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创新,推进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理事长李玉春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引起业界专家及同仁的广泛关注。
2007年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杂志参与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六个部委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个别工厂化生产企业家组成的“中国食用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在几次论证会上,多名专家指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向更高层次、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即工厂化生产发展。有的专家在考察山东省邹城市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后曾指出,荣善的模式是一种创新,很适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食用菌主产区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探讨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时,专家们指出,自主创新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方向。事隔仅一年,2008年山东省梁山县管驿镇建起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梁山荣善食用菌公司在此落成投产。该公司总投资800万元,日产鲜菇5吨以上,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回收成本。同时,在山东高密和昌邑先后有两家企业投资创办了荣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并获成功。创新,为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性发展的希望。
2008年,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在全国各地先后出现几十家,其特点是投资少,采取手工或半自动化流程,设施简陋,但养菇房和出菇房都是温控的,经营方式是采取工厂负责出菇前期生产管理,按标准要求将出菇袋(瓶)养到出菇时交由小老板承包的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产品统一回收进入市场。小老板只需交一定承包费用,在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出菇及用工的管理,风险小,收益好。每个出菇房聘用农民工在10个左右,一个日产10万包的工厂,从拌料、装料到其他工序的总用工需200个左右。相比完全机械化工厂化生产企业用工人数要多些,但减少了一次性设备投入,进入成本的生产用工费用远远低于大型企业的设备折旧费用,同时没有借贷和高额资本投入的压力。另一优势是荣善这种模式由于投入小,设施简便,根据市场需求可随时调整不同品种的生产,而大型企业的生产线和生产品种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且成本费用巨大。在产品的性价比上,荣善的产品虽然没有大型企业的品质稳定,但在综合性价比上仍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2008年11月在山东省梁山县举行的“全国首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高层研讨会”上,山东省政府食用菌专家顾问团团长蔡德华教授指出,荣善这种工厂化模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路。荣善的模式要发展,要完善,要坚持创新。与会的很多专家也对荣善的工厂化发展模式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这次会议后,全国先后有100多家主产地负责人及投资企业到梁山管驿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进行参观考察。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1月全国共有工厂化生产企业246家,在建和待建企业30多家,其中70%以上的模式与荣善相同。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为食用菌产业向工厂化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借鉴、交流的经验。很多新办企业虽有与荣善模式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之后,必然产生创造力,以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荣善模式给业界同仁以启迪,人们认识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除了外国那种“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设备密集、产品密集”等特征外,在中国大地上也可建起荣善式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江苏灌南县委、县政府在加大食用菌产业发展力度上,紧紧瞄准了工厂化生产,他们认为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2009年,在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里共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13家,日产鲜菇达60吨,实现了主产地向工厂化生产园区发展的目标,为全国主产区向工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体现了创新式发展。
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源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实现创新式发展的过程,由初期农民的“庭院经济”发展到“园区管理”,再升级到“园区工厂化生产”,这期间曾出现过“庆元模式”“古田模式”“泌阳模式”“平泉模式”“伊春模式”“梁山模式”等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经验、新方式,无不彰显出产业创新式的发展。同时,在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上也产生了多次重大创新,在棚栽技术和栽培品种及管理、经营方式方面。创新发展,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新过程是一个结合产业实际科学发展的过程。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部调查,近年来,随着工厂化的发展,一些设备生产企业也紧紧围绕中国工厂化生产的特点进行设备及菌需物资的研发。江苏连云港国鑫医药设备生产企业,依托其精良设备和企业专业人才,近几年一直专注于食用菌工厂化成套设备的研发,着重解决在工厂化生产中如何带动原有菇农进行产业升级的问题。他们研制出低成本可供菇农在居家附近或村镇规定园区使用的温控出菇房,一次性投入少,菇农可按时到机械化菌包生产厂家领取工厂化养好的出菇袋(瓶),放到自家的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产品由厂家回收或由经纪人统一收购。这将解决一大批原季节性种菇的农民,转为周年性出菇生产的产业工人。还有的生产企业开发出一体化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交钥匙工程”,并提供技术服务,使投资者非常便捷地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列。同时,还有很多企业《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解决产品农残问题进行研发,如空气净化、生物降解菌料农残、有机基料及辅料的开发等。还有的在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改革。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工厂化发展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及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工厂化发展水平上参差不齐,在工厂化发展模式上呈现多样性,但主产区由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逐步向工厂化生产转变确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还有一些仅适宜山地和棚式种养的菇类品种暂不适宜工厂化生产,有待科学技术进步后,逐步向工厂化生产过渡,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迟早的事。向设施农业发展,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仅是个方向,而是现实面临的课题,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在不断创新下改写历史。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才能实现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注:作者为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理事长,本文根据李玉春在2009年10月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举行的工厂化生产调查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第二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三篇: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和谐红河建设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和谐红河建设
张 俊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点击着奔腾的红河,随着红河州九届人大五次会议落下帷幕,全州进入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红河的新阶段。
2007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这次大会明确了今年全州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蓝图已经绘就。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团结和动员全州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确保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红河迈出坚实的步伐。
我们要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推进富民强州大业。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以好统领快,让快服从好,这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总体上看,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我们州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诸多绕不开、拖不得的困难和问题,还需努力解决。我们要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在依法履职中,坚持眼前与长远兼顾、开发与保护并举、建设与管理并进、经济与生态共赢,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保持必要的、符合红河实际的、比较快的发展速度,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富民强州大业作出积极有效的努力。
我们要认真关注民生问题,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依法履行职责,实质上是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符合人民心愿、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全面了解民意、及时反映民声,切实关注好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千方百计为广大群众谋福利,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协调的发展。
我们要切实转变作风、严格要求,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履职效能。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促进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发扬良好的作风,始终遵守党纪国法,始终维护团结和谐的环境。要勤政清廉、务实高效、充满活力、和谐奋进,努力提高我们的履职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依法治州进程,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红河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 静
2009年第2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我们的做法是:
——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把工业总量做大。近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2008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4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二是着力扶持骨干企业,把工业龙头做强。我们抓住白云边、飞利浦、大水泥等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采取领导和专班包厂、税收增长比例返还、贷款融资担保、品牌创建重奖等措施进行扶持,促使企业加大投入,迅速裂变。例如,白云边公司在此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大力实施产能、效益翻番发展计划,新征用地近700亩,计划总投资4.2亿元,新上白云边工业园和华林创业园项目,预计“两园”项目建成后,白云边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入库税金可超过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白云边”。飞利浦公司计划将国外8条生产线转移到松滋,新增投入1.5亿元。这些投资到位后,该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6.6亿元,入库税金可达5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上,我们依托骨干企业——双七水泥公司,投资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目前投资2.5亿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把产业链条拉长。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重点发展白酒酿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光源产业、水泥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等6大产业集群,并通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搞好工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打造板块经济、培植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等措施,力争使6大产业的产能形成倍增效应。其中白酒酿造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电光源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两大特色产业。松滋多年来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3123”工程(即通过5年的努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种猪繁育、饲料生产3大龙头企业;培育1万户以上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年实现生猪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2008年生猪出栏突破120万头。松滋是全国优势水果生产带,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以“两线一流域”(沙刘线、红东线,洈河流域)为重点,以新上水果精深加工项目为引领,突破性发展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二是以“清洁家园”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以“一建三清五改”(即建沼气池;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由城镇向农村、由公路沿线向纵深腹地全面推进。三是以“两通”(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两整”(整治当家渠堰、整修当家泵站)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市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750公里,75%的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通有线电视用户达7.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5%。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我们以提高城市的“两个能力”(承载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和改善城市的“两个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宜商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狠抓中心城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万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去年,我们启动了7大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2.78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额1.8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中心城镇建设,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与乡村联络的重要节点。目前已选择了刘家场、洈水、沙道观、陈店等4个重点门户镇,并拟每年重点扶持一个镇,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办公会,研究出台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这4个城镇成为市域经济的副中心。
——强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近年来,我们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性资金和地方可用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一是有效解决就学、就业、就医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政策,2008年,全市共拿出1204万元资金进行配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56.97万人,参合率达到85.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2008年,全市共筹集资金5277.4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办了“十件实事”。三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去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赴省进京滋事事件,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恶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四是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委书记)
第五篇:推进慈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整理资源 优化服务 创新管理
奋力推进**慈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依托黄河金岸,打造黄河善谷的战略部署,着力在黄河两岸形成慈善盆地,大力实施产业性、造血型扶贫开发,以慈善事业助推经济发展,借以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市**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移民来自宁夏条件最艰苦的南部山区,残疾人口比例高,社会救助和扶贫就业任务艰巨。作为宁夏黄河善谷战略确定的核心区和先行区,**区以倾力打造宁夏弘德工业园区为抓手,以慈善为特色,积极引进福利企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劳动密集型、社会友好型等产业,通过有效聚合社会慈善资源,着力形成慈善事业与扶贫开发相辅相成、与经济发展互融互动的新模式,实现福利事业发展与工业经济提升双赢,慈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效应初步凸显。弘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也为宁夏全力打造黄河善谷、发展慈善产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搭建平台,整合社会慈善资源
宁夏黄河善谷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区针对经济基础薄弱、残疾人比例高的实际,坚决不把残疾人当包袱,主打慈善牌,发展光彩事业,宁夏弘德工业园区的开建,为整合慈善资源、培育慈善产业搭建了发展平台。弘德工业园是纳入宁夏黄河善谷总体构架,创新实施慈善事业和企业投资更佳组合模式,以慈善产业化为主导的省级慈善工业创业园区。远期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7.9亿元,完成七纵七横的道路、给排水以及20.4公里的道路亮化、35KV和110KV供电、鲁家窑380万方蓄水池工程;铺设通讯光纤15.6公里,建成通讯基站2座;平整土方1.2万亩;植树1840亩14万株。,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入园企业需要。按照边建设、便招商的要求,园区协议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183.48亿元,已投产达效项目12个,开工建设项目38个。园区的建设,为慈善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集聚全国个地的慈善企业和客商到园区投资兴业,切实将园区建设成**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成为宁夏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位经贸窗口。
二、转变观念,创新慈善发展理念
黄河善谷建设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地处承接宁夏南北、东西的核心,拥有便利的铁路、公路条件的区位优势,初具规模的葡萄、黄牛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丰富的国有土地、风光资源和煤炭资源优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我们要坚持以产业化发展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以全力打造政策洼地、道德高地和企业商客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为目标,以有效解决民生福利问题为重点,以弘德工业园区为加快发展的新载体,着力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为福利企业落地发展夯实基础。围绕弘德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和产业培育工作,要扎实做好政策衔接,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慈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切实以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为抓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招贤纳才工作,全力推进战略调整转型,进一步发掘慈善产业的内生动力,拓**乡居民就业渠道,真正让慈善事业的发展,在社会管理中减压阀和黏合剂的作用,实现慈善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三、培育特色,打造慈善产业体系
随着黄河善谷强磁效应的不断增强,慈善事业逐步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和产业。**必须坚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挖掘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慈善产业体系。以慈善为特色,要通过抢抓宁夏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新机遇,着眼于建设大产业、布局大项目、承载大企业,积极完善弘德工业园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工贸易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有效解决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就业问题。充分运用政策推动等手段,扶持慈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实力,切实助推慈善产业布局升级。以民生为特色,要坚持将慈善事业产业化、市场化,努力营造慈善盆地效应。加速解决民生问题。在招商引资上,要积极引进对经济和就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进一步提升慈善事业的竞争力。为民解困方面,要围绕社会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加大慈善产业扶持力度,扎实抓好一批慈善实体建设项目,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方面,要启动实施文化英才工程,以解决残疾和贫困人口就业为根本,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乡土人才,使更多的慈善从业人员走向社会。
四、优化环境,推动慈善产业发展
在慈善产业发展上,**要以打造服务型政储府为目标,以慈善企业引进与培育为重点,继续推行一站式办理、跟踪服务的运行机制,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行土地出让金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地方政府根据企业规模按照比例配套扶持发展资金,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全部奖励企业,政府负责园区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市内行政性事业收费项目实行零收费等优惠政策,一切为了客商、一切围绕客商,一切服务于客商,真正为客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其享受到最优惠的投资创业政策。要实现慈善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园区管委会必须积极发挥协调联络作用,加快入驻企业有关手续办理的协调、督促等工作的落实,推动已开工企业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未开工企业及早开工建设。要切实树立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服务环境,切实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切实打造高效快捷的班务环境、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亲商爱商的人文环境。
五、宣传推介,营造慈善发展氛围
慈善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以开放、交流、发展,创新为主题,借助**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浓厚的优势,积极实施慈善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借助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博览会,中国清真美食文化节、中国企业家回乡(**)行暨经贸合作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展示宁夏打造黄河善谷,**建设福利企业创业园所取得的成效,吸引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慈善家来**投资。要通过各级媒体,加大对慈善产业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和客商投资热情。同时加大已经引进项目的宣传力度,起到示范带动引领的作用,在宣传企业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向往**,要积极抓住东部产业西移时机,主动参与东部沿海招商、项目推介会、恳谈会等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吸引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房**,发展壮大慈善产业。