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领导干部代表党和政府履行职责,他们在群众心目中体现着党、政机关的形象。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领导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应着眼于“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道德素养。首先是要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和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其次要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这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工作得心应手,精神饱满充实。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夯实自己的道德基础。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人民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干部,是用来为他们谋利益的,而决不能成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三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领导干部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养分。每个领导干部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教育管理之下,严肃而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也是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二篇: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来维持。
社会安定需要靠道德来维持 <4辩>
立论反驳:
谢谢主持。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绝伦的立论陈词。但也存在的瑕疵。现在让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1.2.3.社会的安宁与否,取决于社会的每个成员。而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道德素质形成自我规范的。如果人内心没有道德意识,知法犯法,社会就难以安定。法律治标不治本,法律更不能跨越国界,而只有人类道德道德到达一定的高度,这种悲剧才不会发生,这才是社会安定的体现,道德更能维持社会安定.谢谢
总结陈词:
谢谢主持。对方辩友口才实在是妙啊。但——
1.2.3.我方认为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来维持。
我方并不否认法律对社会安定的作用。法律也有其局限性,再详密的法律也有疏漏之处,这就需要道德来规范和约束。道德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人格职中。例如有的人职业态度冷淡,不讲诚信。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和帮助等不良社会现象。不能靠法律去制约。只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才能防患于未然,维持社会安定。
人的思想道德沦丧是当前社会犯罪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持社会安定,就必须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法律只能在徒劳的等待问题出现在社会的舆论下试图寻找解决方式。法律是正确的。但我们也可以自己去领悟。而不是依靠法律来决定我们的行为,法律是无法代替我们内心的思想道德。在处置杀人犯和减少杀人犯的产生之间。当然是后者更重要先。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而道德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可见,道德建设是法律建设的基础。比法律更重要啊!只有大力加强人类道德素质才能减少社会不安定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来维持!谢谢。
第三篇:扬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内心信念是
1.内心信念是()。
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A)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B)
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
(C)的各种行为 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D)
2.()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目的。
改革开放,发展创新(A)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B)廉洁奉公,执政为民(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3.作为民族素质的本质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决定着民族素质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道德品质(A)社会舆论(B)
思想道德素质(C)个人修养(D)
4.()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价值观问题。
社会主义价值观(A)社会主义荣辱观(B)社会主义人生观
(C)社会主义世界观
(D)5.经济发展与()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历史进步(A)改革开放(B)社会进步(C)技术进步
(D)6.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建设的首要任务。
思想观念(A)思想道德(B)经济文化(C)物质文化
(D)7.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主阵地在()。
学校(A)家庭(B)国家(C)社会
(D)8.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
根本基础(A)既定方针(B)基本任务
(C)唯一出路
(D)9.良好()的营造,必须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以及人的和谐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言论氛围(A)社会氛围(B)
思想舆论导向(C)社会新闻播报
(D)10.()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人生价值才有社会的前提。
人生价值(A)社会价值(B)自我价值(C)创造价值
(D)11.()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世界观(A)
社会发展观(B)人生观(C)
科学发展观
(D)12.()是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责业务的想象、向往和希望。
职业文化(A)职业素养
(B)职业理想(C)职业道德
(D)13.为人民服务是()的核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最集中概括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B)邓小平理论(C)社会主义荣辱观(D)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
政治价值观(A)文化价值观(B)社会价值观(C)以上都包括
(D)15.()是指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已成为反复持久的、习以为常的生活惯例。
道德意志(A)道德习惯(B)道德修养(C)道德情感
(D)16.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实施()的根本要求。
教书育人
(A)以德治国(B)教育兴国(C)科技创新
(D)17.()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其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A)
解除病人痛苦,保障人民的健康(B)尊重病人、一视同仁(C)热情周到、敢于负责(D)
18.()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
职业道德义务(A)职业道德技能(B)职业道德建设(C)职业道德修养
(D)19.()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党政机关(A)政府部门(B)新闻媒体(C)舆论监督
(D)20.()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科学的发展观体系(A)人生价值体系(B)
社会主义世界观体系(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21.社会关系的调整,核心是调整()。
社会关系(A)利益关系(B)个人关系(C)
经济利益关系
(D)22.集体主义原则首先要求(),这是一个大前提。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A)集体利益包含个人利益(B)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C)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D)23.自律是道德的本质特点,()就是发挥自律的功能。
批评教育(A)辅导教育(B)远程教育(C)自我教育
(D)24.()是指从事不同职业的单位、部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的条例、章程、制度、规定等准则。
职业纪律(A)职业道德(B)职业技能(C)职业义务
(D)25.(),国家、社会的安定祥和也就有了保证。
公民的生活幸福(A)社会的繁荣昌盛(B)
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C)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D)26.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就在于通过市场、通过竞争能够实现对企业的()。
改革创新(A)资产重组(B)统筹管理(C)优胜劣汰
(D)27.()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
道德关系(A)道德情感(B)道德理想(C)
道德理论体系
(D)28.()是腐败现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社会风气低下(A)职业道德沦丧(B)职业观念不强(C)个人道德缺失
(D)29.职业工作者要做到敬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到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科学发展观(A)社会观(B)人生观(C)职业观(D)
30.()是社会主义道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公民道德(A)社会道德(B)职业道德(C)个人道德
(D)(二)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富有新意的内涵是()。
坚持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A)
通过重视和满足个人正当利益、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来
(B)实现集体利益 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C)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D)
2.当前新闻界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广告”统称为“五大害”。
“虚假新闻”
(A)“有偿新闻”
(B)“侵权新闻”
(C)“低俗新闻”
(D)3.()仍是这些部门创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力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诚信建设(A)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作风(B)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C)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D)
4.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是靠()来维持的。
内心信念(A)风俗习惯(B)
社会舆论的力量(C)法律(D)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
着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
(A)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B)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C)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D)
6.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应该做到()。
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A)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体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B)大力宣传,广为普及,让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入人心(C)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坚持“八荣八耻”的重要原则(D)
7.干部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
(A)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B)念,开拓前进
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
(C)公济私 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D)敢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
8.职业道德建设是()。
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A)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B)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C)反腐倡廉的治本之举(D)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A)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B)
它所倡导的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
(C)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的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政治保障,(D)又需要和谐文化的有力推动。
10.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有()、持续教育原则等。
正面引导原则(A)说服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注重实践原则
(D)1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的根源主要表现为()的冲突。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A)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国家利益和眼前利益
(D)12.()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指导科研技术人员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理念,也是科研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
规格创新(A)尊重科学(B)献身科学(C)造福人类
(D)1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主要有()等。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A)职业义务、职业技能(B)职业纪律、职业作风(C)职业良心、职业荣誉
(D)14.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A)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C)
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
(D)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5.要不断培育科学的和谐发展文化,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A)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D)
16.道德活动包括()等。
道德行为(A)道德评价(B)道德教育
(C)道德修养
(D)17.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必须()。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A)
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
(B)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 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C)权益保障机制 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D)
18.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热爱学生(B)团结协作(C)以身作则(D)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健全民主法制(A)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B)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C)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D)
20.所谓奉献精神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A)
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C)
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
(D)(三)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统一。
(是)
(否)2.内心信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情感。
(是)
(否)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领导作用。
(是)
(否)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是共产主义。
(是)
(否)5.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是会因改革而发生变化的。
(是)
(否)6.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的问题。(是)
(否)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是)
(否)8.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种本质。
(是)
(否)9.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
(否)10.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做好工作尽心尽力。
(是)
(否)11.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
(否)12.从经济制度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否)13.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则是靠内心信念、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
(是)
(否)14.人生价值是与人生观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人生价值的含义。
(是)
(否)15.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向上,创造巨大的人生价值。
(是)
(否)16.团结协作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是)
(否)17.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
(是)
(否)18.“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其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是)
(否)19.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利益问题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一个关键问题。
(是)
(否)20.发展的目的在于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要依靠社会。
(是)
(否)21.政府部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是)
(否)22.职业作风的好坏,取决于从业者的思想和宗旨。
(是)
(否)2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完全可以在5-10年实现。
(是)
(否)24.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是)
(否)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
(否)26.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是)
(否)27.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
(否)2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是)
(否)29.“三个代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是)
(否)30.与时俱进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是)
(否)
第四篇: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
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认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编辑本段]浅解道德
道德是由道与德两个并列的词组成。
道是道路、行径、方式。
德是行为的表现。
道与德组合到一起,意义上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道德的新义。
道字变成动词。
德是由道决定的。有道产生的德,演化成了道德。
现在人们把道德的意思着重地表现在德字上。
意思就是,不论你以什么道,只要能产生好的德果,人们都是乐意的。
在学术方面,道就是道,德就是德,是不容混淆的。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把道德做为一个德字的意思去应用。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只究其结果不问过程。对方不论采取什么道,表现出来的德是直观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道德就是德的意思。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
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
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什么是道德?简单地说,道德就是人类分辨善恶的标准。那么道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呢,还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心理学家发现,不管种族、信仰和文化背景,人类道德的基本标准是相同的,比如诚实、正直、同情、怜悯是善,欺骗和杀人是恶。而且,人类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善恶的区分能力,看起来这种判断善恶的标准是天生的。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把这句话理解为“人生而知善恶”非常贴切。如果说道德与后天教育有关,那么,为什么中国这半个世纪以来,树立了许多道德英雄作为人民的学习榜样,而并不见得对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有所裨益呢?到了今天,反而听到人们在惊呼道德沦丧,出现巨大的诚信危机。例如,这次华南虎照片被质疑造假,甚至“嫦娥”号飞船拍的月面照片也被质疑盗用美国航天局早期的月面照片,这不是很奇怪吗?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把本民族传统的道德体系彻底破坏之后,会不会改变人们对善恶判断的标准呢?我们知道,文革的“破四旧”运动,对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破坏最为彻底,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人内在的道德标准有所改变。俗话说,“老百姓心中有把秤”,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把“秤”和“群众的眼睛”其实就是道德,这“道德”是无法用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或通过破坏传统文化加以改变。
科学家相信道德存在于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遗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舒亚-格林设计了“扳道难题”和“桥梁难题”,当受试者对问题做出选择时,用核磁共振测试受试者大脑,看看大脑哪一个区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最活跃。
“扳道难题”假设一条道岔上卧着五个人,另一条道岔卧着一个人,一列火车驶来,现在你会将道岔扳向哪一边?受试者大部分回答是将道岔扳向卧有一个人的那边,因为这样可以有五个人存活,这是理性的选择。
“桥梁难题”假设一条铁轨上卧五个人,一列火车驶来,这时如果你把桥上的一个胖人推下去,挡住火车,五个人就得救。受试者大部分拒绝推下那个胖人,而宁愿让火车压死铁轨上的五个人。同样有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生命的选择机会,但受试者在这两个“难题”面前选择结果却不一样,后者,受试者做了情感的选择。心理学家发现,理性的选择和情感的选择是发生在大脑的几个不同的区域里,道德的确存在生理学基础。
心理学家进一步发现,某些在大脑负责感情的额前正中皮层发生病变的人,就会丧失道德判断的能力,对“桥梁难题”大都倾向于理性的选择.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无论是个人或一个政府,他们对类似“难题”的选择是遵循造物赋予人类天赋的准则去选择,什么时候应该用理性来选择,什么时候应该用情感来选择,基本上能恰到好处,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进步。
以上两个心理学家设计的“难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例如,某年黄河发洪灾,堤坝随时可能决口,现在必须分洪,于是选择一个小村庄作为分洪出口,这就是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选择。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理性的,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尽管在情感上人们是很不愿意那样做,因为对那个村庄的人来说是不道德的
再如,一个村庄有几百亩地被开发商看中,政府决定将这块土地卖给开发商,但给农民的补偿不足以维持他们将来的生计,于是农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补偿。现在政府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是派出特警镇压,将农民打伤、打怕、打垮,最后达到征地的目的。二是通过和平谈判,给农民合理的补偿。
第一个选择是理性的,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提高农民的补偿会减少政府的卖地收入,同时可能损害开发商的利益而导致项目流产,这势必影响当地政府的GDP的政绩。第二个选择是情感的,从道德的角度考虑,政府和商人不愿看到失地农民的悲惨遭遇,意识到政治和商业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而非制造苦难。
显然,在文明的社会里,人们愿意看到后一种选择,然而中国的现实是理性的选择压倒了情感的选择。纵观中国历史,得天下者皆冷酷之徒,按心理学家的说法,在中国,有额前正中皮层发生病变的人易成就大事业,而有仁慈之心者多一事无成,这不能不是吾国吾民之不幸
第五篇: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
每个人的内心别人是看不到的,人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影。任何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内心起了变化,而促成这改变的应该是不断的尝试。
大脑里有很多个的神经细胞,人后天的经历形成了一个个的连接,人生来就是哭的,因为人生来就是恐惧的,恐惧是因为未知引起的,未知就是大脑中没有关于这个情况的连接,所以就会恐惧,就会有瘫痪的感觉。
当人刚刚经历第一次的时候建立起来的连接是很重要的,这些连接越是重复就越稳定,如果不去重复和回忆,自然就漫漫消失。
人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是过去的连接在解释的世界,比如过去在刚刚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不安全的事情发生,有受伤害的,有损自尊的事情发生,那么大脑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生命是要退缩的。
这也是有些人特别敏感的原因,敏感就是恐惧和害怕。过去的连接老是会自动蹦出来提醒自己世界是恐惧的。恐惧导致退缩,退缩结果丧失了体验世界真相的机会,加深了对世界的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消除敏感就意味着消除联结的过程。联结的稳固是因为回忆和强化,所以老是想着改变自己的人其实是强化了联结,否定这联结也是强化了这个联结。这也是强迫的生理上的原理吧。
1。从新建立新的联结,建立对世界的对人的新的神经元的联结,新的建立起来了旧的自然消退,最新的印象会对自己起重要的作用,比如没有安全感的人更要主动的去接触别人,去体验安全的感觉,去让身体知道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2。当回忆起过去的事情的时候,会有痛苦绝望感觉,那么为什么事情过去了,还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任何的情绪都是有意义和正面的,都是需要肯定的,情绪代表的含义就是自己认知出了问题。
回忆过去事情------产生情绪-----------否定了出现情绪这个现实-----------认知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导致痛苦情绪的延续。
那么破解这个循环,只需要把 “认为不该出现不好的情绪”这个给改变了就可以了,改成“不好的回忆产生的情绪是应该出现的“既然是应该出现的,它也出现了,认知和现实一致了,那么绝望痛苦就不会延续。
对于客观发生的事情是要认为它应该发生的,客观包括外在的事物,更主要的是指 “内心的活动”。
人出现任何情绪都不是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当他们出现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了。而持续的痛苦绝望则是对先前的情绪的否定。对其否定导致了那个联结的强化,也带来了新的冲突。就是认为它不应该出现,但是它出现过了。
情绪就是代表了认知出现了错误。但是人总认为情绪是错误的。
ls的各位,其实解决自己问题的钥匙只能在自己手里,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哪怕是最优秀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了解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心理医生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象身体上的问题一样可以找个医生看看开个方子就很快恢复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看得到别人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强调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现新体会,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在不断的观察探索中对自己认识越来越多。
建议就是不要去管以前了,每天观察自己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比如突然回忆起一件什么事情让自己心情居丧或者恐惧绝望。导致了持续的心情低落痛苦。那么就要问为什么这样?有什么解决之道?不断尝试自己想出来的解决之道。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后,心境就越来越明朗了。
如果你们能真的这么做了,过一断时间后随着对自己了解的深入,随着新的体验的增多,心境真的可以改变了。不管你增遭遇过什么样的事情。
宁静的内心是幸福的根源。宁静就意味着潜意识是很少出来打扰自己的,如同深水中的鱼,不轻易浮于水面,内心的不宁静会让人很累很痛苦。这不宁静总是跟 敏感,浮躁,不安全,绝望,冲突,痛苦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所以宁静的本质在于潜意识归于潜意识,如同大鱼静静的在水底。也叫能归到自己的位子吧。各归其位也是传统文化强调的一个重点。
是什么造成了内心的不宁静(过于敏感),是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怎么会造成内心的不宁静?因为不安全的时候人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否定。
小孩子会本能的将父母看做是权威,或者本能的恐惧外物。当自己遇到不友好的感觉的时候,会本能的认为自己有问题,而不会去质疑是外界的问题。所以每一次的不友好的经历都会让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质疑和否定,不能接受自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不能接受自己的含义就是潜意识受到了打扰,它本来是隐藏在深水之下的,但是因为不安全感让它冒了出来,来到意识的层面,意识的层面充斥着大量的潜意识的东西,也就是潜意识遭到了显化。
潜意识正是人的魂,小孩子受到惊吓后容易掉魂,表现的无精打采,然后找个神婆叫叫,魂就回来了,就变的有生气了。其实是潜意识受到了打扰。神婆的作用是精神的安抚和肯定,这难道是最古老的心理按摩师?
小孩子在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尤其是被尊重的需要受到伤害的时候,并且无力无法去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自我否定就出现了,潜意识就开始显化了,显化意味着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是要时时警惕的。这样的感觉会影响一生。
人只所有行为或者心理,都是因为身体觉得这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不管是君子或者小人,或者盗贼或者道德高尚的人,本质上没有区别,也包括那些敏感。人之所以敏感是因为身体觉得敏感对自己有益。
所以接受自己就是意味着回到那个让自己对自己产生质疑的根子上,把失去的灵魂叫回来,让潜意识退出意识层面。这也意味着安全,所以潜意识不用再出动了。如同一个小时候被老虎吓过的人,潜意识会时不时的出来提防老虎的再次出现,或者认为环境是不安全的,潜意识需要出来时时警戒。那真正的自我应该是潜意识,是那种能意识到它存在,但是又不知道为何物的东西。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道”这个东西。它存在,内心就安宁,潜意识就不出来显化,人就安全。如果没有了这“道”,就会出现仁义和礼法,就会有冲突。
这潜意识退回到潜意识中去,是不是意味着就是传说中的得道呢?因为这样内心的确是安宁,而潜意识的显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再有就是,感觉人完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内心宁静看到的世界跟混乱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也许宁静的时候会共振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和谐,混乱的时候会造成扭曲,当然共振这个世界的混乱,或者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人的内心是宁静还是混乱,而与世界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
=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我生来内向,敏感,胆小,易受伤害.现在的我,19岁,正是最美妙的年龄.虽然内向没有什么不好,可我却不仅是内向了,我还低自尊,焦虑,抑郁,离群,社会退缩,对人有很严重的防备心,害怕再次受伤害.在本应美丽的年龄,我活得有点苍白.也许若没有童年那几年的经历,我不会这样自卑,否定自己.要是谁愿意倾听,我就讲讲形成我悲观性格的原由,首先是幼儿园,我深深记得在我两岁半插班进幼儿园的第一天,由于初次见到如此多的陌生人.害怕,紧张,胆小,我哭闹着不进去,你知道我这么孤独.(顺便提下,我还有两姐,她们都比我开朗)幼儿园的悲伤经历,着实使我内向的性格更内向了,几乎快自闭.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又有了更为受伤的经历.我非常胆小,不敢上小学.爸爸送我去学校的时候,直接责备我:你怎么这么胆小!
我一听,心里感到很伤心.可我也不哭.只是责备自己.从一开始我就有不祥的预感,害怕再次受冷落受伤害.可我还是逃不了.小学的老师很奇怪,他们专门偏心一堆同学,而漠视别的学生,年年“三好”都是她们.而数学老师也总是跟我过不去.总爱体罚我,我是个女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
当时并不懂得恨,我只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会讨老师欢欣,受老师忽视.而班里那些女生却从未遭过挨打,完全不怕老师,成天围着老师转.我当时太小不懂,现在我懂了.看了天涯一些人
然而,我的同桌,一个男生,也一直欺负我.上课时,他每天用自动笔笔尖用力扎我,我痛得频频缩手,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却不管不理.我就不相信她们没看到.同学更不用说了.放学排队走出校门回家,他就在路上狠狠地对我拳
还有一幕,也是那时,班里那十几个特别受老师宠爱的女孩子结伴在一个小池塘里抓蛤蟆.我也想玩,也去了,在通往池塘的那个洞口,一个女孩子说:谁让你来了? 我感到很无地自容.旁边另外一个女同学说:算了,让她进来玩吧.虽然我进去玩了,可我深深受到了伤害,感到自己多么不受欢迎.从此,我更加社会退缩,社交恐惧.但我也循规蹈矩,认真学习.我还是很上进,希望自己能成绩优异,考上重本.在初中高中,在班里成绩都不错,前五.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有所成就,.但我的沟通能力一直阻碍着我.我虽然成绩还可以(不过高考只考上了个本科),但在班里却不敢跟很多人说话,除了几个很要好的.很难真正容入集体
可是,我还是不开心.活着压力很大,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接纳自己的缘故,我也总觉得别人不喜欢我.由于我学习过于努力,能力却不强,我听过有人评价我:书呆子.感到很受伤.由于低自尊,我跟别人交流起来不很自然.也没什么话说.我时常陷入悲伤,陷入痛苦回忆中,我时常反省自己,是我心眼太小了么?怎么还是老样子? 可以说,我总是活在矛盾之中,活在自我对抗中.也许,说这些给你们听,你们理解不了我的感受,因为你们不是我,也许你们的性格从小就开朗,而我从小就压抑;在幼时面对欺负时,你们也许会采取反击,我却只会忍受,企求别人的收手;在无能为力时,你们会寻求父母帮助,而我只知道顾面子.小小的我不会处理问题.或者,你们觉得没什么,你会反问:难道这些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现在还活在阴影中么?还是你自己不愿改变,心甘情愿地顾影自怜.是啊,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确实觉得影响不大.可是谁能理解从小就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个别孩子的感受.他们多么缺乏安全感,生怕受伤害.或许,对比地震灾害中的人们,我这简直是芝麻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却从小到大羁绊我,我也不愿跟任何人说.--------
粗口和攻击的艺术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安全感。确切的说是来自于对不安全感的不正确的反应。
强迫,抑郁,完美倾向,夸大的自我,洁癖等等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企图用优越感来代替安全感。阿德勒说,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优越,这话正是表达了他自己想通过寻求优越感来代替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是优越感真的能代替安全感吗?不能的。
人不存在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所谓的恐惧感等等被一些披着心理学家外衣的人贴上消极的标签的时候,那么很容易把恐惧和不安全感本身当成是一个敌人。
恐惧是人最伟大的朋友,是造物主的天才创造,恐惧的含义就是身体觉得自己面临威胁了,就让你停止所有的事情,要你集中全部的精力来面对威胁。恐惧做为一种情绪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人所有的自发的反应都是身体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所以一定不要跟这些情绪为敌。
如何让内心觉得有安全感呢?在恐惧的时候,身体会让你紧张起来,以便能集中全部的力量来面对这个威胁。这时候就需要后天文化的一种指引,当后天文化给我们的身体一些错误的解决方法的时候,比如压抑和逃避,压抑和逃避只能让这恐惧进入潜意识,而在日后又会不断的出来。
既然身体已经指示你集中全部的精力来面对这个恐惧,那么就勇敢的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是象恐惧的人和物发起攻击,而不是恐惧本身。恐惧本身作为一种情绪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作用。如同身体缺少了食物就会产生饿的感觉来呼吁你吃饭一样。
攻击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或者让内心的小孩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只有当你主动去攻击让你恐惧之物时,那么内心才会发觉原来恐惧的人或者物并不值得恐惧,内心就放松了。只有未知的东西才会让人恐惧,勇敢的向它进行攻击,而不是去压抑和逃避,顺应身体的指引,集中精力去向它攻击,那么安全感自然会出现。其实当你采取攻击的姿态时候,自己已经就不恐惧了,因为内心的小孩知道自己是能保护自己的。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而不是向恐惧本身发起攻击。
所谓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林林总总,其实归根到一点就是对于不安全感的不正确的对待。形成恶性循环就是心理问题,没有形成恶性循环就是亚健康和不健康人格。如果不去主动的去攻击恐惧之物,其他的方法又如何去解决真正的心理问题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恐惧感仍在,威胁仍在,安全感是人除了吃饭甚至比吃饭还要重要的,这关系到生存。这安全感是让内心的小孩感觉到安全。没有安全感,人生的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恐惧在那里,恐惧代表生存受到威胁。
作为动物本身是具有攻击和反抗这一本能的,但是人如果受后天的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乖巧的小孩在学校里受欺负了,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让他去报告老师。而不是让他去反抗。我们承担传播文化责任的媒体书籍由于承担着愚民的主要任务,所以会对个人的幸福失明。
所以家庭,校园,给人的伤害会成为一个文化回避的对象和关注的盲区,而文化教育宣传的,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一个是家,一个是学校。而这两个地方有时候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地方。因为如果碰到不好父母、不好老师和同学,作为幼小的个体,只有绝望。而我们的张扬着君权和夫权的主流文化,一味的去强调父母的权威,老师的权威。
在中国,虽然很多父母都普遍的打骂孩子,但是你见过有人会因虐待儿童而判刑吗?在学校都普遍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暴力,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而我们的文化只能失明。今天正好有个新闻是老师拿教鞭抽打学生15分钟。如果反过来是这个老师被抽打15分钟,难道不会给她带来阴影吗?
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对恐惧感的正确对待,只有去顺应身体的反应,顺应身体指引的方向,如同一个人能量快用光了,身体会用饿来提醒一样,不要去把饿当成敌人,而是要顺应身体的指引去给它补充能量。同样恐惧感是身体的信号,代表着威胁,集中精力,放下所有的事情,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
如果不采取此办法,其他的办法都是治表不治本,而这能治本的办法又不可能通过这些张扬着极权的文化传播者的书籍,杂志等等传播,所以会让很多人更多时间的痛苦而找不到解决之道。
同时也呼吁大家关注家庭和学校的伤害,人的良好的不好的人格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形成的,这两个地方产生着美丽,也发源着世界上的一切痛苦和扭曲。
如果孩子压抑自己对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流氓学生的恐惧,那么其实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比如说被同学欺负,这好象很普遍,人欺负别人是会产生快感的,如果不去反抗让这种快感产生,那么既给自己留下了心理的阴影,使自己长年的痛苦,又给这些欺负他人的人造成错觉产生快感去欺负别人或者屡次欺负自己.最终结果是让其走上犯罪的道路,自己也痛苦一生。而这种教导孩子以忍为上的文化其实是夫权君权父权文化的必然,因为没有伤害到自己所以就不理或者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心理问题有时候是文化问题。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经历到底是,哪段,如何,成就了现在的我。
最后的结果是我在3岁以前一直被寄养在深山一个家庭里,等我弟弟出生了,大点了,我才被领回家。
家人,朋友,亲戚,同事,如果自己能给他们帮助,我就很有满足感,很开心。
我觉得不是处于什么热心的性格,感觉就是被人需要被人肯定,能给我很大的满足感。
那时候,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很自信,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有主见。
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多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我说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未必适合别人的。
很明显,取悦 和 比较 是你人生的主旋律。你表现的很热心表现的很乖,是通过这个取悦你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通过和同学比较和他人比较是想通过比较来获得优越感。
问题是为什么会取悦父母和把优越感当成必须。
人的身体所有的无意识的反应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你要看看这些反应到底可以给自己什么样的好处、?
取悦和获得优越感的目的是身体为了摆脱不安全感,或者说你的问题就是在对治恐惧感的策略上出了问题。通过取悦和比较,其实都是为了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靠那暂时的父母因为自己比较听话,靠别人的赞扬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来摆脱恐惧感。
这不安全感才是你要解决的问题,而你现在把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了如何去争取更多的优越感上,这其实进入了一个怪圈,优越感就象是救命稻草一样的,一但缺失,你感觉可能会有崩溃死掉的感觉。对你来说确实也是这样子。因为你把优越感当成了安全感。安全感和吃饭一样对于人的重要性。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做为一个系统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为了使这些反应顺利进行,必须有能量有原料去参加反应,也就是必须有食物,再就是必须有一个不受威胁的环境去完成这些反应,这就是安全感。
上面也说了,恐惧感不安全感是造物主的神圣创造,因为如此,才会提醒我们哪些东西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
因为你幼年的经历,尤其是感觉被父母抛弃的经历,你身体会感觉到一种生存的威胁,因为一旦被抛弃幼小的自己不太能生存下去。所以会激发强烈的恐惧,让你去注意,给你提醒一旦被抛弃就会生存不下去。恐惧是一种信号,而你接受到这个信号,就会让自己采取策略让自己生存下去。
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你就去取悦父母,父母希望别人听话,你就极力做个听话的孩子,免得父母生气,父母生气又意味着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从那时候起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取悦父母,以使自己生存下来。所以其实你一直都活在提心掉胆里面。
再加上家里孩子多,为了竞争父母的爱和关心,就增加了获得安全和得到父母肯定的难度,就要不断的去比较,跟自己的姐姐比较跟自己的弟弟比较,也学会了观察别人,因为你一旦不观察在乎别人你很可能会被父母忽视。你同你的弟弟,你的姐姐去竞争父母的爱。
单单从因为你是女孩父母就不想要这点来看,他们就不是很善良的人。你的内心对他们的隐约怨恨很正常,父母的自私和愚蠢行为不值得去掩盖。中国人由于宣传机器的几千年来的强力宣传,将父母子女的一种社会关系置于自然关系之上。所以父母眼里的孩子首先是自己的子女其次才是一个人。子女眼中的父母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一个人。而父母子女的社会关系又被宣传机器塑造成服从与孝敬的关系。用等级的孝来代替自然的爱。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不安全感的孩子和痛苦的家庭。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你的这些年来的主旋律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而取悦父母,为了竞争父母的爱去关注他人。那么我觉得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改变获取安全感的策略,因为取悦他人这个策略实在太低级了,建立在他人的态度身上的安全感是极其脆弱的。一旦别人不给你好态度和脸色你又如何去做?难道要继续压抑自己去更大程度的取悦他人?
因为你已经可以自己获得食物自己养活自己,那么其实就没有必要去取悦,过去的取悦讨好的方式在过去也未必是最好的策略,不安全感,受到威胁,我觉得就要去主动进攻,去尝试,去攻击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而不是恐惧本身。这样内心的小孩才知道有人保护着自己,才会塌实。而一但取悦就意味着让内心的小孩活在惶恐不安里面,活在惶恐里的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去体验幸福感。没有时间也没有闲心,因为不安全,生存都受到威胁,一切都将不再重要。
====================================
我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那时小学还没有毕业,可悲的性格就初现端倪了,我老是生闷气,闷在心里,并且欺负妹妹,看见她哭有种变态的快感,特别脆弱,在评选优秀学生的时候别人提了一点意见,我居然当众哭了起来,并且特别内向害羞,老师要我上台读我自己的文章居然害怕得哭了,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一直担任班干部,老师喜欢我,同学也支持我,现在想来,那应当算是我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光了.呵呵,苦笑.和父母分开,假期才可以回去见一次,关系还好起来,特别想念.初二的时候,他们从老家回来了,我特别开心.可是后来相处得却不怎么样,我和爸爸冲突很多,而且经常是因为一些小事,可是我们谁也不让谁,最后当然是他把我打败了,可是我心里的仇恨与日俱增,我变得特别爱哭,心情压抑愤怒,整日整日地想不好的事情,再加上学业的压力,越来越谨小慎微,怕与人接触交往,怕别人看不起我,怕受到拒绝,冷落,而且经常为一些芝麻小事生气,其实初中的时候我的朋友也不少,但是距离一拉近,我就开始莫名其妙地生闷气,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就会在心里想很多,越想越不高兴,别人和我说话我就爱理不理,后来别人也不和我说话了,我还在心里记恨着别人,并且这样似乎有种病态的快感.那个时候,被我伤害过的朋友太多了.在家里情况更是糟糕,我和父母的关系日渐糟糕,因为我一直认为母亲是和父亲一伙的,所以现在他们两个都成了我的敌人,特别是临近初三,我连看见他们的房门打开都有一种恐惧的心情.那个时候我就在准备离家出走了,收拾了很多东西,准备一考完就跑,跑到哪里也不知道,就只想离开这里,离开他们就好.中考过后,发生了一件小事,爸爸的外套不见了.他居然一口咬定是我把他的外套拿去扔了,以报复前几天他不让我回老家.他们阴沉个脸,要我把外套交出来.我简直欲哭无泪,又气又害怕,仿佛世界末日到来了,于是我趁爸爸下班回来之前,妈妈出去了,抓了一个纸制的大口袋,胡乱装了些衣服,就,跑了.一个人坐深夜 11点的火车去了省城.那一年,我刚满15岁.从未单独出过远门.后来发生的事就像小说一样.当我失魂落魄地流落在异乡街头时,一个好心的婆婆收留了我,我在她那里住了两三天,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的心酸与无奈,我开始无比地想念家里舒适的环境和父母生活上的关怀.正当我准备回家,往火车站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的脚步声,然后有人冲上来把我抱住,原来是妈妈,他们追着我打过一次的电话一路追到了省城,打了个车沿着街找,居然把我给找到了,我们抱头痛哭,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那一次,真的把他们给吓着了.我也特别地后悔,妈妈已经不吃不喝好几天了,爸爸也是蓬头垢面,我真是错了,错的太离谱了.另外一句,那个婆婆之所以收留我是因为我上去问她有没有房子可以出租,要是换了今天我肯定连当年的小小勇气也没有了.-----------------------
痛苦做为一种反馈信号是让人去认清到底是谁和谁在冲突?说心理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缺少安全感而导致自我保护反应,而对自我保护反应的不正确看待又产生了极大的痛苦。
你痛苦的原因并不在于你不善于跟人交往,而是在于你认为自己一定要跟人交往的时候没有恐惧和不安全。但是遇到不熟悉和不放心的人,任何人都会感觉到不安全,这是生命的伟大天性。你的目前的痛苦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你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过去割裂,而用一些别的不符合实际的框架去要求自己,理想我跟真实的自己产生了巨大的距离,所以产生了极大痛苦。
童年的经历直接塑造了你今天的样子,所以一个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的行为状况去追溯它的原因。
身体之所以恐惧,见到任何人都恐惧这是因为你自己的身体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能感受到他们的保护和爱,别的人更是不可能给自己保护和安全。你的身体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它必须去恐惧和不安,以提醒你存在威胁。这是你的真实我,而否认过去的经历,否认过去不愉快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用一个幻想出来的幻象妄图代替真实我的就是你的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是无意识形成的,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却在时时起着作用。
在你懂得了你必须恐惧和害怕之后,接着就是解决恐惧的问题了,如同被纸老虎吓了一下的孩子害怕纸老虎一样,其实纸老虎并不会真的伤害到自己。其实父亲也并不能真的伤害威胁到自己。
关键在于如何让你的身体觉得父亲不是自己的威胁?这个威胁不解除,那么不安全感仍在的话,那本质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前面也提到了,向恐惧之物去攻击是获得安全感的一个方法,也许向自己的父亲攻击会让许多人心生困惑和不理解,而我认为最大的突破点就在这里。从小灌输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君权父权思想把父母孩子的关系放置于人于人的关系之上,其实家人之间首先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关系,其次才是父母子(女)夫妻等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