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

时间:2019-05-14 04: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

第一篇: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

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绍兴文理学院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

二О一四年四月

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绍兴文理学

院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

协 议 书

甲方: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绍兴文理学院

为更好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高新区的转移转化,本着“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合作共建、协同创新”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决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并就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

1.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在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绍兴文理学院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开展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工作。

2.共建校企研发机构

依托高新区企业,积极与高新区内企业合作洽谈,联合共建校企研发机构,建设创新载体,三年内成立校企联合共建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

3.加强科技人员交流

加强与高新区的科技人员交流,三年内选派脱产挂职科技人员及科技指导员50名,深入企业开展常年科技指导;选派1-2位以上干部到高新区管委会挂职锻炼;高新区在学校设立“人才驿站”,吸引企业人员来校交流学习、培训、交流;聘请企业高层次人员来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4.开展科技项目联合攻关

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学校教师联合企业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每年组织学校教师联合高新区企业申报的省级以上课题10项以上,其中省部重大专项(项目)5项左右。

5.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针对高新区企业需要,联合高新区内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家以上。

6.开展科技对接活动

针对高新区产业特色,精选组织,统筹安排,每年组织4次左右面向高新区的科研成果转化推介会和专项对接会。

7.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

针对校企双方需求,面向高新区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活动,提高学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服务广大企业。

二、甲方的职责

1、根据需要为乙方免费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必需的办公设备。

2、协助乙方做好开展科技合作活动相关的服务性工作。

3、优先对乙方经共建中心引进和转化的技术水平先进、产业化前景良好的科技项目进行申报支持或立项支持。

三、乙方的职责

1、以本校(或院所)的科研团队为依托,为高新区及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推介、转移、咨询、培训等服务,联合或者协助企业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2、每年组织相关专家参与甲方举办的科技项目推介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知识培训讲座等产学研合作活动。

3、建立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柔性人才队伍(专家库),推荐乙方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行业、企业的技术顾问。

4、推动和促进乙方科研机构与高新区科创中心、重点企业等,共建研发机构。

四、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协议期满后,可根据需要续签。

五、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合作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2014 年 4 月日

第二篇: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践

我校成果转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作者:厦门大学/杨 勇 金能明 王沈扬

2002年12月,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科技产业改革的精神组建了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资产公司”),并赋予资产公司代表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两大职能任务。

近年来,资产公司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在确保学校经营性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同时,潜心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理顺关系,开拓进取,积极促进学校科技成果与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的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许多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离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只有客观面对现实,发扬已有的成绩,找出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改进措施,才能真正推动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完善管理体系、完成职能对接、构筑转化平台、积极寻求资金资助、促进成果的社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资产公司作为学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职能机构,紧密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这项核心任务进行周密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了如下对内和对外的职能任务。主要是:

——建立起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相关院系及科研人员联系沟通的长效机制;

——建立并及时更新、完善科技成果资料库;

——深入跟踪调研科技成果项目,筛选重点项目进行推介; ——组织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扶持经费和奖项;

——推进学校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各类工程中心)建设; ——代表学校与国家、省、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沟通与协调;

——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推介活动,拓宽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 ——搜集技术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科技处及相关院系的科研人员; ——代表学校、课题组及技术发明人与受让方(合作方)进行合作谈判、签订协议等相关成果转化活动。

2、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对接关系已基本理顺。

学校在2002年24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属学校所有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经科研管理等部门认定后,无偿划转到资产公司,由资产公司进行管理、转化和实施产业化等投资经营活动。”根据这一规定,资产公司与学校科技处进一步完善了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机制。双方确认,科技成果在申请专利或成果鉴定(验收)之前的工作,是科技处的职能任务,资产公司密切配合并力求先期介入,做到在成果的形成过程中就能熟悉了解项目的性质和内容,以利于项目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尽快对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形成并认定后,推向市场并实施转化的工作,是资产公司的职能任务,科技处积极协作,力求转化渠道更加广泛和成果项目的转化形式更加科学合理。在这个基础上,为使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到有序化、制度化,资产公司与科技处通过实践探索和研究总结,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九个程序,并形成制度化。这九个程序是:

(1)学校科技处编制科技成果项目及内容简介,向资产公司转移;(2)资产公司在熟悉全部成果项目的同时,逐一访问课题组和技术发明人,深度了解科研成果项目的背景、性质、应用范围及转化方式等;

(3)资产公司结合技术市场需求信息,筛选出应用性较强、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并重新编撰资料,作为重点推介对象或提出下一步重点研发的方向;

(4)资产公司为主,科技处、相关院系领导和技术发明人配合,商定科研成果项目的最佳转化方式;

(5)资产公司为主,科技处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信息,推介重点转化项目;(6)获得市场反馈后,资产公司为主,相关院系领导和技术发明人配合,组织与受让方(合作方)进行谈判,达成转让或合作协议(草案);

(7)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已达成转让或合作协议(草案)的成果项目进行无形资产评估;

(8)根据评估结果,与受让方(合作方)协商调整协议条款,直至达成转让或合作协议的签订;

(9)资产公司备足相关项目的资料,由学校科技处代表学校办理科技成果的无偿划转手续。

资产公司和科技处依据以上合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有条不紊地共同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确保我校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无偿划转行为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证明,我校在科技成果的鉴定验收、整理筛选、推介活动、定价评估、转化谈判等环节,成果转化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技术发明人及所在院系所已经形成了纵横间的密切沟通、团结协作的链接关系,从而确保了成果转化信息流通和协作渠道在全校范围内的高度畅通。

几年来,资产公司已先后为学校的数百项应用型科研成果建立了较为详尽的资料库,还将重点科研成果在相关网站上发布。在日常工作中,与包括院士在内的200多位校内专家、教授,以及国家、省、市科研管理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校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通过接待来访、参加推介会和上门走访等形式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了解企业的科技需求,推介我校的科研成果项目和科研团队与人才。

3、依托优势学科、面向市场需求,促进成果转化。

资产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深入学校相关院系、课题组开展成果调研工作,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成果的实际情况,采用技术转让、折价入股和实施许可等各类方式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工作。例如:

——2004年,化学化工学院杨意泉教授的“高硫化氢合成气一步法制甲硫醇”的专利技术以所有权转让的形式转让给德国Degussa公司。——生命科学学院章军副教授以其微藻转基因三项发明专利折价入股厦大科晟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该项目已顺利获得国家农业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前正在申请生产许可证与生产批文,有望于明年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

——化学化工学院赵玉芬院士的“丙谷二肽合成方法”专利技术以专利实施许可的形式在厦大肽谷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工作。该生产工艺已于2002年与2005年分别获得中国专利与美国专利授权,并有望于近期获得德国、日本两国的专利授权。丙谷二肽原料药和注射液也实现了市场的小批量销售。

——物理机电学院陈朝教授的“光电探测器芯片”项目以专利实施许可的形式在建南应用技术公司进行转化工作。该项目的系列产品已进行多次试制,基本掌握了生产工艺,将于2007年初进行批量生产。

——化学化工学院江青茵教授的“循环流化床自动控制系统”项目折价入股厦大海通自控有限公司,公司现已承接了山东海化集团热电厂220吨、河南新乡热电厂440吨和河南开封热电厂44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等工程并通过了项目验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命科学学院夏宁邵教授的“禽流感检测技术”项目折价入股厦门百德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与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推广禽流感检测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的检测、诊断、预防与治疗技术的研发。

同时,在对原有部分科技企业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资产公司利用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为背景,重点组建了厦大肽谷药业有限公司、厦大科晟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厦大建南应用技术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

四年来,实现科技成果转让或合作项目共12 项,获得转让费和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的股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元。

4、各类基金资助、获奖取得可喜收获。

资产公司历来重视组织申报科技三项经费和各类开发基金资助工作。四年来,资产公司及所属科技企业共获得各级政府各类资助立项金额885万元,已到位金额680万元。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在学校与厦门市政府签订的“985”二期建设协议中,也将投入1500万元用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同以往相比,资产公司所属的科技企业在申请资金扶持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对学校科研经费的贡献方面,公司也从以前的零贡献发展到2004年的788万元,约占学校横向科研经费的16.3%左右,占科研总经费的6.7%。

近几年来,公司积极组织或配合相关部门参与各类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博览会(主要有:北京科博会、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思明·高校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科技项目推介会等),进一步拓宽学校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途径,加大学校科研信息与社会需求信息的交流互动,并屡屡在各类展会中获得佳绩。其中,在素有“中国科技第一展”美称的深圳高交会中,我司组织的参展团组已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产品奖、优秀展示奖等多个奖项。

5、整合多方资源,构筑成果转化的运作平台。

2003年初,资产公司成立伊始,即面临着“十·五”期间全国最后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即将结束的严峻考验。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条件严格、程序复杂、时间十分紧迫,如果错失这次申报时机,我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缺乏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资产公司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全校多方资源,组织人员日夜加班,在完成10万多字申请报告的同时,促成了省政府协调成立福建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和召开省长办公会批准我校申报,并赶在申报截止日(2003年2月24日)之前向教育部、科技部正式递交了申请报告,为我校日后建设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赢得了宝贵时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科技园于2005年10月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现场评估,2005年12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初步建成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园现已完成一期校内孵化中心建设,建成生物医药、合成化学、纳米科技、微光机电、新型能源、农业技术等孵化中心;二期曾厝垵孵化区和集美生物医药科技园也即将启动建设。

2004年10月,我校和清华紫光英力公司联合申报“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我校在催化剂领域的领先优势,集成清华紫光英力公司在浆态床反应器方面的优势,可望开发出国际领先并具有原创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多壁碳纳米管催化技术及浆态床一步法合成醇醚酯生产工艺。经多轮专家评审,现有望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此外,资产公司同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积极推进各类应用研究基地建设,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已批准建设,省虚拟器官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项目也在积极建设申报过程中,结合学校多学科领域,交叉上、中、下游的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二、制约我校成果转化的“瓶颈”

近年来,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还处于“慢、少、弱、差”的状态。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研观念转变慢,可直接转化的科技成果项目少,参与研发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意识较弱,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效益差。

我们认为,影响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纷繁复杂,其中既包括学校自身(成果供应方)的因素,又包括企业(成果需求方)的因素,还包括成果转化环境与环节方面的因素,而且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着我校科技产业的发展。

1、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成果数量少、成熟度低,尤其缺乏针对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在2002—2005年期间,学校通过成果鉴定(验收)和获得专利授权的应用型科技成果平均每年约有40项,数量偏少。而且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大部分成果属实验室小试成果,没有进行工艺、装备等配套技术的中试研究,离实际应用尚有较大差距。

——部分科研人员仅仅是围绕科技核心问题、前沿问题的外围与边沿进行“小打小闹、修修补补”,无法面向国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标志性、高显示度的应用科技成果。

——即使部分成果具有一定的原始创新性,但又往往因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工艺较复杂或未熟化、生产成本较高、缺乏产业化条件,也难以被企业消化吸收。

因此,我校的许多科技成果企业问津的少,社会关注程度低。

2、科研导向与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目前,我校科研管理的机制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在科研导向和评价体系上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有:

——导向单一,造成科研人员重基础轻应用,重纵向轻横向,重论文专著和成果鉴定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功利性,造成科技人员追求短期出成果(而且主要是论文数),热心小课题、小项目,不注重长期积累与厚积薄发,无心也无力承担重大、长期的科研开发项目;

——对各类教学科研人员和不同学科过于强调普遍性与共性,忽视特殊性与个性,要求科研人员教学科研面面俱到,不同学科采取文理工医统一管理体系,不同研究阶段、基础与应用研究同一考核指标。

我校大部分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指出,根据学校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他们只有评上教授(正高职称)后才敢从事成果转化工作或是根本不愿意从事成果转化工作,这就严重阻碍了我校成果转化的跨越式发展。

3、应用研究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平台和基地建设滞后,转化实力有限。

长期以来,受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等影响,学校在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难以为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学校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园区规模小、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缓慢,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人员少,配套服务能力差,孵化项目和孵化企业的能力都十分有限。

包括资产公司、大学科技园在内的科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就资产公司而言,在完成学校每年规定的上缴任务后,企业自身的积累严重不足,用于发展的可支配资金十分有限,自身的投资能力和孵化能力不足。

4、政策实施与落实不到位,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我校自2004年召开第二次科研工作会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种种原因,有些政策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有些政策没有落到实处,有些激励措施成为摆设,例如:

《厦门大学创新工程与繁荣计划基金管理办法》第九章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学校设有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但事实上该基金长期没有到位,致使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明显的项目难以进行再投入和转化。

《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科研人员的创业业绩和成果可以作为其参加学校职称聘任的重要依据,但事实上该规定形同虚设,严重影响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2006年6月,第三次科研工作会召开后,学校也还未能及时就教师提出的存在问题和合理性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

5、社会企业普遍存在功利思想,高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对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短、平、快”的高新技术,即可以立即进行规模生产、回收周期较短、见效较快的科技项目。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其时效性很强,虽然其一旦成功实现产业化后,市场回报巨大,但同时又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特点,由于学校现有的科技成果多为应用研究阶段或经初步孵化后的“半成品”项目,在现阶段企业对高科技项目的消化吸收能力弱,特别是风险投资及其完整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宁愿让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或证券市场,也不太愿意冒投资失败风险。因此,学校大量的科技成果也就失去了转化和产业化的机会。

6、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项功能有待建立和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创新系统工程,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目前,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还需要各级政府在科技战略制度、创新激励政策、科技资源配置、效益评估机制、技术市场和风险投资机构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适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与氛围,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推进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快速发展的若干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对如何实现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机制。建立符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求和我校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结合我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营造加快应用研究步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体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多出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要建立健全与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需要相适应,符合不同学科和各类人才特点,体现科研工作不同阶段的业绩和贡献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激励制度,使教学、科研与管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各种人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要真正在导向上营造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从而调动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我校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的业绩按照合理的比例量化为科研工作量。我校于2003年的科研工作会后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规定》、《厦门大学科技成果经营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奖励力度,提高了成果转化后的收益提成比例。但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贡献、业绩折合工作量、职务职称晋升、住房福利等方面并无可操作的规定,尚需要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如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等)协同建立起一套确实可行、充分体现成果价值和确保科研人员利益的激励机制。运用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相应的奖励政策。如有的学校规定:从事基础研究的以考核学术水平为主,应用开发人员重点考核成果转化业绩和经济效益,据此晋升技术职称。

2、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各类成果转化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为我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提供保障。

正如前面所述,一方面学校的科技成果大部分属实验室成果,尚需经过中试后才能进入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追求的是“短、平、快”的科技项目。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加大对科技成果中试的投入。在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规模小、投入撤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年从科研经费、校办企业上缴、成果转化收益等收入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该基金可考虑采用贷款的形式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科技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而且基金的规模也可以逐年扩大,能够孵化更多的科技成果。学校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另一方面对于申请基金的项目,管理者要和申请者共同做好技术和市场论证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人员不足等问题,急需学校从场地、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以大力扶持。同时,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是转化的瓶颈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接口”。因此,加速中试基地的建设,解决科技成果的中试问题,对提高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我校现实状况分析,可尝试以下两种中试基地的建设模式:一是以我校兴办的科技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中试生产转化,把有限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孵化”科技成果上,通过“孵化”,加快成果的推广,回收资金,再“孵化”新的成果,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在企业中或与企业联合建设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联合进行成果的中间放大实验,在中试成功后以企业为主体实施转化工作。使校企双方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系统构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和渠道。

横向课题研究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方式。横向课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其研发成果直接面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讲求实用性与时效性,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综合考虑横向课题的研究性质、服务主体、信息交流及成果转化等因素,并学习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应系统构建、理顺我校横向课题从立项研究、风险控制、结题验收到业绩评价以及成果转化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和渠道,从而调动学校(包括科技管理部门和成果转化单位)、院系和教师等方面的积极性。

4、汇聚人才,形成团队。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作战机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广度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在深度上,各学科的专业分类更加精细,研究方向更加深入。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愈来愈呈现出多学科和高度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

目前,我校的科研管理体系仍以课题组为中心,同类的课题组之间缺乏联系、交流与合作,科技人员仍然习惯于单兵作战,既缺乏科学战略规划大师和科研领军人物,也缺乏既懂技术也懂管理的科技管理人才,造成我校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群体优势,难以形成协同攻关作战能力,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因此,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学校应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在进行充分项目调研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选择地确立若干重点发展领域,建立起灵活的成果转化协同作战机制,将有限的科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大环境而言,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人才、资金等诸多因素;从学校内部小环境而言,在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的条件下,我校科技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举全校之力,从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体制、成果转化机制以及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基地与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必将延缓我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跨越式发展和开创科技产业新局面的步伐。

第三篇:共建协议书

共建协议书

甲方:南通市国税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崇川区城东街道新桥苑社区(以下简称乙方)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水平的决策部署,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以“群众办实事,为党旗添彩”为主题,以解决社区难点问题为主要任务,开展文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内容如下

1、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甲方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共建党组织堡垒,组织交流做好党建工作的经验,适时共同组织党员活动。

2、共同争创文明社区。根据“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社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着重抓好“三个一”的工作:即共搞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共建一个有较高质量的宣传阵地。共育一支体现社区亮点的特色团队。

3、共同组织服务活动。以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为原则,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和道德规范“五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甲方的人才、智力优势,为社区居民服务。

4、共同开展宣传教育。依托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和各种宣传阵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公民道德规范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

1形式,以先进文化引导群众,凝聚群众。

5、关爱社区困难群体,支持和帮助社区不断加强困难人群的关爱工程建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定向送温暖、送爱心活动。

6、乙方负责社区具体工作的组织开展,认真听取居民群众意见,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共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7、乙方以结对共建为契机,致力在共建过程中提高社居干部的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切实加强与甲方的联系,定期走访,邀请甲方参与社区管理。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区文明办、城东街办各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名):代表人(签名):

年月日

第四篇:共建协议书

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 蒙古族乡四家子村党支部

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党支部

共建协议书

共建协议书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高校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从共驻共建、共创文明、共同提高的原则出发,沈阳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党支部(以下简称甲方)与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乡四家子村党支部(以下简称乙方)结为共建对子,经共同协商,先达成共建协议如下: 甲方:沈阳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党支部 乙方:.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乡四家子村党支部

一、甲乙双方要加强对结对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共建工作的组织程度,把此项共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甲方充分利用相关的人才、智力优势,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原则,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宣传等活动,为农村居民群众提供各种智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三、甲乙双方以结对共建为契机,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并定期走访开展一系列活动。

四、甲乙双方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机关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交流做好党建工作的经验,适时共同组织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

五、甲方积极支持乙方开展宣传教育,依托农村学校和各种宣传阵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公民道德规范宣传到农村。

六、乙方为甲方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甲方学生通过采取调查问卷、走访咨询等形式开展农村经济调查等活动。

七、甲乙双方要加强党员的管理,通过组织党员参加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八、甲乙双方可通过传媒、板报、传单等形式共同宣传共建活动。

九、此协议期限2年,协议期满如任何一方均未提出终止协议,则协议自动顺延。

协议一式两份,至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

经贸学生党支部

****年**月**日

乙方

第五篇:共建协议书

共建协议书

甲方:地址:

乙方:地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探索创新党建工作,甲方和乙方经过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甲方与乙方开展共建共学活动,本着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友好精神达成共建协议。具体条款如下:

一、二、共建目标:共建原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的进步的原则进行结对共建活动。共建活动:甲乙双方定期的举行党员共同组织活动,通过党课、形

式政策报告、党员思想交流、党支部工作情况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和具体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共建责任:甲乙双方须定期召开共建责任认定会,以岗位结对子,明确履行责任。甲方主要负责岗位具体工作的实施,乙方主要负责提供岗位及相关条件设施。

四、共建组织领导:为确保共建活动能够行之有效的实施,甲乙双方分

别成立共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结对共建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活动。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支部书记:支部书记:

2009年月日

下载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高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议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移派遣协议书

    转移派遣协议甲方: 地址:乙方: 广州招才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地址: 广州市科学城科学大道中97号科汇金谷J栋东座409室 甲、乙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过平等协商,由乙方根据甲......

    债权债务转移协议书样本[范文模版]

    债权债务转移协议书样本债务受让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贷款人(以下称......

    债务转移协议书

    债务转移协议书甲方(债权人): 乙方(债务转移人): 丙方(债务受让人):甲方、乙方、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协商,达成债务转移协议如......

    财产转移协议书

    财产转移协议书 转让方:受让方: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转让方 与受让方就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转移达成如下协议: 1、转让方 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将其在公司登记注册......

    债权债务转移协议书

    债权债务转移协议书 债权人:身份证号:(以下简称甲方) 债务转移方: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 债务受让方:身份号:(以下简称丙方) 鉴于甲方与乙方、乙方与丙方之间分别存在因借贷而产生的债......

    公司债务转移协议书范本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债权债务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公司债务转移协议书范本 公司之间的债务,如果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也是可以进行转......

    财产转移协议书

    财产转移协议书转让方: 受让方: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转让方与受让方 就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转移达成如下协议: 1、转让方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将其在公司登记 注册时......

    兴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方案

    “兴丰农林”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科技厅成果与技术市场管理处《关于培育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通知》(甘科成函〔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