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时间:2019-05-14 21: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第一篇: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在近几十年内迅速崛起,应经成为世界上GDP增长速度最快的的国家,2009年我国的GDP更是高居世界第三位!但是,高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人将GDP称为环境的杀手,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将会使环境遭到破坏。我国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天空变灰了,大地变白了,河流变黑了,许多人因此而得各种莫名其妙的疾病,动物们也被杀戮,甚至有的永远不会再出现在地球了„„)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负面后果,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使这种破坏降到最低。关键词:经济发展

污染

GDP

法律法规

正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一方面学习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提高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和秩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11%、5%及25%),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然而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伴随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的能源耗费量由1978年的5.7亿t标准煤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t标准煤,增长了3.3倍,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1%;中国消耗的铁矿石从2000年的2亿t急速增长到2009年的6亿t,占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5%。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1800多万t增加到2005年的2594万t,增长了40%;废水排放量从1997年的416亿t增加到2006年的536万t,增长了30%。2007年我国创造的GDP占全球的6%,却消耗了全球15%的能源、30%的铁矿和54%的水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但是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将中国和印度同列为经济高增长、环境高污染的国家。再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受到污染,其中40%已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高增长转向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高增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科学认识经济的资源环境代价。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时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549万t,烟尘排放量达到1182万t,超过了环境容量的一倍以上。同时,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由单一污染向多元化污染发展,呈现阶段性、复合性和区域性特征。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结果,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2%和27%。辽宁、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24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2万t,氨氮排放量为149.8万t。

分析:

1、国外直接投资与环境质量

《瞭望》新闻周刊沿长江自上游至下游一路采访,所见所闻深感长江受污染之重触目惊心,污染日益加剧之势令人十分忧心。长江污水排放量2005年已达184.2t,湖泊半数以上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沿江城市500余个取水口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住在江边没水吃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污染致使长江水体呈“荒漠化”发展趋势。

长江生态恶化,是沿江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恶果。据统计,全国两万多家化工企业,分布在长江沿岸的就有9000多家,占全国的45%。三峡库区大中型工矿企业3000多家,化工厂有2000多座。这些化工企业不仅污染严重,而且为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而遍布全国各地的跨国公司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

有两点原因促使跨国企业在环保上执行双重标准。

其一,目前中国整体环境监管弱,处罚力度小,导致企业违法成本降低,而守法成本比较高。

其二,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不关注。也就是说,在国外,企业因为环保问题会导致品牌受损,遭到民众“摒弃”。而在中国,公众只关注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环境问题并不影响其对企业产品的选择。

一些公众并不“熟知”的跨国企业,可能存在着更大的污染问题,如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跨国企业。

2、企业制度改革与环境质量变化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

中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大宗商品的平均规模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制浆和造纸、水泥、制糖、石化产业。这些产业的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小企业从事大宗商品的生产表现出经营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行业获利能力低的缺陷。

企业规模小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污染强度往往比较大。造成中小企业较重污染的原因很多。首先,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工人素质较低,所用技术水平低,生产的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容易产出更多的废弃物。其次,目前末端治理仍是主要的污染防治手段。大企业的技术一般较先进,资金雄厚,有能力进行污染防治。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达不到采用高水平污染防治设备的门槛,不能安装使用高水平的污染防治设备,同时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往往较低,使其无法得到必要的金融支持,难以进行技术升级换代,无力安装防止污染的设备从污染物的直接削减费用来看,小型企业的水污染物直接削减费用是大型企业的10倍,大气污染物的削减费用是大型企业的2倍; 小型企业的水污染物边际削减费用是大型企业的10倍,大气污染物的边际削减费用是大型企业的5倍。第三中小企业对于污染防治的信息渠道不畅,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往往不知道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由于污染总量大,大企业更易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受到更严格的环境监督和管理,因此大企业会更好地进行污染防治。

3、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

国际贸易的对象中有许多危害生态环境的产品,如易爆、易燃、致癌、放射性物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等。贸易使污染生产方式和污染产品可在地区间转移、扩散,使一国可以间接地获取国界外的生态服务,把生态界线移至国界钱之外。贸易促进参与国的经济总量扩张,从而会消耗更多的物质能量,排放更多的污染物。贸易使运输量大幅上升,从而带来扩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消耗增加、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

4、中国农村工业化模式与环境质量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典型特征是大量的工业生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布在农村地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企业的职工多来自当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规模小、分布散,农村工业生产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环境管理部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农村工业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环境问题的转移,一方面是来自城市的污染转移,另一方面是来自国外的污染转移。为了争取项目,解决当地就业压力,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项目往往倾力照顾,在环境管理方面放松要求。

5、城市化与环境质量

大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张,引起侵占农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声等问题。但是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比,政府对大城市的环境治理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而大量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城乡环境的差异。现在城市工业污染基本控制或转好,农村污染继续发展、加剧。

由于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基础设备更新升级提出了要求,各地普遍开始旧城改造,城市的用地规模成倍扩大,数以千计的被征用土地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出沙化等生态退化的原因外,城市扩张占地是造成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

6、衡量经济发展的制度问题

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考虑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不能反映自然资源的耗竭导致的真实国民福利减少。为了弥补现有国民核算体系的不足,各种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运而生。“绿色GDP”和“绿色国民储蓄”均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代表性方法。“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因发展经济而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计算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银行提出的“绿色国民储蓄”则是以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民储蓄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持一定消费流的真实财富才是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指标,只有时间尺度上真实财富是增加的,经济发展才可持续,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将导致真实财富的减少。“绿色国民储蓄”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真实财富的增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如果环保意识不强烈,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转变,如果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标准不调整,环境就还会继续恶化。没有了环境,就算我们赢得了GDP,意义何在? 结论: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对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破坏了。在现有的国际情况下,根据以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了。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事关我们后代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了。

对于怎样做才能使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走科学发展的新路。

2、加强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要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配合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工作。通过认真评估环境立法和各地执法情况,完善环境法律噶鬼,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

3、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4、改变经济考核的标准。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势必会使各地的政府官员盲目的追求较高的GDP,而忽视环境问题。如果不考虑环境破坏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将导致不必要的消费,物欲横流,而其结果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5、加强科技发展,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和环境共同进步。提高了科技的水平,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将会更有效的检测环境,从而制止一些企业的污染行为。而且高科技带来的污染少,能以较小的污染创造出较大的成果。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投资,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6、加大宣传,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果每一个居民都有环境保护意识,首先他们自己是不会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的,而且也不会允许其他人去破坏。于是就有了很好的舆论氛围。一旦有人发现了环境出现问题就及时制止,这将会比单纯靠政府的法律监管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中国经济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GDP环境的杀手》 《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 《寻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路径》《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百度搜索

第二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课业论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课业论文

由于我所学的专业是集计算机,管理,经济为主干的信息管理,在此我选取其中的经济为专业结合环境保护的问题来完成我这一学期的课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可是放眼看去,我们的环境却在日益恶化:河流不再澄清,天空不再蔚蓝,我们逐渐迷失在固定的“石头森林”里。为什么会导致这些现象呢?难道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导致环境的问题?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国际上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主张: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即“先污染,后治理”。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

另一种主张停止发展论----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有如下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这五种趋势都按一定的指数增长。五种增长的启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品,进而使耕地和工业生产量也以指数增长,工业增长使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它们是人口增长和工业增长的双重产物,因而其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和工业增长更快。当时通过计算机模拟,五种增长趋势到本世纪会达到极限。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的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到极性时,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突然瓦解。因而,他们提出“必须把经济增长限制到零”,即所谓“零增长论”。

结合我们现在的环境与社会来看,两种观点显然都不合理。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如果说过去发达国家在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状况下而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那么今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应该尽量避免再走这样的弯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可能停止经济的发展,虽然《增长的极限》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能动性,但它提出了五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会导致全球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换句话说,只要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这两者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至于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阿尔-戈尔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中给了很好的借鉴意义。面对一场全球性的紧急状况,戈尔以乐观的态度说:“只要今天起,大家团结一致,为环保行动起来,我们还是可以阻止地球变暖及其所带来的后遗症。”他还指出:如果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抓住因寻求未来清洁能源而带来的的巨大商机。

确实,丰田汽车公司所创造的“绿色”办公楼就是最好的证明。其能源节省和工人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整体效益远远超出了当初用于提高设备环保性能方面的投入。这才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目标。不仅如此,许多大型公司,包括高盛集团和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都开始投身于这场“绿色革命”中。

当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时,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具体可以实现的措施如下:

1.政府要把關好各個環節,對於企業的審批,生產方面進行監督.不要等到我們的環境污染了才來治理.我們不需要帶血的GDP.2.加大政府的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要把環境保護投入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調支出

結構,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支持.保持環境投入增長幅度大於經濟增長幅度.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相關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合環境保護工作能在法律的配合和強制約束下取得更大的成就.4.加大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要進行能源消耗的審核和環境影響的評價,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不充許開工建設,現有企業經過整改仍沒有達到標準的必須依法停產關閉,堅決淘汰落後生產力,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企業.5.加大節能環保節能的進步.積極推進節能減排主要目標的更新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采用有利於節能環保的新型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6.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要加大宣傳力度,調整和改造不利於環保觀念和價值標準.培育友好的環境理念,提高公眾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水平.以上是我对环境保护与这一学期上课的感想,由于地理不是我的专业,文字难免会运用和借鉴到课外知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帮助解决气候危机,每个人都可以采取步骤来降低高科技生活为自然世界带来的压力,造福每一个子孙的未来。

第三篇:关于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论文

合肥六中高一三班黄志宇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其代价却是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短期发展来看,牺牲环境可以换取更快的经济发展。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必须通过改善环境才能获得长足持续的经济发展。我们现在所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最大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所以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保护环境提供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条件。

但是环境保护绝不是消极地防治,更重要的是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和管理,以及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把环保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力量也要为环境提供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只重视经济却忽视环境保护的严重后果比比皆是。例如2011发生的舟曲泥石流,此次灾害共造成1144人遇难,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损坏车辆38辆。而发生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环境的破坏。舟曲县城承载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人一多,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于是砍伐树木,开采矿山,乱开乱挖就变得很平常,所以才有灾难的发生。以及最近发生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欧洲严寒、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极端天气的增多,都与环境的破坏有关系。

由此可见,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保护环境并不是牺牲发展,发展与保护环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解决环境问题,避免环境带给人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的位置。要选择恰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就不会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污染或破坏,反而会拉动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第四篇:环境经济学论文

厦门PX项目的若干思考

2008946119 施正泼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但距离人口密集区过近,有环境污染之险。从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到2007年3月105名政协委员建议项目迁址,厦门PX事件进入公众视野,6月1日市民集体抵制PX项目,及至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工程,PX事件的进展牵动着公众眼球;从二次环评、公众投票,到最后迁址,地方政府与公民百姓,从博弈到妥协,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

关键字:厦门PX项目 公众监督 环境与经济增长 当前与长远 效率与质量

2007年12月5日,厦门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完成对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环评,并于12月13、14日,召开有106名市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超85%的代表反对PX项目继续兴建。2007年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召开专项会议决定迁建该项目。

获悉环保部消息后,赵玉芬院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看来项目已离开厦门,与厦门无关了。”她并重申当初主张:不反对项目落地,但不宜放在厦门。PX项目能给厦门甚至福建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惊人的,但是良性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的,PX项目可以落地,要选择远离人群,远离城市的郊区,并做好防卫措施的前提下实施。从所周知,厦门是个旅游城市,是个宜居典范,如果项目落户在厦门海沧区,那对厦门城市造成的环境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厦门还有上百万人民大众,PX项目光水源污染就威胁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当然,平心而论,PX项目虽然在厦门不适合,但我相信如果有合适的地方,还是可以建的,因为国家发展需要它。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人们已经做了大量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厦门PX项目中更多的人是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上看问题的,因为人们不能牺牲环境去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因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个提法点明了环境保护不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妨碍因素,相反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因素,从而更新了我们过去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兼得的传统认识。“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个提法把“两型”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深长。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论述呢?

我认为,这个提法实际上点明了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独特作用,即环境保护不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妨碍因素,相反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因素,从而更新了我们过去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兼得的传统认识,把环境保护提到了一个更加积极、更加有为和更加主动的地位。

2006年初,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可是,厦门PX项目的环评是在2005年完成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有理由拒绝公众要求其公开环评报告的要求。厦门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厦门绿十字”的负责人马天南曾多次试图向厦门市环保局索要环评报告未果。有意思的是,许多厦门市民曾要求“厦门绿十字”出面组织6月1日的市民“散步”,被马天南拒绝。“我觉得现在民众最需要的是知情权。”马天南对记者说,“没有知情权,谈何发言权和监督权?我一直希望民间环保组织同政府合作,这样才能了解真相,因此我对上街游行的做法采取了„三不‟的政策,就是不支持,不反对,不组织。” 在环评报告不能公开、公开了大家也看不懂的情况下,公众监督如何可能?环评报告是否应该公开?

诚然,当下中国的言论空间是在不断扩展之中,不受批评的公共事务,其范围正在逐步收缩。但与此对应的另一种趋势,则抵消了言论逐步开放带来的正面效应。“不怕举报,就怕登报”,曾经是比较流行的官场心态。那时舆论初起,从来无须面对舆论的部分官员,真的遭遇舆论狙击往往难于应对,舆论压力那时往往能起一些作用。舆论一时间的凯歌行进,不免在社会认知上放大了舆论的能量。我们不免估计过高,似乎舆论真是制胜法宝。

现在终于看明白,这不过是我们的浪漫幻觉。经过反复博弈,权力对舆论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权力与舆论关系的新阶段,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自此发端了。厦门PX事件正是在这个角度,有着标本意义。对厦门PX项目,还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吗?所谓以人为本,所谓科学发展观,所谓权力制约,所谓舆论监督,无论在民间话语中,还是在官方文本中,难道不是早就讲得很透彻了吗?而厦门PX事件,与这些主流理念背道而驰,应该说是确凿无疑的。

为了解决和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政府必须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环评项目中,政府应该统筹考虑,避免功能区的冲突。同时,政府还应该重视规划程序。PX项目完成了一切审批手续,因为学者的一份提案,再加上近万名厦门市民的抗议而缓建。近万名厦门市民走上街头散步,以无声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反对PX项目的态度。对于民众这种理性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应予以认可,这是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对环保要求的合理表达。政府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从暗箱走向“阳光”,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最好我再来谈谈在新形势下要处理好把关与服务、当前和长远、效率和质量、宏观和微观的四大关系。

把关与服务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把关与服务的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好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保护农林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严格把关与热情服务关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各级领导具备对国家负责和维护地方发展的统筹能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就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总体的规划,更要有矢志不渝和艰苦奋斗的执着精神。统筹整体利益,同时兼顾局部利益;统筹长远利益,同时兼顾当前利益;既要总揽全局,又要重点突破。立足当前的发展形势,但不局限于当前,要在当前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实现发展的长期稳定和不断加速。

现在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现在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效率和成本上的竞争。那如何做到生产效率又高产品质量又好呢?其实想要做到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就需要企业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了成本自然会有所降低。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重要尺度,即在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施等方面花费相同的成本,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当然环境增长的质量与其效率也是相对而言的。

宏观与微观的环境发展是辨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宏观上应坚持实施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战略和积极的政策,努力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结构的关系,协调好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把经济增长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微观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增长理念,出实招,求实效,从一项项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上抓起,从一个个特殊的项目对象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厦门二甲苯项目起落[N].中国环境报,2007-06-08.[2]李艳芳.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J].江海学刊,2004,(1).[3]邵继红.健全中国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统计与决策,2002,(3):30.[4]中新网--《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 [5]南方周末—厦门PX专栏

第五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二者关系

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想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虽然洁净但却与世隔绝,封闭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环境保护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展开以下讨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蒸蒸日上.众所周知,我们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幻想蓝天,幻想绿树,幻想草原,幻想溪水„„而现在有些人们为了经济的需要反而无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的家园还会美丽吗? 所以我们都要有着善良的心,都要有美丽的梦,去为了我们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载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 【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范文大全)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合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一个不能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范文模版]

    一、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经济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的政策规定,取消、精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论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011-1-11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决环境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纯地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5篇材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业题 ----------2011326630207 信息与计算科学(2)王诗炎 第一题:美丽下沙 走进下沙,走进大学城,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学子的天堂。畅游在无忧无虑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