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题》教案文档
唐诗宋词选修《无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把握本文的意象及其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把握本文比兴、谐音双关、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4、理解诗人流露离别相思之悲苦、失落、惆怅和对爱情的忠贞、坚忍、渴望。
一、走近诗人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四、无题诗代表作——《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进入文本:
(一)、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赏析
1、.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理解: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包括意境及手法等),理解: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古人表送别、分手时,以哀景抒哀情,以乐景抒哀情的诗句有哪些,举例说明:
理解:以哀景抒哀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以乐景抒哀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
(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传达怎样的爱情观?
理解: 手法:“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比是比喻,兴为寄托,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谐音双关:用“丝”谐音“思”,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丝瓜(思念牵挂)。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怜)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爱情观:忠贞,执着,至死不渝,海枯石烂型
2、表示类似爱情观的古代诗词句,你还知道哪些?你心中渴望的爱情是什么的? 理解:
《上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离思五首其一》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雁丘词》金代.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白头吟》作者: 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结发为夫妻》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写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有同样的用法:
理解:虚写:想象的、梦中的、未来的尚未发生的、过去已经发生的等。
举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能想象一下早晨和夜晚女主人公有哪些细节化的无聊或忧伤的情景吗?
理解: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女为悦己者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不是光寒而是心寒。(披衣觉露滋,还寝梦佳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今夜谁家扁舟子,可怜楼上月徘徊,海上明月生,天涯共此生,)想象:略:
(四)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见课后注释。
理解: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原本这两个意象在现实中虚无缥缈、不存在的,一个是仙山,一个是仙鸟,预寄此情难以实现。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忧愁和渺茫。但即使今次一别却是天涯永隔遥无期,虽今生不能相守,但还有来生,此情、此爱、此心不变。“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谭嗣同夫人李闰)。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
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
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 艺 术 特 色
•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
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
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 小结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
“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拓展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追忆昨夜相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今宵相思之情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写宴会情景。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叙述天亮分别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里应该指出,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第二篇:无题教案
《无题》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教师介绍)
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 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学生读)
李商 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
(二)一读解其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学生齐读,点评
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 学生个别朗读,点评
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 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
(三)二读赏其美:
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 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 流
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
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 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2、知识归纳: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3、引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体会警句。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三读解其难:
1、引出难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要求: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 作用。第一,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要阐释它的作用。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
“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 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 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3、知识归纳:用典,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4、引入:《赤壁》,体会用典
5、有感情的朗读
(四)四读诵其情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学生朗读背诵
(五)总结:一诗四读
(六)作业:用本课 所学的方法诵读欣赏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总体感觉这首诗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作为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如果单纯的和学生谈爱情,可能在教学上 就走入一定的误区。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我主要通过诵读、美点赏析,难点理解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各联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也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一节课中要学生完成哪些目标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齐读与个人读结合,背景的引入要讲究时机。情境的设计还要更贴合学生。
2、教师要理解教学内容,确定整节课教些什么,怎么教,将整节课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中去。
3、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既能增加教学的量,又能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第三篇:无题 教案
《无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无题》是李商隐情诗中的名作,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之丝和蜡矩之泪这两个象征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唐诗精华”诗歌朗诵部分,《无题》一诗的教学还是以诗歌的朗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别亦难》
导入: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其实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展示原诗:(1)、欣赏诗歌朗诵(2)、学生散读、自读、巡视过程中正音、正字(3)、抽学生朗诵诗歌(4)、全班齐读
二、品读诗歌
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形式上:七言律诗 内容上:离别诗
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
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怎样理解? 相见难:困难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
从那里可以看出?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春风,4、板书:相见难
别亦难
离别之难
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
恋人
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
“烛泪”亦是“相思泪”
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8、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似之苦,那么颈联和尾联同学们是否明白?
9、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
因为思念对方。
“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
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
因为孤单、寂寞、思念
板书:彼此牵挂
10、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
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 “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
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
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
“青鸟传书”
11、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
12、再次齐读《无题》
13、这首诗有内容吗?
又,既然有,为什么又叫“无题”呢?--
1、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以“无题”
三、拓展学习
1、李商隐的无题诗有10多首,有时为了区别,我们就取诗的首句放在后面,再比如下面这首〉《无题》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生朗诵
解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相隔距离又元,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早已齐赫、沟通。
四、补充李商隐资料(幻灯片提示)
第四篇:《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理解诗意。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1、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2、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四、初读诗歌
1、指导学生朗读,找出诗中押韵的字,并说明押什么韵?
2、生自由读
五、译读诗歌,理解诗意
1、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大意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2、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六、品读诗歌
1.诗人写了哪些意象?
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2.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
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蓬山是神话里的仙山,缥缈不定;青鸟是作为“我”的使者出现的。3.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5.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2)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6.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七、拓展延伸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八、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篇:《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
2、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3、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教学难点: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二、初读感知
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2、交流初读体会。
三、赏析诗歌
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这两句诗的两个“难”的含义是什么?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什么季节?
暮春季节,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如何理解这两句?
用了比喻的手法,上句“丝”与“思”谐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指导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说明眷恋之深。(2)这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往往用来比喻什么? 现用来形容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上句写出了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直接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诗人借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有何用意?
诗人用 “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四、拓展延伸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