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4: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

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四川省资阳中学邹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教材、学情、学案设计及板书设计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条分缕析,逻辑严密。风格与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特殊的演讲词,属于实用类的论述类文章。处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该单元要学习的应用文是演讲辞。演讲辞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都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形式,发表主张,传播知识,争取同盟。本单元三篇演讲辞,涉及教育、政治、哲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比较紧密。学习这个单元,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他们适应现实的能力,同时也适应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向来以含蓄内敛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居于必修二P46—P49,处在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演讲辞教学的收官之作。它同时也是一篇重要的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大胆主动学习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写作特点。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

B、能力目标 1.揣摩重要的语句,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2.体会演讲词语言感情强烈、高度概括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C、德育目标1.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高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2.崇敬伟人马克思,他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

(三)、重点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传统课文。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因此,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学习时首先要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其次,这篇文章虽然广泛涉及哲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教学中要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分析结构,理解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最后,这篇文章语言准确,生动

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为此,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这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

而斗争的精神。

2、理清文章中的结构层次,分析其说理的深刻透彻,体会其丝丝入扣的论

证力量,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揣

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

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3.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

(四)、练习设置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共有三道大题。第一道大题“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你对他又有哪些了解?试结合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为马克思写篇小传。”这道题主

要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还训练学生筛选

文章主干信息和应用性片段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应第一个和第二个

教学重点,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内完成,并做在本子上。

第二道大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

含义和演讲词浓郁的感情色彩。设计本题,一是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二是训练学生分

析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三是仔细体会并揣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联系语境答

题。关键词语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各人理解有所不同,应当允许。本题也有难度,但对培养

学生的语感作用很大,并且对应第三个教学重点和考纲要求,所以也必须完成在书上。

第三道大题要求阅读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想一想马

克思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职业理想,并与同学交流受到的启发。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青

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树立高远的理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适宜

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积极探究,并补充事例,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

考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率不高的问题。

另外,由于马克思是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作文写作的绝佳素材,我们还可以

补充马克思名言积累和事例论据运用的小练习。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我们还可以在学案中增加本课的字音字形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现状:经过单元导读的铺垫和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辞针对性、逻辑性和鼓动性都很强的特点,并学会了从主旨、结构和语言三个维度鉴赏演讲辞的方法。

考虑到高一下期的学生历经九年多语文教育形成的默读朗读、勾画圈点和理解分析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应该真正践行“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来学来讲。

2、学生学习的动力,会在经历了高一上期的新鲜好奇、兴奋热烈后渐渐趋于平和,又

由于本篇课文放在必修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的位置上,一学期艰辛的煎熬到达巅

峰,估计学生会因疲劳而积极性不高。我们要在思想上激励学生挑战极限,告诉他们这是“黎

明前的黑夜”“曙光就在前头”,同时我们要挖掘教材的兴趣点,并联系现实,拉近学生与伟

人的距离,让学生的激情燃烧起来。

3、学生的困难:除了前面讲到的以外,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

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

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

《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

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

三、学案设计的思路内容以及目的原理: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计划用两课时完成。采用“学案引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和“化整为零,分解重点,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每课时都由“课

前背诵--激趣引导—学生探讨展示与教师精当点拨—习题巩固强化”的四大板块组成。

学案第一课时预设的内容有

1、字词基础知识;

2、文体知识和伟人简况;

3、通读全

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结合文体特点,编写提纲。本课时教学重

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是编写提纲。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

字词入手夯实基础,从整体着意把握内容。既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从整体到局

部的认识过程。

学案第二课时预设的内容有1.学习揣摩语言的方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2.揣摩恩格斯对马克思沉痛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之情,体会本文以情感人的特点;3.探讨青年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本课时教学重点为:运用揣摩语言的方法,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从句子的含义到句子的感情,这既与古人“披文入情”的读书之法相合,又回归了语文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课程性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以学案第二课时为例,说一说学案实施环节及原理。

四、学案实施及环节原理:

(一)、课前背诵:

1、马克思座右铭:思考一切。或怀疑一切。

2、马克思的名言:“通往科学的路径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

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3、马克思的坚强: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磨难、不幸和坚忍,马克思的人生

之路也不例外。常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先后四次被

反动政府驱逐,做过摘记的数量超过1500种的书籍,近40年呕心沥血的艰苦研究,才有了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问世。

此设置意在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积累表达交流所需的素材,落实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的要求。书声琅琅应是语文课堂的那一道特别靓丽的的风景线。

(二)、导语设计: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

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一篇议论文,它的语言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

会一下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三)、探求新知: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沉痛悼念、热烈赞颂之情的关键词句,并揣

摩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点语句的方法。首先小组分工,每三个小组讨论解决一个句子的含义和情感。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最后

由小组代言人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师生评论,可以明确答案,但不强求统一。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

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

永远地睡着了。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4)、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②、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5)、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②、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归纳小结:

A、理解句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换词语,调顺序,看修辞;然后联系时代背景和语言环境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B、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生动凝练、高度概括、内涵丰富又感情强烈。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

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

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符合课标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讨论交流:课文“研讨与练习”三

同学们大都是十六七岁,马克思在这个年龄,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

业时的考虑》。让我们读一读马克思的这篇文章,结合下面的材料,想一想我们怎样选择职

业。

材料一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因干上杀猪一行而闻名的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在北大与学生分享心得,几乎哽咽着

作出上述表示。陆步轩曾经历低谷,后靠卖猪肉的超高业绩一鸣惊人。不过到现在,他仍觉

得卖猪肉不体面,自己“混得差”。

“演员不仅有漂亮的,还有赵本山、潘长江那种长得不好看的丑角,我们就是北大的丑

角。我们没自杀、没跳楼、没出国,我们是正面的。”

同为北大毕业生,靠卖猪肉成了千万富翁的陈生表示。(新京报2013/5/11)

材料二

脑瘫女用下颌鼻尖敲出长篇小说

今年27岁的湖南岳阳女孩黄杨,自幼因脑瘫导致重度肢体残疾,在母亲的帮助下通过

电视自学文化知识。2010年开始,黄杨开始用鼻尖和下颌打字写日记、小说。她用下颌固

定住手机,然后用鼻尖在键盘上敲出拼音。两年多时间,她相继完成了32万字的长篇小说

《阴谋》、12万字的武侠小说《千年屠刀》等。岳阳市残联获悉此事后,为她设计了一款头

部控制辅助臂--“键盘手”。有了此物,黄杨只需轻点头就可以触摸键盘和屏幕,不用再大幅

度低头操作。黄杨表示,今后她将加倍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新华网2013/4/15)

课标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

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

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

(四)、测评与分析

A级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根据上下文填空,并背诵

这组句子。

屈原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学,还在于他那;

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

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还在于他那。

B级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①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

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

认为的那样。

②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格,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

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

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

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③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

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是靠着难以想象的极端的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

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

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文中第①段点明全文的中心,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2.第②段中的“她的意志的纯洁”一句,其中“纯洁”和“意志”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第④段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献身精神。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

什么深意?

4.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相比,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测试与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我把测试分为A级测试和。A级测试以背诵积累和简单运用为主,B级测

试以全面测试和综合运用为主。师生可以选择完成,以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不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

理念和方向。这既是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又是由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学习方式的要

求决定的。

(五)、后续实施设想:课外练笔《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随笔)

此项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完善对马克思的认识,进而联系学生个

人实际,思考国家和时代中的个人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

(六)、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重点:揣摩语言

基本方法:替换法语境法

调顺序抓关键词看修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板书设计遵从突出重点简洁、美观大方的原则。

第二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承接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记叙文的语言表达,第二单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而编排的。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2)、能力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本文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且许多句子很长,一些经济学的术语较难理解,所以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

难点:

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

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

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高一学生分析语句的能力偏弱,所以在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时,我主要以传授分析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替换对照、联系经验等分析语句的方法,落实能力目标。而且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 2

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知新”。

(三)、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一个人——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探究,然后进行展示,教师引导总结。在学生掌握了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马克思的两方面伟大贡献和找文中承递性的语句与过渡段的思考探究题,把握本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的特点。

2、一份情——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赞颂,以及对其逝世的深深的痛惜和哀悼?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替换对照、联系经验等分析语句的方法。

3、一句话——为马克思写一条墓志铭。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四)比较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进行比较阅读。

此项设置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以达到讲练结合,培养能力之目的。

五、课后作业:

校园中有些同学染黄发,戴首饰,穿奇装异服扮“酷”。针对这一现象,以说“时髦”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严密。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教书育人。此项设置意义深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这堂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

悼念

叙述(§1)————悲痛

理论——科学家↘ 评价

评说(§2—§7)

→敬仰

实践——思想家↗

怀念

颂扬(§

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

第三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灵宝职专张海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职业中专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承接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记叙文的语言表达,第二单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而编排的。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二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认识,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运用揣摩语言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理解,我认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二难点: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2.第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

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知新”。

(三)、新课讲授:

1.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点语句的方法。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问题2:讳饰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以及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以上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段入手揣摩语言。

问题3:第三段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问题通过对句子的主干和层次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2)归纳方法

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精读课文,分组讨论,运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然后选择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理解的情况。

问题

1、第八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哪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问题

2、第二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该句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放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此题从抓重点句、联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问题

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使命”和“事业”的修饰成分各有哪几层?“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明确:“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生”“真正”。“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推翻”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问题

4、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明确: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问题

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

以上两题分别从关联词和过渡段方面揣摩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熟悉了揣摩语言的切入点。所以为节省时间,本步骤由教师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出示板书设计)

(四)、比较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均为葬词,在内容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均对逝者的历史贡献与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之情;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相近,都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的不同,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作比较阅读时,应注意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之处。在这里,我们选取两篇文章中的几个片断来作一下比较阅读练习。练习:

阅读甲、乙两文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甲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八、九段。乙文,《巴尔扎克葬词》

(1)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3)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 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1.面对逝者,人们感到悲痛,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人们对马克思的悼念与敬仰,乙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对巴尔扎克的尊敬与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乙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①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②乙文选段(2)的第二句。③双重否定。④准确严密。⑤比喻。⑥诚挚富于文采。

五、知识迁移:此项设置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以达到讲练结合,培养能力之目的。

1.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题。(1)对详细记叙时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B.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C.马克思生命的每一时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是十分宝贵的。D.明确指出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时刻。

(2)对两个“睡着了”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两个“睡着了”都指马克思的逝世,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B.两个“睡着了”写出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他已经逝世了。

C.这是讳饰的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达感情的方式相当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浓缩在“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几个字里。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2、3、4题。

2、校园中有些同学染黄发,戴首饰,穿奇装异服扮“酷”。针对这一现象,以说“时髦”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严密。

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教书育人。此项设置意义深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这堂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附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作者sohu

第四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但本文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且许多句子很长,一些经济学的术语较难理解,所以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伟大人格。

2、能力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三、说教法:

由于本文阅读难度较大,学生阅读兴趣不大,所以我主要采用学生展示,教师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能配入赏罚机制,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找准切入点——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并通过小组展示的环节,落实知识目标,并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落实情感目标。

揣摩文中语句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高一学生分析语句的能力偏弱,所以在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时,我主要以传授分析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替换对照、联系经验等分析语句的方法,落实能力目标。

选用为马克思拟墓志铭作为课堂练笔,既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还照应导语,整个教学流程首尾呼应。

四、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一个人——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探究,然后进行展示,教师引导总结。

在学生掌握了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马克思的两方面伟大贡献和找文中承递性的语句与过渡段的思考探究题,把握本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的特点。

(二)、一份情——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赞颂,以及对其逝世的深深的痛惜和哀悼?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替换对照、联系经验等分析语句的方法。

(三)、一句话——为马克思写一条墓志铭。

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四)、布置作业

本文的标题比较像副标题,让学生为本文拟一条正标题,并写明原因。

既可以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拟标题的能力,对学生写作有好处。

第五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选自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第一板块“英名与事业”中的第一篇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条分缕析,逻辑严密。风格与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特殊的演讲词,属于实用类的论述类文章。

二、说学情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对演说词这种问题缺乏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需要教师也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本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

因为本文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且许多句子很长,一些经济学的术语较难理解,所以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教师提供相关导读资料。(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资料。(2)悼词的一般要求。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架设平台。2.教师搜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疑惑。

【设计意图】在课前了解学生阅读中的疑难,以便能够对课堂生成做出科学的预判,并进行充分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合理的拓展。

环节一:引用名言导入。导语设计:马克思曾说: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去看一看他的一生是如何改造世界的。【设计意图】导语不应仅仅起一个开场白的作用,更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把手,只有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此设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是什么。环节二:整体把握。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

1.“思考一切”是马克思的座右铭,在本文中,恩格斯是怎样概括马克思“思考一切”的贡献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3段至第5段。因为善于思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甚至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可以说,“思考一切”串起了课文中关于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所有贡献。2.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马克思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最伟大的人物,也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呢?

首先引导学生看“战友”对马克思的态度。马克思的逝世,对于与他并肩战斗了40多年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巨大的打击。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他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几乎全浓缩在一句话中:“他已经永远的睡着了。”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

再引导学生看“敌人”对马克思的态度。“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他的理论和实践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这正印证了毛泽东的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人们对马克思的态度的语句。由于,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并且不了解时代背景,因而对马克思贡献的正确认识是本文的难点之一。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在敌我不同态度的比较中,就能够很容易的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贡献。

通过这两个题就可以将全文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环节三:揣摩语言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1.恩格斯在介绍马克思的第一个贡献时用了整整一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却是一个复杂的单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

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明确: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复指成分分为三层意思:1.物质决定精神;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解释经济基础。“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中是“发现”的状语,恩格斯把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相比,意在突出说明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并归纳揣摩语言的方法。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马克思并不仅仅在书房里用自己的思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只要实际行动的时机一到,他就定会心甘情愿地搁下笔来”去用行动改变世界的秩序。那么马克思具体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第七段,探究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上的贡献,从而对马克思有更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以战斗的风貌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

3.面对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马克思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在这里,“拂”能否换成“抹”? 明确:“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个比喻句含蓄且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

【设计意图】通过“拂”与“抹”的对比,揣摩语言的严谨,一字之辨,不仅辨明了词语的轻重,更让学生深入地领悟到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永垂不朽”。4.怎样理解第四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5.第六段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6.“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7.“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思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这是充满信心的预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

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用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归纳揣摩语言的方法:1.捕捉关键语句;2.分析句子成分(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3.联系时代背景;4.联系具体语境。

环节四:拓展迁移

为马克思写一条墓志铭。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小结: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六、说板书设计

悼念

叙述(1)

————悲痛

理论——科学家

评价

评说(2—7)————敬仰

实践——思想家

怀念

颂扬(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正式)[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5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及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篇首寄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大道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解释词义 芜杂即使既然诅咒 估量光辉的顶点!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 一导学目标 1、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