛主席特别珍惜这个儿子)
师:毛主席和儿子聚少离多,这位老人、这位父亲是怎样的感受啊?(沉重的打击)你来读
孩子们我们就是通过“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已经热了几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样的动作,走进了主席的内心啊,孩子们你还关注到了那些句子?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师:简单的话语却让我们读出了主席的痛彻心扉。
C预设二: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师:主席的心理活动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啊。
D预设三: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师:这段话里有两个问号,这两个问号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主席不愿意相信儿子去世了。
师:尽管他是主席,在这样丧子之痛的打击下,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啊。
师:孩子们这些话语,让我们了解了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感受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吧(ppt展示以上的句子)(配乐读句子找4生读)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敢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岸英!”--------师: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生接: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身为父亲多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所以-----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孩子们,回过头来,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让我们走进了主席的内心呢?,师:正是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为父亲的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怀。(板书普通人)
师:尽管是这样悲痛,毛主席依然在电文稿上签下了这样的大字:(生一起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伟大)(板书伟大的胸襟)毛主席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父亲,他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更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伟人情怀。(板书 伟人)
四.《毛主席在花山》
师:孩子们,默读《毛主席在花山》这篇文章,看看哪些语句表现出毛主席他具有普通人的情感呢?你又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呢?
生读书,说说看。生全班交流
师:孩子们平凡的小事,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主席普通人的情怀 师:老师还关注了这句话:
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生一起读
师:到底是见过还是没见过呢?(生随机说理由)见过
师:见过没见过都不重要了,我奇怪的是这个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生随机说 @师:也许他从来没见过毛主席,可是毛主席也像平时见过的老乡、朋友,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五.走进《热水瓶》感受伟人尊师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个谁能说得简练一些? 师: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和徐特立的故事。板书徐特立 毛泽东为什么要送热水瓶呢?还要从秘书徐乾一句话说起 出示,指生读
主席,老人家的胃一向不好,我就怕他在路上喝不到水。。。” 师:这句话没有说完,用了省略号,他想说什么?2个 师:这个要求过分吗?生两个
高(理由是什么)
不高(在现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时代,气压式 电热式的热水瓶确实算不上稀罕的东西。)
但在那个年代中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热水瓶的价值。出示价值段。
师:原来主席赠送的不是一件非凡的礼物,而是一件奢侈品,高级装备,在当时的延安很不容易找到所以徐乾是欲言又止。但是没想到毛主席抱着自己跌热水瓶,含笑给送来了。
2.我们来看看徐乾当时拿到这个热水瓶的场景? 出示
徐乾接过热水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特意缝了一个布口袋,又缀上带子。撤离延安以后,一路上她天天将热水瓶背在肩头,带着它从延安来到华北。
读完这些话语,你一定有话说 2个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徐乾对这个热水瓶特别珍爱。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3.那这个小小的暖水瓶,里面装的仅仅是热气腾腾的开水吗?不是。还有什么?
这些关爱,温暖,关怀里面装满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尊重和关怀!(板书尊师)
师:所以,这热水瓶,给徐特立带来了温暖,只是他总不愿意一个人独享,常常要匀给大家一口。同学们联想一下,匀给大家喝一口,匀给谁?还会还匀给谁?
这承载着浓浓情意的热水瓶,仅仅是给徐特立带来温暖了吗? 如果我们换题目的话,那应该是:热水瓶给了他们温暖!
六、主题拓展
升华情感
这几节课,通过课文和主题丛书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为诗人的毛泽东的独领风骚,父亲毛泽东的婉转情长,凡人毛泽东的纯朴自然。所以人们这样评价他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相信,他的形象,在你们的心里已经立体丰满起来了,课下你也可以写写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课件出示
小练笔: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板书: 亲人
群众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