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已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探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着力解决食品安全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市工商局立足职能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一、狠抓“一个源头”,大力推进食品流通源头控制工程。牢牢抓住食品经营者主体这一源头,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结合注册登记、年检和验照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特别标注,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和动态监管档案,加大食品无照经营整治力度,确保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合法。
二、掌握“两个规范”,明晰食品流向,培养规范化、连锁化、配送制食品经营市场。一是大力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商品准入制度改革进程,不断扩充准入的范围和品种。二是大力规范食品流通渠道,继续抓好大中型超市、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食品来源、去向控制,引导食品经营向规范化、连锁化、配送制发展,切实掌握管辖区域内主要食品的流通线路。
三、做好“三项监督”,积极督促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健全准入-——储存———交易——退市的食品流通全程监控体系。
一是监督经营者严格进货检查验收,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资格证明和食品合格证明,建立进货查验记录;二是监督经营者严格商品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存储整洁安全、标示规范准确、销售记录真实准确;三是监督经营者严格不合格食品退市,对不合格食品以及过期食品要及时清理,建立过期食品下柜销毁台帐登记,对规模型食品经营者要建立过期食品现场销毁制度。
四、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工商所,按照辖区监管责任制,加强执法检查,建立规范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巡查制度,将各项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与日常巡查工作紧密结合;二是落实分类监管制度,按照经营者信用和经营性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三是落实专项执执法制度,及时制止和纠正影响食品安全的现象和行为;四是落实食品安全预警制度,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
(工商局 孟慧斌)
第二篇: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
中铁二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标 准 化 建 设 汇 报 材 料
二○一一年四月 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好西部交通枢纽做贡献
尊敬的成绵乐公司陈总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中铁二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党委书记漆家俊。请允许我代表中铁二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我部标准化工地的建设情况。
一、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承担新建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 DK175+998~DK181+920,管段长5922米。主要工程项目为路基、桥涵、隧道和车站施工,其中路基长1620米,路基土石方36万立方米,框架桥及涵洞13座,双流机场明挖隧道长2789米,双流机场地下车站943米。我项目工程重难点为:(一)双流机场站所处区域特殊、施工环境复杂,拆迁难度大。
(二)明挖隧道深大基坑处于地下水层,支撑体系复杂。
(三)通过正运营繁忙的双流国际机场,施工干扰大,地下管线多,确保机场正常运营是我项目部的卡控重点。目前我项目部路基桥涵工程主体已完工,双流机场隧道工程完成98%,机场车站工程已完成49%,工程进度满足施工计划要求。
二、推行标准化管理,创造精品工程
为全面贯彻铁道部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根据成绵乐公司和指挥部的标准化管理要求,项目部在开工初期即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小组,根据我项目部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和完善了我项目部标准化管理体系,随即出台了《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本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汇编,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在2010年又完成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升级。项目部根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作业有标准,技术有标准,管理有标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有序可控。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管理标准化
以建立标准为基础,实现了规章制度标准化。结合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经过两次集中修订,项目部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并将标准化管理文件发放到每个架子队,并根据各架子队施工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手册》下发到各架子队和作业班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制度标准化体系文件,满足了施工现场的需要。
(二)推行架子队管理,实现人员配备标准化
根据成绵乐公司《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项目部职能部门设置为七部一室,即:安质部、工程部、物资部、机电部、计合部、财会部、综合部和试验室,定员25人。项目部下设三个架子队和一个拌和站,架子队按照“9521”模式进行管理,架子队配备有架子队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工班长等九大员;并制订了相应的劳务培训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目前下设的三个架子队,满足“1152”的岗位配置要求。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各架子队中劳务工进场统一按《劳务工进场信息登录表》和《劳务工花名册》登记造册,根据《劳务工花名册》对劳务工购买工伤保险,并对每一位劳务工办理了工资卡,实现每月工资按时发放。
(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落实现场管理标准化 项目部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认真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的总体策划、设计、布置、使用和管理,做到布局合理、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
项目自开工以来,共建成了7个文明施工示范工点,其中路基1个,隧道4个,车站2个。各施工工点在“四个一”评审中,均一次性达标。
(四)以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 紧紧围绕实现“六位一体”目标,以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落实为主线,通过强化“四项保证”措施,即强化“以生产副经理和总工程师为领导、工程部以工期、安质部以质量为主责的工期质量保证措施;以安全总监为领导、安质部为主责的安全、环保保证措施;以总工程师为领导、工程部为主责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生产副经理为领导、中心试验室对原材料试验检测、物资部对原材料控制、工程部对测量监测为主责的源头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在现场管理与过程控制中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
1.强化工期控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由于工期紧,项目部将工期目标从总体到细部,从项目部到架子队、作业班组,进行层层分解细化,直到各主要工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时段、详细合理的周、月、季、年生产计划。并于每周日晚召开周生产会、每月底召开月度生产会,由调度通报每周、每月的施工进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原因,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及时弥补,确保目标工期的实现。
2.深化质量过程控制,铸就百年不朽工程
(1)抓源头,控制原材料质量
项目部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必要时委外检验),严把质量关,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试验室检测活动,确保材料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不合格品时,立即清退出场,不得投入使用。
(2)抓过程,实现施组与安全质量管理对接
加强对作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质量。项目部根据施工的每一道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由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向现场施工员、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进行交底。
(3)抓细节,落实工艺标准和作业要求
为严格工序卡控,强化分级控制重点检查程序和流程,项目部针对各道工序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了“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2101个,发放到操作人员手中,施工过程中配戴在胸前,并要求劳务人员施工时浏览、业余时间熟背,提高懂规范、学规范、用规范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项目还在施工现场制作了各种施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要点牌和工艺流程牌80个,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和了解施工质量要求和标准。
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工序的感观认识,项目部对每道工序均实行“首建制”,每道工序施工均做了试验段,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一起就试验段进行讨论、总结,从而形成统一标准。
(4)加强监督检查
项目部根据《安全质量考核办法》,每月组织两次定期安全质量大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奖惩。
3.强化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生产副经理、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安全领导。
(2)为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项目不仅注重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时组织项目员工和架子队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变换工种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等。同时还注重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相继组织开展了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取证换证和复训等等一系列安全教育培训。项目部三类管理人员均按公司要求配置并均持证上岗;目前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236人,其中2010年10月21日邀请中铁二局工程机械学校来工地培训,有120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满足了双流机场隧道和车站进入全面施工后需要大量架子工、焊工、起重工、电工的要求。(3)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项目部采用LECD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专项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实施,同时在各工点入口处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
(4)项目在严格坚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处理问题的基础上,做到了每月2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安质部牵头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及考核评比,每周日召开1次安全生产例会。同时,参与成绵乐公司组织的信用评价检查和每月1次的平推大检查,参与外籍监理每月1次安全质量检查,参与中铁二院监理项目部部每月4次安全质量检查,参与中铁二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每月1次安全质量大检查,参与铁道部质检站、工管中心、成绵乐公司等的不定期安全质量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部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回复上级检查单位复查。坚持日常安全巡查工作,发现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立即进行制止,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完善环保管理机制,倡导节能减排
项目部成立环保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加强对扬尘和污水排放的控制,项目部根据标准化要求,租赁两台洒水车,每隔两个小时对施工便道进行一次洒水,防止扬尘;对基坑开挖出的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钻孔桩施工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对施工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或市政污水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节能减排措施,项目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三、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中好的做法
(一)积极推行临时工程标准化建设,为主体工程创造条件 根据成绵乐公司及局指挥部要求,项目部于2009年8月建成标准化拌和站和标准化中心试验室,保证混凝土质量;统一规划建成标准化7个钢筋加工场,明确规定了钢筋场内布置、加工操作台标准,保证钢筋加工质量;架子队驻地环境优美,并设有职工书屋、球场、活动室等等,极大的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
(二)加大对成绵乐铁路重要性的宣传
成绵乐铁路作为西部交通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双流机场车站作为西部窗口,在成绵乐公司及局指挥部的领导下,项目部建成了迎检中心,加强对双流机场车站的宣传,展现成绵乐客运专线形象。
同时,我公司以项目部为标杆单位,组织了全公司的项目研讨会,交流项目管理和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经验。2010年8月14日,公司成绵乐项目组织召开了2010年项目管理年会,并向公司所属项目推行成绵乐项目的标准化管理经验。
(三)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项目部自2009年7月成立以来,以建设品牌工程为目标,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取得了:无任何职工民工重伤及以上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无公路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等,截止2011年4月19日,本项目已安全无事故645天;施工的双流机场隧道DK178+570~+882、DK178+186~+570段被评为优质样板示范工程; 2010年1月获成绵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优秀项目部;2010年底荣获中铁总公司安标工地称号;一个架子队被评为优秀架子队;一人荣获火车头奖章。
四、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体会
推行规章制度标准化,从规章制度方面对本项目建设管理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使得项目能有序、全面开展;推行人员配备标准化,能确保工作岗位人员具备相应技能、能力、知识及协调能力,实行岗位设置满足本项目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使得本项目部成为建设目标的团队;推行过程控制标准化,能使得过程控制具体化、定量化,能起到预防和控制相结合、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推行现场管理标准化,使得文明工地建设、原材料、架子队管理与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资料等具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从而又快又好全面推进本项目工程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项目施工的不断推进,标准化管理深入人心,我们还一如既往的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四化”施工理念,为把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业主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历史满意”的“五满意工程”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新建成绵乐客运专线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零换乘”理念,并将现代化的人文思想与交通完美结合,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好西部交通枢纽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诚信体系建设
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订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推进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铺开、选择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餐饮行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行业开展诚信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到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行业企业,加强诚信标准宣传和贯彻指导,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营造食品行业诚信氛围。
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指导县城内246家餐饮企业按行业标准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其中示范街餐饮企业100%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与公安、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二是成立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诚信办”)。诚信办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专家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审核并管理企业诚信信息和评价机构备案信息、建立并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和升级等工作。三是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部与省、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各省、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五是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对地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简报和半年、工作报告制度。
(二)完善诚信制度和标准体系。一是编制扩大试点行业实施指南和评价细则。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编写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制定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二是完善诚信信息管理规定。研究制定诚信信息征集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征集项目、渠道、方式,规范信息的使用和披露。三是研究制定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诚信评价申报、审核、评定、申投诉等流程和评价证书(或报告)的发放、暂停、撤销等管理环节和程序;规范诚信服务机构和服务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培训。开展诚信建设标准宣贯工作覆盖31个省份;培训地方诚信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师资。二是加强指导。平均每省选择指导10-20
家企业作为示范,指导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对每家企业按实际需求,培训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充实企业管理队伍。三是开展交流。组织罐头、调味品、饮料和葡萄酒等行业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推动企业加强原料管理,建立健全诚信经营档案,同时,督促食品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和健全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控制点(HACCP)等质量自控体系,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一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促进部门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加快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平台建设试点,拟在黑龙江、上海等省市指导建立地方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依法采集和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肉类食品等行业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自查自评活动。二是开展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由企业自愿申请,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质监等部门推荐,由行业协会或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选择400家(包括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三是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对已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试点的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食品工业行业协会要促进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在部门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要加强对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会员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企业要建立内部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指导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分别在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重点行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组织消费者进诚信试点企业开展参观活动,宣传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3月份组织3.15诚信宣传、6月份举办第三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和9月份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诚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探索交流国际诚信管理经验。
(八)加快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食品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制定地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研究建立地方诚信管理配套制度,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全面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加强工作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和管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四)加强诚信宣传。继续大力营造诚信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地区间、企业间交流,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开展“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专题宣传活动,巩固社会舆论监督成果。
第四篇: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体系建设机制
诚信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离娄》”,“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学而》”,表明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律;“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信,国之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则强调了诚信之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提出在全社会建立诚信体系的目标。检察诚信是指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忠于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检察权行为准则,依据职权设立的宗旨、目的、范围、程序,诚信履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但有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法律信用的任务,也有通过自身公正执法行为树立司法诚信形象的责任。因此,检察诚信应当是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意义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范本,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的诚信建设。
一、检察诚信的价值蕴含
(一)检察诚信的法理价值蕴含
古代诚信是建立在哲学道德层面或小范围的商品交易中,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现代诚信不只是熟人之间的“诚信”,更多的是符合法律预设的陌生人之间的诚信。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之所以诚信遵守法律,原因在于能够通过遵守法律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理学的发展中,利益曾被视为法律生活的中心概念,边沁提出“法一般的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已”,到耶林认为“权利作为法的目的和法的根本标志,而权利就是法上保护的利益”;从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到赫克构筑起利益法理学,再到庞德将法的功能限定在调节、调和、调解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益被认为是法律生存的真实意义。其实法律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以条文形式确立下来,就在于将当事人之间的可期待利益以国家强制力形式予以保障,要求当事人予以诚信履行。在刑事领域,法律将何种行为构成犯罪及受到何种处罚,以明文形式予以规定,要求司法机关做到依法定罪,依法处罚,诚信司法。在诉讼领域,法律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明晰,要求当事人在庭前准备,庭中审理,庭后执行,诚信履行,实现法的利益归属和秩序安排。从构成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这两条主线看来,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他人义务的诚信履行,自己义务的诚信履行有利于他人权利的及时实现。因此,诚信是贯穿于法律制定、运行的每个步骤,是法律利益实现的精神资源。法律作为利益的调节器,其实现过程也就是法律利益调节、调和、调解功能得以信用证明的过程。
(二)检察诚信的法治思想价值蕴含
诚信从道德术语转化为法律术语,反映的不仅是法律规范在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法治思想的深刻变化。诚信执法、诚信司法、诚信守法诉说着清晰的法治思想脉络——德治、法治、德法合治。
1、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传统德治思维的扬弃。传统的德治有两大根本条件,一是宗法社会结构使“尊、孝、亲”宗法伦理和“诚、义、礼、信”等处世道德能融为一体。二是道德与刑律合为一体,刑律被等同于法律,从而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推行道德成为可能。在传统德治两大根本条件均已经不复存在的当下,德治精神却因认识论上“否定之否定”被普遍运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德治国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破除“官本位”意识,养成“守法公民”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诚信本质就在于要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任何自己的私利”、“甘做人民公仆”等话语转化为每一位权力拥有者的实际行动。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对待职权应当以甘做人民公仆的意识,公正无私、执法为民。
2、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现代法治思维的拓展。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法治。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但在强制力被滥用或缺损时,法治便遇到了障碍。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要求人们以已有法律做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换言之,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必须被实现(也称法律实现)。法律实现过程具体可分为执法、守法、监督等形态。检察诚信顺应了法律实现的要求,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严格依照权力设立宗旨、目的、行使范围、行使程序等规定,诚信履行。
3、检察诚信建设是德治与法治结合共治的标本。德法合治不是一种理论的杜撰,而是有其外在的历史依据和内在的规定性。首先,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的法治发展历程和西方的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思辨历史说明了德法合治具有相当的外在历史依据。其次,德法合治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法律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规范,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规范;法律着重于抑制人的非理性,道德则更多的倾向于激发人的理性;法律依靠强制力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而道德则依靠内心服从及社会舆论实现着自身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纯粹的法律之治将会因强制力过于泛滥而陷入逆反困境,纯粹的道德之治将会因为道德多元和道德相对而陷入虚无和混乱困境。因此,现代社会的最佳治理途径是道德与法律的结合之治。法律与道德基于人的本性多元而存在的,各自独特的功能恰恰是相互弥补的。通过道德,能够将法律的外在、他律规范内化为行为者的自律性规范;通过道德,能将法律所抑制的非理性调适为行为人的自觉理性;通过道德,能将法律的强制后盾消解为行为人的内心服从和社会良好舆论。
检察诚信以道德表述的形式将法律关于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规范内化为检察人员的自律规范。呼吁检察人员诚信检察,将法律实现过程的所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以诚信履行法律设定检察权的宗旨、目的予以消解。
二、检察诚信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形势发展和法治建设呼唤检察诚信——必然性
公正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最终导致政法机关形象乃至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在今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政委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手,明确把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全国政法机关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尽管检察职权拥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并不意味当然地拥有人民群众的诚信认同,法律监督的公信力还是源自于司法公正。检察诚信正是体现和包容了公正廉洁执法的实质内涵,要求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检察人员行使职权的自觉行为。通过诚信为人,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通过诚信执法,真正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通过诚信守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通过诚信与民,自觉服务保障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打造诚信,维护诚信,实践诚信既是时代的理性呼唤,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检察职权行使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必要性 在法治环境中,作为公权行使一方的检察人员对自身权力的观念应当是保守和积极两向兼备。检察人员通过保守观念实现对权力恣意行使欲望的抑制,通过积极观念实现对行政权、审判权滥用的抑制。但是出于个人价值判断、好恶或者源于对私情、私利的追求而违背职责要求的现象并不罕见,少数检察人员或凭借法律话语权的掌控优势,对诉讼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设置障碍,或任凭传统人治思维惯性,向当事人进行权力“寻租”,都无疑在破坏着检察诚信。从社会学角度看来,当事人都是在现实法治环境下形成对权力运行、权力机关的看法,并进而决定着自己的诉讼行为选择。其实,在法治环境中,诉讼当事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义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维护权利。但现实中一些诉讼当事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总是有部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在具体选择上体现着对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的不信任,当事人及其亲属千方百计疏通关系、送礼行贿的事例时有发生,试图动用权力运行潜规则,通过各种非诚信手段实现着自身的非法目的。因此,检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取向、当事人自身法律意识及行为方式选择共同决定了检察诚信建设的重要与艰巨。
三、检察诚信体系构建
检察诚信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思想认识层面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也需要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诚信需要一个稳定的载体,用于记录和传播诚信及违背诚信的人和事,从而给诚信者以持久的荣誉和信赖,给人们对违背诚信者以疏远和警惕”。在高检院新近出台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建设列为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这也为检察诚信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执法档案的价值与诚信建设的目标一致,诚信建设的要求也与执法档案的目的呼应。因此,将检察诚信与执法档案有机融合,把检察诚信细化为执法档案的具体内容,通过客观真实记录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是否诚实守信、依法办案、诚信履责、规范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检察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科学评价,增强干警依法办案、廉洁从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的检察队伍,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1、客观真实记录。诚信需要行为作为表征,行为需要文字作为历史档案。将检察人员的诚信履职行为以文字、图像、照片等形式予以记录并形成档案,实事求是。诚信并非检察领导人员特定义务,而是每一位执掌公权的人员应尽的义务。诚信档案应当由检察人员个人申报和相关部门搜集。
2、内容全面详尽。诚信档案应当有详实内容,客观而全面的记录检察人员在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要求检察人员以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作为检察诚信的核心内容,以案件质量考评等级优劣、办案用时情况为档案资料形式。诚信于民要求检察人员除了检察工作之外,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活动、进行工作之外的守法情况在人民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守法行为征表检察人员的法律信用。
3、考核评价实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检察诚信的引导、激励、保障机制,使诚信者受到尊重、奖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监督、谴责和追究,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严肃依法处理。对每位检察人员的诚信程度评价与奖励、职级等挂钩起来,通过强化不同阶段的考核,突出诚信评价的重要地位,促进和增强检察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营造诚信工作氛围,培育检察官公正廉洁的品质
检察官的工作环境是否能为其提供独立的行为空间直接决定了其公正廉洁的品行是否能够养成。除拥有自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外,检察官的外部工作环境深刻影响着自身道德支配,尤其是检察机关行政领导的引领作用。检察机关的领导可以运用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务实诚信的工作作风引导自己下属保持诚信品质;以严守纪律、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向下属公开承诺,主动接受下属评议和监督。检察机关的领导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方式与各检察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廉政建设责任书,就检察人员遵守政治纪律、办案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等方面做承诺,以行政管理方式激励检察人员树立诚信意识和履行诚信职责。
(三)开展检察文化活动,促进诚信检察建设
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依靠行政管理的体制问题来予以营造,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将诚信融为检察人员的日常生活方式,让检察人员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接受检察职业道德和检察官形象的教育、熏陶、引导。通过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其他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灌输诚信知识,掌握诚信原则,提高诚信意识,切实领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兴业的真谛,着力构建检察诚信文化,为检察队伍建设注入诚信理念、诚信内容。
(四)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诚信推进机制
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契机,检察机关将诚信引入到检察工作机制中。通过设置组织架构,建立检察机关诚信评价体系,并根据岗位、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组织架构。通过诚信领导小组对下属检察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检察人员的诚信等级,并通过日常考核监督,引导检察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确保诚信档案的各项考核内容落到实处。
第五篇:确保食品安全需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食品追溯平台:确保食品安全需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中国热词,消费者谈“食”色变。去年,皮革奶、二氧化氯保鲜奶遮盖了三聚氰胺曾经的辉煌;老鼠肉狐狸肉冒充牛羊肉又让我们长了见识,原来老鼠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讨厌,它的肉也是可以像牛羊肉那般鲜美的。除此之外,蔬菜、水果、奶粉、冷饮也都相继发生了问题,消费者不禁感叹:还有什么是可以吃的!
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峻,不得不说,诚信的缺失,是影响社会公信力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
食品安全,离不开有效的政府监管。但是究其深层次原因,与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违法违规、逃避监管有着直接关联。食品的安全主要还是取决于食品企业的诚实信用和守法自律。只有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于自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但是,中国存在的问题:小企业占大多数,再加上发展较快,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监管体制不完善,所以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企业,难免心存侥幸、见利忘义。这就需要政府在抓食品安全的工作中,加大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失信失德行为,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加快建立健全食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食品企业信用档案和信息平台,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铸造信用管理链条。
当然,消费者也必须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懂得受害后起诉相关企业,依法索取巨额赔偿。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为了我们的健康,必须全民参与,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真正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