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论文

时间:2019-05-14 04:0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卫生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卫生论文》。

第一篇:学校卫生论文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摘要】: 学校食品卫生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的饮食安全不仅可以保障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也可以有效防止肠道传染性疾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食堂环境、建筑设备卫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创建安全、健康校园的重要保证,是保证广大学生在校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之一。学校食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水平不高、食品采购索证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学生营养不合理等;建议对农村学校食堂施行分级管理、将食堂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做好食堂的预防性卫生学审查工作,结合当地生活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中小学生营养指南;建议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食堂管理办法等。基础硬件设施及从业人员卫生习惯研究结果:半数以上的农村学校食堂内外环境较差:55.74%食堂内部布局不合理。食堂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仅47.54%的食堂设有有效的三防设施。食品原材料贮存场所卫生较好:83.61%的学校食堂设有专门的食品原料贮存场所,73.77%的食品贮存场所卫生清洁。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习惯差:不到30%的从业人员规范佩戴口罩和帽子。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学校食堂卫生法规的宣传,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者的培训,提高食堂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改善农村学校食堂的基础卫生硬件设施状况;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对学校食堂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食堂卫生工作。

【关键词】:学校食堂卫生 管理预防食物中毒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能不能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学校食堂卫生工作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广大师生的生命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学校始终把学校卫生工作列为学校重要日常工作之一,由校长负责,组成了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德育、卫生、后勤齐抓共管,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把常见病预防、学校突发病预防等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始终把学校食堂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培训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以全面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下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加强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这一课题。为了弄清这个课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所谓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而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恶性疾病,我们把这类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由此可以看出,食物中毒是经口摄入,摄入的是有毒有害物质,是非传染性的疾病,是急性、恶急性的疾病。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

2、是所有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并

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病人在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一旦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3、是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的流行余波。但是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三、食物中毒与其他常见疾病的鉴别

首先是与暴饮暴食后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相鉴别,虽然它们的临床症状相似,有腹泻、呕吐、腹痛,但不属于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经摄入正常数量的可食状食品后而发生的疾病,而暴饮暴食是一次摄入了大量的食物所致,为此,暴饮暴食后所发生的急性胃肠炎不属于食物中毒。二是与摄入非可食状食物后发生的疾病相鉴别。摄入非可食状食物,如未成熟的水果等而发生的疾病也不属于食物中毒。三是与非经口途径进入体内毒物引起的疾病相鉴别。非经口途径进入体内毒物引起的疾病不属食物中毒。四是与肠道传染病相鉴别。另外,着凉、水土不服等也不能算食物中毒。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病原分类,一般分四大类:

1、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素毒等;

2、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有毒动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

3、是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

4、是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五、食物中毒的预防

食物中毒如何预防呢?

1、防止污染。这就要求我们从食品加工、贮存、运输等各环节防止污染,特别是要防止生熟食品之间交叉污染。

2、控制繁殖。大多数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繁殖温度在25℃~37℃之间,故保存食品需在25℃以下或在60℃以上保存,易腐食品需冷藏保存。

3、杀灭病原菌。这就需要在食品加工时要彻底烧熟煮透,而烧熟煮透的概念是食品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维持10分钟以上。

4、限制剂量。所有食品添加剂都须在国标规定的限量内使用,特别是亚硝酸盐要专人、专库、专橱保管,防止误食,千万不能把亚硝酸盐作食盐使用而误食。

5、不加工、不食用有毒成分的食物。

6、外形与食物相似的有毒物质从采购、入库、加工等环节都要注意鉴别,防止误食造成中毒。

7、食品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豆角、生豆浆等一定要彻底加热,使其有毒成分被破坏。

六、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

就学校集体食堂而言,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长,食品安全直接责任人是从事食堂管理人员和经营者。既然都有责任,那么作为我们的责任人就应该树立起保证食品安全,确保用餐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大观念。为保证食品安全确保用餐学生的身体健康,我想在学校食堂的管理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对校长负责,抓好食堂的全面管理。

第二、是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重点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在个人卫生方面,检查其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是不是齐全有效,工作服、工作帽、穿戴的整洁与否、有无留长指甲、染指甲、戴首饰的行为,操作前或外出归来是否更衣洗手。在环境卫生方面,检查外环境是否清

洁、无污染,加工间是否保持清洁,墙壁、天花板是否无油渍、无脱落、无积水、三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废弃物存放是否在密闭的容器内。在食品原材料方面,检查其采购的食品及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等是否按规定索证、台账是否清楚、登记是否及时、食品、原材料是否隔墙离地分类存放,有无腐败变质、油脂酸致霉变生虫、超期变质的食品及原材料,冰箱内是否做到了生食品与熟食品、半成品与熟食品、海产品、肉类等分类分柜分层存放、无压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检查其各功能间是否专用、动物性与植物性食品是否分池清洗、分墩切配,盛放生熟食品的器皿是否分开使用,加工好的熟食品超过2小时的是否在10℃以下或60℃以上保存,主副食品是否每餐按品种、按规定留样。在餐具消毒方面检查其有无消毒设备及消毒剂,刀、板、餐具是否定期消毒、餐饮具、食品容器是否一用一消毒,消毒完是否密闭保洁、消毒效果检测是否合格。在餐厅卫生方面,检查其餐厅是否保持清洁、餐具清理池内是否有食物残渣、防蝇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达到无蝇等。

第三、第三,制定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奖惩制度,结合检查的情况进行奖惩,促使食堂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卫生安全。

1、是适时制定卫生制度,建立卫生组织,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把每个段落、每个区域、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人头上,由其专人负责。

2、是严格落实卫生监督部门和校方管理人员所提出的卫生要求及改进意见。

3、是采购食品及原材料时一定要采购新鲜、有标志、符合标准的物品,并及时索取必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入库时把好验收关,并及时建立台账。

4、是不得采购、加工、销售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5、是要严格把好加工关。所有食品必须烧熟煮透,特别是豆卤、豆浆等。

6、是把好生熟关。

7、是严把餐饮具、食品容器的消毒关,做到餐饮具、食品容器一用一消毒,并保持清洁。

8、是剩饭、菜的处理。剩饭剩菜最好不用,如需要再用时,必须做到冷藏保存,用前彻底加热。

9、是把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关,对不能取得健康证的一律不得从业上岗。

学校卫生工作不仅有人管理,而且有人监督。关键是怎样管才能有效力,怎样监才能有力有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部门职能作用,与教管会、各学校层层签订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要调查研究,解决学校食堂的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食堂管理水平,改善食堂卫生状况,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保障广大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二篇: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论文

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自查报告论文

我校依据评估细则对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安全卫生无小事”、“卫生就是形象”这是多年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认识。我们认为,良好的卫生状况是保证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师生自身修养的重要因素。饮食卫生是师生健康的保证,环境卫生则代表着个人素质、单位面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始终把卫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要务,由校长亲自负责卫生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制定了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卫生防疫工作应急预案。学校对卫生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总结,实行卫生责任制,学校与有关部门,班主任签定责任状,并将考评结果列为评先评模的重要内容,学校建立健全一系列卫生管理制度,或编入《学校教育管理手册》,或挂在有关部门墙上。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几年来,学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然把卫生工作列入重点考虑因素,并逐步加大投入,学校将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2004年投入45万元,2005年又投入30万元,不断改善学校卫生条件,投资绿化,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添置卫生设备,教室窗明几净,宽敞明亮,黑板无裂缝,无反光,无眩光,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楼内有标准比较高的卫生间和饮水间;学校图书馆购买卫生方面的图书及健康杂志300余册,可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健康知识需求;学校投资30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治,实施拆墙透绿,绿化美化等工程,使整个校园达到洁、齐、净、美的良好效果;2003年学校投资500万元建成5035平方米的学生餐厅,设备良好,设施合格,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做好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三、组织活动,预防疾病学校始终坚持“三操一课”(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制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眼睛保健。同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通过橱窗、《校园生活报》、广播和分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健康卫生保健知识,非典期间还曾请县医院医生为学生做预防非典的专题报告,加强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定期对教室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并喷洒消毒液,学生的健康防病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无传染病流行,无药物中毒和重大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四、加强教育,增长知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加快,人才竞争的激烈,外部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加上中学生自身特点使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重视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发情感智慧,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97年步入正轨,成立了心理咨询办公室,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2001年从省师范大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招聘了一名专职教师,由原来的兼职教师轮流值班咨询发展到专职教师全天候服务。学校本着完善自我、主动出击、全面启动的原则,咨询教师一方面强调自我进修,提高咨询水平,一方面主动找年级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通过与学生座谈、查询考试成绩等方式及时掌握线索。为全面了解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咨询教师利用微机软件对每位同学进行了心理测试。对于“情况一般或较差”的分别寻找原因,咨询谈心。为了全

面启动,咨询办公室除自行举办一些心理讲座外,还分别请唐山师院心理教育系周瑛教授、唐山一中路金声老师,对不同年级的班主任和学生做专题心理咨询讲座。并开辟了《校园生活报》“心理咨询台”专栏;学校橱窗“青春热线”专栏;板报“心理健康专栏”;校园之声“心理疏导”专栏,为心理咨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整洁校园,美化环境学校建立了《教研室卫生检查办法》、《教室、宿舍楼卫生评比标准》等一系列卫生评比的标准与检查措施,教研室卫生由学校工会每周检查一次,评比结果与学期末的评先挂钩,教室、宿舍和清洁区卫生由政教处专人负责检查,与学校开展的《文明班量化评比》相联系,占相当的比重。同时,学校卫生工作与加强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如自行车的摆放,厕所的清扫,餐厅值日等等均由值周班的同学来承担,教室清洁区的卫生评比也由值周同学完成,这样既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卫生意识得到加强。同时,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全面体现校园文化的真善美,并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逐步形成了体现启智、育德、审美功效的人文景观,楼梯、楼道、线杆及专用教室的名人肖像及名言哲语、风景图画、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各种校牌、标语时刻警示和约束着师生的言行,与此同时,学校政教处、团委会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教室、宿舍文化评比活动,形成了亮丽的多彩的校园文化景观。各班将墙壁粉刷一新,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打出警策人心的班训;挂上了催人奋进的格言;对开关拉线做了点缀;对“三表”镜框进行了装饰;黑板报布置的灵动飞扬;小专栏装扮的鲜活多姿;讲台上淡雅的鲜花让老师感到欣慰,教室里和谐的氛围令同学们感到温馨。橱窗文化设计也体现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布局匀称、色调和谐、整体美观的特点。

六、强化管理,确保安全校园食堂饭菜、小卖部经营的食品卫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因此,学校严把食品、原材料采购关,坚持到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原材料,特别是食堂容易出现问题的油、肉实行了统购制度,由食堂管理人员控制和把关。食堂、小卖部购买的食品、原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经营单位索证,所购物品必须符合卫生规定,并填写采购登记表;仓库有专职保管员,严格食品出入库登记制度,仓库及冷藏设备清洁,通风良好,分类放置,分库存放。

七、克服不足,再上台阶对照评估标准,我们在自查中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终因各种条件所限,在卫生工作还存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一些不足,比如,楼外两上厕所还不是水冲式厕所,校园水龙头尚达不到每班一个等。今后,学校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条件,使学校卫生工作乃至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卫生经济学论文

浅谈卫生经济学视角下的医患矛盾问题

预防1001班 2502100131 鄢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医患关系的经济色彩和法律属性逐步显露出来。在医患关系背后是利益冲突,这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明显,再加上专门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尚未出台 ,造成了调整医患关系法的适用上的无序局面。拨开层层迷雾,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服务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服务的特殊服务”,不认识这一点,改善当前医疗环境的任何口号都是夸夸其谈,要缓解严峻的医患关系也无从下手。

【关键词】 :卫生经济学 医患 特殊服务

正文:从经济学的原理来看,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显而易见,医疗服务是一种商品,它既满足人们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又能被用于别人消费和社会消费,同时医疗服务通过时常交换转到使用它的人手里(身体上),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劳务商品的组成部分是毋容置疑的。但那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医疗服务虽说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毕竟医疗服务不能真正等同于物质产品,从根本上来说医疗服务是医生个体或群体对于健康简直的充满人道主义及主动精神的创造,是医生本质力量的生动体现,其价值不能单纯以金钱来衡量。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是凝聚医疗人员只是与技术的创造健康简直和医疗劳动,不能像物质产品那样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医疗服务也不遵循单纯的等价交换原则,这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性质决定的。进一步讲,我国经济尚处于市场经济的构建过程中,经济发展呈不平衡状态,人们的文化知识及素质参差不齐,在医患双方患者主要处于长期被动的地位,医生同时兼有卖方和委托人的身份,双方关系不对等。为使读者具体认识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本文便从以下几点谈谈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一、刚性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一国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医疗服务需求通常会优先得到满足,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医疗对比图如下:

尚普行业分析师指出,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显示,201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到27,846.84亿元,与2011年的24,345.91亿元相比,增加了14.4%;卫生总费用占gdp5.36%,与2011年5.15%相比,增加了0.04%;人均卫生总费用为2,056.6元,与2011年1,807.0相比,增加了13.8%。

在2012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占比30.0%,社会卫生支出占比35.6%,个人卫生支出占比34.4%。与2011年相比,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从30.4%下降到30.0%,社会卫生支出从34.6%增加到35.6%,个人卫生支出从34.8%减少到34.4%,整体看社会卫生支出在增加,政府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略微减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从我国卫生费用的筹资渠道上来看,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且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攀升。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功能上来讲,其中占比最大的仍旧是以医疗费用为主的卫生费用。

二、风险性

医疗风险对患者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医疗风险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医院的各个工作部门、各个工作环节都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如由于院方对自身利益的切身保护,有意或无意回避患者的正当要求而引发的风险;患者及其家属对院方期望过高,当主观愿望与现实产生差距时,采取过激行为引发的风险;部分患者及家属缺少道德与诚信,进行无理取闹造成的风险;药品出现不良反应而引发的风险等。对医疗风险,患者担心、医生担心、医院担心、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也担心。根据2013年962例医疗事故上报统计,从所有上报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案例争议解决类型和解决途径看,通过协商和行政调解解决的占69.93%。在已签订的协议中,只有50 例未执行,执行率为87.2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纠纷的最终解决与经济索赔息息相关,且赔偿金额非常惊人,如患方要求的赔偿额度案均为6.78 万元,医方实际支付赔偿款案均为5.76 万元,患方经济赔付要求额度的满足程体情况,无法说明赔偿金额计算的具体依据,但个案患方要求的最高赔偿额度高达174 万元,且法院判赔也支持了这一赔偿要求,说明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是确定无疑的。虽然囿于上报案例数量的局限,尚不能完全以此来反映全省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案例的实际赔偿情况。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争议赔偿个案索赔与赔付金额的过高,对医方处理此类纠纷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是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之改善的。社会各界、尤其是医方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争议赔偿金额不断升高的趋势。此外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不同责任程度的比例分别为11.4%、38.6%、26.1%23.9%。

这一结果,笔者认为,与其一味地抱怨“医闹”、抱怨“执业环境恶化”,医方应该更多地从自身管理机制、管理措施和贯彻执行力上,去寻找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以改善之。即使是次要责任、轻微责任,也是有责任在先,何况还有50%的案例是主要责任,甚至是完全责任。另外,医疗事故“量”统计排名,不如医疗事故“率”排名来得有说服力。规模大接收病人多的医院,和规模小接收病人少的医院比较起来,前者医疗事故“量”比后者医疗事故“量”高的概率大。但前者医疗事故“率”比后者医疗事故“率”高的概率未必大。具有3000医生的医院和只有30医生的医院比较事故量,显然对前者不公平。做得越多,发生差错的量就可能越多。比较差错率更有说服力,更能避免“做得越多越吃亏”的“劣币驱逐良币”状态。

三、信息不对等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由于当事双方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双方在事件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和利益不均衡。在医患关系中,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相互对应的医患个体之间,彼此信息掌握的不均衡状态。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为医患间医学知识不对称,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患者对医学知识一般只是常识性了解,有的甚至是医盲;对病情认知程度不对称,患者对医学知识的局限性与医生对病情的经验化态度,造成了医患双方对病情认知程度的不对称;医生更多情况下是“立体空间”的思维,而患者往往是“单一思维”,只重视医学知识对疾病的诊治效果,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而医患间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

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医疗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患者在医疗专业知识方面处于弱势,因此需要医调委组织医疗和法学方面的专家进行问题分析与认定,着重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医调委必须极力敦促医院配合保护患者权益。根据规定,医院内部必须启动医疗事故问责程序。医院应配合听取医调委的专家组意见,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标准,评判医生在事故中的责任比例。剧调查分析,不少纠纷因患者本身的家庭矛盾和生活压力等而“加码”,医院有时会成为情绪宣泄的一个出口。因此,调解员工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细致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沟通,患者明白了其中的具体原因,也许就更能理解医院了。

总之,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缓解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加强正面宣传,舆论正确引导,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医疗环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红漫.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06 [2]蒋盛云,皮星.基于公共课《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探索[J].重庆医学,2012,06 [3]孙家长.对卫生经济学研究对象之管见[J].中国卫生经济,1988,09 [4]刘勤.卫生经济学常用评价方法浅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2 [5]周子文.卫生经济学在我国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卫生经济,1988,01 [6]陈振绪.关于卫生经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2,11

第四篇:卫生经济学论文

浅析医患纠纷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摘要:近年来,医患纠纷的案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恶性伤医案频发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本文结合几个实际案例,对医患纠纷的各方面原因做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初步改进意见。

关键词:医患纠纷;弑医案;空鼻症;住院医师轮转制度

一、医患纠纷实际案例1、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医生被砍

2012年3月23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大家躲避不及,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被砍伤。死者王浩,男,时年28岁,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

2、2011年9月15日深思北京同仁耳鼻喉科医生被砍事件

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在出诊时被1名男子持菜刀追杀砍伤,随后被送往手术室抢救。被伤女医生徐文,今年43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于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二、原因分析

1.医生:

医疗行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该行业主要为满足消费者的卫生服务需要而存在,即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而卫生服务需要又包括个人察觉到的需要,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三部分。在个人察觉到的需要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不符合时,若不能及时沟通,则会出现过度医疗的误解。而当卫生服务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与卫生服务需要不相符合时,若是由于消费者购买服务的愿望不充分,也会出现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情况,而若是由于消费者没有支付能力,而又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则会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然而,相对于其他普通服务行业,医疗行业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患者付出得是金钱,期望获得的是生命的保障,这属于人类最基础的求生的需求,因而这种“交易”牵涉到的人类最基本的利益,因此,医疗之事无小事。每一个医生在入职之前都会立下希波克拉底誓言,在选择进入医疗行业之前就被告知这是一份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这些足以说明医疗行业的责任是如此直接地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份责任也远比其他任何行业要来得沉重,这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极高的要求。正因为医疗行业是对人基本

权利的保障,所以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被要求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然而,医生也是普通人,那些人人都会有的小失误和小私心在技术和道德的双重高标准下往往会被无限放大而使医护人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

疾病带来的痛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医学生长期接触各种疾病,各类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各种各样的人的生离死别,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疾病的感知不如普通患者一样直观而敏感。更何况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往往需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处理,因此这样的医生往往也被病人认为是不近人情而造成医患矛盾。

除此之外,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尤其是中国医生,难以满足每位患者的心理需求,甚至会对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产生影响。这不仅会造成患者的就医体验质量下降,还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而此种情况下发生的医疗事故更不容易得到患者的谅解,更容易发生恶性医患纠纷。

此外,由于医学生学习周期长,学生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都较一般专业要大,工作时间不规律且压力巨大,然而获得回报的周期却很长,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医学生来说,的确会出现一些“青黄不接”的情况。这时,面对“灰色收入”的诱惑,他们的意志力往往比一般人更加薄弱,更容易出现收受贿赂的情况。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医生在从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从医的道德规范,将行医救人作为自己敛财的手段,这些医生给患者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极大地破坏了医护人员的形象。

最后,早期的一些非正规游医、私人医院招摇撞骗、大肆敛财,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随着这些势力的逐步洗白合法化,这些医疗界的毒瘤仍在继续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2.患者:

耳鼻喉专科弑医案的高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个群体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就是空鼻症患者群体。其中多人的独立陈述,指向了一段大致相同的经历:首先,是他们去医院看鼻炎;然后,是做了微创等需要修除鼻甲的手术,但术后出现鼻咽干燥、肺部难受、鼻子堵塞、精神不济、睡不着觉等症状;接着,各种复查,诊断均为正常,于是出现家人不理解,被怀疑精神病等情况;再往后,有些人为了求医全国医院到处跑、并上网查询,用了各种办法后,知道自己患了空鼻症,于是又各种投诉仲裁,但往往无果。最后,有的人抑郁,真的得了精神疾病;有的自杀;有的则嚷嚷着要杀医生。由此可见,生理的痛苦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巨大的影响,长期处于病痛的折磨和精神压力下,患者行事往往会更加冲动、缺乏理智,更容易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惨剧。

在非卫生服务市场中,具有不同知识程度的消费者可以任意挑选他们所期望的货物和劳务,但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由于卫生服务专业复杂性,消费者对于医学知识信息缺乏,因而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患病及缓和重病,也无法确定应该获得何种卫生服务和服务的数量,对所获得的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也无法判断。同时,由于疾病的发生对于健康的危害,消费者需要及时获得服务,致使消费者没有时间估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服务价格的比较。因而,他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必须依靠提供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往往带有一定的不对称性。中国目前推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人体生理知识以及医学相关知识介绍较少,国民对于医疗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既容易由于过度依赖与信任被虚假宣传迷惑接受过度医

疗或是被假药假器材蒙骗,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对医院、医生的敌对和怀疑。尤其是在某些个人或媒体有意无意的煽风点火之下,患者一方面对就医结果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我付了钱你就该治好病”,另一方面凭空怀疑医院的诊疗手段有猫腻,是为了收红包,拿回扣。医患之间知识水平的不对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之间的不理解。

中国的医疗资源整体水平是供不应求,医护人员难以满足每一个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诉求,因此有时只能优先处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而这种需求的裂口在三甲医院尤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有些患者一味追求好医院、好大夫,大量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处理的小病涌入了三甲医院,造成了优秀尖端医疗资源被稀释的情况。

某些患者对就医行为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是认为“交了钱我就是上帝”,或是要求“治病就一定得治好”,甚至觉得“人死在医院你就该赔我钱”。这些观念往往会导致一些损害双方利益的行为,从而加深医患双方的误会。同医生行业一样,患者的队伍里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医闹”分子,专为讹取钱财而闹事,极大地破坏了社会风气。

3.其他:

在医疗人才培养方面,政府总是在改革,却似乎一直不得法。以新颁布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为例,它和目前住院医师的轮转培养最主要的差别是: 1.医学院毕业的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不能直接找工作,而是要在少数几家医院进行三年到五年的住院医师轮转计划。2.轮转期间劳动关系不在实际劳动的医院,而在卫生局。3.轮转结束后,原则上不留在这些医院,而是取得一张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书,自行再找工作。4.轮转期间,劳动关系特殊,不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而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关系。不能享受本院职工同等待遇,每月收入 1600 元。5.所学专业不定,三年后再进行亚专科的培训等等。这些情况无疑会加重医生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于改善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并无帮助。

在解决医患关系的问题上,政府一直放任医院、医生和患者自己进行沟通磨合,未能有效借助社工、媒体等社会力量;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的缺失也使很多真正需要解决纠纷的患者走投无路,只能转向暴力手段。

而对于基础教育内容的规定的不全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医学基础知识普及不够不仅不利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医患之间增进了解。

此外,社会舆论缺乏正面导向,对媒体的监管不够,任由写手罔顾医学常识自由发声,为博人眼球而恶意夸大事实。而医院处理相关新闻也相对被动,往往处于一种被舆论绑架的地位,而不是利用舆论为自己进行辩护和正面宣传。

三、如何解决

1.国外经验

国外的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以美国为例,虽然患者将医生告到倾家荡产并不少见,但恶性伤医案却鲜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美国医学生的考试和轮转制度也十分严格,相对应的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很高。这样不仅保证了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使用非常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还存在一类人:social worker(社工)。他们可以负责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代替医生处理一些患者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得到更好地后续照顾。这些人充当了医患关系的缓冲垫和润滑剂,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每个医生都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对每个病人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救治,同时也充分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和被安慰的需要,能更大程度上的提前达成共识,避免医患纠纷。同时,由于存在各级医生推介的医疗流程,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的分层分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每个层次患者的就诊体验,缓和了医患关系。

法律制度相对完善,各种定伤定责制度规范到位,法律维权途径畅通,患者无需采用高风险低回报的暴力手段即可达到自己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分流了患者的愤怒情绪。

2.浅谈

首先,医疗从业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以更高的道德和技术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锻炼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记住自己“常常是安慰”的职责,不仅要有仁术还要有仁心。

患者应当提高自身素质,理智看待医院、医生及整个诊疗过程,既不要恶意揣度,也不要盲目轻信,将自己和医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沟通,相互理解,积极配合,以期共同达成最好的诊疗效果。

应当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使从业人员能安心的、快乐的工作,杜绝不正当交易的发生。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强全民基础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医学素养,避免少数留言迷惑民众。最后,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疏导制度,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力量和法律途径协助患者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堵有疏才能解决问题。

第五篇:卫生法学论文

浅谈发展我国卫生法学的原因

卫生法学是卫生法的荟萃和精华,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卫生法学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执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虽然说从建国开始就着手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更注重于发展经济,可以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自从2003年SARS事件以来,我国逐步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上了正规,特别是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更是强力出击。但是时至今日,回顾将近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我国做得还不够好,正如网上评论所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是相对不成功的。”相对不成功,应该说还是有成功的方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中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推动卫生法学的发展,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推动卫生法学的发展。

一、我国现在的医患关系极其紧张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患者大部分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基本上没有沟通;医护人员大部分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基本上没有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归结为双方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

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后果很多,例如经常媒体报道的患者袭击医生,患者破坏医院设备,最严重的将会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彻底失败。因此卫生法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境况,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化,使改革走上正轨。

卫生法律体系对提高我国卫生工作水平、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卫生法制建设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卫生法制建设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卫生执法力度还不强。如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处理,药品生产、供应、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加强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改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对解决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卫生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自己的固有特点和规律,医学技术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医学科学技术尚不能解决所有疾病的救治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理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行政监督等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中舆论监督尤其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促使群众客观地理解医学技术的特点,理解国家的卫生政策,理解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难点,同时也能促进医院改进工作,最终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更加完美的医疗服务。

二、我国现在对医疗产品管理的制度非常混乱

医疗产品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概念,从简单但必不可少的产品(如压舌板、轮椅)到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如有源植入器械心脏起搏器),甚至是一般伤风感冒的药物都属于医疗产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01年约有500,000种不同的医疗产品投入市场,总价值为1,450亿美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医疗产品行业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预计2006年其全球市场总价值将超过2,600亿美元。当前,建立有效的医疗产品管理机制已被各国政府作为健康领域首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产品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很多医院使用一些来源不明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没有经过相关安全部门的检测,没有合格证,对病人的生命存在极大隐患。另外就是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中国的医生很喜欢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后疗效好,疗程短,可以凸显医生技术的高明。但是随意乱用抗生素的后果就是产生耐药效果。抗生素用得越多,耐药效果越早越明显。很多专家表示,再如此乱用抗生素治疗,中国将很快回到以前没有抗生素治疗的时代,到时候很普通的一次感冒都可能导致严重感染而夺去一条宝贵的生命。

拿中国和美国或者欧洲等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漏洞。

1、在产品责任主体方面,欧盟和美国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生产者是主要的责任主体,对其产品及因产品故障所致的一切后果负责;而在中国的法规中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政府承担着产品及使用的责任,成为一些冲突的根源。

2、在质量体系方面,美国对医疗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是单独立法,作为强制执行的要求。欧盟并没有独立的质量体系法规,而是将要求融入欧洲统一标准中,并在产品上市前审查环节加以体现。此外,在欧盟MDD已成功地将对质量体系的保证作为产品上市前控制的主要手段。而中国仍沿用最终产品审查作为产品控制的主要方式,并且割裂了产品控制和质量体系管理。

3、在上市前控制方面,上市前控制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标准的应用、技术和专家的支持、对有效性的要求和产品审查的灵活性等方面。欧盟和美国将标准作为上市前控制的技术指标,由于充分意识到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政府十分关注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化标准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以获得最新的标准知识和信息。欧盟在 医疗器械指令中确立了标准的法定地位,将标准的要求作为关键的安全审查依据。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但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目前的标准远远不能满足 产品发展的需求,国际标准的转化速度过慢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4、在上市后控制方面,美国和欧盟都对上市后的医疗产品有严格要求,FDA的上市后监督主要通过GMP、医疗产品报告制度、医疗产品跟踪制度和医疗产品召回制度来实现;欧洲基本采纳了美国的经验,建立了类似的报告制度和上市后监管体系;目前,中国对上市后的管理制度正在建设之中,两年前开始法规的调研和起草工 作,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在试行,但立法者和管理者对不良事件管理的方法学及上市后监管有效性的评价仍不甚理解。医疗产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不仅对于医疗产品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尚未成熟

近十年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给民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如今,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高科技化发展和全球人口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的社会和生存环境更为复杂,传统的疾病预防控制的地域及空间发生了变化,发生各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明显增加,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仅从病原体之一的病毒看,在迄今发现的4000多种病毒中,有100多种可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且,新的病原不断被发现。近20年世界上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其中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据统计,目前已登记的化学物总数达4100万种,我国农药产品有1.4万个,年产量100万吨,这都为化学中毒事件比以往更为频发创造了条件。严重急性呼吸合症(SARS)的爆发和扩散,更对我们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的频繁,地方性事件都可以转变成为全球性危机。同时,在一个信息交流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关于危机事件信息的任何扭曲和遮掩都不可能持久,反倒可能会失去信息主动权,造成更大的混乱,加剧危机。SARS危机,幸亏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果断决策,使危机事件的发展才出现转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此次SARS危机中吸取教训,尽快建立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在SARS事件之前,由于我国尚没有作出突发事件发布的规定,尚没有因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而建立起一套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运作机构,这容易影响对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在对诸如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方面,我国曾有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法律规范方面,针对我地区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见性差、病因复杂、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我国先后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0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9月)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01]112号)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别的,与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我国对于传染病的控制最为成熟,《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了有关应急措施:类似传染病(如炭疽)爆发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此外,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储备的经费及药品、运输、通讯等物资,各地方政府一般都根据中央政府文件规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储备金制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储备金,并规定相应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物资与资金的及时到位。

面对“非典”流行的突发事件,我国政府除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各项措施外,国务院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连续采取了两项法律措施,首先是明令重新公布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紧接着又制定和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无疑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要将防治“非典”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靠科学和法治来最终战胜“非典”。实践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提出的依法行政将是新一届政府做好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的思想。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方面,已有戒严法、国防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一系列紧急状态法的单行法,其中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法》,至今仍是抗击“非典”斗争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但是,“非典”是一种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的某些规定还比较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此外,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也亟需强化相关法律制度。为此,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当前最终战胜“非典”的现实需要,并且也为今后处理有关公共卫生的其他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完善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体系。

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卫生法律体系应该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以应对下一次可能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四、我国现在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

虽然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实际收到的成效却是没有理想中好。很多人还是抱怨现行医疗体制不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主要反映在药价高、检查费用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非常复杂,有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有政府卫生投入不足,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有医药生产流通秩序混乱,有医

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有政府有关部门对医疗服务监管不力,一些医院也确实存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纪律不严、作风不良等问题,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多年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通过增加服务手段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运行和发展。这种创收机制,导致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群众负担逐年上升,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形成恶性循环。医院隶属关系条块分割,不能实现卫生事业属地化全行业管理,难以对医疗资源实行合理配置,不利于政府部门监管。政府卫生部门对医院重扶持、轻监管,医院自身管理不严、缺乏纪律约束,部分医院背离服务方向,偏离社会公益性质,不能很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职责。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处于财政不足的状况之下, 一般只保证医疗机构的人员工资,甚至只是保证其人员一部分工资(差额拨款)。由此,医疗机构一方面要生存, 不得不挣钱来弥补财政工资的缺口,包括正式职工的差额工资以及所聘临时工的全额工资。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发展。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不得不采取以药养医等做法,将相关费用转嫁于患者, 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医药负担,这也是医患关系矛盾的一个方面。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行业参与者的我们,作为同时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多从这些方面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促进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完善我国卫生法律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充分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下载学校卫生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卫生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度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2015-2016年学年度 德城第三小学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中,严格执行......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讲究卫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美、雅观的校园,整洁、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是学校实施环境育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

    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做好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杜绝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障广大......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东渚中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目录 一 医务室医师职责 二 医务室卫生管理制度 三 学校卫生技术操作规定 四 学校卫生健康制度 五 教学卫生制度 六 课室卫生制度 七 劳动卫生制......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龙泉镇柏梓完小2016-2017学年度 第二学期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

    2016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监......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努力......

    2011—2012学年度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做好日常卫生扫除和检查工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