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复习资料
1新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积极引导,逐步过渡c.采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达到最终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5科教兴国战略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践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不讲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9简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革命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0建设创新国家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1简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含义:资源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法制建设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3依法治国主要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4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立足中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D坚持接近实际,贴进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F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2党与各民主的合作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7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18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9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改善党的领导要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二篇: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知识整理
课本知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共制基础上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内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7、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者创新转变。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
10、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1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1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19、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要求;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复习思考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下,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确立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1、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以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创新型国家
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六、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七、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八、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了领导下,在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九、如何来实现基层的直接民主。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十、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一、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利”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2、“自由”通常是讲政治自由,主要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
3、“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其他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人权”。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十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十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十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1、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十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快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十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基本要求。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十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十、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红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二
一、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对外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二
二、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
三、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
四、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
五、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二
六、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篇:毛概复习资料
1.中共十八大报告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是什么?《十八大报告》单行本p12-13
2分析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和原因。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P196-200
3.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我国怎样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有些什么作为?p203-206
4.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5.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何根本不同?p224-227
6.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p275-277
7.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第十四部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内容。谈谈建设生态文明应该着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范例。请你写一个300-500字以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
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p3-5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其基本依据是什么?p184-186
10.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57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哪些新社会阶层?新阶层产生的原因及作用?p341-342
12.中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写出近35年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
13.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特征是什么?p227-230
14.如何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及基本内容?P255-256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哪些新变化(特点)?这些新变化有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为什么?p336-338
16.中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写出近35年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
第四篇:毛概复习资料
2.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7.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8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第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征?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4.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第四,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6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择?
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 什么
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
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的根本出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文化保证。3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7.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性?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2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第五篇:毛概复习资料
8章
辨析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简答题
1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的主要内容
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实质上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得到的收入。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两次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的内容。
一、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本质属性的观念。有机的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论述题
1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9章
辨析题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简答题
1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主要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党的十七大提出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是什么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论述题
1论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自由主要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
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
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10章
论述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对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简答题
1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是什么
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讨论、相互切磋。
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论述题
1论述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地位和方法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方法: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引导人民在遵守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
11章
辨析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诉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活力和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争抢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论述题
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都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第二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2.试述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法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2章
辨析题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思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香港,澳门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台湾和香港,澳门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表明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完全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简答题
1.简述“一纲四目”的内容.“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一个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多有军政大权,认识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统一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论述题
1.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有利于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