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经营索证档案存放内容提示
食品经营索证档案存放内容提示
一、建档的原则要件、顺序:
1、营业执照;
2、食品流通许可证或生产许可证;
3、质量认证证书;
4、商检证明(进口食品);
5、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6、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7、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
二、规范要求:
1、索取的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依照进货的时间 顺序,按供货者名称或者食品的种类进行归档;
2、档案留存的期限自食品购进之日起不少于2年; 3、档案存放在经营场所内备查。
xxx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
第二篇:索证培训内容
索证培训
索证的食品种类1.食品(食用油及食品原料)。
2.食用农产品。
以上两类主要有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及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包括直接饮用水)、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粮谷类及制品、微生物及其产品、食用油、调味品、酱腌菜、罐头、冷食、糕点类、糖果、蜜饯、食糖等。
3.食品添加剂。
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味剂、着色剂、漂白剂、护色剂、乳化剂、膨松剂及各类营养强化剂等。
检验合格报告(证)。
从食品生产企业或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食品时,应查验食品是否有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由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证)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证)复印件。
肉类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合格标志。
肉类必须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的胴体上必须盖有蓝色的检疫合格验迄印章。
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证明(章)。
1.营业执照(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查询,用企业注册号或企业名称查询均可)
2.动物检疫证明(购进跨省肉类食品,应当说明供货商的跨省路线,并提供输出地区官方检疫部门出具的动物卫生证书(复印件)和地区官方检疫部门出具的准许动物跨省销售的证明文件)
供货商资质证明和供货合同。
从固定供货商或供货基地采购食品的,应索取并留存供货基地或供货商的资质证明,供货商或供货基地应签订采购供货合同并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资质证明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身份证明等。
供货商身份证明及地址和联系方式。
在有特定要求或在某些情况下,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有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
购进食品。
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经营包装食品。
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3.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4.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5.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6.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
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
对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购进货物。
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
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1.营业执照(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查询,用企业注册号或企业名称查询均可)
2.生产许可证
3.卫生许可证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
购进食品。
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经营书籍 经营书籍一般情况下是申请个体工商户执照,应提交的申请材料如下:
1.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经营场所证明(租房协议和房产证复印件)
4.图书经营许可证(向文化部门申领)
购进食品添加剂
1.营业执照(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查询,用企业注册号
或企业名称查询均可)
2.卫生许可证
3.QS证(国家检验检疫局门户网查询)
索证存放
1.索证应分四个档案盒存放,分别是超市食品取证、调料食品取证、冷冻货食品取证、餐厅食品取证。
2.对于有效期的企业(法人)组织代码证、食品卫生许可证以及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明,要在索证装订封面处标明时限。
3.验收物台账记录存放在经营场所以方便查验、索证统一保存在服务区经营管理部门,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每6个月整理一次,超过2年以上的可不再保留。
第三篇:食品索证索票制度
食品索证索票制度
1、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 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2、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 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3、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4、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 他票证。
5、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1、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
2、在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3、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①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的。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③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害及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是否标警示标记或中文警示语。
④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⑤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⑥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⑦进口食品是否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
⑧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4、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5、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7、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批发食品记录制度
1、食品批发商
2、《进货台帐》主要内容有: ①进货时间; ②商品名称; ③商品规格; ④商品数量; ⑤商品来源(供货单位、联系电话);
⑥索证种类(营业执照、检疫检验报告、商品合格证、税票或进货单等)。
3、《销售流水帐》主要内容有: ①产品名称; ②产品规格; ③产品数量; ④产品单价; ⑤销售去向(购货单位、联系电话); ⑥售后服务记载; ⑦质量跟踪情况。
4、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5、设立存放供货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帐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证照、食品质量合格证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或建立文件夹(袋)归档,落实台帐管理。
6、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8.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制度
1、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并在经营场所或市场公示栏上公告召回、退出市场的管理制度。
2、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九)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3、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该食品,召回已售出的食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本单位员工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要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本单位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信誉卡。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认真执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各项制度,做到严把商品质量关,认真对待消费投诉、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形象,确保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我公司向工商执法部门和消费者进行食品质量承诺,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货时查验食品质量及来源,进货台账记录详细和真实,进货凭证和台账相符,进货凭证保持不少于二年。
二、食品上柜销售前再次检验质量和商品外观,杜绝不合格食品上柜销售。
三、销售食品开具销货凭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售后服务规定,积极配合工商、消协做好消费投诉工作。
四、建立食品预警制,过期或变质食品注定及时下柜销毁,并做好记录;对经有关职能部门鉴定为不合格的食品,及时清理下柜。
五、食品明码标价,标签内容真实明确,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六、保持店容店貌整洁,营业证照齐全,商品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有序。
七、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第四篇: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
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相关要求
1、生产单位供货需索要:
(1)工商营业执照(单位盖章)
(2)生产许可证(QS证)
(3)采购单(单位盖章,采购单上要注明品名、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
(4)检验报告
2、流通单位供货需索要:
(1)工商营业执照(单位盖章)
(2)流通服务许可证
(3)生产单位的相关证明
3、商场采购的原材料需索要:
采购凭证(购物发票或盖章的购物小票)
4、肉制品采购需索要:
(1)农贸市场、超市: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索要凭证(机打小票)
(2)屠宰企业:许可证明(盖章),检疫合格证,营业执照,索要凭证(收据或小票)
5、乳制品采购需索要:
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6、连锁机构和统一配送需索要:
盖章的单位资质和产品检验报告
7、粉皮、粉条、米线等
需在存放的位置设立标签,注明品名、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注:餐厅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必须建立台账,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应分开单独设立台账,台账保存2年以上。
第五篇:食品原料索证制度
食品原料索证制度
一、索证制度是购进食品时,向食品生产商或者供货商索取相关票证,以证明其购进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商标使用正确的制度。
二、购进食品时应当索取以下票证:
1、证明生产商或供货商资格的证照,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2、证明食品来源合法性的发票、收据、供货清单、调拨单、信誉卡等;
3、证明食品质量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质量监测报告等;
4、证明生产商或供货商所使用商品标识合法性的质量认证标志证书、商标注册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证明、专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或者优质名牌食品标志等。
5、在采购鲜(冻)肉类时,查验是否为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的产品并查验检疫合格证明,采购进口鲜(冻)肉类及其制品时,应索取出入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三、上述证照和材料如有变更或改动,应当随时索取,复印保存;没有变更或改动,应当每年核对一次。
四、坚持大宗食品原、辅料(米、面、油、肉类、调味品等)和食品添加剂定点采购,蔬菜、水果等应相对固定采购地点。
五、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进货台帐记录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和采购知识。
六、建立索证档案,索取的证明要分类并按时间顺序存档备查。
七、、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的食品种类包括:食品(食用油及食品原料)、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
八、进货台账应如实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
九、配备农药残留检测仪,由专人负责不定期的抽查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留存。如蔬菜,水果的农药超标,则应立即退换,不可以进入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