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接力”志愿服务团赴崇安区靖海颐养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爱的接力”志愿服务团赴崇安区靖海颐养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4日,“爱的接力”崇安区靖海颐养院空调清洗志愿服务团在我校物联网技术学院分团委书记葛荣亮老师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孙万富老师的带领下赴青年志愿者基地崇安区靖海颐养院开展清洗空调活动。
上午7点,13名制冷与空调技术以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带着工具和整箱的清洗液从学校出发,冒着370C的酷暑,辗转两次公交经历了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位于无锡崇安区上马墩的靖海颐养院。志愿者们在孙万富老师的专业讲解下分三组对颐养院五、六、七三层楼内的所有老人房间的空调进行清洁保养。志愿者们按照年级进行了分工,大一同学负责拆卸空调外罩并对过滤网进行清洗,大二同学则负责空调的维修、清洁与保养。志愿者们一边清洗空调,一边与老人们亲切交流,普及空调使用的相关知识,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老人们提供了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经过全体志愿者近三个小时的辛勤工作,颐养院三层楼内的空调清洁完毕。汗流浃背的志愿者们在圆满完成任务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颐养院的老人们看到志愿者们热心公益为他们服务纷纷赞不绝口。
靖海颐养院是我院与崇安区上马墩街道团工委开展共建建立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从2012年开始,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为老人们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贴心的关怀,每年为老人们清洗空调,为他们创造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该颐养院领导和老人们的高度认可,并于2013年年初授予学院锦旗以表感谢。学院将该项目作为长期开展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亦是分团委和地方街道共建的特色项目。实施以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传承了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同学们通过连续不断的志愿服务后懂用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支撑起了闪光的美德;用一个默默的美德支撑起了深厚的修养,用高尚的风采和务实的行动共同支撑起了大写的“人”字。(物联网技术学院)
第二篇:2009年暑期赴四川省剑阁县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总结(修改稿)
我爱我的祖国 同筑剑阁家园
——2009年暑期赴四川省剑阁县社会
实践服务团活动总结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团的十六大精神,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奋发成才,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号召,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结合我院实际,根据我院办学特色和今年素质教育工作计划,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值此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一直十分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的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领导和专任教师进川援建的基础上,第三次挺进四川。2009年7月25日,由学院团委书记王亮带队组成14人的2009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奔赴四川省剑阁县,经过长达30多个小时的火车行程,带着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万3千余名师生员工的深情厚谊、带着对援建工作者的敬仰之情、带着对灾区群众的关爱之心于7月27日抵达了我省对口支援灾后重建的四川省剑阁县。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与大巴山交错地带,陕、甘、川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的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扼守蜀道要冲,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境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厚。2008年5月12日,一个让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里,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波及剑阁,顷刻间,剑门山区山河破碎,人民群众几十年创造的财富毁于一旦,十多万群众无家可归。这次灾害突如其来,死亡19人,受伤55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3亿元。地震给剑阁县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全县有55.5万人房屋及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受损面达82.2%,是全国“一省帮一县”中受灾人口最多的县之一。
慰问援建干部 感受龙江精神
27日下午,服务团不顾旅途劳累,在到达剑阁的第一时间就来到黑龙江省援建前线指挥部,听取了援建指挥部刘国会总指挥的援建情况介绍。通过刘总指挥的介绍了解到:一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对口援建我市剑阁县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部署,制订了援建工作要“办快、办实、办好”和推进援建工作要“求实、务实、做实”的要求,迅速启动,全方援建,有序有力,快速推进,成效斐然。截至目前,已确定援建项目142个,计划投资10.15亿元,已开工100个,竣工32个,完成投资4.7亿元。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援建指挥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好龙江使者为主题,紧紧围绕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创造性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四不怕”精神和“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五干”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援建工作,展示了黑龙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
黑龙江与四川一个位于祖国的西南一个位于东北,地域上的差异给援建干部带来的是对于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加之生活条件的艰苦,很多干部在来到剑阁后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苗条”了,服务团的队员们在出发前就想到了这些,他们为援建干部们带来了家乡的酸菜、近百斤豆角、大马哈鱼和哈尔滨红肠等慰问品,慰问品虽然微不足道,但礼轻情意重,他们带去的是家乡人民的一片心。
在交流过程中,服务团又进一步了解了援建干部工作和生活情况,参观了援建干部办公和居住的板房宿舍。每位援建干部的板房,外面是办公室,里间是卧室。我们在外面的办公室谈话时,偶尔能听见里间“丁冬”的水滴声响,寻声而至,电视机旁的水盆里微波荡漾,地板上铺一条毛巾吸纳水盆里溅出的水珠。“刘总指挥,你们指挥部同志完全可以住进楼房去啊,剑阁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啊?”见到指挥部这番光景,同学们忍不住地劝说指挥。“不行,只要剑阁还有一个人住板房,我们就得住下去,我们应该是剑阁最后一个搬出板房的人。”话语铿锵,不容商量,刘总指挥向同学们细数着剑阁还住在板房的一些单位和受灾群众。此时室外正在施工,经了解是由于援建指挥部所使用的板房漏雨,只得将板房上面再搭建一层,形成复式屋顶,以此解决漏雨问题。在得知板房改造的原因后,服务团的师生们终于按捺不住打开了话匣子,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板房改造、防水防潮与通风处理及材料选择等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此次改造施工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
勉励受灾学生 爱心洒满校园
28日,我院服务团全体成员来到剑阁县沙溪中学,对该中学的12名受灾学生进行了慰问,向他们赠送了书包、笔记本、钢笔等文具用品,先后前往教师、学生宿舍与部分贫困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情况以及部分灾区学生家里的情况。在慰问的学生中有即将面临中、高考的毕业班学生,服务团师生们勉励他们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巨大的自然灾害没能击倒大家,要更加坚强的生活下去,加倍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紧复习的步伐,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中、高考。王书记在看望大家时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灾区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鼓励大家要尽量克服生活上、经济上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在困境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王书记同时提醒大家尽快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学们对学院领导给予贫困学生的亲切关怀和照顾表示感谢,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将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转化成学习上的动力,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社会栋梁,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此后,服务团听取了学校领导对沙溪中学新校区建设情况的介绍。期间,服务团的师生们不时的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建议新校区建设时应考虑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咨询的场所;建议学校高度重视灾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建议沙溪中学这类寄宿制的学校在校园功能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到生活区和教学区的规划问题,既要明显区别又要紧密联系,以方便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访问沙溪中学过程中,服务团中来自云、贵、川的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与沙溪中学的师生亲切交谈。乡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增进了感情,访问即将结束时他们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告别,并互留联系方式,相约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互鼓励,共同发展,实现远大理想。
调研重建工程 献计献策灾区
29日服务团实地参观考察了剑阁县新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情况、龙江大道援建工程、剑门关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剑门关古镇改造工程、剑门关中学和大仓灾民安置小区建设工程等我省援建的工程项目。期间无论到哪里,大门上总是悬挂着一块“黑龙江援建”的牌子似乎说明了老百姓的激动。在参观考察过程中,服务团了解到龙江大道作为援建工作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一条文化友谊路,大道的人文景观和绿化设施将采用龙江风格,体现出龙江特色。据说,龙江大道是剑阁县人民进出城必经之路,大道建成后,将在明显位置设立黑龙江援建的纪念标志,剑阁人民会时刻感受龙江文化,时刻把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记在心中。
通过一天的参观考察,服务团利用专业知识,经过认真总结讨论,还向援建指挥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一是,对于剑阁县新县城建设、剑门关古镇改造、剑门关景区重建要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在重建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突出巴蜀文化内涵,历史文脉,注重对地方特色的挖掘整理,注意文化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在古镇改造和景区重建上要把景区和古镇改造上升到整个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将其纳入到四川省旅游产业建设的大规划背景中去,打造精品项目,优化旅游线路,将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拉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要遵循有序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原则,造福子孙后代。新县城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到其承接旅游产业的能力,用长远的战略眼光为旅游产业服务,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在规划、建设和施工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历史、还历史原貌于现实,修旧如旧的原则,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二是,在剑门关中学和大仓灾民安置小区建设工程中将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节能减排作为重中之重。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在解决好学校教学设施和安置小区住宅建设的同时,重点要关注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科学确定服务设施的门类、服务半径,确保工程建设的标准化,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三是,龙江大道作为联系龙江人民与剑阁人民的友谊大道,在赋予深刻内涵的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在竖向设计、排水组织、车辆行驶安全视距的确定以及道路的景观设计和亮化设计上也要考虑当地的特点,合理设计、科学施工。
与志愿者交流 感奉献之真谛
30日服务团全体成员与在剑阁县进行志愿服务的我省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交流座谈并为他们带来了家乡的问候和家乡的特产。2008年5月中旬,团中央面向全国援川省市招收1090名志愿者赴对口援建县支援服务,团省委按照团中央的文件精神向我省对口援建的剑阁县选派了数十名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剑阁县服务的近一年时间里,黑龙江志愿者成立了志愿者活动小组、对外宣传小组,他们利用节假日到当地的中、小学为孩子辅导功课,开展心理辅导,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服务团的每一位成员。
晚上,服务团的成员与援建干部及志愿者进行了文体活动。在羽毛球友谊赛中,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原则,双方尽遣精英上场。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双方比分交替领先。晚上十点钟比赛在既紧张又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赛后同学们边擦汗边说:“黑龙江气候干燥,指挥部干部一定对四川的这种环境很不适应。”刘总指挥却说:“我们难得有这样机会再过集体生活,吃点苦头,有什么不好?这对我们是一次历练,对大家的成长有好处。”
畅谈实践感受 立志建设祖国
31日,在几天的活动之后,服务团的全体成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表达了他们此行的收获,座谈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心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转变。在慰问援建干部时同学们体会最深的是援建干部们的责任心,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异乡,克服各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大无畏精神,辛勤工作,展现了党员干部的风范和黑龙江人民的风采;在慰问援建志愿者们时,大家被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充满爱的行为所动容;在慰问沙溪中学时,同学们又被在地震灾害中勇敢站起来的四川人民所震撼,纷纷表示与四川人民同在,与四川人民一道克服这场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2、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高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感到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同时找到了学习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大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大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用知识武装自己,今后更好的投入到祖国建设事业中去。
3、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魅力。学生们表示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学校以后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查找差距、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循环。
4、学生明确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通过活动,学生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后也要向援建干部和志愿者们一样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不畏艰难险阻,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带着对家乡援建者、志愿者们的敬仰之情、带着对剑阁人民的深情厚谊,服务团的全体成员于8月1日踏上了返乡的旅程。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同志们、同学们依依惜别,似有千言万语,纵有百感千情却不知如何表达,但大家坚信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援建干部及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下,剑阁人民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今天的分别为的是明日的聚首,让我们共同企盼我省的援建任务早日完成!剑阁人民幸福安康!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此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我爱我的祖国 同筑剑阁家园”的活动主题,通过活动磨练了广大青年团员的意志,积累了能量,增长了知识,并把努力“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较好地统一了起来,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深入地震灾区实际,切身体会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生活态度和生活感受,在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新鲜经验和知识。这也使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青年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国情,才能了解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次我院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圆满完成,是与黑龙江援建指挥部、剑阁县人民政府、沙溪中学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在此次合作成功的契机之后,我院将会与更多的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寻求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扩大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为以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共青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09年9月15日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13 年7月20日,我和小组成员一共六人,分别是谢昆、马承君、徐放、熊伟奇、韦晓波、徐仪丰,走进观湖国际社区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向当地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营造和谐社区氛围。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送法进社区 营造法制好氛围
早上8点,队员们顺利到达服务点后,便开始了挂红幅、抬展板、贴图片。根据活动的内容队员们分编为信息采集小组、传单发放小组、调查问卷小组、前台咨询小组以及案件记录小组五个小组,各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在不同岗位上肩负起不同的责任。活动按预期的目的顺利开展,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很多群众过来咨询且对队员们的咨询服务给予很高的评价。居民王大妈带着忧郁的表情给队员们讲述了自己的“难事”,她讲到老伴的哥哥一辈子没有婚娶,留有三间房屋,晚年主要由她们家和三弟照顾,但三弟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他就立下遗嘱说要把他的三间房留给他们两间,老伴哥哥去世后,三弟却非要跟他们平分,让队员们帮着解决一下这房产纠纷。队员们都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案件,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仍然不能够帮助王大妈彻底解决“心头病”。于是案件记录小组就把这个案例作了较为详细的备案,准备带回学校请教老师来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做好信息的反馈,给王大妈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传单传真情 调研建设新社区
宣传单发放小组和调查问卷小组同学带着几百份宣传材料和问卷在附近对群众进行分发和调查,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从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到对国家社区建设出台的政策法规,从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到对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社区群众们都仔细的阅读上边的文章,还与队员们聊天,整个社区沉浸在一份融洽的氛围中。老师和队员们热情洋溢地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同时,当地的村民们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络绎不绝的来到咨询台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咨询。下午6点左右,持续了十几个小时的法律宣传服务结束了。很多社区居民都依依不舍,非要队员们到家吃个便饭再走。社区干部戚
大妈动情地说:“娃们搞的这些活动真的很好,虽然现在电视上有很多法制宣传类节目,但是总感觉离我们太远,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很朴实,也很实在,这是我们接触和了解法律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希望你们将这种公益性的普法活动多搞一些,多来几次,这样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美好新家园。”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践心得
在这次暑期社区服务的活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生活的苦与乐,收获也是非常大的。纵观前后,我总结成以下这几点:
第一、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发现自己,展现自我,必然要一个舞台,必然要和人合作。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同学朋友的帮忙。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互团结,互相合作,才能成功地开展了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鲜、贴近生活得活动,并且把活动搞的有声有色。正所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第二、了解了社会,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得道理。明白在工作中和同学,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尤其是老人们,他们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有着丰富得人生阅历,和他们得交谈中可以学到很多得东西。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和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理论结合实践。在活动中,有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与居民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采访到的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也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就这样结束了,它已成为我人生里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更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12 年7月20日,南阳师院社区志愿服务队一行10人在指导老师李玉恒的带领下,走进卧龙区彭营、唐湾一带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向当地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营造和谐社区氛围。送法进社区 营造法制好氛围
早上8点,队员们顺利到达服务点后,便开始了挂红幅、抬展板、贴图片。根据活动的内容队员们分编为信息采集小组、传单发放小组、调查问卷小组、前台咨询小组以及案件记录小组五个小组,各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在不同岗位上肩负起不同的责任。活动按预期的目的顺利开展,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很多群众过来咨询且对队员们的咨询服务给予很高的评价。居民王大妈带着忧郁的表情给队员们讲述了自己的“难事”,她讲到老伴的哥哥一辈子没有婚娶,留有三间房屋,晚年主要由她们家和三弟照顾,但三弟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他就立下遗嘱说要把他的三间房留给他们两间,老伴哥哥去世后,三弟却非要跟他们平分,让队员们帮着解决一下这房产纠纷。队员们都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案件,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仍然不能够帮助王大妈彻底解决“心头病”。于是案件记录小组就把这个案例作了较为详细的备案,准备带回学校请教老师来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做好信息的反馈,给王大妈一个满意的答复。传单传真情 调研建设新社区
宣传单发放小组和调查问卷小组同学带着几百份宣传材料和问卷在附近对群众进行分发和调查,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从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到对国家社区建设出台的政策法规,从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到对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社区群众们都仔细的阅读上边的文章,还与队员们聊天,整个社区沉浸在一份融洽的氛围中。老师和队员们热情洋溢地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同时,当地的村民们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络绎不绝的来到咨询台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咨询。下午6点左右,持续了十几个小时的法律宣传服务结束了。很多社区居民都依依不舍,非要队员们到家吃个便饭再走。社区干部戚大妈动情地说:“娃们搞的这些活动真的很好,虽然现在电视上有很多法制宣传类节目,但是总感觉离我们太远,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很朴实,也很实在,这是我们接触和了解法律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希望你们将这种公益性的普法活动多搞一些,多来几次,这样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美好新
家园。”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阳师院“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始终以“奉献青春智慧,共建和谐社区”为宗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社区,送法下乡,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法律需求,为队员们今后把握学习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升华自己,体现“卧龙学子”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青春风采。
第五篇:河西学院政法学院赴山丹县陈户乡新河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临时组织机构
河西学院政法学院赴山丹县陈户乡新河小学暑期社会实践
服务团临时组织机构
指导老师: 刘晓
校长: 王兴刚
副 校 长: 蒋菊霞
总 务 处: 贾冠琪李佩
教 务 处: 谢亚鹏藏琴
政 教 处: 王斌王维国
学 生 处: 曹妮娜瓦瑞婷
安 保 科: 蔺少飞梁文静
宣 传 组: 蔡瑶贺亚楠
联 络 组: 陈梦圆周鹏年
摄 像 组: 瓦瑞婷蒋菊霞
音 响 组: 陈梦圆蒋菊霞
服 务 组: 梁文静姚秀洁
(注:请各位同志们各负其职,顺利完成其本职工作,也预祝本次义务支教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