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时间:2019-05-14 04:3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第一篇: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来源:毕节日报2008-09-18地方新闻

本报讯日前,威宁自治县经过深入调研,继成功举办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文化节之后,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发展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的惠农政策,即《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全县发展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二是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三是坚持“进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四是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试点、示范带动的原则。

《意见》提出,全县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县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从现在已注册的11个发展到30个以上;引导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为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作用达90%以上;引导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与县内加工企业、县外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率达75%以上、履约率达80%以上;引导、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利用集资入股等方式兴建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2个以上;力争把2~3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建成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到2010年基本建立威宁县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评选和认证体系。

《意见》明确,今后在发展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采取以下十大政策措施:

1、规范注册登记。尽量简化登记发证程序,免收除工本费以外的一切费用。做好年审,对审验不合格的及时通报注销。

2、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培训。每年选派10名以上工作积极性高、有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成效明显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免费到其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和培训。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及“绿色证书”培训等工程,每年至少培训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成员500人次以上。

3、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中列出一定数额资金重点支持已注册并且运行好、带动能力强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用于马铃薯分级、加工、贮藏,开展市场营销,并对其实施的示范性项目进行贴息。

4、给予税收优惠。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从事马铃薯种植、新品种选育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其产品进行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简单加工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5、给予信贷资金支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创新机制,完善服务,把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列为农业信贷支持的重点之一,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允许其以自有资产做抵押或以其组织内成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或者由其与相关有实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信用中介进行担保;对其在马铃薯生产和季节性收购、调运上确需贷款的,各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按规定执行,县财政可按有关规定优先给予贴息帮助。

6、给予项目倾斜。在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有关涉农项目,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无公害

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市场营销与建设、品牌打造等项目,要尽量向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有效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7、给予用地、用电、运输方便。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科技示范基地、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所需用地,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解决;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市场建设,以及办公场所建设,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县国土局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报建,批复后可按地域使用类别出让。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所需用电,电力部门根据实际优先给予解决,并在国家规定的电价范围内给予电价优惠。对需要从铁路运销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与铁路部门协调,尽量满足需要。

8、给予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对凡已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申报相应项目条件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对待。二是有关部门在进行马铃薯检验检疫、道路交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等工作时,尽量做到快捷、畅通。三是对获得优质名牌称号、无公害认证或著名商标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9、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争取省内外有关部门和马铃薯科研机构多到威宁作相关指导;鼓励县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等充分利用自身技术、经营、资金、项目、培训等优势,发展各种类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协会或行业联合体系;鼓励县内农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受聘或离岗创办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一切有志于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类人才到其中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按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其所得报酬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

10、给予政策扶持。一是扶持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其产品已销往省外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向销往地经贸部门申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在努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瞄准机会拓展国外市场。二是扶持县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配合,搞好对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集体商标注册、名牌产品评定、著名商标评选以及薯种合格证办理、产品产地认证等工作。三是鼓励县内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与国内外马铃薯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以及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稳固的契约关系,不断拓宽威宁马铃薯的流通渠道。

为保证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任务和加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县、乡镇要组建或明确相关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对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统筹协调、工作指导、调查研究。县农业部门要强化有关职能,切实支持和帮助全县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好马铃薯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等活动。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相应搞好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宣传、新闻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为推进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意见》的出台,为威宁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威宁马铃薯产业也必将更加发展壮大。

(杨大平)

第二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2007-02-06 09:56:

54我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起步于1995年。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尤其是砀山县被为国家农业部、萧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后,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加强调研,强化宣传,认真总结推广典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近,又在探索、总结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宿发[2005]17号)。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政策扶持、强化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的看,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比较快,势头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16个,入会人员为万人,带动农户万户。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

1、兴办形式灵活。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创办,与农户结成利益联合体。如泗县屏山万头养猪场,以其为龙头,组建了“三元杂交猪养殖协会”,拥有会员1000多人。二是农村能人带头创办,包括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经纪人等。宿州市无籽西瓜协会创办人刘孝科被誉为“农民专家”,荣获过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协会里拥有会员1060人推广无籽西瓜近50万亩。三是依托供销社兴办。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就是依托唐寨供销社兴办的,发展到2004年底,股东增至1350多户,股金560万元。四是科技人

员创办,一些乡镇农技人员依靠自身技术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为农民服务。如萧县新庄镇的养殖协会,就是由乡镇畜牧专业人员创办的,目前有会员100多户。五是是省、市县选派干部创办。如萧县20多个省、市县选派到村任第一支部书记的同志共同创办了“萧县农业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信息,农资供应等各种服务。

2、区域和产业特色明显。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区域性较突出,以本村本乡镇农民为主,占90%以上;同时,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水果、畜牧、优质麦、棉花、林业和蔬菜等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六大主导产业上,这类组织占到80%以上。

3、服务范围逐步拓宽。由过去单纯生产、技术合作向生产、加工、销售、信息服务综合方面发展。目前,全市以产加销综合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73个,以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的有1个。

4、运行机制日趋规范。在引导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坚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章程和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规范化建设,为其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市级29个,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建立基地200万亩,与30万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安徽省东方面粉厂与农户签定优质麦生产订单10万亩,带动3万户农民,群众来自企业方的收入280万元。

二市架起了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砀山县有水果面积80万亩,年产量13亿公斤,全县成立的166个水果协会,组织群众外销水果达总产的70%以上。由砀山唐寨供销社创办的水果专业合作

社,自99年以来,在上海兴办了“北海”和“浦东”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在河南民权县承包140亩耕地,从山东引进果树新品种建立唐寨水果精品园,植,取得很好效果,四年共为群众销售水果亿公斤,销售额亿元。砀山华利水果协会创办人孙宗华,为省级致富带头人,协会有会员500余人,年为群众销果2000万公斤,产品打进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去年水果又销往英国,获得自营出口权。

三是降低了农业生产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因而减少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砀山华利水果协会去年与周边6个乡镇农民签订水果销售合同,收购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元。

四是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如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自2001年以来共发展本省及山东、江苏等地农民会员2000多人,实践中,协会与农民

形成了“五统二分一扶持”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统一供应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销售产品、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分户饲养、分户核算;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现协会资产超亿元,年孵化德国罗曼鸡苗650万只,存栏蛋鸡400万只,年产值突破4亿元,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养鸡协会。其他如萧砀边界养猪协会、萧县丁里养鸭协会等都是为社员提供产销全程服务。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障碍。中国传统小农的最大特点是善分不善合,平等协商精神较少,希望自己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实践中一些农户虽有合作,但多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互帮助,而以契约、组织形式的合作却不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不少农户可能自发地走向联合,但由于思维定势的惯性影响,短时期内很难形成真正定义上的合作。

2、规模小实力弱。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为松散型的专业协会,且发展不平衡一个县区多的上百,少的仅几个;组织规模也不大,一般会员在几十户到上百户,很难形成强力。砀山县水果协会是全市最大的专业合作组织,下辖160个乡镇、村协会,参与人数上万人,有效地为果农提供生产、销售等方面服务,社会反响很好,但本身实力却很弱,几乎没有积累,以至出现自身运转困难的状况。

3、管理运作不规范。在我市416个合作经济组织中,组织紧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运转较好的不到一半。在民主控制上,虽然合作组织都订了章程,建立了制度,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但在重大决策中很难体现出“一人一票”,主动权往往由发起人或大户直接控制,一般会员参与程度低。在利益分配上,基本没有二次分配。大多数会员既不交纳会费,又不参与分配,能证明是合作组织成员身份的常常是从享受优惠

服务中体现。

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不清、政府支持不到位。突出的是合作组织到目前还没有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是社团组织还是股份制企业没有权威的解释,导致合作组织成立、登记、注册、运转无依据,在民政、工商、农委登记的都有。一些政府部门支持也不够,指导、服务多停留在口头上。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虽然中央1文件明确规定,“从2004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但实际在地方基本没落实。从金融部门贷款,要求高难度大。

三、对策与建议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的看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促使不断壮大。

1、要明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

质,放宽条件,简化登记手续。我国各地现阶段发展起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本质上说是劳动者为了共同利益,按照合作原则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是劳动者的联合,不是资本的联合,接近于国际上传统合作社。我们在办理登记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目前合作组织具有社团法人和企业法人双重性的特点,放宽登记条件,在国家没有颁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之前,到民政部门或工商部门登记,由合作组织自行选择,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可先报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先发展,规范运作,待条件成熟后再登记。

2、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应走“多元发展,逐步推进”的路子。在组建形式上,要充分调动农民创建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育自治和自主精神,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别要利用好现有的组织资源,发挥好供销、农技推广等单位的作用。供销社是为农

民服务的组织,多年的发展,由民办逐渐变为官办,应还原为本来面目,有条件的基层社可直接改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合作方法上,可以办成松散性的协会,也可以创立专业性的合作社,还可以采取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方式创建股份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根据实际扩大服务领域并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型的经济实体。没有强有力的合作金融为依托,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很难发展。现在群众对资金需求很迫切,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3、进一步规范管理运行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按章运行,规范管理。一是抓民主管理规范。合作经济组织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发展,都要订立章程,健全内部各项制度,明确成员和组织间的责权利关系。在组织的管理层中农民要占主体,坚持一人一票,平等互利,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纠正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二是抓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合作组织要将服务与盈利有机结合起来,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将合作组织变成“农业公司”,成为单纯盈利的企业。对组织中的各种收入,除去必要的开支和留下一定的积累外,应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成员,体现合作组织“二次返利”的本质要求。三是抓监督机制规范。充分发挥组织中监事会和参与农民的作用,实行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确保合作组织健康运行。四是抓发展机制规范。合作组织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要求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对发展基础好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自然和合作风险,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

积极扶持,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

展创造良好环境。当前,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好wto的“绿箱政策”,围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强化宣传工作,利用现有各种大众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合作组织的内涵、性质、地位及创立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消除疑虑,为创造合作组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对干部群众进行合作组织的基础知识培训,重点掌握兴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键环节,包括可行性研究,认证成员资格、制定章程、筹集资金以及如何运转等具体内容,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

第三篇: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为推进《XXX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培育引进市场主体

1.支持引进龙头企业。围绕集成电路、高清晰新型显示、电子产品制造、智能可穿戴、数字通信、机器人、大数据、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创意设计等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对引进企业总投资在2亿—5亿元和5亿元以上的项目,按照同期市场报价利率,给予新增贷款5年期限贴息,每年单个项目贴息额度分别不超过500万元和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2.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优。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我省数字制造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奖励。对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在我省落户且投资超过2亿元的,经认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我省企业首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经过认定且在我省入统纳税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我省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按贡献率给予特殊奖励。〔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3.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对数字经济领域世界和国内500强、龙头企业及境内外上市企业来我省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的,五年内分别按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8%、0.5%给予奖励,每年奖励额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4.支持平台招商。鼓励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社会性质的招商平台,对每年招商签约落地项目达10家(单个设计类企业研发设计人员不低于20人、单个制造类和平台类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的平台,给予100万元奖励,每超过1家增加10万元,每个平台最高300万元。〔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二、延伸壮大数字产业链

5.支持全产业链招商。鼓励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招商,对于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的,给予实施招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2000万。存量企业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扩大投资,享受同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6.支持数字经济供应链创新发展。支持头部企业在我省布局建设智能仓储、智能配送项目,打造未来物流网络,在协调干线运输能力、航空包机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原材料、零配件和产成品运输实施绿色通道,给予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支持。〔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7.支持产业链创新示范。围绕发展数字产业开展产品示范评选活动,对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突出、在我省生产且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智能硬件和软件产品,每年评选认定不超过20个示范项目,每个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8.支持数字产业集聚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支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对进入数字经济园区且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数字经济企业,按其对地方经济贡献新增部分的50%,连续五年给予奖励。〔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9.支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数字经济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工业厂房,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利用园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进行生产的企业,前三年供企业免费使用,之后可租可购,对先租后购的,租金可抵后期购房款项。对数字经济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对信息网络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经济等经营服务项目,可参照商服用途落实用地。对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政府债券支持。〔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0.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实施产业数字化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对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50%的市(地)和县(市),每个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按有关规定,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给予奖励。〔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1.支持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支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在大型厂区、各类开发区和数字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5G专网、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通信基站用电报审安装绿色通道,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不受电压等级和用电量限制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优先安排风电、光伏建设指标,支持数字产业园区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配套建设。〔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2.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需求撮合、转型咨询、解决方案等服务。对认定的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给予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13.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数字商务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电商企业实现省内生产实物类商品网络零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并在省内入统纳税的,在申报内对新增网络零售额按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200万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4.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数字经济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上述平台建成运行后,5年内给予一定研发经费支持。对实质引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分支机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15.支持关键技术攻关转化。围绕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每年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16.支持知识产权创造。支持数字经济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利导航,建立专利预申请补助机制,对提出申请国际、国家专利的,经评优认定后,根据拟申请专利类型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用于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的,分别给予每个奖项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

17.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孵化载体面向大学生团队提供免费的孵化场地,支持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打造为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融资增信平台,支持数字企业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科技担保贷款和300万元的科技保证保险贷款。〔责任单位:XXX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五、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18.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要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保障全省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空间同步设计、建设和验收。依法免费开放公共设施和国有企业所属建筑物,利用路灯、监控杆、办公楼等公共资源,支持建设基站、机房等通信基础设施。〔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9.支持数字类学科建设。鼓励我省高校加强数字类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学科的人才培育水平。对省内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类相关专业且取得建设成果的,统筹现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进入数字经济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院校,统筹“双一流”建设资金给予支持。〔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20.支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类融资需求,畅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信贷审批流程,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扩大信用贷款规模。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省级现有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跟投等方式予以支持。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按规定分阶段予以特殊奖励。对省内上市公司再融资并用于省内投资的,按实际到账金额的2.5%奖励,最高500万元。〔责任单位:XXX银保监局、人民银行xxx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XXX证监局〕

第四篇: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许克振

2005年第5期 ——特别策划

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完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法制环境。就湖北而言,去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呈现迅速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

——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直接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约5个百分点。——创业热情提高,社会贡献日益突出。2004年,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2.9万户,日均诞生79个老板,民营中小企业达到18.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1.4万户。民营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2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0%,去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绝大部分由民营经济提供。据统计数据分析,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是由民营经济提供的;县域经济二、三产业的90%、市州二、三产业的70%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民营企业成长加快。2004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1823亿元,比上年增长46%。规模以上民营中小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纳入省政府“三个三工程”的百家重点中小企业、百家民营排头兵企业成长迅速,有35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丝宝集团达到24亿元;有20家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4亿元,其中武汉人福科技、湖北福星科技分别达到24亿元、21亿元。

——注重科技进步,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2004年,全省民营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占全省技改投资总额的67%。湖北专利的2/3由民营企业发明,3/4以上的新产品由民营企业开发,经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已超过1.7万家,其中25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65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福星牌钢丝绳、爱帝牌内衣、劲牌保健酒等被评为中国名牌。

——经济结构提升,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并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逐步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产业集群。民营工业的经济总量已占全省工业的55%左右,成为全省工业名副其实的主体。

尽管我省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初创阶段,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高,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够,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瓶颈制约,生产要素供应紧张;观念障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准入限制,政策待遇不平等;“三乱”仍多,企业合法权益屡受侵犯;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薄弱;素质不高,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加

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当前来讲,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从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湖北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的精神,把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作为提高执政能力、谋划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一是按照《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规定,加快制定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行业和领域,尽快公开相应的制度、条件和程序,以便遵循。二是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征用、对外贸易和科研项目申报、技改贴息资金使用等方面,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三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和社会贡献,弘扬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强化扶持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技术进步、人员培训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两年内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四)健全法规体系,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结合湖北实际,要加快制定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对现行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凡与《若干意见》不符的,要及时废除或修订。建立民营企业的维权、投诉机制,对滥用职权、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查处。

(五)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一是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面向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二是引导产业聚集,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今后3年,重点培育100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50个产值超5亿元的经济板块。三是培植骨干企业,以“三个三工程”为抓手,培植一批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排头兵。四是实施“培训工程”,将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纳入各级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职业经理人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五是规范企业行为,健全营销、财务、质量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环保等责任制度,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职工权益,引导民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六)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完善扶持措施,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实施“创业促进工程”,支持和促进创业。建立银企合作机制,为企业贷款融资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重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强化自律管理。■

(作者系湖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

第五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民与市场对本稿件版权属于青年秘书网接的重要纽带,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县经省市审批认定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辐射农户##户,占农村总户数的##%,涉及四大主导产业10个项目,其中食用菌协会26个,烤烟、白瓜等经济作物协会10个,圆葱、韭菜、果树等果菜协会9个,猪、牛、羊、蜂等养殖协会7个,水稻协会2个。2004年,来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6.7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各类经济组织为农民创收2.1亿元,户均增收7500元,人均增收1980元,有效牵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回顾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持引导是催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重要前提。##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一些农民基于生产、销售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些小型的协会,以技术与协作为链接,小规模经营农产品。由于受交通、信息、技术及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下,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市场销售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自我服务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因势利导,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及时出台了《##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等引导性文件,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多次组织典型到各村现身说法,催生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建立完善。##镇食用菌协会成立较早,但以前由于人员少、实力弱,在引进项目、更新技术上均存在欠缺和漏洞。为了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筹资1800万元,建成了东北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市场,有效推动了绥阳镇黑木耳协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协会以##黑木耳山野菜批批发大市场为舞台,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价格销售,既整合了品牌,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娘家人”和“源动力”。

(二)信息服务是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层次的得力抓手。在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我们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挂靠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培训。与省农科所、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2004年,共举办有针对性培训班56期,培训成员3.87万人次,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引进培育新品种38项、新技术18项,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35个,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健全信息网络,推进科技更新。全县102个行政村,已安装“村村通”73个,其中村级安装71个,镇经管站安装2个,安装总量占村数的71.6%,占有信号村的100%;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无偿投放微机50台,占总村数的50%;开辟“致富之友”农业频道,整合电视、电话为农服务功能,实现“两电合一”,分期、分步骤跟踪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400余个。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和突出问题,县电视台开辟专题节目共35期,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大肚川镇果树协会充分利用“村村通”学习推广果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使全镇水果产量由1999年的4300万斤提升到2004年的6500万斤,促进果农人均增收2300元;并与日本果树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引领了果树科学栽培的快速发展。

(三)多元并举是活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潜能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五型”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专业协会型。推行“农户+农户”模式。##镇##村圆葱协会成立于2002年,他们紧紧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在会长##的带领下,加大培训和示范力度,圆葱面积由2002年的260亩迅速扩张至今年的4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一品村。二是互助合作型。推行“致富能手+农户”模式。##镇##村致富能手##,针对农民在育菌环节投资大、风险高的实际,投入40万元开办液体菌包厂,实行工厂化集中育菌,以每袋0.9元低价卖给会员,今年共生产51万袋,全部销售一空,实现了“双赢”。三是利益共担型。推广“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烤烟协会上连企业,下连基地,指导烟农在扣棚、播种、假植、移栽及烘烤上严格按照规范化生产标准抓好落实,使##烟叶品质逐年提高,均价连年上涨,成为省级配料烟生产基地,烟叶面积由去年的3.1万亩发展至今年的4.2万亩,成为创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四是经济联合型。推广“村组+农户”模式。##镇每年水稻产量在2.3万吨左右,针对农民卖难问题,##村水稻专业协会以会员入股形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办“##”牌A级稻米绿色标志,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斤较原来多售0.2元,并在俄罗斯打开了市场。五是中介服务型。推广“中介机构+农户”模式。##镇经济人联手组建流通协会,发挥本地山产品和大牲畜资源富集优势,面向吉林市场,2004年组织销售松茸、蕨菜等山产品200余吨、大牲畜2000多头,交易额500多万元,促进农民增收300多元。

(四)规范管理是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保障。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实现合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法律不健全,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性,致使当前合作的范围尚小,许多农村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始化的摇摆不定的起步阶段。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一是规范政府行为。经过初期一段直接扶持

之后,逐渐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层层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成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成员的发言权;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能人行家参与治理,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使每个专业合作组织全部达到了“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肚川亚麻厂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包产包销,每年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合同,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形成了效益均沾的信用载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够规范,特别是入社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过于松散,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内部缺乏有序管理,影响了合作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牵动能人少,协会服务水平不高,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

三、对策及建议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树立“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促发展、保增收”发展理念,努力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镇有合作公司,县有合作集团,产业有专业协会的农产品综合服务网络。

(一)营造良性发展氛围。充分运用政策导向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平台作用,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发展的实惠。二是提供服务。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要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搞好服务。三是规范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使其健康发展。四是强化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理顺好实体内部关系,着力做好三方面的规范。一是组织规范。坚持因地制宜方针,高层次、多样化指导,逐步从小到大,由松散变紧密,开展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二是运行规范。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要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民主推选负责人,进行民主管理。三是章程规范。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三)多种形式参与创建。鉴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与农民合作能力不足、经济实力不强的矛盾,利用农村已有组织资源,走多元化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的路子。一是经济技术部门领办。鼓励农技推广、畜牧兽医等部门发挥技术、资产、营销网络等优势,吸收农民入股,随着规模群体的扩大,通过改制将一般市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过渡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二是能人带头创办。支持专业经营大户、经济联合体、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技术员或专业技术干部牵头领办,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专业生产当中。三是农民自愿联办。在缺乏带动力量的村屯,鼓励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自行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龙头企业兴办。引导更多的有实力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扶植合作组织与建设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主动找农民联合,创办企业与农户两利的合作组织,尽快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制。

(四)创新完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一是坚持“尊重民意”原则。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积极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二是遵循客观规律。突出优势产业,推进经营体制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三是切实加强指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搞好典型示范。进一步扶持发展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并向其它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基础上,逐步发展一批管理规范、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提速跃升。

下载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宁出台十大政策措施加快马铃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正当其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正当其时文/郑卫星 王福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农业和农村原有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 调查表明,经过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发展农村专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汪金敖 涂建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

    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促进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毕胜利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民间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载体,它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村经济结......

    关于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

    为筹备开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推进会议,按照市委要求,市农委、市供销社、市科协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到......

    关于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为筹备开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推进会议,按照市委要求,市农委、市供销社、市科协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五篇范文]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