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交管部门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办法
公安交管部门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履行公安交管部门对属地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交通安全源头监管职责,落实监管措施,规范监管行为,督促辖区内的道路运输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工作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落实措施、完善机制”的原则,依托“全省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实行“分色预警、分类管控”的“户籍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监管责任。
第三条 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工作立足规范工作程序,严格依法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廉洁自律,提高服务水平,杜绝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
第四条 公安交管部门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对象是属地辖区内的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
道路运输单位是指驻地在本辖区内的客货运输企业和拥有重点车辆的较大有车单位,包括客货运输企业(公路客货运输企业、旅游客运企业、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客运场站、危险品运输企业、出租汽车公司)、校车服务学校和自有车辆在20辆以上且拥有重点车辆的企事业单位。
重点车辆是指营运客货车、校车(含7座以上接送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载客车辆)、危险品(剧毒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城市大型工程车(水泥罐车、工程渣土车)、企事业单位的7座以上通勤客车和大中型自备货车。
第五条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与同级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向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行政等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违法记分等情况,共同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章 管辖和职责
第六条 有管辖区域的我省县级以上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对本单位辖区内的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工作,并将每个被监管单位及其车辆和驾驶人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民警。
重点车辆六个月以上不在注册地的,由车辆长期驻地的县级公安交管部门负责监管。通行我省道路的外省籍客运车辆,目的地不在我省途经我省的,以我省首入县市的公安交管部门或高速交警大队为属地管理单位,将客运车辆所属企业列入监管范围,对该企业客运车辆及其驾驶人在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以我省为目的地的,以目的地的县市公安交管部门为属地管理单位,将客运车辆所属企业列入监管范围,对该企业客运车辆及其驾驶人在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县及县级以上公安交管部门应当设立交通安全监管机构专职负责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加强与车管、秩序、公巡、宣传等内部机构的密切配合,理顺业务流程,形成工作合力。
市级公安交管部门设立的交通安全监管机构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负责监管的民警或交通协管员应当从事交通管理工作3年以上,工作认真负责,廉洁自律,熟练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熟悉各类机动车安全技术要求,熟练操作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第八条 省、市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业务指导、考核,收集汇总信息资料,监督重点监管单位交通安全源头管控措施落实,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检查等相关活动。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依照工作职责,履行交通安全源头监管的相关具体工作。
第三章 监管内容和要求
第九条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对道路运输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以下重点内容:
(一)交通安全工作制度。是否设立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建立工作台帐;
(二)动态监控系统运行。重点检查有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的客货运输企业GPS监控平台建设使用情况,是否配备或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是否落实了长途客运车辆夜间禁行,驾驶人限时驾驶和落地休息制度;
(三)驾驶人继续教育。检查道路运输单位是否按照规定,定期对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落实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措施;
(四)驾驶人从业资格。检查重点车辆驾驶人所持驾驶证准驾车型是否与实际驾驶车辆相符、驾驶证年度审验和驾驶证交通违法及记分情况;
(五)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记录。按月对记录的车辆交通违法信息进行统计清理,督促运输单位和驾驶人及时处理交通违法信息记录,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六)落实交通安全工作措施。随机抽查客货运输企业、场站和校车服务学校等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七)检查车辆。重点检查客货运输车辆年度检验、交通安全设施和GPS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情况,督促企业按时参加车辆检验,对已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第十条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对发现的有交通安全隐患的道路运输单位,可根据其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及其车辆和驾驶人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情况,采取以下监管手段,督促道路运输单位履行交通安全责任:
(一)通过“全省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掌握重点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情况,并实行分色预警,分级管理,分类管控;
(二)组织开展抽查和检查活动,深入道路运输单位检查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
(三)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严格依法查处客货营运车辆、校车(接送学生车)及其驾驶人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约谈道路运输单位负责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听取落实整改措施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
(五)召开辖区道路运输单位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或责任人现场会、工作例会,介绍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公安交管部门的工作,通报各运输企业所属车辆及驾驶人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情况,提出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同时听取各企业对交管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六)对工作中发现的交通安全隐患制作《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发布交通安全提示,提出书面整改建议,要求被监管单位限时整改,并明确专人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不按期整改的,可依法对道路运输单位的交通安全管理人、责任人进行处罚,采取不予办理道路通行证件、禁止其车辆上道路行驶等措施。
(七)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挂牌监管,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八)对工作中发现的交通安全管理情况及时通报本单位秩序、车管和宣传等部门,在路面管控、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九)通报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依照相关行业管理规定采取措施。
第十一条 县级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管辖区域内被监管单位及其车辆和驾驶人的日常管理,向辖区重点企业公开分包大队领导、监管民警的联系电话,每日上网巡查管辖单位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情况,每月至少一次到道路运输单位监督检查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每月的20日-25日完成对辖区道路运输单位的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记录的抄告,每月的25-30日向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行政等部门通报本月辖区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违法记分和安全管理工作等情况。
第十二条 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对道路运输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检查人员对检查情况要当场填写《交通安全检查记录表》,如实填写检查记录,记录检查的时间、人员、检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并粘贴检查记录图片资料。《交通安全检查记录表》一式两份,由检查的监管民警和被检查单位的交通安全责任人签字,一份由监管机构存档,一份由被检查单位留存。检查工作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要把检查情况录入“全省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监管全程服务平台”。问题突出的,要及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
第十三条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应当建立道路客运单位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台账,完整保存部署文件、工作方案、会议记录、学习记录、工作记录、违法处罚记录、检查记录、通知通报、经验材料、宣传资料等文字和图片资料。
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对本辖区管理范围内的所有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应逐一登记造册,按照下列内容建立动态管理档案:
(一)车辆及驾驶员档案
1、车辆照片;
2、行驶证复印件;
3、驾驶证、从业资格证复印件(含配备的多名驾驶员);
4、每月交通违法及交通事故的排查信息记录;
5、对驾驶人开展教育及签订的交通安全保证书;
(二)道路运输单位档案
1、企业名称、地址、法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基本信息;
2、签订的交通安全责任状;
3、交通安全提示告知记录、《交通安全检查记录表》、《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约谈记录及处理结果。
4、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复印件;
5、道路运输单位日常交通安全教育记录表;
(三)每月向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通报的交通安全工作情况记录。
第四章 积分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对道路运输单位和客货运驾驶人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道路运输单位及其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和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情况,分别计分、累计积分。
第十五条 道路运输单位的交通安全积分管理制度,计分周期以年度为单位,依据道路
运输单位实施的驾驶人继续教育、安全工作例会、单位车辆和驾驶人信息申报、安全管理措施等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情况,以及所属车辆和驾驶人发生的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记录,依次计分的分值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具体分值见附件)。具体计分项目的分值由省公安交管部门根据年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确定。
客货运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积分管理的分值与国家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计分分值相同。(具体分值见附件)。
根据道路运输单位和客货运车辆驾驶人的交通安全计分分值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色,实行“分级管理,分色预警,分类管控”。其中12分以上的为红色监管对象,9分至11分的为橙色监管对象,1分至8分的为黄色监管对象,无分的为蓝色监管对象。
道路运输单位拒绝参加交通安全积分管理制度的,直接列为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重点监管单位。
第十六条 交通安全积分管理制度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通过“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与交通安全管理后台数据库联网,实时获取道路运输单位及其所属车辆、驾驶人的相关信息,自动计分,累积积分,积分情况实时通过网络告知属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对累积积分达到相应分值的,经综合评判确认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第十七条 对列为红色监管对象的道路运输单位,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将道路运输单位相关安全管理情况通报省级安监和交通运输部门。由设区市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10日内下达《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依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13】4号)的规定,将该单位列为安全隐患突出单位,书面通知禁止其所属车辆上道路行驶3-5日,并组织辖区同类型道路运输单位管理人员大会,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在会议中作为反面典型发言,责令相关单位组织全体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召开集中教育大会,进行脱岗培训。
2、由省市公安交管部门每季度约谈1次道路运输单位负责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听取道路运输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并随机抽查单位整改情况。
3、市级公安交管部门每半年组织1次对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6学时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由省厅交管局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4、市、县级公安交管部门每月至少1次深入道路运输单位,检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参加1次道路运输单位组织开展的对车辆驾驶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提出指导意见。
第十八条 对列橙色监管对象的重点道路运输单位,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将道路运输单位相关交通安全管理情况通报市级安监和交通运管部门,并责令道路运输单位对相关驾驶人强化日常监管和学习培训,每季度约谈1次道路运输单位负责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听取道路运输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
2、设区的市级公安交管部门每半年组织1次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学时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3、市级公安交管部门每季度至少1次,县级每月一次深入道路运输单位,检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参加道路运输单位组织开展的对车辆驾驶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提出指导意见。
第十九条 对列入黄色监管对象的道路运输单位,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县级公安交管部门每季度约谈1次道路运输单位负责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听取道路运输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并将道路运输单位相关交通安全管理情况通报县级安监和交通运管部门。
2、县级公安交管部门每半年组织1次对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6学时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3、县级公安交管部门每月至少1次深入道路运输单位,检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参加道路运输单位组织开展的对客运车辆驾驶人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二十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点车辆驾驶人列入红色重点监管名单: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
有吸食、注射毒品或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行为的;
被依法吊销、注销和撤销、降级机动车驾驶资格的;
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
列入红色重点监管驾驶人名单的,在省级公安交通管理网站公布,并通报省级安监、交通运输和教育等部门,建议按照部门规定对车辆驾驶人采取相关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点车辆驾驶人列入橙色重点监管名单:
1、驾驶客运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同等以下 责任,或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受伤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2、在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分达到9分至11分的;
列入橙色重点监管驾驶人名单的,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由属地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确定责任民警,重点监控道路交通安全行为,提示交通安全信息;
2、由属地县级公安交管部门负责每季度对驾驶人进行1次不少于3学时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十二条 重点车辆驾驶人在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分达到1分至8分的,由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督促道路运输单位对驾驶人加强教育培训。
第二十三条 道路运输单位按照公安交管部门的要求,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在进入等级监管名单后的下一年度内未达到原监管等级积分的,适用相应积分的等级监管措施。重点车辆驾驶人除被依法吊销、注销和撤销机动车驾驶资格的情形外,在下一计分周期内未达到交通违法计分9分的,可退出市级公安交管部门重点监管名单。
第五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四条 省厅交管局将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工作纳入对各市级公安交管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根据各单位上报信息、图片资料,以及平台调取的对道路运输单位的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判,进行考核排名,并在省局网站进行排名通报。
各市级公安交管部门应建立考核制度每月对各县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工作进行评价,并排名通报。
第二十五条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应定期通过媒体公布四色道路运输单位名单,倡导群众乘坐或雇佣“蓝色”营运企业车辆。省厅交管局定期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布全省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等单位名单。
各市、县公安交管部门每季度应将辖区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单位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价排名情况通报道路运输单位,并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根据“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的信息记录和实际情况,联合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安全、文明、优质服务的道路运输单位和驾驶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公安交管部门每月30日前应将辖区道路运输单位交通安全状况(含交通安全隐患、交通违法和事故统计、严重交通违法和事故具体信息、车辆单位评价排名等情况)向同级安监、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抄告,并上报上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机构,提请
相关部门对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状况评价差的单位督促整改。必要时要联合交通,教育,安监等部门约谈道路运输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八条 辖区重点车辆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管部门在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工作中存在失管失控、失职渎职、违规违纪等情况的,一律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单位的主管领导和责任民警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厅交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13年度内对道路运输单位和客货运驾驶人的积分管理,依据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道路运输单位及其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相关交通事故、交通违法信息记录。
第二篇:公安交管部门春运安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期40天的春运(1月30日开始)工作进入倒计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锁定“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实现高等级公路不发生多车相撞交通事故,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和主要旅游线路不发生严重道路交通堵塞”三大目标,精心谋划,紧锣密鼓,五项措施缜密迎战春运交通安全保卫工作。
隐患整治、强化客运安全监管。一是会同安监、交通、运政管等部门,对全市10个客运企业全面组织、集中开展一次车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治理,落实源头管理责任。对客运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和从事春运的客运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安全教育,逐级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对未定期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一律依法予以停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一律强制报废;二是对春运驾驶人进行客运车辆驾驶资质审查。对2011年因交通违法记满12分、驾驶证逾期未审验的,督促接受教育和处罚,暂停其从业资格,限期整改。对在两年内有超员20%以上、超速50%以上交通违法行为或发生负主要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客运车辆因交通违法行为导致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要对驾驶人培训、考试和营运过程进行责任倒查。三是以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危险路段为重点,对客运班线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督促客运企业调整发车时间和发车班次,增加警告标志,施划减速标线或增设减速带,遇有恶劣天气,提前预警提示。
9个春运服务站,7座以上逢车必查。从1月24日起,全市8县(区)交管部门统一启动南天门、南伞、乌木龙、勐库、圈内、分水岭、习谦、回诛桥、桥街9个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24小时定岗定责。对7座以上的客车、旅游包车逐车检查登记。逐一清点人数,核对是否超员;检查车辆防火器材数量,有无加装座椅行为等。
科技加警力,确保交通违法不漏网。各级交管部门在充分发挥祥临、云凤、羊勐、羊耿4条高等级公路10个固定电子监控、××城区24个电子卡口等科技监控装备基础上,调整28台“便携式”酒精测式仪、8台人工测速仪、以固定与流动相结合方式,加强行车秩序监管,全面实施高等级公路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区交警勤务模式‘路线图’”,确保对春运期间客车超员、超速、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及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的高压态势,按照“四个一律”要求,从重从快,实施对酒后驾、醉酒驾驶“零容忍”。
宣传开道,春运安全氛围浓。一是抓住节前、节后客流返程高峰时机,在城市街头、广场、客运站等人流聚集场所,组织开展大型春运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月30日,全市8县(区)统一举行春运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二是依托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发布道路交通信息,曝光交通违法行为,以“不坐超员车,不开超速车”、“拒绝酒后驾驶”为重点,形成大规模、全方位、连续性的宣传报道声势。三是发挥车管窗口、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收费站、××移动等窗口阵地作用,组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提示,确保春运出行交通安全“随身游”,温馨提示时相伴。
应急救援,发生意外有保障。全市各级交管部门保持交通安全应急救援前瞻性,对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道路交通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情况进行充分研判,完善由110、120、119、保险系统整合联动的应急救援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模拟演练,确保第一时间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快速处置。
第三篇:粤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办法
粤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治理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行为,保护公路路产,维护公路路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货物运输源头(以下简称货运源头)是指容易发生超限超载的矿山、水泥厂、钢铁厂、沙石料场、建筑工地、港口、火车站、道路货物运输站场(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蔬菜集散站(场)等货物集散地、装卸场地。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建立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和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的工作经费。
第五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货运源头单位,并与货运源头单位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对货运源头单位货物装载环节的监管,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系统、信誉档案,并结合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进行源头处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货运源头单位的强制检定称重设备进行监督管理。
公安、经济和信息化、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移送的违法行为案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确定相关部门在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方面的职责。
第六条 货运源头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货物装载工作制度,明确货物装载、开票、计重工作人员职责。
(二)在货物装载场地安装称重设备,并确保称重设备计量性能准确。使用强制检定称重设备的,应当定期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报检定。
(三)维护本单位视频远程监控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四)对经营性货物运输车辆,登记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对非经营性货物运输车辆,登记车辆行驶证和驾驶员的驾驶证。
(五)对货运源头装载情况登记、统计,建立货物装载台帐。
(六)接受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七条 货运源头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车辆超标准装载、配载;
(二)为无牌无证、证照不全的车辆装载、配载;
(三)为超限超载的车辆提供虚假装载证明。
第八条 货运源头单位的装载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装载、计重、开票,不得放行未经称重或者超限超载的车辆。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巡查、视频远程监控、驻点等方式对货运源头单位实施监管,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货运源头单位建立治超有关制度、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货运源头单位装载登记、统计情况进行检查;
(三)发现违法行为立即制止,依法予以处罚;不属于本部门处罚的,及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第十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宣传有关治超政策法规,建立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投诉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对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货运源头单位的沟通联系,指导货运源头单位建立货物装载工作制度和安装称重设备、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等。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未在货物装载场地安装称重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使用未经校准合格的称重设备或者未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的强制检定称重设备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每辆次对货运源头单位处2万元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每辆次对放行未经称重或者超限超载车辆的工作人员处1000元罚款,并对货运源头单位负责人处2000元罚款。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职责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货运源头单位经营的。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公安、经济和信息化、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不依法查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移送的违法行为案件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其主要领导、工作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第四篇:龙山县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办法
龙山县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治理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以下简称“货运源头治超”)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路产路权,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交通部等9部门《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交公路发〔2007〕596号)、《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 370 号)、《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年第6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1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县行政区域内货运源头治超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货物运输源头单位(以下简称“货运源头单位”),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注册登记,1 从事铅锌、锰、煤等矿产品,化工、建材等生产加工的企业和物流站场以及其他道路货物运输装载现场的经营者。
第四条 货运源头治超工作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实施、源头企业自律、责任倒查保障”的机制实行综合治理。
第五条 货运源头治超工作由各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实施。
各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为本行政区域或辖区内货运源头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源头监管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行业监管第一责任人。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县直相关责任部门源头治超工作纳入全州综合绩效评估考核范围。
第二章 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将依法许可、注册登记的货运源头单位向社会公示,建立货运源头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货运源头治超机构,配足源头治超人员,保障源头治超工作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治超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矿产、建材、化工等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应当派驻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治超监管等部门应当严格履行《龙山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办法》规定的治超职责,建立并公示本部门的 货运源头治超工作责任制度。源头治超工作应当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货运源头的管理:
(一)经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规范生产、装载行为,督促企业建立货物起运制度和货物起运流程,配合工商等部门查处企业道路货物运输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应当设立货运源头治超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摸清底数,建立货运源头单位《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对货运源头单位发生的超限超载行为,列入质量信誉考核范围;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货运企业信誉等级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示,依法实施跟踪处罚和分类监管;对货运源头单位采取驻守、巡查等方式加强监管;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和电子计重仪等先进技术,提高源头治超的科技含量与工作效率。
(三)煤炭、安监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煤炭和非煤矿山源头装载的管理。要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和整顿,把治超工作作为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内容,同时布置、同时安排、同时监督。要实行重点监管和一般巡查相结合制度,提高检查频次。对违反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政策法规为车辆超标准装载的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及其负责人,3 按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要求依法严肃查处。国土资源部门配合煤炭、安监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四)煤炭、矿产品税费征收部门应当把严格控制车辆超限超载列入工作重要内容,制定措施,防止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对超限超载车辆一律不得开票放行,发现超限超载车辆应当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县治超办,做好台账登记,协助相关执法部门调查、处理。
(五)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整顿和规范煤炭及其他矿产品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和规范储(售)矿产品等货物集散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对未取得矿产品经营许可证的市场主体,一律不得核发该范围的营业执照;加强货运市场的整治,依法取缔无照非法经营,建立货物装配载、经营信誉档案,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严厉打击源头超限超载行为。
(六)安监部门应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督促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载的资质查验、审核、充装登记、资质档案管理制度。配合公安、交通运输部门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严格禁止危险化学品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加强对造成运输安全隐患的源头单位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打击查处力度;配合公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运管机构强制非法超限超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到指定的卸载点卸载,消除违法状态。
(七)城管和行政执法、住建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建渣土清运、倾倒、消纳工作的治理,采取措施,防止渣土运输车超标准装载上路行驶;对渣土消纳场擅自接纳超载运输车辆卸货的,联合相关执法机构依法严肃查处。
(八)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加大查处阻碍执行职务等违法犯罪行为力度,加强民爆物品(火工产品)管理,对超限超载严重的源头单位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实行限购、停购措施;协助相关部门有效开展治理超限超载工作。
(九)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供电的管理,对超限超载严重的源头单位,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八条 货运源头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在本单位内部建立治超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源头治超工作,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包括装载、开票、计重、门卫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内部处罚制度并报县治超办、道路运管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二)对货物装载、开票、计重、门卫等相关人员进行治超法律、法规、规章、政府相关文件等知识的岗前培训,经单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有地磅房的,应在醒目位置设立“严禁超限超载车辆进出厂(站、场、矿)”警示牌;
(三)建立健全货运源头治超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对装载货物车辆驾驶员出示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 格证进行登记,对装载合格的车辆开具合法有效的装载证明,并按县治超办统一的表格填写规范、真实、完整的记录;每月25日向所在地治超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运管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四)接受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九条 货运源头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无牌无证、证照不全、非法改装的车辆装载、配载货物;
(二)为车辆超标准装载、配载货物;
(三)为超限超载的车辆提供虚假装载证明;
(四)放行超限超载车辆进、出厂(站、场、矿);
(五)指使、强令超限超载车辆进、出厂(站、场、矿)。第十条 营运车辆进入货运源头单位装卸货物的,营运驾驶员应主动向货运源头单位治超管理人员出示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装卸货物后出场时,应主动出示货物装卸凭证,接受货物装卸登记,不得驾驶超限超载车辆。
第十一条 具有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资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设置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内容的培训课目,对营运驾驶员进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规定的专业培训。第十二条 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 2 名以上执法人员,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货运源头单位建立治超有关制度、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货运源头单位治超登记、统计制度、档案进行检查;
(三)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维护好装载、配载现场秩序;
(四)发现违法行为应当立即制止,并依法予以处罚;
(五)不属于本部门处罚的,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机关;
(六)根据本办法规定,履行报告、抄告义务。
第三章 处理、处罚
第十三条 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擅自从事货物装载、配载的非法货运源头单位,由许可机关或者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四条 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年终考核时,取消该单位及负责人的评优资格,限制授予县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货运车辆,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轴荷或者总质量超过限定标准的,按 7 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责令改正,可以处30000元以下的罚款。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允许超载车辆出站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指使、强令车辆驾驶人超限运输货物的,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责令改正,处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运管机构吊销其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由运管机构责令其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企业 1 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 10%的,由运管机构责令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运输单位的货运车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超过核定载质量的情形,经处罚不改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因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存在运输安全事故隐患的货运源头单位,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 件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继续非法超限超载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十九条 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货运经营者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车辆行驶证、驾驶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的,由发证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处罚。对驾驶超限超载车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由运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依法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第二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或者在培训结业证书发放时弄虚作假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由运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吊销其经营许可。
第四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一条 货运源头治超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货运源头治超职责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场经营的;
(三)发现货运源头单位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或者不移送的;
(四)不履行报告、抄告义务的;
(五)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六)有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各涉路部门对从事营运的无牌无证、证照不全、非法改装及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一经发现,应当立即报告。相关行政监察机关应当严格按照《龙山县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实行责任倒查,逐级追查货运源头单位、车辆所属单位及车辆改装企业的直接责任,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货运源头单位的生产、经营许可机关或者主管部门不协助治超行政执法机关对货运源头治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治超行政执法机关抄告和移交的案件不及时查处,不依法查处非法货运源头单位的,由有关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货运源头治超工作考核结果实行定期公布制度;对治超责任制落实好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县直相关部门以及在货运源头治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治超责任制不落实、不认真履行职责、货运源头“双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反弹严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篇:理办法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
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农机)部门按照公安机关的委托做好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中小学校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和其他所属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报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章 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第五条 道路的规划、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并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禁止客运机动车在不具备通行安全条件的乡道、村道通行。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道、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配建停车场和公共交通始发、换乘站(点)。
第六条 道路出现损毁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时组织维修。
树木、线杆、架空线、广告牌标志牌和其他设施出现倾斜、断裂或者倒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及时排除影响。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对城市道路溜泥井、下水道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七条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不齐全或者被破坏需要改变、补建、修复或者需要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增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属公路上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属城市道路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摆摊、设点、洗车、堆放物品和垃圾、设置障碍或者擅自进行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九条 在道路和道路两侧从事下列活动的,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一)在道路上架设或者维修线路、幔帐;
(二)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指路牌、广告牌、广告灯箱、地射灯或者其他宣传设施;
(三)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车辆停靠站(点);
(四)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进行体育、文娱、商业性宣传咨询、影视拍摄或者其他妨碍机动车安全通行活动的;
(五)在城市道路两则开辟通道或者设置台阶、门坡等附属设施。
第十条 在道路上施工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者禁行、限行交通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夜间或者视线不良时,还应当设置照明设备或者反光标志;
(二)纵向挖掘道路时,实行分边分段施工,横向挖掘道路不能及时恢复的,应当铺设保证安全通行的覆盖物;
(三)施工完毕后恢复路面和道路设施清除现场遗留物。
第三章 机动车和驾驶员
第十一条 新购置的机动车,必须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号牌和行驶证,方可在道路上行驶。
已取得号牌和行驶证的机动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明,方可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禁止无号牌、无行驶证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二条 机动车使用年限或者行使里程达到国家规定限度应当予以报废的,必须送国家指定的报废车辆回收部门销毁,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号牌和行驶证。禁止应当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三条 禁止拼装车辆。禁止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
禁止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
第十四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乘车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参加有关保险。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将投保标志张贴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右下角。
第十五条 驾驶机动车的人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员实行交通违章记分管理。交通违章记分管理按照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申请从事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类驾驶证,有跟随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员学习驾驶1年以上经历。
(二)申请从事小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或者B或者C类驾驶证。其中持有C类驾驶证的,必须有安全驾驶非客运机动车3年以上经历。
(三)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前1年内被依法吊扣驾驶证5个月以上的,不得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四)获准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后1年内被吊扣驾驶证3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验合格,方可继续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参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不按规定参加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八条 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驾驶员不得将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员或者过度疲劳、饮酒后的驾驶员驾驶。
机动车驾驶员连续驾驶过度疲劳的,必须停车休息,待疲劳状态消失后方可继续驾驶。
第四章 通行安全
第十九条 行人应当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民警和信号灯指挥。
第二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驾驶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
(二)不得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三)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收看电视或者使用耳机、耳塞收听广播、使用移动电话或者查看传呼信息;
(四)驾驶小客运机动车时使用安全带;
(五)驾驶摩托车时不得手持物品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驾驶两轮摩托车时应当佩戴头盔;
(六)不得超过规定标准载物或者载客。
第二十一条 领取驾驶证未满1年的机动车驾驶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牵引故障车;
(二)拖带搅拌机、发电机等专用机械;
(三)驾驶修理后的试车车辆;
(四)单独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二十二条 客运机动车售票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车未停稳时开启车门;
(二)不得超过载客数量售票;
(三)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第二十三条 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规定乘坐货运机动车或者乘坐禁止从事旅客运输的机动车;
(二)不得乘坐明知载客已经超过限额的长途客运机动车;
(三)不得乘坐明知无驾驶证或者饮酒后的人驾驶的机动车;
(四)待车停稳后按顺序先下车、后上车;
(五)不得催促驾驶员快速行驶;
(六)不得向车外投掷物品或者将身体探出车外;
(七)不得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
(八)乘坐小型客运机动车的前排乘客应当使用安全带;
(九)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佩戴头盔。
第二十四条 客运机动车装载人员超过行驶证核定人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驾驶员、售票员将超载乘客就地交由其他客运机动车转运。转运费用由超载机动车驾驶员、售票员承担。
货运机动车载物,其长度、宽度、高度、重量和押运人数应当符合行驶证核定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客运机动车不得边行驶边上、下乘客,不得开着车门行驶。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客运机动车,不得在候车站(点)外上、下乘客。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时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应当减速行驶:
(一)机动车通过路滑的道路、反向弯路、傍山险路、漫水路(桥)或者出入口时;
(二)遇有人员横道或者通过行人密集的路段、施工路段或者有障碍的路段;
(三)通过交叉路口;
(四)其他应当减速行驶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带挂车的货运机动车、大型平板车、大型客车、农用运输车、电瓶车或者装有化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车辆,不准牵引车辆。
第二十八条 在下列情形下,驾驶员必须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无危险报警闪光灯的,应当开启示宽灯和尾灯:
(一)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
(二)在夜间和在等能见度不高的环境下临时停车;
(三)牵引车辆或者被车辆牵引;
(四)发生交通事故时。
第五章 事故救助
第二十九条 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售票员或者乘车人、当地群众应当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禁止驾驶员、售票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伤员,调查事故原因,疏导交通。
第三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
禁止借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上设卡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
禁止妨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事故。
第三十一条 已投保的机动车发生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交通事故,保险机构应当在保额范围内先行预付受伤者的部分紧急救助费、医疗费和死者的丧葬费。
第三十二条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驾驶员、售票员、乘车人和行人违反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根据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因公安、交通、市政工程等部门不履行职责导致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正、及时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组织应当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
发生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号牌或者行驶证、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先行扣留车辆,责令补办手续后放行,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拼装车辆、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或者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必须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强制销毁,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借道路交通事故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或者妨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依法追究瑾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