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3: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

第一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

作者:李本强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进入列深化、发展、完善、提高时期。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施同步审计,适应了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目标一致,重大决策统一,经济责任相关,权力监督相同”的共同特点,是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认识

通过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分清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为领导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审计促使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服务方案

(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

1、财务状况的真实性。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以及财政资金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完整,账实是否相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财务报表范围是否完整等。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不实的问题;①财务报表的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②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 ③采用的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收支等问题。

2、财务状况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和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财务的效益性。重点审查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1)资产质量状况审计:重点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按照领导干部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

(2)债务风险状况审计:审查领导任期期间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4、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重点就是履职情况、守法情况、廉政情况、业绩情况及个人自律情况。重点是审查“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的集体决策。

5、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结合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确定其在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重点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方面。

6、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主要审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委,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

其中1、2、3是对财务责任的审计,4、5是对管理责任的审计,6是对法纪责任的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策略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是否建立系统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在财务支出方面是否有依文件规定审批权限进行审批,资产出租出售和重大的投资项目是否有依文件履行招投标程序及经有权机关审批。

2、实质性测试方法

(1)货币资金及借款:由企业提供截止日所有的银行账户及余额明细表(含存款、贷款、应收应付票据、理财产品等),需向金融机构实质函证。

(2)往来款:重点关注不良资产,账龄超过三年的及期末余额大的但客户可能已无履行能力的(已诉讼或将诉讼的),赊销的审批制度。

(3)资产管理情况: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年末盘点手续是否齐全;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资产的处置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是否存在因管理不严而造成人为丢失、毁损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或小集体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处置中是否因处置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得以体现,有无固定资产清理损失挂账等。结合营业外收支、资产出租收入科目进行检查。工程项目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存在违规发包、肢解工程规避招投标的情况。在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支付手续是否完备,支付条件是否按合同进行,是否存在提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

(4)对收入的审计:是否存在提前或推迟确定收入,有无截留、转移收入或将收入账外存放。重点检查资产出租情况。有无截留、转移收入或将收入账外存放形成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资产审计)

(5)各项成本费用审计:成本是否存在多结或少结情况及成本核算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费用重点关注领导本人的三公经费,员工的人工费用(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费),社保及公积金是否存在超过规定缴交,营业外支出是否存在较大罚款及滞纳金、违约金、赔偿款、资产处置等。成本费用是否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6)对负债的审计:

长短期借款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应付款项中是否存在无明确支付对象或虚假支付对象的情况。

3、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资产审计)

(1)首先查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投资的性质和种类,重点抽查几个金额较大的项目,审计其立项情况,投资方案,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进行,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2)对外投资是否真实,投资决策程序及批复是否规范,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投资回报;对外投资核算的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是否及时、正确,有无投资收益(损失)不入账的情况。

4、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

通过对账务的审计,审查领导干部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用车、通讯、出国出境支出、招待费),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体发放各种钱物的问题,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侵占公共财产的行为。(与成本费用一起)

第三篇:如何改进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改进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作者:何动军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1期

第四篇:试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的转变

本文有关名词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泛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首长;地方党政领导,指省、市、县(区)、镇(乡)党委和政府的首长;党政部门领导,指省、市、县党委、政府各工作部门的首长。

自1999年中办、国办颁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如火如

荼。一是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中央五部委的强力推动下,级别由低到高。目前中央和各省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已基本做到逢离必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逐步向地方党政领导扩展。乡镇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按规定属离任必审,但不少地方已大面积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广东在县级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从实务到理论都进行了十分积极的探索,不少省份也进行了地级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审计署也已对省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试点。尚在征求意见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也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由此可见,作为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毕竟已形成制度化、基本规范、认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作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尚处探索和试点阶段,这是本人对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总体状况的估计。本人认为,这种状况与审计工作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监督其正确行使权力还有较大差距,因为这种状况未能抓住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已落后于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该尽快转到对县级及以上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上来。主要理由是: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随着公共财政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作用正在逐步退化,并一定程度开始趋于程式化,很多时候只是表现为一种按规定手续例行公事的工作。应该说,实行党政部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开始及其后一段时间,这项审计成效显著,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乱投资、随意出借国家资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乱开支,甚至贪污公款挪用国家资金等严重问题通过审计被揭露出来,违法犯罪人员被法办、责任人员被追究,这项经济责任审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权力起到依法约束的作用,对原来习惯于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起到威慑作用。但是,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项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发挥了消防队灭火的作用或是“亡羊补牢”的作用,查出问题才处理纠正,如果是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不合理的损失浪费还无法追究责任,而有问题没有被发现的也还不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既治标又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制度,近年来,我们在财政收入、分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如细化预算、收支两条线、统一支付、政府集中采购、以竞争方式分配专项资金等等。同时,为了构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在问责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不少地方还通过电子政务监察系统监督各政府部门的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也加大了效能监察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原来很多可以自由行使的财权、经济资源支配权被大大削弱,财务支出的灵活空间和行政许可权力的弹性空间被压缩到十分狭小,再加上逢离必审制度的强力推行,大多数党政部门领导任期内在经济活动上如履薄冰,非常谨慎。而对于那些除了行政经费之外没有其他资金分配权、审批权或其他经济资源支配权的单位来说,已经很难在违反财经法纪上能有什么“大作为”了,因而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果依然遵从传统的“查帐→揭露财政财务收支违纪问题→追究责任”的模式,则很难再有突出表现了。

二、作为党政部门领导,其职责是必须保证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关决策得到贯彻落实和认真执行。无需讳言,在目前的领导体制下,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权,即所谓拍板权,很多地方、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第一把手,因而地方党政领导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个人品质、政绩意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科学与否、优劣与否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当地各党政部门执行这些决策的真正效果。如果决策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那么部门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所获得的效果就是有益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反,如果决策是错误的,作为部门仍然必须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但执行效果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却是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害的。比如某地方某项决策属于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地方gdp的一时快速增长,那么这种情况下执行力越强则害处越大,但作为部门却不得不认真执行,否则就会被指为不称职甚至失职。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作为同级审计机关怎么能正确评价有关部门的经济责

任呢?因为有关部门是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去执行的,你难道能说它没有履行好经济责任。而这个审计机关本身就在当地的党委、政府领导下,它也必须保障这些决策的执行到位。

三、以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抓住经济责任审计的纲,对于党政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审计质量,将能起到统领、保证的作

用,更好地突出审计重点。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由同级审计机关进行。上级审计机关对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及审计整改意见,在一定情况下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比如,上级审计机关在对下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后发现当地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和管理问题突出,那么对当地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当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应就该问题发生的时间、原因、情节等再作深入检查,并实事求是地确定或解除部门领导的责任。

以上是本人对转变当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的不成熟想法,但并不表示本人认为党政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削弱。本人认为,两者虽然是重点和从属的关系,但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这个重点抓好了,当地党政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就容易把握,审计质量就更有保证;而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如果质量符合要求的话,则不只是部门领导个人履职情况的反映,还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效果在其辖区内的具体反映,可以给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时提供评价参考,所反馈的信息还有利于促进地方党政领导更好改进对属下部门的领导工作,努力实现本辖区内的善治。因此,我们必须把地方党政领导和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抓好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这个重点的同时,要通过改革、改进措施,把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抓好,使之做出成效,不流于形式。

第五篇:试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的转变

本文有关名词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泛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首长;地方党政领导,指省、市、县(区)、镇(乡)党委和政府的首长;党政部门领导,指省、市、县党委、政府各工作部门的首长。

自1999年中办、国办颁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如火如荼。一是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中央五部委的强力推动下,级别由低到高。目前中央和各省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已基本做到逢离必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逐步向地方党政领导扩展。乡镇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按规定属离任必审,但不少地方已大面积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广东在县级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从实务到理论都进行了十分积极的探索,不少省份也进行了地级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审计署也已对省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试点。尚在征求意见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也把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由此可见,作为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毕竟已形成制度化、基本规范、认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作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尚处探索和试点阶段,这是本人对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总体状况的估计。本人认为,这种状况与审计工作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监督其正确行使权力还有较大差距,因为这种状况未能抓住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已落后于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该尽快转到对县级及以上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上来。主要理由是: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随着公共财政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作用正在逐步退化,并一定程度开始趋于程式化,很多时候只是表现为一种按规定手续例行公事的工作。应该说,实行党政部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开始及其后一段时间,这项审计成效显著,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乱投资、随意出借国家资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乱开支,甚至贪污公款挪用国家资金等严重问题通过审计被揭露出来,违法犯罪人员被法办、责任人员被追究,这项经济责任审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权力起到依法约束的作用,对原来习惯于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起到威慑作用。但是,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项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发挥了消防队灭火的作用或是“亡羊补牢”的作用,查出问题才处理纠正,如果是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不合理的损失浪费还无法追究责任,而有问题没有被发现的也还不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既治标又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制度,近年来,我们在财政收入、分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如细化预算、收支两条线、统一支付、政府集中采购、以竞争方式分配专项资金等等。同时,为了构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在问责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不少地方还通过电子政务监察系统监督各政府部门的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也加大了效能监察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原来很多可以自由行使的财权、经济资源支配权被大大削弱,财务支出的灵活空间和行政许可权力的弹性空间被压缩到十分狭小,再加上逢离必审制度的强力推行,大多数党政部门领导任期内在经济活动上如履薄冰,非常谨慎。而对于那些除了行政经费之外没有其他资金分配权、审批权或其他经济资源支配权的单位来说,已经很难在违反财经法纪上能有什么“大作为”了,因而对党政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如果依然遵从传统的“查帐→揭露财政财务收支违纪问题→追究责任”的模式,则很难再有突出表现了。

二、作为党政部门领导,其职责是必须保证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关决策得到贯彻落实和认真执行。无需讳言,在目前的领导体制下,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权,即所谓拍板权,很多地方、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第一把手,因而地方党政领导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个人品质、政绩意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科学与否、优劣与否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当地各党政部门执行这些决策的真正效果。如果决策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那么部门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所获得的效果就是有益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反,如果决策是错误的,作为部门仍然必须以最强的执行力去执行,但执行效果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却是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害的。比如某地方某项决策属于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地方gdp的一时快速增长,那么这种情况下执行力越强则害处越大,但作为部门却不得不认真执行,否则就会被指为不称职甚至失职。

下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探讨(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