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总结
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七年级生物教学中,特别是实施“高效课堂”以来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很多让人的疑惑的问题,同时,在同学们身上也发生了很多让人惊讶的表现,现将这半学期来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充分备课
在备课方面我投入了较多的精力,熟悉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努力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还要设计出文字简洁,脉络清晰的板书,让学生对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向课堂要效率
自学校提出要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就努力使自己进行着各方面的转变,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努力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好一个引导者,或者说是一个主持人或组织者。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组织引导很重要,因为他们很活跃,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同学的兴趣,组织学生有效讨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本学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先学后教,少讲精讲,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探究以及与人合作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给他们更多质疑的引导,希望他们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会更好一些。教后反思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每天上完课后及时总结一下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将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境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高效课堂”以来,课堂气氛和同学们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同学们活跃的表现真是让人惊讶!但课堂教学时间并不能完全掌控,组织学生上也很费功夫,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高效课堂”各环节的时间还不能充分安排和利用。总之,对“高效课堂”这个无止境的“高效”的确让人充满无止境的思考和疑惑。
二、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从试卷来看,整体上贯彻了生物课改标准的要求,试题覆盖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章和
第二章,第二单元第一章和第二章。从内容上看,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难易比例恰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区分度,试题突出了灵活性和结合实际生活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操作能力及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生物教学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全面考查基础知识
试卷满分50分。分别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环境与生物的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观察细胞结构”,“细胞的生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科学标准实验”等知识。
(二)突出生物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运用。
很多题目突出紧密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突出生物知识来源于身边生活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以人类为中心,服务于人类的学科特点。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学生审题不清,甚至没有看清题目。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期中前干扰教学的事情较多,考前综合练习太少。
(四)对策与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听课学习。
3、落实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继续落实“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高效课堂永无止境,常做常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好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以期有更好的教学成绩。
第二篇:初一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总结
初一生物试卷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些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3、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空气
4、“朝蝇幕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湿度 D、温度
5、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沙漠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 B、水稻和小麦 C、蝗虫和玉米 D、酵母菌和蘑菇
8、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A、高倍目镜 B、低倍物镜 C、低倍目镜 D、高倍物镜
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种现象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0、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即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
12、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 C、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糖类、脂肪、蛋白质
13、以下不是膳食纤维对人体作用的是: A、多食会增加体重 B、促进胃肠蠕动 C、可以消饥饿感 D、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14、在同一地区的同意时间段,以下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森林 B、草地 C、灌木丛 D、裸地
15、把有“P”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A、b B、d C、p D、16、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A、甲组有光,乙组有水 B、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17、在进行探究时,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依据试验结果下结论
1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胃、肠和消化腺 B、口腔、胃和消化道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小肠、大肠和消化腺
19、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同时也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水 2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藻 B、真菌 C、大豆 D、鱼
21、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并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2、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了援救被困群众,医生给被抢救的伤员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提供能量 C、止痛 D、维持细胞的形态
23、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外壁有许多粘液
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 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4、在消化道中,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口腔
25、“腊八粥”、“扬州炒饭”“荤素饺”等中国传统美食,从营养学角度看,共同点是: A、烹饪精良 B、烹饪操作简单,比较方便制作 C、色香味美 D、营养成分较齐全
二、请你来判断(对的大“√”,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的过程必须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5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2、使用显微镜边画图边观察时,应是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营养物质。……()
5、“蚁穴溃堤”的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有些毒蛇具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7、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9、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10、所有的营养成分都通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 的科学。
2、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要与其 相适应,这种适应是 存在的。
3、使用显微镜通常分为四个步骤:(1)取镜和安放(2),(3)(4)收镜
4、科学家们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通常经历五个步骤:(1)通过详实的观察,(2)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提出可能的,(3),设计科学合理的的实验来验证假设,(4)实施实验(5)分析数据。当然,这五个步骤并不是固定的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6、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的成分的是,动物和人通常属于,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在利用的是。
7、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
8、食物中被消化的营养成分通过 进入 的的过程,叫做吸收。
四、请你连一连(将正确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将营养物质与其被
2、将下列维生素与其缺乏时可能引发的病症对应起来 消化后的产物对应起来 ①神经炎和脚气病 A维生素D ①脂肪 A 葡萄糖 ②皮肤干燥、夜盲症 B 维生素C ②淀粉 B 氨基酸 ③佝偻病 C维生素B1 ③蛋白质 C甘油和脂肪酸 ④坏血病 D维生素A ①— ,②— ,③—。①—,②—,③— ④—。
3、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 ①狮子以羚羊为食物 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蜂巢内酿蜜 B竞争关系 ③一片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C 捕食关系 ①—,②—,③—。五、请你来分析(每空1分,共10分)
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图中④是,⑧。
(2)图中能小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变暗,可采取的措施是调换成。(4)实验中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2).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直接导致 的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A
3、A
4、B
5、C
6、D
7、B
8、B
9、B
10、A
11、C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C
19、A 20、B
21、A
22、B
23、B
24、A
25、D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
1、规律
2、生存环境 普 遍
3、对光 观察
4、提出问题 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5、地域 生物 环境 树林生态系统
6、绿色植物 消费者 分解者
7、多 强
8、消化道壁 血液
四、连线
1、C A B
2、C D A B
3、D A B C
五、分析
1、(1)物镜 反光镜(2)⑩ 细准焦螺旋(3)大光圈或凹面镜(4)400倍
2、(1)、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鼠→鹰(2)、增多 绿色植物 相对稳定 文章来 源
第三篇: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三个单元。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习题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致同学们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三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四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国庆节放假一周
第六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七周: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八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九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二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五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六周二十一周:准备期末复习考试
第四篇: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王伟
一、课程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生物学科努力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互动等;教学手法灵活,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耐心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组织生物学习小组,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努力学习有关生物教学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突破。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3-9.9)概要:生物学什么?
2(9.10-9.16)(中秋节放假)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生物
3(9.17-9.23)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9.24-9.30)第二章 探索生命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10.1-10.7)国庆放假
6(10.8-10.14)第三章 细胞实验:显微镜使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10.15-10.21)第三章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8(10.22-10.28)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成组织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9(10.29-11.4)期中复习
10(11.5-11.11)期中考试期中评卷
11(11.12-11.18)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
12(11.19-11.25)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
13(11.26-12.2)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12.3-12.9)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运输作用(12.10-12.16)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12.17-12.23)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营养器官的生长(12.24-12.30)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生殖器官的生长(12.31-1.6)(元旦放假)第七 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1.7-1.13)期末复习(1.14-1.20)期末考试(放寒假)
第五篇: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六集纪录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500万年前由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猿演化成人B、女娲造人C、亚当和夏娃造人D、上帝造人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一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粟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5.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信息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7.《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8.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A、禹B、舜C、尧D、炎帝和黄帝
9.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
―→
―→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1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机构不完善B、统治者缺乏经验
C、军队缺乏训练
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1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12.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14.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15.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A、开凿灵渠B、开凿大运河C、治理黄河D、修建都江堰 1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17.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他的途径是()A、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B、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C、上战场杀敌,立下军功
D、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8.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A、火的使用
B、青铜器和甲骨文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都江堰
19.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融合
20.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2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3.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A、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开创被后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D、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2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西汉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10分)【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分)
(2)、对于火的使用,北京人与元谋人有哪些异同?(2分)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
(4)、材料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
(5)、【探究中的历史】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27.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方式二:新闻学史】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图一是哪一远古人类?图二是什么样式的房屋?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房屋?(3分)
(2)、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为扩充疆界,他打出了什么旗号?(2分)
(3)、请说出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两个成语。春秋争霸带来了哪些影响?(5分)
(4)、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2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作什么制度?(1分)
(2)、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分)
(3)、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是什么?(5分)
(4)、历史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给周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29.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7分)材料 :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角色扮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2)、【理解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30.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1分)
材料一:【水利建设篇】:“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改革探索篇】: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横扫六合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四:【巩固统一篇】
材料五:【走向灭亡篇】:“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2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曾在秦国推行变法,请写出他的名字?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秦王的功绩。(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名称。根据材料四中图2,3分别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分)
(5)、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统治有何特点?这种特点与秦朝的灭亡有何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