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治供电分公司四项举措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长治供电分公司四项举措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今年以来,山西长治供电分公司紧紧围绕“三先”发展战略,强化专业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在整体经营形势恶劣的情况下,实现了预算执行总体趋稳,各项经营指标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电网和公司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今后五个月,分公司将继续深入贯彻集约化发展要求,以增收节支为抓手,以ERP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健全纵向管控、横向协调的预算管理体系,形成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预算执行机制,确保全年各项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进一步发挥预算的协调和控制作用。实施预算管控“从业务预算到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到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到作业预算、作业预算到标准成本定额”的“闭环”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做实项目预算,科学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本专业管理项目从经济性、可行性、缓急程度等方面评级,要做到所有预算安排的项目全部来源于项目储备库,实现项目与资金的紧藕合,建立成本消耗的作业和定额库,实施标准作业成本管理。做好预算的常态化分析,及时找出与预算目标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二是推进电子对帐系统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在城郊供电支公司进行银行资金对帐系统开发实施试点,使营销系统和银行系统及时跟进和对接,实现现金流实时对账,及时发现现金流和业务流脱节的现象,提高财务对帐的工作效率。
三是狠抓ERP系统建设,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扎实做好基础数据清理工作,认真开展资产盘点清查,做好资产卡片与设备台帐间的对应,做好在建工程及往来款的清理工作,确保系统成功上线、顺利运行。同时积极开展全员培训,确保系统上线后短期内取得实际成效。通过ERP系统软件的实施,横向上实现业务集成一体化应用,纵向上通过财务管控模块的应用,实现财务管控需求。
四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深入落实省公司依法治企的各项要求,以配合好各类审计和检查工作为契机,认真做好对财务经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取得实效。要继续抓好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制定防范措施,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加快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重大事项的财务稽核力度,强化监督评价,开展财务基础工作检查评比,夯实财务基础工作。不断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完善财务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分公司发展和效益提高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第二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张长胜
一、从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因,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然性
在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程度,全面预算管理早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必备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是广大投资者和企业家管理运营企业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为什么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其必备的、基础的企业管理制度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从理论到方法都已十分成熟,并被实践证明确实是运营、管理现代企业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引入期和发展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面预算管理步入了成熟期。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企业家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必修课和必备技能。
二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迫使企业必须寻求和运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明显特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由企业自主运行。全面预算管理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预定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描述,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三是工业发达国家企业控制权、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客观上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制衡。首先,股东会通过审议、批准全面预算,可以行使股东们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所有权;其次,董事会通过制订全面预算,可以行使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再次,经理班子通过执行全面预算,可以行使经理人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代表权;最后,监事会通过对监督、检查全 1 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行使监事会对公司的监督权,体现其对公司的出资者监督权。
四是大集团、大公司,特别是跨地区经营、跨国度经营的公司组织模式,客观上需要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运营、控制和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由工厂制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所带来的管理分散化问题。正是杜邦化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决策者们成功地将国家预算管理的模式引入到了企业管理之中,才有效地解决了各分公司、子公司与公司总部之间的目标一致性问题,为大公司的跨地区、跨国度经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嗣后,预算管理方式很快风靡工业发达国家,为这些国家的企业转变成分公司、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跨国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四个因素都已基本具备: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在20世纪80年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引入我国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已经日臻成熟,并且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和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法律和国家政策范围内,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摈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全面预算为轴心的企业运营新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经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使中国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控制权、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三会四权”落到实处的唯一选择。
最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公司经营模式发展成以资本关系为纽带的多公司、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集团化公司模式。集团公司总部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将各个层级、各个单位、各个成员的具体目标与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连接起来,并使各个层级、单位和成员围绕着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而运作。因此,从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因素分析,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必然的。
二、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八条第六项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六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一百零三条第六项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一百一十二条第四项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的联产品,也就是说,没有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企业财务预算的规定,也就是有关企业全面预算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国家的法律,是在中国境内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制度和经营运作规范,也是中国企业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依据。显然,如果企业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合企业实际的、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就会变成一场例行公事的游戏。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企业该不该、想不想实行的问题,而是必须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
三、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被高度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仅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制度”二字上来讲,就有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管理 制度、企业的契约制度、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其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公司治理或曰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9年制订的《公司治理原则》中给公司治理所作定义为:“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可见,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装置,是处理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和权力制衡的契约,其核心就是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也就是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所特有的“三会四权”分权制衡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公司治理中的“三会四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是一种产权结构,即公司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股东会是出资者所有权的主体;董事会是法人财产权的主体;而股东会派生出的监事会是出资者监督权的主体。
另一方面,它又是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这种治理结构的内在规定,股东会行使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经理人行使经营指挥权、监事会行使监督权。这四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有机组合,从而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发挥整体效能。
因此,“三会四权”既是公司产权结构,又是公司治理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首先,产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有了股东会的出资者所有权,才会有其最终控制权;有了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才会有其经营决策权;有了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才会有其经营指挥权;有了监事会的出资者监督权,才会实施其监督职能。只有在这种产权结构基础上才会有公司治理的健康运作。
其次,治理结构是产权结构的实现形式。只有股东会拥有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所有权;只有董事会拥有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才能 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只有经理人拥有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法人代理权;只有监事会拥有对公司的监督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出资者监督权。
只有在健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企业的“三会四权”才能得以正常发挥功能,产权结构的各项权能才算真正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制度装置上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它是国家颁布的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公司的、高度抽象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司制企业的根本大法。
第二个层次,是各公司注册成立时由发起人和股东共同签署的《公司章程》,它属于中间层次的法规性契约,是公司经营运作的基本规范。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的具体规章制度,它是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的具体环境、具体规定,落实股东会、董事会、经营者,尤其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其权限范围和责任区域的制度性文件。
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种可以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进行细化、具体化、度量化的第三层次的制度装置。全面预算管理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重点构建了企业组织内部分级管理体系。它通过分权、授权,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事项进行责权利划分,形成了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部门经理到每一个员工的责权利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股东会通过审议、批准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所有权;
其次,董事会通过制订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再次,经理人通过编制、执行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代理权;
最后,监事会通过监督、检查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监督权,体现其对公司的出资者监督权。总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规范各个利益主体对企业具体的约定投入、约定效果及相应的约定利益;可以真实反馈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可以检查契约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从而使企业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细化治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从而健全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从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企业的现代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日趋完善。
但是,毋庸讳言,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政治、经济、环境、观念等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实。很多企业实行的仍然是人治,即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说了算。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以及公司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急需规范和落实。
2000年,南京大学会计学系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对有关企业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企业对预算管理科学性的评价、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情况、预算编制的种类及方法、预算控制情况和预算调整情况五个方面问题,共发出问卷234份,收回77份,回收率为32.9%。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线索和有益的参考。其中,有一项关于“预算指标最终决定权”的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深思。制订公司预算方案是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审议批准公司预算方案是股东会的职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条文明确规定的。这种规范在中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中是否得到贯彻了呢?从调查表中发现:由总经理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最大,为43.3%;由董事会最终决定的企业数量次之,为30%;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最终决定的为16.7%;由企业财务部门作出决定的为10%。唯独应该说了算的股东会却不见了踪影。这个调查表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上的实际状况,这种现状与我国企业不甚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约束总经理的个 人行为,建立规范、协调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在企业建立和推行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十分迫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落实公司的治理结构;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明确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目标; 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和层层分解,可以把经营目标细化、落实;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监控体系,可以把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监控起来;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报告体系,可以掌控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可以真正把责权利直接对接起来。
五、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只有单一的投资者——国家,企业相当于国家这个大公司的一座工厂,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由国家无偿拨付。国家还通过统购、统销、统价,从政策上让一些工厂赚钱,让一些工厂亏损,最后由国家这个大公司来汇总盈亏。所以,当时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则由国家给予全额补偿。因此,所有者(国家)对企业所关注的是能否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其关注点也是千方百计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步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代表国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依法对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可以说,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做到了产权清晰。而且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企业产权的清晰和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趋势,出资者、经营者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地变化。如何明确和规范出资者、经营者、员工三者之 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保护出资者、经营者、员工的合法权益,如何限制和约束经营者的越权行为,如何保证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各自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如何确保公司远景规划、经营目标、计划的实现等都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解决的办法除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全面预算这一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对公司员工的有效计划、控制和管理。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出资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管理运行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次重大革命,将使我国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企业管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革命①。第一次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罗制”的产生为标志。“泰罗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将企业管理从蒙昧带入科学。泰罗及其追随者们将劳动过程的标准化与奖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解决了工厂经营效率问题。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生的,它以杜邦模式和通用模式的形成为标志。杜邦公司三位堂兄弟、斯隆以及哈佛十神童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解决了集团公司的整合问题,为美国企业建成分、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跨国公司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过去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大批成本管理的典型,特别是邯郸钢铁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方法,在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的推动下风靡全国。这表明我国企业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次革命,目前正徘徊在第二次革命的边缘。历史是一面镜子,参照美国企业管理的历史,第二次企业管理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我国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为我国企业家驾驭巨型公司提供方法和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将有效地消除集团公司内部组织机构松散的状况,实现各层级、各单位、各成员的有机整合,与国际大公司的管理惯例接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经营管理者把握未来的能力,使企业管理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本书节选自张长胜著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①于增彪等:《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会计研究》2001年第8期
第三篇: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讨
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讨
发布机构:杭州财税 发布时间:2010-09-17 阅读人数:
◎ 浙江省华源电热有限公司赵宁
浙江省华源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原来山沟沟里的小作坊到现在地处富春江经济开发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多项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发展的重心也正逐步从研发为主转向市场,正努力形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近几年,公司每年业绩增长超过50%,目前已初具规模,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是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是富阳地区13家拟上市公司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一、明确预算管理的目的从山沟沟里走出来,原先的小作坊式的管理已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原先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计划性不强,想到哪做到哪,正在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中间要经历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将未来的目标结合现有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老板深深认识到这些。在2006年,公司开始推行预算管理。
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得以实现,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使之规范化、科学化,是公司推行预算管理的目的。公司当时各部门管理水平还很低,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几乎为零,财务部人员利用专业的相对优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完善预算管理所需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各部门员工的动员及培训、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辅导、协调以及预算分析考核等工作。
二、预算管理制度的主体和建立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预算管理要特别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章可循。由于公司规模小,不可能像大的集团公司那样,设专门的机构部门来负责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只能因地制宜,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部根据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依据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制定了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三大类的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特别注意到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制度建立后的贯彻执行的问题,既要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简便易行;既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又要能适应情况的变化而适时修订;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也要允许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合理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三、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155 人次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必须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更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和参与。全体员工是预算的执行者,推行预算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大家积极参与到编制、执行和控制中来,才能将预算管理做好。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管理意识,公司聘请专家组织对各部门员工的培训,使大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司上下员工有了这样的共识,为之后预算编制、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做好基础工作,这也可以帮助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公司原先落后的管理,很多基础工作没做到位,如原始记录不完整、定额不准、价格工作不到位等等。财务部会同各相关部门,找出当前管理中必须要有的原始记录,进行必要的完善,既要考虑到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考虑到管理成本,尽量做到全面完整、真实可靠、序时及时。针对原先定额不标准,重新修订了消耗定额、工资定额、费用定额等,使之更接近实际,更趋于合理。制定计划价格,编制计划价格手册,为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四、预算的编制过程
1.预算目标的确定及分解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首先是确定预算目标及目标的分解,以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导向,在市场预测和平衡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基础上,将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具体化、数量化,经过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以及内部各预算执行部门反复协调、测算确定,使之成为预算期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细化,将企业预算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层次以及每名员工的责任目标和工作目标,从而明确了企业及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供了评价各部门和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同时注意目标制定既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应变能力;也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考虑到公司现有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需采取的不同营销策略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确定预算目标的重点,如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的新产品,公司采用的高定价搞促销策略,预算目标的重点是将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用于开发产品市场上,此时,利润目标就不是该阶段的预算重点。对处于市场成长期次新产品,营销重点在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目标是以销售为中心搞好产品的供产销总量平衡,利润目标是该阶段的预算重点。
2.构建预算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上考虑了企业的产能、销售和利润三类指标;非财务指标上考虑了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企业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等,用以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满足客户需要能力,综合反映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通过明确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
3.预算编制
公司的预算编制采用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互动、灵活的编制方法;首先由董事会根据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期内的预算草案,然后各部门将预算草案进行分解、落实,并将预算草案完善、修改后反馈给董事会;董事会根据反馈意见,经过综合平衡后最终确定审议批准并下达执行。全面预算从编制到审批下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在预算编制和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从而使预算更加合理和准确,使预算既符合企业的全局利益,又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情况,避免由于高层管理人员主管臆断而造成预算脱离实际的情况。
五、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分析考评
1.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预算的执行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预算的执行和控制相辅相成,有执行没有控制,执行将处于不确定状态,有控制没有执行,控制也是空中楼阁。因此,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企业能否实现预算期内各项经营目标的关键。公司各预算执行部门严格以预算为标准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预算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三个基本阶段采取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措施,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由于公司刚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大家对预算管理还不够熟悉,加之外部市场的变化,导致有时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及时调整预算显得尤为重要。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调整,逐步趋于完善,使预算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又不失控制力,保证了预算的顺利执行。
2.预算的分析考评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控制成效进行日常性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为预算控制提供资料和依据。对一定期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预算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评价企业及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并作为对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兑现的依据。实施奖惩,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制定考核的指标和奖惩制度时要保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差异出现的原因,搞清楚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否则,可能出现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而考核方则掺杂个人情感,戴“有色眼镜”考核,则会使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激励员工共同奋斗的目的。推行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施到趋于完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公司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规范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保证了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集团公司在内部企业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各企业在各自的企业实际情况下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的有关预算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执行集团公司4月份批复的预算指标,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收获及成效,同时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预算指标下达不能统一采用一种方法。如现在预算指标下达中收入类项目采用增量计算,成本类项目采取减量计算,然后下达预算指标。这样对企业总体效益的提高固然有益,但没有区分不同企业不同的项目进行细化,容易使企业执行预算畏手畏脚,被预算指标所束缚,无法成功发挥企业经营的能动性。建议:集团公司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细分项目进行分项目预算,在预算的总体上进行控制,使各企业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若有的企业经营开拓有方,则收入可适当增加;有的企业节支降耗得力,则成本控制要加大力度。凡此种种,各尽其能,共同努力,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
2、预算指标不能反应企业实际情况,效率较低。建议集团公司加强预算的基础工作,为每个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指标数据库,进行科学的预算指标的下达、考核。并且逐步提高预算精度,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3、目前,预算的下达没有同企业进行商讨。预算指标的更改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集团公司不可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经营、市场等情况,而对了解情况的只有企业本身,所以预算指标的下达应该与企业进行协商,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企业的压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完成预算指标,否则容易使预算指标与实际经营脱节。
4、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所有部门的事情,不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现在集团公司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动员集团公司上下进行,计划、经营、党群等部门应该都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推广到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也应该集合计划、物资采购、人劳、党群、生产等部门,这样才能改变现在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一怪圈,使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应有的效益。
5、推广预算工作先进方法及经验。在集团公司内部选择若干预算工作好的企业进行推广,以使集团公司预算工作整体向前发展。
6、预算报表过于繁琐、重复,集团公司应该控制主要经济指标,过细的明细指标不利于集团公司的控制,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国营第二三八厂财会处 2001年7月5日
第五篇:会计实务之施工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会计实务之施工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和利润。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调整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及主要人员,包括公司所有的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是由一系列预算按其经济内容及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策略计划、目标设定、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预算说明书。
二、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僧多粥少、垫资、交纳保证金的情况。点多面广,生产周期长,成本控制难,不定性因素多,如果事先没有统一计划,势必不利于挖掘企业的潜力,甚至造成公司资源浪费、机会成本增加。尤其是有限的现金流往往不能用到刀刃上。
三、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足够依据,为编而编
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的,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执行难。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尤其是缺乏从项目工程取得第一手资料,全凭经验和感觉行事。
(二)领导不够重视,缺乏有效执行,执行偏差大
往往财务部门(或各业务部门)轰轰烈烈编制,一旦编制完就算大功告成,将预算存放在财务部门,似乎执行预算也成了财务部门的事情。孰不知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以企业经营活
动为控制内容,企业预算的执行要强调以过程控制为主,而不能只是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与控制,因为反映到财务部门的数据已成为既定的事实。
有的施工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是两码事。编预算时十分刚性,执行时十分柔性,带有浓厚的人性化管理色彩。
(三)难以与绩效挂钩
正因为大多数施工企业执行预算有偏差,从而导致接下去的工作无从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仅是停留在某些领导的口头上,或是出现在公司工作会上、总结会上等。
四、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机构设置
1、公司董事会下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任主任,财务总监任常务副主任,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能:按照公司战略目标、中长期规划,研究决定公司工作目标及计划;协调、解决有关方面在编制预算时可能发生的矛盾和争执;审查、评价预算执行报告并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和集团公司备案。
2、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常设机构,俗称预算小组,该常设机构为财务部,部门经理为负责人。
(二)应用多种编制方法
编制预算时可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方法,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不同的情况。如:管理费用预算控制宜采用零基预算的做法。零基预算就是在制定某项职能预算时从零起点开始其预算过程,即每次都是重新由零开始编制预算。生产预算宜采用弹性预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用可采用弹性预算。收入、利润预算可采用概率预算方法编制。施工企业一般采取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是能使预算与会计相吻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结果。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步骤
预算编制程序采用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分级次、分部门编制,层层汇总,经反复审议修订并由公司预算小组汇总后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确定后,由公司董事会批准。第一,预算初稿的步骤。机关各部门分析自己的费用开支,含部门人员直接发生的费用,以及部门所经管的费用。要将预算尽量编详细,且每一预算子项要求用计算式说明,按费用类别进行逐项分析。各二级分公司对自己未来一年的产值、利润、采购、现金流、费用、固定资产投资等进行预算。市场部对全司承接任务进行预算,且要分类别进行分析。项目工程部要根据工程管理部下达的产值指标,根据施工合同、劳务及专业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预算在建工程收款及应付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报工程管理部门汇总后,形成项目工程生产算及资金预算。工程管理部门则要根据经验数据对来年的产值、利润、现金流进行分析。预计完成公司下达的指标,尚有多少任务缺口。
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则要对全司固定资产投资、其他投资进行预算。预算、现金预算进行编制,对各部门及二级单位预算进行汇总,并与上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算小组需对初稿预算进行分析;并对现金预算进行分析:来年资金能否支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结果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第二,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一般由总经理带队亲临各主要分、子公司、部门,调研预算初稿的形成基础。了解各主要分、子公司还有什么潜力可挖,实现预算结果存在什么样的困难。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初稿,结合公司战略规划以有公司现有资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资源提出各部门具体生产指标。
第三,预算第二稿编制。各部门、分公司、项目工程部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各项指标重新编制预算。
第四,再审定。财务部对预算第二稿进行汇总分析,并汇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再次对预算进行评估平衡。若仍达不到公司整体目标,则需再编第三稿。重复第二稿的程序,只是更细化而已。
第五,最后定稿。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定稿预算报董事会批准,然后以书面形式下达各分、子公司、部门、项目执行。
(四)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预算评估调整
1、按季度进行预算分析,尤其是费用预算、现金预算。财务部每月按部门分析费用差异、按项目工程分析现金收支差异,以及时提醒各部门和各项目按预算进行控制。季度分析资料由各部门、分、子公司、项目部提供,并说明差异原因,交由财务部汇总分析后将分析资料及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2、建立预警机制,对费用超支、现金超支等实行预警制。对超预算的要提高一个档次审批,以引起重视。
3、半对公司费用及现金预算可进行评估调整。由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变化使预算产生较大偏差的可以调整;并且将评估调整后的预算以书面形式下发给各职能部门(单位)。
(五)执行奖惩
要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与绩效挂钩。特别要与本职能部门(单位)工作目标挂钩。不能光以费用节约为好,不能以较差的工作质量为代价而换来较低的费用,而应以相对较少的费用完成较高的工作目标。且奖惩一定要与个人、集体评先评优、晋升挂钩。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包括全额、全员、全过程,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因此通过预算的运作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在大型企业,全面预算可以统帅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起着融会这些庞杂支节的干流作用和科学的导向作用,促使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使关注的重点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的运作过程,也促使企业从原始的、经验的、人为的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过渡。
转载请注明:源自中华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