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浅淡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饮食的要求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步入餐饮吃饭,促使我国餐饮业日益发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地沟油。食用地沟油的危害包括将会造成发育障碍、易患肠炎,诱发癌症等等。2012年4月15日中午,央视每周质量播报的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公众中引发强烈关注和焦虑。据报道,百姓平时常吃的各种胶囊剂的药品、保健品的胶囊竟然有可能是用废旧皮革制作的,其中重金属铬超标最高达75倍。无论是“地沟油”还是“毒胶囊”,抑或其他食品药品安全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食品、药品都是老百姓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吃得放不放心,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话题。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诸如“地沟油”,“毒胶囊”等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让这个话题成为了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大致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社会伦理道德某种滑坡,商家道德缺失;
第二,高额利益是地沟油长期横行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地区地沟油已经产业化,各有分工,合作紧密,年产值巨大。不法之徒为了利润铤而走险,丧尽天良;
第三,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缺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 第四,对于不法分子的处罚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不法分子钻空子;
第五,市场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事件曝光之后,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对给人民群众生命带来危害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严惩打击,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下次措施入手:
第一是我国的立法机构通过走访了解真实情况,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药品方面犯罪的不法分子的处罚力度,起到威慑的作用,并对各级政府开展整治行动提供法律依据;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加强区域横向范围的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用规范有序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调整食品安全行为;二是要建立食品标准制度程序,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积累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数据,建立档案,严格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向食品药品制造企业定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向人民群总宣传相关食品药品方面的知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监督食品药品的良好氛围;
第三是加快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步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选择群众比较关注的、有代表性的食品药品,定期向社会公布这些食品药品的安全状况。对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与监督抽查结果、消费者投诉举报以及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起因、危害程度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评价指数,形成统一、权威、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第四是鼓励与帮助食品药品制造企业建立品牌,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本着对人民群总健康负责的心态,诚信经营,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
第五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并联合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对可疑企业经行排查。各级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食品生产(加工)源头监管,加大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商标、假标识、假包装行为,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活动。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严厉查处涉案相关人员;
第六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快食品安全信息通报网络建设。加强横向联系,建立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沟通,资源共享,以便使部门间信息保持交流畅通。建立地方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和综合分析。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的不懈努力,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品牌意识,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相信能最终让人民群众安安心心的生活,不必再担心诸如“地沟油”“毒胶囊”等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而惶惶不可终日了。
第二篇: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
关键词:中国周边 美国 南海问题 贸易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形势与政策课上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平时的关注谈谈我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
(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南海局势再度紧张,它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以制造南海局势紧张的手法,从内到外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目的是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解决南海问题上来,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某些与中国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的确想让美国来替他们讲话,以便在与中国讨论南海问题时腰杆更硬。黄岩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呼吁对峙双方“冷静克制、避免动武”。事实上,“介入但不陷入”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态度。美国重返亚太的布局刚刚开始,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跟中国摊牌,那么接下去的战略设计就没法进行了。而且,美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更是把中国视为经济复苏的引擎,所以“斗而不破”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南海对策。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三、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因素
(一)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二)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总体形势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去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最后,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五、政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六、结语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我认为,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解国家乃至国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对我们自身而言,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来可以提高个人政治觉悟和世界观;其次,通过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能清醒地认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民生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能直接间接地获取海量的相关信息,这是幸运的,但如何甄别信息和认清时势,却是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时跟进了解,不关心时政不了解历史,很难真正体会其中利害。
参考书目:
[1]牛立伟,《中亚军事地理》 《世界军事》,2011/21期 [2]黄海宁等,《大学生国防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P97 [3]周方银,《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求是》半月谈
第三篇: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我国现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频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例如,毒胶囊、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事件。这些只是一些比较大的事件,如果把一些小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也算上,那么说我国“频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一点也不夸张。
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这些,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的情况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度较大,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尤为严重。四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众消费信心,在国际社会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国际声誉。
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所造成的影响也极其恶劣。一是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仅使他们在经济上蒙受不应有的损失,甚至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加重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降低了消费信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三是干扰了食品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合法企业的权益,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影响了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退货、索赔、终止合同等难题,损害了出口信誉和国家形象,影响了农民增收。五是制假猖獗地区的守法经营者无辜受难。此次“毒胶囊”事件造成浙江和河北相关地区胶囊、明胶产业的守法经营者遭受灭顶之灾就是例证。应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造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下这些。第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部分商人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现有体制机制又不健全,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第二,监管不力。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是“九龙治水”的局面。多个部门齐管、中央和地方齐管,实际造成互相推诿、监管不力。第三,惩处不严厉,没有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现有的《刑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食品药品领域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够严厉。同时各地各部门执法过程中又往往“以罚代法”,从而使得制假售假者违法成本极低,助长他们的歪风邪气。第四,政府部门孤军作战,没有充分依靠可以依靠的力量。仔细分析一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涉及的当事方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制假者、守法经营者、行业协会、原材料提供者、销售渠道、媒体等。上述力量中,属于正面可以依赖的力量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守法经营者、行业协会、媒体。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般是媒体曝光一个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后,举国上下监管部门亡羊补牢开始一次运动式执法,难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对我国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形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食品药品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民基本健康权益的客观需要,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将食品药品安全写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国务院制定的镬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十二项任务、药品安全六项任务,更加突出了食品药品安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质量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发展,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多层次,产量持续增加,食品质量逐步提高,食品供给由长期以来的总体短缺、品种单调转变为数量充足和品种多样化。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规模不断壮大,国产药品不断开发上市,国产疫苗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高档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加快。通过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进一步创造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也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仍然严峻。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务院部署,近几年连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突发事故和事件及时处置,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既治标又治本,使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和法制尚不健全,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薄弱,质量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市场秩序混乱局面尚未根本好转,企业诚信意识缺失,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较差。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长期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风险在我国现阶段比较集中地出现和暴露。总体上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对和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综合防治。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第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不可否认,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一些投机分子可乘之机。在食品药品方面,虽然一些法律制度已经建立,但其中还存在不少漏洞。下一步需要有关部门对这些法律、法规作出完善。
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二是,《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三是,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四是,食品安
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五是,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
第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2003年,国务院宣布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意图很明显,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希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起到协调作用。但由于管理构架、职责划分、行政成本以及部门协调等诸多原因,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问题,尚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应改变多头管理,向相对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由于食品的产业链太长,我国的地域范围大,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必要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统一在一二个部门。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
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我国1986年就已正式成为CAC成员国,但对食品法典的研究、评估与应用工作开展的并不十分理想。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如能在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通过参照遵循这些标准,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二是,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十五期间,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研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从客观要求来看,十五期间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的投入,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应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五、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就是评价食品中有关危害成份或者危害物质的毒性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这就需要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这些成份或物质的安全剂量。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以对不安全食品的立法、清除市场上的不安全食品和负责部门认可项目的实施作为基础的。这些传统的做法由于缺乏预防性手段,故对食品安全现存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不能做出及时而迅速的控制。我国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新方法,同时加强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新的食品相关技术等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逐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
我国应采取国际认可的手段,创建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做法主要包括:及时而适宜地对食品安全事件开展危险性评价,以便为国际和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搜集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致病菌污染的数据资料;及时、迅速地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就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菌的污染以及微生物学危险性评价技术及数据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有效交流。
第六、初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
觉意识。一个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为保障。通过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可以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力、明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确立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无论在总体上的还是在食品行业专门领域都偏少,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信用信息获得机制、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信用信息使用机制、信用信息发布机制以及企业的申诉机制等均是信用体系应当囊括的内容,而一个完备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转,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政府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时,越注重营造公平氛围,就越能够为信用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食品企业的责任追究以及信用权益保障上,政府应当一视同仁;信用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使用单位应当遵循公正、规范的原则,客观中立;奖优惩劣,在政策扶持、权利义务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要避免在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发生食品企业间以大欺小、相互贬损的事件。目前,这一工作正在进行中。受外界种种影响和其他条件的制约,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不小,因此可以考虑重点在一二个方面有所突破而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但我们认为这个时间似乎长了一些,诚信建设只争朝夕。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只是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只有把整个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全面建设起来,才能使之科学、有效地运转,到时真正发挥其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大多是各职能部门自行公布与其相关的信息,但现实中不仅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的信息不一样,甚至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的信息公布也出现不一致。因此,尽快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食品安全信息不一致问题。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对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产业,牵涉到好多人的利益,要想很好的解决它,需要全社会成员一起努力。人心齐,泰山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第四篇: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研
食品药物安全问题调研
【摘要】就食品药物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从药品市场到食品市场,先后出现奶粉三氯氰胺事件,地沟油,烤鸭油,到这次的减肥茶事件。药品食品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总是被不法商贩染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正文】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人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食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新鲜的食品药物总是层出不穷的出现,而原生态的田园的仿佛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与此同时,健康危机也徐徐而生。我们走在街上,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最近10年左右,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保障人权。如果不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实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则人民的基本人权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国家先后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和《食品安全法》,并在法文中明确了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
关于劣质食品,有毒食品的报道及新闻事件我们是数不胜数的,每一天都有关于食品隐患的出现。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等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3、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4、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 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5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6、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7、假冒伪劣食品
8、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9、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从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和经营者素质方面去分析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因素
1、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食品安全的外部性问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规制、职能
从调研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就现今的食品药物安全健康问题而言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以下。
第一,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第二,不要相信广告用语;
第三,不要相信张三吃了什么效果,李四吃了什么功效这样一些证言; 第四,不要相信穿白大褂的进行的广告宣传;
第五,不要相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
第六不要相信百分比做的广告宣传;
第七,不要相信电视直销里没有卫生批号的卫生食品的广告宣传,因为电视里可以用一些演员、胖、瘦、美丑都是可以改变的;
另外还有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二)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经济手段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生产。
(四)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难发挥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结束语】食品安全问题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它能伸手可得睁眼可见的,要制造安全问题容易,而解决食品安全危机困难。因而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制造或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事,并制止身边安全问题的产生,增强自身食品安全意识。
【谢辞】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问题调研,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里所有的成员,虽然我们不是什么正式单位和公司的人,我们没有薪水,没有报酬,只是简单的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团队,我们锻炼了自己,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告诫了人们这方面的状况,也是为社会做了贡献。例外,我也得感谢我们去调研的单位和咨询的人,谢谢你们的配合以及给予我们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 第21期
2、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食品科学 2008年 第02期、食品安全问题及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年 第02期
4、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 食品工业科技 2002年
5、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
6、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炼过警惕保健品虚假的建议
7、中华杂文网——《杂文选刊》
第五篇:浅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精选)
浅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教训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地方,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汲取的。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一定严惩不贷。这是从维护民族大义出发,绝不能手软。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关键词:食品安全 原因 探讨 解决
1.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例如,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等国二恶英,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2010年7月,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播出了《“健美猪”真相》,对于河南孟州等地部分养猪场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双汇”)进行了报道,4月1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粗粮馒头,不仅添加色素,甜蜜素,虚报生产日期,而且还把过期的馒头回收重新加工后再出售,而这家生产馒头的作坊每天要给上海的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连锁超市的门店供货,每天有3万个问题馒头进入各大食品柜台。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边我们重点了解一下今年双汇瘦肉精丑闻和上海的问题馒头事件。
1.1双汇瘦肉精事件
先介绍一下瘦肉精是什么?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仑特罗(clenbuterol)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又译雷托巴胺(Ractopamine)。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在3月15日,央视播出了《“健美猪”真相》后,双汇公司于2011年3月15日当晚,发布停牌公告,并申请从3月16日起停牌,时隔一个月之后,双汇发展于4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目前,双汇公司对“瘦肉精”事件的情况已基本核实清楚,将于2011年4月19日就核实情况进行公告并复牌。在双汇熟肉制品重新上架后,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员工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双汇为证明自己的东西没问题而现场大吃火腿肠,算是典型的危机公关。但不管怎么公关,都不如顾客说得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双汇的麻烦,说白了是厂方自己造成的。如果当初就把食品安全做到位,现在完全不必如此惶惶然,也没有顾客会说三道四。
1.2问题馒头事件
4月1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上海问题馒头之后,最新的消息是,上海市质监部门依法吊销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安机关对叶维禄等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予以刑事拘留。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提供的信息称,4月11日央视的节目播出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宝山区政府到达现场,连夜调查“问题馒头”的出笼情况。经调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于松江天马开发区,租用宝山区南大路380号某厂房,共有8名员工,从事糕点生产。该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将过期馒头重新用于原料再生产和违法添加色素等行为。“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之类的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初步查明,问题馒头销售给了上海市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乐家购物中心松江店、雨润发购物中心、吉买盛、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同时该部门还对可疑产品进行抽样送检,并在上海市同类企业开展了全面排查。上海市工商局下发紧急通知,在上海市流通环节开展对问题馒头的紧急清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责令企业停产,对可疑原料和产品进行了封存扣押,对账册进行了登记保存,责令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凡有消费者在联华、华联门店购买的“问题馒头”,凭收银条或商品标签可在联华和华联门店按照有关规定退赔。对于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的情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4月12日批示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搞食品生产必须有良心。如果自己先把良心丢了,事后再做多少工作,怕都是难以补救的。那么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都要在媒体曝光之后有关部门才会有所行动呢?
2.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们不再仅仅是关注吃的饱、吃的好,最为关注的还是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尤其是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更为坚定了人们对于安全吃、吃安全的信念。食品安全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它们有何表现呢?
2.1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
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由于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而农民喷洒化学农药等被认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
2.2加工工艺存在问题
日前国内的农业生产工艺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的现状为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设备极其落后,生产工艺非常粗糙。许多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先进设备进行种植、加工,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生产出他们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忽视了质量安全,甚至根本没有质量安全的概念。
2.3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而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居然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主管部门缺位,执法力度不到位,个别机关中长期存在的推诿扯皮作风,对农产品监管的薄弱等都让问题农产品躲过重重关卡进入了市场。
2.4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国家的许多规章制度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和农产品的再次加工中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3.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3.1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3.2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3.3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结论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刘志皋,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周凯 《“问题馒头”拷问超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国青年报 2011年
6、《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