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事里有你的梦想》 读书心得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大专部杨杰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故事里有你的梦想》,我是怀着憧憬的心情去读的。这本书是现代教育报社编辑雷玲走近当代18位教育名家,“原生态”地触摸他们之后,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而写下的。她写此书的目的是让我们老师能够用心读名家,学习他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智慧,然后用心做我们自己。
王崧舟:诗意语文,我的朝圣之路
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师范毕业,分配到了上虞市百官镇中心小学。他说着一口有磁性的普通话,一手入帖的粉笔字,校长把他推上了公开课的讲台。其间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成了他的启蒙老师,这对他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接着他虽然担任了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但也走入了人生的低谷,贫病交加,使他有了不想教书的念头,使他看透了人生与生命。也正是这一时期,他沉静下心来,淡出教坛,没有任何功利的看了很多书,文学的、哲学的、佛学的等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王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上面摘录的全是短小精悍、极富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这是他从1994年起在病床上开始陆续摘录的。记者在上面翻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从此,教书不再是一种生存的道具,而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31岁他又意外地评上了省特级教师。《万里长城》是他的成名课,没有人知道,在这成名课背后,他真的像这头掉进枯井里的驴子,不断地抖落着身上的泥土。也正是这课开始逐渐地催生出了诗意语文。现在王老师已在杭州工作,成为教育家是他的追求,他正不懈努力着,革新着。
王老师没有任何背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钦佩。困难与贫病没有打倒他,他以自己特有的坚韧与勤奋,坚持与执着,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机遇通常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人要有追求和梦想,不断给自己新的定位和目标,时时超越自己。书中还记录了教育界老前辈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马芯兰老师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教学奇才”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窦桂玫、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孙双全等。书中有太多的内容感动着我,感染着我,启迪着我。我想正是由于这些名家对教育事业用心至纯,用爱至真,用情至深,所以他们才能收获到事业的辉煌,才能品尝到生活回报于他们的甘甜。而在从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太多的汗水,他们耐得住寂寞,拒绝浮躁,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篇:《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1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拥有着很多梦想的女孩!但是,在现实面前,还会一直坚持吗?是的,我动摇过,埋怨过,放弃过,直到我遇见它,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故事里有你的梦想》。是的,我的梦想就在那时开始隐隐闪耀,并希冀它会一直向前迈进,直到终点!
这本书本身并没有多吸引人,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书中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教育名人自画像,他们直白白的叙述,让深刻的道理简单明了,让原本困惑的自己,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教学经历是最发人深省的,最初的也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浅尝辄止,豁然开朗!虽然看似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却实实在在地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奉献毕生,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感!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晚辈,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此刻最大的感受:学习!是呀!他们能教育出如此这般优秀的人才,能用偌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种教学上的难题,能写出这么多沁人心脾而又刻骨铭心的教育哲理,我想,除了不断地学习,还是不断地学习!现在流行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此话也是于永正先生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于永正,一位被万千老师所崇拜的教育者,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浓浓的喜爱。他的“五重教学法”阐释地精辟犀利,他之所以能不断地取得各种优秀的教育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断地总结失败的原因,让自己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更加取长补短。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亦是他所崇拜的。于老的《教海漫记》,简洁质朴,那本色自然、娓娓道来的文字让人顿生感悟:于老师,不正是一本历久弥新、韵味无穷的教育艺术之书吗?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孙维刚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做题。通过做题,掌握所学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孙老师还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面前,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是呀,给学生创造机会,主动提问,思考,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讨的习惯,也让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看一下此书,真的会受益匪浅的!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2年后,去书店为孩子购买新学期的教辅书,顺便也为自己找寻一些精神食量。
在教育方面的书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名挺吸引我的,随手翻阅一下,书中所介绍的这十八位名师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记录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那时我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入睡前,我总会花上半个小时,让这十八位名师,逐个儿“约见”我。半个月的时间,我从每一位名师的访谈介绍中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获得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让我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让我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减负、对于教育质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有这样的观点: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看“成才率”。这个“成才”不是狭义上的看这个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如何。何等好的立意,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目光只在分数这个点上,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与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都化为了硬邦邦的分数与指标。这种升学分数的压力,从学校传递给了教师,又从教师传递给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考高几分,学生的辅导材料一届比一届用得多,睡眠时间一届比一届少,对于仅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如果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很摧残。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经上过不少公开课,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会一遍一遍地修改,但是有的公开课很成功,有的公开课却上得很沉闷。有时有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一心想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却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永正老师如是说:没有艺术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而这个教学艺术,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艺术。而要使教学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戏剧表演艺术,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而教学艺术则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是啊,好多情况下,听课者的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是啊,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机器,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肯定鼓励。我们也只有把他们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让教学成为艺术。
这是一本值得经常翻看的书,这些名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能经常地鼓励我,给予我启发。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3换了几所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在要求假期老师要读书,但是我总是主动的买书,被动的读书,以至于许多书在书架上睡了多年,而我却只是一个“被动的”拥有她的主人,到了东校,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变化,愿意去听老师们的课,因为那是一种享受,开始主动的又去买书,因为我感到没有书的日子少了许多的幻想和力量,这次我是主动的去阅读,主动的与人分享书递给我的那份感觉。
中国有许多的名师,有大批的教育家,在这里我静静的翻阅18位名师他们的精神记录,寻找启迪我教育智慧的火花。吕型伟老师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不可能样样都好。”我想我就要好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钱梦龙老师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我想每一刻我们都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起点。孙维刚老师说:“我教数学,更要当班主任”我想让更多的东校人说这句话。读到孙双金老师影响他做人最大的话时,也和我一样是那句“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们的思想就是天空中的繁星,有距离,同样支撑点缀着天空,让她美丽!……
在东校的论坛跟帖中我看到了杨晓露老师读过这本书;在奚九芳老师的办公桌上又与这本书不期而遇。原来18位名师他们的思想也像书一般,无处不在,流动着,感染着,传递着,奋斗的生活真的很快,在东校真好!说大了,为人民成才!说小了,为东校尽责!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4《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记载18位名教师的成长故事与教育教学理念。我对书中的名师吴正宪教育精神尤其记忆深刻。吴正宪老师是个数学教师,我曾经听过她的课,阅读过她的文章,她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枯燥无味,是难懂的。可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学生的眼中,数学却是美的,却是有意思的。但是数学的美是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地挖掘它的美------而吴老师就是这数学美的一位挖掘者,是一位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学习、实践、思考去创造数学美的人。坚持不懈的学习,让吴老师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学习,不断求索,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进让吴老师的课变得异常美丽。
吴正宪老师告诫年轻的教师朋友: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地反思自我,挑战自我,丰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教师要想不断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掌握学科专业规律及研究成果的途径。不断学习,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更可以轻松地面对一切,自如地处理一些事情。以这个来不断充实自己,要求自己,使之成为一个准则。在众多的信息面前,该如何对待,使之为自己所用。不仅要学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更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和教学风格。冷静地思考,点点滴滴就会积少成多。
我的努力与名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吴正宪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时常以名师的精神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地用行动去阐释教师成长公式:学习+实践+反思=成长。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5寒假里我读了《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本书,感慨万千,甚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一位位名师独特的成长历程,他们的起点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相同的,铁杵成针的勤奋是相同的。
浸润着《故事里有你的梦想》的书香,我仿佛在实施新课程的“骄阳”下,找到了一片绿荫,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一位位名师奋进的足迹中,与他们展开坦诚的心灵对话……当我和一位位“名师”对话时,不难感受到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一个“爱”字。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我要从《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中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想必我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我才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影响一个学生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师爱的根。当我触摸着自己的爱心,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的旨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临摹是可以的,但复制和仿造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也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在书中记载了建国以来的18位名师,其中有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有精神世界的跋涉者钱梦龙;有毕生耕耘的马芯兰;有追寻教师幸福的刘可钦;还有追求情智教育的孙双全等等,其中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是:带“高帽子”进课堂的孙双金和“宽容”学生的刘可钦。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学生精神不集中的情况,于是我在耐心提醒过他几次之后,如果依然没有改变的话,我便要批评甚至怒其不争,愤其不要,然而效果却并不如意,正当我彷徨的时候,我读了孙双全老师的故事,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却少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孙老师总揣满了“高帽子”进课堂,因为他知道赏识能使学生愉悦,能使学生快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在戴了老师的“高帽子”之后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我便如获至宝地也试着将“高帽子”——小红花、小星星等带给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有了极大的改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很多。非常感谢孙老师的“激励”教育法。
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上课铃声响过好久,教室外面传来一声“报告”声?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会有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声调也会随之高出几度。即使这样,学生迟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然而刘可钦老师遇到同样情况却是这样说的:你瞧,我们都在等你呢!简简单单一句宽容的话语却说的那个本来因迟到而不好意思的孩子觉得更加不好意思了,我想,这个孩子肯定会记住这样的一个早晨,也肯定不会再迟到了。想想自已升高八度的厉声斥责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自己还生了一肚子气,学生也会因此而疏远你,真是得不偿失。教育是一门艺术,读了刘可钦老师的那一部分,我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孩子昨天没来上学时,你是不是可以夸张地说:“嗨!你昨天怎么了?我们都很想你呢!”准备上课了,有学生还在说话或玩自己的东西,你不要去责备,只有善意的期待:“没关系,我们都会等你。”当学生近来学业不佳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主动询问:“你有什么困难,让我帮助呢?”等等。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6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第三篇:《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精选6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1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2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拥有着很多梦想的女孩!但是,在现实面前,还会一直坚持吗?是的,我动摇过,埋怨过,放弃过,直到我遇见它,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故事里有你的梦想》。是的,我的梦想就在那时开始隐隐闪耀,并希冀它会一直向前迈进,直到终点!
这本书本身并没有多吸引人,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书中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教育名人自画像,他们直白白的叙述,让深刻的道理简单明了,让原本困惑的自己,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教学经历是最发人深省的,最初的也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浅尝辄止,豁然开朗!虽然看似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却实实在在地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奉献毕生,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感!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晚辈,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此刻最大的感受:学习!是呀!他们能教育出如此这般优秀的人才,能用偌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种教学上的难题,能写出这么多沁人心脾而又刻骨铭心的教育哲理,我想,除了不断地学习,还是不断地学习!现在流行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此话也是于永正先生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于永正,一位被万千老师所崇拜的教育者,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浓浓的喜爱。他的“五重教学法”阐释地精辟犀利,他之所以能不断地取得各种优秀的教育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断地总结失败的原因,让自己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更加取长补短。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亦是他所崇拜的。于老的《教海漫记》,简洁质朴,那本色自然、娓娓道来的文字让人顿生感悟:于老师,不正是一本历久弥新、韵味无穷的教育艺术之书吗?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孙维刚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做题。通过做题,掌握所学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孙老师还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面前,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是呀,给学生创造机会,主动提问,思考,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讨的习惯,也让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看一下此书,真的会受益匪浅的!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3放假了,不必每天忙忙碌碌的,在休养生息同时也不忘冲冲电。于是,在睡前我都拜读一下《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确实那大气的装帧、熟悉的名师,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读来,感慨颇多。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在编排体例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故事、访谈、原声、解读、自白和旁白的形式来追寻名师成长的路径。解读这些故事,我们欣赏到:老顽童于永正,初涉教坛时曾是学生们心目中“打人”的“坏”老师。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朝着他大喊“老师打人”,他才开始反省:板着面孔说教学生,只能使自己和学生拉开距离。于是,他蹲下身来看学生,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在《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将孩子带到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荷花》一课,这位60多岁的老头儿又翩翩起舞……品读于老师,才真正感悟于老师多么像一本历久弥新的教科书,每一页上写满了智慧的故事。
面对很多故事的孙双金,印象深刻的是18岁的他第一次失败的试教经历: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准备的课,在全校五十多位教师面前,刚讲几句,就不断被听课的教师们打断:“停下来!这里不应该那样提问,应该这样问……”“你这么讲,学生越听越糊涂!”“你这一口方言,要好好改改!”面对熟悉的场景,我仿佛感同身受。
该书中,我还认识了又苦又乐的农村小学教师丁有宽。半个世纪以来,丁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县浮洋镇六联小学工作,目睹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后,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他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细数这些平凡的岁月,多少沉思在其中!
一串串励志故事,一段段成长之痛,名师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演绎着教育,诠释着成功。因为经历,所以丰富,因为体验,所以充实。有一种教育就叫故事!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4《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记载18位名教师的成长故事与教育教学理念。我对书中的名师吴正宪教育精神尤其记忆深刻。吴正宪老师是个数学教师,我曾经听过她的课,阅读过她的文章,她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枯燥无味,是难懂的。可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学生的眼中,数学却是美的,却是有意思的。但是数学的美是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地挖掘它的美------而吴老师就是这数学美的一位挖掘者,是一位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学习、实践、思考去创造数学美的'人。坚持不懈的学习,让吴老师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学习,不断求索,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进让吴老师的课变得异常美丽。
吴正宪老师告诫年轻的教师朋友: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地反思自我,挑战自我,丰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教师要想不断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掌握学科专业规律及研究成果的途径。不断学习,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更可以轻松地面对一切,自如地处理一些事情。以这个来不断充实自己,要求自己,使之成为一个准则。在众多的信息面前,该如何对待,使之为自己所用。不仅要学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更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和教学风格。冷静地思考,点点滴滴就会积少成多。
我的努力与名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吴正宪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时常以名师的精神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地用行动去阐释教师成长公式:学习+实践+反思=成长。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5执着是什么?是沙漠中一串串的脚印;是不为困境击倒的勇者眼中坚毅的目光;是故事里一个个为着教育不曾言败的师者。他们诠释着执着的全部内涵,执着,成为了成功的奠基石。
翻开书页,吕型伟、钱梦龙、王崧舟、顾泠沅……一个个名师跃入眼中,初初一看,每个人都顶着大大小小的光环,细细品来,发现在光环下却写满了对教育、对学科的执着。一如顾泠沅老师所说的“每个人在走路时与其看天不如看路,你一直相信你走的路是对的,而且你正向上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人生意义上的成功。我在最初当老师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是一个全国知名的教师,我只是想做一个我们那个乡最好的农村教师。然而我做到了,而且我现在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一切都是你一直不停走路的结果!”
常常凝望空中一簇簇的云絮,渴望自己具有云的灵性和执着。云,来自于江河山川的呼吸,囊括着自然界特有的灵气,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它只有征程,没有停歇,在星月间寻觅东方天际的第一丝曙光,在晚霞映天的黄昏采摘最后的一丝余辉,执着的阅读人生、阅读历史、阅读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动于云的执着,羞愧于人类自身的怠惰。其实人总是在梦幻与现实的夹击中生活。执着的人会在夹缝中寻找到自我,活出激情;脆弱的人选择现状,自甘毁灭。这两种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执着者坚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而脆弱者眼中的世界却是昏暗的。
在人生的河岸中,你我都是垂钓者。整个生命的过程即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也许是盲目的,也许是清醒的,等待久了,难免会心灰意冷。当你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用执着的心态去看待孤独和失意时,那么你就会在孤独中寻求到自我的价值。执着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心挑战自我的过程,正是因为不愿放弃和错过自己的梦想,所有的事都变得津津有味,急急切切,也变得无法选择。
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什么是桥;人人知道的故事,未必想到其中的道理;人人懂得执着,却未必真正做到。执着需要有克服苦难和逆境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在古印度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两条河的交汇处一定是圣地,那么在经过苦难洗礼过的坚韧执着的心也是一方圣地。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6年后,去书店为孩子购买新学期的教辅书,顺便也为自己找寻一些精神食量。
在教育方面的书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名挺吸引我的,随手翻阅一下,书中所介绍的这十八位名师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记录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那时我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入睡前,我总会花上半个小时,让这十八位名师,逐个儿“约见”我。半个月的时间,我从每一位名师的访谈介绍中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获得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让我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让我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减负、对于教育质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有这样的观点: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看“成才率”。这个“成才”不是狭义上的看这个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如何。何等好的立意,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目光只在分数这个点上,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与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都化为了硬邦邦的分数与指标。这种升学分数的压力,从学校传递给了教师,又从教师传递给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考高几分,学生的辅导材料一届比一届用得多,睡眠时间一届比一届少,对于仅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如果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很摧残。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经上过不少公开课,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会一遍一遍地修改,但是有的公开课很成功,有的公开课却上得很沉闷。有时有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一心想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却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永正老师如是说:没有艺术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而这个教学艺术,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艺术。而要使教学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戏剧表演艺术,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而教学艺术则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是啊,好多情况下,听课者的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是啊,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机器,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肯定鼓励。我们也只有把他们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让教学成为艺术。
这是一本值得经常翻看的书,这些名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能经常地鼓励我,给予我启发。
第四篇:告诉你档案里有那些材料
关于学生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告诉你档案里有那些材料!
关于学生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告诉你档案里有那些材料!
学生个人档案是学校在招生、教育、培训、考核、奖惩、选拔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学生在学校里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记录和考察学生在学校表现的依据,是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档案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要求,实现我们学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关注重视自己的档案,并配合我们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但我们在和同学们的实际工作接触中,发现有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个人档案的重要性或知之甚少,或知道其重要性但又觉得太神秘不知如何去关注重视。为了便于同学们对个人档案的了解,减少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的麻烦,下面就有关学生个人档案的大致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一、学生档案的大致内容
1.高中阶段档案:①高中毕业生登记表;②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表;③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登记表;④高中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⑤体格检查表;⑥体育合格情况登记表;⑦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⑧家庭情况调查表;⑨高中学生评语表;⑩奖、惩材料等。(注:第①②项必有其中一项)
2.高招阶段档案: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③普通高等学校考生志愿表;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绩等。
3.大学本科阶段档案:①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②成绩单;③就业通知书;④体检表;⑤军训登记表;⑥奖、惩材料等。(注:第①②项是必有的)4.研究生阶段档案(硕士、博士):①报考硕士(博士)登记表;②毕业研究生登记表;③成绩单;④学位证明;⑤就业通知书;⑥奖、惩材料等。(注:第②③④项是必有的,第①项视各学校情况而定)
5.工作后再读研的学生,档案中除学籍材料外,还应有如下材料:①行政、工资关系介绍信;②高(中)等学校毕(结、肄)业转正定级审批表;③就业通知书;④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考核鉴定表;⑤人才交流中心登记表等。(注:①②③项是必有的,第⑤项是档案放在人才的学生除前4项还要再加上本项)6.团员材料:①入团志愿书;②入团申请书。7.党员材料:
正式党员:①入党志愿书;②入党申请书;③入党转正申请书;④思想汇报等。(预备党员:①入党志愿书;②入党申请书;③思想汇报等。(积极分子:①入党申请书;②思想汇报;③其它积极分子材料等。
二、学生入学后需注意的事情
1.以前学生考入大学后,均由各省、市高招办统一寄发档案,现在部分省高招办取消了这项工作,改由学生个人提交档案。凡此种情况,需同学们特别注意,因目前均是网上招生,所以有的省没有纸制的高招材料(这个问题以后由档案馆与学校招生办公室协商来解决),但是高中的材料要由学生个人去催要(从2004年开始,在我校本科生入学需知里将会提及此问题)。
2.新生报到时要办理身份证、户口及学生证,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尤其是名字特殊的学生,当领到身份证及学生证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是否正确,如若不正确,请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并更正。
3.进入大学后填写的名字一定要和高招时填写的名字保持一致(因《全国大学生库》是由各省招办提供的名单),如果不一致(例如:高考报名时因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计算机不能识别,用同音字代替),请在入学后立刻与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的老师说明并更正(注:更正姓名须带省招办的证明、身份证和户口的复印件)。如不及时更正,将会影响到就业、考研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领取。(注:研究生更名找研究生院)
4.有些同学在填写姓名时非常不慎重(例如:学生姓名中含有“峰”字,但在填写一些材料时却用了同音字,如“锋”),这将会给本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若发现自己已经这样填写名字了,请及时与档案馆老师联系,并采取补救措施。
5.有曾用名的同学,请在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或《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时一定要注意“曾用名”这一栏的填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6.在填写出生日期时也要格外注意阴历和阳历的问题。有些同学习惯用阴历的生日,那就请一直沿用下去,不要阴历、阳历随意替换,要使户口、身份证及学生证和你填写的各种材料上的出生日期保持一致,这样在以后的就业或出国时才不会有问题(如果填写已经出了问题,请及时与档案馆的老师联系)。
7.工作后再读研的学生,档案里应有的材料我们在前面档案的大致内容里已提及,这些是身份的认定,也是工龄的续接。已工作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就冻结了,建议把“三险”材料放在档案中,也可自行保管。
三、学生毕业时需注意的问题
1.本科生毕业时要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研究生须填写“毕业研究生登记表”),请注意姓名及出生日期要与身份证保持一致,籍贯的填写也要保持一致。在表格的第一页必须附上个人照片,最后一页须加盖本学院、学生处及学校的公章。
2.凡推迟答辩的学生及博士生要特别注意,当你到就业指导办公室领取“就业通知书(派遣证)”时,请沿着虚线从中间裁开,上半联(本科生是蓝色的,研究生是粉色的)系“报到证”,是到单位报到时交与人事部门的材料,下半联(白色的)系“就业通知书”(即干部身份),一定要交到档案馆,放在本人档案中,千万不要自己保留或丢失。
3.学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时,一定要请用人单位把“档案邮寄地址”一栏填写清楚。另同学们毕业前应到档案馆核对档案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以免投寄发生错误(注:档案是通过北京市机要通讯局转递的,因此档案邮寄的地址一定要在机要局备案方可寄到)。
4.如果就业单位没有在机要局登记,可由单位或该生本人把档案取走。但需注意,如果是单位人事部门来调取档案,一定要由单位开据“介绍信”方可取走档案;本人自取档案,则要由单位开据“调档函”方能领取档案。5.毕业后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档案可在学校免费存放2年。
6.毕业后出国的同学应注意,学校不保存个人档案,可在原籍的人才交流中心存放档案,或将档案存放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内),在毕业离校前请与档案馆负责学生档案的老师联系。7.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把档案寄回原籍,也可暂时存放在学校档案馆,但要交档案保管费。
8.已经找到单位的同学(即拿到就业通知书的学生)应及时把档案转走。有的学生对用人单位不满意,请解约后重新派遣(注:与签约单位解约后应将解约书交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把档案遗留在学校,否则一年之后会因身份的变更(从应届生转为往届生),造成人才交流中心不收档案(注:人才交流中心不接收从学校寄来的往届生档案,我校曾有这样的例子)。
9、委培生如果不回原单位,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与原单位解约,并将解约书交到档案馆;第二,用人单位要开据“调档函”方可将档案转到新的用人单位。10.关注本人的档案是否送达用人单位,如若一年之内发现档案还未送达,请通知档案馆,我们会立即到北京市机要通信局查询,并电话通知本人档案在什么时间送达到什么地方,何人签收(注意:一年之后将无法查询,机要局只保存一年的信息)。
第五篇:垃圾里有卑微的梦想精选励志人物故事
2012年3月的一天,巴西维多利亚市的一个贫民窟,41岁的艾西莉亚正在厨房忙碌。邮差在门口高声叫道:“艾西莉亚,你的信。”看到寄信人地址,艾西莉亚瞬间激动起来,竟是圣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31年前,艾西莉亚只有10岁,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天,妈妈生下弟弟后,爸爸愧疚地对她说:“孩子,以后你不能再上学了,你得帮爸爸做点事。”小艾西莉亚本能地想说“不”,但懂事乖巧的她强忍住眼泪,点了点头,同时,她向爸爸提了个要求。
“等弟弟长大了,我再回到学校读书,行吗?”
爸爸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不忍心拒绝,说:“好吧,爸爸答应你。”
从此,小艾西莉亚和贫民窟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每天清晨背着一个大竹篮出门,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像淘金子一样淘着一切可以换成钱的东西。
冬去春来,艾西莉亚长大了。像所有贫民窟的女子一样,艾西莉亚嫁人、生子,她依然是那个整日忙碌在垃圾堆里的拾荒女,也依然每天晚上坐在灯下静静阅读,只不过,现在阅读的人数成了三人——她与两个孩子。看着孩子们或沉思,或奋笔疾书,她仿佛又看到自己小时候在校读书时的美好时光。
2010年的一天,艾西莉亚无意中看到一则成人教育的招生广告。此前,她一直以为,有些东西,错过了便永远没有了补救的机会,而看到这则广告她才知晓,一个人即便是80岁,依然可以回到学校。她欣喜若狂,当即按广告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所成人教育学校。
“老师,我报名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班。”她对报名处的老师说。老师让她先交钱,然后去领教材。
艾西莉亚顿时傻了眼,她一天的劳动所得,远不够交培训费,更不用说书费了。她红着脸对老师说:“我带的钱不够,明天来交钱,好吗?”
“行。”老师和蔼地对她笑笑,回答道。
艾西莉亚倾尽家里所有,才交清了学费。一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然而,这并非艾西莉亚的终极目标,一年多的成人教育,让她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她的心里,有个更高的目标——报名参加圣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的招生考试。利用在垃圾堆里淘来的学习资料,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并努力为考试备战。当孜孜以求的梦想得以实现时,艾西莉亚则难以抑制喜悦的泪水。
艾西莉亚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更成为自己孩子乃至更多人努力奋斗的风向标。她的大儿子立下誓言,要像妈妈一样考入圣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
“或许,几年后,我们会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你想,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说着,艾西莉亚开心地笑了。
41岁的拾荒女艾西莉亚的故事,仿若一夜春风,唤醒了许多人心灵深处沉睡的梦想。无论你的职业多么卑微,都不要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终有一天,你会迎来生命中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