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的实施意见》、省局《全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现制定连云港市质监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使我市食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监管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总体要求
全市质监系统要适应《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排查隐患漏洞,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地方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三方责任,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性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要以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货台账与销售台账、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等。要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二查重点产品,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作用,建立市场暗
察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相应措施。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高风险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源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重点监督检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高风险项目市场暗察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三查重点地区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各县区局根据实际情况,把那些具有区域性集中生产特点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加工区确定为重点地区,把那些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质量安全风险大的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建立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督查督办和通报机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和工业部门、行业协会支持配合下,开展治理整顿,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查找质监部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工作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监管能力保障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健全和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形成质监部门各条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开展“打假保民生”行动。
一是规范整治潜在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隐患。以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重点,其进货台账、生产过程配料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生产许可必备保障条件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如实向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并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假制劣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对屡整屡犯、违法严重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
二是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要结合《连云港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连质技监发[2009] 7号)要求,以高风险产品为重点,加大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发现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坚决责令企业实施召回。对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成为行业性质量安全隐患的,会同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快相关检验方法研究。
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小作坊整治。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5号)要求,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
四是对乳制品企业进行全面审查和检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各项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乳制品企业驻厂监管逐步转入常态监管。
(三)加强检验检测。加强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检验检测频次,查找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抽查;对部分食品在2010年12月底前进行跟踪性产品质量检验。对检验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依法处理。
(四)认真组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把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贯穿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大检查全过程中。组织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配套实施办法和方案,及时调整原有食品监管方式,严格依法行政。
(五)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完善应急工作。
1、力争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食品安全法》颁布后,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二是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三是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当依据职责范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各地质监部门和检验机构要将收集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上报市局,由市局收集汇总后向省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汇报。
2、完善反应机制。各县区质监部门要完善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理顺应对机制,提高效率。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在年底前都必须制定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质监部门要储备人员、技术、设备、标准物质等应急资源,确保有能力及时响应。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合作机制,及时控制风险和消除危害。各地应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以及与有关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联系,及时报告和相互通报敏感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与食品生产加工上下游的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及时沟通协调,通力合作。
4、提高应对公众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公共关系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六)加强基层和基础建设。围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能力建设,努力解决制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的问题。
一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监管力
量要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重点倾斜。要充分发挥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三员”在整顿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各级食品检验机构要苦练内功、提升能力,食品检验机构要成为各级质监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市、县两级质监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配的执法装备、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监督抽查等经费保障力度。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要加强对食品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督,适时开展检验能力验证和盲样比对工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
四、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9年5月底前,认真调查分析,制定整顿方案;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全面开展检查,加强督查指导,8月份按要求做好阶段性总结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2009年12月进行年度总结;2010年1月至12月,抓好问题整改,组织总结验收,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我市质监部门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市系统必须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局已成立连云港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任务、责任和考核要求,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依靠政府,加强配合。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支持。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员,及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市局将加强重点区域、重要案件的督查督办。
(四)集中资源,保障有力。各县区质监部门应积极调配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质监部门要制定专门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
第二篇:古田县质监系统2009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
古田县质监系统2009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
为做好2009年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县加工食品安全水平,根据市质监局关于今年食品安全整顿的一系列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要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加工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机制建设,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六项工作”、落实“六个目标”,确保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六项工作”:
——做好一个宣传。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开展两个定级。落实加工食品层级监管责任,全面开展“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建立获证企业分值考评体系,开展“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
——深化三项活动。深入开展“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和推广活动。
——落实四类培训。对一线监管人员、企业法人和质量负责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组织分批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水平。
——组织五类整治。组织对重点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推动六项建设。切实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落实“六个目标”:
——采取各种方式向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宣传《食品安全法》,确保宣传措施落实到位。
——完成全县食品获证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完善分类监管措施。
——完成“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活动的既定目标。
——完成对全县一线监管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重点高风险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五类集中整治的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
——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整顿措施与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宣传发动
时间安排:4月30日前
根据本方案要求,落实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见附件1)组织、领导、协调、推动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开展;按照“六项工作”、“六个目标”要求,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
2、制定整顿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分时间、分阶段的整顿工作具体方案。
3、召开一次会议。召开一次由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负责人、小作坊业主参加的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法》主要精神宣传的会议,邀请县政府、市局领导到会指导。落实四项内容:一是宣传《食品安全法》,明确法律规定的企业责任、义务,以及应具备的生产条件及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要求;二是部署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具体要求;三是通报近年来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分析当地可能存在的行业性、区域性安全隐患问题;四是现场宣布一批列入今年重点监控的问题严重、屡查屡犯的企业名单。
4、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一是公开举报电话,完善投诉举报受理登记制度;二是要制定在最短时间完成投诉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置的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三是落实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责任领导、责任人,做好当事人保密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全面整治
时间安排:5月1日至10月31日 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全面梳理(5月1日-6月30日)
在前阶段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及食品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依据分值评价表(另文下发),以片区为单位,在去年开展片区达标及对企业分等定级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食品获证企业重新进行等级评定,分成A级、B级、C级、D级。在等级评定的同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相关制度以及各项记录、台账。
2、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重新界定、分类。在明确食品加工小 作坊定义、正确界定小作坊的基础上,对辖区全面梳理,重新核实小作坊底数,并按分类监管原则,将其分为取缔、转产、整改、符合四大类。
3、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建档、落实承诺。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掌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数量和状况,并建立档案。同时,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5月31日前向市局提交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依法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未经允许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确保标签内容真实、规范,并对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完全法律责任;属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还应承诺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配料的成分。
4、重新确定达标片区、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在去年整治基础上,通过复查,一是重新划定达标片区,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二是在A类企业中选定示范企业,在小作坊整治成效突出或A类企业集中的地区选定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5、确定重点监测的问题区域、产品、项目。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列出辖区内重点监测的问题片区、产品、项目及其生产企业的详细清单。
6、完善质监部门内部监管工作。一是组织三项自查:查巡查、回访、年审、后处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问题整改六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查是否建立数据动态管理平台,数据是否完整、实时更新;查企业档案、执法档案、投诉记录、监督销毁记录、检验报告、后处理记录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二是建立健全六项监管制度: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与各部门的通报联系制度;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公布制度;风险信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的受理制度;“一事一档一案一档”制度。
(二)落实培训(6月1日-6月30日)
以宣贯《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组织对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及培训要求:
1、质监监管人员:局分管领导、各责任区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培训,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2、企业从业人员: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加工食品小作坊业主。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培训,督促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乡镇(街道)协管员:质监部门聘用的食品安全专兼职协管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协管要求培训,加强现场巡查、情况报告、协助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高协管工作有效性。
4、乡镇(街道)领导:各乡镇(街道)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政府职责要求培训,推动乡镇政府落实辖区责任,与质监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包括小作坊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集中整治(7月1日-9月31日)
组织对高风险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1、开展高风险问题食品的专项整治。根据近年来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开展对高风险食品及关键项目的集中整治:主要产品有饮用水、酱油、食醋、饼干、肉制品、蜜饯。具体要求:上述高风 险食品采取现场突击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实物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仍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令停产,召回问题产品,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
2、开展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要采取教育培训、自查自纠、检查督促、问题查处等手段,全面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行为。突出四类整治重点:一是食品添加剂生产集中区域;二是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三是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四是近年来因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被查处的生产企业。采取五项强制措施:一是对未按要求标注食品添加剂名称、成分、使用范围、使用量等内容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吊销生产许可证。二是对未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明晰标注所包含的所有单个配料成分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三是对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生产、未经批准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并将企业名单抄送工商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通知商家下架,严禁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其产品。四是对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严肃处理,同时实行跟踪抽查:发现两次以上使用非食用物质的,吊销生产许可证;发现两次以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挂网曝光一年。五是凡存在掺杂、掺假等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3、开展C、D级企业的专项整治。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确定的达标片区进行逐片梳理,列出C、D级企业名单。二是对C级企业,落实整改措施,限其7月31日前整改到位;对D级企业,下达限期 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改的,应采取措施予以取缔。三是组织人员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实行帮扶提升,确保符合B级企业条件。四是C、D级企业整改到位并提出验收申请后,由辖区质监局按B级标准组织验收。五是对整改不到位或拒绝整改的,应责令停产,挂网曝光;问题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通知相关商家下架、暂停销售。
4、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整治。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存在严重问题并列入取缔类的小作坊以及拒不转产仍在生产瓶(桶)装饮用水、瓶装白酒、儿童食品、乳制品等高危产品的小作坊,列出名单,提请政府全部予以取缔;同时,禁止小作坊生产食品添加剂。二是对证照齐全、纳入监管范畴的小作坊,实施帮扶提升,确保符合基本条件。三是巩固小作坊示范村(点)建设。四是严禁无证食品流入超市(商场)。五是对规范运作的小作坊重新签订新一年的安全承诺,纳入日常监管;凡拒绝整改、问题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相关证、照,并依法查处。六是开展乡村告示活动,对生产列入禁止生产目录产品的小作坊、问题严重的小作坊,在乡村张贴告示,提醒乡民不要购买其产品,同时提请村民对其继续从事违法生产行为进行制止或举报。
5、开展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专项整治。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对发现无证产品的,通知商业企业进行下架处理;二是对屡查屡犯、仍销售无证产品的超市(商场),进行挂网曝光;三是要将对商场(超市)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地工商部门;四是加强与商场、超市的互动,充分利用其宣传栏、大屏幕显示窗发布质监部门的有关质量信息,加大产品质量性价比的宣传,提高消费者产品质量分辨能力,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四)规范达标(10月1日至10月31日)在梳理分类、落实培训、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对照“六个目标”的要求,进行全面规范,实现常态化监管。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完成“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达标片区实现3个目标:一是辖区内80%的食品生产企业达到B级水平;二是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三是达标片区内80%的C级企业提升到B级以上。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得到基本遏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及使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全县行业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对保留下来的小作坊,实现“培训、整改、承诺、监管、示范、扶持”六个到位,健全小作坊生产规范和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建成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4、巩固与商场(超市)的联动机制,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得到遏制;基本消除县城以上商场(超市)销售无证食品的现象。
5、内部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到位;监管队伍在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规范达标阶段,要充分发动社会、企业、群众共同参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共同监督,全面推动,形成安全、稳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及社会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辖区定级
时间安排:11月1日至12月31日
各责任区负责人对辖区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及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及时补缺补漏,督促各责任区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完善,迎接上级考核验收以及对辖区的 “辖区监管状况等 级评定”。
三、相关要求
1、各责任区要按照本方案及相关子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社会舆论作用,及时揭露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效。
2、强化沟通,畅通信息,落实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搜集、整理,在每月25日向市局监督科书面报送一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情况,遇到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附件1:古田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古田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加强全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经研究,成立县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成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郑珠明
副组长:陆李祯 高建秋 黄克捷 张建文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张建文(兼)
成 员:徐彦彦 陈忠华 丁华 林浩 魏茂羽 王碧云 余潇
第三篇: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
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关于开展“检测工作整顿”的要求,和市局及我所组织开展检测工作整顿的实施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整改,自己加深了对检测工作整顿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下一步努力奋斗的方向,现将本人对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明确责任、履职到位
思想指导行动,观念决定出路。通过检测工作的整顿,我进一步地认识到我们质监技术机构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也是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技术保障和技术依托。我们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担负着保障设备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同时特种设备又往往是各企业、行业中的关键核心设备,它们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平稳运行、服务地方经济意义重大。因此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充分行使工作职责。特种设备涉及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内容广泛,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因此技术机构检验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用法律法规指导规范检验工作,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生产工艺、新的技术装备、新的检验检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旧的一些技术、设备、工艺有的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已被淘汰、有的正处于被淘汰边缘。作为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严谨踏实,认真钻研业务,除在工作中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检验结果要认真分析,作出科学判断,对自己做出的数据和结论要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外,更要不断追踪先进。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要拿出提升自己能力、增强本领的计划、办法和措施。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勤于学习,我们的业务素质才能紧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才能真正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们的检验检测第三方公正性、我们质监系统的求地位和形象才能得以巩固和提升。
三、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验行为
我们质监部门是“用技术执法、用数据说话”的部门,检验检测是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检验检测数据则是支撑检验结论的基础。技术机构的检验工作是以检验规程为依据,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规范。每个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好检验规程,严格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来规范自己的检验行为,检验中严格做到有章可循,必须完善各项记录,注重检验过程中的细节,我们的检测数据要经得起检验,要能追溯和复现。所以,我们要培养成重视细节、将每一检验检测环节做好、做准确的习惯。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要总结以往经验,吸取教训,对自己认真,对被检对象认真,对工作负责。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使各项规章制度、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落到实处,提升技术机构检验公信力。
总之,我们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责任重大,富有意义,我们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持续改进。我决心以本次检测工作整顿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深刻自查自纠、认真整改,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以更好的状态去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责。
第四篇: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镇“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区食安办制定的《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集中整治”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六项行动
根据《2013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对区政府部署开展的“六大专项行动”,做好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成效。
(二)扎实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责任单位:镇食品安全办)
2、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规划》,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计划,确保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单位:镇农业办、水利站、畜牧站、经贸委、北**工商所、南**生院、北**中心卫生院),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置。(责任单位:镇食品安全办)
3、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贩等)要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设施齐全;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无交叉污染;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符合要求。(责任单位:北**工商所、南**卫生院、北**中心卫生院)
4、食品从业人员要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和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责任单位:北**工商所、南**卫生院、北**中心卫生院)
5、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凉菜制作,要设置专间和二次更衣间;有满足销售量的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柜,消毒及保洁工作规范。(责任单位:南**卫生院、北**中心卫生院)
6、食品生产者要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符合要求。(责任单位:南**卫生院、北**中心卫生院)
7、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13号),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规定区域、限定品种,并有相关文件。(责任单位:北**工商所、南**卫生院、北**中心卫生院)
8、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定点屠宰点(厂)符合卫生及动物防疫要求,有严格的检疫程序,工作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责任单位:镇畜牧站)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上旬):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镇食安办的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责分工,严格对照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迅速行动,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中旬-4月中旬):针对全国爱卫会暗访反馈的问题和全面排查出的隐患,集中力量、倒排工期,组织开展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学校周边、车站附近等重点区域和小餐饮、小食品店、小食品摊贩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基础设施不健全、食品安全制度不落实、卫生管理不达标、从业人员不合格等问题,对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要坚决取缔,确保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三)达标验收阶段(4月下旬):成立督查组,根据标准要求开展模拟检查,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对未达到标准的现场督办、责令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和迎接复审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对本部门本系统的各项整改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各负其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村、社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统筹协调好本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不发生任何问题,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做到工作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查,确保实效。镇食安办将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对在工作推动和整改落实中存在推诿敷衍、工作不力等现象的,报请上级给予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镇食品安全办公室
2013年3月19日
第五篇: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整顿与监管工作,有效解决影响我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为食品安全市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地方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监管、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方针,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食品产业、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务求实效,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推进食品安全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二)总体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逐步完善,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市场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整顿任务
重点就以下八个方面进行集中整顿:
(一)农村食品安全。加强对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整顿和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予以公告,清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及加工病死畜禽肉和利用连锁配送、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二)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在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含储存运输及销售)、餐饮服务等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依法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奶站一律责令停业整顿或取缔。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行为。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高毒禁用农药、普通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和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的行为。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过期兽药产品行为。加大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猪肉产品中喹恶啉类、硝基咪唑类 2 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监督检查力度。打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的行为。
(四)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环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重点地区、高风险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重点整顿小企业、小作坊,解决行业内影响食品安全的普遍问题。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打击逃避检验检疫行为。
(五)食品安全流通环节。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重点整顿售假问题突出的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和食杂店,重点检查消费者举报投诉多的食品。
(六)餐饮消费环节。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和监管,依法查处无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企业(摊点)。抓好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 3 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无QS标志食品等违规违法行为。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饮单位。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七)畜禽屠宰。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猪(牛、羊)肉和注水肉等行为,规范活禽屠宰,严防未经检验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八)保健食品。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验、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宣传普通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措施
(一)落实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企业要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诉制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落实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完善相关政策,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及相关企业采用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GAP(良好农业规范)、GMP 4(良好生产规范)、GHP(良好卫生规范)等先进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市优势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建立更严格的内控企业标准。根据我市食品和农(林、畜)产品的生产实际,围绕我市特色食品和农产品,积极组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建立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三)加强检验检测。各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特别是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大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发布。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重点提高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技术仲裁的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各县、乡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物链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鼓励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检验检测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测。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准入条件,5 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责令企业召回。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排查举报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执法衔接,推进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相互通报情况,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双评”(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绩效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对本区域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暗访抽检评估,确保整顿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五)强化行政执法。保障基层执法单位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经费,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考核评议,落实食品安全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纠正执法监管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问题。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六)加强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戒有制度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大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把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 6 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加快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信息、不良记录征集、评价披露和行业退出机制,对制假售假等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
四、工作要求
(一)各级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整顿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统筹、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各地要根据本工作方案安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限和考核指标,逐级落实整顿工作任务和责任。
(二)各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督促指导各地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整顿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管,对生产中或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及职能调整情况,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和保健食品的监管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商务部门负责畜禽屠宰环节整顿。盐业部门负责盐业食用盐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职 7 责分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和监管的相关工作。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对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效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落实生产经营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整顿的措施、进展成效,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行业自律宣传,适时曝光食品违法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同时,整顿工作要注意策略和方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增强消费信心。
(四)加强督查和评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目标和任务,逐级开展检查和评估。对整顿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地区要给予鼓励;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对各地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