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味儿
年味儿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有着一股特殊的年味。
年味儿是新的,穿新衣,戴新帽,除夕开始,所有的都是新的,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年味儿是红的,红灯笼、红春联、红鞭炮、红衣裳,到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年味儿是幸福的。这一天,无论是谁,不管有多忙,都会赶回家过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享受着幸福的年味儿。年味儿是热热闹闹的。除夕傍晚,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讲述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谈论这一年来的喜怒哀惧。吃完年夜饭,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春节晚会开始啦。小品,相声,歌舞,魔术……每年都是这些项目了,他们就像老朋友,陪伴着大家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春节。最兴奋的是十二点,或许应该说是零点的钟声了,随着时间的到来,钟声敲响,烟火齐鸣。我们也终于要放炮了。走到街上,轰轰的爆竹声一声声震撼着我的心。一个个烟火冲入夜空,轰的爆发出无数的幻彩焰火。知道么?在我心中,他是最神圣的,他用尽力量,燃尽自己,为人们迸发出最美的一刻。瞧,那一个个美丽的焰火,照亮了我的脸,大家的脸,照亮了整个夜空。
年味儿也是香喷喷的,放完炮回来,就开始做饺子了。有茴香馅的,韭菜馅的。叔叔负责擀皮,姑姑、哥哥和我负责包饺子。而春节的饺子的不同之处在于:春节的饺子里会包开心果。不过不是每个都包,而是极少数才包,吃到的人一年都会有运气。而邓婉婷就是负责放开心果的,今年还特别往里放了一个水果糖,只有一个呢。等香喷
喷的带着好运的饺子端上来了,大家立刻开始抢。一会功夫,两盘饺子一扫而空。大家的运气都不错,我吃到第三个饺子时吃着一个,邓婉婷运气更好,才吃五个饺子就吃着两个开心果,更有运气好的妈妈,吃第一个饺子时就吃到了唯一的一个水果糖茴香饺子,不过她说味道不太好。当然相对也有人运气不好,叔叔吃了将近有二十个饺子了,还是没有吃到,不过他就是不服气,把剩下的饺子都吃完了,终于吃到了一个开心果。
年味儿是深刻的,也是简简单单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年饭、看春晚、放鞭炮、吃饺子。仅仅如此,就体会到浓浓的年味儿了。
第二篇:年味儿经典抒情散文
过年,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很乏味了,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深长。因为只有在过年,姐妹们才能携夫契子,不远千里万里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一个都不能少,使我品味着一种无与言喻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春意渐暖,亲情的联络,情感的慰藉,真好!
我的家是个大家庭。父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五个孩子又生了十个孩子,大姐家的大女儿又有了儿子,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到了过年,二十三口人聚到一起,热闹非凡。每到春节,是母亲最心满意足的时候,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满满的成就感。孩子们三五成群,同龄的孩子之间有着共同的话题和游戏,都不用大人管理。到今年春节,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们最小的八岁,最大的二十七岁。
二姐家的女儿已经上了大学,显得格外淑女范儿。弟弟家的二女儿是个“小外交家”,高情商加上俏丽的模儿样,格外自信和热情,虽然只有十一岁,在姑姑们的身边寸步不离,特别招人喜爱。妹妹的小儿子“周二胖”,肉嘟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我很喜欢上去抱一抱,陪他玩一会儿。母亲说,过年就是过孩子呢,真是!
是我初中同学的弟媳儿,忙前忙后,张罗着一桌桌饭菜。大家举杯共盏,叙说着一年来的各自的发展状况,心中的烦恼与快乐,其他人给着建议,你一句我一句,最纯粹的真情流露。
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说起小时候的事,总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温馨而快乐。二姐是我成长的玩伴和模仿的榜样。我上学住校时,给我送大饼,现在讲起来,还回味无穷。二姐说我俩像双胞胎,连我儿子说他二姨的某个侧面都很像我哩!
聊天聊累了,大家就玩扑克。四人一桌,五人一伙,我们陪着姐夫、妹夫们玩扑克,或打墩儿,或喝水,很有意思。今年,我们还去爬了山,照了风景照。站在山尖儿看家乡,心清气爽!
我家的兄弟姐妹们都过了不惑之年,大家更加关注母亲的健康,也关注彼此的健康,清淡饮食,注意三高,养生保健成了今年过年的热门话题。弟弟还像模像样的像医生似的给每个人量了血压。父亲去世后,弟弟撑起了这个家。过了不惑之年的弟弟突然间多了几分成熟和历练,有了几分父亲的影子。在我的孩子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兄弟姐妹们经常嘘寒问暖,四处求助。弟弟对母亲很孝顺,哪个姐妹有困难,都第一时间站出来。那样子,让我想起了过世的父亲。
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在商业系统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清闲几天。春节天气也暖和起了,父亲常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去河边钓鱼,或陪我们爬山或喝着小酒讲故事。所以每到过年,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少年。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像大哥哥一样照顾他的六个兄弟姐妹,哪个有困难,就会无私的给予帮助,特别是资助当时上学的老叔,一直供到中专毕业。今年过年,老叔一家没有回老家,去了台湾,发回来很多照片。
母亲聊起家事,虽是些家常,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听母亲说,七岁时,姥爷就去世了,母亲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却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滋养着我们五个。大家谁也不攀比,不等靠。每个孩子都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勇敢和生活着,奋斗着。
有时,我在想,我家的这股凝聚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哺,团结的力量。父亲的耳濡目染,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的威望,弟弟的懂事,父亲的亲子关系,兄弟姐妹的互相帮助,代代相承。
从二零一四年开始,每年春节我家的保留节目就是照全家福。在弟弟家“家和万事兴”的牌匾下,留下我们健康快乐的一家人的身影。暖暖春意,浓浓亲情。以母亲为中心,大家围坐在一起,连小孩子们也格外配合。那一瞬间,二十多口人或立或坐,记录了人生的美好时刻。“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十个基本点,二十个基本点……”子子孙孙,传承着一个中国的优良的传统——孝顺,团结的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和万事兴!
短暂的春节假期,悄然而逝。大家又满怀信心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有时,我在想,父母亲养育了五个子女,是给我们人生路上的最大的财富。独生女子女的教育和思想,需要大家庭的感情联络。要不要编一个家谱。我家就像《易经》里的八卦图,点、面、线。成国、成家,家国天下!
第三篇:年味儿小学作文
年味儿小学作文
年味儿小学作文1
在每个人心里,每一年的味道都有自己的味道。有激动人心的,有刻骨铭心的,甚至有伤心欲绝的,我觉得新年的滋味永远是快乐的。
说到新年快乐,我就忍不住想起过年的时候和朋友一起玩。最有趣的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扫视了一下大箱子,立刻藏了进去。哈,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没被朋友发现。躲在里面忍不住偷偷偷乐。他们全面搜索失败后,最后无奈的大喊:“出来,我们放弃!”这时,我只是高高在上,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似乎在笑。当然,除了过年能和朋友们玩得开心,我更开心的是父母可以不用工作每天陪我玩,这是平时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
除夕吃什么?年夜饭,还没开始吃就开心的像条小鱼。为什么这么开心?今天,许多“客人”被邀请一起吃饭。最让我开心的是能加入做晚饭的团队。奶奶演主角,妈妈演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让我眼花缭乱。我尝遍了炉子旁的每一道菜,胃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意义的就是收红包!这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为了交学费,买文具。你没发现每个长辈递红包给我的第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学习!”我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
玩耍的笑声,年夜饭的欢乐,发红包的欢乐,都深深蕴含在新年的味道里!
年味儿小学作文2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儿都各有各的味儿。有兴奋的、有难忘的,甚至有的是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一说到高兴的年味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和小伙伴玩的情景。最搞笑的就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目光扫视着那个大箱子,立刻躲了进去。哈,果然是个好地方,居然没被小伙伴发现,我躲在里面不禁暗自偷着乐。经过他们的全面搜索无果后,最后无奈的喊到:“出来吧,我们认输了!”
这时,我才得意扬扬,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笑的前俯后仰。当然,过年除了和小伙伴尽兴的玩耍,更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用工作,能够天天陪我玩,这但是平时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大年三十晚上吃啥?年夜饭呀,还没开始吃饭我都已经高兴地像只活蹦乱跳的小鱼。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这天请来了很多“嘉宾”,大家一齐吃年夜饭,最令我快乐无比的是我能够参加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去。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是个性丰盛,有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在灶边每个菜尝一口,肚子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好处的要数收红包啦!
这可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而是用来交学费、买文具用的。你没发现,每位长辈递给我红包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呀!”
”我可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哦。
玩耍的欢笑,年夜饭的快乐,发红包的喜悦,都深深地包含在年味儿里!
年味儿小学作文3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为了庆祝元宵节,你应该吃饺子!
如果你想吃饺子,你应该打包。爷爷从外面买了糯米粉和麻芯馅。爷爷先从装着糯米粉的袋子里倒出一些糯米粉放在盘子里,然后往盘子里倒入一定量的冷开水,不停地揉搓揉捏,直到糯米粉和水完全融合成一个软软的糯米球,看不见水。
然后,我把汤圆卷成细条,再把一条拉成四小块。我拿起一段,先磨圆,再压平,从装着麻芯馅的袋子里拿出一小块,包在压平的汤圆中间,然后用力均匀地磨圆汤圆。一个圆圆的白色饺子出来了。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体验,……我赶紧包好了。小饺子比对方好看。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饺子放在沸腾的锅里。爷爷告诉我:“饺子一个个浮出水面,就熟了。”几分钟后,每个小饺子真的把小脑袋从水里戳了出来,真的很可爱。我把这些饺子都拿出来,分成三碗,一碗给爷爷,一碗给奶奶,最后一碗给自己。我自己吃饺子,听爷爷奶奶赞。我的心被交叉了。
美味的饺子必须有手掌的温度。
年味儿小学作文4
今天是大年初五,家里人继续走亲访友,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今天去这家,明天串那家,很是忙碌,我和孩子爸说,这咋像是天天上班了,孩子爸说,你上班有这么舒服?仔细想想也是啊,这每天就是走走亲戚玩玩吃吃喝喝,小朋友还有红包收,不管大人小孩子都过着这一年当中最“奢侈”的几天。
虽然很热闹,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想想应该是年味儿吧。记得我小的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能穿新衣、收压岁钱、放鞭炮、还有很多好吃的。现在呢,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服随时能买新的、想吃啥就吃啥,天天就像过年一样,除了不能放鞭炮,正因为是这样什么都不缺了,好像感觉过不过年都一样,反而过年的时候路上的人和车更少了,没意思了,慢慢儿的就不是特别在意了这个年了。现在过年走在大街上很是冷清,现在住的都是楼房,回到家一关门,很难有邻里间串门的,一个楼栋的估计都不熟悉。除非在商场里听到播放过年的音乐,才想起来,哦,这才感觉有点儿像是过年了。
一年又一年,过一年就又老一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过年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感触,虽然过年的氛围已没有从前那么浓厚,但是依然期盼,因为过年了就意味着团圆。
年味儿小学作文5
这天是大年三十,处处正如歌曲《过新年》里所说的“鞭炮声声锣鼓响”。虽然没有锣鼓的声音,但是,我早上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吵醒却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我怀疑这两天的雾霾就是因为放鞭炮引起的。
冬夜悄悄地降临了。春节的压轴大戏上场了———年夜饭(或称团圆饭)做好啦!
和往年一样,“余”又出此刻我们的餐桌上,美味无比!
还有香喷喷的豆沙春卷,一吃就停不下来。金黄的皮脆脆的,美味的豆沙甜甜的。不是做广告哦!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最好吃的要数贝类粉丝了,大蒜使粉丝又辣又香,香葱和它的名字一样,让整盘菜更香.更入味!
哎呀,还有许多哦好菜没讲呢!
凉拌超爽口莴苣,海蜇(俗称水母)黄瓜,猪肚,梭子蟹等等,都是好看又好吃的菜。比如凉拌莴苣,外表十分葱翠,吃在嘴里十分凉爽。比如梭子蟹,它的肉很新鲜。又白又嫩,是团圆饭的热门菜。还有海蜇黄瓜,虽然我没吃海蜇,但是黄瓜有一种不可阻挡的“爽口魅力”吧我的筷子吸
了过去。
吃完饭,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在开始之前,我表演了《过新年》这首歌。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
我们沉浸在新年的歌声中,都快忘了还有春晚呢!
不管是红包,还是春晚的小品节目,都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回忆。
新年快乐!
年味儿小学作文6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适宜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明白豆腐是怎样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年味儿小学作文7
新年过去了,但在元旦期间,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只是在寻找新的一年。
之前觉得过年很平常,因为每年都是这样。正是因为人们有这种想法,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所以我今天去找新年的味道。
记得大年三十,没看几分钟春晚就忍不住困人诱惑睡着了。正当我熟睡的时候,“啪啪!哎!”这声音把我吵醒了。我一看表,原来已经十二点了,还在放烟花!哦,烟火是一年的味道。
元旦,当然要穿新衣服。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开泰百货,给我买了一身运动服,给爸爸挑了一件衬衫,给妈妈买了一件外套。商场那么多人!每个人手里都有大包小包,有的甚至拿不动,商场里的东西真的很刺眼!原来逛街是一年的味道。
在繁忙的街道上,有明亮的红灯笼。我家去菜篮子了。哇,龙虾400多块一斤,真贵!我赶紧拿了我爸的衣服走了。作为一个小学生,已经是天价了。这些菜这么贵的原因肯定是大家炒的跟炒房团一样。原来直月酒是一年的味道。
……
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新年的味道。在农村,在城市,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
年味儿不好找吗?是的,新年的味道无处不在。
年味儿小学作文8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隆重的节日,我是如何过的呢?请听我慢慢详来。
在大年之前,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已经满怀喜悦的重四面八方奔进心里最温暖的港湾家;才刚踏进家门时,家里人早就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好迎接喜庆的新年。除了打扫,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是情采年货,无论贫穷富贵,所有人都会到超市、商店去购买糖果、瓜子、花生……这是必不可少的。
很快,除夕就到了,忙活了一年的人们,是享受他们劳动成果时候了吃年夜饭。桌上的菜品可真丰富啊!鸡鸭鱼肉,看得人口水垂延三尺,眼珠子都不开了。大人们喝着小酒,划着拳,脸红得似猴屁股。而小孩们吃完丰美的年夜饭就去放鞭炮了。站在外边,处处烟花绽放,胆小的孩子们就捂着耳朵,蹲在旁边看别人放;我许久未放,有点害怕。皱眉闭眼,将炮筒那在离身体一手臂处,刚想点火,却又缩了回去。没想到旁边的大哥哥竟使用激将法,吼道:“不敢放吧,不过吧!”我心一横,鼓起勇气,一股脑儿点燃了火,紧闭着眼,侧耳倾听鞭炮呼啸而出的声音。再睁开眼时,看着我放到那一筒鞭炮,它照射出来耀眼的光芒,在空中绽放。又看着那漆黑的夜空上无数烟花绽放,红的、绿的各式各样,旧的未完,新的又至。空中满是浓浓的硝烟,但很快,他们都散了。我心中满是不舍,为何美丽的东西总是难留易逝?
岁月匆匆,来不及向新年挥挥手,这一年就又过去了,它总是给人太多的憧憬,太多的畅想……
第四篇:春节-春联-年味儿
春节-春联-年味儿
春节是民俗画铺展的风景
春节是年夜饭熏蒸的甜梦
春节是红高梁酿制的浓醇
春节是红头绳飘动的欢腾
春节是灶台上扣肉的喷香
春节是庭院里传出的笑声
春节是红灯笼悬挂的喜悦
春节是爆竹声洋溢的激动
春节是游子们回家的渴望
春节是邻里间鱼水的真情
春节是山喜鹊鸣叫的惊喜
春节是新对联火红的收成春节是华夏人共同的欢庆
春节是海峡间企盼的涛声
春节是眼睛里深深的祝福
春节是心与心滚烫的真诚
好似孪生兄弟降临喜悦农家
宛如缤纷彩虹映照春天脸颊
有棱有角方块字凸显土地性格
平仄抑扬对仗句支撑刚正骨架
墨笔挥毫书写田野情怀
剪刀唱歌裁出温馨佳话
描绘五谷丰登好年景
赞美幸福美满乐万家
讴歌乡风文明暖家园
勾勒富裕和谐新图画
啊,春联
你是春天的使者
播撒红红火火的希望
你象婀娜美丽的春姑娘
为流金的日子披上妩媚彩霞
腊八醋熏香农家小院
花喜鹊登枝摇动春天
扫房子洗尽疲惫辛劳
糖瓜粘甜醉童真笑脸
白面发馒头点缀喜悦
贴春联门楣绽开容颜
购年货拎起小篮大包
挂红灯照亮街巷庭院
吹唢呐秧歌扭动乡村
踩高跷龙狮摇摆旱船
包饺子蒸锅扣肉喷香
穿新衣鞭炮驱走严寒
走亲戚拜年和谐一片
赏花灯元宵凝聚团圆
龙抬头春饼裹进嫩绿
饮美酒共叙情意绵绵……
第五篇:家乡的年味儿作文【推荐】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推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年味儿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农历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嘀嗒、嘀嗒,时光在指缝间,从我们的生活中匆匆地走过,从绚烂的烟火中慢慢地飘过,从热闹的街市中悄悄地溜过,从一盘盘可口的饭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马年,幸福的马年。
走到街上,小灯笼串成一条红艳艳的长龙,在风中摇曳出新年的喜庆。汽车不停地喇叭声也不再令人烦躁,因为车上装载的都是满满的一颗颗想回家的心。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马”,有的引颈长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赶。这些可爱的马儿让你想拍照,想抚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马年的到来。远远望去,你仿佛来到了一处广袤的天际,对马年更是有着马到成功的期盼。
在大家的欢庆声中,终于迎来了喜气洋洋的马年。大年初二,我们的汽车在用烟花碎末儿铺成的地毯上缓缓驶过,满心喜悦地来到了乡下。放眼望去,屋后的河水里洒满了红色的“花瓣”,可见大年夜,家乡鞭炮满天飞。走到家门口,缕缕菜香迎面扑来。走进自家厨房:绿得发亮的团圆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宝饭……摆得琳琅满目。只见外婆手拿大铲子,在大锅前一刻不停地烧制美味佳肴。妈妈在一旁打个下手,一会儿洗青菜,一会儿切肉丝。我呢,在灶头前窜来窜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儿。
开饭啰,随着外公的一声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纷纷入席了。这时,舅婆也满脸喜气地赶过来了,她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里塞红包,我这下急了,说;“婆婆,这钱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里,看着这揉得皱皱的,带有一点点温度的红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这是舅婆的压岁钱,我可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哦!饭桌上,伴着热气腾腾的“满汉全席”,大家边吃边聊,几个大舅和姨夫,比我们小孩还“贪玩”,忙发新年的“第一笔财”,不时地来几下划拳的把戏,那老酒配上粗旷的嗓子,真可谓其乐融融啊!
晚饭才进行一半,几个小孩便从桌底跐溜钻了出去,口袋里的硬币被拿了出来。几个人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来到了小店买小爆竹。黑夜里,如流星一样的“珍珠泉”和我们的笑声一起绽放,我既大方,又不时有点害羞。大家你问我,我问你的,却总离不开灿烂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在大大家酒杯的碰撞声中,我们的心也更近了呢!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它像墙上挂着的“福”字,把我们的幸福定格在这一个温暖的夜晚。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4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父亲母亲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父亲母亲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5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大家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大家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家乡的味萦绕在舌尖上,绕的让人想念,盼望不已。现在,我们遇到了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一个隐形的担子默默的压在我们的身上,每次拿起笔,都有一股神秘的压力。
今天,我总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儿时间回家啦!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墩儿上……”我哼着《我的老家》回到我的家乡:山枣。奶奶正在家门外剥青菜,旁边的小鸡叽叽喳喳的叫着,以前小灰总是摇着尾巴迎接我呢!可惜……
山枣,一切都没有变啊。菜园的竹篱笆东倒西歪,懒散地竖着,旁边有一只猫咪趴在树上,打着哈切。随着季节的变化,菜地往往会变成奶奶的“菜园博物馆”,像玉米。白菜,以及我最爱吃的土豆。味道很好的。每次一来奶奶家,妈妈总会拿一个大大大蛇皮袋,装满了蔬果,记得上次!我们家的两条冬瓜藤,两年不结果了,去年结了2个50斤的大冬瓜!当时我问奶奶:“为什么这个冬瓜藤不结瓜,您还种呢?”奶奶不急不慢的说:“它总会结果的!”
一想起“瓜”,我又想到了奶奶之前为我种了很多大西瓜,但最后被一些可恶的偷瓜贼偷了!哎,下次要做一个陷阱。逮个正着!
我最爱吃的还是金黄的,口感软软的难关!但是春天好像没有啊……但是,超市会有吗?应该有的吧!我飞奔到超市,果然有!(这季节的南瓜,肯定是温室南瓜,算了,凑合着用)
奶奶小心翼翼地举起刀把南瓜均匀切片,南瓜的汁液瞬间溢出,南瓜味儿在空气中流动着,真香!这些南瓜放到炉子里蒸粉,和面粉,水充分搅拌,继续放入炉子里。“呲呲!”炉子上的排气口开始左摇右摆,似乎要掉下来似得,但是这也表示了南瓜饼熟了!喷香的南瓜饼,水灵灵的,好像咬上一口就出水,口感十分软,又甜又香又好吃的南瓜饼可谓是“色,香,味”啊!
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美丽,一切都不会改变。不像湘乡,今天这里改造,明天哪里重建。家乡永远保留着最淳朴也最熟悉的“土”味道在里面。
啊!家乡,我甘愿做一条小溪,围绕着你;我甘愿做一朵小花,让芳香绽放;我甘愿做一个平凡的人,伴随着你。
永远……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7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非常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 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 的夜……
大年初一 ,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与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 ,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是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与水弄成丸子,与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9打芝麻嘞,葫芦儿,冰糖儿嘞!每当听到这样地吆喝,我就知道快要过年有盼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那时侯的天似乎也没有老舍先生说的那分寒冷,我也不是什么信女,但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记挂一下,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厢怀旧的情结。听母亲说,打小我就爱喝腊八粥,那时候家里也算不上是富裕,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抢着要,母亲每次都佯装没有了,到了夜里在偷偷拿给我喝。花生、莲子、桂圆、薏米粥里带着臻香,带有母亲身上的朴香,细皙的非有非无,化成了回忆里的几缕清烟,惹人恋家。所谓年味,就是游子乡心念的家母吧!
年将至,前面总归有个小年,小年是要买年货的。这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银雪布满,好像在临年争喜。小年没有腊八的那分仪式感,却也不乏乐趣,家里人都会放了假,一起作伴买买东西,厚迎归子。到了那时,家里人都爱说:大孩子坐上火车了没,什么时候回家。说着,还要再买些什么孩子爱吃的小吃食品。与此,鞭炮和新衣也是年的硬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是本命年,要穿些大红的衣服,象征的是红红火火,福气满盈。所谓年味,就是这美盼吧!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除夕清晨,家家早起,都迫不及待地揭下了旧的对联子和窗花,这等同于辞旧迎新。先前的时候,对联都是找人写的,然后用浆糊粘上。现在便捷了,总是感觉失去些什么。小时候,过了午,母亲总会和隔壁的杨婶作伴去赶集买些大鱼大肉,我总是缠着母亲带我去,但母亲却怕人多,我走丢而拿几块糖果哄我在家待着。到了傍晚,就是年的重头戏了。在外的人都在那一时回家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乡土里最美的一道晚景。年夜除夕不是几束灯光,不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也不是一桌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团圆的热乎气啊!所谓年味,就是这阖家的闹意吧!
新年伊始,爆竹齐燃。没有我想象中的盛大欣喜,却依旧是记忆中不染浮尘的美谈,依旧是谈笑间的小时候。所谓年味,就是这干净简单的回忆吧!
我一直执念年味究竟是何,却不想忘记了珠光宝气,只留一拈乡意。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0从小年那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新春正张开温暖的怀抱。
城市,人们仍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吃着微温的便当,两眼发直地盯着电脑。他们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放鞭炮,甚至于没时间回家,紧张、疲倦,这是他们的年味儿。
乡村,人们固执地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连续十几天鞭炮声不断,从这条山沟一直响到山后面的那条沟里去。
白天,农民们不再出田做农事,全挤在一间陕小的厨房里忙着准备食物。过年时的一切吃喝都是他们准备的,因为他们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们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传统了。当高粱酒慢慢在坛子里酝酿着香气,腊肉的滋味在烟和火中沉淀时,忙了一天已是傍晚。总有几房人家家中的灯是彻夜不熄,乡里乡亲全都涌到这几户人家中,电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里无用的摆设,在他们眼里甚至还不如一口铁锅实在。因此,电视一年到头没开过几回。乡亲们围坐成几堆,妇女们吃着瓜子,谈论着自己家中备好的年食;老人们不善于谈天说地,各自思念着在外打工的游子,搬着手指数着那已临近的归期;男人们则大碗喝酒,高谈自己的壮志与抱负。
当大年夜那天的黎明到来时,人们少了往日的闹腾,紧锣密鼓地张罗着饭菜,一扇扇窗户里投射出殷切期盼的眼神,齐刷刷地指向村口,那游子回归的地方。团年饭以前,他们是决不能大吃的,顶多喝几碗米酒,吃几个包子垫垫肚。当所有外出的人们像商量好一样一同回到故土时,在外见过世面的他们多多少少给这保守传统的小山村带来现代的工业气息。这时,团圆饭才算开始。
从城里回来的人吆喝着:“开电视,看春晚!”村里的人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天能从电视上看到不一样的节目(当然,他们其实是没看过平时的节目的)。电视由于长时间没开过,屏幕上有些小水珠,模糊不清。从外归来的年轻人不乐意了,而村里的老人却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听那些“博识”的人说过:一有电视,孩子们的心就更欢腾了。
当电视还持续“面瘫”时,饭桌上已经忙开了,敬天、敬地、敬逝者、敬老人……年轻人也都高兴地畅饮着,有谁还在意着那似乎有意与他们玩笑的电视呢?
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着,总有一群纯朴地农民执著地守着那份传统,守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1又是一个中国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到处都是年味儿。我家也不例外,在过年之前就把年货备好了,为了图个吉利,还买了几条小金鱼(因为“鱼”与“余”谐音,鱼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一般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了。咱们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开始用糨糊贴了起来,咱们忙活了一下午,春联终于贴完了。当咱们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饭就在咱们面前,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咱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咱们吃得热火朝天。过年,总不能漏看春节联欢晚会。
吃完年夜饭,咱们就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把咱们逗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咱们听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气氛。20xx年的最后几秒钟,咱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的欢呼、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瑰丽的火花在空中飞舞,把平日闪闪发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连街上的路灯这时也没了用场。各色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构成一幅花团锦簇的图画: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银河坠人间。
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缤纷,绚丽夺目,好不壮观!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时候饺子已经弄好了,我一看到这是我最喜欢的饺子,就赶忙坐到了餐桌上。当我吃完第一个饺子的时候,我就深情地说:“啊,我又长大了一岁!”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给长辈磕完头之后,咱们全家就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咱们走遍了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咱们都热情地说“新年好”!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大年三十那天,只见母亲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母亲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母亲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母亲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亲,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母亲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父亲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父亲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3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4记忆中的年味儿,似涓涓细流,一步一步,蔓延,席卷。
临近春节,家里总能忙上几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远处的山还隐没在雾气中,妈妈就叫醒我,要大扫除了。大扫除,是过年的序幕,寓意为,扫掉烦心的事,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才起床,妈妈便已踩着阳光,把窗帘,床单统统扯下来,准备清洗。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我呢,就负责擦家具。偶然抬头,瞥见妈妈,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热气,再用指甲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打扫完毕,便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福字、对联,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年味儿,便在冬日的空气中,微微酝酿着。
腊月二十八,便要赶集上店,置办年货了。大集上是最热闹的,漫天遍地的叫卖声,无不吸引行人注目。马路上堵的水泄不通,行人脸上绽放着笑容,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全家,一前一后在人群中。买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还有肉类,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觉,便逛了一上午,心里乐滋滋的。路上张灯结彩,挂上了红灯笼,年的味道,更加浓郁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日一日扳着指头数日子,年味渐浓,新年总算盼来了。
除夕夜,吃团圆饭,总觉得自家的团圆饭是最丰盛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猪肉洗干净,切成肉丁,放在锅里加佐料,熬成汤,放在碗中静置,待成肉冻,这第一道菜便准备好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饺子。妈妈最喜欢做胡萝卜馅和韭菜馅的,馅多皮薄,一个个花朵一样,绽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滚几次,便出锅了,热气腾腾的。还有清蒸鱼,凉拌黄瓜……屋子里弥漫着各种饭菜的香,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儿。大家便在着浓浓的年味中,吃着美食,阖家团圆。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移步客厅,其乐融融看春晚。一边看一边聊,今年的收成,孩子们的工作,左邻右舍的日子……当然最高兴地是晚辈向长辈们要压岁钱。我们向长辈磕头,满口的祝福,他们总是笑眯眯的递过来鼓鼓的红包。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馈赠。窗外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连绵不绝。爆竹声中,人又长了一岁。
任凭旧年的回忆浮现,又带着怀念期盼新一年。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今年新年,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对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对联、贴对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对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马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新年福到。原来,贴对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了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静下来了,我们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了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