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04: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一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依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通和转换。由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但使生物得以维持生存、繁衍与发展.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

(1)捕食食物链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所联系的链条,如稻田中的“青草一昆虫一青蛙一蛇一人”。

(2)寄生食物链由大有机体到小有机体进行能址的流动,如’‘人体寄生虫”、“哺乳动物一跳蚤”。

(3)腐生食物链由利川死休的微生物组成,并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体还原成无机物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唯一的,由于某一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生物),每种食物(或生物)又被许多生物所食,因此形成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网状结构,故称食物网。由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水稻、杂草)到另一个营养级(如昆虫、老以)的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固定下来形成有机物的化学潜能.而另一部分通过多种途径被消耗,直到最后耗尽为止。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这就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因此,营养级由低级到高级,依据个体数目、生物金与能址的分布,形成了底宽而顶尖的金字塔形,称之为生态金字塔或能量金字塔.即顺着营养级位序列(食物链)向上,能量

急剧递减。在每个营养级中将所有的生物量或活组织连起来,随若营养级的增加,其生物

虽随着减少,形成生物量金字塔,这种金字塔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明显。

第二篇:农业生态系统

• 第一章 绪论

•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

控途径。

• 2概括起来,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1)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2)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 •(3)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4)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 3进入90年代,生态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什么方面?

•答: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主题。• 4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答:

• 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问题,探讨协调农业

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 1.概念: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的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的结构 •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 答: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组分包括:太阳辐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

•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 答: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 4.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 答:

1、生物组分

2、环境组分

• 5.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 答:结构: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区别:

1、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8、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9、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第三章 生物种群

1概念:种群、种群密度、天然密度、生态密度、环境容纳量、环境阻力、种群调节、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调节、种间调节、生态对策、邻接效应

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1、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2、种群的数量特征

3、种群的遗传特征

4、邻接效应 3种群的增长模型类型及发生条件?

答:

一、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其增长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包括:

1、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二、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4举例说明种群间相互关系类型。

答:

一、正相互作用

1、互利共生

2、偏利共生

3、原始协作、4种间结合二、负相互作用

1、竞争

2、捕食与寄生

3、化感作用

5什么是生态对策?类型?不同对策生物生态特征?

答:

1、生态对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

2、一类是生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值率(r)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用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

另一类是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最大环境容纳量(k)的水平。

3、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

6简述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

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作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四章 生物群落

1概念:生物群落、群落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群落的交错区(生态交错带)、边缘效应、生态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顶极群落、2、生物群落结构理论及其农业应用。

答:

1、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的水平结构

3、群落的时间结构

4、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5、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3群落演替的原因与类型

答: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1、外因演替,①气候性外因演替 ②土壤性外因演替 ③生物性外因演替 ④人为演替

2、内因演替

4典型旱生演替系列是什么

答:①第一群落阶段 ②苔藓群落阶段 ③草本群落阶段 ④木本群落阶段

5简述顶级群落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

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

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

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

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

5、农田杂草防除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1概念:耗散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生态金字塔、林德曼效率及十分之一定律

2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能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3什么是耗散结构?并简述耗散结构理论。

答: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持续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表述了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交换,增加系统的负熵,使系统保持有序状态和一定的稳定性。

4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有几种类型?

答: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5生态系统的能流路径有哪些?

答:第一条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称为二级生产者;二级生产者又被称为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称为三级生产者;还有四级五级生产者等。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蚀食物链;再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蚀食物链;再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无机物质。

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5、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能流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能量流动分析是对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转化、散失过程的描述,一般多采用的是模型图解法。

步骤:第一步,确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确定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第三步,确定各组分之间的实物能量流动或输入输出量。

第四步,将实物量换算为能量。

第五步,绘制能量流动图。

第六步,能量流动分析

7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调控途径是什么?

答:扩源、强库、截流、减耗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

1概念: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库、物质流、周转率与周转期、循环效率、、食物链的生物学放大作用、生物浓缩

•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两大类型

• 答: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 3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来源及损失途径。

• 答:来源,一是生物固氮,即通过豆科作物和其他固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二是化

学固氮,即通过化学工厂将空气中氮合成氨,再进一步制成各种氮肥。也有少量氮在空气中闪电时氧化而成硝酸,随降雨而进入土壤中。

• 损失:一是挥发损失,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二是氨的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雨水淋洗而损失;三是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游离氮,导致氮素损失。

•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及引起的环境问题?

• 答: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大气库中CO2浓度的剧增。

• 5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与氮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6、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与磷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 答:主要表现为土壤供磷能力因有机质分解及取走收获物而逐渐下降,而施用磷肥

可有效补充有效磷。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及肥料淋失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7农业生态系统物流模型的建立(基本步骤)

• 答:

8、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有哪些?

• 答:

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类型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使秸秆还田。

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

• 9.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 答:农业面源污染、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农牧生产废

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农业资源的分类

• 答: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特点

• 答: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和综合利用原则

3、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控制

• 答:

4、论述中国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第九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1概念: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阈值、生态平衡、生态容量

• 2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有哪些?

• 答:

1、生态失调在结构上的标志

2、生态失调在功能上的标志

• 4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 答:一是自然原因,如气候条件突变,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的发生;二是人为原因,如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工业“三废”污染等,而人为因素常常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 5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有哪些?

• 答:

一、增加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二、不超过生态阈值

三、优化食物链结构

四、人为调控生态环境

五、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6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

• 答:

• 7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

• 答: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从自然界继承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可

持续性;另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承载了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受人类在不同层次的干扰和调控。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和稳定,取决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人类技术调控手段。

第十章

• 国外替代农业理论

• 答: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减轻工业产品

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充分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自身良性循环和长久发展。

• 生态农业

• 可持续农业

•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 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和内涵

• 中国生态农业技术

第三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 说教材

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在生物学中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从这一点看,本节又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和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也因为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确定了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四 说教法

考虑到高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针对本节图片、表格较多及思维量大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多媒体展示,动画演示等手段对食物链、能量金子塔等进行直观演示。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形式获取知识,如让学生进入在孤岛求生上是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教授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讨论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 说学法

通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收集资料,观察课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 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孤岛求生的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展开讨论进行引入,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知识。对学生讨论我先不作解答,而是紧跟着提问上节知识,提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和有什么功能?食物链的概念是什么?要求学生画一个通用的食物链图解。并引导学生讨论下一个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是沿此进行的,然后引出新的课题(板书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部分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授 一开始,我会跟学生们说我们每天进行生命活动都伴随能量变化并分析其主要能量变化后提出问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是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得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板书:一 概念)

接着我会设计两道小组合作题目。

1、以刚才所画的食物链为参照,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并初步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并得出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板书:二 过程)

2、以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图解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能量的定量变化通过数据的计算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并回答课文P95中提出的4个问题,进一步加深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逐渐递减的特点,同时还能得出(1)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2)能量金字塔(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并借此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从而自然得出前面孤岛求生的答案是先吃鸡。(板书:三 特点 四 研究意义)这两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学生活动多,老师的作用也很关键,我主要采取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并结合投影图片、投影动画、学生案例展示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用时约25分钟。

为使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化理解、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结合两个讨论题专门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做完后,屏幕展示汇总,以及时巩固新知。然后,进行当堂训练,这部分习题分AB两个层次,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做,做完后收上,课后批改后会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学习信息。这部分用时约6分钟。

三)结课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可对照教学目标总结知识,从而尽快将知识形成能力;也可总结方法,从而理解生物学分析思路;还可以谈谈感想,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课后时间允许的话还可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得调查。这部分用时大约4分钟。七 说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二 过程:能量的源头是阳光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

散失 :①呼吸作用消耗 ② 流入分解者 ③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 特点:单向流动:生产者到初级消费才到次级消费者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四 研究意义: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其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第四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教师裴育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演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2、复习巩固: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

4、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5、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组讨论并回答。活动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球。

【教后反思】

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第五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知识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

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导入:

问: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各种食物?(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思考 述: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特质如何循环,能量怎样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问:每天克们不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许多能量,其他生物也一样,这些能量最根本的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问:太阳能首先进入哪种物体内? 植物

问:通过什么方式进入? 光合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

阅读64,讨论能量被固定在绿色植物体内后如何继续流动? 思考:

1、能量伴随什么流动?(食物链)思考

2、能量由哪种生物流向哪种生物?(被取食者—取食者)

3、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是否有流失?(呼吸)逐级递减

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能量从一种生物的流向另一种生物时,是不是100%传递?(图片)答:不是,有一部分散失了 单向流动

述: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能量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能不能倒过来,由取食者流向被取食者呢? 不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物质循环

述: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物质循环

述:自然界中许多物质如N、P、S、C等元素都可循环,我们要详细了解C循环。

物质循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述:我们重点了解碳循环

问:生态系统中的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了?(CO2,有机物)回答(图片:碳循环)

根据图片完成课本讨论题 讨论 动植物—CO2(呼吸)动物—有机物(摄取)动植物遗体—煤、石油、泥炭cte(有机物)煤等—CO2(燃烧)

述:通过这样一系列反应实现了碳元素的不断循环,反复利用。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传递叫做

()A.能量输出

B.能量交换C.能量输入 D.能量流动 2.生态系

中的能

()A.绿色植物 B.真菌C.动物

D.人 3.下列能

链的是

()

A. 猫头鹰捕食田鼠,蛇捕食田鼠 B. C.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是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实质上就是碳循环。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守着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再流向分解()

序。

下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文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柳河一中 张海霞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

    《能量流动》一节的教案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该节内容为本章重点,也是高考热点,往往把分析与计算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 学 目 标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课,是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 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 构建生态系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我们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原理的分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原理的分析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其中单向且不循环的能量流动是整个生态系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