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11年8月17日)
协力求发展合作促繁荣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1年8月17日,香港)
同胞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这次论坛汇聚海内外工商专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内地与香港的政府官员,围绕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内地和香港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大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央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关心支持香港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顾历史,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合作成果丰硕。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地对香港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地和香港发挥各自优势,与时俱进,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合作格局。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签署与实施,给内地与香港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香港以广泛的国际联系和特有的优势,为内地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有力促进了内地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内地以巨大的市场腹地和丰富的要素资源,为香港经济成长开拓了广阔空间,有力促进了香港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目前,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贸易平台,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内地和香港互为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地。金融合作日益深化,港股总市值中内地企业市 1
值超过一半,内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中与香港的结算额占较大比重。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内地和香港风雨同舟,中央政府始终坚定地支持香港。实践表明,内地和香港发展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面向未来,国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将给香港带来新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国家“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创新转型,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着力扩大内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民生优先,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突出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内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会给香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内容单独成章。其中关于香港的部分,明确阐述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政策方向,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认真考虑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关切,必将对香港未来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进一步发挥香港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发挥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和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
中心,是世界上最开放、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经济体之一,服务业比重大、种类全、水平高,在参与国家发展和全球竞争中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具有先发优势。香港地理位臵优越,基础设施健全,法律制度完备,资金充裕,资讯发达,人才荟萃。这些优势,在国家“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进程中都将显示出重要价值。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需要发挥香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在对外开放中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挥香港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发挥香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要把独特的优势巩固住,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好,香港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内地和香港的合作发展充满信心。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中央政府对香港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两个长期,紧密相连,事关国家与香港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实依托;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只要内地和香港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两个长期的目标,为增进内地和香港民众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同胞们、朋友们!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这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内地对香港优先开放的一贯政策,目的是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迈上一个新台
阶。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已全部实行零关税,同时正在推动服务业对香港扩大开放。CEPA补充协议八的磋商已经启动,将在年内签署。内地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对香港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香港业界关注的医疗服务、建筑服务、律师服务、检测认证等领域。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还将进一步放宽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充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容,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继续推动在广东等省(市)先行先试。到“十二五”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业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提升香港在全球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对香港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继续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允许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内地将不断提高对港资银行开放的层次和质量,支持港资银行在广东省内以异地支行形式合理布点、均衡布局。支持香港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机构或通过参股方式进入内地市场,加强双方在保险产品研发、业务经营和运作管理等方面合作。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这也有利于两地携手合作,克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具有天然优势。中央政府将积极支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拓展香港与内地人民币资金循环流通渠道,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
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
我们将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允许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国家财政部今天要在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比去年增加120亿元;其中有50亿元是向个人发行的,这可以使更多的香港居民有机会参与投资。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发行规模。这是促进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和完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四,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央政府继续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近期重点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并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可能性。在今后对外自贸区商谈中,更多地兼顾香港的利益和关切。同时,增强两地在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协调与互动,不断提高香港参与多边和区域合作水平。
第五,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香港拥有金融、贸易、投资、法律、会计、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内地企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内地和香港合作大有可为。我们将从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商品营销网络;鼓动内地和香港企业以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揽项目等方式,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第六,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粤港澳经济规模已居世界都市圈前列,香港的独特地位能够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内地将加快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支持建设以香港为龙头的金融合作区域,构建现代流通经济圈,共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推进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港资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
我们将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开发、生态环保、清洁发展、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合作。制定财税、土地、劳保、人才等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积极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加快内地与香港基础设施对接,完善珠三角地区与港澳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粤港供水、供电、供气等网络合作,到2012年下半年实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向香港供气。
以上政策措施,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的坚定决心的重要体现。论坛下一个环节,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还将就这些政策措施作具体说明。下一步,内地有关部门和地方将加强与香港有关方面的衔接,把这些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断推动香港发展、促进内地和香港合作,让两地民众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胞们、朋友们!
香港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里我重申,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事情,中央政府都将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一定会续写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张平主任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稿
全面深化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
(2011年8月17日)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刚才,李克强副总理做了一个重要的演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继续支持香港发展、促进两地合作的政策取向,介绍一些情况。
“十一五”时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10年,内地和香港贸易额达2306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68.7%;内地来自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606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近2.4倍。内地和香港金融、科教、文化、旅游、卫生、大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首次单设一章,就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做出了政策安排。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内地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内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香港提供不断拓展的市场空间。未来五年,预计内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持续扩大,这将为香港贸易、航运、旅游、零售等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内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将为香港业界提供广阔舞台。未来五年,内地将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这将为香港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节能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创意等高增加值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内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使香港作为内地与海外经贸联系桥梁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未来五年,内地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内地最大外资来源地,内联外引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内地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将为香港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未来五年,内地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将为香港教育、医疗等产业扩大与内地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但势头有所减弱,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欧元区债务危机骤然升温,大大增加了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和香港更需要同心协力,加强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刚才,李克强副总理在演讲中提出的加强两地合作、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两地共同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对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是重大利好。这里,我重点就实施“十二五”规划中加强两地合作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做进一步说明。
一是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港澳内容的落实。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纲要》中涉及支持香港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地方,并在编制专项规划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强化支持措施。
二是深化粤港区域合作。进一步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积极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加快内地与香港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将“衔接内地港澳交通”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继续推进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三地高速公路连通。建设广州—深圳—香港的铁路客运专线,逐步与北京—广州的客运专线、杭州—福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快速铁路接驳。积极研究连接香港和深圳两个机
场之间的快速连接线。支持香港与珠三角及内地航空业合作,提升区域航空运输能力。优先考虑与香港企业的合作,推进深圳盐田港区、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支持香港铁路公司深化与北京、上海、深圳地铁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合作,并扩展到杭州等其他大城市。
四是拓宽香港人民币投资渠道。按照“积极稳妥、风险可控”的原则,允许并稳步扩大内地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修订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支持香港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
五是加强内地与香港服务领域合作。结合制订实施“十二五”各专项规划,重点在金融、旅游、科技、卫生、教育等领域加强内地和香港的服务业合作。推进内地和香港旅游海外联合推广工作,支持以香港为母港的邮轮旅游发展。支持在香港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使香港科技资源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把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部分高校试行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允许香港有关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工作。
六是继续做好重要商品的稳定供港工作。每年粮食出口配额确保香港需求。加快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建设,实现明年下半年向香港稳定供气。继续组织内地企业做好向港供电工作。
七是支持香港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工作。支持香港实
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支持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建设,推动香港与内地有关省份强化合作,鼓励香港企业在内地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的积极努力下,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9月1日在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深化内陆开放开发
促进亚欧合作发展
——在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2011年9月1日,乌鲁木齐)
尊敬的扎尔达里总统、奥通巴耶娃总统,尊敬的沙里福夫副总理、伊谢克舍夫副总理,尊敬的迈杰希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在乌鲁木齐这一天山脚下美丽的城市,共同出席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暨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本届论坛以“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合作发展大计,很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博览会和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贵宾表示诚挚欢迎!
中国与亚欧各国地处同一大陆,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欧大陆腹地历来是东西方之间的陆上通道,也曾是世界经济版图中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孕育了多元灿烂的文明。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这一地区历史上的繁荣与辉煌。这里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的潜力巨大。
新形势下,亚欧大陆腹地国家迎来了开放发展的新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带动本地区国家经济合作发展步入快车道。2010年,中亚、南亚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6%、7.9%,西亚和欧洲一些国家经济稳步增长;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贸易总额合计达到2700亿美元,中国和欧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亚欧国家经贸合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适应世情、国情深刻变化,中国制定并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 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扩大内需是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内需潜力很大。我们将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拓展回旋余地,把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化为内生的发展动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西部大开发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处于优先位臵。过去11年,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支持新疆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转移支付,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优势资源开发转化,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优惠的财税政策、倾斜的土地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等,以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全面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鼓励向西开放。新疆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为扩大新疆开放,中国政府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在喀什、霍尔果斯设立特殊经济开发区,合理布局新疆产业聚集园区,扩大现有口岸功能并增设新的口岸,采取税收、金融等措施支持边贸发展,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新疆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把新疆建成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这有利于中国内陆和西部地区开放开发,也必将给亚欧合作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发挥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平台作用,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经贸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必将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大调整、大变革的步伐继续加快,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亚洲和欧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化亚欧各国和地区务实合作,不仅是彼此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亚欧和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我们应当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胸怀,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携手推进亚欧合作发展实现新跨越。在此,我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一,深化贸易和投资等务实合作。贸易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亚欧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潜力很大。有关国家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增加政策透明度,完善法律保障,加强有关技术标准的衔接,改善通关条件,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和发展,探索毗邻国家经贸合作的新模式。完善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各国科技、教育、人才开发等领域合作,共同致力于消除贫困、扩大就业、保障健康、预防和抵御重大自然灾害。
第二,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亚欧许多国家深处内陆,改善基础设施对扩大经济合作至关重要。有关国家应加强规划协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化,重点加强区域性公路、铁路、民航、管道、通讯网络等合作建设。中方愿与有关各方一道,充分挖掘新欧亚大陆桥的运输潜能,积极推动跨国通道建设,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国政府将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优惠性贷款,支持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提高产业和企业互利合作水平。亚欧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和企业合作前景广阔。各国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提供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努力打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合作发展创造条件。深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拓展农牧、旅游、制造、环保等合作领域,挖掘非资源领域合作发 展的潜力。经济合作需要资金流的畅通,而目前亚欧内陆国家金融合作仍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推进大企业合作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交流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发挥各类企业在增长、就业、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中的能动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合作共赢符合亚欧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亚欧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让我们携手并肩,开拓前行,为创造亚欧内陆经济开放开发新局面、为亚欧地区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暨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贵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唐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围绕现代做文章,打造第三产业发展新亮点
——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的发展与未来
(2011年4月13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唐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借此机会,我就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的建设构想与未来展望作简要介绍,发表一些浅见。
一、建设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是发展之需,大势所趋 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是2009年初丰润区委、区政府依据区情、审时度势,确定打造“一区、两城、三基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动车城、物流城”两城战略构想的重要一极。
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丰润区具备政策规划支撑。《国务院振兴物业流产业规划》中明确了全国10条物流通道、21个主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节点城市,唐山市成为我国物流业的重要区域节点城市之一,其主要服务范围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2010年9月,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物流产业聚集区,被列为全省物流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视现代服务业,把物流业作为重中之重,建设装备制造、钢铁两大生产服务物流集聚区,这为在丰润区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 1
遇。丰润区正在大力实施的“一区、两城、三基地”发展战略中的“两城”之一就是打造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目前物流城建设总规、控规正在由北京交通大学、北大北达设计院联合修定,即将形成最终成果。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丰润区具备区位交通支撑。物流城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距京、津、秦、曹妃甸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均在130公里左右,102、112两条国道,京哈、津秦、津山、张曹、唐遵五条铁路及京哈、承唐、唐津、唐曹、唐山环城五条高速纵横交错,唐山三女河机场近在咫尺。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丰润区具备产业优势支撑。当前,丰润区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水泥、食品加工、旅游、物流等六大产业,特别是钢铁和金属加工等产业优势明显,钢铁压延能力达到2700万吨,是长江以北的钢铁压延大区,是全国型钢销售市场的价格晴雨表。还有近30家央企总部在城区,形成了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丰润区具备传统物流业态支撑。丰润一直就有经商、贸易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末期,部分商户自发聚集,在城区南部先后形成了以经营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市场,以木材销售加工为主的木材市场,以钢铁销售为主的钢材交易市场,形成了以经营装修装饰材料为主的市场,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方现代物流城的建设带动了以冀东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城南市场群的改造升级,彻底扭转原来的“重复建设、无序经营”局面,丰润迎来了“建设大市场,实现大物流”的新的春天。
二、建设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目标明确,进展迅速 基于上述优势和现实,丰润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抢抓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机遇,确定了建设北方现代物流城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立足唐山、辐射京津、联接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定位,坚持“整合、改造、新建、提升”方针,规划建设钢铁、建材、家居、农产品、汽车等专业物流园区,高起点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物流城规划占地面积23.8平方公里,根据丰润区、唐山市、河北省以及周边省市的产业基本情况,我们确定了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行业。即:建设1个中央商务区(CBD)、1条中心景观带、2个预留弹性发展区、8个专业化的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包括物流城行政中心、钢铁大厦、国际贸易大厦、金融大厦、信息大厦和综合商务会馆;1条中心景观带包括沿102国道的绿化带、核心区公园及东北部景观公园。8大专业化物流区为:在丰润区和唐山市的现有钢材、建材产业基础上,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重点发展钢材及新材料物流区;充分发挥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集散功能,巩固现有建材建筑装饰材料及家具生产流通规模,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重点扶持新型环保建材建筑装饰材料及家具物流区;基于丰润区、唐山市、河北省及周边七省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装备零部件集散中心,着力打造华北高端装备制造物流区;发挥现有农业优势,以传统农产品的仓储、加工和配送为基础,全面应用冷链技术大力发展附 3
加值高、绿色健康的高端农产品,重点发展奶业,成为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高端农业物流园区;基于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范围内丰富的商贸资源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仓储式商场等销售终端市场有序发展,突出丰润在跨区域物流集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构筑“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服务业发展格局,增强辐射能力,建立覆盖环渤海经济圈的消费分销产业体系,建设商贸物流服务区;依托河北省及周边七省市雄厚的传统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础,在园区发展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并能提供各类货车箱零部件和各类型货车箱定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分销、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废旧钢材回收等废弃物物流业务,逐步成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华北较大的循环物流基地;建立专门区域,发展高新物流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着力打造运用高端物流技术的物流技术研发与制造物流区。
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高起点现代化、适度超前、环境保护的原则,我们抓规范、强管理,组织机构逐步健全,规划编制日趋完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招商工作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土地、融资瓶颈破解,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协调服务赢得认可,服务管理提质增效,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一个时期以来,在丰润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形成了举全区之力支持物流城建设的浓厚 4
氛围。我们充分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自我加压,团结进取,物流城建设平稳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已有30个项目确定或意向入驻物流城,总投资187.2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26.49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51.07亿元;推进项目10个,总投资42.51亿元;意向项目5个,总投资67.18亿元。
三、建设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备受关注,前景无限 物流城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到北方现代物流城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2010年10月,市委书记王雪峰同志在物流城调研时明确指出:“丰润区要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现代物流业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现代”做文章,将实物交易、市场交易和虚拟交易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配套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把北方现代物流城打造成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以物流城建设为龙头,发展壮大丰润现代服务业的决心和信心。建设绿色物流、低碳物流、数字物流,实现物流现代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物流城恒久不变的理念和追求。
(一)整合提升传统运输资源,打造绿色现代化物流。传统的物流尽管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但分工却十分不合理。虽然经多年发展,我们地区已经在仓储设施、信息通讯、交通运输、货物包装等基础设施和装备等方面取得长足 5 的进步,能有效连接各种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物流枢纽、针对区域或城市服务的物流中心、物流基地等现代化设施已经较为完备,但是多种运输方式并未形成合理的系统体系,市场服务交叉问题突出,各种物流配送方式并没有充分合理地发挥其优势,而建设“唐山公路港”的理念将突破这一“瓶颈”。唐山公路港是在借鉴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对现代物流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实现了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的整合。作为园区的管理者,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谋求“公路港”理念与周边经济的完美结合,成为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搭建高效物流运营平台,建立物流企业资源聚集区,赋予公路运输板块高效低耗、集成化、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特征。从而在海港、航空港之后,以全新的“公路港”物流模式,拉伸了公路物流短板,助推了现代物流业完成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构建。
(二)改革创新传统加工模式,打造低碳现代化物流。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始终秉承着绿色节能的先进理念,这一点在浙商控股集团和唐山金航钢铁公司合作建设的裕航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一张钢板,可针对多个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程序设计,经过先进的激光数字切割等方式精细加工后分别予以满足,利用率可以由60%提高到90%。这种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的模式,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工业废弃物的不必要浪费,实现了低碳发展。
(三)着力推动电子商务进程,打造信息现代化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目前,我们地区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使用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多数企业通讯手段还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我们目前正在和中国软件技术与服务公司合作建设的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电子信息平台项目是物流城致力打造现货与电子交易相结合的聚合体,不仅能为物流企业提供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信息管理手段,保证供货速度以及良好的服务品质,而且通过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同时,我们还鼓励、扶持辖区内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卫星定位系统(GPS)、供应链管理(SCM)等,进一步提升物流城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按照“半年基础见雏形,一年改造有成效,两年建设大发展,三年全国树品牌”的工作目标,我们将认真做好“现代”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加快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进度。3-5年内初步实现发展定位,通过启动建设与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应用范围,成为丰润区经济重要支撑,在全国初步树立品牌;5-10年内全面实现发展定位,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支撑 7
体系,使物流城服务范围扩大到周边省市,成为丰润区经济支柱和唐山市经济重要支撑;10-20年内进入成熟期,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球,成为唐山市经济发展支柱和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到2013年,完成投资达到100亿元;到2015年,基本建成各项功能完备、钢铁建材为主、流通仓储配套、销售加工一体、营销功能齐全,集采购、分销、仓储、加工、配送、金融服务、结算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型钢交易市场、北方建材装饰材料交易集散中心和地区性综合物流基地,年实现吞吐量5000万吨,交易额2000亿元,上缴税金40亿元以上。
四、关于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全球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适应潮流,加快发展,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二字,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控规和各种专项规划水平,突出合理的功能设计,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统筹规划,增加投入优化整合、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综合效能。
(一)以现代的标准完善物流城规划。引进现代化先进物流规划设计理念,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大北达设计院等知名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物流城总规与控规。充分利用唐山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整合重组和 8
改造升级机遇,积极促其与现代物流业的整合和对接,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明确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在地方物流区域的定位,建设区域物流系统,扩大地区之间的物流合作,依托京、津、唐、秦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运输优势,规划“海陆空”立体物流布局,发展多式联运,同时谋划在重要港口建立物流基地。
(二)以现代的模式引导物流城建设。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引导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加快物流资源整合。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物流系统十分发达,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超过了75%,而在我国尚不足30%。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扩大规模、整合对手资源需要一笔大的资金投入,而且会带来不小的风险,但第三方物流由于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加之契约制度的完善,因而能够有效地协调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物流活动。它通过和企业的契约关系,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专业化的设备,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从点到面有机地串联起来,快速完成物流过程。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更大的功能整合和更广泛的运行自主。谋求建立物流战略联盟。通过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战略联盟,使物流企业在未来不进行大规模资本 9
投入的情况下,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为客户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
(三)以现代的思维推进物流城发展。在物流产业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支持传统物资、商业和交通等企业转型发展,尤其应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导成为规范的运输型、仓储型或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加快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成立独立的物流企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进国内外网络型物流服务企业,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联动发展。
(四)以现代的理念强化物流城服务。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金字招牌,提升全员综合素质,细化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惠商政策,将服务作为“政府工程”,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实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一批物流业重点骨干项目。对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业中一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物流企业、项目和产品,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建设的宏伟画卷已经徐徐展开,我们全体物流人正在用智慧的头脑、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书写着瑰丽的诗篇。我们真诚欢迎各级领导到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视察指导,诚挚邀请各界英才到中国北方现代 10
物流城投资兴业。让我们携手为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早日成为唐山市乃至全省、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而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11月15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转型创新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1年11月15日)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许多老朋友见面并结识一些新朋友。我们这个委员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一致的,对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相信通过会议讨论,能够产生许多真知灼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许多现实矛盾。这种表象的背后,揭示出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更暴露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严峻的形势促人深思。一方面,各国应坚定信心,携手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增长,这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调整、变革与转型,则是大势所趋。环境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平衡、可持续增长,谋求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3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左右。“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环发事业作出的贡献有 目共睹。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有7亿人生活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层文化等公共服务还是短板,制造业水平不高,尤其是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首先,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缓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在转型中求得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能够带动新的产业发展。例如,去年中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元,仅此一项就给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和空间。把发展与转型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等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在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包容增长中实现转型发展。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足50%,消费率不到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居民消费蕴藏着规模庞大的内需潜力。我们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转型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人才的聪明智慧,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从13亿多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使居民生活在发展中不断改善。
第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互动。我们认识到,不改变粗放增长的状况,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难以持续。中国将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作用,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 个经济转型。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的力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多还旧账,努力不欠新账,创造宜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转型发展的基本要点,我们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的老路。
第四,构建节能增效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转型发展。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增效的潜力巨大。节能重在治本控源,增效重在产业优化。我们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鼓励企业大规模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清洁优化、焕发生机。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五年,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没有改革的跟进,就没有转型的活力和保障。我们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始终,力争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机制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走上转方式、调结构的轨道。价格是市场最敏感的信号,我们将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努力推行差别化、阶梯式的能源资源消费政策,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是调节企业行为的有力杠杆,我们将加快完善这些方面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转型发展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成为各企业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中国的转型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是开放式的发展。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经受全球市场考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在国际竞争中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实力、上水平。环保是人类共同事业。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 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即将召开的德班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今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也是第四届国合会的最后一年。20年来,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了上千名中外专家,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不少被中国政府所采纳,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近5年来,第四届国合会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开展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政策研究项目,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希望新一届国合会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视野开阔的优势,着眼于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积极介绍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中国转型发展。
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专家和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