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04: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篇: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知道中国的具体行动。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名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5、2.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一化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和谐社会 P151页

3、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的5个新目标:(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2)扩社会主义民主(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5、考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6、为什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外资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与社会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

产权要素分配。

9、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0、创新型国家:科技史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第十章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0、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万能句)

1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3)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1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指导,双为,双百,三贴近,两立足,两手抓)(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5、如何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当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任务要更重。这是因为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还是包含各个方面的总体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什么阶段性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哪些条件等重大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9、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十个方面内容(P303)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思路。

3、港澳回归的史实(识记)

4、香港回归的意义:(P307)

5、新形势下的“一国两制”(识记)注意:本章节一般都只以小题目形式出现,不是重点考试章节,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若有大题,作答时务必要按照课本原句答题,不要自作主张的乱写。一般来说本章内容识记就可以,不要求牢记掌握。

第二篇:河南科技大学毛概考试必备(范文模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 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

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次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

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是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

2、先富

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3、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4、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求特别是消费

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1、简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始终代表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

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沈颤栗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 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市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四个

方面内容中,重点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重要意义: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他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他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5、简述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从中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

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步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

1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注意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17.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要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真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上,深化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与

目标上即共同富裕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在实践上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后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8、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提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

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世道主题变化的需要。

19、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增强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

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

度.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

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

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有机结合,、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

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6、依法治国的内涵以及重大意义依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

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原因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1、简要回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 要性。

1、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3、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制化,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特征有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3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改革之所有是“革命”,首先是因为:

1、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点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特点。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总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 化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35、先进文化的意义作用

1、中国特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国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如何认识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

然性。因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

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建议: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39、结合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思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

释。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5、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

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河南科技大学毛概考试必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次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1、让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

2、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3、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4、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1、简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沈颤栗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市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四个方面内容中,重点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重要意义: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他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他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5、简述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步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

1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注意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7.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要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真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上,深化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与目标上即共同富裕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在实践上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后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8、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世道主题变化的需要。

19、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既,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国民经,、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6、依法治国的内涵以及重大意义依法治国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原因

一、这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和谐社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1、简要回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治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3、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制化,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特征有哪些?持了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3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改革之所有是“革命”,首先是因为:

1、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点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特点。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总路线总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 化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35、先进文化的意义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国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如何认识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建议: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39、结合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思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释。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5、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四篇:毛概复习资料(推荐)

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

我国初级经济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

当前我国建立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题请回答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答案:第一阶段(1978-1983年)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按劳分配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内容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分配形式: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圣山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生产所做出的贡献,并根据贡献大小而给予各要素所有者应有的报酬,才能鼓励人们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生产要素不能按自己的贡献而取得相应报酬,即生产要素无偿或低成本使用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很可能主要通过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出,这属于粗放型增长。而一旦各要素能按贡献而取得报酬,即要素的使用要按市场价格支付成本时,生产者就会从控制成本出发,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集约型增长。

因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当前存在收入差异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政治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与法治

什么是基层民主?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含义)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认识,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内容)第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第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原因)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全民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个倡导”

即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

版本1

1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3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对于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义。

5对于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版本2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原因

(一)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生态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沙漠化迅速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4、森林资源锐减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6、地下水水位下降

7、水体污染加重

8、大气污染严重

9、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10、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策的原因?

生态与四种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00念、观点、方法。

五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枢纽,生态建设是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第五篇: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选择)

2.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择)

4.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单、多选、判断)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7.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多选)主观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根。3.毛泽东思想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

1、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多选)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判断、单选)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选)

6、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国家垄断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社会阶级)。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0、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判断)

1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第三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判断)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马克思、恩克斯曾设想用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7.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8.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10.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多选)

11.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是对农业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多选)

1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座大山倒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四章 1、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第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

3、党的十三大,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56年~2050年),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简答题(重点):

8、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主体;从上层建筑上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基本确立。

第六章

1.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单选)

2.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3.两个百年目+中国梦

(1)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049年目标:基本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内容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多选)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选)

简答题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确定下来:(简答或判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以经济中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3.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4.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选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中国的对外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的有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A社会主义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的。国企是按劳分配

9.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0.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12.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3.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18.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依法直接行使民族权利,实行民主自治。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选)2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单选)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2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7.两手抓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8.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判断)

29.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本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选)

30.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2.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主观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2.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重点题)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发保驾护航。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九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2)港澳回归后,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6、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判断)

7、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8、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9、台湾回归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10、1987年、1988年,返乡探亲热潮。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核心)。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判断)

1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第十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单选、判断)

2、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3、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4、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5、威胁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7、(多选)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9、20世纪60年代,“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10、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态势,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12、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3、中国外交工作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第十一章

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比第二章的7)4.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选)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7.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以内的爱国者联盟,大陆范围以外的海外侨胞联盟。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判断)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多选)10.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1.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十二章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选)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

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7、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下载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科技大学2014毛概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资料

    2013——2014年第2学期《概论》课 考试复习提示 一、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判断正误题(1×10=10分) 4、问答题 (10×2=20分) 5、案例分析题(2......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单选 20*1'多选10*2'材料分析48'论述题12'第一章1.毛泽东《论新阶段》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毛概复习资料

    1新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毛概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知识整理 课本知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

    毛概复习资料

    2.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运用马......

    毛概复习资料

    一、主要复习要点 1、第一章(重点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毛概复习资料

    1. 中共十八大报告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是什么?《十八大报告》单行本p12-13 2分析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