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近年来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工作重点和重心转移,进一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表彰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学校和个人。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来,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围绕国家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及重庆市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加快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对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学科专业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市现有本科专业(点)563个,与直辖时的225个比,翻了一番多。专科专业(点)现有775个。本科专业由直辖时10大类103种,增加到现在的11个大类176种。其中有20种专业填补了我市本科专业的空白。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高等学校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引进成绩显著。全市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从2003年的160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2236人,增加了6223人。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916人,副高级6210人,中级8153人,初级4829人;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博、硕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4.3%。中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高等学校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从占40.6%上升到46.5%,45岁以下比例从72.8%上升到78.6%。十五期间,市属高等学校共引进副高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2807人,其中国外引进132人,占引进人才的4.7%。各高等学校实施了新教师岗前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实施名师上讲台,设立“教学名师奖”,鼓励教授讲授本专科课程,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努力营造优良的师德师风。据统计,我市高等学校教授中,每学年为本专科生讲授一门以上课程的教授人数超过教授总数的92%以上。
(三)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善了教学条件。据统计,与2003年相比,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新增128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7亿元;新增校园面积近831万平方米。目前,我市有13所高等学校的81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通过合格实验室的验收,有92%的基础课实验室达到了合格标准。有13所高等学校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达到了优良水平。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和数字化阅览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明显;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授课比例逐年提高,一批院校多媒体授课比例已达到或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这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我市实施了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调动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在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全市共有180项教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70项,并有9项成果在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我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学分制、辅修制、双专业制、专升本制和跨校选修制的试点,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市开展的全市范围内的“专转本”统一选拔考试,由于加强了管理,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和赞同,比较成功地构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五)课程建设成绩喜人
各高等学校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管理制度。2003-2004年,遴选立项市级精品课程91门,其中有13门被遴选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市已基本建立起国家、市、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六)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切实开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加强学风建设,各高等学校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重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市有5所大学被教育部授予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在近三年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竞赛中,我市高等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团体总分名列前茅。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03年,我市大学生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2004年获国家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2005年获国家一等奖16项,二等奖2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隔年举行一次。2003年,我市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2005年,获全国一等奖7项。2005年,成功举办建国以来重庆市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我市送选的多项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05年,全市2005届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总就业率为89.3%,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84.8%。
(七)教学管理不断加强
我市高等教育在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改善条件的同时,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始终把教育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放在重要的位置。2003年我市召开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市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了“名师奖”,“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控,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市教委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高教战线广大教职工开拓进取、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向工作在高等教育战线的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获得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通过近年来我市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回顾,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重庆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应该继续坚持、推广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两个转移”。(即高等教育工作重点和重心从规模发展向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质量转移;从教育体制改革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移),处理好规模、结构、效益与质量的关系,规模扩大是发展、结构优化也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是发展,是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确保教学工作的优先地位。办学条件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加快校园建设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确保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高等学校要在重视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求质量,求发展。
第四、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重点,确保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师教学业务素质,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质量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风气。
第五、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证,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高等学校要按照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和2005年1号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依法管理,从严治教,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运行。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从而使我国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必须依赖高等教育和专门人才这个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权利。因此,高等教育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须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提高人才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委确立了在本世纪前20年我市将实现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基本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框架。重庆的加速建设与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要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我市高等教育必须针对重庆经济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各类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的培养,扭转我市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和生产第一线技能性劳动者严重短缺的局面。必须加大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我市的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必须有效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对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二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给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取得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地方财力改善,将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保障。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还有不小差距,我市教学工作还面临一些较大困难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教育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教学建设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增强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的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在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市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实现“两个转移”,也就是工作重点要从前几年的扩大规模、调整结构转移到加强建设、提高质量上来;改革重心要从前几年的体制改革转移到教育教学改革上来。要实现“两个转移”,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领导班子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高等教育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统筹抓好学校各项工作中,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抓教育质量上来,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研究和制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高等学校要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同时,必须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每年教学运行费用总额不低于学费收入总和的30%,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教学评估合格标准要求。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投入力度。尤其要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
(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要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要改革人才考评及评价体系和方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保证机制和良好环境。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定了制度就要认真执行,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要建设好一支懂业务、善管理、能力强的教学管理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第二篇:在重庆市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在重庆市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重庆市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获得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学校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耕耘在高教战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五”是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高等教育进步最快、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高等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全市在校大学生突破了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0%,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主题,努力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切实加强了教学工作。通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狠抓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了教学建设,全面推进了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估。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汇聚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高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后勤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市高等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在座的书记、校长和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的呕心沥血、拼搏奋斗的结果。
对我市高校的近期工作,我在可平同志刚才讲的基础上再讲三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重庆高等教育工作全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高等教育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教学投入不足,教学管理比较薄弱,教学改革亟待深入等。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质量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在建设创新型重庆实践中实现新的发展,推动我市高等学校各项建设,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国家长期坚持的方针。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则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加快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集中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要从国家和重庆的长远战略需要出发,加强我市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繁荣文化、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着力提高我市高等教育质量。
二是正确处理突出重点和统筹全局的关系,坚持走高校特色发展之路。高等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只有重庆的所有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的水平高了,才能形成重庆高等教育整体的高水平。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必须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重点、抓亮点、创特色,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有重点地培育若干优势学科和拳头专业,打造特色品牌,创构独到而杰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独特的办学治校风格和科学人文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正确处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关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强调的是,大多数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要鼓励大学生们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和发现,提出前人没有解决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实践中立志创业,锻炼成才;引导他们到基层、到企业、到各行各业第一线去建功立业。
四是统筹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辩证统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前一个时期,高等教育规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速度上是完全必要的。目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要把好招生计划、教育投入两个重要关口,抓好外部评估制度和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两个关键环节,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高校稳定。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稳定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改革促发展,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破除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根据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选择改革突破口。当前,要把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重点,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要始终把维护学校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建立维护高校稳定的长效机制,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宣传舆论阵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师生的实际困难,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设文明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
二、明确“十一五”重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提出了“十一五”我市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到2010年,建立起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基本框架。要实现这个目标,高等教育是重要支撑,教学是关键。我们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的思想;认真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65万人,毛入学率力争达到30%;建成6至8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特色优势,在国内同类学校处于先进水平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或多科性大学,3至5所国家级示范高职学院;建成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课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达到西部前列。
主要任务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建设重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点和重心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移,实现从改革教育体制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业与就业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加快实现两个战略转变。一是工作重点从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为主,转变为改善条件、提高质量为主;二是改革重心由体制改革为主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为主。
积极破解三大难题和矛盾。要破解加快发展与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扩张生源和充分就业等三大难题和矛盾。
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重点试验室和重点课程建设;二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大学城、大学园区以及大学校园建设;四是管理制度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切实实施五项重大举措。一是完善三大规划,明确改革发展目标;二是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三是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四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加快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五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贡献。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发展稳定。
扎实推进建设“六个一批”。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一批品牌专业、一批示范实习基地、一批教学名师、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估优秀院校。从而全面提升我市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切实加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搞好教学工作,培养高水平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各个高校的党政一把手,要把最多的精力和最多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高等学校要以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服务学生,办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重视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敢于逗硬,对于长期教学质量差、学生家长严重不满意、社会反映太大、又不认真整改的高校,要严格追究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必要的时候要终止其办学资格,以维护重庆高等教育的形象。
第二,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教学设备设施。
高等学校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正常运行需要。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现状。要积极推进大学城及大学园区建设。市级有关部门、沙坪坝区、有关高校和建设单位要按照“五个一体化”的要求将大学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入住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到2010年,力争大学城入住11所高校,入住师生10万人以上。此外,要继续推进其他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大力改善我市高校的基础设施。对江南大学园区和北碚大学园区等,进行扶持和支持。
第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抓好教师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努力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继续推进名师上讲台工作。要深入推进以“重庆市高校特聘教授制度”为龙头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221”工程,启动“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推进“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力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他们敢于创新、勇攀高峰。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真正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努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十一五”规划已经开局,我市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让我们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打造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重庆高等教育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教学工作暨表彰会上的讲话1
在中心学校教学工作暨表彰会上的讲话
(2010-9-1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在教师节的喜庆氛围中,又迎来了今天的教学工作暨表彰大会。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并向今天受到表彰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中册镇小学取得了全县质量监测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是与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你们这样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正是有了你们这样一种辛勤耕耘、奋发有为的教师团队精神,我镇的小学教育工作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在此,我代表镇委镇政府,对你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师们,同志们,成绩证实了我们的努力,真实反映了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但成绩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学生“知识、人格、能力”的协调发展。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镇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通过鼓励教师在职学习、积极选派骨干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师带徒”“青蓝工程”活动等方式,加大
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第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学校要一手抓教师行为规范,一手抓敬业思想教育。要继续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第四,要进一步改革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机制。要通过改革,把教师评优推优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五,要广泛建立教研网络、教研机制,认真研讨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
老师们,一流的经济要靠一流的教育来支撑,一流的教育要用一流教师来保证,在座的各位教师就是最优秀的教师,你们在中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希望你们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认清肩负责任,在教育岗位上尽情地施展抱负与才华,用爱心、智慧谱写更美的篇章,用真干、实干去赢取更大的成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册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诚挚地祝愿各位校长和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四篇:在五一劳动节暨表彰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推动进步。2010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区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着力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到位,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全区人民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领域中,开拓进取,创新实干,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楷模和榜样。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区委x届x次全委(扩大)会议和x届人大x次会议提出了“打造三个基地(中心)、建设四个组团、做强五个产业、构筑六个平台、实现六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勾勒出“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就需要全区广大劳动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
劳模精神代表着时代的要求,体现着时代的主流。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劳模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劳模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促进形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一是弘扬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区要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发挥全区广大劳动者敢闯、敢试、敢冒险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拓宽眼界、思路和胸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因成绩而自满,不因经验而自缚,不因失误而自卑,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 2 使命感,把全社会的热情、智慧与才能汇聚到我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是弘扬他们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近年来,广大劳动者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推动工业经济由总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服务业由生活服务为主向生活、生产并重转变,农业由传统型农业向城郊型农业转变,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要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广大劳动者必须弘扬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敢与先进比、敢与强者争,坚持工作高标准、高要求,锻造一流队伍,打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以进位争先的勇气,“弯道超车”的豪气,在我区建设发展的征途中建功立业。
三是弘扬他们大局为重、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力发扬奉献精神,始终把人民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当今社会正进行着激烈的变革,各项改革逐步深入。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区委、区政府在管理体制、征地拆迁、机构改革、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难免会触及到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希望大家能够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为我区发展贡献心力。同时,也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在平凡 3 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广大职工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再创佳绩
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广大劳动者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崇高使命,以豪迈的激情、必胜的信念,切实发挥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争当科学发展的主力军。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日益凸显,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进一步清晰,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区域竞争日益剧烈,土地、环境和水资源制约更加严峻,产业链条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今年和“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广大劳动者身处发展最前沿,战斗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是红山区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立足本职、鼓足干劲、加倍工作,积极在组团开发、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招商引资等方面献计献策、大胆探索,促进全区经济跨越发展。
二是争当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要缩小与自治区先进地区的差距,改变在全市“总量居先、增速居后”的局面必须依靠创新。因此,广大职工要勤于学习、善于求知,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和自学成才活动,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强劳动本领和竞争能力,4 使自己成为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全区劳模更要努力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争当技术革新和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同时,企业也要加快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新的技术,抢占国际、国内技术高地,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
三是争当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当前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尤其繁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市里还专门召开了研讨会,区里也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和做法。我区作为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地区,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从群众中破解难题、寻找答案。广大职工要主动作为,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以理性合法的方式有序参与、合理诉求,身体力行促进和谐。特别是广大劳模根植于劳动大众,有着较高的威望和较强的影响力,更要带头拥护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多反映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多协助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三、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使广大职工生活得更有尊严、工作得更加体面
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劳动者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进一步健全维权机制。不断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 完善平等协商合作制度,积极推进厂务公开,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发展,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建立科学合理、职工参与的工资增长机制,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保证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实施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劳动保障、工会、企业代表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处理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的权益。
二是进一步帮扶困难职工。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引导转变择业观念,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并针对返乡农民工,制定有效就业措施,实现就地转移就业,让返乡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致富不离村”。积极组织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挖掘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汇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参与到困难职工帮扶中来。
三是进一步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的优势,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活动,引导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来。要把学习宣传劳模精神与开展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工人先锋号”创新示范岗、“先进班组”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6 教育广大职工学习劳模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四、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办理,为工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大力拓宽工会工作的覆盖面,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作为建立工会、发展会员的重点,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要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活动方式,真正把各级工会建设成为组织职工建功立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职工之家”。要大力加强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扎实、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工会干部队伍,努力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同志们!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成就伟业。让我们紧紧围绕区委x届x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七届人大x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第五篇:在2009-2010学年评优表彰暨优秀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1-2012学年学生评优表彰暨优秀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院长 吕英华 2012年12月19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辞旧迎新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1—2012学年学生评优表彰暨优秀事迹报告会,对过去一年来涌现出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在此,我代表穆树源董事长,向17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313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714名学院奖学金获得者、23名多元成才获得者、327名优秀学生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受表彰的同学们,有许多面孔我们是熟悉的,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早晚自习中,出现在图书馆里勤奋学习的群体中,出现在学校各种学生活动中,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坚持和追求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受表彰的同学是我校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更是我们全体同学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和楷模。希望受表彰奖励的同学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你们的良好表现帮助和带动身边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也希望你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事迹成为我校学子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学校和你们的共同成长而传承、而生生不息。
大家的进步都在老师们的眼里,希望其他同学崇尚荣誉,向先进学习,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认真对待学习,在思想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荣誉将属于我们每一位同学。
刚才4名获奖同学,从不同方面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精彩而又感人的事迹,和大家共同分享了他们成功路上的点点滴滴,为在场的每个人展示了荣誉背后的辛劳和执着,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没有千篇一律的大学生活,却有同等精彩的成绩;他们的大学有着各自不同的收获,但成功背后有着相同的原因,那就是自立自强,奋斗不息。他们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青春形象,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事迹,催人奋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突出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拼搏进取意识。实践证明,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低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入校后能够正视差距,心里憋口气,不服气,也不服输,无论在学习成绩方面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二是勇于实践,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不能完全衡量一名学生的优秀程度,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要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学习需努力,本事更重要”。我们学校学生乐于实践,动手能力强。全部获奖学生正是利用了大学这个“准工作环境”,学习和工作两不误,担任学生干部,课上课下勇于实践,在学习之余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和锻练平台,踊跃参加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他们在各项比赛中争金夺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组织策划;在志愿者行动中热心服务社会,彰显了人文学子的风采。
第三是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很多学生是从田间和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带着泥土的芳香和稚嫩的微笑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今天受表彰的同学是全校众多富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他们以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印证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诠释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内容。
同学们,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成功不是说出来的,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你只有做到,才能得到。今天的表彰大会,不仅是对获奖同学的表彰,也是对全体同学的激励和鼓舞。借此机会,我谨向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向受表彰的同学学习,让良好的学风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充满人文校园。俗话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优秀学生的典型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学习他们珍惜大学学习的美好时光,主动承担责任,主动锻练自我,主动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挖掘个人潜能,使其在全方位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学习他们从入学起就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在有限的大学期间,朝着既定方向,咬准目标,不言放弃,去追求去努力。
第二,培养勤奋好学精神,做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尽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对成功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相信,大家对于获得成功的途径的理解是一致的,那就是勤奋好学、勤奋刻苦。勤奋好学是学生应有的品德,学习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苦事,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就是要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重要,要不断寻找机会去展现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希望同学们培养高尚品德,文明修身,知行合一。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人。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品德高尚是思想的最高境界。大学生应该注重思想品德的修炼。本学年学校开展的“内化感恩品质,外树文明形象”的专题教育,就是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感恩,学会自律,克服日常行为中的缺点和毛病,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学会做人,要突出尊重、宽容和诚信。尊重,必须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对同学们来说,既要尊重师长、尊重同学,也要尊重社会大众。宽容,大学生一定要具备与高等学历相符的容人气度,待人要丰,责己要厚。我们生活工作在这个集体中,要学会包容,要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忍耐力,才能做人。诚信,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才能使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立得住脚、迈得开步,这是做人的根本。
第四,同学们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保持健康体魄,对于同学们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这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大家要注意日常体育锻炼,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经常透支体能,特别是不要受兴趣驱使昼夜沉溺于互联网络。要格外重视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勇于面对困难,不要在主观上放大困难,要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
同学们,老师们,奋斗和收获的2012年即将过去,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已经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号角。新的一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
让我们全体师生携手共进,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让我们共同祝愿:全体同学不断进步,快乐、健康的成长;祝愿全体老师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安康!祝愿人文学院事业蒸蒸日上,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