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时间:2019-05-14 04: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第一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通过今年的MMD学习,我了解了更多的MMD知识,受益颇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划,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一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姓和先进性。

工人阶级最初的斗争是分散的,他们的联合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斗争也往往是采取破坏机器、争取经济利益等比较初级的形式;随着斗争的发展,他们的联合日益扩大而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其斗争也走上政治舞台,并进一步认识到成立自己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吸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而能扩大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血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鲜明的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了党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和近期目的,是党的行为的指南。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了最终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又有近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的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的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党章规定的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朝气蓬勃,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于党的事业,并有效地监督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还要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保持统一,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级统一的党。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保持强大力量、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党的团结统一有坚实的基础,这是的阶级基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是由于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铁一样的纪律,才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雷厉风行的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具有任何阶级政党所不具有的强大战斗力。

(六)毛泽东的思想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辽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七)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特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道理。

毛泽东的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理论

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25%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人民军队;以人民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政策理论和党的建设理念

使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指出政策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变化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这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八)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智慧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心得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该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的科学体系。

(十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有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改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变化,但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

在同学们的疑惑中我们迎来了一门新的课程——毛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由初始的不解变为了现在的收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却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姓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了最终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又有近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成功的理论,然而却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照本宣科地直接拿来用,我们的先辈们是伟大的,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个中国化的蜕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辽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伟大的思想总会有一些杰出的继承者、发展者。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智慧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该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变化,但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三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被完全认识的。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直接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动力,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观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第二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它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第三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两张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

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成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四章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区分剩余价值和利润: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第六章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和意义:这一决定,表明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省会注意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正在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的特征: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四篇: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第二篇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学习总结

邓小平理论学习总结

行政管理专:童莉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我了解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

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下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理论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理论学习总结

    《邓小平理论》学习总结通过上学期《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法学院10-2班艾山江 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许多前人未曾预料的、难以想象的困难。例如,这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虽然在社会制......

    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行动指南:必须坚定不......

    党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机关工作,我们已经学马列主义、讲马列主义好多年,但是今天,通过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却使我对它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当然,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中青年,我荣幸地参加了***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中青年,我荣幸地参加了xxx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

    邓小平理论学习收获(汇编)

    《邓小平理论》学习收获韩江文才放假了的这些日子,我都在看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一些作品,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以前自己总是不能很好的掌握“邓小平理论”到底包含了......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经本学期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也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给以启迪。尤其《邓小平理论》以其积极的理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