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掌握着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每个重要岗位都伴随着“廉政风险”。如何对执法人员和重点岗位责任人员实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远离职务犯罪是摆在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全面推行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部门廉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部门在履行职责和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主要存在思想道德、行政权力、岗位职责等“三类风险”。
一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思想自由散漫,容易受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辨别是非能力低。存在人生观不端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活情趣不高雅、追求不良生活方式,道德情趣不高尚、生活作风不端正。存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思想树得不牢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存在高高在上的思想,执法、办事不公,办“人情”案和“人情”事。
二在行使行政权力方面。表现在利用权力为部门和个人谋利,发生“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受物质、金
钱等利益因素的诱惑,减少或省略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和手续,出现失职渎职现象;
三是岗位职责方面。表现为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如在工商部门的监管领域内引发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种责任事故。
二、在加强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探索
为更好地规范监督干部职工的日常言行,结合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分局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明晰岗位职责,对工作、生活中易发、多发问题环节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预警机制。以科所为单位,对照工作流程中权力运行和责任集中的关键环节,找出存在风险隐患的关键岗位作为主要风险点。通过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四查”的方式全面查找风险点。共查找出各类风险点三级个:一级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证、照)、行政处罚(案)、行政事务管理类风险点;二级为行政监督检查类风险点;三级为公共类风险点。
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廉政风险点实施方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点责任分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考核意见》、《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措施汇编成册,制作成风险防范管理卡,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自觉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廉政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
和运用机制,完善廉情收集体系,加强信访举报核查管理工作,广泛开展谈心沟通、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定期分析、专题座谈、督察员会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廉情。通过廉政预警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干预,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针对不良苗头和倾向,通过个别谈心、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式,进行廉政干预,把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方面,分局深化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查找出工作中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对照具体风险及风险级别,对现有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的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和措施,完善各项防控制度和制约机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动态监控。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对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在社会监督方面,深化基层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邀请各所辖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会,现场接受质询,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落实分级管理机制。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对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其中一级风险由主、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负责监控;二级风险由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财务、办公室、法制等部门负责监控;三级风险由分管领导、机关支部、纪检监察和人事等部门负责监控。重点人员由机关支部、纪
检监察、人事部门重点监控。监控措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前期预防,主要是通过与风险点工作人员定期谈话、加强思想教育等,主动消除、降低隐患;中期监控,主要是通过日常检查、定期自查和抽查等方式,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情况、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期处臵,主要是对发现的线索或苗头性问题,通过警示提醒、诫免纠错、责令整改和组织处理等手段,防止进一步发展,对已经造成违法违纪违规的事实,坚决依法依规处理,起到惩治和警戒作用。
四是细化督导考核机制。按照修订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纪检监察部门把主要廉政风险纳入督察重点内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取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根据督察结果及时通报、提示风险。近期,重点对半年考核、财务支出、行政审批、执法办案及执行国家总局“六项禁令”情况进行了防范检查和效能督察,对四个单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强化目标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领导小组结合自查情况,采取听取单位负责人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及问卷调查、检查相关材料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等次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由领导小组下达书面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并跟踪回访。
三、改进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如果对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必然对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实质性的损害。
(一)搞好科学设计,减少执行的摩擦力。这是制度建设和进入执行程序的前提。当前我们应着重从制度设计上找规律,从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找原因,紧紧抓住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下功夫建立一套内涵明确清晰、整体配套协调、操作规范可行的制度体系,从而将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漏洞;将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减至最少,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
(二)营造好环境,减小制度执行的阻力。一套好的制度,只有领导带头执行才能营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制度的氛围和环境。一旦形成了尊重制度,以执行制度为荣的氛围和环境,也就不会出现“闯红灯”的现象,制度执行的阻力自然减小。当前,应结合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把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辅以可操作性的问责条款,明确规定制度执行的责任主体,实行制度的制定、执行、督查、追究一体,确保制度执行有人抓、有
人管。
(三)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制度只有充分体现警示性、惩罚性、长效性、公平性等特点,才能保证行得通、管得住、执行得好,才能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一是制定和出台每一项制度都必须有清晰明确的主体,由确定的部门和岗位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给执行者以责任不清的裁量权,以致削弱制度的执行力。二是要优化监督手段。可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执法办案等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促进服务提速和政务公开。同时,应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分门别类建立监督平台和监管系统,把各项规章制度固化到各类应用系统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监督检查由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向内外监督、上下监督、互相监督和齐抓共管的转变。加大经常性检查和违反制度的惩处力度,严格问责和追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
第二篇: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掌握着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每个重要岗位都伴随着“廉政风险”。如何对执法人员和重点岗位责任人员实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远离职务犯罪是摆在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全面推行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部门廉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部门在履行职责和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主要存在思想道德、行政权力、岗位职责等“三类风险”。
一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思想自由散漫,容易受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辨别是非能力低。存在人生观不端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活情趣不高雅、追求不良生活方式,道德情趣不高尚、生活作风不端正。存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思想树得不牢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存在高高在上的思想,执法、办事不公,办“人情”案和“人情”事。
二在行使行政权力方面。表现在利用权力为部门和个人谋利,发生“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受物质、金钱等利益因素的诱惑,减少或省略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和手续,出现失职渎职现象;
三是岗位职责方面。表现为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如在工商部门的监管领域内引发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种责任事故。
二、在加强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探索 为更好地规范监督干部职工的日常言行,结合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分局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明晰岗位职责,对工作、生活中易发、多发问题环节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预警机制。以科所为单位,对照工作流程中权力运行和责任集中的关键环节,找出存在风险隐患的关键岗位作为主要风险点。通过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四查”的方式全面查找风险点。共查找出各类风险点三级个:一级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证、照)、行政处罚(案)、行政事务管理类风险点;二级为行政监督检查类风险点;三级为公共类风险点。
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廉政风险点实施方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点责任分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考核意见》、《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措施汇编成册,制作成风险防范管理卡,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自觉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廉政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运用机制,完善廉情收集体系,加强信访举报核查管理工作,广泛开展谈心沟通、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定期分析、专题座谈、督察员会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廉情。通过廉政预警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干预,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针对不良苗头和倾向,通过个别谈心、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式,进行廉政干预,把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方面,分局深化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查找出工作中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对照具体风险及风险级别,对现有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的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和措施,完善各项防控制度和制约机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动态监控。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对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在社会监督方面,深化基层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邀请各所辖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会,现场接受质询,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落实分级管理机制。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对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其中一级风险由主、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负责监控;二级风险由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财务、办公室、法制等部门负责监控;三级风险由分管领导、机关支部、纪检监察和人事等部门负责监控。重点人员由机关支部、纪检监察、人事部门重点监控。监控措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前期预防,主要是通过与风险点工作人员定期谈话、加强思想教育等,主动消除、降低隐患;中期监控,主要是通过日常检查、定期自查和抽查等方式,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情况、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期处臵,主要是对发现的线索或苗头性问题,通过警示提醒、诫免纠错、责令整改和组织处理等手段,防止进一步发展,对已经造成违法违纪违规的事实,坚决依法依规处理,起到惩治和警戒作用。
四是细化督导考核机制。按照修订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纪检监察部门把主要廉政风险纳入督察重点内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取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根据督察结果及时通报、提示风险。近期,重点对半年考核、财务支出、行政审批、执法办案及执行国家总局“六项禁令”情况进行了防范检查和效能督察,对四个单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强化目标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领导小组结合自查情况,采取听取单位负责人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及问卷调查、检查相关材料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等次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由领导小组下达书面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并跟踪回访。
三、改进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如果对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必然对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实质性的损害。
(一)搞好科学设计,减少执行的摩擦力。这是制度建设和进入执行程序的前提。当前我们应着重从制度设计上找规律,从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找原因,紧紧抓住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下功夫建立一套内涵明确清晰、整体配套协调、操作规范可行的制度体系,从而将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漏洞;将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减至最少,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
(二)营造好环境,减小制度执行的阻力。一套好的制度,只有领导带头执行才能营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制度的氛围和环境。一旦形成了尊重制度,以执行制度为荣的氛围和环境,也就不会出现“闯红灯”的现象,制度执行的阻力自然减小。当前,应结合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把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辅以可操作性的问责条款,明确规定制度执行的责任主体,实行制度的制定、执行、督查、追究一体,确保制度执行有人抓、有人管。
(三)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制度只有充分体现警示性、惩罚性、长效性、公平性等特点,才能保证行得通、管得住、执行得好,才能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一是制定和出台每一项制度都必须有清晰明确的主体,由确定的部门和岗位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给执行者以责任不清的裁量权,以致削弱制度的执行力。二是要优化监督手段。可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执法办案等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促进服务提速和政务公开。同时,应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分门别类建立监督平台和监管系统,把各项规章制度固化到各类应用系统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监督检查由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向内外监督、上下监督、互相监督和齐抓共管的转变。加大经常性检查和违反制度的惩处力度,严格问责和追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
第三篇: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讲解
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 要举措。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掌握 着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每个重要岗位都伴随着“廉 政风险”。如何对执法人员和重点岗位责任人员实行廉政风 险防范管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远离职务犯罪是摆在部门 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全面推行了廉政风险点防范 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 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部门廉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部门在履 行职责和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主要存在思想道德、行政权 力、岗位职责等“三类风险”。
一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问题:具 体表现为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思想自由散漫,容易受不良 思想和文化的侵蚀,辨别是非能力低。存在人生观不端正的 问题:具体表现为生活情趣不高雅、追求不良生活方式,道 德情趣不高尚、生活作风不端正。存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 思想树得不牢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存在高高在上的思想, 执法、办事不公,办“人情”案和“人情”事。
二在行使行政权力方面。表现在利用权力为部门和个人 谋利,发生“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受物质、金
钱等利益因素的诱惑,减少或省略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和手 续,出现失职渎职现象;三是岗位职责方面。表现为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受到损害,如在工商部门的监管领域内引发食品安全、生产 安全等各种责任事故。
二、在加强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探索
为更好地规范监督干部职工的日常言行,结合廉政风险 点防范管理工作,分局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明晰岗位职责, 对工作、生活中易发、多发问题环节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 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预警机制。以科所为单位,对照工作流程中权 力运行和责任集中的关键环节,找出存在风险隐患的关键岗 位作为主要风险点。通过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四查”的方式全面查找风险点。共查找出各类风 险点三级个:一级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证、照、行政 处罚(案、行政事务管理类风险点;二级为行政监督检查 类风险点;三级为公共类风险点。
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廉政风险点实施方 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点责任分解》、《廉 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考核意见》、《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 等 10余项规章制度。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措施汇编成册, 制作成风险防范管理卡, 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 自觉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廉政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
和运用机制,完善廉情收集体系,加强信访举报核查管理工 作,广泛开展谈心沟通、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定期分析、专题座谈、督察员会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廉情。通过廉政预 警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干预,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 动态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针对不良苗头和倾向,通过个别 谈心、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和强化监 督等方式,进行廉政干预,把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方面,分局深化廉 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查找出工作中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风 险点,对照具体风险及风险级别,对现有关于廉政风险防范 的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和措 施,完善各项防控制度和制约机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开 展动态监控。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对 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在社会监督方面, 深化基层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邀请各所辖区的 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 会, 现场接受质询, 征求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 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落实分级管理机制。班子成员和有关科所根据职 责,各司其职,对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综合治理。其中一级风险由主、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负责 监控;二级风险由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财务、办公 室、法制等部门负责监控;三级风险由分管领导、机关支部、纪检监察和人事等部门负责监控。重点人员由机关支部、纪
检监察、人事部门重点监控。监控措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前期预防,主要是通过与 风险点工作人员定期谈话、加强思想教育等,主动消除、降 低隐患;中期监控,主要是通过日常检查、定期自查和抽查 等方式,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情况、权力运 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期 处臵,主要是对发现的线索或苗头性问题,通过警示提醒、诫免纠错、责令整改和组织处理等手段,防止进一步发展, 对已经造成违法违纪违规的事实,坚决依法依规处理,起到 惩治和警戒作用。
四是细化督导考核机制。按照修订完善的《廉政风险防 范管理办法》、《廉政风险工作考核细则》 ,纪检监察部门把 主要廉政风险纳入督察重点内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采取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取重点领域,开展 专项督导检查,根据督察结果及时通报、提示风险。近期, 重点对半年考核、财务支出、行政审批、执法办案及执行国 家总局“六项禁令”情况进行了防范检查和效能督察,对四 个单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强 化目标考核, 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 领导小组结合自查情况, 采取听取单位负责人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及问 卷调查、检查相关材料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 单位和个人进行等次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 次,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考核结果达不到 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由领导小组下达书 面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并跟踪回访。
三、改进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如果对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 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必然对廉政 风险防范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实质性的损 害。
(一搞好科学设计,减少执行的摩擦力。这是制度建 设和进入执行程序的前提。当前我们应着重从制度设计上找 规律,从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找原因,紧紧抓住廉政风险防范 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有针对 性地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下功夫建立一套内涵明确清 晰、整体配套协调、操作规范可行的制度体系,从而将人为 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漏 洞;将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减至最少,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度执 行的效率。
(二营造好环境,减小制度执行的阻力。一套好的制 度,只有领导带头执行才能营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制 度的氛围和环境。一旦形成了尊重制度,以执行制度为荣的 氛围和环境,也就不会出现“闯红灯”的现象,制度执行的 阻力自然减小。当前, 应结合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 把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辅以可操 作性的问责条款,明确规定制度执行的责任主体,实行制度 的制定、执行、督查、追究一体,确保制度执行有人抓、有
人管。
(三)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这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制度只有充分体现警示性、惩罚 性、长效性、公平性等特点,才能保证行得通、管得住、执 行得好,才能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一是制定 和出台每一项制度都必须有清晰明确的主体,由确定的部门 和岗位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给执行者以责任不清的裁量 权,以致削弱制度的执行力。二是要优化监督手段。可通过 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 服务事项和执法办案等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促进服务提速和政务公开。同时,应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 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分门别类建立监督平台和监管系统,把 各项规章制度固化到各类应用系统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业 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三是要建 立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监督检查由一个部门的 “单打独斗”向内外监督、上下监督、互相监督
和齐抓共管 的转变。加大经常性检查和违反制度的惩处力度,严格问责 和追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
第四篇:廉政风险防范思考
关于血站关键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的思考
【摘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乃是为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化为违规违纪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廉政工作与业务流程、自律与法律的有效结合,将涉及人、财、物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予以梳理和明确,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关键词】 关键岗位;风险防范;思考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至今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我国廉政建设工作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全国多地血站违规违纪现象易发频发,多次见于网络和报端,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探索关键岗位和高危区位廉政风险因素,对于推进血站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血站良好公益形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加强关键岗位风险防范的原因
1.1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思想意识薄弱,道德防线不牢。岗位职责观念退化,看中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缺乏长远思想和大局观。在利益的驱动下,置法律法规和纪律于不顾,面对制度的漏洞,思想防线松动,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得不偿失。
1.2关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缺乏科学性。关键岗位职责和流程设置不清晰,对关键岗位人员配备考核不严格,很多关键岗位人员长期固定从事此项工作,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存在一定弱化,按部就班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身的学习和要求,对“新常态”认识不足,最终导致无视权利制衡、无视责任监督,自我封闭,廉政风险增加。
1.3关键岗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制定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措施的过程中,一般多从宏观层次着手,从大方针层面予以约束,很少从岗位层面,人员素质层面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控措施。很多关键岗位缺乏必要的制度执行措施和流程安排以规避廉政风险。措施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连贯性。
1.4关键岗位职权监管缺失。我们通常习惯实行从上到下的监管,缺少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不少监管环节的空档。纪检监督不可能做到事事监督、时时监督,因此相互监督,自我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加强重点区位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的思考
2.1清理职责权限,明确岗位流程。负责管理人、财、物等部门属于廉政风险高危区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将涉及人、财、物的工作岗位列为重点岗位;将负责管理以上岗位的人员纳入关键岗位人员范围。根据岗位和职责任务不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绘制廉政风险防范流程图,找出权利运行过程中容易导致违规违纪风险的薄弱环节加以控制,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2.2加强监督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定期从领导班子到关键岗位人员开展风险排查。重点排查由于工作程序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和行为失察的因素。针对排查确定的风险点,根据不同等级程度,从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明确部门、岗位的监督职责和监管权限,建立风险防范连带责任制,形成执行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有效的制衡和相互衔接的责任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传导风险压力,一旦出现问题,逐级追究责任。
2.3规范选人用人,提高干部素质。对关键岗位的干部要实行重点选配和管理,重点关口前移,提高关键岗位干部整体素质。重点岗位干部的选拔要严格遵循组织筛选程序,坚持任人唯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根据需要实施轮岗制,定期进行岗位述职述廉,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加强关键岗位人员廉政意识培训和学习,由此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律、自警、自省意识。
2.4加强廉政教育,统一思想意识。要多形式、不定期的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利用民主生活会、主题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谈话、述职述廉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政风险意识,构建有效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和《廉政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基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抓警示教育筑防线,抓主题宣讲强认识,抓法制宣传明纪律,抓制度建设促规范,抓行风建设树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良工作氛围,杜绝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2016.1.1 〔2〕《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6.7.8
第五篇: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权力运行特点,加强风险分析、风险监控和管理,通过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强化权力制约、及时提醒教育、完善考核、加强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是一种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近几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力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加强廉政风险教育。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有权力就有风险”的意识,深刻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对于避免权力滥用,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勇于接受他人和社会监督的主动意识。
二是找准廉政风险点。认真梳理权力,界定廉政风险范围,制定职权目录,制作权力运行图。围绕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岗位自查、上下链条互查、单位互查、分管领导评查、领导组审查等方式,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对排查的廉政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按风险发生概率、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际,突出重要岗位,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
三是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围绕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针对不同的廉政风险,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如: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针对行业、系统风险,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分析本行业、本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实际,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规章制度,明确防控风险任务要求和工作标准。
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范制度。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等环节,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前期预防措施主要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主动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中期监控机制主要是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和垂直抽查等三种方式,对党员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后期处置办法则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和组织处理等手段,对存在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告诫、责任追究。
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应当做到4个结合:一要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相结合,避免查找风险简单化、廉政教育形式化、制度建设老套化、监督制约表面化;二要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细化任务,严格考核,重点推进;三要与本单位实际工作特别是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与履行职责和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和服务于中心工作;四要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解决本单位勤政廉政、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六是考核防范效果。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