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税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地税所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优提供了保证。那么,能否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反腐败工作中,针对可能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建立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界定三类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找准每个权力岗位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起步——查找风险点,“晒晒”手中的权力。“找廉政风险点?为什么?这不是先把我们当坏人了吗?”可能我们有的税务人员听说要求自己查找廉政风险点时,有点奇怪,更有些恼火。“所有相关税务制度,我都执行了,我还有什么风险点?”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管理学知识,我们不妨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然后,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于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个以“三类风险、三道防线、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推出的举措。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分析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的诱因,为廉政风险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支持平台。查找廉政风险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许多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的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部门找不准就上级查。自己单位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要跟进到哪里建立三道防线: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推行———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查找风险点只
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根据找出来的风险点,在每一个岗位中相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机会,保护干部,才是其根本目的。在很早以前的税务所里,每次查账都是一个人去,时间长了,腐败风险自然越来越大。可是,事实上,“腐败问题的发生,许多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往往诱导人犯错误。”所以,当这个岗位缺少监 督制约机制被作为廉政风险点找着,并相应建立了双岗监督、定期轮岗和清算小组审核制时,这个漏洞在很大程度上被堵住了。事实证明,查找风险点,是对权力的制约,但同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干部。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让人们逐渐理解,查找风险点,不是要“整谁”,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发生腐败的可能,防微杜渐,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这一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从不理解甚至对立到信任和支持,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运用风险理论,区还将风险防范分解为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三道防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哪里。找到了风险点,于公,保证基金安全;于私,职责明确,防止出错。
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的查找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但这也是目前廉政风险管理方法遇到的“瓶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被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廉政风险管理防范工作的监督主体是谁?廉政风险点找得准不准?防范措施的制定能否防止腐败的发生?廉政风险管理能否实现标准化、量化考核,是其关键。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但是,什么是有可能,哪些是不可能的?由部门领导来监控的方式显然还是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以一种自由裁量来监控另外一种自由裁量,无疑陷入了一种管理悖论。其实,自由裁量权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核定标准,才在许多时候给腐败留出了空子,形成了廉政风险点。但是,很明显,目前缺少明确的考核标识的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仍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照现代管理理论,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作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三类风险的防
范措施,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措施完善还是岗位职责明确,只要尽可能地起到这种作用,把防止腐败的“篱笆”扎得更紧,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虽然思想教育效果是不能量化的,但是思想教育的次数和频率却是可以量化的。于是,在政治思想教育环节中,区明确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度,以期通过量变促进质变。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将这些虚功做实,以达到防范腐败的目的。和许多改革创新一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是借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积极探索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一种尝试。的确,它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却已告诉人们,有效惩治腐败是必要的。同时,这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腐败的做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爱护、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应该在更大的范围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这一理念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开展阶段性检查、构建风险监控网络、建立风险处臵程序,加强监督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质量考核。按照单位定期自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动态考核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估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全
年考核报告。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工作。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修正完善,循环推进。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各单位对存在的风险点,要优化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效能;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长期有效。与此同时,对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每季度结束时,要抽取10%的单位进行检查。而定期召开的领导小组工作会和各种群众廉政风险专用监督渠道的畅通,应该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本身,可以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提高了其防止腐败的意识
第二篇:关于税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 的实践与思考
----地税所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优提供了保证。那么,能否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反腐败工作中,针对可能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建立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界定三类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找准每个权力岗位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起步——查找风险点,“晒晒”手中的权力。“找廉政风险点?为什么?这不是先把我们当坏人了吗?”可能我们有的税务人员听说要求自己查找廉政风险点时,有点奇怪,更有些恼火。“所有相关税务制度,我都执行了,我还有什么风险点?”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管理学知识,我们不妨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然后,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于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个以“三类风险、三道防线、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推出的举措。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分析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的诱因,为廉政风险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支持平台。查找廉政风险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许多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的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部门找不准就上级查。自己单位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要跟进到哪里建立三道防线: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推行———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根据找出来的风险点,在每一个岗位中相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机会,保护干部,才是其根本目的。在很早以前的税务所里,每次查账都是一个人去,时间长了,腐败风险自然越来越大。可是,事实上,“腐败问题的发生,许多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往往诱导人犯错误。”所以,当这个岗位缺少监 督制约机制被作为廉政风险点找着,并相应建立了双岗监督、定期轮岗和清算小组审核制时,这个漏洞在很大程度上被堵住了。事实证明,查找风险点,是对权力的制约,但同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干部。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让人们逐渐理解,查找风险点,不是要“整谁”,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发生腐败的可能,防微杜渐,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这一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从不理解甚至对立到信任和支持,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运用风险理论,区还将风险防范分解为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三道防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哪里。找到了风险点,于公,保证基金安全;于私,职责明确,防止出错。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的查找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但这也是目前廉政风险管理方法遇到的“瓶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被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廉政风险管理防范工作的监督主体是谁?廉政风险点找得准不准?防范措施的制定能否防止腐败的发生?廉政风险管理能否实现标准化、量化考核,是其关键。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但是,什么是有可能,哪些是不可能的?由部门领导来监控的方式显然还是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以一种自由裁量来监控另外一种自由裁量,无疑陷入了一种管理悖论。其实,自由裁量权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核定标准,才在许多时候给腐败留出了空子,形成了廉政风险点。但是,很明显,目前缺少明确的考核标识的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仍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照现代管理理论,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作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措施完善还是岗位职责明确,只要尽可能地起到这种作用,把防止腐败的“篱笆”扎得更紧,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虽然思想教育效果是不能量化的,但是思想教育的次数和频率却是可以量化的。于是,在政治思想教育环节中,区明确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度,以期通过量变促进质变。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将这些虚功做实,以达到防范腐败的目的。和许多改革创新一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是借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积极探索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一种尝试。的确,它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却已告诉人们,有效惩治腐败是必要的。同时,这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腐败的做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爱护、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应该在更大的范围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这一理念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开展阶段性检查、构建风险监控网络、建立风险处臵程序,加强监督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质量考核。按照单位定期自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动态考核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估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全年考核报告。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工作。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修正完善,循环推进。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各单位对存在的风险点,要优化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效能;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长期有效。与此同时,对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每季度结束时,要抽取10%的单位进行检查。而定期召开的领导小组工作会和各种群众廉政风险专用监督渠道的畅通,应该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本身,可以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提高了其防止腐败的意识
第三篇: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廉政风险防范:预防腐败的一条新思路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优提供了保证。
那么,能否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反腐败工作中,针对可能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
险,建立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去年年初开始,市区正在进行着这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界定三类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
找准每个权力岗位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
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起步——
查找风险点,“晒晒”手中的权力
“找廉政风险点?为什么?这不是先把我们当坏人了吗?”当区地方税务局永定门外税务所所长张宏邦第一次听说要求自己查找廉政风险点时,有点奇怪,更有些恼火。“所有相关税务制度,我都执行了,我还有什么风险点?”
当“廉政风险点”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各职能部门时,在整个区掀起了一场“风暴”。而引起这场“风暴”的源头便是区纪委。
有着美国阿肯色州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张岚,底出任市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成了张岚关注的重点。结合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借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然后,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于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个以“三类风险、三道防线、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推出的举措。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
分析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的诱因,为廉政风险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支持平台。
但是,包括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民检察院、区地税局等在内的6家试点单位中,和张宏邦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查找廉政风险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许多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的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
所以,当各单位第一次把自己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交给张岚的时候,张岚才真正意识到,这项工作要比想象的更艰难。这些找出来的风险点,大多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空话,“什么政治学习不够扎实,业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云云”,更不要说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人了。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张岚坚定的决心,使各单位“过关”行动变得艰难,最多的一个单位曾被打回9次去重新查找风险点。
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部门找不准就上级查。自己单位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而这一系列做法,都要被区纪委、监察局派出的监督小组随时核查。
于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6家职能部门中仅查找风险点这第一个环节,就花了三个月时间。
尽管如此,但是,当6家试点单位中,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被一一列出时,标志着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这一方法的成功起步。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
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要跟进到哪里
建立三道防线: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
推行———
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
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根据找出来的风险点,在每一个岗位中相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机会,保护干部,才是其根本目的。
万事开头难。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起步虽然艰难,但很快,就得到了更多人和业务单位的支持。张宏邦就是其中一个。
税务所查账业务,是一个“凭良心”办事的环节。以前,张宏邦所在的税务所里,每次查账都是一个人去,时间长了,腐败风险自然越来越大。“这个岗位栽倒过我们太多的同志。”可是,事实上,正如张宏邦所言,“腐败问题的发生,许多时候并不是人的主观故意,制度的不完善往往诱导人犯错误。”所以,当这个岗位缺少监
督制约机制被作为廉政风险点找着,并相应建立了双岗监督、定期轮岗和清算小组审核制时,这个漏洞在很大程度上被堵住了。
“事实证明,查找风险点,是对权力的制约,但同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干部。”提到这点,张宏邦不无感慨:“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过程。”
与此同时,区纪委、监察局在各个试点单位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让人们逐渐理解,查找风险点,不是要“整谁”,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发生腐败的可能,防微杜渐,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这一理论开始深入人心。
从不理解甚至对立到信任和支持,张宏邦思想转变的过程同样具有代表性。
查找风险点,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运用风险理论,区还将风险防范分解为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三道防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哪里。
打开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一幅精细全面的动态流程图上,每一个工作岗位相应的风险点、预防措施和考核标准一应俱全。处于高风险岗位的社保中心主任杨志刚,提起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评价很朴素:“我能睡上踏实觉了。”
在他的手上,每年有全区30多亿元的社保流动资金,每天一分钱对不上,可能都意味着一个大漏洞的出现。因为怕出事、怕出错,高度的思想压力,使每天凌晨三点准时地成了他的清醒生物钟。
“找到了风险点,于公,保证基金安全;于私,职责明确,防止出错。”杨志刚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一觉就能睡到大天亮。”“现在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内控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解决了基金跑、冒、滴、漏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此言不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实施,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社保基金管理方面,从工作流程各个环节中共查找出56个风险点,重新梳理了社会保险基金9个入口、22个出口、22条基金通道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每年30多亿元社保基金的安全高效管理。
区检察院查找出全院92个岗位可能出现的391个廉政风险点。通过对办案程序、办案纪律等方面风险点的识别,使执法活动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受到监督。
体育馆街道则把大额资金的使用、行政审批项目、为民服务事项、政务公开工作、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列为防范和监督的重点。
……
事实胜于雄辩。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初步显现。
经过8个月的试点和调研论证,区先后解决了理论基础的完善、风险识别的方法、措施制订的途径、考核评估的内容和工作的组织实施等问题,最终形成了《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及其配套文件。
9月28日,区召开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了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包括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和区人民检察院为成员的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
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的查找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但这也是目前廉政风险管理方法遇到的“瓶颈”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被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博弈———
把预防腐败的“篱笆”扎得更紧
廉政风险管理防范工作的监督主体是谁?廉政风险点找得准不准?防范措施的制定能否防止腐败的发生?廉政风险管理能否实现标准化、量化考核,是其关键。
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廉政风险指数评估标准为三级:出现风险的是一级,由纪检组重点监控;出现苗头的是二级,由效能建设督导员重点监控;有可能转变为风险苗头的为三级,由部门领导监控;被确定为不可能转变为风险的暂不在监控范围内。
但是,什么是有可能,哪些是不可能的?由部门领导来监控的方式显然还是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以一种自由裁量来监控另外一种自由裁量,无疑陷入了一种管理悖论。
“最能体现廉政风险防范作用的,应该是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区地税局局长刘春林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其实,自由裁量权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核定标准,才在许多时候给腐败留出了空子,形成了廉政风险点。
但是,很明显,目前缺少明确的考核标识的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仍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主要参与人之一的区团委书记倪紫剑毫不讳言,“这也是目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遇到的一个瓶颈。”因为按照现代管理理论,量化考核标准是保证风险点作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然而,他认为,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都是防范腐败,或者说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降低腐败的可能性。那么,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措施完善还是岗位职责明确,只要尽可能地起到这种作用,把防止腐败的“篱笆”扎得更紧,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
虽然思想教育效果是不能量化的,但是思想教育的次数和频率却是可以量化的。于是,在政治思想教育环节中,区明确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度,以期通过量变促进质变。
而与此相适应的是区特有的人文关怀制度的设定。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将这些虚功做实,以达到防范腐败的目的。
和许多改革创新一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但是,正如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张岚所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是区借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积极探索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一种尝试。的确,它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却已告诉人们,有效惩治腐败是必要的。同时,这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腐败的做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爱护、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应该在更大的范围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这一理念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区委、区纪委的积极推进和各单位的积极支持,已使这一创新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并得以顺利推广。截至去年底,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涉及到的122家单位,全部按要求准时上报了《实施细则》,500多名处级干部共查找风险点4000多条,制定防范措施6000多条。全区2300余名公务员,1万多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廉政风险教育,积极参与到查找风险点工作中来,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则被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评中,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予以表彰,对不及格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并通过跟踪回访,强化监督。对拒不落实或者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不力的单位部门,则依据相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责任。
pdca四个环节对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修正完善,循环推进
开展阶段性检查、构建风险监控网络、建立风险处置程序,加强监督
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
意义———
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效果?现在谈这个为时太早。”从全区去年年底的发案率和群众信访量下降37.5%来看,的确有一个明显的减少。但是,“这不能简单地归为这一管理方法的成功,偶然性因素也是存在的。”尽管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张岚对它的评价很清醒。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区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也分为pdca四个环节来全面实施质量管理。
-plan(计划)。查找风险点和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机制健全。
-do(执行)。对照《实施细则》,认真落实风险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发挥“三道防线”对廉政风险的防范作用,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check(考核)。对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质量考核。按照单位定期自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动态考核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估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全年考核报告。
-action(修正)。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工作。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模式一年为一个周期,修正完善,循环推进。每年底至次年初,区领导小组要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各单位对存在的风险点,要优化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效能;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长期有效。
与此同时,对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每季度结束时,要抽取10%的单位进行检查。而定期召开的区领导小组工作会和各种群众廉政风险专用监督渠道的畅通,更让张岚对廉政风险管理方法充满信心:假以时日,pdca良性循环效应会显现,并在防止腐败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对廉政风险管理方法充满信心的不只是张岚,现在,包括区地税局、检察院、社保局在内的许多单位的负责人,都已经意识到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已开始将这一工作融入到全年的业务工作部署中。
刘春林介绍说,制订明确的廉政风险考核标识是他们当前正在着手的工作。他们已经准备投入资金研制计算机自动生成模块,来防止人为因素,实现廉政风险控制的效益最大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找准了纪委和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机结合点。而且,廉政风险点的查找几乎涵盖了全区单位和部门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丰富了预防腐败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仅区级就涉及各类规定39条,新建工作机制7项、工作措施54项。
应该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本身,也使区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提高了其防止腐败的意识。正如永定门外税务所所长张宏邦所言,“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过程。”
从出台到现在,区廉政风险管理方法一路走来,虽然道路并不平坦,遇到过许多难题,虽然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考验,甚至是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区的改革者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目前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已经证明,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办法》制定的中长期目标中,记者看到了他们更为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到6月30日,基本建成涵盖区属各个单位、部门和各个领域的全区性运行网络。从7月1日起,全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基本定型,同时全面启动“廉政档案”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四篇:廉政风险防范思考
关于血站关键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的思考
【摘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乃是为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化为违规违纪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廉政工作与业务流程、自律与法律的有效结合,将涉及人、财、物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予以梳理和明确,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关键词】 关键岗位;风险防范;思考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至今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我国廉政建设工作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全国多地血站违规违纪现象易发频发,多次见于网络和报端,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探索关键岗位和高危区位廉政风险因素,对于推进血站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血站良好公益形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加强关键岗位风险防范的原因
1.1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思想意识薄弱,道德防线不牢。岗位职责观念退化,看中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缺乏长远思想和大局观。在利益的驱动下,置法律法规和纪律于不顾,面对制度的漏洞,思想防线松动,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得不偿失。
1.2关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缺乏科学性。关键岗位职责和流程设置不清晰,对关键岗位人员配备考核不严格,很多关键岗位人员长期固定从事此项工作,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存在一定弱化,按部就班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身的学习和要求,对“新常态”认识不足,最终导致无视权利制衡、无视责任监督,自我封闭,廉政风险增加。
1.3关键岗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制定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措施的过程中,一般多从宏观层次着手,从大方针层面予以约束,很少从岗位层面,人员素质层面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控措施。很多关键岗位缺乏必要的制度执行措施和流程安排以规避廉政风险。措施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连贯性。
1.4关键岗位职权监管缺失。我们通常习惯实行从上到下的监管,缺少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不少监管环节的空档。纪检监督不可能做到事事监督、时时监督,因此相互监督,自我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加强重点区位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的思考
2.1清理职责权限,明确岗位流程。负责管理人、财、物等部门属于廉政风险高危区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将涉及人、财、物的工作岗位列为重点岗位;将负责管理以上岗位的人员纳入关键岗位人员范围。根据岗位和职责任务不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绘制廉政风险防范流程图,找出权利运行过程中容易导致违规违纪风险的薄弱环节加以控制,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2.2加强监督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定期从领导班子到关键岗位人员开展风险排查。重点排查由于工作程序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和行为失察的因素。针对排查确定的风险点,根据不同等级程度,从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明确部门、岗位的监督职责和监管权限,建立风险防范连带责任制,形成执行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有效的制衡和相互衔接的责任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传导风险压力,一旦出现问题,逐级追究责任。
2.3规范选人用人,提高干部素质。对关键岗位的干部要实行重点选配和管理,重点关口前移,提高关键岗位干部整体素质。重点岗位干部的选拔要严格遵循组织筛选程序,坚持任人唯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根据需要实施轮岗制,定期进行岗位述职述廉,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加强关键岗位人员廉政意识培训和学习,由此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律、自警、自省意识。
2.4加强廉政教育,统一思想意识。要多形式、不定期的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利用民主生活会、主题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谈话、述职述廉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政风险意识,构建有效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和《廉政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基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抓警示教育筑防线,抓主题宣讲强认识,抓法制宣传明纪律,抓制度建设促规范,抓行风建设树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良工作氛围,杜绝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2016.1.1 〔2〕《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6.7.8
第五篇:防范廉政风险范文
防范廉政风险 确保司法公正
区法院
2008年,区法院坚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的主题,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为了保证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中层正职为成员的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推进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二、提高认识,强化教育
为了使广大干警充分认识推进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全体干部动员大会,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内容和理念。一是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法官法》、《司法廉洁教育读本》、《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试行)》等,使干警普遍受到了一次廉政教育。二是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熟悉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方法。三是充分利用法院局域网页上的《警钟长鸣》栏目,宣传各部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情况、做法及经验,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风险,落实制度 一是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干警对照《党章》及有关法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法律、规定,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点;部门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查找在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二是每名干警填写《宣武区法院干警廉政风险识别、防控一览表》,部门填写《制度机制风险识别、防控一览表》。根据具体岗位职责要求,从案件的立案收费、案件审理的程序、案件执行的流程管理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筛选,确定本部门的干警廉政风险点,与查找出的制度机制风险点一并报主管院长审阅。主管院长修改后,返回各部门讨论、修改,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干警廉政风险点和制度机制风险点进行研究,最终共确定廉政风险点123个。
三是在查找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和《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细则》,针对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四个方面的廉政风险,初步建立起符合法院审判工作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机制。
四、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通过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审判工作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始终将公正司法作为主要目标,坚持严格执法,文明办案,不断规范办案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增强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立案、开庭、执行等各个环节,通过对办案程序、办案纪律等方面风险点的识别,真正起到风险点的防范作用。
二是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始终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廉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相结合,努力构建具有法院特点的“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的惩防机制。
三是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实行量化管理,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执行《干警廉政信用评价体系》相结合,纳入全院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由虚变实,逐步建立更加科学、严密和更具针对性的防范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
四是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审判工作的全程内外监督,在每个法庭安装监控设备,将每一起案件的庭审过程制作成光盘,与文字档案一起归档,作为法官考核、晋升、评优、遴选考核或考察的依据。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的公开审理,每季度走访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不定期暗防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司法的公正、高效。
五是将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确保平安奥运、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紧密结合。2008年前8 个月,全院审结各类案件7900多件,服判息诉率达到89.7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全力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确保奥运会的平安。我院不仅被评为宣武区服务保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先进集体,而且继2007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标兵、北京市先进法院、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后,2008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的光荣称号。
我们将继续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补充、修改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和实施细则,真正建立符合法院特点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