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名解问答

时间:2019-05-14 04:4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检验名解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检验名解问答》。

第一篇:医学检验名解问答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188

正常骨髓像P193

POX染色: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铁颗粒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二分之一以上者。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同一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P21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或与外来的抗原相结合,在相应抗体作用下,或激活补体的参与,导致红细胞凝集或破坏而发生溶血,或在脾或肝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被破坏。

P239再障的概念,发病机制,血像骨髓像特点,诊断标准

慢粒的血像骨髓像特点P253

骨髓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骨折,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特征有贫血和脾肿大,血像出现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骨髓及髓外造血。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由于白细胞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因而白细胞减少症亦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像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故称类白血病反应。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又称腺性热。

戈谢病:亦称葡萄糖脑苷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酶缺乏或减少,因而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积聚着大量葡萄糖脑苷脂,形成形态特殊的戈谢细胞。被累及的器官有脾,肝,骨髓,淋巴结。

戈谢细胞:胞体大,直径20-80um,胞核小,1-2个,偏位。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偶见核仁。胞质丰富,淡蓝色。无空泡,胞质中含有许多起皱的波纹状纤维样物质,排列如蜘蛛网状或洋葱皮样。

尼曼匹克病,又称神经磷脂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尼曼匹克细胞:胞体巨大,直径20-90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胞质丰富,经美蓝伊红染色后呈浅蓝色,有的细胞胞质充满大小均匀的脂滴,形如桑葚状,有的则脂滴不明显,而呈泡沫状或蜂窝状。

DIC: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第二篇:预防医学 正版名解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全人类的预防策略:7 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7 疾病的三级预防:预防工作可以根据疾病自然史的3个不同阶段即发病前

期、发病期、发病后期,分别采取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综合措施与对策来保护人类健康,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或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阻止残疾、促进康复、延长寿命而采取的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措施。发病率:是表示某特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出现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患病率:(患病率=发病率*病程):一般用来表示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比例。

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测量人群中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续发病例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病死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换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货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三间分布:(疾病分布、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频率的变化,常用于急性疾病,如传染性疾病。

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暴发:是指在一定区域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描述性研究;(描述流行病学)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现况研究:是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特征加以描述。横断面研究:因现况研究收集的资料是某一时间横断面上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因现况研究得到的的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因而又有患病率研究之称。

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样单纯随机抽:49也称简单随机抽样,该方法要求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随机数字表等方法抽取n个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个研究对象抽取一个对象的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如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文化程度等)将研究对象的总体分成若干组,这些组在统计学上称为层。然后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各层抽出的对象就构成该项研究的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群组,以群组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被抽到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作为调查独象。

多级抽样:就是综合运用上述抽样方法进行多次抽样,亦称多阶段抽样。分析性研究: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有无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分别作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一定的时期,比较两组人群某种(或某些)疾病的发生或死亡情况,以检验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的一种观察性和分析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因队列研究的性质是前瞻性的,故称为。

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就达到了观察终点。

观察终止时间:是研究的随访工作截止的时间,决定着观察期的长短 相对危险度:(危险比、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归因危险度:(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暴露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的差值。病例对照研究:又称为回顾性研究,是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这两组人群既往暴露j于假设危险因索的情况,然后比较两组人群对假设因素的暴露比例。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

匹配过度:匹配时如果期望使病例和对照完全一致而将不必要的因索列入匹配,不仅会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会丢失信息,降低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

实验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验)该方案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的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盲法观察:(盲法)为避免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倚,临床试验中要求采用盲法。

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组和接受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称为单盲。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称为双盲。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患者的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称为三盲。

选择偏倚:在研究对象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研究的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观察偏倚、错误分类偏倚)指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收集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包括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错误分类偏倚。

混杂偏倚: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部分或全部地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称之为混杂偏倚。

混杂因素: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它是疾病的危险或保护因素。流行病学的病因:凡能促使疾病发生的因素均应视为病因。筛检:(筛查)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筛检试验: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筛检试验。诊断: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各种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诊断试验:用于诊断的各种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诊断试验。

灵敏度;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特异度: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待评价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假阳率:(误诊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理想值应为0,误诊率=1—特异度。假阴性率:(漏诊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理想值也应为0,漏诊率=1—特异度。

约登指数:又称正常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一,表示试验能够正确地判断病人和非病人的能力。

粗一致性:是指试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数的百分比。

符合率:它是两次检测结果相同的人数占受试者总数的百分比。

Kappa值:是一个较好的测量定性资料可靠性的指标,该值考虑了机遇因素对一致性的影响。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

阳性预测值:指实验结果阳性人数中真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a/(a+b)*100% 阴性预测值:指实验结果阳性人数中真阴性人数所占的比例。d/(c+d)*100%。

似然比:是指病人中出现某种检测结果的概率与非病人中出现该检测结果的概率之比,说明病人出现该结果的机会是非病人的多少倍。

阳性似然比:是实验结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实验结果阳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灵敏度/1--特异度。

阴性似然比:是实验结果真阴性率与假阴性率之比,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实验结果阴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1--灵敏度/特异度。

截断值:即诊断标准,是判定试验阳性和阴性的界值,即确定某项指标的正常值,以区分正常和异常。

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是以真阳性率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为横坐标所做的曲线,是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公共卫生监测:是连续的,系统的收集疾病或者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及时监测信息的过程。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源性疾病:是指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用药不当所产生有害作用超过有益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简称药源性疾病。

临床决策分析:是指由医务人员针对疾病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的风险与获益的的不确定性,在充分调查已有证据,特别是最新最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比较2个或2个以上备选方案,从中选择最优者进行临床实践的决策过程。

健康管理:如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的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的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称为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是指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健康危险度评估: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评估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某一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而死亡可能性的方法和工具。

健康行为: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健康教育:是指让人们重视自己的健康,了解维护健康的卫生知识,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控制和消除致病危险因素所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本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二手烟:(环境烟草烟雾)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主流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侧流烟雾。

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组营养水平指标。

平均需要量: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推荐摄入量:〈RNI〉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的群体中97%--99%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日可以摄人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几乎所有的个体都不至于引起不利健康的结果;当摄入量大于可耐受最高摄人量(UL)时,可能导致损害健康的危险性增大。UL的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人量过高的可能。

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须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亲水胶体物质及木质素等。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是指膳食所能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

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易感宿主。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宿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

感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亦即感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感染谱: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表现为阴影感染或显性感染或死亡等表现形式;一种传染病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称为感染谱。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染期: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易感人群:是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免疫屏障现象:当人群中的免疫个体足够多时,尽管此时尚有相当比例的易感者存在,但免疫个体构筑的“屏障”使感染者“接触”易感个体的概率较小,进而新感染者发生的概率降至很低,从而可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也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疫点,范围较大的叫做疫区。

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过程,其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

终末消毒:是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做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发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计划免疫: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按照规定程序,在特定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疾病疫苗的预防接种。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管理: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组织慢性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药费用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管理模式。生物标志物:几乎包括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剂量---效应关系:指化学物质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生物机体之间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导致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或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地或潜在的有害环境,称为环境污染。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

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经过政府认定的一类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

介水传染病:是指饮用水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由于地壳表层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危险度评价:是对暴露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职业性病伤: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及健康伤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如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特指国家政府立法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通过控制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的一类疾病。

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或耐受的现象。

听觉适应;长时间在噪音作用下,听觉灵敏度下降,但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即可恢复。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以下的粒子可达到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以下的粒子可达到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职业卫生服务:是以保护和促进职业从事者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以职业人群和工作环境为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卫生服务,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并连续性地监控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等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预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环境监测: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实践和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食品安全: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

食源性疾病:如果食用不安全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则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的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相对集中地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包括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和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

急性化学中毒:发生在意外事故、事件中,发病突然,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可大规模杀伤人、畜。

急性化学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电离辐射事故:是电离辐射源失控引起的异常事件,直接或间接产生对生命、健康或财产的损害。

医疗保险: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保险费)集中起来形成的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用于补偿个人(被保险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体、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

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到2000年世界全体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均富有成效的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有的,其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各个发展时期依靠自力更生和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一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以及低收入人群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第三篇:医学影像技术名解问答温医专升本

2012级医学影像专升本医学影像技术

名词解释:

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适应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以数字成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和管理为目地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

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X线对比度:X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线对比度。

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胶片的感光度:胶片γ值,应用γ不同的胶片记录影像时,所得的照片对比度不同,用γ值大的比γ值晓得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

鼻窦瓦式位:被检查者取坐立位,坐立于检查台的一端,鼻尖放置于探测器的中心,头后仰,使听眦线与探测器平面成37°角,头正中矢状面与之垂直,中心线从头顶部摄入经鼻尖垂直射出

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双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双膝靠在一起。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3cm处,通过第三腰椎。

胸部后前位:被检者呈后前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方,前胸紧靠探测器,双上肢内旋,手背分别放在臀上方,两肘尽量内收,两肩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身体正中面对探测器中线,中线对准第四胸椎水平摄入

IVP:静脉尿路造影,利用对比剂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使之显影,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构,而且可以了解肾脏分泌功能及尿路病变

心脏的大血管的右前斜位:被检者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55°,右前胸壁紧靠探测器,同时服钡,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

心脏和大血管的左前斜位:被检者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55°~65°左前胸壁紧靠暗盒。,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

软X线摄影:40kV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线。

量子检测效率:是成像系统的有效量子利用率,探测器的DQE被定义为输出的SNR的平方与输入的SNR的平方之比

DR图像拼接技术:是在DR自动控制程序模下,一次性采集不同位置的多福图像,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全景拼接,合成为大幅面的X线图像

单层螺旋CT螺距:X线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厚度的比值。

X线扫描噪声:是因为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光子量存在统计学上的随机波动造成的,当X线光子量不足时尤其明显

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者患者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

容积再现:

靶扫描的意义:所获局部感兴趣区的图像与普通显示示野图像的重建矩阵规模相同,使局部感兴趣区单位面积内像素数目增加,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部分容积效应: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CT值代表的是相应单位容积的平均CT,当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的相互重叠,所测的的CT值不能如是反映该层面的单位容易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

周围间隙现象:相邻两个不同密度组织的交界部分如处于同一层面内,即同一层厚内垂直方向同时包含这两种组织,CT图像上显示的这两种组织的交界处CT值会失真,同时交界处这两种组织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由于射线衰减吸收差引起的图像失真和CT值改变,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CTA: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数据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容积再经计算机后处理,即利用3D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重组,重组成3D血管影像,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CT灌注成像CTPI: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

密度分辨率: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的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用百分比表示。

空间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物体最小空间几何尺寸的能力,用线对数表示

最大密度投影MIP通过计算机处理,从不同方向对被观察的容积数据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影,仅降每一线束所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体素或密度最高的体素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并可任意角度观察

磁共振成像:

简称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影像技术。

驰豫:

是指原子核从高能态回复到原来的低能状态。或者说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实质就是能量转变过程。

反转时间TI:是指反转恢复脉冲序列中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顺磁性物质:由顺磁性金属元素组成,如钆、锰等。浓度低时主要使T1缩短信号增强;浓度高时主要使T2缩短信号降低。常用其T1效应作为T1加权像中的阳性对比剂。

流空效应:当流动着的质子在成像层面内受到RF激励,但在复相位前流出成像层面而未经历复相位过程;或流动质子在RF激励后才流入成像层面而未受到激励但经历了复相位过程,这两种状态均无信号生产,在影像上表现为管腔内信号缺失而呈黑色,称之为流空(flow

void)现象

对比噪声比CNR:CNR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

磁共振包裹伪影:是指图像中出现所选FOV以外的解

剖结构影像。

磁敏感伪影:不同组织成份磁敏感性上的差异,将导致它们中的质子在进动频率及相位上的差异,使这些组织、成份彼此间的界面上因相位离散效应而出现低信号环影。

MRCP:MR胰胆管水成像技术,体内静态或者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化学位移:由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原子核共振频率偏移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伪影:表现为器官或组织含脂肪与水的界面上出现黑色或白色的带状影。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

MRS: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技术。

问答题

简述与磁共振成像比较,CT检查所具有的优势:

答:成像速度快,对一些不合适MR的危重症患者能迅速检查,2对骨骼和钙化显示清晰,诊断病变内的骨化,钙化和骨骼畸形有较大优势,3对冠状动脉及病变显示,CT血管造影优于MR血管造影,4可以检查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而不能检查的患者,5,CT价格相对低廉

MR检查的显著优点有哪些:答:①无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②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楚、逼真;③多方位成像,能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冠、矢状位以及任何倾斜方位的层面成像且不必变动病人体位,便于再现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④多参数成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对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敏感;⑤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X线影像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影像显示满足临床要求,注释完整齐全无误。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诊断密度在0.25-2.0之间等等

影响普通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线质(kV)、X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X线质(kV):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X线量:一般认为mAs对X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普通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管电压(kV)、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成比例。D与kVn成正比,同时kV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

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线及X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骨骼X线摄影注意事项有哪些:骨骼X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一张合格的胸部正位片应具备的条件:

答: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下角和下颈部;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

何谓IVP?其操作步骤有哪些: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1min内注完。④注射完毕后5~7min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⑥膀胱病变需加摄左右斜位片。⑦肾下垂患者全尿路片采取立位。

碘过敏试验有哪几种?简述其中最有效的一种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②眼结膜试验。③口含试验。④皮内试验。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15min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简述胃

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CT图像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空间分辨力,增加密度分辨力,降低噪声,消除伪影,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X线摄影中使用滤线栅应注意的问题:

平行式滤线栅,摄影距离大,用于胸部摄影,安装于胸片架;聚焦式,X线管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应在滤线栅栅距允许范围之内;交叉式滤线栅,焦点在滤线栅垂直中心:滤线栅有正反两面,聚焦式和交叉式滤线栅不能反面使用

简述X线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机制;

是指在X线摄影时,将曝光探测器置于人体与探测器之间,实时监测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射线量,通过控制仪控制X线机的曝光量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有哪些:答:CT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CT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试述CT图像窗技术概念及合理选择

答:一般CT机可显示的CT值范围为-1000~+1000共2000个密度等级,而人的肉眼仅能识别16个灰阶,若把2000个CT值分成16个灰阶,则:2000÷16=125(HU)。此式说明,如果不同组织的CT值的差异125HU即在同一灰阶之中,人眼即无法分辨,而人体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CT值有时仅相差几个(3~5HU)。这样就给分清病变带来困难,因此极其需要把欲观察组织的CT值集中到人眼所能分辨的范围内,使图像黑白(浓淡)度适宜。窗口技术就是利用窗位和窗宽来选择感兴趣的CT值范围,并将其转换成16个灰阶,而小于或大于该CT值范围的结构则变成全黑或全白

[1]

。每一灰阶的CT值范围为:窗宽÷16,窗宽、窗位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调节应协调与匹配。调节窗宽主要影响对比度,窗宽大,图像层次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反之,窗宽小,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强,细节显示显示佳。调节窗位主要影响图像亮度,窗位升高,图像变黑,反之变白。

简述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

答:1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

:MIP临床用于相对较高密度组织结构

;MinIP用于密度明显低的含气器官;AIP

临床上很少使用

容积再现技术VR,临床应用广泛;SSD适用于骨骼系统空腔系统,腹腔系统,肿瘤;CT仿真内窥镜CTVE,适用于像支气管类管道窦腔。VP适用于走形迂曲的小血管。

以肝细胞癌为例,试述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的方法与目的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5-30s嘱病人屏气,行全肝连续螺旋扫描,为肝脏动脉期,此期持续20-45s;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60s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二次连续螺旋扫描,此为门静脉期;扫描后病人恢复呼吸;于对比剂注射开始后2min,嘱病人再次屏气行全肝第三次连续扫描,此为肝实质平衡期扫描。此后还可根据需要作不同时相的延迟增强扫描。肝脏动脉期扫描时肝实质尚未明显强化,而此时肝动脉供血为主的病灶则明显强化,两者密度差大;门静脉期扫描时肝实质明显强化,而此时主要由于肝动脉供血的病灶密度明显下降,例如肝细胞癌,两者的密度差异增大,因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肝内病灶的检出率和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试述CT增强扫描概念。目的及常用方法

答: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的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较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则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的组织和病变组织之间的含碘的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方法: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分进床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

试述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相比)临床应用优点(1)常规CT扫描每次扫描只能产生一幅图像,螺旋CT扫描时,可以得到多幅图像,可进一步理解为扫描相同的范围内,螺旋CT使用的X线剂量减少,从而使患者接受的辐射量明显减少。(2)与普通CT相比,螺旋CT在速度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明显缩短了检查者的时间,减少了运动伪影,病人需要屏住呼吸的时间更短。由于螺旋CT是容积扫描,缩短了采集时间,所以,也就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

(3)螺旋CT可任意的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使图像更直观(近似于解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解剖结构的显示的清晰度和准确度。(4)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提高得益于容积采集和重建。(5)超薄层扫描,切面更薄,提高了图像分辨率、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及图像重建和对病变显示的能力,获得更完美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细致可靠的依据。

(6)增强扫描时,使用造影剂用量大大减少,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覆盖预定扫描范围,提高了造影剂的利用率,使增强多期扫描更加精确

简述常用脉冲序列的分类:

SE脉冲序列:常规SE、快速SE序列等

IR脉冲序列:标准IR、快速IR、STIR、FLAIR序列等

GRE脉冲序列:常规GRE序列;稳态GRE序列,包括扰相GRE序列(RF破坏、梯度破坏)、相干GRE序列;快速GRE序列等

EPI技术

简述MR对比剂的分类:

根据对比剂在体内分布、磁特性、对组织T1或T2的主要影响和所产生MR信号强度的差异分为二大类:

生物分布性:

①细胞外对比剂: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钆制

剂属此类。非特异性分布(血管和细胞外间隙)

②细胞内对比剂:某一组织或器官的一些细胞作为靶来分布,如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对比剂和肝细胞对比剂。

磁特性:分为顺磁性、超顺磁性、铁磁性以及逆磁性对比剂。

①顺磁性对比剂:由顺磁性金属元素组成,如钆、锰等。浓度低时主要使T1缩短信号增强;浓度高时主要使T2缩短信号降低。常用其T1效应作为T1加权像中的阳性对比剂。

②超顺磁性对比剂:由氧化铁微粒组成,使质子

失相位加速,T2驰豫时间缩短,信号下降。

简述STIR序列结构特点和用途:

原理:是选择特殊的TI值,恰好使脂肪质子的纵向磁化恢复到-1至+1之中点,即0点时施加90°脉冲,因此在90°脉冲后脂肪质子无横向磁化而无信号产生。

用途:在T1WI中抑制脂肪的短T1高信号,即脂肪抑制。

磁共振成像伪影主要有哪几种:

图像处理相关的伪影卷褶:化学位移;截断;部分容积;数据错误

(ghost)

硬件相关的伪影:磁场不均匀;射频相关:

a.层间交叉

b.拉链伪影

c.射频馈通

d.射频噪声。

梯度相关:a.涡流

b.非线性c.几何变形

患者相关的伪影:运动伪影;磁敏感性伪影、金属伪影

环境相关的伪影;拉链伪影

gjc影像园XCTMR.co3DCE-MRA的优缺点:通过静脉内团注顺磁性对比剂,利用对比剂在动脉内短暂的高浓度状态使血液的T1驰豫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使用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fast

TOF

SPGR)采集数据,获得的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而产生出血管造影像。成像不依赖于流动现象,但需要把握扫描时间,保证在兴趣区血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时采集信息。

优点:1成像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可大范围成像2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高3对慢血流敏感

4无流动伪影

附:缺点:1对技术、硬件及软件要求均较高2必须掌握好采集时机,否则容易失败

MR水成像技术的优点:

优点:①为无创伤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②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副反应问题。③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④适应证广,不适于作ERCP、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病人均可用此方法。

不足:受空间分辨率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使胆胰管轻度狭窄显示不可靠;很难显示壶腹;MRCP检查过程中无法进行治疗;梗阻的良恶性鉴别不如ERCP。

仅供参考

第四篇:药剂学 名解

@@1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

@@3(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4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5昙点(cloud point):对于某些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聚氧乙烯链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

@@6中位径:在累积分布中累计值正好为50%所对应的粒子径

@@7目:指在筛面的25.4mm(1英寸)长度上开有的孔数

@@8休止角: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的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角

@@9临界相对湿度(CRH):对于水溶性药物,相对湿度较低时,吸湿量很少,当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通常把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CRH

@@10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11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2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13絮凝:向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

@@14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15助悬剂: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16沉降容积比:指沉降物的溶剂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

@@17乳剂: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18乳化剂:阻止分散相聚集而使乳剂稳定的第二种物质

@@19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霉素,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20等渗溶液:注射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时称为等渗溶液

@@21等张溶液: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22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留率为10%)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

@@23Z值:指降低一个lgD值所需身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至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

@@24冷冻干燥技术: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从而去除水分得到干燥产品的一项技术。(凡对热敏感,且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均可采用冻干法制备干燥粉末

@@25软膏剂: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机制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6基质吸附率:1g固体药物制成软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要液体基质的克数 @@27气雾剂(aerosols):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28喷雾剂(sprays):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待定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震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的制剂。

@@29置换价(displacement value):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栓剂基质的重量之比,呈为该药物对该基质的置换价

@@30微囊(microencapsules):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囊膜,将药物(固态或液态)包裹而成药壳型微型胶囊

@@31单凝聚法: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絮凝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二

凝聚成囊的方法

@@32复凝聚法:将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胶联并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33缓释制剂(SR):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度的制剂。

@@34控释制剂(CR):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的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

@@35释放度: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36生物利用度(BA):指剂型中药物吸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37生物等效性(BE):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相同的剂量,反映其吸收速率和程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8靶向制剂(TDDS):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选择性将药物定位并富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药物传递系统

@@39脂质体(liposomes):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40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TTS):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类制剂(贴剂)

@@41经附属器途径(appendageal route):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42经皮透过促进剂:时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增强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43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Z为10℃时灭菌t时间所产生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其灭菌效果相当于在121℃下灭菌F0时间的效果。

第五篇:古代文学名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汉成帝时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

十二、表

八、志

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铁崖体-----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格调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而在表现上,则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义法----”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汉成帝时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

十二、表

八、志

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下载医学检验名解问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检验名解问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习题。。。名解

    现代复习题 □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

    医学检验自荐信

    医学检验自荐信范文 医学检验自荐信范文一 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您揭开的将是我人生新的一页,因为您的厚爱和关照,我的人生将在此......

    医学检验材料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正常时肝细胞内ALT、AST的一部分可通过肝细胞膜到肝窦状隙而进入血液,一部分通过溶酶体分泌进入毛细胆管排人小肠,故当各......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简历:姓 名: 张先生 国籍: 中国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8 cm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30 岁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应聘职位: 生物工程类......

    医学检验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在政治思想上,时刻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关心时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不与不法行为为伍.积极配合临......

    医学检验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4年11月,我非常荣幸的加入黄宅镇卫生院,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这段时间里,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本人踏实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身在各......

    医学检验求职信

    医学检验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展阅我的自荐信,我是xxx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我在一个严谨求实、作风优良的卫校集体中学习与生活......

    医学检验论文

    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 【内容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各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