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如屋 信念是柱---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在中航工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每一名从事航空事业的共产党员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处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地位。我们只有这样认识它,才能真正理解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远考虑和重大战略意义。”此席话语本无惊人之处,然而它出自一位数十年坚持做笔记的耄耋老人之笔,再读老人与中国航空史几乎同步的一生之后,这一席话更有了一份打动人的力量,它饱含了吴大观——中国发动机之父,93岁仍矢志不渝地保持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的深情,这是我读到的对科学发展观最感人的解读。
吴老的一生是以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打造中国航空工业的“中国心”的一生,吴老是我们所从事的主业——发动机事业的楷模。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后,确实使人心中涌动、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坚守是成就航空事业的基础 吴老航空报国的理想诞生于旧中国,经历过国破流亡之苦、忍受过动荡年代的不白之冤,然而自从确立了航空报国的雄心壮志,他就终其一生为这一理想而奋斗。正是由于这份坚守,吴老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成为名闻遐迩的发动机专家,成为许许多多个第一。能够坚守,是意志坚定、勤奋不懈的体现,吴老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他本人谦虚地说:“我的脑力、智力并不是很高。在学校里,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我都不是高材生,学习成绩平平。但我认准了‘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的道理,智力是可以用勤奋来弥补的。”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每一个航空人都甘愿像吴老一样坚守我们的信念,坚持不懈地走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道路,现在处于“笨鸟”地位的战机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因为它的体内装载的是饱含爱国热情的“中国心”。在旧中国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年代里,吴老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都能志存高远,不离不弃,展报国之志,而今,中国航空工业面临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我们更应坚信中国航空工业一定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完成吴老未尽的事业。
施予是获取至高境界的种子 吴老有句座右铭“人生是施予不是索取”,并以此作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学习吴老的事迹后,会感到他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温暖和光环,无论是他坚持30年每月多交党费,还是他爱心捐助社会弱势群体;无论是他87岁之时仍不辞辛苦赶赴西航解决发动机攻关问题,还是力排众议为青年技术人才争取学习机会;无论是他简朴到出国穿的西服都是向别人借的,还是花甲之龄也从未向组织提出安排女儿来身边照顾生活,所有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吴老高标的人生境界和党性修养。采访过吴老的记者说,通过采访他找到了4个问题的答案: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干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吴老的一生是爱党爱国,忠于党事业的一生。
第二篇: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在中航工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每一名从事航空事业的共产党员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处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地位。我们只有这样认识它,才能真正理解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远考虑和重大战略意义。‛此席话语本无惊人之处,然而它出自一位数十年坚持做笔记的耄耋老人之笔,再读老人与中国航空史几乎同步的一生之后,这一席话更有了一份打动人的力量,它饱含了吴大观——中国发动机之父,93岁仍矢志不渝地保持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的深情,这是我读到的对科学发展观最感人的解读。
吴老的一生是以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打造中国航空工业的‚中国心‛的一生,吴老是我们所从事的主业——发动机事业的楷模。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后,确实使人心中涌动、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坚守是成就航空事业的基础 吴老航空报国的理想诞生于旧中国,经历过国破流亡之苦、忍受过动荡年代的不白之冤,然而自从确立了航空报国的雄心壮志,他就终其一生为这一理想而奋斗。正是由于这份坚守,吴老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成为名闻遐迩的发动机专家,成为许许多多个第一。能够坚守,是意志坚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定、勤奋不懈的体现,吴老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他本人谦虚地说:‚我的脑力、智力并不是很高。在学校里,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我都不是高材生,学习成绩平平。但我认准了‘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的道理,智力是可以用勤奋来弥补的。‛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每一个航空人都甘愿像吴老一样坚守我们的信念,坚持不懈地走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道路,现在处于‚笨鸟‛地位的战机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因为它的体内装载的是饱含爱国热情的‚中国心‛。在旧中国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年代里,吴老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都能志存高远,不离不弃,展报国之志,而今,中国航空工业面临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我们更应坚信中国航空工业一定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完成吴老未尽的事业。
施予是获取至高境界的种子 吴老有句座右铭‚人生是施予不是索取‛,并以此作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学习吴老的事迹后,会感到他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温暖和光环,无论是他坚持30年每月多交党费,还是他爱心捐助社会弱势群体;无论是他87岁之时仍不辞辛苦赶赴西航解决发动机攻关问题,还是力排众议为青年技术人才争取学习机会;无论是他简朴到出国穿的西服都是向别人借的,还是花甲之龄也从未向组织提出安排女儿来身边照顾生活,所有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吴老高标的人生境界和党性修养。采访过吴老的记者说,通过采访他找到了4个问题的答案: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干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吴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老的一生是爱党爱国,忠于党事业的一生。
第三篇: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在中航工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每一名从事航空事业的共产党员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处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地位。我们只有这样认识它,才能真正理解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远考虑和重大战略意义。”此席话语本无惊人之处,然而它出自一位数十年坚持做笔记的耄耋老人之笔,再读老人与中国航空史几乎同步的一生之后,这一席话更有了一份打动人的力量,它饱含了吴大观——中国发动机之父,93岁仍矢志不渝地保持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的深情,这是我读到的对科学发展观最感人的解读。
吴老的一生是以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打造中国航空工业的“中国心”的一生,吴老是我们所从事的主业——发动机事业的楷模。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后,确实使人心中涌动、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坚守是成就航空事业的基础吴老航空报国的理想诞生于旧中国,经历过国破流亡之苦、忍受过动荡年代的不白之冤,然而自从确立了航空报国的雄心壮志,他就终其一生为这一理想而奋斗。正是由于这份坚守,吴老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成为名闻遐迩的发动机专家,成为许许多多个第一。能够坚守,是意志坚定、勤奋不懈的体现,吴老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他本人谦虚地说:“我的脑力、智力并不是很高。在学校里,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我都不是高材生,学习成绩平平。但我认准了‘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的道理,智力是可以用勤奋来弥补的。”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每一个航空人都甘愿像吴老一样坚守我们的信念,坚持不懈地走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道路,现在处于“笨鸟”地位的战机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因为它的体内装载的是饱含爱国热情的“中国心”。在旧中国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年代里,吴老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都能志存高远,不离不弃,展报国之志,而今,中国航空工业面临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我们更应坚信中国航空工业一定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完成吴老未尽的事业。
施予是获取至高境界的种子吴老有句座右铭“人生是施予不是索取”,并以此作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学习吴老的事迹后,会感到他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温暖和光环,无论是他坚持30年每月多交党费,还是他爱心捐助社会弱势群体;无论是他87岁之时仍不辞辛苦赶赴西航解决发动机攻关问题,还是力排众议为青年技术人才争取学习机会;无论是他简朴到出国穿的西服都是向别人借的,还是花甲之龄也从未向组织提出安排女儿来身边照顾生活,所有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吴老高标的人生境界和党性修养。采访过吴老的记者说,通过采访他找到了4个问题的答案: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干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吴老的一生是爱党爱国,忠于党事业的一生。
信念是撑起人生大厦的脊梁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吴老集一生的精力搭建他的人生之屋,在这个屋内,首先装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在国家危难时刻,吴老付出了“爱国要救国,要读书,要做大事,要为人民做事情”的实际行动。来到贵州山区钻研航空发动机,这是他人生之屋的第一块基石;其次装的是给中国飞机安上的“中国心”,在国家穷困之时,吴老把紧张的工作当作最大的幸福,攻关的胜利是他最大的快乐,在他的人生之屋中装载最多的是工作,到了离休年龄又耕耘不止30载;他还装着他的大爱真情,对家人、同事乃至社会弱势群体,他以自身的豁达与善良回馈和温暖着周围的人。读吴老的一生,感到他的人生之屋特别的充实感人,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都看作是在盖一座房子,吴老的人生之屋堪称是一座精神大厦,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立下了不朽丰碑,令世人仰止。然而吴老总挂在嘴上的话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并因此他总在不停地、不懈地工作学习和帮助别人。拜读吴老的人生经历,真切地感受到支撑起如此厚重人生的是他坚定的信念,是他矢志不渝忠心为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信念,是他一定要建设好中国航空工业的信念。信念高远,堪称大厦;信念不渝,终成大业。吴老把他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节拍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台永动机,把力量传播给后代万世。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到吴大观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无限热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的事迹令人无限感慨,归国的知识分子,事业有成,爱党又爱国,受磨难而志不悔,他的朴实话语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见证了一颗珍贵的中国心展现的博大与执着,他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是我们作为普通党员应该很好地学习和汲取的。我们青年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这对于引导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我们爱岗敬业精神,推动我们在岗位中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件要求广大青年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航空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理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没有理想就象鸟儿失去了翅膀,青年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百折不挠、成就事业,我们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我们的精神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要在坚定信仰、执著追求上下功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主义理想奋斗终生,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找到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为之执著追求。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吴大观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在国家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他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90岁高龄时,依然为航空工业尽心尽力。我们也要向吴大观同志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要在找准自我定位、奉献社会上下功夫。我们广大党员应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学习吴大观同志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吴大观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所坚持的那种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青年党员,我们也需要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淡泊名利,摒弃自私慵懒的恶习,以党纪、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本着“真心真意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民解难”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要以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地在本岗位上做出成绩,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高尚品质,勤恳工作。
三、要在努力钻研学习、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上下功夫。吴大观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他知难而进,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在离开一线岗位后,他仍坚持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不忘对航空工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我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以报国为理想,以创新为锐气,以青春为热情,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同时,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从点滴做起,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努力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人。
通过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牢牢把握这三点该下到的功夫,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以一颗青年党员的热诚之心默默付出,投入工作、投入生活,做一个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以报国之理想,以创新之锐气共同开创机关工作的美好明天。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第五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一、吴大观简介
吴大观(1916-2009)航空发动机专家。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北京大学讲师、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
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科长、处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副厂长,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制造出了涡扇5(ws-5)涡扇6(ws-6)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为昆仑发动机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起了很大影响。
“由修理到制造,我们的道路要这样开始。”
“人生的道路是舍与而不是索求。”-----吴大观
2009年7月,央视、人民日报开始宣传吴大观的事迹。
二、吴大观-生平概况
吴大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名吴蔚升,江苏镇江人。
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农村小商人家庭。自幼家境困难,常借债度日。
1931-1937年,他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习。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
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
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
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
1948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
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