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方法与实际工作(推荐)
思想方法与实际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从本质上讲,这三个能力都是思想方法问题。所以,提高这三个能力,重要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从实际工作中掌握和领会思想方法,下列十个问题是重要的。
一、大局观。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观对事业发展和成败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是一种大局观;毛泽东同志把世界划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是一种大局观。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一种大局观。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也是一种大局观。中央反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全局观念,它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全局可以更好地懂得局部,懂得局部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二是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觉以局部服务和服从全局,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三是有利于从全局高度来提高局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视野与襟怀。视野与襟怀是领导干部眼中和心中的格局。我们常说一个人格局有大小,指的就是视野与襟怀。因此,视野要开阔、再开阔。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相结合,要善于审时度势。襟怀要宽广、再宽广。要光明磊落,容人容事;要有包容心、敬畏心、感恩心;要与人为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气度大,自然成就大。视野开阔、襟怀宽广,才能调动积极因素,才能搞好团结。讲团结,首先是领导班子要团结。班长和班子成员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绝不能搞以邻为壑。团结人特别要团结那些有不同意见或者反对过自己的人。领导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靠人来做工作,所以是不是善于团结人、能不能团结人,是衡量和检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领导与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领导与群众关系是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第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第二,要善于依靠群众做工作,把上级政策和指示精神转化为群众行动,引导群众前进。第三,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当群众尾巴。第四,坚持对群众负责与对上级负责相统一。第五,善于说服、教育群众,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第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群众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集体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离开民主讲集中,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离开集中讲民主,民主就可能走偏方向。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实际上是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一把手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扬民主,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特别要充分保障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实行正确的集中,要完善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严格按原则、制度、规定和程序办事。树立群众观点,还要重视组织的力量。要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组织要加强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
四、务实与务虚。务实就是讲实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搞生搬硬套,不搞形
式主义,崇尚实干,力戒空谈。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在很大意义上说,是从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首先,要正视问题。要做好工作,最怕看不到问题。其次,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范围和趋势、原因和后果。第三,分清轻重缓急,权衡利害成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和办法,开会、讲话、写文章,都要着眼于解决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还要有必要的务虚。务虚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务实与务虚统一和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履行好领导职责。从理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领导干部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提高领导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增强务虚的自觉性,提高务虚能力,要成为能实行的人,也要成为能思考的人。
五、出主意与用干部。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主要是做决策,这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职责甚至首要职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说贻误决策时机会造成严重后果。现代领导工作,在决策上逐步呈现出谋断分工更加明确和谋断分离的趋势。但是作为一种领导素质来要求,领导者既要多谋,又要善断。多谋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反复思考,二是要集思广益。对重要决策重大决策,尤其要全面、反复、比较。许多决策已不仅仅是领导行为,而表现为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过程。所以,要认真走群众路线,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断就是要当机立断。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敢于面对风险,把决策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用干部即用人是领导工作的关键职责。陈云同志讲过,善用各种人才,才能成大事业。用人,首先要善于识别干部。要分析干部的个性和特点。论客观事物,个性是特殊性,共性是普遍性。人才恰恰与之相反。有个性某种程度上是普遍的,共性则是特殊的。把握了干部的个性和特点,才能真正做到量才使用。还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要把握干部的主流和本质,看干部大的方面。
使用干部的原则:第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和才都不是抽象的,主要看其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第二,人事两宜,用其所长。第三,授职以能,宁缺毋滥。第四,不拘一格,敢于破格。邓小平同志讲认真选拔接班人时指出,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邓小平同志这段话,今天仍然发人深省。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同时还要爱护培养干部。放手让干部工作,使干部敢于负责;注意检查干部的工作,表扬干部的成绩,改正干部的缺点;适当压担子,指导干部进步;帮助干部解决具体困难,排除他们工作上的障碍;对于犯错误的干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犯错误干部的处理,要给出路、给机会。
六、防止片面性。防止片面性是领导工作中要经常注意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经讲过,要防止工作中的绝对性、主观性和表面性。绝对性、主观性和表面性,本质上都是片面性。片面性有多种表现,但常见的片面性,或者说主要的片面性有两种:一种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片面性;另一种是只有重点、忽视全盘的片面性。
有些领导同志讲话、开会、写文章,喜欢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领导方式的优点是全面,但缺点也是全面。为什么全面也是一种片面性?第一,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基本表现形态。任何复杂事物总会有一个主要矛盾,同时存在其他矛盾形式,而主要矛盾影响实践的进程并决定事物的性质。面面俱到的片面性看似全面,但由于忽视而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第二,就领导精力来说,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工作重点,不能平铺直叙,四面出击。因此,工作要突出重点,抓好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重点工作的质量决定整个工作的质量。但是抓好重点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全盘。因为,重点是全盘中的重点,没有全盘也就没有了重点。领导工作要善于弹钢琴,既要有主旋律,也要有多样化。
七、原则性与灵活性。邓小平同志讲过,领导工作要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这四性,原则性是第一位的。没有原则就没有领导。原则性是由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方向决定的。因此领导工作首先要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坚持原则。但还要有灵活性,灵活性是由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的。要做好领导工作,原则性是不可少的,灵活性也是不可少的。
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留有余地。韩非子在《说林》中有段话讲得很生动:“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雕像之道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眼睛雕刻小了,还可以改大。反之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凡事留有余地,才能把握主动。
八、稳定性与开创性。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工作的,所以,保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很重要。但是,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形势任务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稳定性与开创性的统一。这也是实现传统领导向现代领导转变的客观需要。首先,必须学习研究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对领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研究现代管理的新鲜经验。其次,对传统的领导经验包括历史上的和我们党的领导经验,要不断地再认识、再总结。再次,坚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事物、新创造。现在,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而从领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无疑是最需要创新的岗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九、工作与学习。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关键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着工作和学习双重繁重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学习同工作的关系。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逐步改变学习自觉性不高、坚韧性不足的状况,既要工作好,又要学习好。要学好理论,特别是学好哲学,这是领导工作的必修课,只有学好理论才谈得上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才谈得上提高领导水平。要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学好本领,努力成为专家型领导。要刻苦钻研文化。总起来说是三句话,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学好本领,终身受用;学好文化,终身受用。
十、勤政与廉政。勤政与廉政,廉政是基础。不廉洁就不能为政,就没有所谓勤政。中国古代考察干部,“廉”是放在首位的。《周礼》讲考核官员“六计”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我们也要坚持廉字当先。要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洁自
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政准则》。
勤政是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要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忠实履行职责。勤政和廉政,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更不能因为做到了勤政就可以放松对廉政的要求。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一个是艰苦奋斗,一个是谦虚谨慎,都是重要的政治提醒,也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要用“两个务必”思想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干部出问题,在德和才方面,主要是在德上出问题;在廉政和勤政方面,主要是在廉政上出问题;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主要是在做人上出问题,所以要把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
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
公司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有两个月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 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 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 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确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谈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首先,我的本质工作是配合公司的业务生产开发相应的软件,以方便业务人员能够更方便更高效的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从前我觉得软件只要功能实现了就可以了,但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觉得今后工作的重点不能仅仅考虑在功能上,而且要考虑到如何能让使用软件的人能够使用的更方便,更容易,界面美化方面争取做到更好,更加友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个本质和核心。
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必须充分了解公司业务操作流程,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使用者着想,编写程序的同时把自己当成软件的最终使用者;并且,随着港口信息化的步伐越迈越大,信息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学科,因此自己的专业方面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学习,现在掌握的知识很容易就会落伍,这样就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也充分的说明“发展”才是第一要务。
目前国内外深受经济危机影响,使得港口行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公司领导提出要继续深抓服务水平,给与客户以更好的方便,才能抓住市场,公司信息化水平现在已经作为衡量公司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和学习优势,争取能够为公司提出好的建议以促进公司的管理和发展,让知识和技术带领着公司向前去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
第三篇: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控制变量法:
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⑤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⑦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⑨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⑩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⑾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⑿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⒀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⒁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2.对照法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回答技巧:实验现象:两组的现象都要回答实验结论:实验变量处理造成的结果
3.建立模型法
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磁感线(为了研究磁场,我们引入一条线将研究的问题简化,其实这条线并不存在);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柴油机、汽油机模型等)
4.等效替代法
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量物与像的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
5.类比法
6.放大法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力能使桌面发生形变;
7.转换法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8.科学推理法(理想化法)
涉及到的实验:研究真空能否传声;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9.假说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地球的板块构造说等
1.小明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他把以下4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碘液。要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应比较哪两支试管()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的关系,应先用下面哪组合金丝来做实验
A.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和锰铜丝B,而且A比B长
B.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和B,而且A比B长
C.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和B,而且A比B长
D.长度和粗细均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和锰铜丝B
3.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由此可以判断,该组实验
A.采用了控制变量方法;其中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采用了控制变量方法;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采用了实验对比方法;其中①②是实验
事实,③是实验推论,④是理想实验
D.采用了实验对比方法;其中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4.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C.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为了使研究更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
D.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6.有些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测,但它的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是容易直接观测的。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量筒C.弹簧测力计D.压强计
7.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8.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③研
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例如:①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②用磁感线描述磁场;③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④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并联的两个电阻⑤借助水压学习电压。上述方法属于“等效替代法”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⑤C.②和③D.①和④
10.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运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曹冲称象D、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
11.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
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
12.下列思想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是()
①用光线来描述光②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③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④用细胞结构图来讲解细胞结构⑤用扇形统计图来说明地球水的分布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3.“模型法”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四个研究中,不属于“模型法”研究的是()
A.用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B.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C.用气球胀大的过程说明宇宙膨胀D.卢瑟福由a粒子散射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14.阅读下列关于激素的实验: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去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出甲状腺激素,摘除术后第五日开始注射用溶剂a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五天,十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症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观察,最必要的实验是(▲)
A.不除去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
B.摘除后第五天开始,只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a
C.注射甲状腺素,切除甲状腺后第五天移植甲状腺
D.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解剂溶解的甲状腺
1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16.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17.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18.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为最恰当的结论是(▲)
A.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也能抑制其发芽
C.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19、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
确定,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是用了“转换法”来研究的实例是
A、通过测200张纸的厚度来测1张纸的厚度
B、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
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D、研究电阻串联的规律时,两个5Ω的电阻串联起来可以用一个10Ω的电阻替代
6.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开吸一下”。就“拿磁铁开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论证C.实验D.结论
7.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15.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B. 只有①②③C. 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28.“曹冲称象”运用了等效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下面是初中科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研究实例:①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根据吸引大头针数目还判断磁性强弱;②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的概念;③在研究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时,引入总电阻;④在研究磁现象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在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法的是▲和▲。(填序号)
第四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期中复习学案(7)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主题探究Ⅳ:矛盾分析法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它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⑴从上述事例中,我们能体悟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⑵在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知识整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探究活动2:
依据上图,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⑴这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⑵应怎样正确理解上述观点?
知识整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拓展】 ★ 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⑵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协调发展观。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⑶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
⑷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本质所在。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各项工作都要把努力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全面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提出的全新理念,也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运用实践】
一、选择
1、离开了身体的手就失去了手的作用。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 C.事物是绝对运动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2、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量变引起质变
3、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整体离不开部分,但部分可以离开整体 B.部分高于整体,但也应服务于整体 C.部分对整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D.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4、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A.无任何联系 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D.相互转化 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5、“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个举措,表达了中央试图尽快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体现的哲理是
A.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要重视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从实际出发看问题
7、下列选题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水滴石穿
8、下列属于发展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B.张三体重由54公斤增加为56公斤 C.汽车由起点站到终点站 D.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形式的事物 C.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最新出现、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10、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二、漫画评析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④
评析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中的工作方式。
三、社会传真
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4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第五篇:数学思想方法与应用
沈括运粮故事浅析
田小宽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0212449)
【摘要】: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涉及了军队运粮的有关问题。他把每人背的粮食,每天的食量作为已知定值,将士兵作战时不缺粮食的天数和需要的运量人数作为未知数,通过这样一个关系来说明军队作战乃是国之大事
【关键词】:运粮 运筹 军事
【引言】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予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或并粮)。叵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放回运夫须有援卒,缘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备援卒所费)。运粮之法,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
一、军队运粮问题与运筹学联系
军队运粮需要注意许多的变量,并且在事先确定了一些量之后,可以确定另外的比较重要的量最合适的数值,比如:当每人背的粮食和食量、前往作战地所需的天数、作战人数等确定之后可以得到数学模型下的理想的作战的最长天数与运粮人数之间的一个关系式,即之间的一些线性关系,进而在作战之前可以把运粮的大致工作安排妥当,所以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其是运筹学所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结合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运粮篇
先设定以下的量:士兵人数已知,x个农夫饷一卒,其他量如同上文沈括运粮问题内。
在沈括《梦溪笔谈》运粮篇中,知道当两人饷一卒时,不计往返则是二十六天,三人饷一卒时不计往返可行三十一日,则此时足够到达作战地点,当四人饷一卒时,不计往返可行三十四日,也能到达地点,并且此时若最后一批农夫不回,可支撑士兵作战四天。具体计算如下:
1.一人饷一卒:设可坚持x天则有:2x+2(x-5)=60,x取整得18天
2.二人饷一卒:设第一个农夫在a天后回,则有:6a+2(a-2)=60,则a=8,加上最后一农夫所背粮食可支撑18天,则18+8=26 3.三人饷一卒:设第一个在b天后回,第二个在第一个回了c天后回,则有:8b+2(b-2)=60,则b取整为6天。又有:6c+2(b+c-2)=60,则c取整得7天,加上最后一人可支撑的18天,则有:6+7+18=31天
4.四人饷一卒:设第一个农夫在a天后回,第二个农夫在第一个回b天后回,第三个在第二个回c天后回,则:10a+2(a-2)=60,a取整得5,8b+2(b+5-2)=60,b取整得6天,2(c+5+6-2)+6c=60,c取整得5天,加上最后的18天,则5+6+5+18=34 用相同的方法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求得五人、六人以及更多人饷一卒的行军的时间。到此时,我们乍一眼观察,上面的运筹学模型没有问题,可以把农夫人数无限制的演算下去,但是结合各个未知量的实际意义,我们知道a是一个不能小于2的量,因为由(a-2)的实际意义知a-2>0。而当又当x=14时,a=2,所以上面的运筹学模型只适用于农夫人数不大于14人时。若要继续计算下去从十五人饷一卒开始,每增加一人多走一天,而当x>29时,此时农夫的增加和第一个农夫支撑天数a的对应关系又变。对于上述证明如下:
2(x+1)a+2(a-2)=60
a=32/(x+2)经过检验,当x=14时,a=2;当x=30时,a=1,这时,我们发现,实际情况是当x=29时,a=1!所以得证。
另外,当农夫人数增多时,四舍五入的方法也不在适用,在上面的计算时我们得到的一些数字采用了四舍五入,其中四人饷一卒时,b=5.6,若要当做6天计算,我们可以看到要多吃3.2升,那么农夫要空腹三四天才能返回,但此时显然与上面方程矛盾,因此四舍五入应有限度。
有上述分析可知,解决这个运粮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运筹学模型,或者说这个数学模型应是分段的,而且每一段都是遵循线性规划模型的。
而且从上面分析,我们也应在四人饷一卒时应减去一天,即坚持33天。同样在三人饷一卒时不能取整的天数也都舍掉零头,这样的意义是农夫空腹返回的时间少于2天。
综上若要行军一月则至少需三人饷一卒,十万士兵就需要三十万农夫运粮,但古时作战士兵人数大多是在三十万以上的,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则需要三百万农夫。
由此可见古时两国交战是一件多么应该慎重的事,难怪真正懂得兵法人都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甚至兵法圣典《孙子兵法》把它列在第一篇里的开头。由此也可见运筹学对于军事的重要贡献。【参考文献】
[1].刁在筠 刘桂真 宿洁 马建华
《运筹学》(2007年1月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2页
[2].张俊杰 大众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9年7月第一版 第10页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