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4:4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

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

——高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掠影

高平,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片美丽富饶、充满生机的热土。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461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8万人。

近年来,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以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和“六村联创”为载体,创新“六大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高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推动“16488”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六市”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两个转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针对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实际,高平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了“资源转资本、地下转地上”的“两个转移”战略,利用丰厚的煤炭资源和资本优势,大力兴办非煤产业,规划建设了两条高速经济走廊、四大工业园区、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两个物流园区、一个文化旅游经济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煤电化工、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先后引进和建设了江苏雨润、上海杰隆、唐一新能源、华润制药、福川制铁、纽威数控、韩国耐迪、融高太阳能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和重大项目,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全市煤炭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下降,由2006年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一煤独大”,转变为煤焦产业、非煤工业、轻工食品、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并举”。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1亿元,财政总收入3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8倍、3.8倍、3倍。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中部百强中位居第31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市),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发展水平位列第五。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和“全省文化建设示范市”、“省级文明和谐城市”、“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今年1—10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财政总收入31.6亿元,增长19.5%;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4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6909元,增长23.3%,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文化创建为和谐创建营造宽松氛围 高平市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起点、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城乡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共享共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跨入了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和全省文化强县行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建设示范市。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文化建设资金6亿多元,在市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文化体育场馆, 16个乡镇建成了“四有”综合文化站(有阵地、有设施、有人员、有活动),村村建起了“五有”文化大院(有文体中心、有图书室、有健身园、有舞台、有篮球场),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特色大户,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室的“四级联创”文化阵地全覆盖格局。公开选拔了16名文化副乡镇长,每个村都确定一名村委干部和一名大学生村官主抓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坚持以中国·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为载体,每年承办一次国家、省级大型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全民运动会、全国钓鱼锦标赛、全省“炎帝故里杯”象棋比

赛、山西省第七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体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和谐。文化产业乘势而起,涌现出神农陶业、吉利尔丝绸、红萍刺绣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山西吉利尔服饰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潞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初具规模。反映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上党梆子大戏《西沟女儿》,被文化部列为2011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剧目。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我省调研时,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单位代表,我市市委书记谢克敏专题汇报了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

六大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高平市围绕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坚持把社会管理与服务、引导、教育、疏导、协调、民主自治等联系起来,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教育教化之中,寓社会管理于引导协调之中,建立健全了六大工作机制,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

实施富民工程,建立强农惠农和农民增收机制。高平市把实施“富民工程”、扶持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三种(种菜、种桑、种经济作物)三养(养猪、养兔、养蚕)三加工(果品饮料加工、生猪加工、丝麻加工)”的工作思路,依托江苏雨润、厦普赛尔、吉利尔服饰三大龙头企业,加快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建设。江苏雨润高平新胜肉类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引进了神隆氏生物活性肽项目,生猪出栏达130万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建成厦普赛尔3万吨PET瓶装和1万吨浓缩果汁项目,蔬菜大棚总数达7000栋,成为晋城市最大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苹果基地2万亩、钙果2000亩、优质黄梨基地1万亩;开工建设佶利迩年产100万套丝绸丝麻服饰、金澜丝纺50万套服装加工等项目,恢复新建桑园2万亩。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340元,是“十五”期末的2倍。

实施平安工程,建立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群众诉求增多、治安刑事案件多发的实际,高平市大力实施了“平安工程”,疏导、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健全工作体制。早在2009年,高平市在学习借鉴浙江余杭、诸暨等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精干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公安、司法、信访、民政、国土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和力量,在乡镇建立了“一所七室”的综治工作中心16个,集司法所、综治办、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安置帮教室、流动人口管理室、依法治理室和法律援助室为一体。在各村建立了综治、民调、治保、巡逻、警务站“五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室。为各乡镇(办事处)配备了政法书记,专抓政法综治工作。

今年3月份,高平市被山西省委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立了100万元的社会管理工作专项经费,整合阳光农廉室、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室四中心”的资源,在16个乡镇(办事处)建立起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各单位建立起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室,在各村建立起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由各乡镇(办事处)政法书记担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配备了专职社会管理督查员16名,采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一周一例会,半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考核验收”的工作机制,做到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为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共建立乡级调委会16个,村级调委会461个,调解小组1829个,建成标准化警务室、警务联络站(点)650个,选配治安信息员5000名,在市内三个办事处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100名,保证了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成功举办

了首届政法武装运动会,为市、乡、村(企)培养了3000余人的治安巡防队和民兵应急队伍,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肩负着治安巡逻、护林防火、抢险救灾、应急处置、安全保卫等重要任务,政法武装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矛盾排查调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四级六步”调解机制,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一卡通”制度,规范了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36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7%,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健全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管理机制。高平市现有10899名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建筑领域、各个企业,为了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流动人口,公安机关自主研发了管理系统,对现有的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三个办事处建立起“图、书、档、卡”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组建了300人的信息管理员队伍,对流动人口进行第一时间登记、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比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对228名社区矫正人员,采取“建立一份矫正档案、制定一份矫正方案、签订一份监管书、每周电话汇报思想、每月书面汇报动态、每月接受学习教育、每月参加公益劳动、每月考核矫正对象、每月走访矫正对象、每季度评议矫正对象”等十项措施,确保不发生托管漏管现象。

建立起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对776名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六帮”(党员帮、老干部帮、企业帮、富人帮、邻居帮、亲戚帮)和“五个三”(对象三包:村干部、党员、亲属三包一;工作三清:、底子清、问题清、困难清;机构三建:建机构、建制度、建档案;任务三定: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方法三会:见面会、亲友会、访谈会)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安置帮教人员就业比例,减少重新犯罪。

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3亿元以上,全面实施了“天网工程”,市区主要街道实现监控全覆盖,95%以上的企业、单位安装了电子监控,全市380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96个重点村安装了监控设施,配备了安全防范器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平安互助大喇叭”工程在农村的全覆盖。不断加强乡镇武装部的机构和装备建设,每个乡镇民兵营都配备了车辆、服装、巡逻、训练设备等,加强了应急演练,提高了防范犯罪分子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实施强基工程,建立民主自治和依法监督机制。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全部达到“三室八有”标准,60%以上的村达到集“两委”办公议事、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读书读报、便民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标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五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在全市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完善了支村两委的决策机制。在全市农村推行了“村帐乡管村用”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规范了村级财务行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的力度,延伸综治进民企活动,在64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工会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室,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实施创建工程,建立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机制。持续开展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热爱家乡、谋划发展、讲究卫生、构建和谐,争做文明市民;由羊鸣谱曲,石顺义作词,制作了题目为“高平是我家”的高平市歌;从2009年起,每年“七一”前夕在全市广大城乡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唱市歌、唱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活动;组织举办“百名孝子”、“十大孝星”、“好儿媳”、“好婆婆”、“和谐家庭”以及“公益事业功臣”、“爱岗敬业模范”、“见义勇为勇士”、“自强不息楷模”等评选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道德风尚的提升和和谐民风的创建。

按照建设“六市”新目标的要求,在全市农村开展经济强村、文明卫生村、生态园林村、平安和谐村、文体模范村、党建先进村创建活动,把新农村建设推到新的阶段。

实施健康工程、希望工程,建立服务引导和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健康工程,市财政累计投入卫生事业资金达2亿元以上,共新改建乡镇卫生院13所,全部达到甲级一等医院标准;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全覆盖的目标,建成甲级卫生所320个。全面铺开了医药体制改革试点县(市)工作,先后实施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总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17%;41万人次农民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补偿总额达5388万元,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建设,1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敬老院;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0年参保人数达19.66万人,覆盖率66%,今年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巩固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延伸的思路,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45所,建成农村标准化小学132所,“六有”幼儿园144所,消除危房面积29.1万平方米,实现了校舍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每年下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00余万元;“两免一补”全部到位,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9860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5.37万元,免除教科书费96万元,有效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实施“户通工程”和“生态工程”,建立生活保障和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了户户通沼气、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使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极大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扶持沼气工程建设,建成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站25个,供气户数达4万户。投入3600余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95处,解决了275个村、14.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000余万元,启动了46处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2009年以来,在全市打响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战役,全市累计投入8亿多元,完成硬化面积11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目标。重点实施了以通道绿化、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环厂绿化、生态园林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大造林工程”,共投入资金4.7亿元,累计完成道路绿化里程600多公里,河道绿化50余公里,荒山造林3万亩,建设生态园林村100个,育苗面积1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8000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城市绿化覆盖率39%,城市绿地率3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平方米。坚持不懈地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大力实施以“四化四改”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民群众的生态利益得到了保障。

高平市通过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实施“八大工程”,不断创新“六大机制”,社会风险管控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体系、“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体系等八大体系得到了健全完善,城乡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促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喜人局面,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宗教活动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上访告状的少了;孝敬老人、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2010年,全市信访总量比五年前下降了53.2%,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8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勇敢的高平儿女将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东风,进一步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加快建设“六城”、实现“六市”新目标,努力在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

一、坚持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时期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抓思想建设,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根本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利观和“公仆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职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和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二)抓素质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不断提升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贴近干部岗位需求,本着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感染力和吸引力,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课题攻关等活动,以考促学,以老带新,以讲传技,使干部职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注重培训效果,强化师资力量,重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要严肃培训结果考核,全面提高干部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科学文化、文明服务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风气。

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弘扬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在工作面监着历史转换的时期,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刷新职能、振奋精神,要深入开展推先进、树典型活动,切实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一些树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二、打造社会管理创新新亮点

(一)建立“一站式服务”的新服务模式

为了使政府的管理纳入“服务、责任、法制”的轨道上来,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建立一种新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确定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本机构的管理宗旨,自觉地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降格到为广大群众的“服务员”身份,主动向“服务政府”模式过渡。建立“一站式”服务,不仅仅是简化办事手续,其深刻内涵在于顺应了管理的发展趋势,强调管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管理部门并不是自己在进行“孤家寡人”式的管理,而是激发众多的群众进行自我管理。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是通过制定繁琐的制度程序去制约群众,群众只能被动地服从管理,甚至有逆反心理。现在观念转变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仅是“对”群众的管理也是“为”群众的管理,是为了群众更好地发展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尽管在形式上政府仍然是管理主体,但决非意味着群众仅仅是管理的客体,它也应具有管理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其实是新管理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成功的一个关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镇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健全社区与部门“共建”制度

组织和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努力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公管、社区治安共保。

1、建立意见征询、反馈制度。利用社区党建工作会议等机会,听取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对社区党建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对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有关单位限期办理。

2、定期通报制度。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工作思路及时向驻社区单位通报,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及时向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反馈,促进工作开展。

3、驻社区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在一社区设点单位和驻一社区单位每年要提供一定物资、资金扶持,主动帮助一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评选表彰制度。每年组织评选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并予以宣传表彰,激发工作热情,推进社区“共建和谐新家园”工作扎实深入进行。

三、创新群众工作新途径,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科学谋划重点工作,深入群众察民情,联系群众解民难,问计群众集民智,引导群众聚民心,亲近群众促民安,服务群众保民生。

(一)“民情联系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听取民情、了解民情的长效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制度。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片以简洁、通俗的形式,正面详细注明了领导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反面附有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使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便于记忆。接到反映的领导要把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详细登记在“听、解、帮、促”民情登记表上,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将问题进行逐条逐项的协调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直到获得群众满意为止。

(二)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

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零距离”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了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活动。记“民情日记”要求镇、社区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居民,真正帮助群众破解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民情台帐”要求围绕群众关心和关注的大事难事急事及意见建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民情台账,进行双向反馈。对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反馈给镇分管领导和职能办公室,落实承办人,实行归口办理,并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为避免流于形式,乡党委还实行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让“民情台账”真正反映民情,彰显民意,赢得民心。

(三)“便民导引图”导引服务理念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精益求精,制作便民图:政务热线、医疗急救、交通旅游、名企名村、公厕指示„„把便民图打造成一张魅力剑南的名片。一张小小便民图,点点滴滴的惠民之举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拉近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距离。

四、立足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宜关口前移,着眼于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健全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使各方面行为有所遵循。发挥传统社会规范体系的作用。中国传统上讲“仁”重“礼”,应充分重视传统社会规范的社会管理价值,有效加以利用。

(二)加强道德建设。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明风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三)要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要注意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注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由于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过大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状况的好坏。不少社会矛盾就是决策程序不规范、各方面意见反映不够、时机不当、负面影响考虑不周全造成的。因此,今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事先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稳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预先制定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责任,把负面因素减到最少。

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要抓住目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明确社会管理服务方面需要抓的重点项目,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要建立健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地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格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并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实效、发生的变化。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发动治保、调解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助推转型跨越(社会管理宣传片二稿)(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

    社会管理创新材料(推荐)

    下山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举措近年来,镇党委提出了“以六个为民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整合力量、完善机制、狠抓落实,社会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全镇社会更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社会矛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