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党政干部下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区委安排,在软环境建设大会前,由我先传达省、市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区领导干部下访工作进行部署。
今年3、4月份,省委和市委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行领导干部下访工作进行了部署。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活动的意见》,对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就全区推行党政干部下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的自觉性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是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行动。领导干部下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主动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真情关心群众的生活困难,努力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是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把领导干部下访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际行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领导水平的
1重要举措。在下访中,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群众,面对矛盾,面对困难,能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知识经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检验。做好领导干部下访工作,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全面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党政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加强综合分析,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淮阴的现实需要。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行领导干部下访,可以有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手段,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把握工作重点,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下访工作
最近,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淮阴区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活动的意见》,对全区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要明确下访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下访活动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重点了解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基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二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三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四是基层干部作风及民主决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基层不能解决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区委要求区四套班子成员每季度到联系点下访一次,区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点下访不少于1次,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除按规定到联系点下访外,每月还要到乡(镇)巡回下访1次。下访活动要以解决问题和维护稳定为核心。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应按规定负责解决到位;对合情但不合理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现有政策规定的问题,要宣传政策,讲清道理,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一些政策性强、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集中会办处理;对不合理的诉求,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给予明确解答;对无理纠缠的,要批评教育,动员息访。
(二)要建立完善下访工作相关制度。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制度是基本保证。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几项制度:一是上下联动制度。区、乡(镇)信访部门要将平时群众来信来访情况,以及通过分析排查所掌握的苗头性问题和重点信访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及时向挂钩联系点的领导干部通报情况,增强下访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限时办结制度。对下访过程中受理的信访件,简单的要当场办结,一般的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疑难复杂的2个月内办结,确保初信初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三是双向承诺办理制度。凡能够实行承诺办理的,都应签订《双向承诺书》,并严格按照承诺的事项办理,办理部门要按承诺期限及时办理到位,信访人在办理期限内不重复多头上访。四是接访领导跟踪督办制度。对下访过程中受理的各类信访件,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要求,由下访领导干部全程负责,主动协调,跟踪督办,包调查、包处理、包反馈、包落实。
(三)不断放大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的综合效应。领导干部下访不但要解决信访访问题,而且要与推进党委、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相结合,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同时了解基层组织和群众最想、最盼解决的问题,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服务。下访活动要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下访活动要与扶贫济困、促进全民创业相结合,既要注重解决群众困难,理顺群众情绪,又要注重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创业大潮,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下访工作的领导。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督查,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纪委,具体负责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下访干部和所联系的乡(镇)要分别建立干部下访记录和台帐,如实记载领导干部下访群众、解决信访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等情况。要加强工作交流,搜集整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重大事项要及时上报。
二要细化工作方案,推进干部下访工作有序开展。为保证下访的时间和效果,区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小组对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划分了下访工作责任区,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实行排班下访。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和下访工作的关系,下访前,要主动与联系点搞好对接,做好事前预告(将下访人员、时间、地点、形式、程序、电话号码等情况公开告知联系点群众),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在下访地点的选择上,要做到“三个必去”,即: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出台后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地方必去。要丰富下访工作形式,采取走访、约访、专访、回访等方式,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多途径开展下访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特别是群众工作纪律,把握政策,讲求方法,轻车简从,严格自律,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保证领导干部下访工作落到实处。
区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小组办公室将对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实施跟踪检查。不仅要督查各乡镇各部门是否按照要求定期定点开展下访活动,还要督查下访活动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督查解决问题是否及时,还要督查处理意见是否落实,群众是否满意。对在下访工作中因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下访考核办法》,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年底要对下访活动开展情况、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形成自查报告。年终,区委将组织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区政府办、区信访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对各乡镇各单位下访工作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全面考核。
同志们,领导干部下访工作是一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举措,让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工作,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淮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2011年上半年党政干部下访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2011年上半年,对挂钩联系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业骨干企业、经济薄弱村、联系乡镇、重大项目进行了下访,加强了对联系对象的督查和指导,帮助协调和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经济薄弱村——曲霞镇戴窑村、安乐村的下访情况
4月15日,带领宣传部、市广电局负责人来到挂扶村曲霞镇戴窑村和安乐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与村班子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商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2011年工作计划。挂扶工作有计划地迅速推开,落实了10户贫困户,由部领导班子和科室结对帮扶,明确了责任,制定了帮扶措施,完成了2条水泥路建设,总长2500米,200亩种植冬枣、水蜜桃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已栽插结束,村部建设和村广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就绪,预计投入8万元,6月份开始施工,3000亩弱筋小麦项目在发改委指导下全面启动,与外地客商租赁土地建设万头养猪场已基本落实,6月份清理场地,河道整治、水利设施建设按计划分步进行。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张桥镇西桥村、胡庄镇薛垛村的下访情况
张桥镇西桥村地处泰兴城南、江平公路东侧,是我市有名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也是张桥排名第一的小康村,村民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也是全国首批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村。一年来他们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肯定,经验做法也将在全国推广———西桥村民代表当家理财。在下访调研中,得知该村还落实一本民主理财记录簿、一只财务意见箱、一个举报电话、一块财务公开栏等。每季度最后五日内,在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村组各项集体收入、集体债权债务、日常经费开支、公益福利性支出、大型专项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一事一议用工费用收支和结算、村组土地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扶贫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等。
4月19日,带领宣传部、市广电局负责人深入胡庄镇薛垛村,参观了薛垛村村容村貌,听取了村负责人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重点就薛垛村“多元投入破解资金难题”、“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胡庄镇薛垛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去年1月份,薛垛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先行村,该村从路难行、村庄环境差等热点办起,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庄面貌涣然一新。
对西桥村、薛垛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集中调研后,要求市各新闻媒体组织精兵强将,深入采访和挖掘,利用生动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把西桥村、薛垛村这个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推向全市,随后,《泰兴新闻》栏目在4月底连续推出三期《新农村新薛垛》系列报道,《今日泰兴》于5月初整版刊登了特稿《思变——胡庄镇薛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关于联系乡镇——张桥镇的下访情况
4月2日下午,在张桥镇开展下访活动。张桥镇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需要资金修缮,镇区路面、原焦荡集镇区道路路面以及焦荡大桥急需进行维修或改造,张桥商业社4间店面房严重影响道路交通,急需拆迁,原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也成为困扰镇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在听取了张桥镇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要求张桥镇与交通、规划、供销、国土、泰兴镇等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同时开展上争活动,确保今年建设改造到位,铺好路,修好桥,给张桥人民一个满意。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要遵照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依法进行处理。
四、关于工业骨干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下访情况
三月底,到挂钩联系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认真听取了华燕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的汇报,对确保首季“开门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深入车间、班组实地查看生产情况,与公司干部职工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进一步办好企业,尤其是打造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求:党务政工工作不应只是浮在会上的内容,而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住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党务政工工作要坚持面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好坏。
五、关于重大项目——黄桥旅游资源开发、职教中心、体育中心的下访情况
3月16日,陪同中宣部宣教局巡视员王开忠以及省、泰州的领导,蹲点黄桥镇,实地参观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丁文江故居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开展调研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指导黄桥镇重点围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路道、供电线路、排水管线、公厕和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同时,对镇内古巷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和革命景点进行测绘调查,要求今年黄桥镇全面实施红色景点修复工程和黄桥历史文化挖潜工作,力争2011年建成4a级旅游景区。
职教中心、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全市的形象工程,尤其是职教中心下半年面临着招生,时间紧,任务重,多次召开协调会对职教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周边群众阻挠进行说服教育,钝化矛盾。教学楼已封顶,其它工程也有序推进。目前,新体育中心已经完成论证、规划、征地、规划设计、地质勘探等工作,从本月起,将正式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在今年12月底全部封顶,整个工程2011年8月前竣工。在下访中,要求体育局要按照“新四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和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原则,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争取早建成、早运营、早收益,把新体育中心打造成城市新景观。
第三篇:关于2011年上半年党政干部下访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2011年上半年,对挂钩联系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业骨干企业、经济薄弱村、联系乡镇、重大项目进行了下访,加强了对联系对象的督查和指导,帮助协调和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
一、关于经济薄弱村——曲霞镇戴窑村、安乐村的下访情况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张桥镇西桥村、胡庄镇薛垛村的下访情况
张桥镇西桥村地处泰兴城南、江平公路东侧,是我市有名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也是张桥排名第一的小康村,村民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也是全国首批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村。一年来他们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肯定,经验做法也将在全国推广———西桥村民代表当家理财。在下访调研中,得知该村还落实一本民主理财记录簿、一只财务意见箱、一个举报电话、一块财务公开栏等。每季度最后五日内,在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村组各项集体收入、集体债权债务、日常经费开支、公益福利性支出、大型专项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一事一议用工费用收支和结算、村组土地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扶贫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等。
对西桥村、薛垛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集中调研后,要求市各新闻媒体组织精兵强将,深入采访和挖掘,利用生动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把西桥村、薛垛村这个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推向全市,随后,《泰兴新闻》栏目在4月底连续推出三期《新农村新薛垛》系列报道,《今日泰兴》于5月初整版刊登了特稿《思变——胡庄镇薛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经验。
三、关于联系乡镇——张桥镇的下访情况
4月2日下午,在张桥镇开展下访活动。张桥镇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需要资金修缮,镇区路面、原焦荡集镇区道路路面以及焦荡大桥急需进行维修或改造,张桥商业社4间店面房严重影响道路交通,急需拆迁,原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也成为困扰镇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在听取了张桥镇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要求张桥镇与交通、规划、供销、国土、泰兴镇等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同时开展上争活动,确保今年建设改造到位,铺好路,修好桥,给张桥人民一个满意。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要遵照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依法进行处理。
四、关于工业骨干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下访情况
三月底,到挂钩联系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认真听取了华燕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的汇报,对确保首季“开门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深入车间、班组实地查看生产情况,与公司干部职工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进一步办好企业,尤其是打造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求:党务政工工作不应只是浮在会上的内容,而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住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党务政工工作要坚持面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好坏。
五、关于重大项目——黄桥旅游资源开发、职教中心、体育中心的下访情况
职教中心、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全市的形象工程,尤其是职教中心下半年面临着招生,时间紧,任务重,多次召开协调会对职教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周边群众阻挠进行说服教育,钝化矛盾。教学楼已封顶,其它工程也有序推进。目前,新体育中心已经完成论证、规划、征地、规划设计、地质勘探等工作,从本月起,将正式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在今年12月底全部封顶,整个工程2011年8月前竣工。在下访中,要求体育局要按照“新四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和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原则,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争取早建成、早运营、早收益,把新体育中心打造成城市新景观。
(1)
关于【关于2011年上半年党政干部下访工作总结】的文章
>>
第四篇:2012年上半年党政干部下访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2012年上半年,对挂钩联系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业骨干企业、经济薄弱村、联系乡镇、重大项目进行了下访,加强了对联系对象的督查和指导,帮助协调和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经济薄弱村——曲霞镇戴窑村、安乐村的下访情况
4月15日,带领宣传部、市广电局负责人来到挂扶村曲霞镇戴窑村和安乐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与村班子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商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2012年工作计划。挂扶工作有计划地迅速推开,落实了10户贫困户,由部领导班子和科室结对帮扶,明确了责任,制定了帮扶措施,完成了2条水泥路建设,总长2500米,200亩种植冬枣、水蜜桃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已栽插结束,村部建设和村广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就绪,预计投入8万元,6月份开始施工,3000亩弱筋小麦项目在发改委指导下全面启动,与外地客商租赁土地建设万头养猪场已基本落实,6月份清理场地,河道整治、水利设施建设按计划分步进行。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张桥镇西桥村、胡庄镇薛垛村的下访情况
张桥镇西桥村地处泰兴城南、江平公路东侧,是我市有名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也是张桥排名第一的小康村,村民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也是全国首批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村。一年来他们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肯定,经验做法也将在全国推广———西桥村民代表当家理财。在下访调研中,得知该村还落实一本民主理财记录簿、一只财务意见箱、一个举报电话、一块财务公开栏等。每季度最后五日内,在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村组各项集体收入、集体债权债务、日常经费开支、公益福利性支出、大型专项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一事一议用工费用收支和结算、村组土地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扶贫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等。
4月19日,带领宣传部、市广电局负责人深入胡庄镇薛垛村,参观了薛垛村村容村貌,听取了村负责人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重点就薛垛村“多元投入破解资金难题”、“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胡庄镇薛垛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去年1月份,薛垛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先行村,该村从路难行、村庄环境差等热点办起,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庄面貌涣然一新。
对西桥村、薛垛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集中调研后,要求市各新闻媒体组织精兵强将,深入采访和挖掘,利用生动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把西桥村、薛垛村这个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推向全市,随后,《泰兴新闻》栏目在4月底连续推出三期《新农村新薛垛》系列报道,《今日泰兴》于5月初整版刊登了特稿《思变——胡庄镇薛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关于联系乡镇——张桥镇的下访情况
4月2日下午,在张桥镇开展下访活动。张桥镇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需要资金修缮,镇区路面、原焦荡集镇区道路路面以及焦荡大桥急需进行维修或改造,张桥商业社4间店面房严重影响道路交通,急需拆迁,原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也成为困扰镇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在听取了张桥镇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要求张桥镇与交通、规划、供销、国土、泰兴镇等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同时开展上争活动,确保今年建设改造到位,铺好路,修好桥,给张桥人民一个满意。曹堡、张堡村小区遗留问题要遵照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依法进行处理。
四、关于工业骨干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下访情况
三月底,到挂钩联系企业—江苏华燕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认真听取了华燕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的汇报,对确保首季“开门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深入车间、班组实地查看生产情况,与公司干部职工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进一步办好企业,尤其是打造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求:党务政工工作不应只是浮在会上的内容,而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住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党务政工工作要坚持面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于职工群众,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好坏。
五、关于重大项目——黄桥旅游资源开发、职教中心、体育中心的下访情况
3月16日,陪同中宣部宣教局巡视员王开忠以及省、泰州的领导,蹲点黄桥镇,实地参观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丁文江故居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开展调研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指导黄桥镇重点围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路道、供电线路、排水管线、公厕和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同时,对镇内古巷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和革命景点进行测绘调查,要求今年黄桥镇全面实施红色景点修复工程和黄桥历史文化挖潜工作,力争2012年建成4a级旅游景区。
职教中心、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全市的形象工程,尤其是职教中心下半年面临着招生,时间紧,任务重,多次召开协调会对职教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周边群众阻挠进行说服教育,钝化矛盾。教学楼已封顶,其它工程也有序推进。目前,新体育中心已经完成论证、规划、征地、规划设计、地质勘探等工作,从本月起,将正式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在今年12月底全部封顶,整个工程2012年8月前竣工。在下访中,要求体育局要按照“新四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和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原则,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争取早建成、早运营、早收益,把新体育中心打造成城市新景观。
六、关于基层单位或个人下访情况
基层下访,应是党政干部的一项正常工作。上半年,在做好以上下访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下访范围,3月9日,前往人民医院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道德模范”刘绍安的生日庆典;4月26日,为“百场电影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揭幕,要求主办单位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影片,广大编导和记者要以影片放映为契机,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诉求,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报道好泰兴身边人和身边事,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鼓与呼;4月29日,筹划成立了泰兴历史文化研究会,与2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工作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泰兴历史文化研究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5月8日,来到市聋儿语训康复中心,看望了聋儿语训康复中心师生,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迎接全国第十八个助残日活动,在活动仪式上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共同关注聋儿康复教育,让更多的聋哑儿童恢复语言功能,成为可造之材;5月9日,在2012泰兴农民读书节启动仪式上,要求要通过举办农民读书节活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在农村的开展,引导农民学政策、学法律、学文化、学科技,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促进广大农民勤奋学习、求知致富、文明生活;5月9日,深入黄桥中学,与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开展党日活动,希望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能与黄桥加强交流,将学校品牌专业与黄桥的特色纺织业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5月12日,针对我市出现了几例手足口病,深入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协调卫生、防疫、泰兴镇等部门做好相关控制工作,前往人民医院看望手足口病患儿,要求人民医院要尽全力早日治疗;5月12日,深入泰兴镇中心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调研,要求全市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不断积淀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灿烂文化,晚上和中心小学师生一起欣赏了中心小学的经典诗文表演晚会;5月15日,在信访局,接待群众上访12人次,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客观分析,明确要求,协调各个部门及时有效解决,做好回访,切实把关注民生摆到重要位置。
第五篇:在党政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推荐)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是我们学校事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周校长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就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创新、依法治校、从严治学治教、勤俭办学等中心任务做了重要讲话。虽然布置的是本学期要做的主要工作,但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将对学校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对学校奋斗目标的实现起到实质性推进作用。周校长的讲话具有统一认识、组织动员和工作要求等多重意义。希望全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负责同志认真学习周校长的讲话,认真研究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要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地、协调地、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现在,我利用全校党政干部会议的机会,结合周校长的工作部署,从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推进工作的角度,讲一些思想认识和观点,供大家参考。
学校和国家一样,在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推进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事情着力做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表,都是我们党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用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和推进工作的重大举措。统一认识要有基点,解放思想要有理论,推进工作要有方针。学校党委常委经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学习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我校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最适合作为我们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统一认识的基点,解放思想的理论和推进工作的方针。所以,校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活动,并邀请哲学社会学院孙正聿教授为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顺便说一下,胡锦涛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发展”,精髓是”科学”,其基本内涵是三句话: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延伸或派生出一系列重要观念。例如,(1)科学的人才观。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这里的”人”肯定不是只会享受而不去干活的人,不是人口而是人才,不是人的数量而是人的质量和素质。去年年底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转变人才观念。今年年初学校党委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2)科学的资源观。没有科学的资源观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过去人们总讲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好像自然资源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结果造成很多严重失误。如果说可持续发展论题在70、80年代提出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的话,那么,现在讲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资源问题。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3)科学的制度观。发展离不开制度。制度既是保障机制,也是政治和管理资源。先进的、文明的、以人为本的制度是有利于发展的优质资源。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造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正的规则体系、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合理的治理结构,将从根本上保障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4)科学的改革观。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不改革不行,乱改革也不行。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人的幸福、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宗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集中讨论如何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并做出相应决定。在这个决定中将明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以公平、繁荣和稳定为根基的。对我们来说,建立”和谐吉大”,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追求。我们原五校文化积淀中有和衷共济的良好底蕴,刘中树校长曾经讲过”和合精神”。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改革,改革出公平和民主,改革出团结和稳定,改革出效率和繁荣,改革出人气和志气。(5)科学的政绩观。急功近利,凭借资源消耗发展经济,不惜耗尽前人积累而铺摊子、大搞劳民伤财的花样工程,把成绩作为功劳和资本,这是当前一些地方党政官员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颇有感染力和辐射力。我们有些同志就深受这种政绩观的影响。好像把本部门、本单位的事情做大做全,多设专业,多招生,多要编制,没事找事干,就算有成绩了,有政绩了。这种只顾外延扩张而忽视内涵发展的政绩观,有弊无利,严重妨碍并将继续妨碍我们的事业协调、有序、持续发展。
从以上例举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内涵和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实针对性,所以它才能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我们才选择它作为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思想理论基矗
下面,我着重在学校工作中如何理解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谈几点认识和意见。
一、关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把人作为观念、行为和制度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严、幸福和全面发展,应当成为个人、群体、社会和政府的终极关怀;作为主体的个人和团体,应当有公平、宽容、诚信、自主、自强、自律的自觉意识和观念。以人为本作为观念体系就是人文精神或者说人文主义。在当代中国,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目的在于
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人为本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我们学校来说,以人为本至少涉及这样一些认识和观念:
第一,人是目的,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者说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首先是为了学生。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位,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围绕着培养人、教育人这个前提而做好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如果一所大学不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根本任务,这所大学的性质就要出问题了,发展方向就产生了偏差。大学与科学机构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学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无论是教材、课堂教学、实习实践、课外活动,都应当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以学生为本,要求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涉及学生学业的问题,诸如招生录娶转专业,评优评奖,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保送研究生,推荐学生就业,等等,都要体现程序公正和公开,体现平等的尊重和关怀,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大学的神圣,大学的尊严,体验教育公正和公平。可以设想,一所大学失去了教育公正,它还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在我们学校,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不应该做,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因为有失公正或显失公平而伤害学生的情感,扭曲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接受教育阶段就产生有权有势有钱就能获奖、就能入党、就能当官,甚至能够逃避应有的处分和处罚的印象,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对社会也是极其有害的。以学生为本,还要求我们务必切实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认真对待他们在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人为目的也必然要求我们时刻把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教职工,使学校事业发展与教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改善同步。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都应当成为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自觉认识和行动。前不久,我参加中央考察团在上海考察,上海市委用三句话概括以人为本,非常精辟,即”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原则很有启发。
第二,人是主体,先人后事。学校的主体是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人一事无成,没有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贫穷。学校的发展依靠人,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学校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王胜今教授是人口学家,他告诉我们中国人口工作的核心是把人口转化为人力,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我们吉林大学人多,号称十万。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负担。如果通过我们的开发和人事改革能够把十万人口都变成人力,而且成为优质人力资源,转化为我们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面对就是优势和潜力,而不是负担。我们有些同志思想观念有问题,总是见物不见人,习惯于伸手要房子、要设备、要经费,而从不认真研究队伍建设,尤其是不注重培养学术新人,结果大楼盖起来了,家具搬进去了,人才却流失了;设备到位了却没有人会用或者设备的功能只开发出很少一部分;等等。
第三,善于发现和依靠关键人才。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在研究英国经济和社会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创造和控制着80%的财富。后来,美国哈佛大学吉普夫教授、管理学家朱伦工程师将这一发现概括为”80/20法则”。他们继而发现,无论什么地方,总是20%的人决定企业的收入,20%的人决定一个公司的兴衰,20%的人决定着一个社会的进程。这个法则在我们学校也得到了证明。统计表明,在我们学校,20%的人发表了全校约80%的高水平论文(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20%的人承担着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总之,是20%的人创造着我们吉林大学80%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声望。所以,以人为本,首先要依靠这20%左右的优秀人才。遵循这一法则,我们要发现关键的20%人才,向这关键的20%人才倾斜,无论是资源配置、岗位津贴发放,还是其他无形价值的分配,都要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的原则,理直气壮地实施倾斜政策。根据80/20法则,我们要着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发挥作用,着重创新团队的建设,要舍得把钱用在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上,用在有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深造上。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大多数学科缺少的并不是先进设备,并不是房舍,而是缺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前不久,TCL公司广泛散发招聘人才的广告,广告词是”将来,就有将来。”十分耐人寻味。在制定和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教育部出台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
第四,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在依靠少数关键人才的同时,要使所有人各尽其能。学校的每个职工,无论是教师、干部,还是教辅、工人,都应当尽职尽责,把自己的潜能发挥极致,对学校做出贡献。如果你是学科的首席学术带头人,就要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规划学科、凝练方向、组织团队;你是一个教研室主任,就要制订科学的、先进的教学计划,合理调配师资,开展教学研究,检查指导教学工作;你是一个处长,就要带领全处同志,高效率、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校长交给你的任务;你是一个收发员,就应该把信件准确、及时的投放给收件人;你是保洁员,就应该把公共活动场所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别人无可挑剔。当然,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就要认真研究每个人的素质、能力、个性,把他放在适合他的那个位置上,让他在那个位置上发挥作用。本学期机构改革、干部调配、人事改革将会遵循人尽其才的原则。
第五,激发潜能,消解惰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发现了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规律。这一规律也适用于人
校新的发展模式,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校党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而制定的战略方针,也是校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参照,审视和透视学校的目前情况,我们发现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学校的财经状况比较严重。根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我们现在银行贷款额度已经很大,并且从明年起有些贷款项目开始陆续偿还本金,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财经压力。从我们的收入渠道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教育部拨款,二是学费。但这两项加起来仅仅够发放工资、津贴,维持学校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剩余资金可供发展。所以,周济部长和教育部其他领导一再告诫我们要注意财经安全,要过紧日子。以前,我们缺钱了,靠贷款。最近财政部和教育部就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隐患下发了一个文件,对贷款的申请、论证、用途、还款计划、审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后我们不能轻易获得贷款。即使能够贷款,我们也不能依赖贷款过日子。但尽管在这样的财经状况面前,我们的浪费却依然惊人。前几天周校长在”985工程”专家论证会上举一个例子很典型。有一天,一个实验大楼内总共只有4、5个学生在做实验,而整个大楼的空调、电梯都开着,走廊的灯也都开着。我也去过一个教学楼,在一个300人的教室,只有10来个人上晚自习,而整个教室的灯都开着。各个校区大白天室内室外灯光长明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还有大量该收缴的水电气费收不上来。怪不得我们每年的水电气等运行经费高达1亿多。
其次,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投入产出的概念和理论,或者说”价值极大化”的概念和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管理工作的金科玉律。然而,在我们学校,不讲效率,高耗能低产出、高投入低收效的现象相当普遍。合校以来有的实验室学校投了上千万,可是发表的却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论文。请同志们计算一下。以中等收入的农民为例,他们的年人均收入不过1000元,如果你一个实验室投入1000万,那就意味着10000人一年的收入都给你了,或者说1000人十年的收入都给你了。而我们产出了多少成果,有多少成果真正算得上创新,算得上新知识。工人、农民创造的财富换来的是什么?现在,不少同志盲目向学校要条件,增添设备、扩大空间、增加经费,而不去挖掘潜力,不去论证投入与产出。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我国一位校长很有感触地说,剑桥大学卡文迪实验室的条件并不比我们国内大学的实验条件好,但是却出了25个诺贝尔奖金得主,周校长亲自考察过那个实验室。这说明科研成果绝不是用钱和大楼就能堆出来的。没有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团队,没有问题意识,前沿意识,未来意识,再好的设备,再大的空间,也是无济于事。
第三,资产闲置严重,不能物尽其用。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讲,资产闲置是最大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成本。大家普遍感觉合校后在资产利用方面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比新,房舍要新的,设备要新的,家具要新的,结果造成很多本来可以使用的设备、家具、房舍弃之不用,无端浪费。要知道新家具全都是贷款购置的,大家想一想如果是自家过日子,你会借钱买新家具,而把可以使用的旧家具扔掉吗?第二,比大,比阔,好像办公用房、科研用房越多越好,越大越好,有一个单位100多人,独占一栋楼,相当于有1000多人的整个文科的使用面积。学校职能部门去看过,一个人一间房,好些房间整天没有人,将军锁把门。那里的学术报告厅利用率也很低,满是灰尘。有的校区,合校后院系减少1/3,学生减少将近一半,教师数量也有所下降,可是房子没有腾出多少,整天吵着房子不够用。实际上有很多房子是闲置的或半闲置的,室内的桌椅板凳厚厚的一层灰,好长时间没有人去了。2001年,我去韩国汉城大学和高丽大学考察,汉城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类似于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面积只有300多平方米。实验室主任的办公室就是一个隔断,与年轻教师和博士生工作在一起,到处是机器,空间不大,而人气很旺,科学研究搞得红红火火。
由于有些单位和部门房舍有较大富余,所以发生了私自出租房屋的现象。据资产处和后勤管理处初步统计,全校私自出租的房屋100多处,10000多平方米。出租房屋,私收租金,私设小金库,该归学校收入的,没有进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变相流失。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校风,败坏了党风政风,以致发生贪污、侵吞公共财物的刑事案件。看来,必须进行一场”土地革命”,把多余的房子收回来,把私自出租的房子收回来,把由于分配不合理而造成的浪费和闲置减少到最低限度。解决资产问题关键是靠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推进分配公平,盘活资产。资产处、后勤管理处、财务处等部门要抓住机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组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用房屋管理使用办法,经过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严格执法,切实解决资产配置方面的问题。解决分配不公、盘活资产,难免会遇到”钉子户”。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敢于依法处理”钉子户”,敢于”拔钉子”,决不能让钉子户形成”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就是: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坏人坏事就会滋生蔓延。
第四,优秀拔尖人才后继乏人,新的优势学科生长点不多。我们目前面临着缺乏优秀拔尖人才和杰出学术大师的突出问题。我们不是没有院士、资深教授这样的学术大师,而是数量偏少,而且后备人选明显稀缺;我们缺少富有战略思想和战略气魄的管理专家;引进人才的优势还没有真正形成;缺乏人才导致学科缺乏生机,优势学科减少。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学术声望,并通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和地方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善于发现学术新人、扶植新的学术团队,要善于发现新的学科生长点、新的增长极、新的动力源。我们的老校长唐敖庆院士说过,一个学科的鼎盛期一般来讲只有十几年,所
以,一流学科要有忧患意识,要与时俱进,重点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人才,凝练和重点建设具有良好前景的学科方向。
从战略上,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及其危害,依然我行我素、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或者在不利因素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消解这些不利因素,使吉林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大进步。
同志们,学习和研究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全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各位领导同志都要发扬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考虑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校园规划,引领全校师生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前进;各个学院、各研究机构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战略目标,找准战略抓手,制定好本单位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发展规划和计划,并扎扎实实加以落实,首先把本单位的事情做好,以更高更实的贡献率参与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事业中。
同志们,让我们全校上下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励志图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谱写吉林大学新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