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分析

时间:2019-05-14 04:4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尔基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尔基分析》。

第一篇:高尔基分析

高尔基《我的大学》中阿廖沙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它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以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为时代背景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了阿廖沙这个光鲜照人,朴实逼真的人物形象。它记叙了阿廖沙在独特的社会大学里学到知识的经历,折射出历史变革时期一代新人成长的艰辛。

关键词:高尔基三部曲阿廖沙分析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8)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展现了文中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成长历程。然而,这篇自传体的第三部《我的大学》主要讲的是阿廖沙到喀山求学未果,遭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备尝人间苦难的故事。《我的大学》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主人公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它以俄国动荡时期为背景和其叙事的真实性而著称。文中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坎坎坷坷,这也为他最终培养了坚强的性格打下了基础。

一、阿廖沙生活的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

很小的时候,阿廖沙因家中遭到变故,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外祖母家。那时阿廖沙还正处成长阶段,他的外祖母有着开朗坚强、不屈从的性格,她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教会阿廖沙追求真理,蔑视黑暗社会,充满正义感,对美好生活充满遐想。所以,尽管在求学途中遭遇到许多挫折,但这还不足以使他屈服,反而将他锻炼的更坚强。

二、阿廖沙刚到喀山时的生活。

阿廖沙满怀梦想,欣喜的来到喀山。【我还向她讲述自己在轮船上的工作经历。她说我:“你认为这样就算是为上大学作了充分的准备吗?”那时的我还没有什么幽默感,在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后,我向她解释了具体行动步骤,如此这般,最后科学殿堂的大门就会在我面前敞开。】①这个时候,阿廖沙还幻想着自己能在喀山学到他所想的知识,他觉得喀山就是知识的圣地,他一定要在这里学习研究,使自己的学识得到质的提升,为将来开创理想的殿堂做好准备。他是这样的充满自信,甚至有些盲目。他设想前进的方向,却不知道此时位置的前方其实并没有他要走的路。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令我们不禁要大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了解到······

三、一心想着大施拳脚的阿廖沙最终只得回到现实。

【不久,我就认识到上大学只可能是一个白日梦而已。】②此时的阿廖沙可谓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本是满怀求学的渴望来到喀山,可没想到,却生生的化成了泡影。他很难过,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他觉得对不起外祖母,辜负了外祖母对他的期望,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应该如何走,往哪走,他不能理解这样的社会。一次,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游荡在伏尔加河边,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面。这便是这部作品富有转机的一面。从那以后,阿廖沙便开始在艰难的日子里自我安慰,也就逐渐磨练出了自己顽强坚定的意志。最后,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来到伏尔加河边的码头工作。

四、独特的社会大学教会了阿廖沙在学堂里学不到的东西。

他说:【“在码头上,我看到了令人晕眩的世界,那儿的人们放肆粗鲁,毫不掩饰贪婪的本性。我观察着这些人心酸的生活,他们对万事都充满了敌意,对自己的生命却毫不在意。相同的经历驱使我加入他们充满刺激的生活圈子。我读过 勃来特·哈特③ 的小说,以及其他许多趣味低俗的故事,更加激起我对这个阶层的人们的好感。”】④之前还对生活绝

望的阿廖沙,通过在码头上的观察,又重新拾回了信心,后来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开始和工人们接触,试图从他们那多汲取生存之道。主人公在这些工人们的身上看到了人类的智慧,这给予他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我的大学》的背景。作品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因这部作品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我们可以说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并且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它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以至于得以流传至今。随后“苦难一所大学”便成了许多有志者的座右铭。

五、革命的道路随之而来。

《我的大学》全书还描写了阿廖沙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时的情况。在码头上的所见所闻使阿廖沙受到了很多鼓舞和启示,他说:“我觉得只有对人类最强烈的爱,才能激发出一种必要的力量来探索和领会生活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不再为自己着想,开始更多的去关心别人了。”这一句话透露了他思想的成长,这更是作者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作者具有一颗关注民心的心,他说到则做到。接着,作者写到了阿廖沙跟随革命的民粹派们来到伏尔加河畔克拉斯诺维多沃村协助进行了宣传组织活动,主人公又从从他们那里找到了新的生活道路。正是因为此次宣传,使阿廖沙进一步了解到俄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全书将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细腻且丰富。阿廖沙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后,到处忙碌奔波,为他的关注民生的理想奋斗着,这一次,他真正知道了,其实在大学里根本学不到这些。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来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作者还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作为一个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伏尔加河上劳动的音乐深深的吸引着我,直至今日还使我陶醉不已。我还清楚的记得初次体验英勇劳动诗篇的那一刻。】⑤作者写到这里就是想表现出码头工人带给了阿廖沙非常大的影响,即使主人公加入的了革命者组织的一个读书会中,但他永远也忘不了码头工人们劳动的场景,他们努力的工作着,即使是在当时那般**艰苦的时期,但他们仍然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精神。这是作者和主人公都深受感触。

这就是高尔基《我的大学》带给我们的深长思考。高尔基带着切身的体悟,捕捉并精确地传达出主人公阿廖沙心理发展的动态变化的全过程,写出来一个鲜活的、超越了时代和民族的阿廖沙形象。这部自传体三部曲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①②④⑤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2]③(1836-1902)美国小说家。

第二篇:高尔基《海燕》形象分析

勇者气概,智者风范

——海燕形象分析

高尔基的《海燕》发表至今虽然已经超过百年的历史,但今天的读者在朗读时仍然能够感到振奋——血液仿佛一点一点沸腾起来,勇气仿佛一点一点积聚起来,心胸仿佛一点一点开阔起来!读罢,只觉心神激荡、酣畅淋漓!

为什么曾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象征的海燕形象,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激动不已呢?因为,“暴风雨”不只存在于当时的俄国,不只存在于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之中,它其实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因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海燕”的存在。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是一位勇者。在“狂风卷集着乌云”时,他“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叫喊着”,毫无畏惧;当“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他坦然应对,继续“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而当“狂风吼叫„„雷声轰响„„”“暴风雨就要来啦”的时候,他仍然不改本色,“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勇者无惧。面临越来越危急的情境,“海燕”总是坚持自己原有的飞翔姿态,甚至向“乌云”直冲过去!他明白,狂风、乌云、雷电虽然可以遮住辽阔的天空,改变湛蓝的海水,翻起滔天的波浪,制造可怖的声响,但是,只要自己积蓄足够的力量,拥有足够的能力,一切都不足以改变飞翔的姿态,不足以阻碍前进的行程。生活中正是这样,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困境,有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这些困境,但我们可以暗暗地思索,可以默默地找准方向,可以渐渐地强大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无所畏惧的勇士!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也是一位智者。在狂风、乌云刚刚开始肆虐的时候,他就“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叫喊声里”充满着“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准备享受“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在“雷声的震怒里”,“敏感”的他“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所以,“飞舞着”“大笑着”“号叫着”;而暴风雨来临之际,他则以“胜利的预言家”的身份“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智者无惑。因为明白“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明白“乌云遮不住太阳”,所以 “海燕”热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并始终抱着“胜利的信心”。而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懂得遭遇一个人、一件事、一种困境,可以对世界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使自己拥有更多一分的智慧,就不会拒绝生活中的各种遭遇,反而在每次遭遇到来时可以做到从容应对。而在每天必不可少的读书与思考中,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使自己的眼光更长远些,眼界更开阔些,如此,我们便能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

走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都期望自己既有勇者气概又有智者风范,因为,没有恐惧和疑惑的人生会更圆满。所以,我们需要高尔基的“海燕”,一直都需要。

第三篇:高尔基

一、高尔基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高尔基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祖母家贫,11岁的高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等以维持生计,少年时期曾参加倾向民粹派的大学生秘密团体。这一切就是高尔基的“大学”。20岁后,高尔基开始在俄国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罗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在长期的流浪期间,他一面做工,一面组织秘密小组,进行革命宣传。

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

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如《马尔华》《柯诺瓦洛夫》《切尔卡斯》等)。在高尔基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

90年代末,高尔基的创作思想臻至成熟,这时期高尔基发表了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接着,《三人》(1900)也问世了。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太阳的孩子》(1905)、《野蛮人》(1905)、《仇敌》(1906)等等。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

高尔基在许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无情地抨击了作为旧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识,如中篇小说《奥古罗夫镇》(1909)、《马特威·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高尔基发表的重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罗斯漫游记》等。

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写成。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海燕

在苍茫的海面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浪花,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乌云,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了下来;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一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它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俄罗斯19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卓越的艺术珍品。作品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炼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 2 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问》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第四篇:高尔基 《海燕》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3、能有感情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背景简介: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课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哪几个时刻海面景象的变化?

2、学生概括每个时刻的海面景象和海燕的情况。

3、归纳明确: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1—6)节。(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更加勇敢顽强(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热情欢呼(12—16)节。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画面

1、齐读(1—3)节,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海燕有什么表现?

明确:在狂风卷集着乌云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提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明确:黑色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写出了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第2段对海燕飞翔的描写变现了怎样的海燕形象? 明确:“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 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心。

4、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说明此时海燕的心理活动。明确:渴望。

5、自由读课文4至6段,在课文中圈画出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此时表现的词语? 海鸥:呻吟 飞窜 恐惧 掩藏 海鸭:呻吟 吓坏

企鹅:蠢笨 胆怯 躲藏

6、为什么还要写到这三种动物呢?

明确: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

7、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

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幅画面。

(二)研读第二画面

1、朗读7—11节,思考: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2、句子品析: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明确:运用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3、句子品析: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明确: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海燕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4、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三)研读第三画面

1、朗读12—16节。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学生口述第三幅图画中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

明确:这是一幅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

2、思考:在此时,作者是怎样描写海燕的?

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四)分析文章里的象征意义

1、文章写到了哪些事物,请一一列举出来?

明确:海燕;大海;海鸥、海鸭、企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暴风雨。

2、再次介绍写作背景: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3、文章所描写的事物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先讲解象征的相关知识。

明确: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四、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英勇善战、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第五篇:高尔基教案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二课时

一、学情调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起来读题。

2.通过收集资料,你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作者是从哪两件事介绍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父子情深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板书:栽花、赏花、写信)

文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什么?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齐读)

二、出示:合作探究一: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爱父亲,父亲爱儿子?画出有关词句仔细品读,并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法提示:

1.读读画画写写,交流感悟;

2.抓住关键词,说出体会与感受;

3.走进人物内心,想象感受快乐。

交流提示:我从……体会出(感受到)…… 拿出导学案交流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运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组长带领,分组学习。先自学再交流然后讲给组员听。老师是你们公正的裁判)

1.个别回答。

2.小组读句子谈体会。谈的最精彩最有新意的小组加星。

(1)出示句子: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谁愿意到前面指着讲(注意关键词)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勇敢之星)师提示:儿子要告别父亲回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心里会想„„(我不在时花儿可以代我陪伴父亲,闻到花香父亲的会好的快些,看到鲜花父亲心情会高兴,病会好的快些)(想象之星)

是,此时儿子虽然很累,但心里充满快乐,所以他的付出是快乐的。出示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齐读)

师:让我们把儿子对父亲深深地爱和快乐读出来吧。愿意读的一起读

同学们加油,还有更适合你的星等你呢。

3.读第4自然段

过渡:儿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父亲得到了满院的鲜花。

(1)出示一组画面,问:美吗?这次我们小组比赛朗读,老师要找出这节课的朗读之星。

(出示第四节内容)小组内练读,组长指导,师提一组的3号,请他像另外三组3号挑战到前面来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从那个词中),我看到了„„闻到了„„”(小小评论家)

(2)通过刚才的品评,谁读得最好?(朗读最优秀的朗读之星是)多美的景色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第五节内容)(1)通过自己的朗读。你还有什么发现?(讨论,分组回答)说说看。(从……看出……)(2)(师提示)儿子走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骄傲、感动、思念之情。体会“幸福、思念、自豪”。)扣住“欣赏”、“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

朵的鲜花就是儿子的——(笑脸、爱心、孝心)(由学生说)。”(老师补充:这种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其他人或事的方法,叫触景生情。高尔基看到鲜花想到儿子,不仅可以叫触景生情,还可以叫睹物思人。请大家把这两个词写在书旁,板书: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小结:高尔基除了高兴还多了一层感受,那就是骄傲、感动、思念之情。

(3)齐读第五节。

(4)你认为儿子仅仅给了高尔基鲜花吗?(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5)如果儿子知道父亲这么高兴、幸福,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啊?

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齐读)我给

小组一个思考之星。

三、合作探究二:品读写信教子

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给予了父亲鲜花、爱心,父亲欣赏着鲜花,如痴如醉,它有许多话要对儿子说。他给予了儿子什么呢?

2.请同学们分组自学6——9节(用导学案提示品读第二部分)出示合作探究二:品读写信教子

感悟信的内涵

品读信的内容在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什么?儿子从信中得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写在相关词句后面。

学法建议:朗读感悟,交流体会;联系自己,体验快乐。

3.生合作学习,师巡视,相机指导。

4.交流:(出示信的内容,先讲一下半引号的用法。)

(1)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A.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生补充,高尔基高兴地认为儿子栽在院子的花不仅给自己带来快乐,也带给小岛上更多人快乐.)

B.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时时处处都不断给人美好的东西)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C.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还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2)提示指导两个“美好的东西”的意思。(点击“美好的东西”变色,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

3、.哪小组有什么收获?(我们的收获是……)(多媒体把“你”变成“我们”)齐读:要是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我们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那时候,我们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我,因为我们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4、(还有什么想说的?)这里的“给”指……“拿”指……

(“给”是给予、奉献。“拿”是向别人索取、是得到、是享受。)

师小结:是呀,看到别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帮助而愉快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幸福。这就是“给”比“拿”愉快的意思。(齐读,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5、创设情境,分小组引读信的内容(8、9节)

1、儿子收到了父亲的给予,激动万分,深情地朗读着父亲的来信,读——(这儿我要送给

小组合作之星)

2、在你生活中,有过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感到愉快的经历吗?请联系实际说说感受。(生自己举事例)

3、出示说话练习:生活中,你因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风雨中,_________,他人的感激让你愉快;校园内,_________,校园的美化让你愉快。„„。(配乐)a.设计情境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

快„„【 体验之星 】

(5)高尔基通过一封信,教育自己的儿子,不是简单的父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手指板书,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引导,像这样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回答后,再出示有关名言积累)。出示相关名言朗读。】

四、拓展练笔:学写回信(机动)

1.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最想对高尔基说什么?

2.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引导: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老师要提醒你们几个注意点:(1)这是一封回信;(2)一封好的回信,会让高尔基胜似吃药,你们一定要思考好;(3)当你知道高尔基是在岛上治病时,得写些什么?一句话,打动高尔基,让他高兴、放心。千万别忘了开头第一句话:我已收到您的来信。” 出示:

给爸爸的一封回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

祝您早日康复!

爱您的儿子

****年**月**日 3.交流评价

4.出示优秀(授予小作家)

五、总结写法

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情感关系,我们可以用哪个字来表现。(板书:画一颗爱心)儿子深爱着父亲,父亲也深爱着儿子。课文通过三个典型的事例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地写出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浓浓的情意,让我们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你的心情一定也非常的愉快,请联系实际,以“给予是快乐的”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

1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

赏花(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写信

下载高尔基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尔基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尔基》读后感

    读后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

    高尔基名人名言

    关于高尔基名人名言 关于高尔基名人名言1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以......

    高尔基《母亲》

    [苏联]高尔基著《母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成都。 摘录: 1工厂吞噬了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筋肉里榨取了他所需要的精力。P1 2饱食中日的人可真不少,正直诚实的人真......

    高尔基经典语录

    高尔基经典语录5篇高尔基经典语录 篇1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2、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bs3、书籍是不可分离......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

    高尔基-童年

    习题一 一、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 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4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当过学徒、搬运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