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应加强从政道德建1
领导干部应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毛泽东同志要求我党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可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与各种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接触频繁,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个别领导干部由于自身道德基础薄弱,缺乏精神支柱,以致美丑、善恶、荣辱、是非界限不分,思想行为脱离道德规范,以牺牲国家、人民利益的代价在金钱和美色面前翻身落马。身边一个又一个的腐败案件提醒着每一位领导干部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执政基础会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会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会因腐败而动摇,现实中的多少腐败案件,腐败的源头皆从道德失守开始。因此,领导干部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更好更安全的执政为民。
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内强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一定要先从自身做起,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才有坚实的智力和文化支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前进。一是向书本学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二是向实践学习。注重学习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用实践中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三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学习人民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方面出问题,是腐败的根本,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一是要致力于解决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二是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当前要特别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磨练意志,提高境界,保持情操,牢固树立为党为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3、加强自身修养建设。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一定要克服三种“障碍”。一是大权独揽。领导干部不能把权力看得太重,具体的事要充分信任班子成员,发挥班子成员干事的积极性,管好大事、管好方向、管好原则即可。二是以权谋私。人贪必自毁,节制欲望,管好自己,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党性原则和起码要求。三是形式主义。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掌握好工作方法,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务求实效。
二、强化人民公仆意识,外树形象
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强化人民公仆意识,通过以下三方面展现当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要对党忠诚,对民忠实。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素质的核心是“忠”,即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事业忠心耿耿,为人处事忠厚诚实,这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事情要紧紧扣住老百姓所想,所盼,在利益面前,要始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利益置于对家族、个人和亲朋的利益之前,分清是非轻重,取大舍小,在党和人民需要时放弃、牺牲个人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无私无畏。
2、要为人正直,一身正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哪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讲正气,哪个单位的风气就比较正。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居官无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一身正气,带头反腐倡廉,当好遵纪守法的表率。
3、要在位谋政,勤政为民。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关键要使自己能表现出一种使干部群众产生敬佩感、信赖感和凝聚力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就是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做到:一要勤思,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弄清为谁当官?为谁服务?怎样用权的问题。二要勤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做到干净干事。三要敢创,要有敢试、敢为人先的工作勇气,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遵守廉洁自律制度,远离危险
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制度,把好廉洁自律关,管理自己,管好自己的人,防微杜渐,规避风险,远离腐败。
1、要把好名利关。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遵循“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教诲,做到居上而不骄、居下而不忧,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视名利淡如水。
2、要把好权力关。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切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时刻想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尽职责和义务;要用手中的权力为广大职工群众谋福利,不能为自己谋私利,更不能用权力去损害国家的利益,要甘当党和人民的公仆。
3、要把好人情关。治国家先家,身为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建树,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处以公心,切不可放弃原则搞特殊,更不能用感情去代替政策,用友情代替原则,要任人为贤而不能任人唯亲。
4、要把好金钱关。金钱对人的诱惑和腐蚀力相当之大,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严以律己、洁身自好,拒腐蚀永不沾,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不做金钱的俘虏。
四、自觉接受各界监督,筑牢防线
领导干部一定要主动把自己置于组织、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之中,阳光做人,阳光做事,才能真正有效的做到防腐拒变,真正从源头上筑牢贪污腐败防线。
1、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领导干部要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要自觉主动而不是敷衍抗拒。要认真按照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各项廉洁从政制度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帮助自己从源头上筑牢贪污腐败防线。
2、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监督的主体。群众的监督是最广泛、最彻底的监督,也是最公正、最客观的监督。领导干部要主动提高公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人人负责,人人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自己为所欲为。
3、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由于公开性强、受众面广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监督上具有特殊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敢于发挥新闻舆论对自己的监督作用,不避丑,不遮羞。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公开在阳光之下,有效预防贪腐现象的产生。
总之,领导干部因为身居要职,责任重大,所以一要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远离危险、筑牢防线。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更加纯洁,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靖纪调)
第二篇:道德演讲稿 政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叫李政泽,来自三小,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道德是多么重要。
有道德的人应该是热爱国家、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但在校园里,我们也看到一些与道德相背的现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损坏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人思想混乱不思进取;有人顶撞教师,打骂同学;有人说谎造假欺骗家长;有人幸灾乐祸,无事生非,惟恐班级、宿舍不乱。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尽管是极个别,但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形象。小人物,不说大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认为要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每做一件益事,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那么如何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曾经有位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教授回答说:“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听到这里记者漠然了!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鲜花盛开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创造和拥有以人与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我记得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诚信是在于量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改善信誉,形成量的积累,才能造成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的,千万棵沐浴在诚信的雨露中的树木,必将构成一片诚信的森林,为自己,也为国家的生命和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面包发起来!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和做人的道德,我坚信,我们的祖国必将如繁茂的森林永远繁荣,永远强大,让我们坚守诚信坚守道德,致力建设和谐的社会,做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做人需要道德,道德赢来尊严。
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节能降耗 应从班组做1
节能降耗 应从班组做起
节能降耗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特别是近几年,虽然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能耗损失,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部分企业基层班组的节能降耗工作还仅仅局限在修旧利废、加强材料管理等老办法上,停留在宣传、动员、号召的最初阶段。因此,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应在注重引新、建新、创新的同时,不忘从班组抓起。
诚然,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的管理单位,能源消耗量有限,节能降耗效果看上去不是很明显。但如果一个班组每天节约1千瓦时的电量,100个班组1年就能节电3.65万千瓦时。更何况,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班组职工是节能设备的操作者和节能项目的执行者。如果班组职工对节能设备的性能、工艺不熟悉,无法正确操作设备,不但影响设备的节能效果,还可能会损坏设备,造成更大的浪费;如果班组职工的节能意识不强,就发现不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情况,或即使发现了也不会引起重视,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节能降耗效果。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保证节能降耗工作效果,就一定要做好班组的节能降耗工作,要把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指标细化到班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中,提高班组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加强对班组职工的教育、培训,不但要提高他们的节能意识,更要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不光能管好设备,更能从工艺中发现能耗浪费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挖掘节能潜力。另外,还应当在班组中营造出争相为节能降耗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不断进步。
节能降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具有着重要的的意义。然而,在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看来,节能降耗只不过是一个很抽象化的概念,是一个口号,认为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节不节能、降不降耗都无关紧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作为一个企业,要想
1从根本提高效益,就要自觉遵循勤俭节约的基本信念。在现代企业中,如今已不单但是物质、金钱浪费那么简单,且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浪费也非常严重。这些浪费不仅使企业失去发展潜力,而且滋生了许多腐败,使企业逐步走向低谷甚至破产。那么,企业如何来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呢?我个人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抓起:
一、是抓领导示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的管理者若是不注重节约,经常铺张浪费,职工们则必然后“依葫芦画瓢”:反正工资照拿,浪费的又不是自己家里的,有啥可心疼的呢?因此来说,领导干部在节能降耗方面一定要切实树立起表率作用,用自身行动来影响和引导职工勤俭节约。一个单位,领导干部若是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单位就必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抓思想教育。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地思想教育,把“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等节约理念贯彻到职工中去,大力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引导员工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放弃眼前利益,追求企业生存、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使员工在大力推动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自觉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杯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颗螺丝钉入手,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处处讲节约。
三、是抓监督管理。搞好节约要靠监督管理,不能喊成口号挂在嘴上,而监督管理需要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否则操作起来就会无章可循。因此,企业要把节能降耗与每位职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奖惩制度,如把节能降耗纳入各个部门和职工的目标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等,加大对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并充分利用企务公开、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建立起强大的舆论监督体系,预防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是抓创新节约。作为企业来讲,创新才能发展,而节约也需要创新,如改良设备、废物利用、挖掘潜能等等。有一篇报道说的是国内生产的节能灯大多销往
2美国等国家,原因是节能灯价格较高,国内老百姓大多承受不起,而美国等国家对购买使用节能灯的人给予补助,几乎与买一个普通灯的价格相等,这样节能灯基本得到了普及。国家拿出些钱来鼓励人民买节能灯,好像暂时是吃点“亏”,但从长远看是大大节约了电能。可见,对于节约我们要用创新的办法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资源越来越紧缺、节能降耗已日益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倡导和信守的规范的今天,我们的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和职工都要本着节约资源、珍视财富的原则,把节能降耗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正确对待,并认真付诸于行动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第四篇:浅谈领导干部道德问题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为政之要
乐民镇人民政府韦炜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是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为政之德就是从政为官者应有的职业道德、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范。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强化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以德治国,重在官德,官德导向民风,官品决定民心。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执政水平一个人的道德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其道德素质的内在决定因素,一个人对道德要求理解如何,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在社会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如果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正确,那么支配他的行为方式的内在心理动力(即道德感情)就会出现偏差,甚至是非混淆,善恶莫辩。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道德信念滑坡和道德意志危机,内在的道德责任心建立不起来,一旦遇到诱惑,就容易丧失道德意志,造成道德失范的行为。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受人民的委托在不同的岗位和范围执掌着 1
一定权力,其所作所为,关系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尊严,人民群众看我们的党,看我们的政府,是通过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和评判的,因为他们不光看党是怎么说的(即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看党是怎么做的,也就是干部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用,干部的言行不好,他们就说党和政府不好,干部的表现好,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就高。而作为领导干部的职业,其独特的权威性和示范性,使得其“德性”和言行对社会的影响力要比其他人大的多,“正者,正也,子帅以正,熟不敢正。”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寄予了更多更高的道德期望,因此,领导干部身正行端就可以给人民群众树起一根标杆,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走向起着导向、示范和感化作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是道德上的楷模。
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在执政中可以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每个领导干部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着一定的职权,利用这种职权制定或推行法律、规章、政策和措施等,而发布号召、命令,对群众形成一定的强制力、约束力.领导干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就能严守职业道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反之,则可能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化,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就会深恶痛绝,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同样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真空”中的,实际上每天都在经受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各种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每天都在经受着社会变革,利益调整的错误观念,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在思想上的震撼和冲击,如果领导干部不加强道德修养,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其道德信念(正确的道德观)就立不起来,没有办法征服自己,就会被自我摆平.历史和现实也能充分证明,一些人尽管“才华”横溢,报负远大,但因道德低下,人品卑劣,尽管他们也“风光”一时,但最终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被组织、人民所抛弃。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能对人民群众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我们的执政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领导干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一个没有政绩的领导一定不是好领导,但是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呢?胡锦涛同志指出:怎样看待政绩,为谁树政绩,如何树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是每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正绩观呢?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尺度。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凝聚民力,集中民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树立与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创造政绩,政绩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政绩必须是实现群众利益得到群众认可。有少数干部追名逐利,为了显示其政绩,得到上级“器重”,给自己升迁搭好跳板,不图做事,只图“作秀”,不怕摆摊子,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给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量体裁衣,脚踏实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需,既重“显绩”,又重“隐绩”,既顾当前,又虑长远地创政绩,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才是领导干部应该追求的真真切切的政绩。
树立公正行政、清正廉洁的为政道德观。古人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为政,公正行政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
和道德规范。权力很容易成为人们手中的一张“王牌”,即使是基层干部不是好大的“官”,大权力没有,在一定的岗位和职权范围内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无论是何种职位或权力大小,都是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密不可分的,作为领导干部只能把权力当着责任,绝对不能把权力当着享受。人民群众看到那些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损公肥私、贪脏枉法、任人唯亲、办事不公、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等现象,都非常反感,痛骂不已。没有廉洁就没有民心,没有公正就没有稳定,廉洁公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轴心,干部是面镜,群众是杆秤,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好是坏,群众心中是有数的,应该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提防,做到自警自省,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善于控制负面的特质,要常惕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否则就会步入自我毁灭的歧途。
树立严以律己、洁身自好的生活作风道德观。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中华民族有很多有益的格言;“吾日三省吾身”、“修身、治国、平天下”、小善不拘,大善难至。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不但对全社会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而且代表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少数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口碑不佳,同自身的道德操守不严、人格力量不强有相当关系,我们要深刻吸取个别干部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享乐,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受到灯红酒绿侵蚀,发生信仰危机,出入堵场、包二奶、到封建迷信中去寻找精神寄托。例如:我县近年来个别乡镇出现一些年轻的领导干部不自觉犯了错误,县委给予了免职等严厉处分,他们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毁掉了自己一生的前程。大量事实证明,一些干部的蜕化变质大都是先从生活作风上打开缺口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时刻注重自身形象,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任何诱惑面前,表现出一种政治“定力”,始终不迷航、不动摇、不出现道德危机,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总之,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道德意志,增强道德责任,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模范遵守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第五篇:领导干部道德测评
领导干部道德测评:如何评准干部的德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抓好换届工作。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德既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亦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德”的评价难在哪?什么方法能有效地测评“德”?如何分析辨别无“德”干部?本期《理论与探索》邀请四位组工干部,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参与嘉宾:
朱 伟 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相锋 河南省中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于顺华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 畅 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评“德”难在哪
知人知面难知心,德的隐蔽性使其考核结果易于失真。
刘畅:如何评价干部的德,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的前提。然而,长期以来,对干部德的考察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空泛化现象,对德的评价多为定性描述,缺少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成熟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干部德的评价为什么难?我认为,这是由德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所决定的。
一是德的多样性使其考核重点难以把握。德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既可以简单地指一个人的良心,单纯划以善恶之分;也可以根据人的社会属性划分为为人之德、为政之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与此同时,德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人的信仰信念、传统习惯、心理意识、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如勤劳、勇敢、正直、善良、忠厚、朴实、节俭、友爱、互助等,都可归之于为德的范畴。德的丰富内涵,使对德的考核评价难以准确全面。
二是德的隐蔽性使其考核结果易于失真。德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的综合反映,隐藏于人的内心深处,尽管可以通过人的语言和行为外化于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人性本身的复杂,往往会出现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等伪饰情况。如“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披着羊皮的狼”、“人面兽心”之类的形容,都是反映“恶人”披着“好人”的外衣。现实中,当一个干部出了问题,人们往往会惊叹于“这个同志表现一贯不错,怎么会犯这种错误”。知人知面难知心,德的隐蔽性使其考核工作很难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干部的德。
三是德的易变性使其考核时效难以集中。人的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工作环境、社会意识、个人成长、职务变迁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也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动机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一个平时表现良好的人可能会因为“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一个屡做错事的人也可能会因为大彻大悟而“浪子回头”。因此,对干部短时间内的考察,很难掌握干部固有的德。
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不允许有瑕疵,不能说60分以上就符合条件,60分以下就不符合条件。
徐相锋:对干部德的考核,各地做出了不少新的探索,但有一些做法却被媒体评价为“花样百出”、“拍脑袋不切实际”,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失之于软。即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结果运用不够。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出问题,事先都有苗头,组织也或多或少有所掌握,但相关部门并未重视,继续予以提拔使用,致使其在违规逾德犯法的路上越走越远,给党的形象带来了极大损失。而对于群众来信来访涉及的领导干部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由于难以查找到确证,很难被组织部门作为硬伤而放弃对领导干部的使用。
二是失之于散。即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不够系统。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涉及政治品德、公民道德、个人品行、传统道德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偏重于政治品德的考核,比如忠诚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即便做出一些探索的地方,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也是偏重一隅,不及其余,比如有的将领导干部孝顺父母、忠诚配偶纳入考核范围,有的单纯将生活作风等纳入考核范围,有的简单将诚信建设作为道德规范要求,不够系统、全面,容易让群众误解为走过场甚至是作秀。
三是失之于宽。即把领导干部德的考核与政治素质考核等同。领导干部出现官德缺失,也与平时对干部德的外延认识不清有关。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把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如坚持民主集中制、讲党性、维护团结、爱岗敬业,与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公民道德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忠于配偶、明荣知耻等混为一谈。在平时的干部教育培训中,也过多地强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勤政廉政建设,对干部的公民道德、家庭伦理、职业品德讲得较少。这种混为一谈的结果就是在领导干部的考核时以政治素质替代公民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造成一些领导干部表里不
一、人格分裂。失去私德监督的领导干部很容易越过欲望之门,贪婪地索取自己权力所能交换来的一切东西。
四是流于形式。即把德进行量化打分。一些地方在对干部德的考核时实行百分制等办法进行量化考核并评分,并设计不同等级的指标进行测评,并赋予不同分值,认为可以从分数上看出德行高低,了解考察对象的德行“短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就是说,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不允许有瑕疵,不能说60分以上就符合条件,60分以下就不符合条件,而是要结合岗位需求,看其道德品行和业务技能是否符合任职条件。采用何种方法测“德”
印制反向测评表进行评议,在考察谈话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证和调查核实。
朱伟:宁波市从2006年开始探索德的考评,去年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将德的内容细化为10项指标,设计了各有侧重、各具
特色的评价体系和正反双向兼评方法,并在全市干部考察中普遍应用。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准确考核评价干部的德,在采用传统正向考察方式的同时,可运用求证式反向测评,针对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实行反向测评。在民主测评时,印制专门的领导干部“德”的表现反向测评表,列举干部队伍中在“德”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按“没有、有反映、严重、非常严重”四个层次进行评议。同时,汇总信访、公安、纪检、计生等部门掌握的反映干部德问题的线索,在考察谈话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证和调查核实。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量化评分,根据相应分值确定“好”、“较好”、“一般”、“差”四个评价等次。
注重指标要素系统协调。把握不同考察类型的评价要点,讲求考德内容与干部考察类型衔接配套,建立全面系统、各有侧重的考核指标体系,换届(任期)考察重在全面,考核注重实际表现,任前考察确保选任质量。避免繁琐,冲淡核心指标,又不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干部德行。指标之间力求内涵清晰,既能相互补充,又避免交叉重叠。
德的考评工作,可结合换届(任期)考察、考核、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和竞争性选拔考察一并进行,民主测评时组织实施德的专项测评,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专项调查等方式,征求工作对象及相关知情人的评价意见。
从熟悉的人那里收集一系列职务行为的事件,然后用“特别好”或“特别坏”进行描述。
徐相锋:去年我们将“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标准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了课题组,深入到基层单位,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种考核方法。
一是360度考核法。又称360度反馈,“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可以借鉴到对干部德的考核中来。就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个人、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进行了解,全面、准确地了解被考核对象德的具体表现。
二是反向测评法。反向测评法作为民主测评的一个有益补充,在具体实践中已经被广泛运用,比如浙江余姚、江西景德镇、宁夏银川、广西百色等地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如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作风不够民主、处事不够公正、领导方法不够讲究、个人形象不够注意、不孝敬父母、个人生活不够检点、邻里关系较为紧张等现象罗列出来,印制成问卷,发放给具体的访问对象。这种考核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指性,缺点是工作量大,不容易将真实情况考察全面。
三是关键事件法。这一方法也源于企业管理,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它首先从领导、员工或其他熟悉职务的人那里收集一系列职务行为的事件,然后,描述“特别好”或“特别坏”的职务绩效。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到对干部德的考核,就是通过领导干部在8小时以外的行为举止、人事调整变动、婚丧嫁娶、突发重大事件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其缺点是费时、容易忽视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业绩。
四是正面测评法。即综合评德,从各方面细化德的正向测评指标,并纳入干部考核的民主测评指标体系。由测评人员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5个档
次对干部德的表现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注重回访法,干部离任后群众往往更能畅所欲言,评价意见会更加公正和全面。
于顺华:可以运用以下六种方法:
一是民意征询法。可通过专项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提前预告,扩大公开范围;坚持定性、定量结合,在进行分等级评估的同时,书面征询定性评价意见;合理确定范围,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保证参加人员的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综合分析,对不同类型人员的投票分类汇总统计,重点看知情人的票、关联度大的票、看群众口碑。
二是重点解剖法。解剖“重大场合”,如干部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看其是否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解剖“重要时期”,如个人职务升迁、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个人利益得失前的态度,看其胸襟和觉悟;解剖“重大事项”,如个人或家庭成员生病住院,婚丧嫁娶,就学购房等事情,看其是否有借机操办、敛财收礼等行为。
三是理论测查法。看其读书笔记,了解其参加党校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情况;看其理论考试,可适当组织专门考试,也可将曾经参加的有关理论考试的成绩作为考学的重要依据;调阅干部的调研文稿和体会文章,看其运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工作的水平。进行场景模拟考核,结合工作实际和社会热点即席询问一些问题,看其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四是家访邻访法。采取适当方式走访其家庭和所在社区,对其家庭成员、邻居和社区干部作调查了解。了解内容主要包括:工余时间的安排;业余爱好;交友范围和往来密切的对象;赡养父母、孝敬老人的情况;夫妻感情;邻里关系、本人及其亲属的社区形象。
五是回溯延伸法。“政声人去后,雁过留名时”。干部离任后,群众对其既没有顾虑心理,又有冷静客观的心态,加之经过前后任之间的比较,往往更能畅所欲言,评价意见会更加公正和全面。如果考核对象有品德缺陷、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往往也更加容易暴露。所以,考察干部的德,应尽可能到干部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追溯和回访,特别是,在现工作岗位时间不长(不满三年)的,一般必须到原岗位进行延伸考察。
六是日常考核法。凡是群众来信来访对干部的反映,人大评议、政协调研、纪检监察行风评议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涉及干部的情况,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的测评,干部个人财产收入和重大事项的报告,民主生活会的自我剖析和相互批评,调研走访的了解,参加挂职锻炼和培训学习的表现等等,这些都应及时记载,专门归档,定期梳理,从而分析把握干部德的一贯表现和思想脉搏。怎样辨别无“德”干部
以党性为考察核心,分层别类完善德的评价标准;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综合分析干部的德。
朱伟: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围绕德的核心是党性,从理想信念、政治品德、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把握德的识别重点。分层别类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干部的岗位特点和要求,根据测评者的知情程度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德的评价重点,进一步增强干部德的考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领导干部德的评价,重点是了解其政治信念、组织纪律、宗旨观念和大局意识等。对基层干部,在正确把握政治品质要求的基础上,应更加侧重对于其道德品行尤其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作风等方面评价。
遵循简便务实原则,抓住六个关键方面的表现辨别干部是否有“德”:一是从履行岗位职责中看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二是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看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干部能否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做好工作。三是从关键时刻表现看大是大非面前,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见风使舵、盲目跟从;是坚持原则,还是是非不分、退缩逃避;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还是敷衍推诿、讨价还价等等。四是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看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还要看干部在荣誉面前,能否正确对待、真诚谦让、见贤思齐。五是从日常生活表现中看其作风是否正派、情趣是否健康,是否注重社会形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否倡导良好家风等。
注重以历史辩证眼光,综合分析干部的德。从看关键与看一贯的辩证统一中分析。既要盯住重点场合、紧要关头,了解干部的政治品行;又要利用干部档案和延伸考察成果,把握干部德的一贯性,进而可看清平时不求进取、一旦涉及个人名利异常积极的“投机型”干部。从“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的两个空间中分析。有一些干部在“工作圈”谨言慎行,但在“生活圈”却屡次“越界犯规”,“台上一套、台下另一套”的“变脸剧”时有上演。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比较中分析。对干部德行量化测评结果进行“三比”:与干部本人历次德行得分比、与相同岗位干部或班子成员比、与干部德行平均分值比,从量上把握干部的道德水准与德行变迁情况。坚持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根据各地干部队伍德行整体得分情况,合理界定德行“临界线”,划出“德行褒扬区”、“德行正常区”、“德行预警区”、“德行惩处区”,为考德结果合理运用奠定基础。
考察信息是丰富而零乱、多维而交错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于顺华:对干部德的考察,是在一个由时间、内容、人员、地域四个维度构成的立体空间中进行的。时间上包括过去、现在;内容上包括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人员上包括上级、同级、下级(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地域上包括现时和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这样,考察获取的各类信息必然是丰富而零乱、多维而交错的,因而必须进行系统梳理,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做到“抓住点、连成线、推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互比对印证。
抓住点。点,就是干部在重大场合和关键时刻的行为表现。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复杂形势之下,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等个人利益受到冲突之时,在项目工程、婚丧嫁娶等金钱诱惑面前,言行举止往往更能反映暴露其思想本质,这些应当是德的考核重点。
连成线。线,就是干部的一贯表现和长远特征。考察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之表现,要联系过去综合分析,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干部过去表现的回溯考核,加强对干部档案中历史考核资料的统揽和研究,从其成长轨迹和一贯行为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思想脉络。
推到面。面,就是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在考核中,不仅要向本单位机关干部了解干部工作圈的表现,也要向秘书、司机、家庭成员和社区群众了解其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尤其要多方面听取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计生、司法机关的综合反映,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减少偏差。
在当前干部考察工作实践中,对干部德的评价往往容易简单化、公式化,普遍存在着“空、高、偏”的现象。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两句话简概了事,没有具体的实质性内容,不能反映其个人特点和岗位特点;又如用工作的勤奋程度、敬业精神,实绩多少来代替对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的评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评价干部的德,必须坚持“按照岗位特点、突出个性特征、作出具体描述”原则,做到具体、准确、客观。可综合运用以下方法:一是要素描述,列出考核对象所具有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素特质;二是纵横比较,从个人的纵向变化比较和同班子、同类型干部的横向差异比较来说明考核对象的品质差异;三是数据引用,对测评结果、群众满意度、选举得票率、理论考试成绩等具体数据都应在评价中作定量表述;四是重大事件剖析,对干部在一些重大事件、紧要关头、特殊时期、重要场合的具体表现作专题反映,并对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分析;五是存疑写实,考核中,对干部德的问题反映,应尽量深入调查,专门甄别。一时不能弄清的,既不能简单作“有罪推定”,也不能一概“疑罪从无”,要以“写实”的手法予以客观反映。必要时,可另外形成补充说明材料作为考察材料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